《古希腊的石头》教案
高中语文《古希腊的石头》教案

石头(每空限 5 字)
联想(每空限 10 字)
感悟(每空限 20 字)
最终的感慨:
或许你在读完文章之后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就请完成下面的两步吧。 ①在文中找出不理解的句子并用横线划出。 ②归纳整理文章内容方面不理解的问题,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温__馨__提__示__:__好__的__表__述__应__该__是__完__整__、__准__确__和__流__畅__的__。__你__做__到__了__吗__?________)__ 二、课堂学习 拿起笔来,记录下你的收获或者感悟吧
20 字)
并且拒绝 方文化的交 原貌与原状。 纯正的保
翻新与复
融。
原。
护。
最终的感慨:保护古代文明遗产,需要的是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与 崇拜,科学的方法,优雅的美感和高尚的文化品位。
二、导入新课。
(导语)通过预习,大家已经知道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了解到这
是一篇文化散文。 文化散文是一种新兴的散文样式,诞生于上世纪
的对历史对后人负责的态度。 我们应该学习他们这样的实事求是的态 度,这也正是作者所说的 “高层次的文明 ”。) ③25 段作者不吝笔墨对爱琴海的美景进行了描写,这么写有什么作 用? (思路点拨:引导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
高中语文《古希腊的石头》教案

高中语文《古希腊的石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希腊的石头》的作者、作品背景及古希腊文明。
(2)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人物形象及故事情节。
(3)提高学生对散文作品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及人物塑造。
(3)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希腊文明的博大精深,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理解作品中所传达的人性与命运的主题,反思现实生活中的困境与抉择。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个体的成长与发展。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作品背景及古希腊文明的基本了解。
(2)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人物形象及故事情节。
(3)提高学生对散文作品的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及人物塑造的深入解读。
(2)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古希腊的石头》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古希腊文明及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合作探讨。
3. 文本分析:(1)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如石头象征命运、时间等。
(2)分析人物形象,如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成长历程等。
4. 讨论与交流:(1)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2)邀请学生代表进行交流,促进思维碰撞。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课后作业1. 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及人物塑造。
2. 请谈谈你对古希腊文明的了解,以及它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3. 结合个人经历,谈谈你对作品主题“命运与抉择”的思考。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十四 古希腊的石头(教案)-【中职专用】高二语文同步教学优质教案(高教版·拓展模块)

二十四古希腊的石头(教案)-【中职专用】高二语文同步教学优质教案(高教版·拓展模块)教学目标:1.理解古希腊文化及其对现代文化的影响。
2.识别并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子结构,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通过课文中石头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人类面临的困境,并探讨解决方法。
教学过程:一、前置知识启动1.引导学生回忆和复习古希腊文化的相关知识,包括古希腊的历史、文学、哲学、艺术等方面,以及它对现代文化的影响。
2.介绍本课文的主题和背景,让学生预先了解到本文节选来自《试论石头》,并由法国哲学家帕斯卡编纂而成,其中探讨石头的象征意义,引导人们思考人类面临的困境。
二、阅读理解与分析1.分段阅读,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
为了保证学生的阅读体验和阅读质量,可以在前期先行解释课文中生僻词汇或神秘术语,便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
2.引导学生理解石头在人们心目中的含义,让学生探讨石头为何被赋予象征性的意义,并引导学生想象石头象征着的事物。
3.通过对一些长难句的分析和理解,引导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并引导学生将其应用到书面表达当中。
三、思维拓展与探索1.运用对石头的象征意义,让学生思考人类面临的一些困境,如环境问题、人口过剩、自我封闭等问题,并引导学生探讨解决方法。
2.通过团队合作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的拓展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为了保证讨论的效果和质量,教师可以事先设置一些问题和提示,以引导学生做出有针对性的讨论和表达。
四、归纳总结与展示1.引导学生针对本次探讨的问题和话题进行总结和归纳,使得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石头的象征意义对于现代人类的启示。
2.鼓励学生以小组或个人形式进行展示或汇报,运用到书面或口头表达中,既巩固了学习效果,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课后作业:1.在课外阅读中寻找其他有关石头的文本,探讨其中的象征意义,为下次课程讨论做准备。
《古希腊的石头》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古希腊的灿烂文化。
2.分析作品结构,揣摩作者情感。
3.领会作者在文中体现的尊重历史的真谛。
【教学重点】1.领会尊重历史的真谛。
2.掌握本文视角独特、联想丰富的特点。
【教学难点】认识保护文物的重要性,培养热爱古代文化的感情。
【教学时数】1课时一、走近作者冯骥才(1942~)当代作家。
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
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
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
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
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
着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
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
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
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
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二、背景介绍三、题目阐释文题用借代的手法点明了写作的对象----古希腊文明。
“古希腊的石头”,指的是作为宗教崇拜出现的雕塑。
在冯骥才的眼中,“石头”是文化的使者,从历史深处走来,与现代人交谈,现代人得以与这个地方“神交”,可以触摸真实的历史。
古希腊的石头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征,反映了古希腊的文明,让他找到了“逼真地进入希腊历史的秘密”,于是他喜欢上了“古希腊的石头”。
作者借古希腊的石头,浮想联翩,将古希腊文明与中国文明联系在了一起,把希腊人文物保护的态度和方法与国人的做法对照起来,表现了作者对历史、对历史遗迹保护的深刻思考。
古希腊的石头教案

古希腊的石头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古希腊的石头教案目标:1. 了解古希腊文化中石头的重要性和用途。
2. 探索古希腊建筑中使用的不同类型的石头。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研究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1. 引入古希腊文化和建筑的背景知识,并与学生讨论古希腊文化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古希腊建筑中使用的材料,特别是石头的作用。
探索古希腊建筑中使用的石头: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古希腊建筑中使用的一种石头材料。
可以选择大理石、花岗岩、石灰石等常见的石材。
4. 每个小组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收集关于所选石材的信息,包括特点、用途和在古希腊建筑中的具体案例。
5. 每个小组准备一份简短的报告,向全班分享他们所研究的石材。
实地考察古希腊遗址:6. 安排一次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或古希腊遗址。
在考察中,学生可以亲自观察和感受古希腊建筑中使用的石头。
7. 学生记录观察到的石材特点和建筑案例,并与小组成员分享。
小组合作项目:8. 学生重新组成小组,每个小组成员都研究了不同的石材。
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古希腊建筑模型,使用他们所研究的石材材料。
9. 学生根据自己的研究和观察,选择适合模型的石材,并合作完成模型的建造。
10. 小组展示他们的模型,并解释他们选择的石材和设计理念。
总结和评估:11. 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总结古希腊建筑中使用的石材的重要性和作用。
12. 教师评估学生的参与度、研究报告和模型设计,并提供反馈和指导。
延伸活动:- 邀请一个专家或学者来学校进行讲座,深入讨论古希腊建筑和石材的话题。
-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古希腊建筑中的其他材料,如木材、陶瓷等,并比较它们与石材的使用。
- 学生可以设计自己的古希腊建筑模型,使用他们所了解的石材和其他材料。
注意事项:- 教师在整个教案过程中要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确保学生的学习进展顺利。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古希腊的石头》教案

《古希腊的石头》教案【教学目标】.了解古希腊的灿烂文化。
2.分析作品结构,揣摩作者情感。
3.领会作者在文中体现的尊重历史的真谛。
【教学重点】.领会尊重历史的真谛。
2.掌握本文视角独特、联想丰富的特点。
【教学难点】认识保护文物的重要性,培养热爱古代文化的感情。
【教学时数】1课时一、走近作者冯骥才当代作家。
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
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
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
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
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
着有长篇小说《义和拳》、《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
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
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
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
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二、背景介绍冯骥才是一位很有成就的作家,他似乎对古代文化情有独钟。
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他就凭借反思历史、反思传统文化的《神鞭》《三寸金莲》等一系列小说而蜚声文坛。
几年前,就在自己文学创作最旺盛的阶段,他停下了创作,转而致力于文化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
当来到古希腊遗址,站在雅典卫城上,冯骥才有了惊人的发现,有了对古希腊神像与中国古代神像的简单的比较和联想,比较的结果让人对世界文明的未来和发展充满了信心。
古希腊的石头》教学设计

古希腊的石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古希腊文化的相关常识;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2.了解本文视角独特、XXX丰富的特点;品味语言,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3.认识保护文物的重要性,培养热爱古代文化的感情。
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圣斗士”相关希腊神话导入课文。
二、介绍古希腊文化古希腊文化最主要的包括了古希腊战争,古希腊艺术和古希腊神话。
古希腊文化作为古典文化代表,在西方乃至世界都占有极其重要地位。
爱琴海文明虽较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希伯来文明和古印度文明迟,但其影响却更为巨大。
换言之,上述文明以淘汰于历史长河之中,而古希腊文化精神却未被湮没。
其灿烂程度影响力,长久的生命力似只有中华文明方可比拟。
特性:①理想主义古希腊的一个紧张的美学思想就是和谐是美。
古希腊人很早就提出黄金比例的观点,并运用于绘画雕镂。
毕达哥拉斯学派哲学观一最根本的思想,就是宇宙和世界按照“数”的关系和原则构成的,因此是最和谐的、最具有数的规律性。
文学作品中,男性大多具有非凡的力量、漂亮的边幅、发达的肌肉。
女性则有惊世的容貌,诱人的胴体。
神其实与人一样拥有情感、瑕玷,只是他们拥有人不具有的神力,换言之,神只是理想化了的人。
②人文主义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决不偶然。
古希腊文化起了重要作用。
希腊人重视个人价值,追求自由,享乐。
希腊神话中经常出现半神般的英雄,像XXX、XXX、XXX等,不需要再举例。
神同人一样,追求女色,争强好胜。
③理性主义④悲剧性。
自身的追求与命运的矛盾,就形成悲剧。
严格说,每个民族都有悲剧性,但希腊最浓,似乎只有日本与其向近。
XXX 史诗就是悲剧的代表。
XXX和XXX是两种典型的悲剧人物。
前者是自身追求与命运矛盾,后者是自身思想与国家使命矛盾。
这里不祥加介绍。
⑤雄伟性。
这点是上面一点的延续。
悲剧不是侧重写悲,而是写悲壮雄伟。
希腊的史诗戏剧大多体现英雄主义色彩,抒情性较强。
语言高亢,句式短促。
高中语文《古希腊的石头》教案

高中语文《古希腊的石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希腊的石头》的作者及其背景。
(2)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分析古希腊石头的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古希腊石头的认识。
(2)运用比较法,分析古希腊石头的独特之处。
(3)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希腊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文物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提高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古希腊石头的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
(2)课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 教学难点:(1)古希腊石头的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的深入理解。
(2)课文中某些难懂的句子和段落的解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古希腊石头的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2)简要介绍古希腊石头的历史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古希腊石头的艺术特点。
(2)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古希腊石头的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
(2)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4.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古希腊石头的独特之处。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5. 总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重点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古希腊石头的了解。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古希腊的石头》。
2. 图片:古希腊石头的图片。
3. 参考资料:有关古希腊石头的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的资料。
六、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希腊的石头》教案《古希腊的石头》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古希腊的灿烂文化。
2.分析作品结构,揣摩作者情感。
3.领会作者在文中体现的尊重历史的真谛。
【教学重点】1.领会尊重历史的真谛。
2.掌握__视角独特、联想丰富的特点。
【教学难点】认识保护文物的重要性,培养热爱古代文化的感情。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古人有云:“历史是写在石头上的。
”古代希腊文化是世界古典文明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古代希腊民族文学在文学、艺术、哲学、史学、科学技术等方面创造的`辉煌成就,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它对后世,尤其是对欧洲的历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经典作家曾经对古希腊文化给与高度评价,称赞古希腊文化艺术的杰作至今“还继续给我们以艺术的享受,而且仔某些方面还作为一种标本和不可企及的规范”。
但是,历史毕竟太久远了。
再灿烂的文明也经受不住时光的侵蚀,古老的文明在破损、在消失。
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和方法去对待古代的文明呢?面对“古希腊的石头”,作家冯骥才遐想万千。
今天,让我们沿着作家的足迹,走进希腊,走进希腊的石头堆,走进希腊的文明。
二、整体感知,梳理文本1.走近作者冯骥才(1942~)当代作家。
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
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
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
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
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
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
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
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
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
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2.背景介绍冯骥才是一位很有成就的作家,他似乎对古代文化情有独钟。
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他就凭借反思历史、反思传统文化的《神鞭》《三寸金莲》等一系列小说而蜚声文坛。
几年前,就在自己文学创作最旺盛的阶段,他停下了创作,转而致力于文化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
当来到古希腊遗址,站在雅典卫城上,冯骥才有了惊人的发现,有了对古希腊神像与中国古代神像的简单的比较和联想,比较的结果让人对世界文明的未来和发展充满了信心。
3.题目阐释文题用借代的手法点明了写作的对象----古希腊文明。
“古希腊的石头”,指的是作为宗教崇拜出现的雕塑。
在冯骥才的眼中,“石头”是文化的使者,从历史深处走来,与现代人交谈,现代人得以与这个地方“神交”,可以触摸d奥真实的历史。
古希腊的石头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征,反映了古希腊的文明,让他找到了“逼真地进入希腊历史的秘密”,于是他喜欢上了“古希腊的石头”。
作者借古希腊的石头,浮想联翩,将古希腊文明与中国文明联系在了一起,把希腊人文物保护的态度和方法与国人的做法对照起来,表现了作者对历史、对历史遗迹保护的深刻思考。
4.文本品读古希腊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
冯骥才通过写这些记载着历史文明气息的石头——雕像、石碑、石柱等来歌颂古希腊人的聪明智慧和创造的古希腊文明,进而歌颂现代希腊人珍惜古希腊文明,保护并尊重文明遗产的做法,即不改变它的原貌、原状,让历史文明受到绝对与纯正的保护5.知识积累⑴给加点的字注音粗糙庇护泯灭苍劲聆听隧道神谕亢奋篝火坍塌葱茏呵护磨砺甬道掰开兀自暧昧战战兢兢炯炯有神龟裂扎针挣扎包扎剥落⑵字形神采焕发暧昧坚不可摧脉搏斑驳气宇轩昂神驰万里凹凸残垣败壁震撼精美绝伦悲痛欲绝隐蔽⑶词语庇护:袒护,保护。
暖昧:①(态度、行为)含糊,不明白。
②(行为)不光明,不可告人。
朦胧:模糊,不清楚。
葱茏:(草木)青翠茂盛。
神驰:心思飞向(某种境界)。
呵护:爱护;保护。
炯炯有神:形容目光明亮。
坚不可摧:非常坚固,摧毁不了。
活灵活现:形容描述或模仿的人或事物生动逼真。
气宇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概不凡,也作“器宇轩昂”。
喜新厌旧:喜欢新的,厌弃旧的(多指爱情不专一。
)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战战兢兢:①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
②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悠远·幽远悠远:离现在时间长。
幽远:幽深,多指山水、树林、宫室等,如意境幽远。
三、自主探究,细加揣摩1.冯骥才为什么喜欢“古希腊的石头”?思路点拨:“古希腊的石头”承载着古希腊的历史。
通过分析,进而把握冯骥才写这篇__的目的。
参考答案:在冯骥才眼中,“石头”是文化的使者,“石头”(雕塑)反映了古希腊的文明,或者说让冯骥才找到了“逼真地进入希腊历史的秘密”,它们从历史深处走来,与现代人交谈,现代人得以与这个地方“神交”,可以触摸到真实的历史。
2.冯骥才对古希腊石头的欣赏,也就是对外族文明的欣赏,从文中看,作者真正关注的是什么?思路点拨:进一步理解作者对古代外国文化的深刻思考,其真正目的是中国当代文化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参考答案:作者当然不会简单的一门心思的沉醉在对外族文明的欣赏中,他更加关注的是古希腊文明与中国古代文明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更关心的是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融合和并存。
所以,站在雅典卫城上,冯骥才有了惊奇的发现,有了对古希腊神像与中国佛像的简单的比较与联想,比较的结果让人对世界文明的未来和发展充满了信心。
这是冯骥才在“古希腊石头”上最为温馨的遐想。
3.对“时间隧道就在希腊人的石头中间”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思路点拨:该题考查句子的含义。
这类问题的理解把握除了句子本身的含义之外,还要结合全段乃至全文去理解,以免断章取义、以偏概全。
参考答案:古希腊的石头是古希腊历史的见证,所展现出来的是人类文明演进的脚步,站在他们中间就如同站在时光隧道中,可以发现人类历史的过程。
4.希腊人对历史文物的保护措施很奇特,我们应如何看待?应从中学些什么?思路点拨:这是发散思维的题目,启发学生联系实际,大胆发表意见。
参考答案:他们对于历史的严谨的保护态度令人感动,这是一种高度的对历史对后人负责的态度。
我们应该学习他们这样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这也正是作者所说的“高层次的文明”。
5.作者为什么要致力于文化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思路点拨:从作者现实的行动中理解作者写这篇__的目的,感受一个负责任作家的历史使命感。
参考答案: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它从不为美丽而耽搁,因失去而忧伤;它没有拖泥带水的留恋也不肯做搔首弄姿的回望。
历史与古老的文明只有留给后人去苦苦追寻了。
然而,“永恒是达不到的”,“石头并非坚不可摧”。
历史会因为久远而模糊,文化会因失传而断层。
“在岁月的翻滚中,古希腊人的石头已经满是裂痕与缺口,有的只剩下一些残块和断片。
“现在这些残块和断片”固然还向我们传达着那个时代零星的信息,但如果任其损毁,不加保护,很快,我们就再也无从找到历史的蛛丝马迹了。
冯骥才应该比谁都明白这一点。
远在几年前,就在自己文学创作最旺盛的阶段,他停下了创作,转而致力于文化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
他组织人力、物力,尽其所能地给天津的老房子、老建筑等文物拍照、录像,搞文字整理,陆续出版的关于老房子的照片的图书和经由他的多方奔波而最终保留下来的老房子、旧建筑都在见证着他的努力。
6.文中说,古老的石头“各自不同的形态都是历史的表情”。
你是怎样理解“历史的表情'的?思路点拨:理解句子中词语的特殊含义。
一是要注意词语本身的意义;二是要联系上下文,把握具体的语言环境。
有的词语还要注意分析其比喻义。
参考答案:“每一块看似冰冷的古老的石头,其实并没有死亡,它们犹然带着昔时的气息。
”“石头上的残痕则是它们命运的印记与年龄的刻度。
”这些都是对历史的最真实的记录,也正是今人对历史沧桑感的一种真实的认识。
四、主旨感悟__通过游览古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拉奥雷斯·帕果斯山上的雕像,以及迈锡尼遗址和海神庙,通过对古希腊“石头”的描写,阐释了自己对古代历史遗迹的思考以及对古代文物保护的态度和方法。
五、布置作业你的家乡有什么古代文化遗产?对这些文物古迹的保护现状怎么样?请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走访调查,写一个调查报告,字数在1000字之内。
《古希腊的石头》教案2【教学目标】1.了解古希腊的灿烂文化。
2.分析作品结构,揣摩作者情感。
3.领会作者在文中体现的尊重历史的真谛。
【教学重点】1.领会尊重历史的真谛。
2.掌握__视角独特、联想丰富的特点。
【教学难点】认识保护文物的重要性,培养热爱古代文化的感情。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走近作者冯骥才(1942~)当代作家。
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
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
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
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
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
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
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
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
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
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二.背景介绍冯骥才是一位很有成就的作家,他似乎对古代文化情有独钟。
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他就凭借反思历史、反思传统文化的《神鞭》《三寸金莲》等一系列小说而蜚声文坛。
几年前,就在自己文学创作最旺盛的阶段,他停下了创作,转而致力于文化发掘和文物保护工作。
当来到古希腊遗址,站在雅典卫城上,冯骥才有了惊人的发现,有了对古希腊神像与中国古代神像的简单的比较和联想,比较的结果让人对世界文明的未来和发展充满了信心。
三、题目阐释文题用借代的手法点明了写作的对象----古希腊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