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试卷}上海交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含答案)[仅供参考]
交大附中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是()A. 沉鱼落雁雕梁画栋B. 融会贯通美轮美奂C. 振聋发聩莫衷一是D. 欣喜若狂震耳欲聋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
B.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加大了教学力度。
C. 他的成绩虽然提高了,但他的努力程度仍然不够。
D. 他的作品不仅赢得了读者的喜爱,也受到了专家的高度评价。
3.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是()A. 雪中送炭B. 破釜沉舟C. 雕虫小技D. 狐假虎威4.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那朵花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像一颗明珠。
B. 他的声音像黄鹂鸟一样婉转动听。
C. 他刻苦学习,像一块顽石一样坚定不移。
D.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多彩,像一幅美丽的画卷。
5. 下列句子中,表达不准确的一项是()A. 那个孩子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B. 这个城市绿化工作做得很好,到处绿树成荫。
C. 他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D. 这个故事情节曲折离奇,让人猜不到结局。
6. 下列诗句中,描写秋天景色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C.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D.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7.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古诗词常用字的是()A. 月B. 水C. 山D. 星8. 下列句子中,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一项是()A.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秦朝。
B. 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
C. 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D. 唐太宗任用魏征为宰相,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9. 下列句子中,运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 那个孩子聪明伶俐,像一块金子一样闪闪发光。
B. 他的声音像黄鹂鸟一样婉转动听。
C. 他刻苦学习,像一块顽石一样坚定不移。
D. 这个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像一幅美丽的画卷。
上海交大附中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试卷(满分100分,120分钟完成,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一、阅读(60分)(一)、阅读下文,回答1-4题:(12分)文学——白杨树的湖中倒影龙应台①为什么需要文学?了解文学、接近文学,对我们形成价值判断有什么关系?如果说,文学有一百种所谓“功能”而我必须选择一种最重要的,我的答案是:德文有一个很精确的说法,macht sichtbar,意思是“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
在我自己的体认中,这就是文学跟艺术的最重要、最实质、最核心的一个作用。
②我不知道你们这一代人熟不熟悉鲁迅的小说?没有读过鲁迅的请举一下手?(约有一半人举手)鲁迅的短篇《药》,讲的是一户人家的孩子生了痨病。
民间的迷信是,馒头沾了鲜血给孩子吃,他的病就会好。
或者说《祝福》里的祥林嫂;祥林嫂是一个唠唠叨叨的近乎疯狂的女人,她的孩子给狼叼走了。
③让我们假想,如果你我是生活在鲁迅所描写的那个村子里头的人,那么我们看见的,理解的,会是什么呢?祥林嫂,不过就是一个让我们视而不见或者绕道而行的疯子。
而在《药》里,我们本身可能就是那一大早去买馒头,等看人砍头的父亲或母亲,就等着要把那个馒头泡在血里,来养自己的孩子。
再不然,我们就是那小村子里头最大的知识分子,一个口齿不清的秀才,大不了对农民的迷信表达一点不满。
但是透过作家的眼光,我们和村子里的人生就有了艺术的距离。
在《药》里头,你不仅只看见愚昧,你同时也看见愚昧后面人的生存状态,看见人的生存状态中不可动摇的无可奈何与悲伤。
在《祝福》里头,你不仅只看见贫穷粗鄙,你同时看见贫穷下面“人”作为一种原型最值得尊敬的痛苦。
文学,使你“看见”。
④我想作家也分成三种吧!坏的作家暴露自己的愚昧,好的作家使你看见愚昧,伟大的...作家使你看见愚昧的同时认...............。
这是三个不同层次。
............出自己的原型而涌出最深刻的悲悯⑤文学与艺术使我们看见现实背面更贴近生存本质的一种现实,在这种现实里,除了理性的深刻以外,还有直觉的对“美”的顿悟。
上海市交大附中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上海市交大附中2007-2008学年度高二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满分100分,120分钟完成,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命题:潘晓雯审核:陈雄一、阅读(60分)(一)、阅读下文,回答1-4题:(12分)文学——白杨树的湖中倒影龙应台①为什么需要文学?了解文学、接近文学,对我们形成价值判断有什么关系?如果说,文学有一百种所谓“功能”而我必须选择一种最重要的,我的答案是:德文有一个很精确的说法,macht sichtbar,意思是“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
在我自己的体认中,这就是文学跟艺术的最重要、最实质、最核心的一个作用。
②我不知道你们这一代人熟不熟悉鲁迅的小说?没有读过鲁迅的请举一下手?(约有一半人举手)鲁迅的短篇《药》,讲的是一户人家的孩子生了痨病。
民间的迷信是,馒头沾了鲜血给孩子吃,他的病就会好。
或者说《祝福》里的祥林嫂;祥林嫂是一个唠唠叨叨的近乎疯狂的女人,她的孩子给狼叼走了。
③让我们假想,如果你我是生活在鲁迅所描写的那个村子里头的人,那么我们看见的,理解的,会是什么呢?祥林嫂,不过就是一个让我们视而不见或者绕道而行的疯子。
而在《药》里,我们本身可能就是那一大早去买馒头,等看人砍头的父亲或母亲,就等着要把那个馒头泡在血里,来养自己的孩子。
再不然,我们就是那小村子里头最大的知识分子,一个口齿不清的秀才,大不了对农民的迷信表达一点不满。
但是透过作家的眼光,我们和村子里的人生就有了艺术的距离。
在《药》里头,你不仅只看见愚昧,你同时也看见愚昧后面人的生存状态,看见人的生存状态中不可动摇的无可奈何与悲伤。
在《祝福》里头,你不仅只看见贫穷粗鄙,你同时看见贫穷下面“人”作为一种原型最值得尊敬的痛苦。
文学,使你“看见”。
④我想作家也分成三种吧!坏的作家暴露自己的愚昧,好的作家使你看见愚昧,伟大的作....家使你看见愚昧的同时认出自己的原型而涌出最深刻的悲悯..........................。
交大附中语文期中考试卷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瞒天过海拈轻怕重B. 碧空如洗震耳欲聋C. 惊弓之鸟精卫填海D. 满载而归水滴石穿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B. 近些年来,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许多科技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C. 他虽然成绩优秀,但总是谦虚谨慎,从不骄傲自满。
D. 由于天气原因,航班延误了两个小时。
3.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奋发图强振翅高飞B. 惊涛骇浪遥相呼应C. 情深意重碧血丹心D. 恍若隔世鸿雁传书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悠然自得(悠闲自在的样子)B. 妙手偶得(偶然间得到的)C. 惊心动魄(形容非常惊险)D. 眉开眼笑(形容非常高兴)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是一个勤奋好学、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
B. 我国古代有“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C. 他的声音虽然不大,但每个字都听得清清楚楚。
D. 他看到这个消息,激动得热泪盈眶,不禁想起了自己的母亲。
二、阅读理解(每题5分,共2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我国古代神话故事丰富多彩,其中许多故事至今仍广为流传。
下面介绍几个著名的神话故事。
(一)嫦娥奔月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它们轮流照耀大地。
但后来,十个太阳一起升起,使得大地炎热无比,庄稼无法生长,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于是,英雄后羿出现,他射下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照耀大地。
后羿的妻子嫦娥为了救百姓,偷吃了后羿炼制的仙药,结果飞升到了月亮上,成为了月宫中的仙女。
(二)精卫填海精卫是炎帝的女儿,因为不小心掉入大海而溺亡。
死后,精卫化为一只鸟,每天从西山叼来小石子和树枝,投入东海,决心填平大海,以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三)夸父追日夸父是古代的一位巨人,他力大无穷,决心追赶太阳。
【精编精校卷】2022-2023学年上海市交通大学附中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上海市交通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混合默写1.按要求填空。
(1)曾子曰:“_________,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2)欲诚其意者,__________。
(《大学之道》)(3)其在道也,___________,物或恶之。
(《老子》)(4)《老子》四章中,认为应在问题没有发生时就提前应对,防患于未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士不可以不弘毅先致其知曰余食赘行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弘”“毅”“致”“曰”“赘”。
二、选择类2.如果杜甫给李白写信,那么信中用的称谓应该是:()A.自称甫,称对方白B.自称甫,称对方太白C.自称子美,称对方白D.自称子美,称对方太白【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古代称呼自己时要用自己的“名”,表示谦虚;称呼别人要称呼“字”,表示尊敬。
杜甫,名甫,字子美;李白,名白,字太白。
B项符合要求。
故选B。
3.以下句子中词类活用现象最多的一组是()A.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胜人者有力/故亏父而自利/世世以洴澼絖为事B.不贵难得之货/其坚不能自举也/常于几成而败之/在止于至善C.能不龟手一也/知皆扩而充之矣/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敏于事而慎于言D.文质彬彬/在明明德/我树之成而实五石/夫子固拙于用大矣【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A.贤:形容词作名词,有德行有才能的人。
句意: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就要在内心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没有活用。
句意:战胜别人的只能说有力量。
亏:使用用法,使……受损害。
句意:所以使父亲受损害而使自己获利。
没有活用。
句意:他家世世代代都以漂洗丝絮为职业。
2023-2024学年上海交大附中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上海交大附中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十八世纪德国学者莱辛的《拉奥孔》是近代诗画理论文献中第一部重要著作。
从前人们相信诗画同质,直到莱辛才提出丰富的例证,用动人的雄辩,说明诗画并不同质。
据传说,希腊人为了夺回海伦,举兵围攻特洛伊城,十年不下。
最后他们佯逃,留着一匹腹内埋伏精兵的大木马在城外,特洛伊人看见木马,把它移到城内。
典祭官拉奥孔当时极力劝阻,说留下木马是希腊人的诡计。
他这番忠告激怒了偏心于希腊人的天神。
当拉奥孔典祭时,河里就爬出两条大蛇,把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一齐绞死了。
这是罗马诗人维吉尔《伊尼特》第二卷里最有名的一段。
十六世纪在罗马发现的拉奥孔雕像似以这段史诗为蓝本。
莱辛拿这段诗和雕像互较,发现几个重要的异点。
因为要解释这些异点,他才提出诗画异质说。
据史诗,拉奥孔在被捆时放声号叫;在雕像中他的面孔只表现一种轻微的叹息,具有希腊艺术所特有的恬静与肃穆。
为什么雕像的作者不表现诗人所描写的号啕呢?希腊人在诗中并不怕表现苦痛,而在造型艺术中却永远避免痛感所产生的面孔筋肉挛曲的丑状。
在表现痛感之中,他们仍求形象的完美。
其次,据史诗,那两条长蛇绕腰三圈,绕颈两圈,而在雕像中它们仅绕着两腿。
因为作者要从全身筋肉上表现出拉奥孔的苦痛,如果依史诗,筋肉方面所表现的苦痛就看不见了。
同理,雕像的作者让拉奥孔父子赤裸着身体,虽然在史诗中拉奥孔穿着典祭官的衣服。
莱辛推原这不同的理由,作这样一个结论:“图画和诗所用的模仿媒介或符号完全不同,图画用存于空间的形色,诗用存于时间的声音。
……全体或部分在空间中相并立的事物叫作‘物体’,物体和它们的看得见的属性是图画的特殊题材,全体或部分在时间上相承续的事物叫作‘动作’,动作是诗的特殊题材”。
换句话说,画只宜于描写静物,诗只宜于叙述动作。
静物各部分在空间中同时并存,这种静物不宜于诗,因为诗的媒介是在时间上相承续的语言。
上海市交大附中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语文(满分100分,120分钟完成,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一、阅读(6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4题。
(10分)①徜徉于芳林之中,采红撷翠,每见枯枝败叶,却无触目萧索之感,反觉新陈代谢,生气盎然。
文艺创作中也有类似情形。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因作家恰到好处地写出其外形和内心的某种“缺陷”,而别具魅力。
②《水浒传》里,黑旋风李逵憨直忠勇,却又鲁莽得可爱;拼命三郎石秀是一个精细人,狠劲上来,其尖利歹毒,叫人刻骨铭心。
《红楼梦》中,聪颖、活泼的史湘云偏是“咬舌子”,把“二”说成“爱”;还有林黛玉的“小心眼”,晴雯的“使性子”……一个个人物无不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古往今来,大凡成功的艺术形象,恰恰由于若隐若现的微瑕,而显出璞玉浑金的天然光彩。
这就是美学家所称的“缺陷美”。
③我想,“缺陷”之所以为美,在于它的真实。
谚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水浒传》《红楼梦》的例子,正是作家基于真实的艺术的生命这一着眼点,才在“完美”的面庞上点出“缺陷”的痦子。
即使作家主观上有某种“神化”的理念,只要他尚能依据生活进行创作,最终仍不得不归于“人化”的描写。
鲁迅批评《三国演义》作者“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笔者认为,欲显长厚,是作家或可揣摩的意愿,似伪则是“七实三虚”的描写所产生的客观效果,至今民间仍流传着“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的歇后语,可见似伪的一面却是刘备这一形象深入人心的的缘由之一。
即使作为智慧化身的诸葛亮,作家在绝对化的描写中,也还有着被姜维识破计谋的千虑一失以及在先帝托孤时刻的惶恐心理等笔墨。
“缺陷”愈真实可信,就愈有生命力,于是就愈美,“美是生活”!④“缺陷”之成为美,还在于它的独特和恰如其分。
外形的“缺陷”是千人千般,万人万种的。
美人长有痦子,或者浮现在嘴角,或者隐匿于颈后,绝不相同;内心的“缺陷”更有千差万别,任何分类精密的批评家也无法归纳出几条几款,让人按图索骥,抑或对号入座。
这是“缺陷”的独特。
交大附中高二年级语文第三册期中试卷

交大附中高二年级语文第三册期中试卷第一卷(选择题共39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苗裔.(yì)机杼.(zhù)攮垢.(gòu)羽扇纶.巾(guān)B、踟.蹰(chí)矛戟.(jǐ)绯.红(fēi)舞榭.歌台(xiè)C、幽咽.(yè)休憩.(xì)絮.语(xù)静女其姝.(zhū)D、勇剽.(piāo)残羹.(gēng)造诣.(yì)訇.然中开(hōng)(2)下列字形全对的一组是:()A、浸渍竹喧潦到摧眉折腰桀骜不驯B、杂糅锦瑟秋瞑否极泰来针贬时弊C、深邃荻花樊笼信誓旦旦破釜沉舟D、祈祷豆蔻伶俜流言蜚语夙兴夜寐(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烟涛微茫信.难求(实在)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贬官)山围故国.周遭在(国都)可怜..体无比(可爱)B、银瓶乍.破水浆进(突然)两朝开济.老臣心(扶助)势拔.五岳掩赤诚(挺拔)临安春雨初霁.(彩虹)C、如听仙乐耳暂.明(暂时)虎鼓.瑟兮鸾回车(击鼓)多谢.后世人(多谢)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寻找)D、千载谁堪伯仲..秋间(兄弟,引申为不相下下)夜深还过女.墙来(女子)却坐促.弦转急(紧、迫)渌水荡漾清.猿啼(清)(4)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老王这个人是远近闻名的评书迷,经常听到出神入化....,有时还忘了吃饭和睡觉。
B张民一家三代,十多年来和睦相处,互敬互爱,真可谓举案齐眉....。
C两年间,王军不仅修完学业,而且还有两篇高质量的论文发表,令人侧目而视....。
D近两天我们走访了四所学校,而且管中窥豹....,对于全市各校推行素质教育的情况还不能说完全掌握了。
(5)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A、想象,是一种把头脑中的表象材料进行艺术加工,从而创造出新的形象的思维方式。
B、究竟能否既提高教学质量,又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答案是无可讳言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XX年高中测试高中试题试卷科目:年级:考点:监考老师:日期: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试卷(满分100分,120分钟完成,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命题:沈文婕审核:陈雄(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3分)从“强手”到“三国杀”——全球桌游二次热潮来袭⑴“对我来说,只有桌游玩家,而非那些紧盯着电脑液晶屏幕或者不停按动游戏机控制手柄的电子互动娱乐上瘾者,才配称为深思熟虑的游戏者。
”美国俄勒冈州一位知名桌游玩家查尔斯·刘易斯在参加完20XX年度德国埃森玩具大展后如是说。
⑵在今天已经习惯电子互动数码娱乐方式的全球大众看来,仍然坚持转动六面骰子,在一张硬纸板上移动形形色色的金属、塑料玩偶,绞尽脑汁地计算花色卡牌上的数据,看起来确实和“酷”一点也不沾边。
20XX年统计,桌面游戏的市场仍然不足年销售额120XX亿美元的电子游戏的6%。
然而,在全球经济形势衰退中诞生的一批被称为“抗衰退产业”的行当中,桌面游戏就是其中之一。
这个强调社交参与和运算策略能力的阁楼老玩具,为亟待削减开支的欧洲与美国家庭提供了一种更为廉价的“全家欢”式娱乐。
⑶这种情况,似乎与1933年那次席卷全球的经济大衰退遥相呼应:1934年10月,在一位名叫列文·斯特恩的画家朋友的帮助下,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德国城的失业推销员查尔斯·达罗利用几块桌板、一块台布,以及几个小工艺品造出了第一套“强手棋”。
1935年,这个游戏就售出了50万套。
当然,仅凭“廉价”一项长处,并不能解释桌游为何能让大家放弃蓝光DVD和动态捕捉游戏手柄,转而老老实实地坐在游戏盘边上。
⑷“作为计算机游戏的鼻祖,桌上游戏也许不能提供足够的体验,但它所引发的人际关系交流却是电子游戏望尘莫及的。
”不仅如此,桌游和电子游戏有不断吸取各类文化艺术因素、创造全新体验的功能。
⑸按照“孩之宝”游戏研究室负责人安玛丽·克罗西的说法,桌游之所以远没有衰退,是因为它对玩具业的核心消费群体—青少年儿童有不可阻挡的吸引力。
“桌上游戏由于技术门槛低,不会贸然剥夺父母与下一代共乐的机会,并且会早早为儿童培养起处理社交人际关系的能力。
”⑹此外,边际利润率极低的高科技玩具在衰退期销售量的下跌,也让越来越多的玩具产业巨头把注意力转向一度被忽视的桌上游戏。
20XX年,“孩之宝”全美桌游销售量大约是9.2亿美元,占其玩具年销售额的43%,只有电子游戏软件的1/7,然而它60%的利润率却使其他玩具望尘莫及。
⑺对中国桌游玩家来说,20XX年同样是个不寻常的年头,一款名为《三国杀》的中国原创卡牌类桌游几乎在一夜之间从各高校流行开来。
《三国杀》的发明者之一的北京游卡桌游产品总监尤尤说,《三国杀》的基本构架是基于万智牌和经典美国桌游《Bang!》,而她自己第一次听说桌游是通过《游戏创造》杂志一篇关于经典桌面游戏《卡坦岛》的介绍文章。
⑻对于这款骤然而红的游戏,本土桌游玩家对它的评价褒贬不一,然而从业者对它的欣赏是显而易见的。
“在欧美地区,桌上游戏已经有了50至60年的积淀,中国刚处于启蒙阶段,所以抄袭和模仿是不可避免的现象。
”“《三国杀》存在诸多问题,绝对是个好游戏,它促进了中国桌游玩家队伍的急剧扩大,使得全球桌上玩具产业开始认真考虑中国市场和玩家的诉求。
”(选自《三联生活周刊》20XX年第47期,有删改。
)1、从第⑴段查尔斯·刘易斯说的话中可以看出,相对于电子游戏而言,桌面游戏能够体现玩家□□□□的能力。
(限填四字)(1分)2、根据文意,桌面游戏相对于电子游戏的优势在于:廉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空不超过10个字)(3分)3、第⑹段援引“孩之宝”全美桌游销售情况的一些数据,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4、在第⑻段的空格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5、以下选项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A.在全球经济形势衰退的形势下,桌面游戏的销售额仍然无法与电子游戏相抗衡。
B.因为制造成本低,所以越来越多的玩具产业巨头把注意力转向桌上游戏。
C.全球桌游的二次热潮是由中国原创卡牌类游戏《三国杀》引领的。
D.桌游从业者认为,《三国杀》对万智牌和《Bang!》的抄袭与模仿是不可避免的。
6、请根据文中信息,简要介绍全球桌游的第一次热潮。
(不超过80字)(4分)(二)阅读下文,完成7—12题。
(16分)探寻玻璃屋里的男人①⑴我终于驱车抵达康尼什这个人烟稀少的荒僻小镇。
从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路的尽头竖立着“禁止非法侵入”的标识牌,几个粉红色的大写英文字母显得格外刺眼。
标识牌后面是浓密的树林与小径,沿着小径望去,小山上筑有一面围墙、隐约可见的铁丝网和一幢房子。
⑵这并不是普通的私宅,而是美国行踪最隐秘男人的私宅——也许是美国最后一个伟大的隐居者J.D.塞林格②的住所。
⑶塞林格住所外有两个信箱,一个上面积了厚厚一层灰,想必好久没有打开了;另一个信箱的一端被打开,里面塞满了乱七八糟的广告传单。
其中有一张上面写着“让我们来帮助你宣传你的生意!”这大概是无数媒体记者和出版商们想对塞林格说的肺腑之言。
⑷我不会奢望他出现,我真正想要探究的是塞林格所修筑的这面墙——不仅是物质上的木头或石头墙本身,而是他在心里为自己筑起的那面形而上的墙。
这沉默不语的墙也是他的作品,因为沉默本身就是艺术在雄辩地工作。
⑸现在,我就站在那墙之外,他就在墙内,让人恍若隔世。
这里太安静了,安静到有一种诡异的感觉,仿佛时光能在这种沉寂中凝固。
但你能深深感知这并不是被动的沉寂,而是可用心触摸的、主动的隐没。
这份沉寂的代价是塞林格放弃的决心、昂贵的诉讼、自我放逐与沉思。
既让人心生敬意,又让人怀恨在心。
这份沉寂诱惑着我们追寻又谴责着我们探访:当一位作家选择对外界封闭自己的心灵,我们却还要想方设法地突破其心理的防线。
至少就像现在,我忍不住想要去敲敲门或在他住所的门前留下一封信。
⑹这份探寻的冲动不禁让我回想起一开始,他并不是古怪的、沉默的隐居者,当时他和外界的联系还是比较频繁的,与住在附近的邻居,尤其是温莎高中的学生们都有来往。
塞林格甚至愿意接受温莎高中生报一名记者的采访。
可惜,出于利益的诱惑,这些学生背叛了塞林格的信任。
这篇本应低调出现在学生报纸上的采访,却被卖给了一家主流报纸。
塞林格知悉后十分失望、生气,从此拒绝接受任何采访,并几乎切断了与外界所有的联系。
⑺他的心从此如同他家的大门一样紧闭,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他真的想离人群远一点,因为有太多的人不怀好意地关心他到底有过怎样的童年创伤,或者有意无意地为他的作品加上乱糟糟的注释和点评。
⑻为了远离人们的视线,塞林格不惜动用法律手段和昂贵的诉讼费让自己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
1982 年,他曾起诉过一名男子,因为这位塞林格粉丝杜撰了一篇他的专访。
⑼无数人想要寻找塞林格隐居背后的真相。
很多人心急火燎地驱车前往塞林格的私人住所,不得不止步于山脚下,眺望着无法跨越的围栏。
此时,我站在这里,才再次发现自己居然也是其中的一个痴情的追寻者。
⑽当我站在“禁止非法入侵”的标识牌旁,突然感到一阵隐隐的担忧,担心我到底还是打搅了这位在寂静中深居简出的疗伤者。
你真的懂他吗?懂他的作品吗?如果懂,那么也许应该在读完作品之后就安静地走开,不再追究文字背后的是是非非。
⑾我不愿意敲门,但还是忍不住去了不远处的快餐店起草了一封信,引用了很多塞林格书中的话并表达出自己对他的敬意和理解。
第二天,我把这封信放在堆满广告单的那个没有锁的信箱里,放下、转身、走人。
我以为我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是时候离开了。
⑿可鬼使神差地,在要离开小镇的前一晚,我还是踱步到邮箱旁,惊讶地发现我的信和《周日早报》都被人拿走了。
就在这时,忽然听到墙内有汽车发动的声音,难道塞老要现身了?那一刹那,我居然自作多情地认为也许他正要来迎接我这个知音呢!大门缓缓打开,一道强光射出,刺痛着我的眼睛,正当我要仔细看一眼车中人时,这车以极快的速度从我旁边呼啸而过,很快便消失在视野中。
⒀我内心孤独至极。
回到自己的车中,我唯一的愿望竟是自己找错了塞林格的家。
(选自《南都周刊》20XX年度第6期,有删改)【注】①本文写于1997年,作者是美国《君子》杂志的记者。
②美国大作家、《麦田里的守望者》作者、当代文坛头号隐公J·D·塞林格(J.D.Salinger)已于20XX年1月27日在新罕布什尔家中去世,享年91岁。
7、第⑷段中的划线句“这沉默不语的墙也是他的作品”一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8、第⑸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既让人心生敬意,又让人怀恨在心”?(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以下哪两项不是塞林格成为一个沉默的隐居者的原因?()()(4分)A.温莎高中的学生把对塞林格的采访作为获得利益的手段。
B.塞林格曾经有过一段鲜为人知的童年创伤。
C.许多人有意无意地为塞林格的作品加上乱糟糟的注释和点评。
D.塞林格不得不动用法律手段和昂贵的诉讼费来让自己远离人们的视线。
E.许多人为了探寻他隐居的真相,前往他的私人住所。
10、请在文中找出一句最能解释第⒀段中所表述的心情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11、结合全文,说说你对本文标题的理解。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除了塞林格,历史上还有许多选择隐居生活的人。
请在下列人物中选择一位,就其隐居生活的意义写一段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