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中国雕塑艺术与审美鉴赏
园林雕塑

园林雕塑一、中国园林雕塑的审美特征雕塑艺术在人类发明的历史上,几乎和文明同时诞生,原始的陶俑雕塑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现,他们距今已有三万到一万年的悠远历史。
由于地域的隔绝在漫长的发展中形成了东、西二种艺术风格。
一种以古埃及、中国为代表的东方艺术,它强调的是一种装饰、稳定、明确而有严格规范、又具有写实基础的美,如埃及法老造型、中国秦马俑等。
另一种是以古希腊、古罗马为代表的欧洲风格,它强调的是一种个性的刻画、生动自然的体态,具有一种健美的体积美。
二种风格形成二种文化,雕塑艺术也不例外。
雕塑是一种环境艺术,它介于绘画和建筑之间,它的表现需要衬托和依附。
黑格尔把雕塑艺术分成二大类,有些雕刻作品本身是独立的,有些雕刻作品是为了点缀建筑空间服务的,前一种的环境只是由雕刻艺术本身所设置的一个地点,而后一种的环境只是由雕刻和它所点缀的建筑物的关系,这个关系不仅决定着雕刻作品的形式,而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还要决定他们的内容。
借用黑格尔的美学语言来概括,前者是独立美,后者是依附美。
展厅雕塑,园林雕塑实质上就是这两种不同类型的美。
中国园林室外依附性雕刻,最早可以认为是以砖雕、木雕、石雕及假山、太湖石、黄石等为代表,而且一开始是以一种较为抽象的面貌出现的。
这和西方雕塑艺术发展形成反转关系,表现为东方的雕塑是先抽象后具象,而西方是先具象后抽象,这种关系在园林雕塑中反应得特别明显。
欧洲园林,开始就体现出严谨性,十七世纪法国造园准则是:不加以调理和安排均齐,人们所能找到的最完美的东西都是有缺陷的。
甚至要自然接受均衡对称的法则,可见它缺乏随类赋彩的灵性,直到现代毕加索,马蒂斯从东方艺术中找到这种感觉,西方园林才日趋多样化。
音乐用节奏表现规律,园林也用它特有的节奏、旋律表现出地形、奇峰异石、小桥和流水。
中国园林雕塑与中国的水墨画一样,以泼墨淋漓的大写意来表现意境,它蕴含着几千年的东方文化沉积、人文习俗和山水灵气。
我认为园林中最早的雕塑就是园林之石太湖石黄石等,从石峰形体的凹与凸,透与实,绉与平,高与低来看都具有强烈的抒情韵律感,正是绝好的后现代派雕塑作品。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

浅谈中国古代雕塑的艺术特点中国有着古老的文明,远古的中国重礼教尊鬼神,艺术重心倾向于工艺美术,在礼器,祭器上发挥较高的艺术天分,且形成传统,影响深远。
中国古代雕塑主要分为实用性、宗教信仰、建筑装饰及墓葬陪葬等主要类型。
中国古代雕塑具有八大风格特征,主要为:原始朴拙意象风,商代诡魅抽象风,商代诡魅抽象风,汉代雄浑写意风,佛教理想造型风,宋代俗情写真风,帝陵程式夸张风,民间朴素表现风。
从陶器,青铜器,玉器及漆器等工艺点发展出以装饰性为主的实用性雕塑,在历代都占有主流地位,这些器物多由原本的实用意义渐渐地转变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另外还有建筑的装饰雕刻,南朝王陵的辟邪和唐代的石狮。
其实用性除反映在装饰雕刻以外,还反映在明器和宗教造像艺术上。
明器即随葬品,其中雕塑作品占重要地位,主要是俑和动物的造像,最为著名的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和唐三彩的陶马,这些于当时并非纯粹的艺术品,它们有着较强的实用性,代表着活人及动物而陪葬。
中国古代雕塑的装饰性十分突出,无论是人还是动物,无论是明器,宗教造像还是建筑的雕刻,都反映了普遍的传统优久的装饰趣味,云岗大佛、南朝的石辟邪、相同时期的佛像对称的坐姿,袈裟的衣纹处理无不显示了浓厚的装饰性,经过处理的佛像包含了一种和蔼的亲切却又带有一种非人间的神秘感,原因在于,装饰不同于真实却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装饰增强了佛像的严肃及神秘气氛。
中国古代雕塑有明显的绘画性。
绘画性的表现不注重雕塑的体积、空间、块面,而是注意轮廓与身体衣纹线条节奏和韵律,而色彩本身的变化也加强了这些雕的空间和体积感。
受绘画的影响,中国古代的佛像所表现的是线性语言。
经过高度的推敲概括提练加工而成,和西方雕塑相比,前者只有大的体积关系,局部大多以平面表现,且有时在平面上运用阴刻线条来表现肌肤和衣服的皱褶,没有立体和空间感,只有绘画的平面效果,通常雕塑表面平滑,没有西方雕塑的细微起伏和明暗变化。
源自中国雕塑的装饰性,中国古代雕塑不追求再现,追求表现物象,孕育中国雕塑的共同品格——不求肖似,也因而形成中国雕塑高度的异象性,了解中国艺术的切入点在于中国绘画,中国画不画光影,色彩仅表现固有色,造型与画面效果平面性很强,背景一般为纸和绢的空白,不求空间深度,而把注意力放在物象的“神韵”表现上。
雕塑艺术鉴赏

4
审美与价值
审美与价值
01
雕塑艺术鉴赏
2020-xx-xx
-
1 材质与技法 2 形式与主题 3 艺术家与创作背景 4 审美与价值
雕塑艺术鉴赏
雕塑艺术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
01
它通过雕刻、塑造、铸造等方式创
造出具有三维形态的作品
在艺术领域中,雕塑以其独特的艺
02
术语言和表现形式,成为了一种备
受瞩目的艺术形式
03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雕塑艺术 进行鉴赏
02
03
雕塑艺术的审美价值也是鉴 赏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 雕塑艺术的审美价值不仅在 于作品的形式和表现力,更 在于作品所传递的情感、思 想和内涵。优秀的雕塑作品 能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和心灵震撼,让人产生共鸣 和思考
此外,雕塑艺术的价值还体 现在其历史和文化价值方面。 许多雕塑作品都是对于历史 和文化的重要记录和呈现, 具有珍贵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例如,古埃及的法老雕像就 是对于古代文明的重要记录 和见证
主题对于雕塑艺术来说也是非常重 要的。主题是雕塑作品的灵魂和核 心,它能够赋予作品更深层次的意 义和内涵。主题的来源可以是历史、 文化、社会事件、个人情感等多种 多样。主题的选择和表现需要考虑 到作品的形式和材质,以及艺术家 的个人情感和思想
3
艺术家与创作背景
艺术家与创作背景
雕塑艺术的创作需要艺术家运用自己的才华和情感进行创作。艺术家的个性、风格、经 历等都会影响到作品的表现力和内涵。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注重对于人体形态 和神情的刻画,而现代艺术家则更加注重对于材质和技法的运用
休闲文化:雕塑作品审美鉴赏

谢谢观看THANKS
(三)罗丹的《巴尔扎克像》
罗丹是十九世纪最伟大的雕塑家,他以其卓著的 艺术成就成为世界美术史 上继米开朗基罗之后的 又一巨匠。其代表作《巴尔扎克像》,备受社会的 关注。
这件作品曾引起了美术界的激烈争论。罗丹逝世 22年之后,人们终于认识到此作品的艺术价值,将 其铸成青铜像,安放在巴黎蒙巴纳斯街和拉斯巴依 街口上。
雕塑作品审美鉴赏
雕塑艺术的发展与成熟
一、秦始皇陵兵马俑 二、昭陵六骏 三、巴尔扎克像
(一)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特点,其一是规模宏大。其二是形态各异。其三是精巧传神。
(二)《昭陵六骏》
《昭陵六骏》雕刻的是李世民夺取天下过程中乘的坐过六匹骏马,雕刻刀法简洁明快,形体圆润浑厚, 刻工精细,形象逼真,富有立体感。前三匹呈奔跑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头前伸,四蹄飞扬,再现了沙场驰骋的雄姿, 后三匹呈站立状,各具情态。其中“飒露紫”刻画了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
美术欣赏(中国雕塑)资料课件

秦汉时期的辉煌
秦始皇陵兵马俑和汉代石 刻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技 艺精湛,气势磅礴。
宗教雕塑的繁荣
南北朝至唐代,佛教雕塑 在中原地区盛行,云冈石 窟、龙门石窟等成为艺术 瑰宝。
近代雕塑
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新中国成立后的变革
清末民初时期,中国雕塑开始受到西 方影响,但仍保持传统特色。
新中国成立后,雕塑艺术逐渐走向现 代化,题材和形式更加多样化。
代表作品
东阳木雕、潮州木雕等。
陶塑
陶塑材料
陶塑所使用的材料主要是陶土,经过高温烧制而成。陶土具有可塑性强、质地细腻等特点,适合塑造各种形态的艺术 品。
陶塑技法
陶塑技法包括捏塑、堆塑和贴塑等。捏塑注重手感的灵活和线条的流畅,堆塑则通过叠加泥片来表现层次感,贴塑则 是在堆塑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使作品呈现出更为丰富的层次和细节。
04
中国雕塑的材料与
技法
石雕
石雕材料
石雕所使用的材料丰富多样,包括大理石、花岗岩、青石等。这些石材硬度适中,耐久性 强,适合雕刻成各种艺术作品。
石雕技法
石雕技法包括圆雕、浮雕和镂雕等。圆雕注重立体感,浮雕则通过线条的勾勒和层次的叠 加来表现,镂雕则是在浮雕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使作品呈现出更为丰富的层次和细节。
民族特色
评价雕塑作品所体现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特点, 以及其在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中的作用。
社会价值
分析雕塑作品在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和影响,以及 其对于社会文化的推动和启示。
06
中国雕塑的传承与
创新
传统雕塑的继承
传统雕塑的技法
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雕塑技法,如木雕、石雕、陶塑等,这些技法在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雕塑艺术的瑰宝。
课程名称:旅游美学 课程代号:06125

第一节 音乐与人
第二节 传统文化中的音乐及传统音乐的分类
5、中西绘画艺术风格在艺术追求、绘画语言、构图或章法布局、绘画形式、绘画题材等方面的差异。
四、考核要求
1、识记:绘画历史成就及其代表人物、中国画的种类
2、领会:中国画的意境、格调、气韵
3、简单应用:中国画的审美特征;
4、综合应用:中西绘画艺术风格在艺术追求、绘画语言、构图或章法布局、绘画形式、绘画题材等方面的差异。
第八章 中国书法艺术与审美鉴赏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书法艺术在旅游中的地位,掌握书体种类的特征与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进而掌握其审美价值与鉴赏方法。
l、重点:中国书体种类与审美特征;中国书法的鉴赏要领。
2、难点:中国书法的鉴赏要领。
3、学习应注意:多实践、多欣赏,通过审美实践来提高鉴赏水平。
2、旅游审美文化的类型特征;
3、旅游审美感受的层次分析;
4、中国传统的旅游审美思想;
5、旅游审美文化的时空差异。
四、考核要求
1、识记:旅游审美活动的基本特征;
2、领会:旅游审美文化的类型特征;
3、简单应用:中国传统的旅游审美思想;
4、综合应用:旅游审美感受的层次分析、旅游审美文化的时空差异。
5、中国书法艺术的鉴赏要领
四、考核要求
1、识记:知名的书法旅游景点,主要书体的艺术特征及其发展演变、历代著名的书法艺术
2、领会:中国书法艺术在线条美、结体与布局的美、形与神的美、墨法美、意境美、情的美等方面的审美体现;
3、简单应用:中国书法艺术在法度、笔力、形象、气韵等方面的鉴赏要领;
4、综合应用:中西传统建筑的综合比较。
中国原始雕塑的艺术成就及审美特征

中国原始雕塑的艺术成就及审美特征从裴李岗、莪沟等遗址出土的最早的雕塑推断,我国雕塑产生的最早年代可以追溯到距今7000多年以前。
它作为原始文化的一种典型器物,是原始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碰合后的必然产物,因此,支撑其审美特征的基本心态,从形态上看,是实用和审美两种特质的交织体。
在这种心态中,实用性创造中所产生的和谐形式及创造过程中的愉悦感就是审美;而审美的愉悦、对主体情绪的宣泄和表现也是实用性创造的必然结果。
审美创造必须建筑在实用创造的基础之上而使两种特质往往难以区分,以至呈混沌状态。
这种心态性质当然是由原始经济生活所决定的产物,所以也是极为稳定的。
但我们也要注意到,这两种特质毕竟存在着差异性。
实用特质关心的是创造物和物质生活的相关性;而审美特质则关心创造物形式的韵律感、色彩感和节奏感之类的东西。
因此,离异性也是二者关系的一个方面。
随着审美意识的发展,这种离异性就愈加强烈。
所以从总体性质上讲,两种特质不可分离性的稳定结构和二者离异造成的对这种结构的冲击,构成原始人艺术创造心态的基本性质,也就是说,这是一种矛盾性质。
这种矛盾性质决定了他们具体创造过程中的几种形态。
在各种外在条件都保持和谐的情况下,实用特质和审美特质虽聚合形态,创造物的各个因素就必然既是实用又是审美的。
而在某些特定的经济生活状态的需求下,创造心态就可能会趋向于实用特质方面,致使创造物审美因素的表现不可能扩充到器物的所有方面。
另一种情况是某种特定的条件所造成的主体的自由欢愉的心绪需要寻找一种形式时,某种材料就有可能在这种心绪的支配下物化为审美特质极强的作品。
我们论及原始雕塑的审美特征必须首先弄清这种创造心态的基本性质,因为它已经在特质和关系上规定好了原始雕塑的审美特征。
另外,论及原始雕塑的审美特征还须从构成审美特征的某些最基本的造型手法系统入手,这是因为,对每种原始文化现象来说,不仅所有的最基本的物质手段都是文化整体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而且是认识审美特征内涵的基础和契机。
中国雕塑艺术与民间审美情趣

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中国雕塑艺术与民间审美情趣班级:自动144姓名:张轩宇学号:32214415中国雕塑历史悠久,可以上溯至石器时代。
涉及的雕塑材料从石材、金属到木材等;雕塑形式有:圆雕、浮雕、彩雕、透雕、镂雕,而浮雕又细分为高浮雕和低浮雕;各雕塑所具备的功能又各不相同:有宗教性的、纪念性的、装饰性的,也有园林景观类和陈列于室内架上用于欣赏类的。
除此以外,每个雕塑均具备其独特的题材如:人物肖像、动物题材、抽象形体以及有情节的小品等等。
在此,仅粗略地叙述一下三个时代的雕塑及其特点。
一、先秦时代的雕塑先秦时代被称为“青铜时代”,其装饰艺术以青铜器为代表。
在青铜器的装饰上,可分为图案和雕塑两种形式,但两者间没有绝对的界线。
图案纹样具有强烈的象征性,在鼎盛时期的青铜器上,流行饕餮、夔龙、夔凤等幻想的动物纹样。
在器物的主要部位装饰饕餮纹,夔龙、夔凤出现在次要的装饰面上。
几何纹样以不规则的云雷纹为多。
春秋时代装饰风格的转变,主要是铜器上的装饰花纹趋于简易,纹样多窃曲纹、环带纹和双头兽纹,窃曲纹和双头兽纹都是鼎盛时期流行的饕餮纹和夔龙纹的变体,按图案规律重新组织而成。
工匠们对二方连续的图案组织运用得更为纯熟。
战国是青铜器的更新时期,装饰纹样以蟠螭纹最普遍,往往布满器物的表面,图案组织繁复重叠,流于琐细造作。
错金银法也给铜器的纹刻带来了新的画面,如河南汲县等地出土的水陆攻战纹鉴和其它纹饰铜鉴。
青铜器装饰的雕塑形式,有浅浮雕、高浮雕和圆雕几种手法,以写实为主,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生动刻画了各种物象。
有的器形就模仿动物造型,如陕西兴平出土的战国时代的犀牛尊就很有代表性。
青铜器作为礼器,本身作为巫教和礼教文化的象征和礼教功能,服务于贵族王室,其在装饰风格上更能够体现这一点。
先秦装饰风格的社会性也很有特色。
从事这项活动的工奴称为“宰。
管理宰的人叫做“百工”。
“百工”之上还有“冢宰”。
有一定政治地位的冢宰,对如何运用器物造型、装饰纹样或饰件,以及铭文族徽来反映贵族的社会关系,负有主要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园雕塑
第二节
雕塑艺术的美学特征
一、总体特征 我们欣赏雕塑艺术时,不必拘泥于雕 塑分类,而要从作品形态和形式特征上去 把握各种雕塑类型的艺术神韵。 拿雕塑艺术和其他艺术种类进行比较 得出雕塑的总体特征。
1、立体造型 (与绘画艺术相比较) (1)三度空间的立体造型艺术; (2)人们可以从不同距离和角度来欣赏同 一雕塑作品,获得不完全相同的、甚至可 能是对立的形体感觉,获得多样化的审美 感受和审美愉悦。 (3)可以与其周围的环境相融合,利用自 然背景、光源投射而更好地体现雕塑的内 容和意义。
一、概念: 雕塑是以耐磨性和可塑性较强的物质 材料塑造占有三度空间,静态和瞬间地再 现客观物体形象的一种造型艺术形式。它 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故称 为雕塑。 “雕”就是减,将材料如石块、木材等 以雕、刻、削的方式将不必要的地方去除, 从而得到立体的形象,这是一个剥离的过 程。 “塑”就是加,以可捏塑的材料如黏土、 石膏、水泥等渐次添加堆积揉捏浇铸成为 立体的形象。雕塑的要素包括形体、空间 感、质感、光感。
四川大足石刻
四川大足 石刻千手 千眼观音
四川大足石刻
大足石 刻数珠 观音,又 称“媚 态观音”
霍去病墓石刻,是一批具有无穷艺术魅力 的古代石雕艺术珍品,是两千多年前汉代文化 遗产,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之杰作。石刻作品 构想超凡,题材多样,富于大自然的山野情调, 意象博大深沉。特别在表现各种动物的造型上, 惟妙惟肖,生动传神,无不蕴含着饱满的生机, 其恣态或腾跃、或宁息,神态万般,各具特色, 风格质朴而有灵趣,凝重刚健,恢宏含蓄,力 雄风雷,气势浑厚磅礴,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 力。表现手法洗练,堪称我国古代雕刻艺术以 写实与写意并重之优秀范例,表现出中华民族 雄厚气质。
马踏匈奴
马踏匈奴,高1.68米,长1.90米,历来被公认为霍 去病墓石刻中的主体雕刻,是一件有代表性的纪念碑 式的杰作。它以写实与浪漫相结合的手法,使用一人 一马对比的形式,构成一个高下悬殊的抗衡场面,揭 示出正义力量不可摧的主题。雕刻家把马的形象刻画 得坚实有力,姿态威武,气宇轩昂,似乎象征着当时 汉军实力的强大,具有凛然难犯的庄重气派。马腹下 的匈奴人,仰卧地上,左手握弓,右手持箭,双腿拳 屈,作狼狈挣扎状,蓬松零乱的须发,更显得惊慌失 措,声嘶力竭,带着既不甘心就缚,又无可奈何的表 情。这显然是用以歌颂霍去病将军的业绩,昭示出来 犯者的下场。表现技法是运用圆雕、浮雕以及线刻的 综合方式,使作品显得朴实、浑厚,题材处理得相当 大胆而且巧妙,有丰富的表现力和高度的概括性。
七、艺术技巧 中国雕塑:一面(正面像)造型为主;讲究 装饰性及色彩的运用(与泥塑多有关)。 二是彩绘,西方雕塑是通过材质本身的起 伏凸凹来显示对象的特质,不施彩绘使得 雕塑必须显出自己的特点。中国雕塑的程 式化往忽略部,平面性减弱了雕塑的特质, 而彩绘却可以帮助中国雕塑起到雕塑以外 的功能。因此,中国彩塑的很多细部不是 雕出和塑出来的,而是绘出来的。 西方雕塑:多面造型(如“”掷铁饼者); 讲究绘画性及光的效用。
(二)中国雕塑的四个集群 1、陵墓集群 2、宗教集群 3、建筑装饰 4、工艺集群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成就,主要 集中在陶俑、陵墓雕刻、佛教造像三 个方面。
(三)美学特征 1、纪念性 中国古代雕塑,都不是单纯为了观赏需 要而创造的,要求言简意赅、启人深思,要 求一眼就看到其意境。如马踏匈奴。 2、象征性 中国雕塑艺术也运用了这一“托物言 志”,“寓意于物”的象征手法,其意义不 仅仅是为了表现这些事物本身,而是以这些 事物为依托,进而表现人的意念,烘托意境 和气氛。让人产生联想,开拓思维,激发意 志。
四、雕塑技法 中国雕塑:在雕塑技法上,重塑轻雕。相 比较而言,中国雕塑艺术家“塑”的艺 术水平相对较高。 西方雕塑:在雕塑技法上,重雕轻塑。相 比较而言,西方雕塑艺术家“雕”和 “刻”的艺术水平相对较高。
五、题材样式 中国雕塑:为权势、尊严、神圣的象征;多宗 教(佛教为主)、英雄、名人雕塑;庄重意 味多。 西方雕塑:为自由、爱情、战斗等抽象观念的 体现;多人体雕塑(人体美);娱乐意味多。 六、形体刻画 中国雕塑:人物塑像以直立式、端坐式为主,表 情变化少(静美);强调人首而虚化人体。 西方雕塑:人物塑像以运动形式为主,表情丰 富(动美);强调人体而虚化人首。
(三)功能性雕塑(根据社会功能来区分) 1、纪念雕塑 为了纪念英雄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而 建立的雕塑。中国古代雕塑常被用来作为政 治统治的工具;总是体现特定时代一定阶级 的信仰、崇拜,或是为了纪念某一历史人物 和事件,纪念某种功绩和勋业的产物。 价值:(1)具有相当大的艺术价值; (2)研究人类历史的珍贵的资 料。
二、雕塑艺术的特点(优越 性) 雕塑三维空间的实体 性,可使人直接了解形象 处于空间中的具体性、可 信性,而且随着欣赏者视 角与距离的变换,常常能 够带来极其多样的美的感 受(如立体感、质量感、 力度感、动感等),具有 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三、雕塑的形式(分类) (一)圆雕和浮雕(根据造型 来划分) 1、圆雕的特征是完全立 体的,它独立地、实在地存
不同材质雕塑的审美效果
雕塑材质
大理石 青铜
特性
光滑、洁白,具有
审美效果
用来雕造女像会有 半透明和柔软的特性。 优雅、高洁之感 表面粗糙,颜色较 强劲,有力,凝重, 暗 浑厚的感觉
木料
大都是小型雕塑
古拙、朴素
在中国民间泥塑中,近百年影响最大, 成就最高的,在江南是“惠山泥人”,在 北方是天津的“泥人张”。 现代雕塑中,钢管、塑料等工业产品也 成为雕塑的材料。
2、建筑雕塑 附着在建筑 物表面或衬托在 主体建筑的雕塑 作品。建筑中的 雕塑与建筑本身 是对立统一、相
得益彰பைடு நூலகம்。
3、环境雕塑 为了美化城市和环境形象而建立的雕塑 作品,常出现于城市广场和公元内。 不论在何种环境中,雕塑都置身与一定 的三度空间的环绕之中,都有一个如何与周 围外在环境取得和谐统一的问题。 (1)形式上的和谐,即线条的纵、横、 曲、直,构图的疏、密,以及体积、高度、 面积等因素与周围环境的和谐;(2)内容 上的和谐,即雕塑的主题,它所表现的情绪, 与周围环境的和谐。
跃马石刻
跃马,石刻高1.14米,长2.60米。 作品所表现的是一匹转战千里、久经 沙场的战马。那修剪得整齐的短鬃, 短而尖的双耳,以及惊觉的神态,流 露出作者的寓意。马头上仰,似乎在 谛听远方传来的声音,注视着前方的 动静。右前蹄略微抬起,左前蹄紧扣 住地面,后腿正在用力,这是从卧转 入起时一瞬间的动作。静中有动,具 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昭陵六骏
3、圆雕与浮雕的审美差异
形式特征 观赏方式 观赏效果 完整性、生动 性 静态性、纪念 性
圆雕 三维的完全立体形 角度可以不断变 象 化 浮雕 凹凸对比的半立体 固定角度和稳定 形象 的视域
(二)雕与塑 雕塑艺术起源于人类对工具的打制加工, 最早的雕塑艺术是融合在实用性的石器工 具和泥塑陶器中。 按照制作方式和材料的不同,雕塑可以 分为雕刻(以金属、木、 石作材料,如石雕、 木雕、玉雕等)和塑 造(以粘土等作材料, 主要是泥塑)两种。
一、艺术地位 雕塑在中国没有象西方那样独立的地位, 几乎一直是建筑的一部分。 二、审美追求 中国雕塑:追求形态神韵美(注重“神 似”,写意性和象征性强,取其神而遗其形,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突出共性(求同); 在重视美与善结合的同时更关注雕塑艺术的教 化功能。
西方雕塑:追求自然模仿美(注重“形似”, 写实性强,对人体雕塑特别强调形体解剖学 意义上的结构准确);突出个性(求异); 在重视美与真结合的同时更关注雕塑艺术的 认识作用。 三、雕塑材料 中国雕塑:材料丰富多样,但以与自然密不可 分的泥土、木材、花岗岩居多。 西方雕塑:材料比较多样,但以青铜、大理石 等为主。
三、中国雕塑艺术的鉴赏方法 1、注意雕塑本身的形象和神态之美 2、注意雕塑艺术与周围环境(或空间) 的关系 风景中的雕塑,除了它们自身的艺 术价值之外,在欣赏空间环境中还担负 着重要角色,使游人在观赏中产生一种 特别的趣味。 3、注意雕塑随时代产生的风格演变
云冈石窟
洛阳龙门石窟
四、西方雕塑艺术的美学特征 1、多样性 西方雕塑颇具代表性的的是古埃及(单 一程式)、古希腊(诗意)、古罗马的雕塑, (写实)。 2、公众性 西方雕塑艺术的公众性是由西方城市化 的生活方式决定的,这种生活方式既造就了 市民阶级表现自己、向外炫耀和竞争的心理, 同时也使雕塑艺术走出为逝者服务或自娱式 的狭小空间,成为大众共同欣赏的艺术形式。 3、科学性
伏虎和卧象
4、精神性 西方雕塑的表现题材内容基本上以人体 为主,每个时代的雕塑家几乎都共同关注 人体与精神的统一。雕塑家通过雕塑的艺 术形象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意志,而 欣赏者也通过形象来领会雕塑家的意图, 以达到双方最高层次的共鸣。 5、和谐性 6、单纯与静穆
米开朗基罗的大卫
罗丹的雕塑作品思想者
第三节 中西雕塑文化比较
2、静态再现(与音乐、舞蹈、戏剧等表演 艺术相比) 雕塑不适合于表现事物的运动过程,它是 抓住表现对象的瞬间动作和表情来刻画、 雕塑静态、凝固的艺术形象,其运动感只 能借助人们的想象和联想从形象的动势中 感觉出来。 3、人物形象(与文学相比) 雕塑也是以人的形象作为它的主要造 型。——黑格尔
二、中国雕塑的美学特征 (一)历史 1、先秦春秋战国,附属于当时的实用工艺,如陶器、 玉器、青铜器的制作;古朴,狞厉 2、秦汉时期,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雄旷与生机 3、南北朝时期,佛教雕塑占了重要地位;阳刚与阴柔 4、唐代,我国雕塑艺术更为成熟;成熟与圆融 5、宋代,相对比较文弱与温婉 6、明清走向低潮; 7、现代,和西方雕塑艺术界限越来越淡化,形成你中 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3、装饰性 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中国绘画和雕刻 大师们总是无意于复制人物或动物的自然 形态,不以如实模仿自然形态为满足,而 是刻意将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某种情感、 趣味和审美理想寄托在创造性的形象中。 4、假定性(中国雕塑艺术的高明之处) 戏剧的本质正在于不同真的一样—— 前苏联戏剧家梅耶荷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