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的教案(基于问题的合作式)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珠江三角洲作为我国重要的对外开放窗口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其独特的地理、经济、文化特色。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空间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珠江三角洲这一特定地区,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建立起对其的基本认识。
此外,学生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知识也较为有限,因此需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以及经济发展状况,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2.难点:珠江三角洲作为我国重要的对外开放窗口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其独特的地理、经济、文化特色。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形象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上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珠江三角洲的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与珠江三角洲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机、黑板等。
3.学习资料:为学生准备相关章节的学习资料,以便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
七年级地理《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教学设计授课题目7.1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总第10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利用地图指出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说明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促进作用。
3.认识珠江三角洲城镇化的发展。
过程与方法:1.利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地理位置对区域发展的作用,归纳珠江三角洲发展的特点。
2.通过相关地图和资料,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比较能力及相互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的重要位置,经济和城镇发展状况,认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
2.激发学生对爱国华侨的敬佩之情和身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自豪感。
3.懂的环境保护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1.珠江三角洲的区位优势。
2.外向型经济、区际联系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
教学难点1.“外向型”经济的基本条件及主要特点。
2.经济发展与城镇发展的关系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讨论法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导入新课(幻灯1)播放《春天的故事》歌曲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大家知道这个“圈”指的是哪里吗?(幻灯2)面向海洋的开发地区──珠江三角洲读图分析(幻灯3)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是组成珠江的西江、北江和东江入海时冲积沉淀而成的一个三角洲,面积大约一万多平方千米。
“珠三角”概念首次正式提出是1994年10月8日,广东省委在七届三次全会上提出建设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珠三角”最初由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江门7个城市组成(不含香港、澳门两个个特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珠江三角洲。
那么珠江三角洲地区到底在哪里呢?我们来读图分析一下它的地理位置。
(幻灯4)海陆位置: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纬度位置:大致位于22°N~23.5°N之间可见该区绝大部分属于热带范围。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学案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学案课题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学案(一)一、课标告诉我们:通过阅读地图,指出珠江三角洲位置的重要性和优越性。
二、本节课我们要做到:1.知识与技能:利用地图说明珠江三角洲的重要地理位置及重要地理事物名称。
结合教材说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优越性。
2.过程与方法:能够在地图上准确填写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有关的地理事物名称。
培养同学们的归纳概括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科学地理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让同学们了解珠江三角洲重要的地理位置,认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
激发同学们对爱国华侨的敬佩之情和身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自豪感。
三.我会做:一、问题引入自学感知(5分钟)1.本册地理教材同学们学的是区域地理:即走向世界的中国→四大地理区域→跨省区域→省级行政区域→省内区域(范围由大到小,自己总体感知教材编排体系,但是教材不是这样编的。
)2.看教材50—51页,重点看图7.1,请你和同桌比一比看谁提出的地理问题多?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22分钟)1.珠江三角洲地处()省的东南部,()江的下游,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祖国的()。
“临江面海”对于经济发展有什么好处?2.珠江三角洲地区临江面海,毗邻港澳,与()地区隔海相望。
3.你知道有一条什么很重要的地理线通过这个地区吗?()4.你知道这条地理以南的地区是属于什么温度带吗?()5.你认为这里的年降水量应该(大于、小于)800毫米。
6.你认为这里应该属于什么气候类型?()如果发展种植业这里的农作物一年应该有几熟?()7.珠江三角洲地区临江面海,这里的“江”是指(),“海”是指(),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交通方便,人口密集,气候条件好,雨热资源丰富,农业发展历史较早。
8.你知道这里有哪两条铁路大动脉与全国各地互通?(——、——)9.你能从地理位置的角度说出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优越性(区位优势)吗?0.1980年我国建立了4个经济特区,你知道是哪4个吗?(、、、)其中位于广东省的是(、、),位于珠江三角洲的是(、)11.你知道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南巡的目的地是哪里吗?12.珠江三角洲多层次经济开放体系为13.珠江三角洲发展经济的政策优势为:4.珠江三角洲临江面海,毗邻港澳,其中位于珠江口东侧的经济特区为(),80年代初期只是个不足3万人的小镇,现在成为拥有上千万人的大城市,其紧邻被称为“东方之珠”、“购物天堂”的经济发达的特别行政区()。
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地貌和气候特点。
2.理解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特点和影响因素。
3.了解珠江三角洲的生态环境现状和保护措施。
4.掌握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城市和交通运输网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认识和了解。
2.营造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氛围。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环保运动中。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特点和影响因素。
2.了解珠江三角洲的生态环境现状和保护措施。
教学难点1.理解逐步形成的珠江三角洲发展模式和影响因素。
2.了解当地的生态环境现状和保护措施。
三、教学过程第一节珠江三角洲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学习内容1.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地貌和气候特点。
2.珠江三角洲逐步形成的发展模式和影响因素。
学习方式1.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关于珠江三角洲的基本情况和当地独特的发展模式。
2.通过学生参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活动,掌握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地貌和气候特点。
3.观看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影片,让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变化。
学习方法1.合作学习。
2.情境模拟。
3.视听教学。
第二节珠江三角洲的交通运输和城市发展学习内容1.掌握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交通运输网络和重要的城市。
2.了解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
学习方式1.让学生通过调查和研究查找重要城市、主要交通线路和交通枢纽,了解交通和城市的发展。
2.观看珠江三角洲城市和交通运输的影片,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当地城市的发展和规划。
学习方法1.案例分析。
2.视听教学。
第三节珠江三角洲的生态环境保护学习内容1.了解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状况。
2.了解珠江三角洲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学习方式1.组织学生根据材料和研究,了解珠江三角洲当前的生态环境状况。
2.组织学生讨论保护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掌握珠江三角洲的生态保护措施和政策。
八地理教学案例分析——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教学案例分析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一、知识目标:1、说明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理解其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
2、归纳珠江三角洲主要产业部门及经济发展特点并能分析其成因,理解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3、分析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特点及原因,评价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能力目标:1、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地理图表的分析能力和对地理信息的归纳、推理以及综合分析判定等思维能力。
2、在区域对比过程中,培养学生地理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外向型经济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了解这个概念的内涵,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包括对外向型经济的主要特点有较全面和辨证的了解;以及本区外向型经济的形成过程。
二、教法与学法教法:区域比较法、综合法学法:区域比较法、综合法、角色扮演法、分析法、归纳法三、本课共分 2课时讲授。
第一课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
第二课时讲授。
四、教学过程1、复习旧知:当今世界经济第一强国是谁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 (1、国内市场狭小。
2、国土面积小,自然资源贫乏。
)复习旧知:日本选择怎样的经济道路来克服不利条件,充分利用有利条件使自己快速崛起的?学生活动:思考回答(进口 ----加工----出口加工贸易经济)教师提问:日本的经济发展思路哪些值得借鉴? (使学生明确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始终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 导入新课:日本人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抓住历史机遇,只用了三、四十年的时间就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假如说我们的近邻日本在世界创造了一个经济增长的奇迹的话 ,那么在中国有一个地方在改革开放短短二十年几年时间里一个又一个经济腾飞的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腾飞的神话,你知道它是我们国家的哪个地区吗?2、劳动力丰富且廉价,是闻名的侨乡便于引资。
3、优惠政策教师启思:面对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你想怎么做?教师引导 :看来同学们都自觉运用了这一因地制宜、扬长避短这一理念分析得很有道理,那么珠江三角洲在实际经济发展中也正是运用这一理念实现了一种独特的地域分工合作模式,你能谈谈对它的理解吗?学生活动:运用地图谈对“前店后厂”的理解教师指导:点拨疑难师生归纳:外向型经济师生归纳:珠江三角洲的外向型经济对全国经济有巨大的牵动作用。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教学设计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本节课的地位与作用八年级下册的内容主要是从全国范围选学不同尺度的区域,认识所学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珠江三角洲”作为“省内区域”这一尺度上的地区第一个出现在教材上,所以学好它可以为以后其他省内区域的学习提供可供借鉴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说明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理解其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2)归纳珠江三角洲主要产业部门及经济发展特点并能分析其成因,理解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3)分析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特点及原因,评价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能力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地理图表的分析能力和对地理信息的归纳、推理以及综合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2)在区域对比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区域比较过程中,寻找差距,要做到: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树立区域可持续发展观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通过分析评价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认识到环境保护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外向型经济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了解这个概念的内涵,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要使学生对外向型经济的主要特点有较全面和辩证的了解;使学生懂得各地的外向型经济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其个性特征。
二、学生的起点行为分析1.学生从七年级下半学期起,已较多地接触到经济地理方面的问题,尤其是在七年级下册“世界地理”的教学中,对于一些国家的有代表性的经济地理问题(例如日本),教师已带领学生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分析,这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珠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学生平日通过媒体对此也已有所了解。
但往往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孩子们对陌生的事物总有很强的好奇心,因此他们想探究为什么珠江三角洲在全国率先富裕起来的原因。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学案教案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学案教案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第一节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学案初二中心组王红玲(骏景中学)第一课时对外开放的前沿人们说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那么它为什么能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学习主题一:有利的区位因素(地利)读图观察:投影“珠江三角洲地区”彩图和中国政区、温度带、干湿地区复合图,引导学生观察本区地理位置。
读图分析1:纬度位置(1)请大家找出本区的特殊纬线,它是哪一条呢()(2)珠江三角洲地区又属于地球上的哪个热量带呢()(3)它又属于我国的哪个温度带( )(4)本区的降水大致能达到多少毫米呢(毫米以上,毫米左右)(5)属于我国的什么干湿地区()(6)本区应属于哪种气候类型()(7)通过阅读珠江三角洲地形图,观察图上颜色的变化,推倒本区地形概况()(8)这样的水、热、地形组合条件,为哪个部门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农业部门)读图分析2:海陆位置展示中国政区图(1)请描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海陆位置(的东南部,的下游,海的岸边)(2)这样的海陆位置,有何益处呢()读图分析3:相对位置展示世界政区图(1)请描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相对位置(毗邻,与地区隔海相望)(2)这样的相对位置,又会带来什么好处呢()(3)东南亚地区又叫什么名字)()(4)这里的华人、华侨很多,主要来自我国的哪些省区()学习主题二:有利的人文因素(人和)与周边地区的位置关系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的根本条件。
正是由于具有这样的位置条件,历史上才会有大量的移民从这里流向“南洋”,广东和福建才成为华侨的主要故乡,而今日的华侨故乡又能获得境外资金、技术、管理、市场等现代经济发展条件。
学习主题三:有利的政策因素(天时)引导学生阅读投影图《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的外资占全国的比例》(图7.2),完成下列问题。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珠江三角洲作为我国的一个重要开放地区,其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学习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针对珠江三角洲这一具体地区,学生可能存在对地区发展历程、地区特点等方面的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去理解和分析珠江三角洲的发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学生能够学会分析珠江三角洲的发展特点和优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特点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2.教学难点:珠江三角洲的发展特点和优势分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珠江三角洲的发展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珠江三角洲的发展情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珠江三角洲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珠江三角洲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3.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珠江三角洲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珠江三角洲的发展优势和特点。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珠江三角洲的发展情况,并分享讨论成果。
5.总结提升: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总结珠江三角洲的发展特点和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利用地图说明珠江三角洲的重要地理位置。
2.结合地图说明我国区域分工合作的基本模式——“前店后厂”。
3.知道三角洲、城镇化等概念含义。
能力目标
1.能够在地图上准确填写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有关的地理名称。
2.通过有关地图和材料,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比较能力及相互协作等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珠江三角洲的重要位置、经济和城镇的发展情况,认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
2.激发学生对爱国华侨的敬佩之情和身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自豪感;
3.懂得环境保护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对外开放的前沿”、外向型经济及城镇的发展。
教学难点
1.“对外开放的前沿”空间概念的形成;
2.“外向型”经济的主要特点。
教学方法
读图法、比较法、“角色扮演”法等。
教具准备
有关彩图、自制投影片、录像片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方法1:请到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旅游过或从电视上看过该区新闻或专题报道的同学谈谈他(她)对那里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所见所闻。
在学生对所学知识具备初步经验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特点?带着问题进一步学习课文内容。
方法2:请问哪一位同学知道目前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省内区域有哪些?同学们在发言中可能会提到苏南、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
然后教师设疑:“那么为什么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会成为我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呢?”在学生优先发表见解后,再继续深入分析,使学生真正明白本区各方面的优势所在。
方法3:播放一段有关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录像,为学生提供关于该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感性材料,然后再利用有关地图引导学生分析珠江三角洲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正是由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优越,它才成为我国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对外开放的前沿。
板书:第一节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一、对外开放的前沿
[讲授新课]
设疑思考:人们说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那么它为什么能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
读图观察:投影“珠江三角洲地区”彩图,引导学生观察本区地理位置后,分析上述问题。
评价点拨:对学生的发言加以激励评价后,指出:珠江三角洲地区之所以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与它的重要地理位置有关。
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南部沿海地区最大的河流——珠江下游,毗邻港澳,面向海洋,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读图分析1:引导学生观察珠江三角洲地图,并在图上描画出北回归线,并利用已学知识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属于地球上哪个热量带和我国的哪个温度带?〔学生:热带、亚热带;教师:同学们判断得很对。
接着出示“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投影图)印证学生答案〕在此基础上再出示“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
(投影)引导学生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降水条件和干湿状况(珠江三角洲地处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在800 mm以上),进而得出这里的气候条件优越,农业基础好,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等环境特点。
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
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
读图分析2:引导学生观察投影图《东南亚地图》,重点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与周边地区以及隔海相望国家的相对位置关系。
评价点拨:对学生的分析激励评价后,教师指出:与周边地区的位置关系是
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的根本条件。
正是由于具有这样的位置条件,历史上才会有大量的移民从这里流向“南洋”,广东和福建才成为华侨的主要故乡,而今日的华侨故乡又能获得境外资金、技术、管理、市场等现代经济发展条件。
设疑思考: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仅凭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自然条件能行吗?(学生:仅凭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自然条件还不够。
教师及时激励评价学生)那么还应具备哪些因素才能使珠江三角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呢?
读图分析3:引导学生阅读投影图《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的外资占全国的比例》(图7.2),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利用外资上有哪些特点呢?学生分析后得出: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外资有数量大、增速快、约占全国的30%,在全国占居首要地位等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及时给予鼓励。
设疑思考:为什么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的外资无论从数量上还是速度上都高居全国榜首呢?它有哪些方面的优势呢?
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适当启发。
评价点拨: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后,教师给予激励评价,然后指出:珠江三角洲吸引的外资之所以在数量和增速上高居全国榜首,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优势:(1)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是我国的“南大门”;(2)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
1980年国家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广东占3个,珠江三角洲地区就占了两个经济特区(即深圳、珠海经济特区),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被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广州成为沿海开放城市);(3)珠江三角洲地区为全国著名的侨乡,华侨、海外华人众多,吸引了大量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
珠江三角洲地区正是利用其优势条件,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而且对全国其他地区起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阅读材料: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51下面材料,了解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不仅自然条件优越,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具有对外开放的历史传统,还是全国著名的侨乡。
播放录像1:引导学生观看有关华人、华侨的事迹录像片,之后讲解:历史
上华人、华侨有着不可磨灭的爱国、爱家乡和爱人民的光荣传统。
每当祖国危难之际,他们都会省吃俭用,慷慨解囊,为我们祖国捐钱、捐物,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如陈嘉庚、李林、李嘉诚、霍英东、邵逸夫等等。
祖国改革开放后,广大华侨、海外华人为了改变祖国的落后面貌,献计献策,还大量向祖国内地、家乡投资办厂、捐资助学等。
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状况,我们每一个人都应为有这么多爱国华侨、华人而自豪,都应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而骄傲!
播放录像2:引导学生收看国家为经济特区制定的优惠政策及珠江三角洲深圳、珠海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带来巨大变化的录像后,指出:我们党和国家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对珠江三角洲这个祖国的“南大门”采取对外开放、优先发展的战略以及促使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发展的思路是正确的,效果是明显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国家的政策对区域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也说明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是大有发展前途的,是充满希望的。
分组讨论:将全班学生分成A、B、C三个组,结合以上所学知识,分别从区位因素、人文因素和政策因素三个方面讨论,归纳总结珠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的有利因素:
A组:区位因素:地形平坦,平原广阔,气候温暖湿润,水网密布,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B组:人文因素:具有对外开放的历史传统,很多地方是著名的侨乡。
C组:政策因素:国家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实施了“对外开放,优先发展”(设特区,全开放;先富带后富)的策略。
评价点拨: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及时激励评价并点拨(归纳总结见上面答案)。
[课堂小结]
总之,珠江三角洲地区正是具备了天时(政策因素)、地利(区位因素)、人和(人文因素)三大有利因素,才成为我国最早开放的地区——“对外开放的前沿”。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1.引导学生课余从报刊、杂志、画册等媒体上搜集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做出过突出贡献的著名华侨、海外华人的事迹和照片,并想想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2.引导学生课余从报刊、杂志、画册等媒体上搜集有关珠江三角洲改革开放后取得的巨大成就方面的资料,并想想该区取得成就的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