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

合集下载

水资源

水资源

狭义的水资源:是指与生态系统保护和人类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的、可以利用而又逐年能够得到恢复和更新的淡水,其补给来源于大气降水狭义的水资源包括地表径流、壤中流和地下径流水资源的自然属性:流动性、可再生性、有限性、时空的分布不均匀性、多态性、不可替代性、环境资源属性水资源利用:是指通过水资源开发为各类用户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可用资源以及各个用户使用水的过程水资源利用按利用方式分:河道内用水和河道外用水按用水消耗分:消耗性用水、非消耗性用水按用途分:生活、农业、工业、水利发电、航运、生态用水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不利因素:人口众多、国名经济高速发展、水利工程防洪标准偏低、污染严重、水资源的不合适利用水循环:水圈中的各种水体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落、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往复循环过程地下水资源按隐藏条件分:包气带水(土壤水)、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水资源评价:是指对于水资源的源头、数量范围及其可依赖程度、水的质量等方面的确定,并在其基础上评估水资源利用和控制的可能性水资源评价的意义:(1).是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2).是科学规划水资源的基础;(3)是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的依据水资源分区的原则:(1).水文气象特征和自然地理条件相近,基本上能反映水资源的地区区别;(2)尽可能保持河流水系的完整;(3).结合流域规划、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供需平衡分析及总水资源量的估算要求,兼顾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向,保持供排水系统的连贯性降水量地区分布的表征方法:(1).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等值线图;(2).多年降水量变差系数等值线图;(3)多年降水量偏差系数与变差系数比值分区图;(4.)同步期平均年降水量等值线图地下水资源量评价内容包括:补给量、排泄量、可开采量的计算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以及人类活动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分析。

地下水资源量评价方式:地下水的补给量、储存量、可开采量。

水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方法:评分法、尼梅罗水质指数法、综合指数法、模糊集理论评价方法、灰色系统理论评价方法等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应符合下列要求:(1.)在评价区内,应根据河道地理特征、污染源分布、水质监测站网、划分为不同河段(湖、库区)作为评价单元(2.)在评价大江、大河水资源质量时,应划分成中泓水域与岸边水域,分别进行评价;(3)应描绘地表水资源质量的时空变化及地区分布特征;(4)在人口稠密、工业集中、污染物排放量大的水域,应进行水体污染负荷总量控制分析地表水取水构筑物按取水构筑物的构造形式分:固定式(岸边式、河床式、斗槽式)和移动式(浮船式、缆车式)取水构筑物位置选择:(1)不宜选择在湖岸芦苇丛生处附近。

水资源的概念与特性

水资源的概念与特性

水资源的概念与特性广义的水资源是指自然界一切形态的水,包括气态水、液态水和固态水。

狭义的水资源是指可供人类直接利用,能不断更新的天然淡水。

这主要指陆地上的地表水和地下水。

通常以淡水体的年补给量作为水资源的定量指标,如用河流、湖泊、冰川等地表水体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表示地表水资源量,用地下饱和含水层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表示地下水资源量。

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规定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水资源的特性1.水资源的循环再生性与其有限性水资源与其它资源不同,在水文循环过程中使水不断的恢复和更新,属可再生资源。

水循环过程具有无限性的特点,但在其循环过程中,又受太阳辐射、地表下垫面、人类活动等条件的制约,每年更新的水量又是有限的,而且自然界中各种水体的循环周期不同,水资源恢复量也不同,反映了水资源属动态资源的特点。

所以水循环过程的无限性和再生补给水量的有限性,决定了水资源在一定限度内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在开发利用水资源过程中,不能破坏生态环境及水资源的再生能力。

2.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作为水资源主要补给来源的大气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都具有随机性和周期性,其年内与年际变化都很大;它们在地区分布上也很不均衡,有些地方干旱水量很少,但有些地方水量又很多而形成灾害,这给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带来很大的困难。

3.利用的广泛性和不可代替性水资源是生活资料又是生产资料,在国计民生中用途广泛,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它。

从水资源利用方式看,可分为耗用水量和借用水体两种。

生活用水、农业灌溉、工业生产用水等,都属于消耗性用水,其中一部分回归到水体中,但量已减少,而且水质也发生了变化;另一种使用形式为非消耗性的,例如,养鱼、航运、水力发电等。

水资源这种综合效益是其它任何自然资源无法替代的。

此外,水还有很大的非经济性价值,自然界中各种水体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巨大的生态环境效益,水是一切生物的命脉。

不考虑这一点,就不能真正认识水资源的重要性。

水资源问题知识点

水资源问题知识点

水资源问题知识点
1.水资源的重要性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2.水资源分布不均衡问题
全球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有些地区水缺乏,而另一些地区则水资源丰富。

这种分布不均衡带来了许多问题。

3.水资源过度开发和污染问题
由于人类过度开发和污染水资源,全球范围内出现了严重的水资源危机。

水资源的过度开发会导致水源枯竭,而水的污染则威胁健康和环境。

4.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为了解决水资源问题,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是必需的。

水资源管理包括合理的规划、分配和保护措施,以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5.水资源问题的解决策略
解决水资源问题需要综合的策略和措施:
加强水资源管理和监控,确保合理的水资源利用;
推动水资源节约和保护,鼓励人们降低用水量和减少污染;
发展新的水资源技术和手段,促进水资源利用的科技创新;
促进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水资源问题。

6.水资源问题的应对意义
解决水资源问题不仅能够保障人类的基本生活需求,还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生态平衡和确保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关于水资源问题的基本知识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水资源

水资源

(1)广义的水资源是指能够直接和间接使用的水和水中物质,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都可以称为水资源。

(2)狭义的水资源是指人类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使用的淡水。

1.水资源的特性1.资源的循环性2.储量的有限性3.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4.利用的多样性5.利、害的两重性2 自然界的水文循环,根据其循环途径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

大循环是指水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之间的循环过程。

(具体表现为:1水蒸2水汽输送3降水4地表径流5下渗,地下径流。

)小循环是指陆地或者海洋本身的水单独进行循环的过程。

(陆地上的水1蒸发2植物蒸腾3降水)、(海洋本身的水循1蒸发2降雨)3 全球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我国水资源的主要特征表现为/时空分布极大,分布极不均匀,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夏多冬少。

中国水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1水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破坏严重2城市供水集中,供需矛盾尖锐3地下水过量开采,环境地质问题突出4水资源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5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规划和有效管理。

4 地表水为河流、冰川、湖泊、沼泽等水体的总称。

降水、径流和蒸发是决定区域水资源状态的三要素。

我国河流的补给主要为雨水补给、地下水补给和积雪、冰川融水补给水资源评价、1水资源数量平价2……质量评价3……利用评价4……综合评价5 蒸发主要包括水面蒸发和陆面蒸发。

1、水面蒸发水面蒸发主要反映当地的大气蒸发能力,与当地降水量的大小关系不大,主要影响因素是气温、湿度、日照、辐射、风速等。

因此在地域分布上,一般冷湿地区水面蒸发量小,干燥、气温高的地区水面蒸发量大,高山区水面蒸发量小,平原区水面蒸发量大。

2、陆面蒸发量主要是指某一地区或流域内河流、湖泊、塘坝、沼泽等水体蒸发、土塌蒸发以及植物蒸腾量的总和,即陆地实际蒸发量。

干旱指数定义为某一地区年水面蒸发量与年降水量的比值6 岩石空隙中的水的主要形式为结合水(吸着水、薄膜水)、重力水、毛细水、固态水和气态水按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

水资源的重要性及其合理利用

水资源的重要性及其合理利用

水资源的重要性及其合理利用一、水资源的重要性1.生命之源:水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组成部分,对于维持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农业生产:水是农业生产的基础,灌溉、水产养殖等都需要充足的水资源。

3.工业发展:工业生产中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如发电、冶金、石化等行业。

4.城市生活:城市人口的生活用水、污水处理、城市绿化等都离不开水资源。

5.生态系统:水资源对维持地球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作用,如湖泊、河流、湿地等都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息地。

6.气候调节:水循环对地球气候起到调节作用,对降低全球气温、缓解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如采用节水型设备、加强用水管理等。

2.水资源开发:兴修水利工程,开发水源,如水库、引水工程等。

3.水资源保护:加强水资源保护工作,防止水污染,维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水资源调配:优化水资源配置,如跨流域调水、区域水资源调配等。

5.雨水收集利用:利用雨水收集和利用技术,补充水资源,如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等。

6.污水资源化:将污水处理达到一定标准后,用于农业、城市绿化、工业等领域。

7.科学用水:推广农业节水灌溉、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8.宣传教育:加强水资源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水资源保护意识。

综上所述,水资源对于人类社会和地球生态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当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性,采取有效措施,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以确保人类和地球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习题及方法:1.习题:水资源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什么?解题思路:回顾水资源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维持生物生存、生态系统平衡等。

答案:水资源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包括维持生物生存、生态系统平衡、气候调节等。

2.习题:列举三种节约用水的方法。

解题思路:思考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的节约用水措施。

答案:三种节约用水的方法包括:使用节水型设备、洗澡时关闭水龙头、洗菜水用于浇花等。

水资源知识

水资源知识

水资源知识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它涉及到人类生活、经济、环境等方方面面。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水资源的重要性、利用与保护,旨在引起读者对水资源的重视和关注。

一、水资源的重要性水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水资源不仅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也是农业、工业和能源生产的重要支撑。

水还承载着人类文化和历史的沉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水资源的利用1. 农业用水农业是水资源利用的主要领域之一。

农业用水主要包括灌溉和养殖用水。

灌溉用水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养殖用水则满足了人们对肉类和水产品的需求。

2. 工业用水工业用水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化工业、能源生产等各个行业。

工业用水主要用于生产过程中的冷却、洗涤、加工等环节。

3. 生活用水生活用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需求。

它包括饮用水、洗浴水、厨房用水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用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三、水资源的保护1. 减少水的浪费水资源的浪费是当前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人们应该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如减少洗澡时间、修复漏水等。

2. 加强水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是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加强对水资源的监管和管理,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推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3. 发展水资源替代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可以利用新技术来开发和利用替代水资源,如海水淡化、雨水收集等。

四、水资源的挑战与未来展望1. 水资源的短缺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面临着严重的短缺问题。

未来,人们需要采取更多的措施来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2. 水污染问题水污染是当前水资源面临的另一大挑战。

人们应该加强对水环境的保护,减少工业和农业对水的污染。

3.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未来,人们需要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推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水资源的长期供应。

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做起,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水资源的科普知识

水资源的科普知识

水资源的科普知识水是人类生命的重要物质,也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水的用途非常广泛,涉及到饮用、农业、工业、生态环境等方面。

因此,了解水资源的科普知识,对我们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水资源的分类水资源可以分为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

表水资源指的是地表水体中的水,如河流、湖泊、水库等;地下水资源指的是地下岩石裂隙、孔隙中的水,是地下水文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水资源的分布地球上绝大部分的水都是海水,只有2.5%的水是淡水。

其中,约68.7%的淡水存在于冰川和冰盖中,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仅占0.3%左右。

在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中,又有大部分分布在河流、湖泊等表水体中,只有少部分分布在地下水中。

三、水资源的利用1. 饮用水:饮用水是指经过净化处理后,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水。

保持饮用水的清洁卫生非常重要,避免污染和浪费。

2. 农业用水:农业用水是指用于农业生产的水,农业是水资源利用的最大领域。

在农业用水中,要注意合理利用水资源,避免过度抽取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

3. 工业用水:工业用水是指用于工业生产的水,工业生产对水质的要求较高,需要采用适当的水处理技术,防止水的污染和浪费。

4. 生态用水:生态用水是指用于维持生态系统的水。

生态用水可以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持水生态的生命力和稳定性。

四、水资源的保护1. 水资源的保护是一个全社会的责任,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参与。

2. 减少污染:减少污染是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措施,要从源头上控制污染。

3. 合理利用:合理利用水资源可以减少浪费,避免过度抽取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

4. 推广节水技术:节水技术可以减少用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五、水资源的未来1.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将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2. 未来,我们需要更加注重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推广节水技术,发展新型水资源,保障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六、结语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水资源相关定义及知识

水资源相关定义及知识

水资源相关定义及知识目录一、水资源概述 (2)二、水资源的形成与循环 (3)1. 水资源的形成 (4)(1)天然水资源 (5)(2)人工水资源 (6)2. 水资源的循环 (7)(1)水循环的概念 (8)(2)水循环的过程 (9)三、水资源的数量与质量 (10)1. 水资源的数量 (11)(1)全球水资源储量 (12)(2)地区水资源分布 (13)(3)可利用水资源数量 (14)2. 水资源的质量 (15)(1)水质标准 (16)(2)水体污染与防治 (17)四、水资源的利用与管理 (18)1. 水资源的利用 (20)(1)农业用水 (21)(2)工业用水 (21)(3)生活用水 (22)(4)生态用水 (23)2. 水资源的管理 (24)(1)水资源管理原则 (26)(2)水资源管理制度与政策 (27)(3)水资源管理的挑战与对策 (28)五、水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29)1. 水资源的保护 (30)(1)水资源保护的意义 (32)(2)水资源保护的法律与法规 (32)(3)水资源保护的措施与方法 (34)2. 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5)(1)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理念 (36)(2)水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36)一、水资源概述水资源是指地球上所有可以为人类和动植物提供生存和发展所需的水的总量,包括地下水、地表水、大气水和生物水等。

水资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水资源主要包括地下水、地表水和大气水。

地下水是地球上最稳定的水资源之一,主要分布在地下岩层中,具有丰富的储量和较高的水质。

地表水包括河流、湖泊、水库、沼泽等多种形式,是人类生活用水和农业灌溉的主要来源。

大气水是地球表面水汽凝结后降落到地面的水,如雨、雪、露等,虽然数量巨大,但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大,难以稳定供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水资源的概念(广义水资源和狭义水资源)四个基本特征:自然界中具有一定数量、一定质量、可以被人类利用、永续性的水体。

一般来说,水资源分为:广义水资源和狭义水资源。

广义的水资源——地球上水的总体,包括大气中的降水、河湖中的地表水、浅层和深层的地下水、冰川、海水等。

狭义的水资源——与生态系统保护和人类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的、可以利用的、而又逐年能够得到恢复和更新的淡水,其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

对某一特定区域而言,大气降水是地表水资源、土壤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的总补给来源,因此可将大气降水作为特定区域的总水资源。

2、水资源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从水资源定义可以看出,水资源具有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流动性,可再生性,有限性,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多态性,不可替代性,环境资源属性。

社会属性:社会共享性,利与害的两重性,多用途性,商品性。

3、我国采取哪些措施解决水资源在时空分布及水资源不足的问题?解决时间分布不均:修建水库解决空间分布不均:修建调水工程解决总量不足:推广节水4、水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1)水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是当今和未来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表现:农业缺水、城市缺水、生态缺水(2)洪涝灾害洪涝灾害是某些地区的又一大水问题。

形式:河流洪水、突发洪水、城市洪涝灾害等(3)水环境污染水环境恶化也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水问题。

(4)水土流失5、水资源利用的类型水资源利用——通过水资源开发为各类用户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可用水源以及各个用户使用水的过程。

水资源利用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很多类型。

按利用方式分:河道内用水:水力发电、渔业、航运、水上娱乐、生态用水等河道外用水:农业、工业、城市生活、植被生态用水等按用水消耗状况:消耗性用水(指水的状态或水质方面发生的变化,水不能再被人们所使用。

)非消耗性用水(指其水性质的变化通常不致妨碍它以后被重新利用。

)按用途分:生活用水是人类日常生活及相关活动用水的总称。

农业用水是农、林、牧、副、渔业等各部门和乡镇、农场企事业单位以及农村居民生产用水的总称。

工业用水是工矿企业用于制造、加工、冷却、空调、净化、洗涤等方面的水。

水力发电是利用河流中流动的水流所蕴藏的水能产生电能,为人类用电服务。

生态用水是生态系统维持自身需求所利用水的总称。

第二章水资源评价1、水资源评价的对象、原则及内容水资源评价的重点对象一般是在现实经济技术条件下全球开发利用的淡水资源,特别是能快速补充的淡水资源。

包括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

原则: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评价。

水量、水质并重。

全面评价与重点区域评价相结合。

水资源评价的内容随时代前进而不断增加。

水资源评价应包括水资源数量评价、水资源质量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影响评价三部分内容。

2、地表水资源量一般用什么来表示?河川径流的表示方法?地表水资源量一般通过河川径流量的分析计算表示。

河川径流量——一段时间内河流某一过水断面的过水量,包括地表产水量和部分地下产水量,是水资源的主体。

有的国家就将河川径流量视为水资源总量。

地表水资源的收支变化主要是:降水、蒸发、径流。

三者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制约着区域水资源数量的多寡和可利用量。

3、地下水均衡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地下水均衡的表达式:补给量-排泄消耗量=地下蓄变量补给量包括:降水、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地下水之间的补给。

排泄消耗量包括:向大气水、地表水及向地下水的排泄和消耗;地下水的开采量。

天然情况下,多年地下水蓄变量=0人工利用情况下,若利用得当,采补相当,多年内地下水均衡。

4、水资源总量估算方法式中:R 是地表水资源;Q 是地下水资源;D 是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相互转化的重复量。

分别计算地表水资源R ,地下水资源Q ,再考虑重复量D 。

就可以估算水资源总量。

5、 水质评价的主要指标、分类水质评价——是根据水体的用途,按照一定的评价参数、水质标准和评价方法,对水体质量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的过程。

水质评价的分类指标:物理指标、化学组分、生物指标3类。

物理性指标:一般包括:色、嗅、味、透明度、水温、固体等。

化学指标:一般化学性指标:有矿化度、硬度、酸碱度以及各种常量离子的组合。

水的环境化学指标:化学需氧量(COD ):水体中进行氧化过程所消耗的氧量,以mg/l 表示。

生化需氧量(BOD ):水体中微生物分解有机化合物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有毒的化学性指标:各种重金属、氰化物、多环芳烃、卤代烃、各种农药等。

生物学指标:细菌总数、总大肠菌数、各种病源细菌、病毒等。

分类 按评价对象可分为:大气降水水质评价,地表水水质评价,地下水水质评价按评价时段可分为:回顾评价:利用积累的历史水质数据,揭示水质演化的过程。

现状评价:根据近期水质监测数据,彰明水质当前的状况。

影响评价(预测评价):针对拟建工程在运行后对水质的可能影响做出预测分析。

按水的用途可分为:供水水质评价:包括生活饮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灌溉用水等,养殖业用水(渔业)水质评价,风景浏览水体的水质评价,水环境质量评价按评价的范围可分为:局部地段的水质评价,区域性的水质评价第三章 水资源开发利用1、 地表水资源开发的主要途径?(1)河岸引水工程:无坝引水,有坝引水,提水引水(2)蓄水工程(水库):挡水建筑物(拦河坝),泄水建筑物,引水建筑物(3)扬水工程:扬水工程主要是指泵站工程(4)输水工程:输水工程主要采用渠道输水和管道输水两种方式。

2、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按其构造形式不同可分为那几种类型?各自的适用条件如何?W R Q D=+-固定式:岸边式适用于当河岸较陡,主流近岸,岸边水深足够,水质和地质条件都较好,且水位变幅较稳定的情况,但水下施工工程量较大,且须在枯水期或冰冻期施工完毕。

岸边式取水构筑物可分为合建式和分建式两种。

分建式适用:岸边地质条件差不宜合建或分建对结构和施工有利。

移动式:3、江河取水构筑物位置的选择取水点应设在水质较好的地段;取水点应设在具有稳定的河床、靠近主流和有足够水深的地段;取水点应具有良好的地质、地形及施工条件;取水点应靠近主要用水地区;取水点应避开人工构筑物和天然障碍物的影响;取水点应避免冰凌的影响;取水点应与河流的综合利用相适应。

4、岸边式取水构筑物和河床式取水构筑的结构直接从岸边进水口取水的构筑物称为岸边式取水构筑物,它由进水间和泵房两部分组成。

根据进水间与泵房是否合建,岸边式取水构筑物可分为合建式和分建式两种。

构造:①进水间及进水间附属设备a进水室b吸水室②泵房河床式取水构筑物与岸边式基本相同,但用伸入江河中的进水管(其末端设有取水头部)来代替岸边式进水间的进水孔。

它主要由泵房、集水间、进水管和取水头部组成。

河床式取水构筑物根据集水井与泵房间的联系,可分为合建式与分建式。

5、常见的地下水取水构筑物有哪些?管井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大口井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取水构筑物:垂直系统:管井,大口井。

联合系统:复合井,辐射井。

水平系统:渗渠,坎儿井管井主要由井室、井壁管、过滤器及沉砂管构成。

当有几个含水层且各层水头相差不大时,可用多层过滤器管井。

大口井: 井口, 进水部分,井筒第四章水资源规划1、水资源规划的类型流域水资源规划,区域水资源规划,跨流域水资源规划,专项水资源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

2、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目标、实质及模式目标: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实质——提高水资源的配置效率(1)提高水的分配效率,解决各部门、行业竞争用水的问题;(2)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促使各部门、行业内高效用水。

模式以边际成本价格进行配置市场配置以行政管理手段进行配置行政配置以水市场运行机制进行配置用户参与以用户进行配置综合配置3、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的概念、目的及分析方法定义: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行政、经济区域或流域)不同时期的可供水量和需水量的供求关系分析。

目的:1、通过可供水量和需水量的分析,弄清楚水资源总量的供需现状和存在的问题;2、通过不同时期不同部门的供需平衡分析,预测未来,了解水资源余缺的时空分布;3、针对水资源供需矛盾,进行开源节流的总体规划,明确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保护的主要目标和方向,以期实现水资源的长期供求计划主要有二种分析方法:⏹系列法:按雨情、水情的历史系列资料进行逐年的供需平衡分析计算;⏹典型年法(代表年法):仅根据雨情、水情具有代表性的几个不同年份进行分析计算,而不必逐年计算。

4、洪灾的形成及洪灾的类型(1)洪水形成的因素气候、下垫面等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的因素。

(2)主要洪水类型①暴雨型洪水:发生频繁,峰高、量大且集中,影响范围最广,危害也最严重。

②风暴潮型洪水:主要出现在近海地区,区域性、季节性明显。

③融冰融雪型洪水:由冰川融水和积雪融水为补给来源所形成的洪水。

④冰凌型洪水:特征是流量不大,但水位很高。

5、城镇防洪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防洪措施的种类和分类方法很多,一般划分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大类。

(1)工程措施——指用工程防止或减轻洪水损失的措施。

大致可分为:水库、堤防、河道整治与疏浚、分洪、滞洪、避水工程等。

(2)非工程措施——不用工程控制洪水,而是在洪淹区采取适应洪水淹没规律或特性的办法,以减轻洪水灾害或改变洪水灾害损失的负担方式。

即指除防洪工程措施以外的所有其他防洪措施。

一般包括:城市防洪规划,洪水预报、预警、防洪调度、应急抢险、洪水风险评估、决策支持、灾后重建等综合的城市防涝决策支持系统—运用3S(GIS,GPS,RS)技术和网络技术;洪水保险;为减少洪灾损失或改变洪灾损失分担方式而采取的法令、政策法规及经济手段。

6、给水系统的定义、组成、分类、布置形式给水系统——是保证城镇、工矿企业等用水的各项构筑物和输配水管网组成的系统。

给水系统的分类按水源种类,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给水系统;按供水方式,分为重力供水、压力供水和混合供水;按使用目的,分为生活饮用水、生产给水和消防给水系统;按服务对象,分为城镇给水和工业给水系统。

城镇给水系统的组成取水构筑物:从水源取水,并送往水厂。

水处理构筑物:处理从取水构筑物输送来的原水,以满足用户对水质的要求。

输配水管渠和配水管网:连接取水和水处理构筑物和用户,输送和分配水。

调节构筑物:调节供水量和用水量在时间上的分布不均。

给水系统的布置形式(1)城镇给水系统(2)工业给水系统的布置形式7、输配水管网的布置形式、水力计算布置:输水管的布置主要是定线和管道数量的确定。

定线:指在地形平面图上确定管线的走向和位置。

8、常规水处理工艺9、排水系统规划的对象、内容对象:生活污水:人们日常生活活动中所产生的污水。

含有较多的有机物、病原微生物。

工业废水: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

按照污染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生产废水和生产污水两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