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镇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镇域产业发展规划及旅游发展规划探讨--以阜阳市西湖镇为例

、
二、 产业发 展布局 结合颍州西湖省级现代农 业示范区建设 以及镇 域产业现状和资源分布状况 ,将全镇产业划分为城 镇 建设区和农业种植 区两 大板 块:城镇建设 区以旅 游服务为 主,农 业种植 区以都市农 业为主。 城 镇 建 设 区 分 为 大 田集 和 华 佗 集 两 个 组 团 。农 业种植 区共 分为 二 带、五 园 区, 园区种 植各 具特 色,在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的同时,积极开展相关文 化活动 ,为游客提供观 光、采 摘、休闲、农耕体验 等旅游经 营活动。 1 .泉河风景带 阜阳颇具魅力 的 自然景观和构成城 乡空 间景观 的最重要框架 ,市域绿 道 1号线— 颓泉 明珠体验 线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之 一 。 作 为 阜 城 泉 河 风 景 带 的延 续,本镇范 围内的泉河 风景带利用泉河滩涂地和堤 防两侧用地建立基础 的生态廊道 ,因地制宜地进 行 植物种植 ,建立 多种形 式和规模 的生态栖 息地 ,保
城市建筑 I 规划・ 设计 l U R B A N I S M A N D A R C H I T E C T U R E I P L A N N I N G ・ D E S I G N
镇域产业发展规划及旅游发展规划探讨 以阜 阳市西湖镇 为例
● 潘 玉
【 摘 要】 西湖镇位 于风景秀丽的颍州西湖西畔 ,是农 业部
农业、特色农业 、设施 农业 资源 ,加快农业生产经 营专业化 、标准化 、规模 化、集约化 ,拓展农业 的
经济、生态 、人文等 功能,培育一批现代农业示 范 园和特色产 品,加快农 业转型升级 ,提高农业产 出 效益 。突 出 “ 大 田恋思 ”品牌效益 ,发展恋 思有机 水果蔬菜生产 ,打造地 域文化特色 。优化蔬 菜产 品 结构 ,扩大标准化 蔬菜园规模 ,实现产 品按 绿色 食 品标准生产 ,逐 步向有机蔬菜过渡 ,努力培 育一 批 绿色安全农产品 品牌 。 结合奇新珍 苗木花卉基地 、草河经 果林 观光带 等项 目建设 ,实施 森林增长工程 。加大土地 流转 力
乡镇蔬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乡镇蔬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一、概述:
蔬菜产业是乡镇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乡镇经济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起到关键作用。
因此,制定乡镇蔬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是当务之急。
本方案旨在全面提升乡镇蔬菜产业的发展水平,促进乡镇经济全面发展。
二、发展目标:
1. 提高蔬菜产业的种植技术水平,推动蔬菜品质逐步提升。
2. 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3. 加强蔬菜产业品牌建设,提升乡镇蔬菜在市场的竞争力。
三、实施措施:
1. 推广先进的蔬菜种植技术,提高蔬菜产量和质量。
2. 加强乡镇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完善配套设施。
3. 加强蔬菜市场开发,拓宽销售渠道。
4. 健全乡镇蔬菜产业协会,促进行业内部合作与交流。
5. 加大对蔬菜产业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提高产业技术含量。
6. 完善蔬菜产业保障政策,降低从业成本,提高产业盈利水平。
四、实施机制:
1. 设立专门的蔬菜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进方案实施。
2. 划定责任部门,明确每个部门的职责和任务。
3. 建立监督机制,定期评估方案执行情况,及时调整措施。
五、预期效果:
1. 蔬菜产量和质量稳步提升。
2. 农民收入明显增加。
3. 乡镇蔬菜产业在市场上拥有更大的话语权。
4. 乡镇经济实现全面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繁荣。
六、总结:
本方案旨在通过一系列系统有序的措施,全面提升乡镇蔬菜产业的发展水平,推动乡镇经济实现转型升级。
期待在各相关方的共同努力下,乡镇蔬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顺利实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西湖镇农业产业技术培训与人才引进

西湖镇农业产业技术培训与人才引进在西湖镇这片沃土上,农业始终是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农业产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和挑战。
为了适应这一趋势,提高农业产值,我们急需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同时引进人才,为西湖镇的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我们要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力度。
目前,西湖镇的农民在种植、养殖等方面普遍存在技术水平不高、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如农业技术推广站、农村成人学校等,定期举办农业技术培训班,邀请农业专家现场授课,教授最新的种植、养殖技术,以及农业经营管理知识。
还可以通过远程教育、网络直播等形式,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学到实用的农业技术。
在技术培训过程中,要注重实践操作,让农民真正掌握技术要领。
可以设立实训基地,让农民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同时,鼓励农民参加各类农业技能竞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农业能手。
我们要积极引进农业人才。
西湖镇目前缺乏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农业人才,这已成为制约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我们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吸引优秀人才投身农业产业。
二是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
农业职业经理人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人才,他们具备较高的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
我们要通过培训、选拔等方式,培养一批熟悉农业产业、具备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助力农业产业发展。
三是引进农业产业急需的特殊人才。
如农业大数据分析师、农产品电商运营人才等。
这些人才能够帮助农业企业把握市场动态,提高农业产值。
我们要通过优惠政策、优越的待遇等方式,吸引这些人才到西湖镇发展。
农业产业技术培训与人才引进是西湖镇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我们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创新工作方法,加大工作力度,为西湖镇的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西湖镇的农业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西湖镇农业产业技术培训与人才引进是一项重要任务,我们需要全力以赴,倾注心血,为了农业的繁荣发展,为了农民的富裕生活。
西湖镇0.5万亩枸杞子基地建设项目

乌苏市西湖镇5000亩大果枸杞特色种植高产技术研究示范推广项目实施方案项目承担单位乌苏市西湖镇人民政府项目主管部门乌苏市委农办项目实施年限2010年3月2010年3月2日编制乌苏市西湖镇5000亩大果枸杞子特色种植高产技术研究示范推广项目实施方案第一章项目概述1.1 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乌苏市西湖镇5000亩大果枸杞子特色种植高产技术研究示范推广项目1.1.2 项目承担单位:乌苏市西湖镇人民政府1.1.3项目实施管理单位:乌苏市委农办1.1.4项目资金管理单位:乌苏市财政局1.1.5项目绩效考核主持单位:乌苏市委农办乌苏市财政局乌苏市林业局1.1.6项目联系人及联系方式:邓建新0992-(办)(手机)1.2 项目主要内容、实施地点、工作任务、年限及目标1.2.1 项目实施的意义和基本条件1.2.1.1 项目实施的意义针对乌苏市西湖镇5000亩枸杞种植示范基地广泛种植“恒振1号”大果枸杞的现状,实施5000亩大果枸杞子特色种植高产技术研究示范推广项目,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改善枸杞品质,提高产量,激发农民发展枸杞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农民收入。
实施西湖镇5000亩大果枸杞子特色种植高产技术研究示范推广项目,将会带动周边地区农民种植枸杞,加快枸杞子产业的迅速发展,最终在乌苏地区形成规模,为乌苏市找到一个新的增长点。
1.2.1.2 项目实施的基本条件1.2.1.2.1 有明显的地缘交通优势。
西湖镇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奎屯河流域下游,乌苏市区以北12公里处,为乌苏的发祥地,东与皇宫镇相连,西以甘河子镇为邻,南接八十四户乡,北与头台乡毗邻,乌苏市县乡公路由南向北穿越西湖镇至头台乡、农七师125团、车排子镇、石桥乡、甘家湖牧场;卡因迪克油田公路、西湖振兴路横贯全镇,向东经皇宫镇、夹河子乡、九间楼乡至奎屯市,向西经甘河子镇、百泉镇至哈图布呼镇。
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1.2.1.2.2 优良的枸杞产品品质。
农业“五新”示范推广项目实施方案

农业“五新”示范推广项目实施方案一、前言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已经成为国家政策的重要部分。
为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五新”(即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新模式、新服务)示范推广,我司在实践中总结了一些经验,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方案。
二、项目背景本项目旨在推广农业“五新”示范,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
同时,通过“五新”的实施,可以提高耕地的综合效益,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项目目标1. 建立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2. 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
3. 推进新设备的应用,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和效率。
4. 充分发挥新模式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5. 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服务水平和综合效益。
四、项目内容1. 推广新品种:选取适宜当地耕作的新品种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等),并进行示范推广。
2. 推广新技术:利用现代化农业技术,如生物技术、气象技术、土地水利等,促进农业现代化。
3. 应用新设备:以农业机械化为主,推广先进农业设备和工具。
4. 推进新模式:采用农民合作社、专业合作社等多种形式进行组织,实现整合资源和服务,提升农民收益。
5. 加强农业服务:建设农业服务中心、提供技术咨询、信息化等服务。
五、实施步骤1. 确定示范项目: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农业发展状况,选择适宜的农业“五新”示范项目。
2. 组织团队:成立由专家组成的技术推广团队,负责实施推广计划。
3. 培训农民:开展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其农业生产技能和管理水平。
4. 选派技术人员:根据示范项目的实际情况,选派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
5. 推广示范:通过示范农田、会议、现场观摩等形式,将示范项目向当地居民进行宣传推广。
6. 数据统计:实施过程中,收集数据并进行汇总,以评估项目效果和提高实施质量。
湖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湖州生态美丽茶园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

湖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湖州生态美丽茶园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州市农业农村局•【公布日期】2024.03.19•【字号】湖农发〔2024〕27号•【施行日期】2024.03.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村科技与社会发展正文湖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湖州生态美丽茶园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湖农发〔2024〕27号各区(县)农业农村局,南太湖新区社发局:现将《湖州生态美丽茶园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湖州市农业农村局2024年3月19日湖州生态美丽茶园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贯彻落实省、市对历史经典产业传承创新发展的要求和省农业农村厅关于《深入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实现产业兴旺,加快转变生产方式,推动产业生态低碳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塑造茶产业新辉煌,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要求(一)总体要求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坚定实施生态文明立市、创新发展强市、改革开放兴市战略,围绕建设“六个新湖州”,高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要求,深化“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推行茶叶生态低碳生产,助力湖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目标以“茶园生态美丽”为发展目标,到2026年,全市建成生态美丽茶园面积26万亩、占茶园总面积60%以上,认定生态美丽茶园星级基地100个以上,茶园累计新种树木30万株,开展相关技术培训3000人次以上。
通过生态美丽茶园建设,使湖州市茶叶品质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品牌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
二、主要任务(一)实施茶园生态美丽建设工程1.打造生态美丽茶园样板。
鼓励企业和合作社等主体因地制宜,科学合理规划设计,综合运用一系列生态绿色生产管理技术,全面推进生态茶园转型升级,打造一批基础设施完善、生产过程环境友好、产品优质安全和具有湖州特色的生态美丽茶园样板,鼓励立地条件较差的主体打造生态美丽茶园。
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方案

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方案为贯彻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培育壮大乡村产业,打造区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园,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
根据关于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部署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创建思路(一)总体思路。
以实施乡村振兴为总抓手,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特色立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以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为重点,以增加绿色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以健全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为核心,以壮大主导产业、培育产业联合体、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为路径,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建设多主体参与、多业态打造、多要素集聚、多利益联结、多模式创新的生产模式,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促进特色农业与县域同步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二)实施原则。
一是创新引领,效益为先。
创新发展模式,激发农村生产要素内生动力,建立主体活力迸发、管理顺畅高效、制度保障完善的产业推进机制,千方百计促提高质量,实现多渠道增收。
二是聚焦特色,集聚发展。
突出产业优势和特色,坚持产业园区化发展,以销定产,以产定种,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品种优良、效益显著的产业集聚区。
三是优化结构,多产融合。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产品加工、“互联网+”等新业态,促进产加销一体化,延伸产业链、价值链,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和产品品牌,拉动产业提质增效。
四是绿色发展,优质高效。
坚持资源集约高效利用,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进绿色高效发展。
(三)功能定位。
以振兴民族种业为目标,集聚现代农业发展要素,打造集种子生产、科技研发、企业孵化、商业服务、创意创新于一体的领先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使产业园成为瓜菜种业创新发展先行区、“三产”深度融合示范区、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样板区。
(五)建设目标。
产业园现代种业体系基本完善,瓜菜制种基地达到“五化”建设标准,构建创新式发展、协同式发展、集群式发展的新机制,走出一条供需协调、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
实现产业优势突出、要素高度集聚、生态绿色高效、品牌营销增强、农民增收显著,成为西部现代种业产业发展的典范。
西湖镇薄荷种植示范基地材料

西湖镇薄荷种植示范基地材料一、项目名称:新疆乌苏市西湖镇2.5万亩薄荷种植示范基地项目二、项目建设地址:乌苏市西湖镇9个村三、项目实施单位:乌苏市西湖镇人民政府四、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必要性(一)项目提出的背景西湖镇具有良好的自然优势,有关专家和实践证明,西湖镇非常适合种植薄荷。
根据科学鉴定,西湖镇种植薄荷,每年可收获两茬,所出产的薄荷油,其薄荷脑含量比内地同品种薄荷高出10个百分点。
这为西湖镇发展薄荷生产和销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树立西湖薄荷油品牌提供了条件。
为抢抓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按照自治区和乌苏市提出的发展特色产业的发展战略,规划发展2.5万亩薄荷,为西湖镇的经济发展培育新支柱产业。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具有难得的历史机遇。
乌苏市已被自治区列为天山北坡经济带优先发展的区域,乌苏市将特色产业作为“十五”期间的三大产业之一,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薄荷系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提炼的薄荷油用于食品、化妆品、药品等多种行业,以出口为主,年需求量大,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的建设方针和投资方向,这对项目本身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
(三)项目发展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西湖镇2000年从安徽亳州引种薄荷,到2002年已扩种3100亩,已建成天然香精香料公司一家,所生产的薄荷油由该公司统一订购销往国外,市场供不应求。
薄荷种植收入已占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的11.3%。
同时,通过几年来的实践,大批农民已掌握了薄荷的种植技术,这将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技术支持。
五、项目的建设规模和远景目标规划(一)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充分利用西湖镇的地缘、资源优势,建成薄荷种植示范基地,以生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为目标,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构建西湖镇产业结构调整新框架;并以此形成辐射效应,大幅增加农民收入。
(二)项目建设的目标利用三年时间建设一个薄荷种植示范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推进农业产业现代化,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形成基地化生产,专业化加工,外向型销售的一条龙体系,树立西湖薄荷油品牌,带动全市乃至全疆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湖镇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关文件精神,加快建设“生态型经济强镇”步伐,进一步促进我镇农业产业提档升级,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档次,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进程,更好的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结合我镇实际,现制定以下规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按照“扩规模、培基地、树品牌、提档次”的整体思路,以特色、优质、高效、生态农业为主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全面提升我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二、总体思路坚持以规模、特色、优质为取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不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对食用菌、观光采摘、生态农业三大主导产业提档升级。
在巩固以桑蚕、特色蔬菜等为主的传统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做大中部以盛世天源、五彩湖、乐丰为龙头的食用菌主导产业带;拓展东部沿库以花仙子为引领的休闲观光、采摘休憩带;提升西部以润禾为龙头的特色农业带,种植蓝莓、绿茶、玫瑰、黑枸杞等。
三、发展目标今冬明春,计划重点培植3个食用菌生产加工企业、7个食用菌标准化种植基地、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5家以上,其中,省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1-2家,5个特色休闲观光采摘园,栽植有机蓝莓及各类干鲜杂果1600亩。
确保2017-2018年,在大石村东南部沿河区域打造1000亩的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全镇食用菌栽培总量达到1亿苞以上,打造食用菌品牌3个,扩建、新上食用菌深加工企业5个以上,加工量占总产量的30%以上;完成沿库17个村的特色采摘项目的开发工作,拓展环库采摘休憩带至9000亩;硬化大花崖到大石头村的道路2.1公里,打通圈村到大石西山宽6米的经济路3.92公里,规划高效农业产业园区2600亩用于招商引资;蓝莓、绿茶、玫瑰、黑枸杞等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达到9000亩,实现产值过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4000元以上,全力将西湖镇打造为集食用菌生产加工与销售、休闲旅游观光与采摘、农家乐于一体的现代休闲农业生态镇。
四、工作重点(一)做大中部以五彩湖、盛世天源、乐丰为龙头的食用菌主导产业。
按照“一轴四区六基地”的规划布局,以花崖河流域为重点,总体规划1.5万亩的食用菌产业园区,并对其进行配套升级,以五彩湖、盛世天源、乐丰为龙头,扎实推进食用菌产业化经营,建立菌种研发、菌棒生产、田间管理、废菌棒综合利用的循环农业链条,计划2016年在五彩湖先行试点,引进光伏食用菌项目,2017-2018年在大石-大花崖段流转土地1000亩,扩大规模,同时再引进3家投资过千万元的食用菌企业,全力打造食用菌专业镇。
(牵头领导:张娟责任单位:农技站完成时限:2018年)一是做强龙头企业,推动产业化进程。
以现有的五彩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盛世天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乐丰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为基础,帮助企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做好食用菌菌棒的生产加工、产品的回收与销售、深加工、品种研发、废弃菌棒的循环利用等配套服务工作,提高产品附价值。
1、五彩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不断优化菌棒生产配方,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建成全市最大的液体菌种地栽黑木耳菌包生产厂家和品种试验、示范栽培基地。
建设6个香菇、吊袋黑木耳等食用菌培育大棚,年产菌棒2000万棒,出口各类食用菌100吨,实现产值2000万元,在五彩湖周边流转土地200亩发展光伏食用菌项目;2、盛世天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成10个茶树菇、秀珍菇、吊袋黑木耳等食用菌培育大棚,打造125亩的示范基地,年产菌棒1000万棒;3、乐丰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上档次、提品质、育品牌,增加种植种类,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年产菌棒1000万棒。
二是培育生产基地,扩大产业规模。
重点培植“四大区域片、六大标准化基地、十六个专业村”。
四大区域片:花崖河流域区域片发展黑木耳3000亩、香菇等食用菌200亩,铨园河流域区域片发展黑木耳2000亩,响水河流域区域片发展黑木耳800亩,沿库区域片发展黑木耳600亩;七大标准化基地:盛世天源食用菌生产基地、五彩湖食用菌生产基地、乐丰食用菌生产基地、大石社区食用菌生产基地、鑫源食用菌生产基地、大炮楼食用菌生产基地、花仙子食用菌生产基地;十六个食用菌生产专业村:小花崖、花园、小岭、大花崖、大炮楼、大石头、柴家沟、久固庄、圈村、铨园、下栗山、响水河、安子沟、张一、张二、北乐台。
三是创新经营模式,增强发展后劲。
鼓励企业充分发挥龙头的辐射引领带动作用,以农户参与为基础,不断完善“科研机构+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拓宽企业联带农户渠道,充分调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扩大种植规模,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
不断完善“企业做两头,农户抓生产”的生产模式,企业负责菌包生产和产品销售,并为农户提供生产大棚,农户负责种植、栽培设施的维护、采摘等工作,从而引导、带动、辐射农户发展食用菌;在现有6家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成立东港区盛农食用菌联合社,负责协调生产资料的购置、产品销售、品牌培育等各项服务工作,促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二)拓展东部以花仙子为龙头的生态旅游观光采摘产业。
在东部沿水库,总体规划面积1520亩,以花仙子为龙头,本着既保护水源地又发展当地经济的原则,在环库造林的基础上不断拓展退耕还林范围,计划2017年完成高标准建设生态风景园林9000亩,大力发展生态采摘、生态观光和文化旅游经济,打造生态文化休闲观光园区。
以222省道拓宽为契机,以瞻埠潭、北娄等17个沿库村为重点,扩大1200亩特色采摘观光园规模,聘请专家进行高标准概念性规划,探索村企合作新模式,对花仙子基地进行提升改造,加快推进“新三板”上市步伐,重点建设花仙子栗蘑园、“三北”葡萄园、陈家庄桑葚、张一樱桃园、张二桃园、瞻埠潭杂果园等休闲观光采摘园,着力打造以瞻埠潭、荻竹涧一村为重点的12处集垂钓、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农家乐,构建以沿库农家体验、生态观光、婚庆文化等人文、自然资源相结合的特色旅游综合体。
(牵头领导:张娟、潘宁、安平责任单位:农技站、林业站完成时限:2017年)(三)提升西部以润禾为引领的回龙观流域现代休闲农业产业。
西部回龙观流域规划6477亩,以润禾为龙头发展现代农业,打造集蓝莓、玫瑰、黑枸杞等特色采摘、茶叶种植、旅游观光为一体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
1、润禾项目制定蓝莓标准化生产规程,计划发展蓝莓1000亩,重点栽培公爵、卡拉、钱德勒、艾可塔、蓝丰57、53,早、中、晚熟品种,做好21万株蓝莓大苗管理工作,积极提高“陌上润禾”、“美露原”、“80果农”等商标知名度,利用“新三板”上市不断提升园区管理档次,打造精品园区。
计划2017年投资500万元在润禾北建设占地1000亩的黑枸杞采摘园,并积极探索2个园区的互动发展模式。
2、抓好以响水河、竖旗岭、韩家沟等区域片为重点的回龙观流域生态绿茶基地管理,建设景观、生态、精品茶园,提升茶叶品质,重点发展有机绿茶1000亩。
以小岭玉森金银花合作社为依托,做好现有的600亩金银花基地管理,扩大栽植面积200亩,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做大做强玉森“双花山”品牌。
3、以安子沟村源旭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做好500亩玫瑰园种植和深加工厂房建设,计划2016年在范家庄村流转土地200亩建设生态玫瑰园,同时在安子沟村建设占地150亩的圣泰隆牧业项目,通过良种山羊育肥,发展循环经济。
(牵头领导:张娟、潘宁责任单位:农技站、经管站、果茶站、兽医站完成时限:2016年)(四)巩固以桑蚕、特色蔬菜等为主的传统特色产业。
按照“集中联片、规模发展、突出特色”的思路,努力扩大蔬菜标准化生产。
以绿丰蔬菜专业合作社为引领,新发展设施蔬菜300亩。
以陈家庄韭菜为引领,新发展韭菜200亩。
巩固现有桑园面积,注重做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文章,将果桑采摘与蚕茧养殖相结合,在南乐台-荻一新发展果桑面积600亩,带动桑蚕业转型。
(牵头领导:张娟责任单位:农技站、蚕茧站完成时限:2017年)(五)做好“三品一标”认证,提高产品附加值。
充分利用“全国食用菌一村一品示范镇”、“山东省食用菌一村一品示范镇”、“日照黑木耳”国家地理标志性商标等特色知名名片,做好绿茶、金银花、辣椒酱等农产品QS认证,润禾蓝莓、小岭金银花代用茶绿色认证,以及响水河、韩家沟、大炮楼绿茶的无公害认证,认证面积5600亩。
(牵头领导:张娟责任单位:农技站完成时限:2016年)五、工作措施1、强化科技培训。
一是采取请进来的办法,诚请各级专家、技术人员讲学指导,每村建立一个农民技术常年培训班,每年培训农民2000人次,户均达到1个科技明白人。
二是采取走出去的办法,组织干部、群众、能人大户外出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三是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加大各级干部培训力度,使他们成为特色产业发展的行家里手。
2、推广集约化经营。
一是围绕“一村一品”或“数村一品”,鼓励联户联产、能人大户承包经营,解决一家一户办产业力量薄弱的问题。
二是吸引民资、招商引资,鼓励私营企业和能人大户领办、创办农业特色产业,投资兴办特色产业经营实体,完善“公司+农户+基地”的产业链条,坚持把财政支农资金、扶贫资金、新农村建设资金等整合起来,向特色产业开发集中,形成强大合力,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向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3、实施品牌化战略。
积极推进特色产业的标准化生产,抓好食用菌、蓝莓、绿茶、金银花茶、玫瑰、黑枸杞等农产品的注册认证,靠品牌占市场,向品牌要效益,创立在市场上叫得响、占有率高的品牌农产品,加大对外宣传推介,扩大全镇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4、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能人大户、贩运大户在流通环节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引导组建涵盖食用菌、蓝莓、绿茶等特色产业的专合组织,实行公司化、企业化运作,实现农产品产、供、销良性互动,流通顺畅。
同时,采取资金扶持、政策扶持等激励机制,瞄准市场需求和投资热点,创造条件兴办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延长特色产业发展链条。
5、健全工作机制。
镇上成立由镇长任组长,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农技、畜牧、林业等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业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全镇农业特色产业开发领导协调工作。
推行班子成员包保制度,负责所包片区的开发规划制定、产业任务的落实等;各村党支部书记为本村特色产业开发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各村特色产业开发规划的制定和任务的落实;各站所负责人负责技术指导、了解市场动态,宣传推销特色农产品。
六、政策措施(一)食用菌产业1、工厂化栽培(指采用工业化的技术手段,在环境可控的设施条件下,采取机械化、自动化作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周年化生产的栽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