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方镇年表(一)
五代十国简表

五代十国简表
贞观元年(627年),太宗分天下为10道: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
南道、剑南道和岭南道。
贞观十四年(640年)全国共设360州(府),下辖1557县。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又分天下为15道,即将山南道、江南道各分为东、西道,又增设了京畿道、
都畿道和黔中道。
[1]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室韦部(住在黑龙江上、中游和额尔古纳河两岸)遣使来唐。
以后,唐朝政府就在这个地区设置行政机构,任命室韦部首领为都督等官。
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年),唐朝政府在粟末靺鞨地区(松花江上游)设置忽汗州(治所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南的东京城),任命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为州都督,并封他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
此后,粟末靺鞨即专称渤海。
辖地包括松花江、乌苏里江、绥芬河等流域,东边
直至大海。
开元十年(722年),唐朝政府封黑水靺鞨(住在黑江龙中下游地区)首领倪属利稽为勃利州刺史。
勃利州治所在乌苏里江口东岸的伯力(今苏联境内哈巴罗夫斯克)。
开元十三年(725年),唐朝政府在黑水靺鞨地区设置黑水军。
次年,又以其最大部落为黑水都督府,其余各部为隶属于都督府的州。
都督府辖地包括黑龙江中下游两岸,北抵小海(今
鄂霍次克海),东临大海。
[2]唐武后长安二年(702年),唐朝政府设置安西部护府,辖地包括天山南路和帕米尔以西
地区。
[3]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年),唐朝政府设置北庭都护府,辖地包括天山北路和巴尔喀什湖以西至雷翥
海(今中亚咸海)的广大地区。
唐玄宗天宝年间,在边境设十节度使。
五代十国世系年表

年号庙号名字即位时间即位年龄在位年数死时年龄世系备注天复太祖杨行密90251454庐州合肥人初应募为州长,迁队长,唐禧宗时,逐庐州刺史,后攻取杨州,唐又诏拜为淮南节度使,占有淮南江东之地,天复二年(902年)受唐王封为吴王,都杨州,使用唐昭宗年号天佑烈祖杨渥90520423太祖长子太祖死,以世子即位,使用唐昭宗年号,908年,被太祖旧臣徐温、张颢之牙兵杀天佑、武义高祖杨隆演908121324太祖次子烈祖死,嗣位,使用唐昭宗天佑年号,太佑十六年(919年)四月,称吴国王,建元武义,以示不复为唐朝之藩镇顺义、乾贞、大和、天祚睿皇帝杨溥920211838太祖第四子继隆演而立,927年称帝,国号吴,由徐温养子徐知诰秉政,937年禅位于徐知诰,吴亡年号庙号名字即位时间即位年龄在位年数死时年龄世系备注升元烈祖李93750756徐州人,父李荣,吴国重臣徐温收以为养子,故改名徐知诰吴国大承相徐温死,其养子徐知诰执掌吴政,受封为齐王,吴天祚三年(937年),废吴帝自立,改元升元,国号大齐,升元三年复姓李,改名,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都金陵,升元七年因服丹药,中毒而死保大、中兴、交泰、显德、建隆元宗李璟943281946烈祖长子以皇太子即位建隆、乾德、开宝后主李煜961251542李璟第六子因自太子以上李璟五子皆早死,故煜得立为太子,中主李璟死,煜以皇太子嗣位,975年,宋将曹彬攻破金陵,煜投降,迁至汴京,宋太祖封以为违命侯,后为宋太祖毒死年号 庙号 名字 即位时间 即位年龄 在位 年数 死时 年龄世系 备注天佑、天宝、凤历、乾化、贞明、龙德、宝大、宝正武肃王 钱鏐907 46 26 81杭州临安人,出身寒门 始为地方武装董昌部下偏将,击黄巢有功升都将,在唐末年军筏混战中实力渐强,光启三年(887),唐禧宗命以为杭州刺史,寻升镇海节度使,昭宗乾宁二年(895年)董昌据越州称大越罗平国王,钱鏐讨平之,尽有两渐及苏南十三州之地,后梁太祖即位,于开平元年(907年)封以为吴越王 长兴、应顺、清泰、天福文穆王 钱元罐 932 46 10 55钱鏐 第五子 宝正元年(926年),钱鏐以老病命元罐监国,鏐死,罐即位,袭封吴越王 天福、天运 忠献王 钱弘佐 941 14 7 20 钱元罐第六子天福忠逊王 钱弘棕 947 19 145钱元罐第七子947年六月即位,十二月,为胡进思等所废,在未实际才半年乾佑、广顺、显德、建隆、乾德、开宝、太平兴国忠懿王 前弘褚 948 20 31 60钱元罐第九子胡进思废弘棕 ,于乾佑元年(948年)正月迎弘褚嗣位,袭封吴越王,嗣位后,先后接受后汉,后周,北宋封号,使用三朝年号,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献其地十三州与宋,举家迁汴京,吴越亡年号庙号名字即位时间即位年龄在位年数死时年龄世系备注天成武穆王马殷907562479许州鄢陵人在唐末军阀混战中,初为孙儒裨将,孙儒败死,乃马殷等对刘建峰为主,唐昭宗乾宁三年(896年),建峰被部下所杀,马殷被推为主,遂占有潭、衡等七州之地,被昭宗任为潭州刺史,后升武安节度使,后梁开平元年(907年),朱温封殷为楚王长兴衡阳王马希声93033335马殷次子马殷死,嗣位,使用后唐明宗年号长兴、应顺、清泰、天福、开运文昭王马希范932351550马殷子希声死,嗣位,使用后唐、后晋年号天福、乾佑废王马希广9474希范同母弟希范死,嗣位,为其兄希萼所攻,兵败,镒死保大马希萼9502希广之兄950年十二月,希萼争位攻长沙,杀希广,自立为楚王,951年十一月,为南唐所灭,楚亡年号庙号名字即位时间即位年龄在位年数死时年龄世系备注开平、乾化、贞明、龙德、同光太祖王审知909481764光州固始人,父王凭天成嗣王王延翰9252太祖王审知长子926年,被后唐拜为威武大将军节度使,同年十月,自称大闵国王,十二月,为其弟王延钧攻杀长兴、龙启、永和太宗王延钧92610王审知次子后唐明宗长兴四年正月称帝,改元龙启,国号闵,935年被其长子王继鹏所杀永和、通文康宗王继鹏9355王延均长子杀父自立,939年七月为闵人所杀永隆景宗王曦9396王审知少子永隆六年为其部将朱文进所杀天德福王王延政9433王审知子,王曦弟943年延政在建州称帝,年号庙号名字即位时间即位年龄在位年数死时年龄世系备注乾亨、白龙、大有高祖刘岩911233254祖籍上蔡,迁居泉州,父刘谦,广州牙将,兄刘隐,唐末青海军节度使唐天佑元年(904年)其兄刘隐任唐青海军节度使,据今广东、广西之地,911年,刘隐死,刘岩继位,于后梁贞明三年(917年)城帝,国号越,次年改为汉,都广州天光殇帝刘玢94223224刘岩第三子父死嗣位,后为其弟晋王洪熙所杀应乾、乾和中宗刘晟943241639刘岩子,刘玢弟杀其兄而自立太宝后主刘继兴958161438刘晟长子刘晟卒,以长子即位,北宋开宝四年(971年)降于宋军,南汉亡年号庙号名字即位时间即位年龄在位年数死时年龄世系备注天复高祖王建(903)571672许州舞阳人,出身寒门,后被宦官田令孜收养幼以宰牛,贩盐为业,后投军,黄巢陷长安,唐禧宗幸蜀,建随驾扈从,被宦官田令孜收养,授刺史,891年占四川,903年受唐封为蜀主,907年称帝,国号蜀光天、乾德、咸康后主王衍(918)30838王建第十一子以皇太子即位,925年降于后唐,次年被杀,前蜀亡年号庙号名字即位时间即位年龄在位年数死时年龄世系备注明德高祖孟知祥(934)61161邢州龙岗人934年,即位明德、光政后主孟昶(934)63247高祖第三人以皇太子嗣位,北宋乾德三年,宋兵攻入成都,孟昶降,徙开封,封秦国公,七日死,追赠楚王年号庙号名字即位时间即位年龄在位年数死时年龄世系备注同光、天成、乾贞武信王高季兴924571陕州陕石人,本名季昌梁太祖开平元年(907年)任季兴为荆南节度使,梁末帝封以为渤海郡王,梁亡臣于唐,924年受封为南平王,后因与后唐争夺四川等州失败,转臣于吴,受封为秦王,先后使用后唐和吴年号乾贞、天成、长兴、应顺、清泰、天福、开运、天福、乾佑文献王高从诲928382158高季兴长子以皇太子嗣位,复臣于后唐,封南平王,从诲还向中原王朝和吴等国称臣,以博取岁赐,被诸国称为“高赖子”乾佑、广顺、显德贞懿王高保融948291341高从诲第三子后周时,封以为南平王建隆赠侍中高保勖96037339高从诲第十子保融卒,宋太祖封以为节度使,死后,宋赠官侍中建隆赠侍中高继冲96220231高保融长子年号庙号名字即位时间即位年龄在位年数死时年龄世系备注乾佑世祖刘崇95157460沙陀人,后汉高祖刘知远同母弟刘知远建后汉,以刘崇为太原尹,北京留守,951年,郭威灭汉建周,刘崇占据河东十余州在太原称帝,国号汉,史称北汉乾佑、天会睿宗刘钧954291543刘崇次子刘崇卒,嗣立,称辽主为父皇帝,辽主则称之为二皇帝天会少主刘继恩96812刘钧养子刘钧卒,无子故养子嗣位,居位六十余日,为供奉官侯霸荣所杀天会、广运英武帝刘继元96811刘钧养子,刘继恩同母异父弟继恩被害,宰相郭无为拥继元为帝,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亲征北汉,攻太原,刘继元降,北汉亡,宋封继元为彭城公。
五代十国年鉴表附各国地图

五代十国年鉴表贞观元年(627年),太宗分天下为10道: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河北道、山南道、陇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剑南道和岭南道。
贞观十四年(640年)全国共设360州(府),下辖1557县。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又分天下为15道,即将山南道、江南道各分为东、西道,又增设了京畿道、都畿道和黔中道。
[1]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室韦部(住在黑龙江上、中游和额尔古纳河两岸)遣使来唐。
以后,唐朝政府就在这个地区设置行政机构,任命室韦部首领为都督等官。
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年),唐朝政府在粟末靺鞨地区(松花江上游)设置忽汗州(治所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南的东京城),任命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为州都督,并封他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
此后,粟末靺鞨即专称渤海。
辖地包括松花江、乌苏里江、绥芬河等流域,东边直至大海。
开元十年(722年),唐朝政府封黑水靺鞨(住在黑江龙中下游地区)首领倪属利稽为勃利州刺史。
勃利州治所在乌苏里江口东岸的伯力(今苏联境内哈巴罗夫斯克)。
开元十三年(725年),唐朝政府在黑水靺鞨地区设置黑水军。
次年,又以其最大部落为黑水都督府,其余各部为隶属于都督府的州。
都督府辖地包括黑龙江中下游两岸,北抵小海(今鄂霍次克海),东临大海。
[2]唐武后长安二年(702年),唐朝政府设置安西部护府,辖地包括天山南路和帕米尔以西地区。
[3]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年),唐朝政府设置北庭都护府,辖地包括天山北路和巴尔喀什湖以西至雷翥海(今中亚咸海)的广大地区。
唐玄宗天宝年间,在边境设十节度使可点击“编辑”-“显示比例”进行放大查看五代十国-楚、南平、长和(公元943)五代十国-汉(公元949)五代十国-南汉(公元954)五代十国-晋(公元943)五代十国-梁、晋、岐、卢龙等镇(公元908)五代十国-南唐、吴越(公元954)五代十国-前蜀(公元924)、后蜀(公元954)五代十国-全图(公元943)五代十国-唐(公元934)五代十国-吴、吴越、闽(公元934)五代十国-西州回鹘、于阗、九姓乌护、葛逻禄等部(公元943)五代十国-周、北汉(公元959)。
五代方镇

五代方镇革沿2.0后梁:乾化2年(912)1关内道后梁-永平军节度使:大安府后梁-静胜军节度使:崇裕后梁-感化军节度使:华商后梁-忠武军节度使:同岐-凤翔府尹:凤翔府乾良晏匡岐-保胜军节度使:陇岐-彰义军节度使:泾原渭武岐-静难军节度使:邠宁庆衍岐-保大军节度使:鄜坊岐-忠义军节度使:延丹——朔方节度使:灵盐威警雄 (会)——定难军节度使:夏绥银宥晋-天德军节度使:丰2陇右道岐-天雄军节度使:秦成阶凤——河西节度使:凉甘肃 (鄯临河兰岷洮宕叠廓) ——归义军节度使:沙瓜 (伊西)3河南道后梁-东京畿:开封府后梁-西京畿:河南府后梁-泰宁军节度使:兖沂密后梁-平卢军节度使:青淄登莱后梁-武宁军节度使:徐宿后梁-天平军节度使:郓齐曹棣濮后梁-宣武军节度使:宋亳辉颖后梁-匡国军节度使:陈许汝蔡后梁-宣义军节度使:滑郑后梁-镇国军节度使:陕虢4河东道晋-河东节度使:太原府辽石岚汾忻代宪慈隰晋-大同军节度使:云应蔚晋-振武军节度使:朔麟胜晋-安德军节度使:潞后梁-护国军节度使:河中府后梁-定昌军节度使:晋绛沁后梁-河阳三城节度使:孟怀泽5河北道赵-武顺军节度使:镇冀深赵北平-义武军节度使:定易祁后梁-保义军节度使:邢惠洺后梁-天雄军节度使:魏博贝后梁-昭德节度使:相卫澶燕-顺化军节度使:沧景德燕-卢龙军节度使:幽涿莫瀛顺檀蓟妫儒武平营6山南道后梁-山南东道节度使:襄均房后梁-宣化军节度使:邓泌随郢复后梁-荆南节度使:江陵府前蜀-镇江军节度使:夔安万忠归峡前蜀-雄武军节度使:金开通渠潾前蜀-武定军节度使:洋壁前蜀-山南西道节度使:兴元府集巴蓬果兴前蜀-昭武军节度使:利阆文扶7剑南道前蜀-成都府尹:成都府汉彭灌蜀简资眉嘉茂(9州) 维(2州) 戎(南广溪峒14州) 前蜀-永平军节度使:雅(46州) 黎(10部落) 邛前蜀-武德军节度使:梓普龙绵剑前蜀-武信军节度使:遂合昌渝泸陵荣8淮南道吴-东都畿:江都府楚和泗海吴-武昌军节度使:鄂沔黄蕲吴-清淮军节度使:濠寿光吴-德胜军节度使:庐滁舒后梁-宣威军节度使:安申9江南道吴-镇海军节度使:润昇常吴-宁国军节度使:宣歙池吴-奉化军节度使:江饶吴-镇南军节度使:洪袁吴-昭武军节度使:抚信吴-百胜军节度使:虔吉吴越-镇海军节度使:杭睦苏秀湖吴越-镇东军节度使:越明台婺衢温处闽-威武军节度使:福建泉汀漳楚-武安军节度使:潭岳衡敏永全道连敦楚-武贞军节度使:朗澧辰(五溪蛮11州)前蜀-武泰军节度使:黔施涪10岭南道南海-清海军节度使:广韶雄循潮端新封康勤泷春恩高潘辩罗雷崖儋振万安 (俚峒)南海-静江军节度使:桂昭贺富蒙梧思唐龚象柳严融(3州) 宜(19州)南海-建武军节度使:邕(左右江蛮68州) 浔郁林贵横峦宾澄钦南海-宁远军节度使:容义藤绣党牢窦禺顺白廉——静海军节度使:交峰爱驩陆汤长演武峨武安福禄谢幕2012-04-19 22:29 后唐:长兴4年(933)1关内道后唐-西京畿:京兆府后唐-顺义军节度使:耀鼎后唐-镇国军节度使:华商后唐-匡国军节度使:同后唐-凤翔节度使:凤翔府陇乾后唐-彰义军节度使:泾原渭武后唐-静难军节度使:邠宁庆衍后唐-保大军节度使:鄜坊后唐-彰武军节度使:延丹后唐-朔方节度使:灵盐环警雄 (会)——定难军节度使:夏绥银宥(应天军节度使:丰)2陇右道后唐-雄武军节度使:秦成阶后唐-河西节度使:凉甘肃——归义军节度使:沙瓜(保顺军节度使:洮鄯临河兰岷宕叠廓)3河南道后唐-宣武军节度使:汴曹后唐-东都畿:河南府后唐-泰宁军节度使:兖沂密后唐-平卢军节度使:青淄登莱后唐-武宁军节度使:徐宿后唐-天平军节度使:郓齐棣濮后唐-归德军节度使:宋亳辉颖后唐-忠武军节度使:陈许汝蔡后唐-义成军节度使:滑郑后唐-保义军节度使:陕虢4河东道后唐-河东节度使:太原府辽石岚汾忻代宪麟沁后唐-大同军节度使:云蔚后唐-彰国军节度使:应寰后唐-昭义军节度使:潞泽后唐-护国军节度使:河中府绛后唐-建雄军节度使:晋慈隰后唐-河阳三城节度使:孟怀5河北道后唐-成德军节度使:真定府冀深赵后唐-义武军节度使:定易祁泰后唐-安国军节度使:邢磁洺后唐-邺都畿:兴唐府博贝后唐-昭德军节度使:相卫澶后唐-横海军节度使:沧景德后唐-卢龙军节度使:幽涿莫瀛顺檀蓟后唐-威塞军节度使:新妫儒武(辽兴军节度使:平)(彰武军节度使:营)6山南道后唐-山南东道防御使:襄均房金后唐-威胜军节度使:邓唐随郢复后唐-宁江军节度使:夔安万忠施后唐-武定军节度使:洋壁后唐-山南西道节度使:兴元府阆蓬果开通渠潾后唐-凤兴防御使:凤兴后唐-昭武军节度使:利集巴文南平-荆南节度使:江陵府归峡7剑南道后唐-剑南西川节度使:益汉彭灌蜀简资眉嘉茂(9州) 维(2州) 戎(南广溪峒14州) 雅(46州) 黎(10部落) 邛后唐-剑南东川节度使军节度使:梓普龙绵剑后唐-武信军节度使:遂合昌渝泸陵荣8淮南道吴-东都畿:江都府楚和泗海吴-武昌军节度使:鄂沔黄蕲吴-德胜军节度使:庐滁舒后唐-安远军节度使:安申9江南道吴-镇海军节度使:金陵府润常吴-宁国军节度使:宣歙池吴-奉化军节度使:江饶吴-镇南军节度使:洪袁吴-昭武军节度使:抚信吴-百胜军节度使:虔吉吴越-镇海军节度使:杭睦衣锦军吴越-中吴军节度使:苏秀湖吴越-镇东军节度使:越明台婺衢温处闽-威武军节度使:长乐府建泉汀漳楚-武安军节度使:长沙府岳衡敏永全道连敦楚-武贞军节度使:朗澧辰(五溪蛮11州)后唐-武泰军节度使:黔涪10岭南道南汉-兴王府尹:兴王府齐昌府英韶雄循敬潮祯端新封康勤泷春恩高潘辩罗雷崖琼儋振万安 (俚峒)南汉-静江军节度使:桂昭贺富蒙梧思唐龚象柳严融(3州) 宜(19州)南汉-建武军节度使:邕(左右江蛮68州) 浔郁林贵横峦宾澄钦南汉-宁远军节度使:容义藤绣党牢窦禺顺白廉常乐南汉-静海军节度使:交峰爱驩陆汤长演武峨武安福禄谢幕2012-04-19 22:33 后晋:天福7年(942)1关内道后晋-晋昌军节度使:京兆府后晋-顺义军节度使:耀鼎后晋-镇国军节度使:华商后晋-匡国军节度使:同后晋-凤翔节度使:凤翔府陇乾后晋-彰义军节度使:泾原渭武后晋-静难军节度使:邠宁庆衍后晋-保大军节度使:鄜坊后晋-彰武军节度使:延丹后晋-朔方节度使:灵盐环昌化军威肃军 (会)——定难军节度使:夏绥银宥(应天军节度使:丰)2陇右道后晋-雄武军节度使:秦成阶后晋-河西节度使:凉甘肃——归义军节度使:沙瓜(保顺军节度使:洮鄯临河兰岷宕叠廓)3河南道后晋-东京畿:开封府后晋-东都畿:河南府后晋-泰宁军节度使:兖沂密后晋-平卢军节度使:青淄登莱后晋-武宁军节度使:徐宿后晋-天平军节度使:郓齐棣后晋-威信军节度使:曹单后晋-归德军节度使:宋亳后晋-忠武军节度使:许汝蔡申后晋-镇安军节度使:陈颖后晋-义成军节度使:滑郑后晋-保义军节度使:陕虢后晋-镇宁军节度使:澶濮4河东道后晋-河东节度使:太原府辽石岚汾忻代宪麟沁胜后晋-昭义军节度使:潞泽后晋-护国军节度使:河中府绛后晋-建雄军节度使:晋慈隰后晋-河阳三城节度使:孟怀(大同军节度使:云蔚)(彰国军节度使:应寰)(顺义军节度使:朔)5河北道后晋-顺国军节度使:真定府深赵后晋-义武军节度使:定易祁泰后晋-安国军节度使:邢磁洺后晋-邺都畿:广晋府后晋-永清军节度使:贝博冀后晋-彰德军节度使:相卫后晋-横海军节度使:沧景德(卢龙军节度使:幽都府涿莫瀛顺檀蓟)(武定军节度使:奉圣可汗儒归化)(辽兴军节度使:平)(彰武军节度使:营)6山南道后晋-山南东道节度使:襄均房后晋-怀德军节度使:金后晋-威胜军节度使:邓唐随郢复南平-荆南节度使:江陵府归峡后蜀-宁江军节度使:夔云安监万忠施后蜀-武定军节度使:洋壁后蜀-山南西道节度使:兴元府后蜀-保宁军节度使:阆蓬果开通渠后蜀-威武军节度使:凤兴后蜀-昭武军节度使:利集巴文7剑南道后蜀-成都府尹:成都府汉彭灌蜀简资眉嘉茂(9州) 维(2州) 戎(南广溪峒14州) 后蜀-永平军节度使:雅(46州) 黎(10部落) 邛后蜀-武德军节度使军节度使:梓普龙绵剑后蜀-武信军节度使:遂合昌渝泸陵荣8淮南道南唐-东都畿:江都府楚和泗海真海陵制置院南唐-武昌军节度使:鄂汉阳军黄蕲南唐-清淮军节度使:寿光濠南唐-德胜军节度使:庐滁舒后晋-安州防御使:安9江南道南唐-西都畿:江宁府南唐-镇海军节度使:润常南唐-宁国军节度使:宣歙广德制置院婺源制置院南唐-康化军节度使:池南唐-奉化军节度使:江饶南唐-镇南军节度使:洪袁南唐-昭武军节度使:抚信南唐-百胜军节度使:虔吉吴越-镇海军节度使:杭睦衣锦军吴越-中吴军节度使:苏秀湖吴越-镇东军节度使:越明台吴越-武胜军节度使:婺衢吴越-静海军节度使:温处闽-威武军节度使:长乐府泉汀漳殷-镇武军节度使:建镡镛楚-武安军节度使:长沙府岳衡敏永全道连敦桂阳监楚-武贞军节度使:朗澧辰(五溪蛮11州)后蜀-武泰军节度使:黔涪10岭南道南汉-兴王府尹:兴王府齐昌府英韶雄循敬潮祯端新封康勤泷春恩高潘辩罗雷崖琼儋振万安 (俚峒)南汉-静江军节度使:桂昭贺富蒙梧思唐龚象柳严融(3州) 宜(19州)南汉-建武军节度使:邕(左右江蛮68州) 浔郁林贵横峦宾澄钦南汉-宁远军节度使:容义藤绣党牢窦禺顺白廉常乐谢幕2012-04-19 22:36 后汉:乾祐2年(949)1关内道后汉-永兴军节度使:京兆府后汉-镇国军节度使:华商后汉-匡国军节度使:同后汉-凤翔节度使:凤翔府陇乾后汉-彰义军节度使:泾原渭武后汉-静难军节度使:邠宁庆衍后汉-保大军节度使:鄜坊耀后汉-彰武军节度使:延丹后汉-朔方节度使:灵盐环昌化军威肃军 (会)——定难军节度使:夏绥银宥静(应天军节度使:丰)2陇右道后蜀-雄武军节度使:秦成阶后汉-河西节度使:凉甘肃——归义军节度使:沙瓜(保顺军节度使:洮鄯临河兰岷宕叠廓)3河南道后汉-东京畿:开封府后汉-东都畿:河南府后汉-泰宁军节度使:兖沂密后汉-平卢军节度使:青淄登莱后汉-武宁军节度使:徐宿后汉-天平军节度使:郓齐棣后汉-威信军节度使:曹单后汉-归德军节度使:宋亳后汉-忠武军节度使:许汝蔡后汉-镇安军节度使:陈颖后汉-义成军节度使:滑郑后汉-保义军节度使:陕虢后汉-镇宁军节度使:澶濮4河东道后汉-河东节度使:太原府辽石岚汾忻代宪麟沁后汉-永安军节度使:府胜后汉-昭义军节度使:潞泽后汉-护国军节度使:河中府绛后汉-建雄军节度使:晋慈隰后汉-河阳三城节度使:孟怀(大同军节度使:云蔚)(彰国军节度使:应寰)(顺义军节度使:朔)5河北道后汉-成德军节度使:真定府深赵后汉-义武军节度使:定祁泰后汉-安国军节度使:邢磁洺后汉-邺都畿:大名府后汉-永清军节度使:贝博冀后汉-彰德军节度使:相卫后汉-横海军节度使:沧景德(卢龙军节度使:幽都府涿莫瀛顺檀蓟易)(武定军节度使:奉圣可汗儒归化)(辽兴军节度使:平)(彰武军节度使:营)6山南道后汉-山南东道节度使:襄均房金后汉-威胜军节度使:邓唐随郢复南平-荆南节度使:江陵府归峡后蜀-宁江军节度使:夔云安监万忠施后蜀-武定军节度使:洋壁后蜀-山南西道节度使:兴元府后蜀-保宁军节度使:阆蓬果开通渠后蜀-威武军节度使:凤兴后蜀-昭武军节度使:利集巴文7剑南道后蜀-成都府尹:成都府汉彭灌蜀简资眉嘉茂(9州) 维(2州) 戎(南广溪峒14州) 后蜀-永平军节度使:雅(46州) 黎(10部落) 邛后蜀-武德军节度使军节度使:梓普龙绵剑后蜀-武信军节度使:遂合昌渝泸陵荣8淮南道南唐-东都畿:江都府楚和泗海真海陵制置院南唐-武昌军节度使:鄂汉阳军黄蕲南唐-清淮军节度使:寿光南唐-定远军节度使:濠南唐-德胜军节度使:庐滁南唐-永泰军节度使:舒南汉-安怀军节度使:安申9江南道南唐-西都畿:江宁府南唐-镇海军节度使:润常南唐-宁国军节度使:宣歙广德制置院婺源制置院南唐-康化军节度使:池南唐-奉化军节度使:江南唐-永平军节度使:饶南唐-镇南军节度使:洪袁南唐-昭武军节度使:抚信南唐-百胜军节度使:虔吉南唐-永安军节度使:建剑汀——清源军节度使:泉漳吴越-镇海军节度使:杭睦衣锦军吴越-中吴军节度使:苏秀湖吴越-镇东军节度使:越明台吴越-武胜军节度使:婺衢吴越-静海军节度使:温处吴越-彰武军节度使:福楚-武安军节度使:潭岳衡敏永全道楚-武平军节度使:朗澧辰(五溪蛮11州)后蜀-武泰军节度使:黔涪10岭南道南汉-兴王府尹:兴王府齐昌府英韶雄连敦桂阳监循敬潮祯端新封康勤泷春恩高潘辩罗雷崖琼儋振万安 (俚峒)南汉-静江军节度使:桂昭贺富蒙梧思唐龚象柳严融(3州) 宜(19州) 溥南汉-建武军节度使:邕(左右江蛮68州) 浔郁林贵横峦宾澄钦南汉-宁远军节度使:容义藤绣党牢窦禺顺白廉常乐(静海军节度使:交峰爱驩陆汤长演武峨武安福禄)谢幕2012-04-19 22:45 后周:显德6年(959)1关内道后周-永兴军节度使:京兆府商后周-凤翔节度使:凤翔府陇乾后周-彰义军节度使:泾原渭后周-静难军节度使:邠宁庆后周-保大军节度使:鄜坊耀后周-彰武军节度使:延丹后周-朔方节度使:灵盐通远军昌化军威肃军 (会)——定难军节度使:夏绥银宥静(应天军节度使:丰)2陇右道后周-雄武军节度使:秦成阶凤雄胜军——归义军节度使:沙瓜(河西节度使:凉甘肃)(保顺军节度使:洮鄯临河兰岷宕叠廓)3河南道后周-东京畿:开封府后周-东都畿:河南府后周-泰宁军节度使:兖沂密后周-平卢军节度使:青淄登莱后周-武宁军节度使:徐宿后周-天平军节度使:郓齐济后周-彰信军节度使:曹单后周-归德军节度使:宋亳后周-忠武军节度使:许汝蔡申后周-镇安军节度使:陈颖后周-义成军节度使:滑郑后周-保义军节度使:陕虢后周-镇宁军节度使:澶濮4河东道北汉-太原府尹:太原府辽石岚汾忻代宪沁后周-永安军节度使:府胜麟后周-昭义军节度使:潞泽后周-护国军节度使:河中府解华同后周-建雄军节度使:晋慈隰绛后周-河阳三城节度使:孟怀(大同军节度使:云蔚)(彰国军节度使:应寰)(顺义军节度使:朔)5河北道后周-成德军节度使:真定府深赵冀后周-义武军节度使:定易祁瀛莫乾宁军后周-安国军节度使:邢磁洺后周-天雄军节度使:大名府贝博后周-彰德军节度使:相卫后周-横海军节度使:沧德棣滨定远军(卢龙军节度使:幽都府涿莫瀛顺檀蓟) (武定军节度使:奉圣可汗儒归化)(辽兴军节度使:平)(彰武军节度使:营)6山南道后周-山南东道节度使:襄均房金后周-武胜军节度使:邓唐随郢复安汉阳军南平-荆南节度使:江陵府归峡荆门军后蜀-宁江军节度使:夔云安监万忠施后蜀-武定军节度使:洋壁后蜀-山南西道节度使:兴元府兴后蜀-保宁军节度使:阆蓬后蜀-永宁军节度使:果开通渠后蜀-昭武军节度使:利集巴文7剑南道后蜀-成都府尹:成都府汉彭灌蜀简资眉嘉茂(9州) 维(2州) 戎(南广溪峒14州) 后蜀-永平军节度使:雅(46州) 黎(10部落) 邛后蜀-武德军节度使军节度使:梓普龙绵剑后蜀-武信军节度使:遂合昌渝泸陵荣8淮南道后周-淮南节度使:扬楚和泗海雄通后周-忠正军节度使:寿光濠后周-保信军节度使:庐滁后周-永泰军节度使:舒黄蕲9江南道江南-西都畿:江宁府江南-镇海军节度使:润常江阴军江南-宁国军节度使:宣歙广德制置院婺源制置院和江南-康化军节度使:池江南-武昌军节度使:鄂江南-奉化军节度使:江江南-安化军节度使:饶江南-镇南军节度使:南昌府筠袁江南-昭武军节度使:抚信江南-百胜军节度使:虔吉江南-永安军节度使:建剑汀——清源军节度使:泉漳——武平军节度使:朗澧辰(五溪蛮11州) 潭岳衡敏永全道吴越-镇海军节度使:杭睦衣锦军吴越-中吴军节度使:苏秀吴越-宣德军节度使:湖吴越-镇东军节度使:越明台吴越-武胜军节度使:婺衢吴越-静海军节度使:温处吴越-彰武军节度使:福后蜀-武泰军节度使:黔涪10岭南道南汉-兴王府尹:兴王府齐昌府英韶雄连敦桂阳监循敬潮祯端新封康勤泷春恩高潘辩罗雷崖琼儋振万安 (俚峒)南汉-静江军节度使:桂昭贺富蒙梧思唐龚象柳严融(3州) 宜(19州) 溥南汉-建武军节度使:邕(左右江蛮68州) 浔郁林贵横峦宾澄钦南汉-宁远军节度使:容义藤绣党牢窦禺顺白廉常乐(静海军节度使:交峰爱驩陆汤长演武峨武安福禄)liucheng19722012-04-21 09:20参照你的图修改一下!另:池州是康化军,不是康华军。
五代年表

无 无 世祖 睿宗
北汉
刘钧(954年—968年) 天会979年) 广运
使用时间 5年 3年 2个月 3年 7年 3年 4年 5年 4年 4个月 3年 9年 3年 1年 3年 3年
7年 7年 3年 16年 3年
9年 3年 7年 3年 7年 3年
7年 15年 2个月 3个月 3年 2年 3年 6年 8年 1个月 5年 1个月 3年 7年 3年 2年 6年 ? ? 2年 4个月 3年 6年 4年 3年 1年 3年 3年 7年 4年 6年 9年 3年 4年 3年
919年—924年 925年正月—十一月 934年四月—937年 938年—965年正月 924年三月—926年四月 926年四月—928年六月 928年六月—十二月 929年正月—六月 929年七月—930年正月 930年二月—933年 934年正月—四月 934年四月—936年十一月 936年十一月—944年六月 944年七月—946年 947年 948年正月—十月 948年十一月—950年 951年—953年 954年—960年七月 960年八月—962年十月 962年十一月—963年五月 951年—954年十月 954年十一月—956年 957年—968年 968年 968年-974年 974年—979年五月
王延钧(926年—935年)
高祖
刘䶮(917年—942年) 白龙 大有 光天 应乾 乾和 大宝 天复
南汉
无 中宗 无
刘玢(942年—943年) 刘晟(943年—958年)
刘鋹(958年—971年)
高祖
前蜀
王建(907年—918年)
武成 通正 天汉 光天
前蜀
无 高祖 无
王衍(918年—925年)
乾德
五代十国(907年—979年)

五代十国(907年—979年)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在各地的藩镇乘机做大做强。
而黄巢之乱以后的唐朝更是出现了“极目千里、无复烟火” 的局面。
乱事波及两淮江南地区,当地群雄纷起抗敌,十国中的吴国与楚国得以建立。
秦宗权之乱直到唐昭宗时才在朱全忠的努力下平定。
朱全忠、李克用与李茂贞这三派藩镇影响了唐朝后期、五代前期的政治,而李克用的子孙与部属,更成为五代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的君主。
朱全忠(朱温)与李克用因故不合,双方上至朝廷,下至藩镇,都斗争不断。
朱全忠(朱温)利用朝中的势力打压李克用,并且趁李克用与李茂贞等人抗衡之际威服河北各藩镇,并吞河中军、淄青军等节度使领地。
地盘的扩充使得朱全忠的势力远大于李克用。
而关中的凤翔节度使李茂贞虽然威胁唐廷,但因李克用与朱全忠(朱温)的干涉而失败。
888年唐昭宗继位后,宰相崔胤与宦官韩全诲争权。
唐昭宗被宦官韩全诲幽禁,崔胤紧急召唤朱全忠(朱温)入援。
而韩全诲强迫唐昭宗投靠李茂贞,朱全忠(朱温)于是率军围困凤翔。
隔年,凤翔军粮草耗尽,李茂贞只好杀宦官韩全诲等人,与朱全忠(朱温)和解。
朱全忠(朱温)趁机掌控朝中大权,还屠杀宦官数百人,派兵控制长安。
崔胤后悔不已,有意摆脱朱全忠(朱温)的威胁,暗中招募六军十二卫,被朱全忠(朱温)在长安的眼线所察觉。
904年朱全忠杀崔胤,逼迫唐昭宗迁都洛阳,同年8月弑唐昭宗,另立昭宗子李柷为帝,即唐哀帝。
朱全忠(朱温)本想等统一后再夺取帝位,但因征淮南失利,于907年逼迫唐哀帝禅让,不久又杀之,唐朝亡,五代十国时期开始。
他改名朱晃(朱温),国号梁,史称后梁,他即后梁太祖,最后定都东都东京(今开封)。
五代十国梁晋对峙掌控中原与关中地区(除后梁未控制关中),但是没有像唐朝一样成为所有藩镇认可的共主,主要势力范围也不出华北地区,只能说是一个藩镇型的朝廷。
各地藩镇在唐朝灭亡后,初期有些政权依旧使用唐朝年号割据一方,有的奉五代为正朔,其他则是保境固守或称帝争天下。
五代十国时期其余割据政权

五代十国时期其余割据政权五代十国并非指一个朝代,而是指介于唐宋之间的一个特殊历史时期。
五代指的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政权。
十国指五代之外同时或相继出现的十几个割据政权,主要有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统称十国。
十国只是称其大者,实际上还有不少割据政权。
关于五代十国的年限,一般传统的说法为:北宋建立于960年,因此五代十国存在于公元907年至公元960年期间;另一说为:北宋灭亡北汉时是公元979年,所以五代十国的历史时期为公元907年到979年。
目录基本概况历史五代嬗递十国割据文化五代十国基本情况一览表五代十国时期战争年表(简)五代十国帝王基本概况历史五代嬗递十国割据文化五代十国基本情况一览表五代十国时期战争年表(简)五代十国帝王•五代十国时期其余割据政权展开编辑本段基本概况五代有时也称为五代十国,一般认为是五代十国前期形势图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到960年北宋建立这一历史时期。
在此五十四年间,中原相继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同时,在这五朝之外,还相继或同时出现了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和北汉等十几个割据政权,这十几个政权统称“十国”,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
十国只是称其大者,事实上还有不少割据政权。
最著名的如晋、武平、定难等,晋国存在于唐末五代十国前期,是北方最大的割据政权,也是后唐的前身;武平是继楚国之后湖南的五代十国地图(12张)割据势力;定难则贯穿于整个五代十国时期,并成为后来西夏王朝的前身。
五代的开国之君,都是前朝的藩镇,靠军事割据发展起来的,故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是战争频繁,政权屡有更迭。
在五个朝代中,后梁维持的时间最长,也只有十七年,其次后唐十四年,后晋十一年,后周九年,而后汉仅仅四年,都不足十年。
其实,即使在一朝之内,其权位之争亦超乎寻常。
如后梁太祖朱温登上皇位才五年,就被其次子朱友硅所杀。
隋唐五代十国历史年表

894 乾宁 898 光化 901 天复 904 甲子年 904 天佑 907
哀帝(李祝,892-908) 唐(618-907)结束
Five Dynasties 五代 (907-960,计 54 年) Later Liang 后梁 (907-923,计 17 年)
公元 年号 ---- ----
狄仁杰(608-700)逝
永泰公主(684-701)被杀,陵墓 中宗(李显,656-710)
神秀(-706)逝 睿宗(李旦,662-716) 玄宗(李隆基,685-762) 俗称唐明皇,唐武皇
画家李思训(651-716)逝
722
行募兵制
724 甲子年
740
孟浩然(689-740)逝
742 天宝
742
907 开平
皇帝 ----
备注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太祖(朱全忠,852-912)
911 干化 913 915 贞明 921 龙德 923
末帝(朱友贞,-923) 后梁(907-923)亡
Later Tang 后唐 (923-936,计 13 年)
公元 年号 ---- ----
皇帝 ----
备注 -----
923 同光 925 926 天成 930 长兴 933 934 应顺 934 清泰 936
805 永贞
顺宗(李诵,-806)
805
宪宗(李纯,-820)
806 元和
808 816 819 表》 819 820 821 长庆 824 825 宝历 826 827 太和 831 834 836 开成 839 840 841 会昌 841 842 844 甲子年 84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29-930
房知温
930-932
从温
933
从瞰
933-934
王建立
934-936
安审琦
937-938
在礼
938-940
杜重威
940-942
景延广
942-944
从恩
944-945
高行周
945-946
守贞
946-947
白文珂
947
慕容彦超
947-950
高行周
950-952
符彦卿
952-954
郭从义
方简
948-951
行友
951-959
灵州朔方军
逊
907-914
洙
914-928
璞 天成三年
927
澄 天成四年
929
康福
929-931
希崇
931-935
从宾
935-936
希崇
936-939
晖
939-945
王令温
945-946
晖
946-952
继业
952-959
石敬瑭
932-936
石重贵
936-937
安彦威
936-940
知远
940-947
崇
947-952
郓州(天平军)节度使
袁象先
910-912
朱友璋
912-913
牛存节
913-915
王 檀
915-916
霍彦威
917-921
戴思远
921-923
嗣源
923-924
存霸
924-926
存渥
926
霍彦威
926
符 习
926-929
延皓
935-936
令昭
936
延光
936-938
光远
938
高行周
938-940
知远
940-941
石重贵
941-942
从恩
943-944
马全节
944-945
杜 威
945-946
杜重威
947
高行周
947-950
郭 威
950
柴 荣
950
王 殷
951-953
符彦卿
955-959
幽州(卢龙)节度使
仁恭
907
守光
从瞰
934-946
侯 益
947-949
王景崇=
949
晖
949-953
王 景
953-956
王 晏
956-958
晖
958-959
并州(河东)节度使
克用
907-908
存勖
908-923
孟知祥
923-924
宪
924-926
彦超
926
符彦超
927
从荣
927-929
从厚
929-930
贽
930-931
从温
931-932
954-957
重进
957-959
通
959-960
定州义武军
王处直
907-921
王都
921-929
从敏
929-931
德珫
931-933
从温
933-935
檀
935
光远
936
皇甫遇
936-939
王廷胤
939-942
马全节
942-944
王周
944-945
安审约
945-946
殷
946
方简
946-947
耶律忠
947-948
907-913
周德威
907-918
存勖
919-923
存审
923-924
存贤
924
绍斌
925
德钧
926-936没入契丹
滑州(宣义军)节度使
宗奭
910-911
师厚
911-912
罗周翰
912-914
罗周敬
914-916
郇
916
霍彦威
916-917
贺 环
917-919
【空位】
王彦章
921-923
存渥
923-926
卢文进
926-928
从璋
928-930
敬询
930-932
赞华
932-933
高允韬
933-935
彦舜
935-936
符彦饶
936-937
马 万
937-938
马 晖
938-939
景延广
939-940
史匡翰
940-942
守贞
942-944
皇甫迈
944-946
留 圭(契丹授)
937
孔知浚(契丹授)
947
信
947
五代十国方镇年表(一)
河西节度使(朔方军兼领河西节度)(907——930)
逊
7
丁卯
907-914
洙
14
甲戌
914-928
璞
1
戊子
928
澄
1己丑9ຫໍສະໝຸດ 9康福1己丑
929-930
凉州留后及河西节度
马全节
1
930
超
2
931-933
文谦
7
934-941
吴继兴
1
941-942
延晖
2
942-944
遵古
2
945-947
郭 谨
947-948
白再荣
948-949
宋延渥
949-950
筠
951
折从阮
951
扈彦珂
951-953
白重赞
953-954
向 训
954
永德
954-957
匡胤
957-958
宋延渥
958
石守信
958
岐州(凤翔)节度使
茂贞
906-924
瞰
924-930
朱弘昭
930-931
虔钊
931-932
从珂
932-934
折逋嘉施
3
948-951
申师厚
3
951-954
申师厚子
954年-?
州(天雄)节度使
罗绍威
907-910
罗周翰
910-912
师厚
912-915
贺德伦
915
存勖
915-923
继岌
923-926
在礼
926-927
从荣
927
石敬瑭
928-931
从厚
931-933
孟汉琼
933-934
延光
934-935
重美
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