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发展简史
杯子的发展历程

杯子的发展历程一、古代杯子的起源和发展古代杯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摆布的古埃及文明时期。
最早的杯子是用陶土制成的,形状简单,容量较小,主要用于盛放水或者酒等液体。
随着陶瓷工艺的发展,古代人们开始使用更精美的陶瓷杯子,这些杯子通常有较高的口沿和底部,以防止液体的溢出。
在中国,古代杯子的发展也非常早。
商代时期的青铜杯是古代中国最早的杯子之一,它们通常由青铜制成,造型优雅,装饰精美。
随着中国陶瓷工艺的进步,汉代时期的瓷杯开始浮现,这些瓷杯采用了更精细的制作工艺,成为古代贵族和士人们的重要饮具。
二、中世纪的杯子发展随着中世纪的到来,杯子的制作材料开始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陶瓷和金属杯子外,玻璃杯子也开始浮现。
这些玻璃杯子通常由玻璃匠手工制作,造型多样,透明度高,成为贵族和富人们炫耀财富的象征。
在欧洲,中世纪的酒馆文化兴旺,酒杯成为了重要的社交工具。
酒馆里的杯子通常较大,容量可供多人共饮。
此外,中世纪的杯子还往往带有装饰性的雕刻和镶嵌,以展示主人的身份和地位。
三、现代杯子的创新与发展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杯子的制作材料和工艺得到了革新。
19世纪末,玻璃创造工艺的改进使得大规模生产玻璃杯子成为可能。
同时,陶瓷杯子的生产也得到了提升,釉面处理和装饰技术的改进使得陶瓷杯子更加美观耐用。
20世纪初,塑料杯子的浮现给杯子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塑料杯子轻便、耐用、易于清洗,成本低廉,很快就成为了大众使用的主流杯子。
塑料杯子的广泛应用使得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享用饮料,满足了快节奏生活的需求。
近年来,环保意识的提高使得可持续杯子的需求日益增加。
纸杯和可重复使用的杯子成为了替代塑料杯的首选。
纸杯可以回收利用,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可重复使用的杯子则可以减少塑料垃圾的产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四、未来杯子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杯子的发展将更加多样化和智能化。
一些科技公司已经开始研发智能杯子,这些杯子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调节饮料的温度、浓度和口感,提供个性化的饮品体验。
杯子的发展历程

杯子的发展历程一、古代杯子的起源杯子作为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容器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最早的杯子是由陶土制成的,出现在约公元前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
这些早期的杯子形状简单,通常是圆形或半球形,没有装饰,用来盛放液体饮料。
二、古代杯子的发展1. 陶瓷杯子的兴起:随着陶瓷工艺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陶瓷杯子。
这些杯子制作精细,表面光滑,可以装饰,很受人们喜爱。
古代中国的青铜杯也是一种非常有代表性的杯子,它们通常是由青铜铸造而成,形状独特,装饰华丽。
2. 玻璃杯的诞生:公元前1500年左右,古埃及人发明了玻璃制造技术,从而诞生了玻璃杯。
玻璃杯具有透明、坚固、易清洗等优点,很快流行起来,并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得到广泛应用。
三、中世纪至近代杯子的发展1. 金属杯的流行: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金属杯逐渐流行起来。
这些杯子通常由贵金属如银、黄金等制成,形状精美,装饰华丽,是贵族和富人的象征。
2. 瓷器杯的兴起:随着中国瓷器制作技术的传入,瓷器杯在欧洲开始流行起来。
这些杯子通常由瓷土制成,质地细腻,釉面光滑,装饰精美。
瓷器杯成为欧洲贵族和上层社会人士的时尚选择。
3. 玻璃工艺的进步:18世纪末,英国工匠发明了一种名为水晶玻璃的新型玻璃材料,它具有更高的透明度和折射率,使得玻璃杯更加晶莹剔透。
这种新型玻璃杯很快风靡整个欧洲。
四、现代杯子的发展1. 工业化生产: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杯子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
传统的手工制作逐渐被机器生产取代,大规模生产使得杯子价格下降,普通人也能够轻松购买到杯子。
2. 新材料的应用:20世纪,随着科技的进步,新材料如塑料、不锈钢等开始应用于杯子的制造。
这些新材料的杯子具有轻便、耐用、易清洗等特点,成为现代人日常使用的主要杯子类型。
3. 创意设计的兴起:近年来,杯子的设计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
人们开始注重杯子的外观设计和功能创新,例如带有保温功能的杯子、可折叠的便携杯等。
茶具发展简史

茶具发展简史茶具作为一种用于沏茶和品茶的器具,历史悠久且与茶文化密不可分。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详细介绍茶具的发展历程。
1. 古代茶具古代茶具最早浮现在中国,最早的茶具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当时的茶具主要是用陶器制作,如茶碗、茶壶等。
这些茶具简单朴实,以功能为主,没有太多装饰。
2. 唐宋时期的茶具在唐宋时期(公元618年-1279年),茶的种植和制作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茶具也得到了改良。
茶碗开始浮现釉面装饰,茶壶则采用了铜、铁等金属材料制作,使得茶具更加耐用和美观。
此时的茶具已经开始有了一定的艺术价值。
3. 明清时期的茶具明清时期(1368年-1912年)是中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茶具的发展也达到了一个高峰。
明代的茶具多采用青花瓷制作,具有独特的装饰风格,成为茶具收藏家们的宝贝。
清代则浮现了精美的紫砂壶,紫砂壶因其独特的材质和工艺,被誉为“茶具之王”。
4. 近现代茶具进入近现代,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进程,茶具的制作材料和工艺也发生了变革。
现代茶具多采用陶瓷、玻璃、不锈钢等材料制作,设计也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茶具的功能也得到了扩展,例如带有过滤器的茶杯、保温效果好的真空壶等。
5. 茶具的国际化茶具不仅仅是中国的文化遗产,也在国际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茶具的国际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茶具的传入和融合,例如日本的茶道和英国的下午茶,都有自己独特的茶具文化;二是茶具的出口,中国的茶具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文化内涵,赢得了世界各地茶爱好者的爱慕。
总结:茶具作为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从古代的简朴器具到现代的多样化茶具,茶具不仅仅是一种实用工具,更是一种艺术品和文化象征。
茶具的发展不仅反映了人们对茶的热爱和追求,也展示了不同时期的审美观念和文化特征。
茶具的发展史是茶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见证。
杯子的发展历程

杯子的发展历程杯子是一种常见的容器,用于盛放各种液体饮料。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时期,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和改进。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杯子的发展历程,从最早的原始杯具到现代的多样化设计。
1. 原始杯具最早的杯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文明。
当时人们使用由陶土制成的简单杯子,这些杯子通常呈圆形,底部较宽,有时还会装饰上一些简单的图案。
这些杯子主要用于盛放水和酒等饮料。
2. 金属杯具的出现随着冶金技术的进步,金属杯具开始在古代文明中出现。
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人们开始使用由黄铜、银和金等金属制成的杯子。
这些杯子通常呈现出精美的工艺和装饰,成为贵族和富人的象征。
3. 玻璃杯的兴起在公元前1世纪的古罗马时期,玻璃杯开始出现。
这些杯子由玻璃工匠手工制作而成,具有透明度和脆弱性的特点。
玻璃杯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杯中的液体,也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空间。
4. 瓷器杯的发展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瓷器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杯具。
中国的瓷器制作技术在唐宋时期达到了巅峰,人们开始使用精美的瓷杯来享受茶和酒。
瓷器杯具通常具有细腻的质地和精美的图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5. 现代杯具的多样化设计随着工业革命和现代科技的发展,杯子的制作材料和设计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代杯具可以使用多种材料制作,如陶瓷、玻璃、塑料、不锈钢等。
设计上也更加多样化,有各种形状、大小和功能的杯子供人选择。
例如,随着咖啡文化的兴起,咖啡杯的设计变得更加特别。
咖啡杯通常较小,带有手柄,以保持咖啡的温度并方便饮用。
此外,还有带有吸管的杯子,适用于饮用冷饮和奶昔。
此外,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发展的杯具也变得越来越受欢迎。
例如,可重复使用的不锈钢杯,可以减少一次性塑料杯的使用,对环境更加友好。
总结:杯子作为一种常见的容器,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
从最早的原始杯具到现代的多样化设计,杯子的形状、材料和功能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茶具

饮茶器具
01 发展历史
03 分类 05 挑选
目录
02 发展 04 保养
现代人所说的“茶具”主要指茶壶、茶杯、茶勺等这类饮茶器具。唐代文学家皮日休《茶具十咏》中所列出 的茶具种类有“茶坞、茶人、茶笋、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其中“茶坞”是指种茶的 凹地。“茶人”,按照现代观点,不应纳入器具。
感谢观看
明代茶道艺术越来越精,对泡茶、观茶色、酌盏、烫壶更有讲究,要达到这样高的要求,茶具也必然要改革 创新。比如明朝茶壶开始看重砂壶,就是一种新的茶艺追求。因为砂壶泡茶不吸茶香,茶色不损,所以砂壶被视 为佳品。据《长物志》载:“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热汤气。”说到宜兴砂壶几乎无人不知。而宜 兴砂壶正是明朝始有名声。据史料记载说,明朝宜兴有一位名叫供春的陶工是使宜兴砂壶享誉的第一人。
唐·团饼茶·煎茶·南青北白
唐代中期,茶叶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从中国的西南一带渐渐向长江、淮河流域北移,产茶区域的扩大,加 上茶叶加工技术的改进,大大促进唐代茶业经济的繁荣。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陆羽《茶经》问世。这是第一部系 统介绍茶文化的专著,详细介绍了茶的产地、生态、采摘、制造、加工、煮饮等,是茶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 里程碑。
茶具范围宋代皇帝将“茶器”作为赐品,可见宋代“茶具”十分名贵,北宋画家文同有“惟携茶具赏幽绝” 的诗句。南宋诗人翁卷写有“一轴黄庭看不厌,诗囊茶器每随身。”的名句,元画家王冕《吹萧出峡图诗》有 “酒壶茶具船上头。”明初号称“吴 中四杰”的画家徐责一天夜晚邀友人品茗对饮时,他趁兴写道:“茶器晚 犹设,歌壶醒不敲。”不难看出,无论是唐宋诗人,还是元明画家,他们笔下经常可以读到“茶具”诗句。说明 茶具是茶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
保养
茶具发展简史

茶具发展简史茶具作为一种用于沏茶和品茶的器具,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它不仅仅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本文将从茶具的起源、发展和演变等方面,详细介绍茶具的发展简史。
一、茶具的起源茶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
据传,中国的神农氏发现了茶树,并开始采摘茶叶。
起初,人们将茶叶直接煮水饮用,没有专门的茶具。
随着茶叶的普及,人们开始注意到茶叶的煮沸温度和时间的重要性,于是茶具逐渐出现。
二、茶具的发展1. 早期茶具早期的茶具主要是以陶器为主,如陶壶、陶杯等。
这些茶具简单朴实,制作工艺粗糙,但已经满足了基本的茶叶沏泡需求。
2. 宋代茶具随着茶文化的兴起,茶具在宋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宋代的茶具以瓷器为主,瓷器的出现使得茶具更加精致,制作工艺也更加精细。
宋代茶具的代表作品有青瓷茶壶、白瓷茶杯等。
3. 元代茶具元代茶具的特点是多样化和创新性。
茶具的种类更加丰富,制作工艺也更加精湛。
元代茶具的代表作品有铜茶壶、铁茶杯等。
此外,元代还出现了茶具的专门制作工坊,使得茶具的生产更加规模化。
4. 明代茶具明代是茶具发展的重要阶段,茶具的种类更加多样化,制作工艺也更加精细。
明代茶具的代表作品有紫砂茶壶、青花瓷茶杯等。
紫砂茶壶以其独特的材质和造型成为明代最具代表性的茶具之一。
5. 清代茶具清代茶具在形式和工艺上都有所创新。
茶具的种类更加多样化,制作工艺更加精湛。
清代茶具的代表作品有景德镇瓷茶壶、粉彩瓷茶杯等。
此外,清代还出现了一些新的茶具制作工艺,如釉下彩、鎏金等。
三、茶具的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茶具在形式和功能上发生了一些变化。
茶具的形状逐渐趋于多样化,从最初的简单壶杯,发展到了茶盘、茶船、茶碗等多种形式。
茶具的功能也逐渐扩展,除了用于沏茶和品茶外,还可以用于展示和欣赏。
茶具的材质也发生了变化,从最初的陶器,发展到了瓷器、铜器、铁器等多种材质。
每种材质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韵味,丰富了茶具的选择。
杯子的发展历程

杯子的发展历程一、史前时期的杯子在人类历史的早期阶段,人们使用的容器多数是动物的角、贝壳、石头等天然材料制成的。
这些容器虽然能够满足基本的储存和饮用需求,但由于材料的限制,无法制作出具有良好保温性能和易于清洁的容器。
二、陶器时代的杯子随着陶器的出现,人们开始使用陶制的杯子。
陶器在史前时期被广泛应用于储存和烹饪食物,而杯子则是陶器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陶制杯子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和易于清洁的特点,逐渐取代了古代的天然材料容器成为人们常用的饮用器皿。
三、金属时代的杯子随着金属冶炼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金属制作杯子。
最早的金属杯子是由青铜制成,后来随着铁器的出现,铁制杯子逐渐取代了青铜杯子。
金属杯子相较于陶器杯子具有更好的耐用性和外观质感,成为贵族和富人们炫耀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四、现代杯子的发展1. 玻璃杯子的出现随着玻璃制造技术的进步,玻璃杯子开始在16世纪成为主流。
玻璃杯子透明、易于清洁,使人们能够清晰地看到杯中的液体,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杯型选择。
2. 陶瓷杯子的改良在现代,陶瓷杯子经过不断的改良和创新,逐渐成为人们日常使用的主流杯子之一。
陶瓷杯子不仅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还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进行个性化定制,成为了一种时尚的生活用品。
3. 不锈钢杯子的兴起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不锈钢杯子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不锈钢杯子具有耐用、易于清洁和可重复使用的特点,成为户外运动、旅行和办公场所常用的杯子。
4. 塑料杯子的普及塑料杯子由于其轻便、便宜和易于携带的特点,在现代社会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塑料杯子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人们逐渐意识到塑料杯子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开始转向使用可持续材料制成的环保杯子。
五、未来杯子的发展趋势1. 环保材料的应用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未来杯子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使用环保材料制作。
例如,可降解材料和可持续发展材料将成为杯子制造的主要选择,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 智能化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的杯子可能会融入智能化设计。
茶具发展简史

茶具发展简史一、引言茶具作为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逐渐成为人们品味茶叶的必备工具。
本文将从茶具的起源开始,介绍茶具的发展历程,包括茶具的材质、款式和功能等方面的变化。
二、茶具的起源茶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据史书记载,茶叶的使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
当时,人们将茶叶用作药物,并将其煮沸后饮用。
茶叶的使用逐渐普及,人们开始探索更加方便的方法来煮茶。
三、古代茶具的材质和款式1. 材质古代茶具的制作材料主要有陶瓷、青铜、铁器等。
陶瓷茶具是最早出现的茶具,由于陶瓷材质的独特性能够保持茶叶的原味,因此备受推崇。
青铜茶具则是在商代和西周时期开始流行,其制作工艺复杂,外观典雅,被贵族们广泛使用。
铁器茶具则是在宋代开始出现,其材质坚固耐用,深受士大夫们的喜爱。
2. 款式古代茶具的款式多种多样,包括茶壶、茶杯、茶碗、茶盘等。
其中,茶壶是最为重要的茶具之一,其形状有圆形、方形等多种选择。
茶杯和茶碗则根据使用者的喜好和地域的不同,有着各种各样的款式和图案。
四、茶具的功能演变1. 初期功能在茶具的初期发展阶段,主要功能是用来煮茶和盛装茶水。
古代人们使用茶具进行茶叶的煮沸,然后将茶水倒入杯中饮用。
2. 茶具的艺术性发展随着茶文化的兴起,茶具逐渐成为一种艺术品。
在宋代,茶道兴盛,茶具的制作工艺和外观设计开始注重细节,许多茶具上都刻有精美的花纹和题字。
茶具的艺术性发展,使茶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3. 功能的多样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茶具的功能也逐渐多样化。
在明清时期,茶具开始出现茶叶过滤器、茶叶罐、茶叶匙等附属工具,使茶的制作更加便利。
同时,茶具的设计也更加注重实用性和人性化,例如茶壶的注水口设计更加方便,茶杯的手柄更加舒适等。
五、现代茶具的发展1. 材质的多样化现代茶具的制作材料更加丰富多样,包括陶瓷、玻璃、不锈钢等。
不同材质的茶具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满足了人们对茶具的不同需求。
2. 设计的创新现代茶具的设计越来越注重创新和实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荼即为茶。
这就是说早在远古时期中国就开始利用茶了。
中国茶文化渊源流长,早在三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茶树。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
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
伴随着品茶的诞生,茶具也在文明的演进中扮演者不可或缺的部分。
茶的盛行,最有功绩的当属陆羽,这位茶圣及其著作《茶经》将茶的地位提高到了修身养性的高度,而其中茶具文化又是茶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郎分。
茶具一词最早见于西汉王褒的《僮约》赋中“烹茶尽具”一词,即指烹茶极讲究及其用具。
纵观茶具的发展历史,对于茶具的讲究并非一开始就有之,它是随着茶文化的发展和饮茶习惯的改变而逐渐形成的。
茶的利用经历了从药用到食用到饮用,从煮食(战国)到煮饮(唐)再到泡饮(明代)的演变。
人们饮茶是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到秦汉时期,饮茶之风逐渐传播开来。
在唐代则成为举国之饮,成为茶在历史上的最盛时期,也是在这个时期,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陆羽的《茶经》问世。
宋代,饮茶更是发展成为一种风气,一种时尚,一种典雅的艺术。
“水为茶之母、壶为茶之父”。
茶具,古文献中称为茶器。
通常是指人们饮茶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器具。
茶具是在“茶之为饮”以后出现的,并随着饮茶的发生而发生,随着饮茶的发展而发展。
茶具的发生和发展,如同酒具和食具一样,历经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共用到专一、从粗糙到精致的过程。
一般认为,中国最早饮茶的茶具,是与酒具、食具共用的。
这种器具是一种小口大肚、陶制的缶。
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的黑陶器,便是当时食具兼作饮具的代表作品。
纵观茶具发展的脉络,不同时代的饮茶方式也有不同。
如唐代以饮用煎茶、饼茶为主,饮茶方式多为煎茶法。
时至宋代,人们尚饮饼茶,改为点茶法,并出现了斗茶和分茶,并以茶汤“面色鲜白”、乳花“著盏无水痕”为判定标准,改唐碗为宋盏。
明代后促进了散茶的改进,受清饮之风的影响,唐宋用于炙茶、碾茶、煮茶等的茶具不再需要,而转为注重通过冲泡体现茶叶新绿本色的茶具,多为白色或淡色。
一、最早的饮茶器具(汉代)很难说清楚,饮茶的器具与酒距、食具共用,有人说商代前后就有了茶具陶——口小、肚大。
大多数专家认为我国最早的烧及饮茶器具的是西汉,王褒《亿约》(公元前59年“武阳买茶,享荼尽具”这个具可能是茶具或食具。
二、专用茶具的出现茶学界公认最早的有关茶具的文学记载是西晉(公元265-316年) 左思(約公元250-約305年)的《娇女诗》,其中有“心为荼荈剧,吹噓对鼎砺。
”這“鼎”當属茶具。
二、完备的唐代茶具:1茶具的形成期:汉代→→隋唐以前。
从汉代到唐代,人们饮茶通常加葱、姜、橘子等物一起煮与煮汤(蔬菜)无差别,或用来解渴,或用于菜食,可能与食具共用。
最早我国古人多用鼎和镬(huo)煮水 2专用茶具的确立(陆羽)唐代饮茶之风盛行,饮茶由粗放煮茶进入,精工煎茶阶段,于是茶具的艺术价值开始受到重视。
为此,陆羽在总结前人饮茶使用的各种器具后,开列出28种茶具的名称,并描绘其式样,阐述其结构,指出其用途(见《茶经•四之器》)。
这是中国茶具发展史上,对茶具的最明确、最系统、最完善的记录。
从中可清晰地看到,唐代时中国茶具不但配套齐全,而且已是形制完备。
如果说,陆羽在《茶经》中提及的只是民间的饮茶器具,那么,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的成套饮茶器具,则为人们提供了大唐宫廷饮茶器具的物证。
三、兴盛的宋代茶具宋代饮茶器具进人宋代,虽然饮茶方法有所改变,但无论是宋代初期的煮茶法和饮茶法并存,还是进人宋代中期以后,点茶法大行其道之时,其法都出自唐代。
而且饮的茶与唐朝一样,仍然是以紧压茶为主,茶的加工方法也无多大变化,只是饼茶的花式品种有所改变罢了。
所以,宋代的饮茶器具与唐代相比,在种类和数量上,并无多大变化。
宋代民间饮茶多用茶盏,宋代建安(今福建建瓯)制造的一种稍带红色的黑茶盏,被时人看作是佳品,但宋人饮茶,更讲究烹瀹技艺,特别是盛行的斗茶,不但讲究点茶的技和艺,而且对斗茶用的茶和水,以及用于斗茶的器具,都要求精益求精,以达到斗茶的最佳效果。
华丽的点茶法的流行、金银具的盛行、黑釉建盏的不可一世,子民们郁郁不得志之余,一门心思置身于“斗茶”的游戏之中,这对茶具如醉如痴、魂系梦牵,及宋人对茶艺精益求精的追求,也深深影响了近邻日本,逐渐日本茶道追名于世。
品茶器具:唐人流行越窑青瓷茶碗,宋人时尚建窑黑釉盏;煮水器具:唐时为敞口式的,宋代改用较小的茶瓶来煎水;碾茶器具:唐代民间用木质或石质的茶碾碾茶,但宋时的茶碾虽然也有用木质或石碾制成的。
四、过度时期的元代茶具品茶器具:元代时期较短,没有生产出有特色的茶具,很大程度上保留着南宋时期茶具的特色。
蒙古人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使元代的茶具朝厚重与豪放方向发展。
元代茶具从某种意义上说,无论是茶叶加工,还是饮茶方法,抑或是使用的茶具,元代是上承唐、宋,下启明、清的一个过渡时期。
五、明代明代茶具,对唐宋而言可谓是一次大的变革。
明朝,江西景德镇青花瓷、白瓷异军突起。
明代中期以后,开始注重“茶味”讲究“壶趣”,出现了用瓷壶和紫砂壶的风尚。
品茶用具瓷色尚白,器形贵小。
明清返璞归真的茶风,为茶具走向辉煌提供了有利条件,使茶具的发展终于步入正轨,并达到顶峰,景德镇甜白瓷和青花瓷铸就了瓷业的一段辉煌,宜兴紫砂茶壶更是庞大茶人的至宝。
在品饮香茗的同时,欣赏精致可人的茶具,实属一次从艺术到心灵的震撼。
六、清代饮茶器具清代,慢慢形成了以瓷器和紫砂壶为主的局面。
茶具种类有了长足的发展:珐琅彩,彩粉,金彩瓷,脱胎瓷器,竹木茶具等。
另外茶类有了很大发展,除绿茶外,又出现了红茶、乌龙茶、白茶、黑茶和黄茶,形成了六大茶类。
但这些茶仍属条形散茶。
所以,无论哪种茶类,饮用时仍然沿用明代的直接冲泡法。
但与明代相比,清代茶具的制作工艺技术却有着长足的发展,这在清人使用的最基本茶具,即茶盏和茶壶上表现得最为充分。
清代的茶盏和茶壶,通常多以陶或瓷制作,以康(熙)乾(隆)时期最为繁荣,并以“景瓷宜陶”最为出色。
清时的茶盏,康熙、雍正、乾隆时盛行的盖碗,最负盛名。
盖碗由盖、碗、托三部分组成。
此外,自清代开始,福州的脱胎漆茶具、四川的竹编茶具、海南的生物(如椰子、贝壳等)茶具也开始出现,自成一格,异彩纷呈,形成了这一时期茶具新的特色。
我国的茶具,种类繁多,造型优美,除实用价值外,也有颇高的艺术价值,因而驰名中外,为历代茶爱好者青睐。
中国茶具,种类繁多,造型优美,兼具实用和鉴赏价值,为历代饮茶爱好者所青睐。
茶具的使用、保养、鉴赏和收藏,已成为专门的学问,世代不衰。
通过一年对中国茶具发展简史的学习,让我更多的了解中国茶文化,增加了对茶文化的理解与感悟,对茶的享受又多了一成。
现代茶具,式样更新,名目更多,做工更精,质量也属上乘。
在这众多质地的茶具中,贵的有如金银茶具,廉的如竹木茶具,此外还有用玛瑙、水晶、玉石、大理石、陶瓷、玻璃、漆器、搪瓷等制作的茶具,枚不胜数。
茶异于酒,同是醉,茶是信任,酒是胡话。
相逢相庆,宜饮茶,即使分离,也哀而不伤,因为明净,怨而不亢,因为厚道;茶别于水而不忘本,淘肺腑,涤郁结,人情味十足,茶浓茶淡,心意盎然,简直是一纸前人序言今人续文的佳作,天不荒地不老,全无烂柯之虞。
那茶洋溢着沧桑对青春年少的追忆,无声无息的往事,历历在目,梦一般的可及不可触,在缥缈的香涩中萦绕,在莫名的心绪里飘逸,久遣不散……我国最先发现和利用茶。
《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荼即为茶。
这就是说早在远古时期中国就开始利用茶了,至今已有5000年的历史。
这个传说使茶这种植物首次被人们以药物形式所认识,所以历代茶学家、医学家都认为,茶不但是一种生津解渴的饮料,而且还是一种富含营养和药理功能的保健品。
茶的利用经历了从药用到食用到饮用,从煮食(战国)到煮饮(唐)再到泡饮(明代)的演变。
人们饮茶是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到秦汉时期,饮茶之风逐渐传播开来。
在唐代则成为举国之饮,成为茶在历史上的最盛时期,也是在这个时期,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陆羽的《茶经》问世。
宋代,饮茶更是发展成为一种风气,一种时尚,一种典雅的艺术。
茶具,古文献中称为茶器。
通常是指人们饮茶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器具。
茶具是在“茶之为饮”以后出现的,并随着饮茶的发生而发生,随着饮茶的发展而发展。
茶具的发生和发展,如同酒具和食具一样,历经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共用到专一、从粗糙到精致的过程。
一般认为,中国最早饮茶的茶具,是与酒具、食具共用的。
这种器具是一种小口大肚、陶制的缶。
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的黑陶器,便是当时食具兼作饮具的代表作品。
按现有史料而论,中国最早谈及饮茶使用器具的是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王褒的《僮约》,其中谈到:“烹荼尽具,已而盖藏。
”在中国作为饮茶时所需的专用器具,即茶具的出现,最晚始于汉代。
但茶具在民间的普遍使用,以及成套专用茶具的正式确立,还是需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的。
尽管从汉代开始已可找到茶具的踪迹,但作为专用茶具在民间普遍使用和确立,尚需有一个相当长的过渡时期。
在这一时期内既有与食具共用的,也有作为茶具专用的,两者并存,可称之为过渡期。
这种情况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还与人类当时对茶的饮用方式有关。
尽管自秦汉以来,茶已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饮料,但当时的饮茶方法粗放。
唐代诗人皮日休写了十首咏茶诗,诗前写了一篇“序”。
序文说,陆羽以前,人们饮茶,叫做“茗饮”,其法“与夫瀹(yue)蔬而啜者无异也”。
这就是说,与煮蔬菜食汤无什么区别,或用来解渴,或用来作食,如此饮茶,当然不一定需要专用茶具,自可用食具或其他饮具代之。
应该说,明确表示有茶具意义,并为茶学界公认的有关茶具的最早文字记载,则是西晋左思的《娇女诗》,其内有句:“心为荼荈剧,吹嘘对鼎砺”。
这“鼎砺”当属茶具,差不多与左思同一时代的杜育,在他写的《赋》中谈到:“器泽陶简,出自东隅”,“酌之以匏,取式公刘”。
“东隅”一词,有人认为是指浙东的宁(波)绍(兴)地区;也有人认为“东隅”即“东瓯”,是指浙东南的温州一带。
而其中提到的当时饮茶器具“匏”,原本是酒具,其式似古代公刘使用的葫芦状的壶。
《茶经•七之事》中引《广陵耆老传》载:晋元帝时,“有老姥每日独提一器茗,往市鬻之。
市人竞买,自旦至夕,其器不减”。
接着,《茶经》又引述了西晋八王之乱时,惠帝司马衷蒙难,从河南许昌回洛阳,侍从“持瓦盂承茶”敬奉之事。
中国在汉代以后,隋唐以前,尽管已有出土的茶具出现,但食具和包括茶具、酒具在内的饮具之间,区分并不严格,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两者是共用的。
这种情况,以后一直被沿用下来。
北宋诗人苏东坡日:“道人不惜阶前水,借与匏尊自在尝。
”这里说的饮茶器具匏和尊,其实也是古代的酒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