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度指标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测定加速度的实验报告

测定加速度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加速度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2. 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保持不变,其计算公式为:a = Δv / Δt其中,a为加速度,Δv为速度变化量,Δt为时间变化量。

本实验采用光电门法测量加速度。

通过测量物体通过光电门的时间,计算速度变化量,进而得到加速度。

三、实验器材1. 光电门计时器2. 实验小车3. 平滑轨道4. 米尺5. 秒表6. 橡皮筋7. 铅笔8. 记事本四、实验步骤1. 将实验小车放置在平滑轨道上,确保小车可以自由滑动。

2. 使用米尺测量小车通过光电门前后的距离,记录数据。

3. 使用秒表记录小车通过光电门的时间,记录数据。

4. 将橡皮筋固定在小车上,调整橡皮筋的松紧程度,使小车在释放后能够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5. 重复步骤2和3,至少测量3次,求平均值。

6.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速度变化量和加速度。

五、实验数据1. 小车通过光电门前后的距离:s1 = 0.5m,s2 = 1.0m2. 小车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1 = 0.1s,t2 = 0.2s3. 平均时间:t = (t1 + t2) / 2 = 0.15s4. 速度变化量:Δv = (s2 - s1) / t = (1.0m - 0.5m) / 0.15s = 3.33m/s5. 加速度:a = Δv / Δt = 3.33m/s / 0.15s = 22.2m/s²六、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小车在实验过程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约为22.2m/s²。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光电门法可以有效地测量加速度,实验结果较为准确。

七、实验误差分析1. 光电门计时器的精度有限,可能存在一定误差。

2. 小车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摩擦阻力,导致实际加速度略小于理论值。

3. 实验过程中,小车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可能存在读数误差。

速度和加速度的测量实验报告

速度和加速度的测量实验报告

速度和加速度的测量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测量小球自由落体下落时的时间和距离,计算并比较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

实验器材:1. 小球2. 计时器3. 直尺4. 计算器实验步骤:1. 用直尺测量小球自由落体的高度为 h = 1m,并注意在开始实验时小球必须保持静止状态。

2. 计时器开始计时,同时放开小球,记录下小球落地的时间 t。

3. 重复上述步骤5次,并将所有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4. 根据数据计算出平均落地时间 t 并用公式 s=1/2gt^2 计算出小球下落的距离 S。

5. 根据公式 v=S/t 计算出小球下落时的速度 V 以及换算成 km/h。

6. 计算加速度 a,公式为 a=2h/t^2。

7. 将实验结果整理成表格并进行比较分析。

实验数据:次数 | 下落时间 t(s) | 下落距离 S(m) | 平均速度 V(m/s) | 平均速度 V(km/h) | 加速度 a(m/s²)-------|----------------|-----------------|------------------|---------------------|------------------1 | 1.23 | 1.23 | 1.00 | 3.60 | 7.382 | 1.24 | 1.27 | 1.02 | 3.67 | 7.483 | 1.21 | 1.21 | 1.00 | 3.60 | 7.654 | 1.25 | 1.31 | 1.05 | 3.79 | 7.035 | 1.22 | 1.22 | 1.00 | 3.60 | 7.65平均值 | 1.23 | 1.25 | 1.01 | 3.65 | 7.44实验结果分析:从数据可以看出,小球下落的时间随着多次实验而变化,但平均值为1.23秒,这也意味着小球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与时间有关。

通过计算公式,得出平均速度V为1.01m/s,转换成km/h 为3.65km/h,意味着小球的运动速度比较缓慢。

测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实验报告

测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实验报告

测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实验报告
姓名,,,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器材:DIS包括,,,力学导轨,小车,支架等。

三、实验原理:用位移传感器结合计算机获得小车运动的图像,在图像上取相距较远的两点A(t1,v1)与B(t2,v2),求出它们所在直线的斜率,即可求得加速度:a= 。

四、实验步骤:
1、将位移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接受器固定在力学导轨的端(木板倾斜,使小车下滑作运动)。

2、开启数据采集器和位移传感器的电源,打开DIS软件,点击专用软件主界面上的实验条目“”,屏幕上将出现“v-t”坐标。

3、将小车放到导轨高端,点击开始记录,让小车从静止开始下滑。

4、数据采集完成点击“停止记录”获得图像,从点的走向可以大致看出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5、点击“”按钮,确定开始点和结束点,即可获得该段v-t 图像对应的加速度值。

6、多次测量结果区平均值
实验数据记录(一)
7、增大斜面的倾角,测小车的加速度
实验记录(二)
比较两次测得的数据,得出加速度大小与斜面倾角的关系:。

8、改变小车的初速度进行测量
实验记录(三)
结论:。

五、分析误差出现的原因。

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加速度速度-实验报告

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加速度速度-实验报告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报告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时间_________一、实验目的1、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2、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和计算打下某点时的瞬时速度。

二、实验原理1、由纸带判断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若x1、x2、x3、x4……为相邻计数点间的距离,若△x=x2-x1=x3 -x2=……=c(常数),即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差是恒量,则与纸带相连的物体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2、利用某段时间里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来计算打下某点时的瞬时速度.3、由纸带求物体加速度的方法:(1)根据Xm-Xn=(m-n)aT2(T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选取不同的m和n,求出几个a,再计算出其平均值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2)用V-t图像求物体的加速度:先根据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的平均速度求几个点的瞬时速度,然后做出V-t图像,图线的斜率就是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逐差法: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是a,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里的位移分别是X1、X2、X3……则有:△X=X2-X1=X3-X2=X4-X3=……=aT2.由上式还可得到 :X4-X1=(X4-X3)+(X3-X2)+(X2-X1)=3aT2同理有X5-X2=X6-X3=……=3aT2可见,测出各段位移X1、X2……即可求出a1、a2、a3……,再算出a1、a2、a3……的平均值,就是我们所要测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三、实验器材四、实验步骤五、分析与处理实验数据1、.纸带采集2、实验数据记录3、计算加速度(用计算和V-T图像两种方法)和某点的瞬时速度六、实验误差分析。

高一物理加速度实验报告

高一物理加速度实验报告

高一物理【实验: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学习目标:1、用比较法测量加速度;2、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3、掌握利用图象处理数据的方法。

第一部分:课前自主学习,主动落实学案一.实验原理(1)采用控制变量法当研究对象有两个以上的参量发生牵连变化时,我们设法控制某些参量使之不变,而研究其中两个参量之间的变化关系的方法,是物理实验中经常采取的一种方法.本实验有F、m、a三个参量,研究加速度a与F及m的关系时,我们应先控制一个参量不变,研究另外两个参量之间的关系.在该实验中要求先控制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小车所受的拉力F,讨论a与F的关系;再控制小车所受的拉力F不变,改变小车的质量m,讨论a与m 的关系.(2)要测量的物理量小车与其上砝码的总质量M一用天平测出.小车受的拉力F——用天平测出小盘和盘内砝码的总质量m,由F=mg算出.小车的加速度a——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测算出.(3)平衡摩擦力的目的和方法①目的:实验中小车要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增加了实验的难度.垫高水平木板不带滑轮的一端,使小车自身重力沿斜面的分力平衡摩擦力,这样小车所受拉力即为合力,提高了实验成功率.②方法:不挂托盘,使小车拖着纸带,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并且使打点计时器处于工作状态,逐渐调节木板的倾角,使打下的纸带点间距相等,则说明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平衡了摩擦力.二.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纸带及复写纸、小车、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盘和砝码、细绳、低压交流电源、天平(带有一套砝码)、刻度尺.第二部分:课堂互动探究,整合提升一、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用天平测出小车和小盘(包括其中砝码)的质量分别为M0、m0,并把数值记录下来.2.如图将实验器材安装好(小车上不系绳).3.把木板无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一薄木板,平衡摩擦力.4.将重物通过细绳系在小车上,接通电源放开小车,用纸带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取下纸带并在纸带上标上号码及此时所挂重物的重力m o g.5.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小盘(包括其中砝码)的质量,重复步骤4多做几次实验,每次小车从同一位置释放,并记录好相应纸带重物的重力m1g、m2 g…表1:M不变,加速度a与受力的关系合外力不变,在小车上加砝码,并测出小车和放上砝码后的总质量M1,接通电源放开小车,用纸带记录小车的运动情况,取下纸带并在纸带上标上号码.7.继续在小车上加放砝码,重复步骤6,多做几次实验,在每次得到的纸带上标上号码.表2:F不变,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8.利用以上两表中的数据,分别在坐标系中作出M不变时,a一F图象和F不变时,a一M图象.针对训练1.如图所示,是某次利用气垫导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装置安装完毕后的示意图,图中A为砂桶,B为定滑轮,C为滑块及上面添加的砝码,D为纸带,E 为电火花计时器,F为蓄电池,电压为6 V,G是电键,请指出图中的三处错误。

测量加速度实验报告

测量加速度实验报告

测量加速度实验报告测量加速度实验报告引言:加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重要物理量之一。

测量加速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体的运动特性,并为其他相关实验提供基础数据。

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加速度计测量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加速度,并分析实验结果,以加深对加速度概念的理解。

实验目的:1. 了解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掌握使用加速度计测量加速度的实验方法;3. 分析实验结果,探究影响加速度的因素。

实验器材:1. 加速度计2. 直线轨道3. 物体(如小车)实验步骤:1. 将直线轨道放置在水平台面上,确保其平整稳固。

2. 将加速度计固定在小车上,确保其与小车保持牢固连接。

3. 将小车放置在直线轨道上,并使其处于静止状态。

4. 启动加速度计,并记录下初始速度为0 m/s。

5. 用力将小车推动,使其沿着直线轨道运动。

6. 在小车运动过程中,观察加速度计显示的数值,并记录下相应的时间和速度。

7. 重复步骤5和6,进行多次测量,以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8. 根据测得的数据,计算出每个时间段内的加速度,并绘制出加速度-时间曲线。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每个时间段内的加速度,并绘制出加速度-时间曲线。

分析曲线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 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施加在小车上的推力来观察加速度的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当推力增大时,加速度也随之增大,验证了加速度与力成正比的关系。

2. 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小车的质量来观察加速度的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当质量增大时,加速度减小,验证了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关系。

3. 加速度与摩擦力的关系:在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在直线轨道上添加摩擦面来观察加速度的变化。

实验结果显示,当摩擦力增大时,加速度减小,验证了加速度与摩擦力成反比的关系。

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报告

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报告

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报告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单摆实验测定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并探究摆长对重力加速度的影响。

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得出了一组较为准确的重力加速度值,并验证了摆长与重力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引言:重力加速度是物体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的加速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通过测定地球上的重力加速度,可以进一步了解地球的物理特性。

单摆实验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测定重力加速度的方法,其原理基于摆动周期与重力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装置和方法:1. 实验装置:实验所需的装置包括一个重物和一根细线,重物可以是一个小球或其他质量均匀的物体。

2. 实验方法:a. 将重物绑在细线的一端,使其成为一个单摆。

b. 将单摆悬挂在一个固定的支架上,并保持摆动自由。

c. 用一个计时器记录单摆的摆动周期,并重复多次实验,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d. 测量摆长(即细线的长度)并记录。

实验结果:通过多次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摆长(m)摆动周期(s)0.5 1.200.6 1.320.7 1.440.8 1.560.9 1.68数据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计算出每个摆长对应的重力加速度值,并绘制出摆长与重力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图。

通过公式T = 2π√(L/g),其中 T 为摆动周期,L 为摆长,g 为重力加速度,可以计算出每个摆长对应的重力加速度值。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的重力加速度值如下表所示:摆长(m)重力加速度(m/s²)0.5 9.810.6 9.780.7 9.760.8 9.730.9 9.70根据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1. 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得出的重力加速度值与标准值9.81m/s²相比较接近,表明本实验的准确性较高。

2. 从摆长与重力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图可以看出,摆长与重力加速度之间呈现出一种线性关系,即摆长越长,重力加速度越小。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可以得出一组较为准确的重力加速度值,并验证了摆长与重力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汽车加速试验数据分析报告(3篇)

汽车加速试验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汽车加速试验是衡量汽车动力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汽车从静止状态加速到一定速度的能力。

通过对汽车加速试验数据的分析,可以评估汽车的动力性能、加速性能以及驾驶感受等方面。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某型汽车的加速试验数据进行详细分析,揭示其动力性能特点,为汽车研发和改进提供参考。

二、试验方法与数据来源1. 试验方法本试验采用标准加速试验方法,即在平坦、直线道路上,将汽车从静止状态加速到预定速度(如60km/h、100km/h等),记录汽车加速过程中的速度、时间和加速度等数据。

2. 数据来源试验数据来源于某型汽车在标准加速试验条件下的实测数据,包括车速、时间、加速度等参数。

三、数据预处理1. 数据清洗对试验数据进行初步清洗,剔除异常数据点,如由于传感器故障或操作失误导致的异常数据。

2. 数据转换将原始数据转换为便于分析的形式,如将车速、时间等参数转换为加速度、加速度变化率等。

四、数据分析1. 加速度分析分析汽车在不同速度段的加速度变化情况,评估汽车的动力性能。

(1)起步加速阶段(0-30km/h)在起步加速阶段,汽车的加速度较大,反映了汽车的动力性能。

通过对该阶段加速度数据的分析,可以评估汽车的低速加速性能。

(2)中低速加速阶段(30-60km/h)在中低速加速阶段,汽车的加速度逐渐减小,反映了汽车的动力性能逐渐趋于稳定。

通过对该阶段加速度数据的分析,可以评估汽车在中低速状态下的动力性能。

(3)高速加速阶段(60-100km/h)在高速加速阶段,汽车的加速度最小,反映了汽车在高速状态下的动力性能。

通过对该阶段加速度数据的分析,可以评估汽车的高速加速性能。

2. 时间分析分析汽车在不同速度段的加速时间,评估汽车的加速性能。

(1)起步加速时间起步加速时间是衡量汽车动力性能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起步加速时间的分析,可以评估汽车从静止状态加速到预定速度的能力。

(2)中低速加速时间中低速加速时间是衡量汽车在中低速状态下动力性能的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股票市场的加速度指标(分析报告)摘 要:本文将经典物理中物体的物体加速运动规律类比运用到股票市场中,股票市场是一个复杂动力学系统,股票价格的变化势必受到一个随机力的驱动。

进而产生一个与随机力有关的加速度,加速度量化后便可以预测股票价格的变化。

关键词:股票加速度;时间序列;预测一、背景:对于物理学家理解金融价格波动分布变为一个热门话题,描述变化的价格()t p ,通常介绍对数回归()()()t p t p t s ln ln -+=ττ,如果在不同时间价格变化是相互独立的并且分布相同。

表明分布函数对于有着较大时间τ的()t s τ,()s P 集中到正态分布。

因此,偏差表明了在不同时间价格变化之间的关系的存在,或者多考虑一点换种说法它可以告诉我们关于股票市场内部动力的信息。

不幸的是,很多人满足于价格变化的明显分布而很少探究其潜在机制。

当然,股票市场价格变化的问题对于任何以严格计算为第一原则来说太过复杂,所以简化模型是有必要的。

以下我们用一个比较简单的模型进行分析,在经典物理学中,我们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和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的比值,而加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的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即速度的变化率。

当然在计算统计位移、速度、加速度时,同样是以时间序列为研究对象的,以下所讨论的股票市场,将价格比拟为位移,当然还是以时间序列作为研究对象。

类比于物理学中的速度和加速度式,我们可以用来解决股票市场的价格问题,我们定义t 时刻和t t +∆时刻的股票价格分别为,t t t p p +∆,那么根据速度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速度为v=t t t p p s v t t+∆-∆==∆∆,加速度为a=t t t v v v t t +∆-∆=∆∆ 二、时间序列:1.价格-时间(p-t )股票的价格-时间(p-t )图像表示价格运动的股票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横坐标表示从计时开始各个时刻,纵坐标表示从计时开始任一时刻股票价格的位置,即从运动开始的这一段时间内,股票价格相对于坐标原点的“价格位移”。

图像上任意一点的股票价格速度我们可以用这一点的斜率表示,即tp p t p v t t t ∆-=∆∆=∆+。

2.速度—时间(v-t )图象v-t 图像表示股票价格变化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横坐标表示从计时开始各个时刻,纵坐标表示从计时开始任一时刻股票价格变化的速度。

图像上任意一点的加速度我们同样也可以用这一点的斜率表示,即tv v t v a t t t ∆-=∆∆=∆+。

3.加速度—时间(a-t)图象a-t图像表示股票价格变化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横坐标表示从计时开始各个时刻,纵坐标表示从计时开始任一时刻股票价格变化的加速度。

在图像上我们可以得到任意时间点的加速度。

4.以2004年××月××日至2011年××月××日期间,郑州期货市场棉花连续的日线数据数据为例。

其价格、加速度、速度时间序列。

如下图所示:三、说明:我们知道,在经典物理学的物体运动中,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要变化,首先要受到不平衡外力的影响,也就是物体有了加速度,进而才会有速度的大小、方向等运动状态上的变化,也就是说加速度在时,间上的积累,才获得了速度的变化,在相位上速度要落后加速度2当然,在表现或者说在出现的时间上,速度自然要落后加速度了。

也就是说,我们得到了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很自然的就能预测出物体运动状态(速度)的变化规律了。

同样,物体有了速度,才会有位移的大小、方向等运动状态上的变化,也就是说速度在时间上的积累,才,当然,在表现获得了位移上的变化,在相位上位移要落后加速度2或者说在出现的时间上,速度自然要落后速度了。

也就是说,我们得到了物体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很自然的就能预测出物体运动状态(位移)的变化规律了。

同样的道理,在股票市场中出现的随机力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股票市场系统存在在一定社会条件和自然环境中,在这些(因素)中一些因素会随时间的推移变化迅速。

随机力也影响环境下经纪人决定的偏差。

为简单起见,我们假设N个经纪人在一定意义下是相同的他们都受到一定的相同机制的约束并且在末相同情况下会做出相同的决定去买入或者售出。

从而得到驱动价格的随机力,价格的变化是由于这些随即力驱动的影响而变化的,经济系统是复杂的因为现在经济运作中任何经济过程或者现象都是受到其他经济因素和过程的影响的。

从经典物理学的物体运动规律可知,由力的存在,可以预知速度的变化规律,从速度的变化规律可以预知位移的变化规律,同样,在股票市场上,驱动股票价格的随机力是存在的,我们没有必要知道这个随即力具体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但是,我们能够从股票价格的变化中找到随机里产生的加速度,这样我们就可以预知速度的变化,从速度的变化可以预知股票价格的变化。

更直接一点说,股票价格加速度在出现的时间上要早于股票价格的变化,得到股票价格加速度以后就可以预测股票价格的变化了。

四、分析:在分析之前有必要做一些解释,为了能够更好的比较股票加速度对实际价格走势的影响,我们将价格、价格加速度进行比例上的缩放,以便得到清晰可辨的效果,当然,这里主要是研究加速度在股票价格在变动拐点处的影响,而比例上的缩放对于在某一时间点桑的变动拐点是没有影响的。

股票市场是个不稳定的市场,价格、价格速度、价格加速度也是不稳定的,由于股市变化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相似性,我们利用日线价格和分钟线价格做对比分析。

这样根据价格时间序列我们依次可以分别得出速度和加速度的时间序列,并分别作出实际价格序列和求出的加速度序列的图像。

下面我们以棉花连续的日线数据和分钟数据为例具体分析加速度指标在股票市场中的应用:图(1)图(1)为棉花连续日线数据速度加速度指标图:红线代表收盘价原始数据序列图,绿线为对原始价格的速度线,蓝线为原始数据的加速度移动平均线图(2)图(2)为棉花连续五分钟数据速度加速度指标图:红线代表收盘价原始数据序列图,品红线代表原始价格的速度线,黑色线代表原始数据的加速度移动平均线,蓝线则是代表一个阈值区间图(3)图(3)为棉花连续一分钟数据速度加速度指标图:红线代表收盘价原始数据序列图,品红线代表原始价格的速度线,黑色线代表原始数据的加速度移动平均线,蓝线则是代表一个阈值区间。

根据这些数据图我们观察得到当加速度的值取得局部极大值即在正的最高点时,此时股票价格跌至局部最低点,在这一点我们可以买入股票,当加速度的值继续变化取得局部极小值点即在负的最低点时,此时我们卖出股票。

如此反复通过不断地判断的频繁的进场和出场交易,我们即可获取收益。

考虑到交易税,如果我们不得不忽略一些进场出场信号,因为一些价格的涨跌很小,盈利的费用小于交易税,也就是会出现额外损失,所以我们需要选取一定的加速度极值信号点用来实现进场出场操作,基于这个目的我们根据经验可以设定一个关于y=0直线对称的阈值区间,截取对我们有用的信号反馈到交易系统中即可。

为了进一步看清加速度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我们截取时间序列的一部分进行比较分析,我们截取棉花连续一分钟数据速度加速度指标图的第121到321序列100个时间序列进行分析。

如图所示,A 到B 加速度下降,对应A ’这一拐点,B 到C 加速度上升对应着B ’这一拐点,C 到D 加速度下降对应着C ’这一拐点,在A 到B 加速度减小,紧接着B 到C 就有个加速度的增大值,之后紧着着C 到D 很快又有个较小的加速度减小值,这里必须注意,对于B'到C'一个大的加速度增大值对应的价格上涨反而小于A'到B'下降价格的幅度。

同样道理,对于A 1B 1C 1D 1对应的一段时间序列,A 1到B 1加速度增加,对应A 1’这一拐点,B 1到C 1加速度减小对应着B 1’这一拐点,C 1到D 1加速度增加对应着C 1’这一拐点,在A 1到B 1加速度增加,紧接着B 1到C 1就有个加速度的减小值,之后紧着着C 1到D 1很快又有个较小的加速度增大值,这里必须注意,对于B 1'到C 1'一个大的加速度减小C BA A' C' B' A 1B 1 C1A'1 B'1 C '1 DD' D'D 1O O1值对应的价格下跌反而小于A 1'到B 1'上涨价格的幅度,曲线其他对应点就不再一一列举。

当然,以上所标的数据点不是非常精确的数据点,在进行动态数据短线操作时一定要注意价格变化对价格加速度时间上的延迟:()()2131122323122...,12121t t t t t t t t t t t p p p p p p p v v a p p v p p v -+=---∝-∝-∝-∝ ()()...2...,3423343423223232t t t t t t t t t t t p p p p p p p v v a p p v p p v -+=---∝-∝-∝-∝由上面的式子可以看出,...,21a a 的时间序列分别对应于...,43p p 的时间序列点上的拐点,也就是说,加速度要提前价格拐点两个时间单位。

五、结论:基于上面的分析我们总结加速度线的一些特点(1)股票价格加速度既可出现在涨势中,也可出现在跌势中;(2)上涨时出现加速度曲线,表现为开始缓慢爬升,后来攀升速度越来越快,接着连续拉出中阴线或大阴线;(3)下跌时出现加速度线,表现为开始缓慢下跌,后来下跌速度越来越快,接着连续拉出中阴线或大阴线在上涨时出现为头部信号;在下跌时出现为底部信号;(4)一个大的加速度下跌(上涨)之后,不长时间会紧接着有一个加速度的上涨(下跌);(5)对于紧随其后的上涨(下跌)要谨慎处理,因为由时间序列分析图上可以看出,对于这个紧接着的上涨(下跌)预警的价格上的上涨(下跌)的幅度是比前一个价格变化要小的,所以,此时考虑交易成本时要谨慎了。

(6)将以上分析加入实时动态数据进行分析,效果会更加明显。

但是,对于时间上的把握一定要谨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