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英语写作》课后习题标准答案(PART-)

《美国大学英语写作》课后习题标准答案(PART-)
《美国大学英语写作》课后习题标准答案(PART-)

《美国大学英语写作》课后习题答案(PART-)

————————————————————————————————作者:————————————————————————————————日期:

2

3 A NSWER KEY

Part One: Essay Writing

1 An Introduction to Writing

Activity (Point and Support in a Paragraph), pages 5–6

Point: There are drawbacks to moviegoing.

Support: 1. Inconvenience

b. Long time to find parking spot and long walk to theater

d. Sticky floor

3. Other moviegoers

a. Running kids

b. Laughing, shouting teenagers

Activity (Introductory Paragraph), 8

1. c

2. b

3. a

4. a. Inconvenience of going out

b. Temptations of the theater

c. Behavior of some patrons

Activity (Body: Supporting Paragraphs), 9–10

1. To begin with, I just don ’t enjoy the general hassle of the evening.

2. b. Parking lot is always jammed

d. Tickets may sell out, and theater is crowded

e. Tickets cost up to $8 each

3. Second, the theater offers tempting snacks that I really don ’t need.

4. b. 2) chocolate bars

3) Milk Duds

5. Many of the other patrons are even more of a problem than the concession stand.

6. a. Little kids race up and down the aisles

b. Teenagers talk back to the screen, whistle, make funny noises

Activity (Concluding Paragraph), 10

1. a

2. c

Review Activities, 18–20

Answers will vary.

2 The Writing Process

Activities (Freewriting, Questioning, Making a List, Clustering, Scratch Outline ), 25–31

Answers will vary.

4 Activity (Writing a First Draft ), 33

1. thesis 5.

specific

2. first 6.

bs

3. equiped (other answers are possible) 7. conclusion

4. second and third

Activity (Revising with a Second Draft ), 36–37

1. Second 5. watching what I keep in the house

2. however 6. comfortable seats

3. unity . . . My friends are as bad as I am. 7. As

4. support . . . snacks like celery and carrot 8. jump into my hands

sticks . . . no ice cream in the freezer . . . 9. disgusted

dripping with butter . . . risk pulling out

my fillings as I chew

Activity (Taking a Writing Inventory ), 39–40

Answers will vary.

Activity (Prewriting ), 41–43

L, Q, SO, C, F

Activity 1 (Outlining ), 43–45

1. Thesis:My high school had three problem areas.

a. Students

(1) Involved with drugs

(2) Formed cliques

b. Teachers

(1) Unwilling to help after class

(2) Much too strict

c. Buildings

(1) Leaky ceilings

(2) Ill-equipped gym

2. Thesis:Working as a dishwasher in a restaurant was my worst job.

a. Working conditions

(1) Heat in kitchen

(2) Noisy work area

b. Hours

(1) Ten-hour shifts

(2) Hours changed every week

5 c. Pay

(1) Minimum wage

(2) No bonus for overtime

3. Thesis: Joining an aerobics class has many benefits.

a. Social benefits

(1) Make new friends

(2) Meet interesting instructors

b. Mental benefits

(1) Reduces mental stress

(2) Improves self-image

c. Physical benefits

(1) Strengthens heart

(2) Tones muscles

4. Thesis: My favorite times in school were the days before holiday vacations.

a. Lighter workload

(1) Less work in class

(2) Less homework

b. Friendlier atmosphere

(1) Teachers more relaxed

(2) Students happy about vacation

c. Special events

(1) Pep rallies

(2) Holiday concerts

6 Activity 2 (Outlining ), 45–47

Thesis:More and more, the inventions of modern technology seem to be cutting us

off from contact with our fellow human beings.

First topic sentence:The world of business is one area in which technology is

isolating us.

Support: 2. Workers ’ salaries are automatically credited to their bank accounts.

3. Personal banking is becoming a detached process.

a. Customers interact with machines rather than people.

b. Some loans are accepted or rejected by computers, not loan officers.

Second topic sentence: Another area that technology is changing is entertainment.

Support: 1. For many people now, music is a solitary experience.

2. Fewer people go out to watch movies.

Third topic sentence: Education is a third important area in which technology is

separating us from others.

Support: 1. Students sit alone in front of computers.

2. Students use software at home instead of interacting with others.

3. Videotapes are replacing class instruction.

Activity (Revising ), 47–48

2, 1, 4, 3

3 The First and Second Steps in Essay Writing

Activity (Writing a Good Thesis ), 50–51

7 List 1 List 2

2 Teachers

3 Bicycles

l Education 4 Dangers of

bike riding

3 Math teacher l Recreation

5 My high school math 2 Recreational vehicles

teacher was incompetent. 5 Bike riding in the city is

a

4 High school math teacher dangerous experience.

List 3 List 4

1 Retail companies 3 Camping

2 Supermarkets 4 First camping

trip

4 Dealing with customers 2 Summer vacation

3 Working in a supermarket 5 My first camping trip was a

5 I ’ve learned how to handle disastrous experience.

unpleasant supermarket customers. l Vacations

Activity (Common Errors in Writing a Thesis ), 53

A. 1. TB

B. 6. 2

2. TN 7. A

3. TB 8. 2

4. TN 9. A

5. TB 10. 2

Activity (Support the Thesis with Specific Evidence ), 54–55

Answers for this activity will vary; a possible third point for each outline is listed below.

1. c. Learning new rules and procedures 4. c. Save money

2. c. Sense of humor 5. c.

Long hours

3. c. Too cold in the winter 6. c. Worry

about finances

Activity (The Importance of Specific Details ), 57

S 1. The paragraph lists specific precautions: getting a permit and buying

pressure-treated lumber.

8 X 2. What kinds of things did the writer do wrong? What specific rules were enforced?

How did this parent punish the writer?

S 3 The paragraph lists specific examples of items that should not be improved:

cheesecake and jeans.

X 4. What kinds of problems does the dog have? How does the dog misbehave when the owners are away? How did the owners try to train the dog?

Activity 1 (The Importance of Adequate Details ), 58

Answers are given in the text after the activity.

Activity (Identifying the Parts of an Essay ), 61

Thesis statement: 4

Topic sentence of first supporting paragraph: 5

Topic sentence of second supporting paragraph: 15

Topic sentence of third supporting paragraph: 22

First sentence of the conclusion: 34

Activity 1 (Evaluating Thesis Statements), 61–62 Activity 2 (Evaluating Thesis Statements), 62

1. A a. 1. TN a.

OKb. OK b.

2. OK a. 2. TN a.

Ab. OK b.

3. OK a. 3. TN a.

Ab. OK b.

4.A a. 4. OK a.

OKb. TN b.

5.A a. 5. OK a.

OKb. TN b.

Activity 3 (Evaluating Thesis Statements), 62–63 Activity 4 (Evaluating Thesis Statements), 63

1. TB a. 1. OK a.

OKb. 2 b.

2.TB a. 2. 2 a.

OKb. OK b.

3. OK a. 3. OK a.

TBb. 2 b.

4. TB a. 4. 2 a.

OK b. OK b.

5. TB a. 5. 2 a.

OK b. OK b.

Activity (Completing Thesis Statements ), 64

9 Answers for this activity will vary; a possible third point of development for each thesis statement is listed below.

1. science. 6. coach

2. to be enthusiastic. 7. we were emotionally immature.

3. my boyfriend. 8. manners

4. money. 9. my relationships with others.

5. breaks down regularly. 10. the time I dented my friend ’s car.

Activity (Writing a Thesis Statement ), 65

Answers may vary slightly.

1. The cars I ’ve owned have reflected the changes in my personality.

2. Attending a two-year college has several advantages.

3. I have tried several ways to give up snacks.

4. Halloween is not all fun.

5. Three factors contributed to my heart attack.

Activity 1 (Limiting a Topic and Writing a Thesis ), 66

Answers will vary; a possible thesis for each limited subject is listed below.

1. Sharing an apartment with a roommate helped me adjust to a new city.

2. Deciding to be less critical of your spouse can help a marriage.

3. My mother ’s tidiness drives us crazy.

4. Fast-food restaurants are cheaper, cleaner, and friendlier than other restaurants.

5. My cousin Myra has several bad driving habits.

6. Regular exercise can help ease emotional problems.

7. Do-it-yourself repairs always end up costing me more money than they ’re supposed to.

8. The free-agent system has made baseball a big business, not a sport.

9. Being a single parent can be exhausting, frustrating, and intimidating.

10. Noise pollution is a growing problem in our city.

Activity 2 (Limiting a Topic and Writing a Thesis ), 67

Answers will vary; some possible limited subjects and thesis statements are listed below.

1. Exotic animals as pets

People should not be allowed to keep exotic animals as pets.

2. Teens and birth control

Parents should be notified if their daughters visit a birth control clinic.

3. The new season ’s TV programming

The new television programs are carbon copies of last year ’s successful shows.

4. Computerized offices

Computers in offices are creating new health problems for employees.

10 5. Major fields of study

Choosing a major does not have to be done blindly.

6. House calls

Doctors should be compelled to make house calls.

7. Summer vacations

Summer is the worst time of year to take a vacation.

8. Barbecuing

There are three kinds of people who will be found behind a barbecue grill .

9. Children ’s allowances

Getting an allowance teaches a child to be responsible, mature, and thrifty.

10. Christmas shopping

One year I made the mistake of doing my Christmas shopping months in advance. Activity (Providing Specific Evidence ), 68–69

Answers will vary; some possibilities are listed below.

1. Guests arrived two hours late; roast was burned; host and hostess got into a huge fight

2. Collects dead frogs, birds, and worms; loves to dunk pizza in his chocolate milk; combs his

hair with his toothbrush

3. Too tired; too hungry; too disorganized

4. Chose my friends for me; chose my clothes for me; chose my college for me

5. Baby-sitting, gardening, baking cookies

6. New ignition, new brakes, new heater

7. Cat got sick; kids got sick; roof started to leak

8. Slept at his desk; gave six hours of homework per night; had a nasty temper

Activity (Identifying Adequate Supporting Evidence ), 69–70

AD 1.

U 2. What are specific examples of how people are thoughtless to pets? What are the particular

needs of pets that may be ignored? Examples might include bathing animals regularly,

treating them for fleas, helping them stay cool in summer, exercising them, and

providing a nutritious diet.

U 3. What are specific examples of shows that are of little interest to people? Exactly how would

commercials be changed? How would network news be made more interesting?

Examples might include the names of shows (situation comedies, game shows, and so

on) that aren ’t popular. Commercials might be changed by eliminating repetitious

jingles or celebrity endorsements (using examples of current commercials).

AD 4.

U 5. What are examples of how the woman was set in her ways? What did she say about the kind

of hairdo she wanted? For example, the woman might have rejected any suggestions

other than the style she was used to. What did the writer do that was unsuccessful?

And how did the woman seem to indicate that the writer was not doing what she

近代史纲要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作业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彻底放弃抵抗外国侵略者的事件是()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B .《天津条约》的签订 C .《北京条约》的签订 D .《辛丑条约》的签订 2 .清末“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于() A .仿效欧美政体 B .发展资本主义 C .延续反动统治 D .缓和阶级矛盾 3.1903年6月,()在上海《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驳康有为所谓“中国之可立宪,不可革命”的谬论 A.陈天华 B.邹容 C.章炳麟 D.梁启超 4.1903年邹容写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宣传革命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思想的着作 A.《猛回头》 B.《警世钟》 C.《革命军》 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5.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 ) A.强学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 6. 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主张是( )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7.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 A.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C.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8.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的影响最大的武装起义是( )

A.浙皖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镇南关起义 D.黄花岗起义 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是()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试训政纲领》 10.南京临时政府中占领导和主体地位的派别是() A .资产阶级维新派 B .资产阶级保皇派 C .资产阶级立宪派 D .资产阶级革命派 11. 辛亥革命取得的最大成就是() A.推翻了封建帝制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 D.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势力 12.清帝被迫退位,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的时间是()。 A、1911年10月10日 B、1912年1月1日 C、1912年2月12日 D、1912年4月1日 13.中国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指()。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14.1915年,()在云南率先举起反袁护国的旗帜,发动护国战争 A.黄兴 B.段祺瑞 C.蔡锷 D.孙中山 15.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展护国运动的主要原因是 ( ) A.袁世凯指使刺杀宋教仁 B.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C.袁世凯解散国会 D.袁世凯复辟帝制 16.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不惜出卖主权,与日本签订了卖国的() A.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B.承认外蒙自治

西南大学12级农经《农学概论》思考题答案

思考题答案 1.怎样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的“双重风险”性?(区别与小农经济、工业及商业): “双重风险性”即自然和市场的风险:(1)多变的自然环境,致使农业生产面临着其他非农产业不可比拟的自然风险;(2)市场供求状况与经济运行体制对农业生产经营效益的获取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2.由农业实质来看发展农业(动植物生产)的3条基本途径?发展农业的三条基本途径: A :培育优良品种(提高物质、能量利用效率);B:增加物质、能量的投入(改变生产条件,化 肥、灌溉、农药和新的生产资料投入);C:A、B同时使用,如“绿色革命”的成功。 3.农业与工业的区别? 农业:自然力对劳动对象独立发生作用的时间很长,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差别特别显著,农业的对象是生物,而生物要进行新陈代谢,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外界环境多变而不稳定。 工业:自然力对劳动对象独立发生作用的时间几乎为零,生产时间和劳动时间的差别较小,工业是对无生命的原料进行加工制作,生产环境稳定。 4.怎样理解在我国的国情条件下,农业生产结构、膳食结构的基本趋势与发展趋势?动植物性食品的 区别?现代农业4大投入是什么?(与发展农业的3条基本途径结合理解,体现了现代农业的特点是对工业化产品依赖性愈来愈强,对农业内部循环产物依赖性愈来愈弱。) 国情:中国人均占有耕地量少;人均水资源低;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土地减少。 农业生产结构基本趋势:以种植业为主,粮食生产为主,畜牧业为辅。 发展趋势:种植业三元结构的逐步形成,优质农产品的生产比例加大,农业产业化,加工业的发展:食品加工;农产品的非农用途化。 膳食结构基本趋势:以植物性食物(素食)为主,植物性蛋白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 发展趋势:新鲜的蔬菜、水果消费增加,动物性食品消费增加,人均口粮消费下降。 四大投入:现代农业的辅助能投入,划分为四种类型,即(一)引进新品种和新的作物类型、畜禽等基因性投入,用于改善农业生物的遗传适应性和资源利用转化能力。(二)施肥、浇水等资源性投入,用予改善水分、养分等生活必须资源的供应,保证有机生产的顺利进行;(三),农业机械和工程(道路、厂房、水利设施等)设施性投入,用于为农业生物创造良好的物理环境,特别是土壤环境,以及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资源和农时等;(四) 农药、防治、医疗技术等保护性投入,用于控制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发展,提高农业生物种群和群落的净生产力。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显示了人工辅助能投入对促进农业增产的巨大潜力。 5.(补充)为什么资源丰富的发达国家农业生产(作物生产、动物生产)都呈现明显的区域化专业化

近代史课后习题答案

1、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是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第一章 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 花芽分化:作物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茎类的分生组织不再分化时,原基和腋芽原基在分化形成花或花序原基的过程。 1.(填空)叶的生长:叶原基发育生长的过程为:顶端生长。出缘生长。居间生长 2.简述作物的生长发育? 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特点是一个不可逆的数量化过程。如营养器官(如根、茎、叶)的生长,通常用大小、长短、粗细、轻重和多少来表示。 3.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发生了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 本质性变化。特点是分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质变过程。如幼穗分化、花芽分化、维管束发育以及气孔分化等。 4.作物的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各有什么特点? 作物以分化形成营养器官为主的生长 生殖生长是作物以分化形成生殖器官为主的生长 5.营养生长期是生殖生长的基础营养生长是作物转向生殖生长的必要准备。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是并进的阶段,彼此之间会存在相互影响相互竞争的关系。 6.种子的概念与区别 用来繁殖下一代作物的播种材料。 种子分为三类:胚株发育而形成的种子,如豆类 子房发育形成的果实如水果 根茎雷作物用于繁殖的营养器官如马铃薯块茎 7.简述根的种类 初生根:种子内胚根发育而来即种子根 次生根:生与主根上的侧根或基部茎节上的节根 8.不定根:由茎,叶等处随时发生没有固定位置的根 9.*简述叶的形态

子叶:胚的组成部分,着生于胚轴上 第四章作物生产与环境条件 *1.光对作物的重要性 作物生产所需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光,其次来自不同的人工光源。 光在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包括间接作用和直接作用,间接作用就是作为利用光提供的能量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作为作物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基础。直接作用是促进作物形态器官建成,如种子萌发,叶芽花芽分化等。此外,光还会影响作物某些生理代谢过程而影响作物产品品质。总而言之。光对作物生产的重要性最终体现在作物群体结构的改变和作物产量和品质改变上。 光和速率:CO2mg/dm2/h每小时每平方分米的叶片面积吸收CO2的毫克数 光补偿点:植物光合作用的同化产物与呼吸作用所消耗的物质达到平衡时所接受的光照强度(光和速率=0). .光饱和点: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植物的光合强度随光照度的上升而增加,当光照度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强度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度值。 光周期现象:自然界一昼夜间光暗交替称为光周期。作物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受日照长度的影响醉舞发育对日照长度的反应。P70 作物温度三基点,最低点,最适点,最高点 (霜冻害冷害高温害p74) 积温:作物生长发育阶段内逐日平均气温的总和 有效积温:活动温度与生物学下限温度之差,叫做有效温度 活动积温:当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0℃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才能活跃生长。把大于等于10℃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总和,叫做活动积温 温室效应:主要由CO2\CH4\N2O等气体含量增加引起。 *酸雨;ph小与5.6的大气酸性化学组分通过江水的气象过程进入到陆地水体的现象. (改错)在作物生产上有效积温一般毕活动激吻更能反映作物温度的需求 2简述水对作物生长发育及产品的影响 (略)

中国近代史试题(含答案)

中国近代史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这里“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下列图片中的历史人物在近代反侵略斗争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其中收复新疆的是( ) 3.列强对近代中国发动多次侵略战争,其中19世纪九十年代与19世纪四十年代的战争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 ) A.列强获得了对华资本输出的特权 B.侵犯到中国渤海地区 C.允许列强在华设立使馆界 D.割占中国的领土面积扩大 4.在近代中国,有这样一批机器工业:企业实行雇佣制,经费由政府拨给,产品分配给军队。下列企业中属于这批工业的有( ) A.福州船政局 B.轮船招商局 C.滦州煤矿公司 D.沈阳飞机制造厂 5.19世纪末,随着民族危机加重,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掀起了

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有关这场变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绪帝颁布诏书标志着变革的开始 B.在变革中建立了近代中国第一所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 C.此次变革得到湖南巡抚陈宝箴的支持 D.这是一场以光绪帝为首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6.在一次历史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了某一时期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的资料和文章。你认为这一学习活动的主题应是( ) A.“自强”“求富” B.“实业救国” C.“三民主义” D.“民主”和“科学” 7.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不同阶层、不同派别的力量进行了不同尝试。下列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蔡元培倡导学术上“兼容并包”②公车上书③兴中会成立④北洋海军的建立 A.②③①④ B.④③②① C.①④③② D.③②④①8.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成为近代中国新思潮的主流始于( ) A.新文化运动前期 B.十月革命爆发后 C.五四运动后 D.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9.1924年5月,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要从今天起,重新做革命的基础,另外成立一种理想上的革命军。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两年后,该校师生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 结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农学概论试题及答案总结花芽分化:作物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茎类的分生组织不再分化时,原基和腋芽原基在分化形成花或花序原基的过程。 (填空)叶的生长:叶原基发育生长的过程为:顶端生长。出缘生长。居间生长 1.简述作物的生长发育 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特点是一个不可逆的数量化过程。如营养器官(如根、茎、叶)的生长,通常用大小、长短、粗细、轻重和多少来表示。 发育:是指作物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过程;也就是作物发生了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本质性变化。特点是分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质变过程。如幼穗分化、花芽分化、维管束发育以及气孔分化等。 2.作物的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各有什么特点 作物以分化形成营养器官为主的生长 生殖生长是作物以分化形成生殖器官为主的生长 营养生长期是生殖生长的基础营养生长是作物转向生殖生长的必要准备。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是并进的阶段,彼此之间会存在相互影响相互竞争的关系。3.种子的概念与区别 用来繁殖下一代作物的播种材料。 种子分为三类:胚株发育而形成的种子,如豆类 子房发育形成的果实如水果 根茎雷作物用于繁殖的营养器官如马铃薯块茎

4.简述根的种类 初生根:种子内胚根发育而来即种子根 次生根:生与主根上的侧根或基部茎节上的节根 不定根:由茎,叶等处随时发生没有固定位置的根 5.* 简述叶的形态 子叶:胚的组成部分,着生于胚轴上 第四章作物生产与环境条件 *1.光对作物的重要性 作物生产所需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光,其次来自不同的人工光源。 光在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包括间接作用和直接作用,间接作用就是作为利用光提供的能量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作为作物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基础。直接作用是促进作物形态器官建成,如种子萌发,叶芽花芽分化等。此外,光还会影响作物某些生理代谢过程而影响作物产品品质。总而言之。光对作物生产的重要性最终体现在作物群体结构的改变和作物产量和品质改变上。 光和速率:CO2mg/dm2/h 每小时每平方分米的叶片面积吸收CO2的毫克数 光补偿点:植物光合作用的同化产物与呼吸作用所消耗的物质达到平衡时所接受的光照强度(光和速率=0). .光饱和点:在一定的光强范围内,植物的光合强度随光照度的上升而增加,当光照度上升到某一数值之后,光合强度不再继续提高时的光照度值。 光周期现象:自然界一昼夜间光暗交替称为光周期。作物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受日照长度的影响醉舞发育对日照长度的反应。P70 作物温度三基点,最低点,最适点,最高点

农学概论作业(答案)

《农学概论》作业 第一章绪论 简答题: 1.简述农学(广义、中义、狭义)的含义。 答:广义:广义的农学包括农业科学的全部领域,主要有农业基础科学、农业工程科学、农业经济学、农业生产科学和农业管理科学等,可以理解为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科学。 中义:中义的农学是指农业科学中的农业生产科学,主要包括种植生产、养殖生产、林业生产等方面。 狭义:狭义的农学是指研究农作物生产的科学,即研究农作物尤其是大田作物的生产理论和生产技术。具体来讲,主要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形成规律、品质形成规律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2.简述农学的特点。 答:1、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2、农学技术的实用性 3、农学基础的广泛性 3.简述作物生产的特点。 答:1、作物生产具有严格的地域性 2、作物生长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3、作物生产具有序性 4、作物生产具有连续性 5、作物生产系统具有复杂性 论述分析题: 1.试析我国作物生产发展的出路。(7) 答:1.提高作物单产2.减少生产中消耗 第三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 名词解释 1.作物:是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栽培植物。 简答题 1、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大田作物分为哪些类别? 答:1、粮食作物: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薯类作物 2、经济作物: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科作物、嗜好类作物、其他作物 3、饲料及绿肥作物

2、简述影响作物分布的因素 答:作物的生物学特征、气候条件、地理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生产技术水平和社会需要等。 3、例举出我国种植业的10个一级区域。 答:1、东北大豆春麦玉米甜菜区 2、北部高原小杂粮甜菜区 3、黄淮海棉麦油烟果区 4、长江中下游稻棉油桑茶区 5、南方丘陵双季稻茶柑橘区 6、华南双季稻热带作物甘蔗区 7、云贵高原稻玉米烟草区 8、川陕盆地稻玉米薯类柑橘桑区 9、西北绿洲麦棉甜菜葡萄区 10、青藏高原青稞小麦油菜区 论述分析题 1.试述主要作物的分布及生产概况 答:其与作物的起源中心及其传播的区域密切相关,也与作物对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适应性密切相关,同一作物在相对一致的自然生态范围的不同地域的栽培历史的长短和种植规模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和变化。 2.试述世界10大农区的特点 答:非洲撒哈拉以南农业区。包括东非、西非、中非和南非 第四章作物的生长发育与品质形成 名词解释 1、作物的生长:是指作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体积、重量和数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转的量变过程,它是通过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来完成的。 2、作物的发育:是指作物一生中,结构、机能的质变过程,表现在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最终导致植株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的形成。 3、营养生长:作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生长。 4、生殖生长:作物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的生长。 5、作物生育期:在作物声场实践中,把作物从出苗到成熟之间的总天数。 6、作物的生育时期:指作物一生中其外部形态呈现显著变化的若干时期。 7、作物的温光反应:作物生长发育对温度高低和日照长短的反应特征。 8、顶端优势:作物的顶芽生长占优势的现象。 9、叶面积指数:指作物群体的总绿色叶面积与该群体所占据的土地面积的比值。 10、根冠比:是指植物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鲜重或干重的比值。 11、作物器官的同伸关系:在同一时间内某些器官呈有规律的生长或伸长。 12、经济系数:指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13、生物产量:指作物全生育期间生产和积累的有机总量,一般不包括根。 14、经济产量:指所收获的具有经济价值的产品数量。 15、光合作用: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利用叶绿素,在光的照射下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变为糖类,并释放氧的复杂过程。 16、作物群体:指同一地块上的作物个体群。 17、源:制造营养并向其他器官提供营养的器官或部位。 18、库:消耗利用或储藏营养的接受部位或器官。 19、光能利用率:把植物光合作用所积累的有机物中所含的化学能占光能投入量的百分比。 20、作物品质:指作物生产中目标产品的质量,具体包括其利用质量和经济价值。

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wt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甲午战争后,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所宣传的重要思想是(D)。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2.戊戌政变后,新政中被保留下来的只有(B)。 A.农工商总局 B.京师大学堂 C.译书局 D.铁路矿务局 3.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是(B)。 A.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B.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C.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D.问题"与"主义"的论战" 4.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的近代军事工业是( A )。 A.江南制造总局 B.马尾船政局 C.天津机器局 D.湖北枪炮厂 5.下列关于洋务运动表述,不正确的是(B)。 A.内忧外患,清政府内部产生洋务派 B.师夷长技,洋务派选择资本主义强国 C.自强求富,办军工兴民用采用机器生产 D.只师长技,破产结局不可避免 6.洋务派认为清王朝的“心腹之害”是(D)。 A.英国 B.俄国 C.日本 D.太平天国和捻军

7.在我国近代最早出现的近代企业是(C)。 A.洋务派创办的企业 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C.外商企业 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8.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D) A、兴中会 B、科学补习所 C、华兴会 D、中国同盟会 9.新文化运动中对封建礼教进行揭露控拆的《狂人日记》的作者是(B) A.胡适 B.鲁迅 C.李大钊 D.陈独秀 10.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去中国(B)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A.香港 B.台湾 C.澳门 D.崇明 11.19世纪80-90年代签订的中外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40-50年代相比,最根本的不同是(D)。 A.割取中国领土的面积最大 B.索取的赔款数额不断加大 C.规定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 D.列强获得在华投放资本的特权 12.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的是(C)。 A.龚自珍 B.林则徐 C.魏源 D.郑观应 13.1839年组织编写成《四洲志》,向中中国人介绍西方情况的是(A)。 A.林则徐 B.魏源 C.马建忠

近代史纲要 上篇综述 习题及答案

上篇综述作业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 A.手工业 B.农业经济 C.工业 D.小农经济 2.19世纪初,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俄国 3.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望厦条约》B.《南京条约》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4.《南京条约》中割让的中国领土是:() A.香港岛 B.九龙 C.新界 D.台湾 5.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美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黄埔条约》 B.《虎门条约》 C.《望厦条约》 D.《瑷珲条约》 6.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是:() A.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日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演变为:() A. 封建主义性质的国家 B. 半殖民地半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 C. 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 D. 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国家 8.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起点的事件是() A.英国的鸦片走私 B. 林则徐的虎门禁烟 C.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9.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D.清朝统治和汉族的矛盾 10.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是:() A.商品经济B.封建经济C.半殖民地经济D.资本主义经济 11.近代中国的历史表明,要争取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首先进行:() A.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B.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 反对封建主义压迫的斗争 D. 反对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 12.在近代中国,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前提条件是:() A. 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B. 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C. 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 D. 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13.中国工人阶级最早出现于:() A.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 B.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C.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D.十九世纪七十年代 14.近代中国产生的新的被压迫阶级是:() A农民阶级B工人阶级C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15.中国的资产阶级出现于:() A.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 B.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C.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D.十九世纪七十年代 单项答案1. D 2.B 3. B 4. A 5. C 6. A 7.D 8. C 9. B 10. B 11.B 12. B 13. A 14. B 15. C

近代史课后题答案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历史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得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使他失去在中国存在的理由,不推翻他是不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水平上。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战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 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4、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 太平天国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太平天国起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加速了清王

农学概论作业(答案)

1 / 22 《农学概论》作业 第一章绪论 简答题: 1.简述农学(广义、中义、狭义)的含义。 答: xx: 广义的农学包括农业科学的全部领域,主要有农业基础科学、农业工程科学、农业经济学、农业生产科学和农业管理科学等,可以理解为研究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的科学。 中义: 中义的农学是指农业科学中的农业生产科学,主要包括种植生产、养殖生产、林业生产等方面。 狭义: 狭义的农学是指研究农作物生产的科学,即研究农作物尤其是大田作物的生产理论和生产技术。具体来讲,主要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形成规律、品质形成规律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2.简述农学的特点。 答: 1、研究对象的特殊性 2、农学技术的实用性 3、农学基础的xx 3.简述作物生产的特点。

2 / 22 答: 1、作物生产具有严格的地域性 2、作物生长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3、作物生产具有序性 4、作物生产具有连续性 5、作物生产系统具有复杂性 论述分析题: 1.试析我国作物生产发展的出路。 (7) 答:1.提高作物单产2.减少生产中消耗 第三章作物的起源、分类与分布 名词解释 1.作物: 是由野生植物经过人类不断选择、驯化、利用、演化而来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栽培植物。 简答题 1、按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大田作物分为哪些类别?答: 1、粮食作物: 禾谷类作物、豆类作物、薯类作物 2、经济作物:

3 / 22 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科作物、嗜好类作物、其他作物 3、饲料及绿肥作物 2、简述影响作物分布的因素 答: 作物的生物学特征、气候条件、地理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生产技术水平和社会需要等。 3、例举出我国种植业的10个一级区域。 答: 1、xx大豆春麦xx甜菜区 2、北部xx小杂粮甜菜区 3、xx棉麦油烟果区 4、xx中下游稻棉油桑茶区 5、南方xx双季稻茶柑橘区 6、xx双季稻热带作物甘蔗区 7、xx稻xx烟草区 8、川陕盆地稻xx薯类柑橘xx 9、xx绿洲xx甜菜葡萄区 10、xx青稞小麦油菜区论述分析题 1.试述主要作物的分布及生产概况 答: 4 / 22 其与作物的起源中心及其传播的区域密切相关,也与作物对自

中国近代史纲要题库试题及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题库 说明:为使学生复习方便,期末考试规范,本题库基本以章为单位设定一个代码,其中将上编综述与第一章合并,代码为A,计22题;第二章代码为B,计12题;第三章代码为C,计13题;中编综述与第四章合并,代码为D,计15题;第五章代码为E,计14题;第六章代码为F,计15题;第七章代码为G,计15题;下编综述与第八章合并,代码为H,计18题。第九章、第十章因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内容重叠,故略。总计124 题。 A.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1、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入侵 2、中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A.2、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两个根本性变化 1、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 2、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A.3、在近代,中国没有完全变成殖民地的原因是什么 1.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大国2、中国人民的反抗3、帝国主义列强间争夺中国的矛盾无法协调 A.4、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来源有哪些 1、城市贫民 2、手工业者 3、破产农民 A.5、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点有哪些 1、革命性最强 2、组织纪律性强 3、集中、团结 4、与广大农民有天然联系 A.6、中国资产阶级包括哪几部分 1、官僚资产阶级 2、民族资产阶级 A.7、简述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的两面性 1、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矛盾、斗争的一面 2、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

义有依赖、妥协的一面 A.8、在近代中国社会的诸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A.9、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任务是什么 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2、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 A.10、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入半殖民地的地位 2、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转变为半封建社会 3、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鸦片战争后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另一个主要矛盾 A.1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1、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 2、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A.1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1、鸦片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国的社会性质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半殖民地,是指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使中国沦为表面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 3、半封建是指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变成有一定资本主义成分的半封建社会。 A.1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人民始终面临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2、在两大历史任务中,首先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可能 3、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互相联系的。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A.14、近代中国,列强对华军事侵略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1、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2、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3、勒索赔款,抢夺财富 A.15、近代中国,列强对华政治控制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1、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2、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3、扶植、收买代理人 A.16、近代中国,列强对华经济掠夺的主要手段是什么 1、控制中国通商口岸 2、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3、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4、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A.17、近代中国,列强对华文化渗透主要表现是什么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上编综述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 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新的阶级和新的思想。因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

农学概论复习题

一、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空格处,填入适当的字或词,使整个句子完整,并具有一定的专业意义。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处,错填、多填、少填或未填均无分。) 1.农业生产具有( )、( ) 和( ) 特点。 地域性与季节性周期性与持续性.综合性与复杂性2.栽培植物主要包括( )、( ) 和( ) 三类。 农作物、园艺作物、林木3.按照作物的主要用途及植物学形态特征,通常将大田作物分为三大类,其中粮食作物包括( ) 作物、( ) 作物和( ) 作物。禾谷类、豆类、薯类 4.按照作物的主要用途及植物学形态特征,通常将大田作物分为三大类,其中经济作物包括( ) 作物、( ) 作物、( ) 作物和( ) 作物。纤维、油料、糖料、嗜好 5.糖料作物主要是( )和( ),其中大约三分之一是( )。甘蔗、甜菜、甜菜 6.世界天然纤维原料作物有( )、( )和( )等。棉花、麻类、木棉 7.世界主要饮料作物有( )、( )和( ),主要产在发展中国家。可可、咖啡、茶叶 二、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备选项中,选择1-4个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中,原产中国的作物是( )。 A 烟草 B 棉花 C 玉米 D 大豆 D 2.下列作物中属于耐寒作物的是( )。 A. 玉米 B. 大豆 C. 油菜 D.甘薯 C 3.根据作物生长的周期性理论,作物生长全过程表现为( )规律。 A.慢-慢-快; B. 快-快-慢; C.慢-快-慢; D.快-慢-快; C 4.作物一般在( )对水分的反应最敏感。 A. 苗期; B. 旺盛生长期; C. 生殖器官形成与发育期; D. 成熟期 C 5.我国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中,原产美洲的作物是( )。 A.水稻; B. 小麦; C. 玉米; D. 大豆; C 6.喜温作物生长的生物学下限温度指标是( )。

大学近代史课后习题及答案

上编综述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战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如果没有外来势力干扰,中国最终也会向西方大国那样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3)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转变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民族矛盾及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阶级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4)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两大历史任务: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2)相互关系:二者是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的。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