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劝谏类
有关劝谏的文言文

有关劝谏的文言文1. 文言文中涉及的劝谏方法齐桓公得宁戚【原文】宁戚欲干齐桓公,穷困无以自进,于是为商旅,赁车以适齐,暮宿于郭门之外。
桓公郊迎客,夜开门,辟赁车,执火甚盛,从者甚众。
宁戚饭牛于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商歌。
桓公闻之,执其仆之手曰:“异哉!此歌者非常人也。
”命后车载之。
桓公反,至,从者以请。
桓公曰:“赐之衣冠,将见之。
”宁戚见,说桓公以治境内。
明日复见,说桓公以为天下。
桓公大说,将任之。
群臣争之曰:“客,卫人也。
去[12]齐五百里,不远,不若使人问之,固贤人也,任之未晚也。
”桓公曰:“不然,问之,恐有小恶,以其小恶,亡人之大美,此人主所以失天下之士也。
且人固难全,权用其长者。
”遂举,大用之,而授之以为卿。
当此举也,桓公得之矣,所以霸也。
(《新序·杂事》)【译文】宁戚想要求见齐桓公,但处境穷困,没有办法使自己得到举荐,于是就替商人赶着装载货物的车来到齐国,晚上露宿在城门外。
桓公到郊外迎接客人,夜里打开了城门,让路上的货车避开。
当时火把很明亮,跟随的人很多。
宁戚在车下喂牛,他看到桓公,感到很悲伤,就拍击着牛角大声唱起商调的歌来。
桓公听到歌声后,牵起自己的车夫的手说:“真奇怪!那个唱歌的不是个平常人。
”就命令副车载着他。
桓公回城后,到了朝廷里,跟随的人员请示桓公如何安置宁戚。
桓公说“赐给他衣服帽子,我要接见他。
”宁戚进见齐桓公,告诉如何桓公治理国家的话。
第二天又进见齐桓公,用如何治理天下的话劝说桓公。
桓公很高兴,准备任用他。
群臣劝谏他说:“这位客人是卫国人。
卫国离齐国不远,您不如派人去询问一下。
如果确实是贤德之人,再任用他也不晚。
”桓公说:“不能这样。
去询问他的情况,是担心他有小毛病。
因为一个人的小毛病而忽略他的大优点,这是这个君主失去天下贤士的原因。
况且人本来就难以完美,衡量以后用其所长。
”于是举荐任用他,并且授予他官职。
这就是得当的举荐啊,桓公掌握住这个原则了,所以才得以称霸。
劝谏的文言文翻译

劝谏的文言文翻译劝谏的文言文翻译《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劝谏的文言文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劝谏的文言文翻译文章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
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
告诉读者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原文如下: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篇二:劝谏的文言文翻译直言强谏虽然是忠心耿耿,却容易伤害上司的自尊心;如果能做到既劝谏有效,又无损上司的尊严,那就需要费一番心力了。
上司在看待和处理问题时,出于种种原因,有时也会有不当之举,容易导致工作的失误或者因小失大危及全局。
此时,正是下属表忠心、献良策、取得上司信任的最佳时机。
2018各地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汇编:劝谏类

1.(2018·山东泰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①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甚文轩,邻直敌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糜肉,邻有糟糠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②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③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
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④王曰:“善哉。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⑤于是见公输盘。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固有余。
⑥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⑦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⑧楚王问其故。
⑨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
”⑩楚王曰:“善哉。
吾请无攻宋矣。
”14.下列对句中加点的虚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今有人于.此。
于:介词,在。
B.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之:结构助词,的。
C.以.牒为械。
以:介词,用。
D.乃.可攻也。
乃:副词,就。
1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辨析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
A项,句意为:现在有人在这里;“于”,在。
B项,句意为:我认为大王派官吏攻打宋国;“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所以选项的解释错误。
C项,句意为:用木札当作攻城器械;“以”,介词,用。
D项,句意为:就可以进攻宋国了;“乃”,副词,就。
故选B。
15.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译文:(这个人〕抛掉自己华目的车子,(看到)邻人有破车子便想去偷。
古文观止中经典的劝谏文

古文观止中经典的劝谏文曰:夫人者,天地之灵也。
孰知人之所取者为也,所舍者报也。
然则君不可不察也!君欲治国安民,必先自律,示人以善。
于人心,如经纶之道;于治理,如薪火之功。
故曰:道不思己,曰为善人;言不出口,曰为忠臣。
岂以言辞相许,功绩实证明人之身份哉?夫人,三者为臣子所害者。
一者,奢欲淫色;二者,奸邪多财;三者,傲慢狂狷。
然则君宜警惕,勉以戒之!奢欲淫色,使人心荡漾,后患无穷。
奸邪多财,令国败家亡。
傲慢狂狷,必招敌害之至。
深思熟虑,犹恒餐用兵之计;审慎从容,如会攻城之策。
若使然,则存亡之道无失,国破家亡之祸难识浅哉!夫人,举国之志,非无道者焉!曰:政以仁为本,绳以法为纲。
立志诚心,尽以公平事民;法度严明,无徇私害民。
遗民旷治,令百姓开口呕心;恶长生意,使国土凋敝祸国。
故曰:政勤则乐,治懒则乱。
人思仁之教,或复官之硕果;国知法之律,天降福之沛泽。
想犹内廷之掌握,观于南拳北脚,斯可谓致治之极乎?夫人,君子之交,深以为忠。
忠则言则行,友则信不疑;至诚至极,天下共欢。
交之深厚,如云电之通明;交之薄浅,如战乱之浊泾。
宜稳态自持,勿因口舌之言而背盟约;宜储备之后,勿因私利之念而断至交。
香火相传,传之久矣;兄弟之情,情之深矣。
若使守信尽义,交之薄浅燃始烧,奉公守法,献君臣之力,则有死而后己矣!古之圣人,言其极道,行其至诚。
如启示救世之心,如放逐患难之势。
君宜内敛其心,修身齐家,然后治国安邦。
与人为善,如与己伍;宽恕待人,如宽恕待己。
勿拘束于私利,宜降心向善;勿滥用私权,宜坚持公正。
若能如是,则人心向仁,飞天驰山,君臣莫不信从,国家和平安宁,岂非万世之福哉!夫人,尔之道也,居安思危,则能稳固如山;官差亲闻,不致隔离如水。
凡事不必浮躁,须思悉心周聚;凡物不必扬弃,宜致脚踏实地。
入山入海,皆有时锐;出林出冢,皆有时晦。
常思进退之机,慎重莫失之局。
如此,则君子如兵之驱使,百战百胜;国家如钟之调度,震天动地。
君当切记,察其身心,以导国家前程。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劝谏类文言文专题复习

时间 顺序
写的, 是以蔡桓公 发 展为线索
立有间
一见
居十日
二见
病情
扁鹊说:“君有疾在腠理,寡人无疾,医之 不治将恐深。” 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说:“病在肌肤, 桓侯不应。 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悦。 扁鹊说:“病在肠胃, 不治将益深。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不应。 桓侯又不悦。 桓侯故使人索扁鹊。
三赏
三变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bàng)讥于市朝(chá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皆朝于齐。 本文通过邹忌用自身的家庭琐事为喻,巧妙的劝说 齐王纳谏除弊的故事,告诉我们兼听则明,偏听则 暗,作为统治者还要广开言路,善于纳谏,才能使 国家强大的道理。
说一说
这篇短篇文言文里的主要人物是 谁?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吴王
少孺子
文言文专题复习
语文组工作总结
劝谏类
想一想 《曹刿论战》 《出师表》 《扁鹊见蔡桓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忆一忆 一、回忆文章内容,完成下列问题表格
《扁鹊见蔡桓公》的行文思路
扁鹊的诊断(原文填空)
行文是按照
桓侯的反应(原文填空)
教师版
教师寄语:
说话得体,小则可以讨喜、动人,大则 可以保身、兴邦。古有苏秦、张仪游说诸侯, 战国格局为之改变;诸葛亮说服孙权,三国 鼎立之势成;近有周恩来总理的出色外交。 其实,说话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一 句恰到好处的话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一 句言不得体的话可以毁掉一个人的一生------。 希望能在我们未来的人生道路上,通过说话 真正体现出我们的学识、气质、修养、智慧, 能更好地立足于社会,使社会有所发展,有 所壮大。
中考复习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劝谏类

5.(2018·湖北咸宁)阅读文章,完成18-21小题。
( 15分)上“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 “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上又尝谓侍臣曰: “君依于国,国依于民。
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
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
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
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皇上,此处指唐太宗。
②哂(shen):微笑,此处含有微讽之意。
③不暇顾:顾不上。
④野宿:在野外露宿。
1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A.上与群臣论止.盗一狼得骨止.B.朕当去.奢省费去.因还乡C.自.是数年之后自.经丧乱少睡眠D.刻.民以奉君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实词多个义项的辨识。
A项中的“上与群臣论止.盗”的“止”是禁止的意思,“一狼得骨止”的“止”是“停止”的意思;B项的“朕当去奢省费”的“去”是去掉的意思,“去.因还乡”的“去”是“离开”的意思;D项中“刻民以奉君”的“刻”是“剥削”的意思,“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的“刻”是雕刻的意思;C项两个“自”都是从的意思,因此选C。
1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A.民之所以为盗者.客之美我者.B.犹割肉以.允腹能以.径寸之木C.君富而.国亡学而.不思则罔D.夫欲盛则.费广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虚词的用法辨识。
A项的两个“者”是判断句的标志,解释为“是”的意思。
C项中的两个“而”是连词,表转折。
D项中的“则”是连词,就的意思。
B项中“犹割肉以允腹”的“以”是连词,来的意思,“能以径寸之木”的“以”是用的意思,所以选B。
劝谏类文言文

劝谏类文言文1.《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出师表》出自《三国志·诸葛亮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2019各地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劝谏类汇编

1.(2019·山东威海)阅读下面语段,完成9-10题。
(4分)臣闻众少成多,积小致巨,故圣人莫不以暗致明,以微致显;是以尧发于诸侯,舜兴乎深山,非一日而显也,盖有渐以致之矣。
言出于己,不可塞也;行发于身,不可掩也;言行,治之大者,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
故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2分)行发于身,不可掩也。
9.行为是由自身做出来的,无法掩饰。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这是一个判断句,翻译是注意关键词“发”翻译为“做出来”,“掩”翻译为“掩饰”。
10.结合本段文字的中心观点,谈谈你在今后的生活中应该怎么做。
(2分)10.要注意一言一行,从小事做起,注重积累,提高品德修养。
【解析】本题考查主旨的把握和拓展能力。
选文主要讲述了积少成多,注重积累,根据这个中心展开论述即可。
【参考译文】我听说积少成多,积小成大,所以古代的圣人,没有一个不是由默默无闻而变成美名远扬,由卑微而达到显赫;因此,尧起步于诸侯之位,舜兴起于深山之中,并不是一日之内突然显赫起来,应该说是逐渐达到的。
言语是由自己说出来的,不能阻塞;行为是由自身做出来的,无法掩饰;言语和行为,是治理天下的重要内容,君子正凭借着它而感动天地。
所以,能做好一切小事的人,才能成就大业,能注意一切细微的人,才能功德彰明。
本身积累善德,就像人的身体长高时那样,每天都在增长自己却不知道。
2.(2019·湖北武汉)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晋侯之弟扬干乱行曲梁,魏绛①戮其仆②。
晋侯怒,谓羊舌赤③曰:“合诸侯,以为荣也。
扬干为戮,何辱如之?必杀魏绛,无失.也!”对曰:“绛无贰志,事君不辟难,有罪不逃刑。
其将来辞.,何辱命焉?”言终,魏绛至,授仆人书,将伏剑。
士鲂、张老止之。
公④读其书曰:“臣闻师众以顺为武,军事有死无犯为敬。
君合诸侯,臣敢不敬?君师不武,执事不敬,罪莫大焉。
臣惧其死,以及扬干,无所逃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19·山东威海)阅读下面语段,完成9-10题。
(4分)臣闻众少成多,积小致巨,故圣人莫不以暗致明,以微致显;是以尧发于诸侯,舜兴乎深山,非一日而显也,盖有渐以致之矣。
言出于己,不可塞也;行发于身,不可掩也;言行,治之大者,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
故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2分)行发于身,不可掩也。
9.行为是由自身做出来的,无法掩饰。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这是一个判断句,翻译是注意关键词“发”翻译为“做出来”,“掩”翻译为“掩饰”。
10.结合本段文字的中心观点,谈谈你在今后的生活中应该怎么做。
(2分)10.要注意一言一行,从小事做起,注重积累,提高品德修养。
【解析】本题考查主旨的把握和拓展探究能力。
选文主要讲述了积少成多,注重积累,根据这个中心展开论述即可。
【参考译文】我听说积少成多,积小成大,所以古代的圣人,没有一个不是由默默无闻而变成美名远扬,由卑微而达到显赫;因此,尧起步于诸侯之位,舜兴起于深山之中,并不是一日之内突然显赫起来,应该说是逐渐达到的。
言语是由自己说出来的,不能阻塞;行为是由自身做出来的,无法掩饰;言语和行为,是治理天下的重要内容,君子正凭借着它而感动天地。
所以,能做好一切小事的人,才能成就大业,能注意一切细微的人,才能功德彰明。
本身积累善德,就像人的身体长高时那样,每天都在增长自己却不知道。
2.(2019·湖北武汉)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晋侯之弟扬干乱行曲梁,魏绛①戮其仆②。
晋侯怒,谓羊舌赤③曰:“合诸侯,以为荣也。
扬干为戮,何辱如之?必杀魏绛,无失.也!”对曰:“绛无贰志,事君不辟难,有罪不逃刑。
其将来辞.,何辱命焉?”言终,魏绛至,授仆人书,将伏剑。
士鲂、张老止之。
公④读其书曰:“臣闻师众以顺为武,军事有死无犯为敬。
君合诸侯,臣敢不敬?君师不武,执事不敬,罪莫大焉。
臣惧其死,以及扬干,无所逃罪。
不能致训,至于用钺。
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
”公跣而出,曰:“寡人之言,亲爱也。
吾子之讨.,军礼也。
寡人有弟,弗能教训,寡人之过也。
子无重.寡人之过,敢以为请。
”晋侯以魏绛为能以刑佐民矣,与之礼食⑤,使佐新军。
(选自中华书局《左传》,有删节)【注释】①魏绛:晋国中军司马,主管军法。
②仆:指驾车的人。
③羊舌赤:与后文的士鲂、张老同为晋国大臣。
④公:指晋侯。
⑤礼食:国君在太庙宴请臣子。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失.也失:耽误B.其将来辞.辞:陈说C.吾子之讨.讨:处罚D.子无重.寡人之过重:看重8.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
D项“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意为“加重”,故选D。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见于司寇A.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B.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C.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D.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9.C【解析】本题考查给文言句子断句。
给文言句子断句,可以先找出文言句子中的名词、代词、动词和语气词,之后结合句子的意思来断句。
一般来说,名词或代词前有动词,应在名词或代词之后断开,名词或代词之后又动词,应在名词或代词之前断开。
本句大意为“下臣的罪过很重,岂敢不服从惩罚来激怒君王呢?请求回去死在司寇那里”。
根据对具体句意的理解可知C项正确。
10.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侯在曲梁举行盟会,大会诸侯,扬干扰乱了军队行列,魏绛杀了他的车夫。
第8页(共22 页)B.魏绛不惧晋侯问罪,主动来见晋侯,却遭将士伏击,幸得士鲂、张老二人解救。
C.魏绛认为军中将士要服从命令,宁死也不应触犯军纪,所以一定要从严治军。
D.晋侯了解了魏绛的心意后,承认了自己的过失,不但没有杀魏绛,还重用他。
10.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魏绛至,授仆人书,将伏剑。
士鲂、张老止之”意为“魏绛来了,把信交给仆人,准备抽剑自杀。
士鲂、张老劝阻了他。
”故B项中“……遭受将士伏击”的表述有误。
故选B。
11.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绛无贰志,事君不辟难,有罪不逃刑。
11. 魏绛没有二心,事奉国君不避危难,有了罪过不逃避惩罚【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的翻译。
翻译文言文句,一定要字字译到,译准。
同时注意句子是否为文言特殊句式,以便做出合理的调整。
解答本题时要注意其中的关键词,如“贰志”意为“二心”;“事”,名词活用为动词“侍奉”;“辟”为通假字,通“避”,“逃避”之意;“刑”意为“惩罚”。
另本句“绛”即“魏绛”,作三个句子的主语。
【参考译文】晋悼公的弟弟扬干在曲梁扰乱军队的行列,魏绛杀了他的驾车人。
晋悼公发怒,对羊舌赤说:“会合诸侯,是以此为光荣。
扬干受到侮辱,还有什么侮辱比这更大?一定要杀掉魏绛,不要耽误了。
”羊舌赤回答说:“魏绛没有二心,事奉国君不避危难,有了罪过不逃避惩罚,他大概会来说明的,何必劳动君王发布命令呢?”话刚说完,魏绛来了,把信交给仆人,准备抽剑自杀。
士鲂、张老劝阻了他。
晋悼公读他的上书,说:“以前君王缺乏使唤的人,让下臣担任司马的职务。
下臣听说‘军队里的人服从军纪叫做武,在军队里做事宁死也不触犯军纪叫做敬’。
君王会合诸侯,下臣岂敢不执行军纪军法?君王的军队不武,办事的人不敬,没有比这再大的罪过了。
下臣畏惧触犯死罪,所以连累到扬干,罪责无可逃避。
下臣不能够事先教导全军,以至于动用了斧钺,下臣的罪过很重,岂敢不服从惩罚来激怒君王呢?请求回去死在司寇那里。
”晋悼公光着脚赶紧走出来,说:“寡人的话,是出于对兄弟的亲爱;大夫杀杨干,是出于按军法从事。
寡人有弟弟,没有能够教导他,而让他触犯了军令,这是寡人的过错。
您不要加重寡人的过错,谨以此作为请求。
”晋悼公认为魏绛能够用刑罚来治理百姓了,从盟会回国,在太庙设宴招待魏绛,派他为新军副帅。
张老做中军司马,士富做了侦察长。
3.(2019·山西)师说(节选)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①先乎吾,吾从而师②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吾师道也,夫庸③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注释①固:本来。
②师:动词,学习。
③庸:动词,表示反问,岂。
12.为文中空缺处依次选择恰当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3分)①吾从而师之②生乎吾后③亦先乎吾④其闻道也A.①④②③B.④②①③C.③②①④D.②④③①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内容理解及分析句间关系的能力。
根据文中的“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可选出前两空为“生乎吾后,其闻道也”,再采用排除法,可选择正确答案为D。
13.作者认为“师者”的价值在于“_________________” ,主张不拘泥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比自己有专长的人学习。
(第一空用原文填写) (3分)答案:传道授业解惑(或“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地位(或“贵贱”“地位高低”等)年龄(或“长少”“年龄大小”等)【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能力。
“师者”的价值在于什么,即作用是什么。
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是“传道授业解惑”或“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第二空结合文中的最后一句“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来分析,可得出不拘泥于“地位”(“贵贱”、“年龄”(“长少”)等。
3.(2019·四川自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
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
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
行刑不疚,以免于难。
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货居.贿,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
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
夫郤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第8页(共22 页)第 8 页(共 22 页)三军,恃其富宠,以泰于国。
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
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一朝而灭,莫之哀也,唯无德也。
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
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 (《叔向贺贫》)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
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
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
(节选自汉·刘向《新序·节士》)(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之 怀:归服。
B ..贿 居:储积C .以亡.于楚 亡:死亡。
D .鱼于郑相者 馈:赠送。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C 项,亡:逃亡。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B .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C .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D .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
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 句子割裂开。
句意为:我正在趋向灭亡的时候,全靠你拯救了我。
你的恩德不敢独自承 受,恐怕从我的祖宗桓叔以下的子孙,都要感谢您的恩赐。
所以其停顿为:起也将亡/赖 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叔向认为贫不可怕反倒值得祝贺。
当韩宣子为与叔向名位相同,却没有叔向富有而担 忧时,他却表示祝贺。
B .叔向认为贫而修德可以避免灾难。
栾武子虽然不富有,但他宣传德行为他赢得了好名 声,使他兔于灾难。
C .叔向认为恩德和恶行会影响子孙。
桓子放纵,但因栾武子的恩德而得善终,怀子修德 却因桓子骄奢获罪。
D .叔向认为重要的是德行而非财富。
郤昭子虽然势力强大、深受宠幸,但不修德行,最 后身死、宗灭。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语句进行分 析。
A 项,韩宣子因为贫穷而忧愁,因为自己有卿大夫的名称,却没有卿大夫的财富,没 有什么荣誉可以跟其他的卿大夫们交往而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