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项反措条文解读
十八项反措实施细则的学习和理解ppt课件

3、本重大反措并不覆盖全部反事故技术措施,各单位应根据本重大 反措和已下发的输变电设备预防事故措施,紧密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制定 具体的反事故技术措施,认真贯彻执行。 二、江苏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实施 细则”(简称《实施细则》)的编制:
目前,我省采用的通信传输手段主要有光纤通信和微波通信,无 论采用哪一种传输技术,由于传输途径、传输媒介的意外事故,都可 能造成通信的完全中断。 3、实现方式
实现方式可以是两个及以上独立的通信电路或两个及以上通信方式,也
可以利用光纤通信环网来实现,但通道设备的公共部件应按1+1冗余配置。
4、此项要求所要达到的目的 此要求的目的是利用两个不同的通道路由或两种不同的通信手段
之间发生故障的非相关性,力求保证在任意时刻至少有一个通信传输 通道是畅通的,确保电力生产调度信息不间断的传送。 5、现状
基本上都已满足要求。
7
• 15.2.3 直接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同一条线路 的两套继电保护和同一系统的两套安全自动装置应 配置两套独立的通信设备,并分别由两套独立的通 信电源供电,两套通信设备和通信电源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理上应 完全隔离。
3
15.2 防止电力通信网事故
• 15.2.1 电力通信系统网络的规划必须与电网一次系统 规划同步,以满足电网发展需要。
4
理解:
1、服务对象与服务宗旨使然
电力通信网作为服务于电力一次系统的通信技术支持手段,已经 成为现代大型电网必不可少的重要支柱之一,其建设与发展必然是以 满足电网一次系统的发展需要为己任。只有在明确了电网一次系统规 划方案、电源点、变电站和线路走向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设计出充分 满足电网通信业务需求的,合理的电力通信网发展规划。
5、十八项反措(修订版)——防止开关设备事故

-1-2013年6月29日十八项反措(修订版)——防止开关设备事故金鑫-2-原十八项反措中防止开关设备事故措施共61条反措,修订版中提出了60条反措。
指导思想-3-12.1 防止GIS 、SF6断路器事故12.3 防止开关柜事故的措施指导思想-4-条文解读—12.1.1设计、制造的有关要求n条文u12.1.1.1 加强对GIS、SF6断路器的选型、订货、安装调试、验收及投运的全过程管理。
n解读u国家电网公司2011年发布了《关于加强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全过程管理重点措施》对GIS设备的选型、订货、安装调试、验收及投运等过程进行了规定,对于GIS设备和SF6断路器,由于一旦设备安装,设备布置、设备基础、二次接线等都全部确定,运行中如果出现设备整体质量问题,则更换改造极为困难,因此在选型时应选择具有良好运行业绩和成熟制造经验生产厂家的产品。
-5-条文解读—12.1.1设计、制造的有关要求n条文u12.1.1.2 新订货断路器应优先选用弹簧机构、液压机构(包括弹簧储能液压机构)。
n解读u目前高压断路器基本上为三种机构形式,弹簧机构、液压机构、气动机构,由于弹簧机构现场维护量小,液压机构运行较为平稳而优先选用,气动操作机构由于存在操作介质不洁造成阀体、管路等部件的生锈、气动机构压缩机逆止阀使用寿命短等问题而避免采用。
-6-条文解读—12.1.1设计、制造的有关要求n条文u12.1.1.3GIS在设计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气室的划分,避免某处故障后劣化的SF6气体造成GIS的其它带电部位的闪络,同时也应考虑检修维护的便捷性,保证最大气室气体量不超过8小时的气体处理设备的处理能力。
n解读n GIS在设计阶段对于气室的划分第一应考虑功能模块上的气室分隔,在某一部分闪络故障切除后,应避免故障后劣化的气体扩散到正常带电运行的部位,造成事故扩大。
n另外,对于GIS中的气室,特别是母线气室,生产厂家从成本角度考虑减少隔离绝缘盆的使用,使GIS的部分气室容积过大,对于故障后的修复、SF6气体处理等带来严重影响,因此提出考虑检修维护的便捷性,保证最大气室气体量不超过8小时的气体处理设备的处理能力。
国网十八项反措(修订版)宣贯

9.7.2 采用排油注氮保护装置的变压器应采用具有联动功能 的双浮球结构的气体继电器。 9.7.3 排油注氮保护装置应满足: 9.7.3.1 排油注氮启动(触发)功率应大于 220V*5A(DC); 9.7.3.2 注油阀动作线圈功率应大于 220V*6A(DC); 9.7.3.3 注氮阀与排油阀间应设有机械连锁阀门; 9.7.3.4 动作逻辑关系应满足本体重瓦斯保护、主变断路器开 关跳闸、油箱超压开关同时动作时才能启动排油充氮保护。 9.7.4 水喷淋动作功率应大于 8W,其动作逻辑关系应满足变 压器超温保护与变压器断路器开关跳闸同时动作。
3.1.3.1 并网电厂应根据《大型发电机变压器继电保护整定 计算导则》(DL/ T 684-1999)的规定、电网运行情况和主 设备技术条件, 认真校核涉网保护与电网保护的整定配合 关系,并根据调度部门的要求,做好每年度对所辖设备的整 定值进行全面复算和校核工作。当电网结构、线路参数和短 路电流水平发生变化时,应及时校核相关涉网保护的配置与 整定,避免保护发生不正确动作行为。
4/3
3.防止机网协调及风电大面积脱网事故
3.1.1.1 各发电公司(厂)应重视和完善与电网运行关系密 切的保护选型、配置,在保证主设备安全的情况下,还必须 满足电网安全运行的要求。
3.1.2.2 发电厂应根据有关调度部门电网稳定计算分析要求, 开展励磁系统(包括 PSS)、调速系统、原动机的建模及参 数实测工作,实测建模报告需通过有资质试验单位的审核, 并将试验报告报有关调度部门。
18/43
15 防止继电保护事故
15.1.1 涉及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发、输、配及重要用电设 备的继电保护装置应纳入电网统一规划、设计、运行、管理 和技术监督。 在一次系统规划建设中,应充分考虑继电保护 的适应性,避免出现特殊接线方式造成继电保护配置及整定 难度的增加,为继电保护安全可靠运行创造良好条件。
十八项反措条文解读

十八项反措条文解读条文5.1.1.8 在新建、扩建和技改工程中,应按《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 5044)和《电力装置安装工程蓄电池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72)的要求进行交接验收工作。
所有已运行的直流电源装置、蓄电池、充电装置、微机监控器和直流系统绝缘监测装置都应按《电力系统用蓄电池直流电源装置运行与维护技术规程》(DL/T 724)和《电力用高频开关整流模块》(DL/T 781)的要求进行维护、管理。
变电站的直流系统在交接试验验收、运行、维护管理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电力行业标准的有关要求进行。
如对充电、浮充电装置在交接、验收时,要严格按照《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 5044)中有关稳压精度0.5%,稳流精度1%,纹波系数不大于0.5%的要求进行。
交接验收时,查验制造厂所提供的充电、浮充电装置的出厂试验报告。
现场具备条件的话,要对充电、浮充电装置进行现场验收试验,测试设备的稳压、稳流、纹波系数等指标,有关出厂试验报告、交接试验报告作为技术档案保存好,并作为今后预试的原始依据。
有的制造厂的出厂测试报告只提供高频模块的测试报告,未提供充电、浮充电装置的整机测试报告,造成现场检测整机稳压精度与出厂测试数据严重不符。
对于蓄电池组,在交接时,应按标准要求进行10小时放电率放电电流,100%容量的核对性充、放电试验。
试验时,先对蓄电池组进行补充充电,以补充蓄电池组在运输、现场安装、静置过程中自放电所损失的容量。
一次放、充电的试验结果,容量测试不小于额定容量的90%,就可以认为容量达到要求。
测试时,一定要测记蓄电池组安装位置的环境温度,实测容量要进行25℃标准温度下的容量核算。
C25℃= C T/(1+k(T-25))式中:T-放电时的环境温度C T-温度T时的放电容量k-温度系数,10小时放电率时k=0.006/℃3小时放电率时k=0.008/℃1小时放电率时k=0.01/℃条文5.1.1.9 变电站直流系统配置应充分考虑设备检修时的冗余,33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站及重要的220kV变电站应采用三台充电、浮充电装置,两组蓄电池组的供电方式。
18项反措讲稿

3U0j=UA+UB+UC+3U0N=3U0+3U0N U0N=-3√3U0*r/(R+r)
19
交流回路接地的原因
电流和电压回路必须一点接地,其原因是为了人身和二次 设备的安全。如没有接地点,高压将通过互感器一、二次 线圈间的分步电容和二次回路的对地电容形成分压,将高 压引入二次回路,其值决定于二次回路对地电容的大小。 接地后二次回路对地电容为零,达到了安全的目的。
F L1 L2
故障发生后1DL跳闸前的电流流向 1DL跳闸后2DL跳闸前的功率流向
M
1DL 3DL
2DL 4DL
N
L2线路功率倒向后,3DL侧纵联保护在功率倒向后检测到正方 向故障时,对侧的允许信号可能仍然保持以至3DL侧纵联保护 误跳。
9
10
11
12
220kV电网的变压器、发电机-变压器组的断路器失灵保护 电网的变压器、发电机- 电网的变压器
23
信号传送延时补偿
保护从本侧向对侧传送数据延时时间,通过发送数据所带的时标在不断地测量 保护从本侧向对侧传送数据延时时间 通过发送数据所带的时标在不断地测量. 通过发送数据所带的时标在不断地测量
Dt 0 A B 0 T1 T d
T2
T3
T d T4
就地时钟的同步按测量的延时时间校正: 就地时钟的同步按测量的延时时间校正
22
差动保护基本工作原理
傅立叶 系数 Iphase = f(t) = f(ωf) + f(ω≠ωf) ω ω≠ω
傅立叶 系数计算和发 送: 在两侧每相
f(ωf) = a*sin ωf t + b*cos ωf t ω 参数a 参数 和 b 发送和计算
18项反措讲稿继电保护部分

及潮流大的情况下保护将会发生误动。现场加强差流及通道延时的监视和记录
。
A
Td ”0
T2 T3
B
0
T1 Td
Td’ T4
(T2 -T1) + (T4 -T3)
Td ”=
2
(T4 –T1) - (T3 –T2)
=
2
最大允许传送延时各厂家不一样:
4
一起采用不同路由引起的故障波形图
4
双重化的线路保护应配置两套独立的通信设备(含复用光纤通道、 独立光芯、微波、载波等通道及加工设备等),两套通信设备应分 别使用独立的电源
线路1纵 差保护 装置1
保护 尾纤 室光 (尾缆) 配架
线路1纵 差保护 装置2
线路2纵 差保护 装置1
线路2纵
尾纤 差保护 (尾缆) 装置2
图1:同塔双回联络线路4套纵联差动保护所需光纤芯示意图
线路保护对通道的要求
继电保护复用接口设备传输允许命令信号时,原则上不应 带有延时展宽,防止系统功率倒向时,引起继电保护误动 作
成星形,否则电流增加√3倍,整定人员不知道现场接线情况时会 发生误动。 对三相共体的主变低压侧电流取自套管线电流CT时同2
Ud0 Id0
3
区外接地故障
I-I
Y△
i0 i0
i0 L1
iD
L 2
△侧CT
线路保护
对于远距离、重负荷线路及事故过负荷等情况,宜采用
设置负荷电阻线或其他方法避免相间、接地距离保护的
9
B相电压 (V) B相电流 (A)
100 80 60 40 20 0 -20 -40 -60 -80 -100-50
B相电压 B相电流
关于《国网十八项反措》防覆冰、舞动条文的分析探讨

2.1 对6.5.1.1条文分析探讨 6.5.11条文:线路路径选择应以冰区分布图、舞动区域分布 图为依据,宜避开重冰区及易发生导线舞动的区域。2级及以上 舞动区不应采取紧凑型线路设计,并采取全塔双帽放松措施。 武汉电网110kV及220kV线路在2000年以前冰区、舞动区 数据缺乏,许多110kV等级线路在设计阶段主要采取方便施工 立塔的原则,形成了大量超过20公里的超长线路,例如某条线 路从洪山区花山镇送往中心城区和平变电站,经过多个不同等 级的冰区、舞动区,但受制于当时数据较少的客观原因,造成 在设计阶段没有因地制宜影响后期运维工作开展,大量数据说 明早期的线路设计缺乏科学依据。《十八项反措》中提到以冰 区、舞动区分布图为依据,不是简单了对照资料,是以5年为一 个标准,即对照平均值也要参考极端数据,及时修正冰区和舞 动区分布图,最好做到精确到每300米一个单位;宜避开重冰区
前言 国家电网公司自2005年起经过3次修订,于2018年11月发
布了《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修订版)》 (以下简称《十八项反措》),目的防止重大电网事故、重大 设备损坏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为重点,以提高电网安全生产为 目标,在全面总结公司系统各类事故教训基础上指定针对性条 款,从规划可研、工程设计、运行维护等10个阶段提出反措和 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反措落实排查情况、现场实际问题,确 保有效应对公司内外部环境变化,解决电网安全生产面临的新 问题。本文作者将《十八项反措》中防覆冰、舞动条款与自身 工作实际相结合进行分析探讨,特别是武汉电网2019年接连发 生220kV泉径一二回覆冰、舞动和220kV孝冯一二回覆冰断线故 障的发生,对今后武汉地区的防覆冰、舞动工作开展都具有特 殊现实意义。
国网公司十八项反措学习内容汇报

国网公司十八项反措学习内容汇报(防止开关设备事故部分)《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中第十一部分防止开关设备事故中从14个方面对开关设备的选用、新装和检修及运行操作故障,开关设备拒动、误动故障,灭弧室故障,开关设备绝缘闪络、爆炸,载流回路过热,机械损伤及预防隔离开关故障、高压开关柜、SF6断路器及GIS故障进行了规范性说明,不仅对我们的工作是一种指导,更是一种对工作标准化的规范,保证了我们工作的安全性及规范性。
一、11.1选用高压开关设备的技术措施中规定了高压开关设备的选用不仅应满足国家标准外,还应符合国网公司的技术标准。
其中,11.1.5:高压开关柜应选用“五防”功能完备的加强绝缘型产品。
五防装置是防止开关设备误操作的一种有效措施,现行的要求是从多年运行、检修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实践证明该措施可有效地防止人身和设备事故,五防功能不完善对安全运行及检修将带来极大的隐患,早期开关柜就因为不具备或功能不完善曾发生多次事故,之后发展的金属铠装式开关柜在这方面大大加强了防卫意识,从设计上已考虑了五防要求,但是目前全国开关制造业有上千家制造厂在生产,制造工艺水平和材质上无法统一,难免还存在不完善的情况,华东就曾多次发生手车式开关在推入柜内的过程中因震动解锁,造成开关在合闸位置上推进,引起电弧闪络接地事故,并使操作人员和设备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
因此必须强调严禁五防功能不完善的新产品使用,而运行中五防功能不完善的开关柜也应尽快完成完善化改造。
二、11.4关于预防开关设备拒动、误动故障的措施,主要从高压断路器的缓冲及操动机构运行维护进行了分析。
为满足高压断路器的电气性能,往往要求分、合闸过程中的某些位置达到规定的高速度,这使得运动部件在行为即将终结时具有很大的动能,若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制动,必将使设备绝缘拉杆受到冲击,引起强烈震动,甚至造成设备部件变形损坏,在现代大型断路器中,这种冲击的危害更大,因此必须适时对高速运动部件进行缓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八项反措条文解读条文5.1.1.8 在新建、扩建和技改工程中,应按《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 5044)和《电力装置安装工程蓄电池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72)的要求进行交接验收工作。
所有已运行的直流电源装置、蓄电池、充电装置、微机监控器和直流系统绝缘监测装置都应按《电力系统用蓄电池直流电源装置运行与维护技术规程》(DL/T 724)和《电力用高频开关整流模块》(DL/T 781)的要求进行维护、管理。
变电站的直流系统在交接试验验收、运行、维护管理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电力行业标准的有关要求进行。
如对充电、浮充电装置在交接、验收时,要严格按照《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 5044)中有关稳压精度0.5%,稳流精度1%,纹波系数不大于0.5%的要求进行。
交接验收时,查验制造厂所提供的充电、浮充电装置的出厂试验报告。
现场具备条件的话,要对充电、浮充电装置进行现场验收试验,测试设备的稳压、稳流、纹波系数等指标,有关出厂试验报告、交接试验报告作为技术档案保存好,并作为今后预试的原始依据。
有的制造厂的出厂测试报告只提供高频模块的测试报告,未提供充电、浮充电装置的整机测试报告,造成现场检测整机稳压精度与出厂测试数据严重不符。
对于蓄电池组,在交接时,应按标准要求进行10小时放电率放电电流,100%容量的核对性充、放电试验。
试验时,先对蓄电池组进行补充充电,以补充蓄电池组在运输、现场安装、静置过程中自放电所损失的容量。
一次放、充电的试验结果,容量测试不小于额定容量的90%,就可以认为容量达到要求。
测试时,一定要测记蓄电池组安装位置的环境温度,实测容量要进行25℃标准温度下的容量核算。
C25℃= C T/(1+k(T-25))式中:T-放电时的环境温度C T-温度T时的放电容量k-温度系数,10小时放电率时k=0.006/℃3小时放电率时k=0.008/℃1小时放电率时k=0.01/℃条文5.1.1.9 变电站直流系统配置应充分考虑设备检修时的冗余,33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站及重要的220kV变电站应采用三台充电、浮充电装置,两组蓄电池组的供电方式。
每组蓄电池和充电机应分别接于一段直流母线上,第三台充电装置(备用充电装置)可在两段母线之间切换,任一工作充电装置退出运行时,手动投入第三台充电装置。
变电站直流电源供电质量应满足微机保护运行要求。
由于高电压等级变电站在电网的重要性,因此应考虑设备检修时的冗余性。
如果采用“2+2”的模式配置充电机,当一台设备退出运行时,一般都采用一台充电、浮充电装置和一组蓄电池组带两段直流母线运行,因为现在重要设备的继电保护装置,都采用双重化方式,如果“1+1”的直流母线运行方式,双重化保护的电源只是单一的,其可靠性大大降低了。
另外,虽然现在高频开关电源都是N+1运行方式,但充电、浮充电装置的监控器却仅有一套,监控器故障时,充电、浮充电装置的许多功能都不能实现了。
据统计,近三年,公司每年直流设备故障中,监控器的故障占50%以上。
条文5.1.1.10 变电站直流系统的馈出网络应采用辐射状供电方式,严禁采用环状供电方式。
环状供电方式是指将两个独立的直流供电系统在其下一级直流支路中连接,当分支直流元件故障时,非故障母线将断开供电回路,这样扩大了直流故障范围。
严重时会使整个变电所处于无直流状态下,对系统正常运行造成重大的安全威胁。
条文 5.1.1.11 直流系统对负载供电,应按电压等级设置分电屏供电方式,不应采用直流小母线供电方式。
直流系统的馈出接线方式应采用辐射状供电方式,以保障上、下级开关的级差配合,提高了直流系统供电可靠性。
对于具体对负荷供电方式,例如继电保,护室内负荷,应按一次设备的电压等级配置分电屏,如500kV/220kV等级,或330kV/110kV等级,分别高/低电压,馈出屏接各自分电屏,再接负荷屏。
保护屏机顶小母线的供电方式应淘汰。
这样接线的优点,如果负荷处电源开关下口出现故障,仅跳负荷断路器,或者最多跳分屏对这一路输出的断路器,避免了直流小母线负荷断路器下口故障,由于小母线总进线断路器,很难实现与下级负荷断路器的级差配合而误动,造成停电范围扩大。
另外由于直流小母线往往在保护柜顶布置,接线复杂,连接点多,其裸露部分易造成误碰或接地故障。
[案例1] 某300MW发变组主保护A、B、C三套,设计时以小母线供电方式,A保护装置供电直流电源断路器下口出现短路故障,造成直流小母线进线断路器误动,使这三套保护装置全部失电。
35kV、10kV开关柜现有采用直流小母线方式供电,应改造为分电屏供电方式,以避免由于当负荷开关下口故障,造成小母线总进线开关无法应对级差配合而误动,扩大停电范围。
环状供电方式,对稳定运行危害很大,尤其当两段母线都出现接地时,很容易由于接地环流的影响,造成用电重要设备如开关误动。
[案例2] 某220kV变电站的220kV母线联络断路器,由于直流母线接地环流影响,造成该开关多次误动。
条文5.1.1.12 直流母线采用单母线供电时,应采用不同位置的直流开关,分别带控制用负荷和保护用负荷。
本条文主要根据继电保护有关“控保分开”对直流电源的要求,即要求继电保护装置的控制负荷和保护负荷的电源要分别独立进线。
案例:甘肃电力“6.18”停电事件条文5.1.1.13 新建或改造的变电站选用充电、浮充电装置,应满足稳压精度优于0.5%、稳流精度优于1%、输出电压纹波系数不大于0.5%的技术要求。
在用的充电、浮充电装置如不满足上述要求,应逐步更换。
本条文是按照《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 5044)中有关要求而提出的。
条文5.1.1.14 新、扩建或改造的变电站直流系统用断路器应采用具有自动脱扣功能的直流断路器,严禁使用普通交流断路器。
加强直流断路器上、下级之间的级差配合的运行维护管理。
条文5.1.1.15 除蓄电池组出口总熔断器以外,逐步将现有运行的熔断器更换为直流专用断路器。
当直流断路器与蓄电池组出口总熔断器配合时,应考虑动作特性的不同,对级差做适当调整。
直流专用断路器在断开回路时,其灭弧室能产生一与电流方向垂直的横向磁场(容量较小的直流断路器可外加一辅助永久磁铁,产生一横向磁场),将直流电弧拉断。
普通交流断路器应用在直流回路中,存在很大的危险性,普通交流断路器在断开回路中,不能遮断直流电流,包括正常负荷电流和故障电流。
这主要是由于普通交流断路器,其灭弧机理是靠交流电流自然过零而灭弧的,而直流电流没有自然过零过程,因此,普通交流断路器不能熄灭直流电流电弧。
当普通交流断路器遮断不了直流负荷电流时,容易使断路器烧损,当遮断不了故障电流时,会使电缆和蓄电池组着火,引起火灾。
加强直流断路器的上、下级的级差配合管理,目的是保证当一路直流馈出线出现故障时,不会造成越级跳闸情况。
变电站直流系统馈出屏、分电屏、负荷所用直流断路器的特性、质量一定要满足《家用及类似场所用过流保护断路器第2部分:用于交流和直流的断路器》(GB 10963.2-2008)的相关要求。
继电保护装置电源,开关柜上、现场机构箱内的直流储能电动机、直流加热器等设备用断路器,建议采用B型开关,分电屏对负荷回路的断路器,建议采用C型开关,两个断路器额定电流有4级左右的级差,根据实测的统计试验数据结果,就能保证可靠的级差配合。
条文5.1.1.16 直流系统的电缆应采用阻燃电缆,两组蓄电池的电缆应分别铺设在各自独立的通道内,尽量避免与交流电缆并排铺设,在穿越电缆竖井时,两组蓄电池电缆应加穿金属套管。
由于直流电缆着火后,可能会造成全站直流电源消失情况,从而导致全站停电事故,本条文主要是针对直流电缆防火而提出的电缆选型、电缆铺设方面具体要求。
[案例] 2003年4月16日,某电厂500kV升压站,一段0.4kV交流电缆阴燃由于直流系统馈出的两根主电缆在电缆沟里与阴燃电缆混装,没有隔离措施,全部烧损,使全站失去直流电源,500kV两条输电线路失去继电保护,被迫跳开。
4台发电机退出运行。
条文5.1.1.17 及时消除直流系统接地缺陷,同一直流母线段,当出现同时两点接地时,应立即采取措施消除,避免由于直流同一母线两点接地,造成继电保护或开关误动故障。
当出现直流系统一点接地时,应及时消除。
[案例] 某220kV重要负荷站,220kV母线带180MVA和120MVA主变压器各1台,2010年11月某日,220kV进线断路器非全相跳闸,继电保护没有任何动作信号记录,后非全相保护动作,跳开断路器。
经查,一继电保护柜中一根直流电缆出现两点接地。
造成环流流过中间继电器线圈,造成保护误动。
当时IV母线负荷100MW。
这次两点接地现象早已存在,没有引起重视。
条文5.1.1.18 严防交流窜入直流故障出现条文5.1.1.18.1 雨季前,加强现场端子箱、机构箱封堵措施的巡视,及时消除封堵不严和封堵设施脱落缺陷。
现场端子箱、机构箱漏水可能会导致端子排绝缘降低,端子间短路情况,从而导致操作机构误动作情况和交流窜入直流故障的发生。
[案例] 2011年8月19日,某供电局一座330kV变电站因雨水进入断路器操作机构箱,引起220V交流电源串入直流系统,致使主变压器断路器操作屏中非电量出口中间继电器节点受电动力影响持续抖动,引起断路器跳闸,造成330kV朱家变电站2台主变压器及110kV 母线失压,15座110kV变电站全停,减供负荷147GW,停电用户数44008户。
本案例详细过程:2011年8月19日陕西省延安330kV朱家变电站主变压器跳闸(国网通报)。
陕西省延安330kV朱家变两台主变高压侧断路器相继跳闸,110kV母线失压,导致其馈供的15座110kV变电站失压。
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330kV朱家变110kV家子I间隔断路器支柱瓷瓶下法兰底面和底架(传动箱上表面)间仅采用现场安装时涂抹的密封胶作为防水密封,在开关操作震动作用下,中相密封胶硬化开裂。
事故前该地区连日大雨,雨水通过缝隙漏入传动箱后沿密度继电器电缆流入机构箱并滴入箱内温湿度控制器(该控制器电源部分为220V交流,信号部分为220V直流),造成温湿度控制器中交、直流回路间短路,交流电压串入直流I段,造成接于直流I段的两台变压器非电量出口中间继电器(主跳)接点抖动并相继出口跳闸。
条文5.1.1.18.2 现场端子箱不应交、直流混装,现场机构箱内应避免交、直流接线出现在同一段或串端子排上。
交、直流电源端子中间没有隔离措施,混合使用,容易造成检修、试验人员由于操作失误导致交直流短接,导致交流电源混入直流系统,进而发生发电机组、升压站线路继电保护动作,导致全厂停电事故,因此,电源端子的设计方式,交、直流电源端子应在端子排的不同区域,应具有明显的区分标志,电源端子之间要有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