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糖尿病药物有哪些
糖尿病药物治疗新进展与用药指南

糖尿病药物治疗新进展与用药指南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进步。
近年来,糖尿病药物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新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1. 新型胰岛素类药物:新型胰岛素类药物如超长效胰岛素和速效胰岛素,能够更好地模拟生理胰岛素分泌,提供更稳定的血糖控制。
2. GLP-1受体激动剂:这类药物通过激活GLP-1受体,增强胰岛素分泌,减少肝糖输出,并延迟胃排空,从而降低血糖。
3. SGLT2抑制剂:通过抑制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促进葡萄糖从尿中排出,降低血糖水平。
4. 胰岛素促泌剂:新型胰岛素促泌剂如DPP-4抑制剂,不仅能够刺激胰岛素分泌,还能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具有较好的血糖控制效果。
用药指南糖尿病药物治疗的选择应基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血糖水平、并发症风险、生活方式等因素。
以下是一些用药指南:1. 个性化治疗: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和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2. 联合用药:单一药物可能难以达到理想的血糖控制,联合用药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风险。
3. 关注药物副作用:在使用任何药物时,都应密切关注可能的副作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生活方式的配合:药物治疗应与健康的饮食习惯、规律的体育活动和戒烟限酒等生活方式改变相结合。
5. 定期监测:患者应定期进行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的监测,以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6. 教育和支持:糖尿病管理不仅需要药物治疗,还需要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理解。
提供教育和支持,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疾病。
结论糖尿病药物治疗的新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而合理的用药指南则有助于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糖尿病的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医生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物有哪些

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物有哪些糖尿病至今有一定的历史了,目前市面上出现了众多的降糖药物,糖尿病患者在服用的时候应该要充分了解这些药物的成分和适应症,副作用等注意事项,根据自己的实际病情选择治疗相应的药物。
那么,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物有哪些呢?看看下面的介绍吧。
目前治疗糖尿病的西药主要有口服降糖化学药、胰岛素两大类。
一、口服降糖化学药1、磺酰脲类主要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而发挥作用,抑制ATP依赖性钾通道,使K+ 外流,β细胞去极化,Ca2+ 内流,诱发胰岛素分泌。
此外,还可加强胰岛素与受体结合,解除受体后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使胰岛素作用加强。
常用的药物有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本脲,格列波脲,格列美脲等。
(1)、格列吡嗪(美吡达、瑞罗宁、迪沙、依吡达)第二代磺酰脲类药,起效快,药效持续6-8小时,对降低餐后高血糖特别有效;由于代谢物无活性,且排泄较快,因此比格列本脲较少引起低血糖反应;作用持续24小时。
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成年型糖尿病。
(2)、格列齐特(达美康、孚来迪)第二代磺酰脲类药,比第一代甲笨磺丁脲强10倍以上;此外,还有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作用,可有效防止微血栓形成,从而预防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
适用于成年型糖尿病、糖尿病伴有肥胖症或伴有血管病变者。
老年人及肾功能减退者慎用。
(3)、格列本脲(优降糖)第二代磺酰脲类药,在所有磺酰脲类中降糖作用最强,为甲笨磺丁脲的200-500倍,作用可持续24小时。
用于轻、中度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易发生低血糖反应,老人和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4)、格列波脲(克糖利)比第一代甲笨磺丁脲强20倍,与格列本脲相比更易吸收,较少发生低血糖;作用可持续24小时。
用于非。
糖病的药物治疗有哪些选择

糖病的药物治疗有哪些选择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有哪些选择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药物治疗是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那么,糖尿病的药物治疗都有哪些选择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胰岛素。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最有效的药物之一,尤其对于 1 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是必需的治疗药物。
对于 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或者出现了某些并发症,也可能需要使用胰岛素。
胰岛素的种类繁多,包括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以及预混胰岛素等。
短效胰岛素起效快,作用时间短,一般用于控制餐后血糖;中效和长效胰岛素作用时间较长,主要用于提供基础胰岛素水平,控制空腹血糖;预混胰岛素则是将短效和中效胰岛素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起来较为方便。
口服降糖药也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见的口服降糖药有以下几类:1、双胍类药物,比如二甲双胍。
这是2 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线用药,它可以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从而降低血糖。
二甲双胍还具有减轻体重、改善血脂等作用。
2、磺脲类药物,常见的有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等。
这类药物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来发挥降糖作用。
但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低血糖。
3、格列奈类药物,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
它们也是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来降低血糖,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适合餐后血糖升高的患者。
4、α糖苷酶抑制剂,像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
它们通过抑制肠道内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降低餐后血糖。
服用这类药物时,可能会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如腹胀、排气增多等。
5、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这类药物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但可能会导致体重增加和水肿等副作用。
6、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比如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等。
它们通过抑制 DPP-4 酶的活性,提高体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的水平,从而发挥降糖作用。
2024年新型糖尿病药物使用手册

2024年新型糖尿病药物使用手册1. 糖尿病概述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糖水平持续升高。
糖尿病分为两种类型: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通常发生在年轻人身上;2型糖尿病则是由于身体对胰岛素的抵抗性增加导致的,通常发生在成年人身上。
2. 新型糖尿病药物概述新型糖尿病药物是指最近几年开发的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
这些药物具有更佳的疗效、更少的副作用以及更方便的给药方式。
新型糖尿病药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 胰岛素分泌促进剂:包括磺脲类和非磺脲类药物,能够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
2. 胰岛素增敏剂:包括双胍类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能够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3. 胰岛素类似物:与人体内源性胰岛素具有相似的结构和作用,具有更快的起效时间和更短的半衰期。
4.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能够模拟GLP-1的作用,增加胰岛素分泌和抑制胃肠道激素分泌。
5. 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能够抑制DPP-4的活性,增加内源性GLP-1的水平。
3. 新型糖尿病药物使用指南在使用新型糖尿病药物之前,请务必咨询医生或专业医疗人员,并按照其建议使用。
以下为新型糖尿病药物使用的一般指南:1. 胰岛素分泌促进剂:通常在餐前半小时服用,根据血糖水平调整剂量。
2. 胰岛素增敏剂:通常在餐后服用,根据血糖水平调整剂量。
3. 胰岛素类似物: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皮下注射,通常在餐前注射。
4. GLP-1受体激动剂:通常在餐前注射,根据血糖水平调整剂量。
5. DPP-4抑制剂:通常在餐前服用,根据血糖水平调整剂量。
4. 注意事项在使用新型糖尿病药物期间,请注意以下事项:1. 遵循医生的建议和药物说明书,不要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
2. 定期进行血糖监测,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药物剂量。
3. 注意饮食和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4. 警惕低血糖的发生,特别是在调整药物剂量时。
5. 及时向医生报告药物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新型治疗糖尿病药物FGF-21

新型治疗糖尿病药物FGF-21生命科学与技术系09生物技术一班0918011013 李培亮一. FGF-21资料简述:FGF-21是FGF基因家族成员,FGF基凶家族由22个成员组成,它们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如促进有丝分裂、刺激新生血管的形成,促进胚胎组织的发育和分化参与创伤的愈合和组织再生、神经营养、调节内分泌作用等。
而有的研究则发现FGF基因家族中的一些成员还参与了代谢过程的调节。
FGF一21是最近发现的FGF基因家族中的一位新成员。
相关研究表明FGF一21是一非常有意义的保护糖代谢稳态的细胞因子,具有胰岛素类似的作用,能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促进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吸收,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因此我们认为FGF一21可以作为今后一种新的降糖药物。
有关FGF一21的表达分布以及调控因素已有报道,但只限于基冈水平。
体外研究表明FGF一21mRNA在小鼠的肝组织以及骨骼肌组织中呈高水平表达【2'51,而在胸腺组织呈低水平表达[21。
PPAR一^y激动剂上调db/db小鼠脂肪组织中FGF一21 mRNA水平,PPAR—Ot激动剂不仅使C57BL/6小鼠肝脏的FGF一21 mRNA水平增加嘲,诱导FGF一21 mRNA在人类原始肝细胞中的表达[71,还使FGF一21的表达呈现昼夜节律181。
禁食和高脂饮食均上调小鼠脂肪组织和肝脏组织中FGF一21 mRNA 水平。
二. FGF-21的mRNA碱基序列:Homo sapiens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1 (FGF21), mRNA940 bp linear mRNA CDS151..780151 atggactcgg acgagaccgg gttcgagcac181 tcaggactgt gggtttctgt gctggctggt cttctgctgg gagcctgcca ggcacacccc241 atccctgact ccagtcctct cctgcaattc gggggccaag tccggcagcg gtacctctac301 acagatgatg cccagcagac agaagcccac ctggagatca gggaggatgg gacggtgggg361 ggcgctgctg accagagccc cgaaagtctc ctgcagctga aagccttgaa gccgggagtt421 attcaaatct tgggagtcaa gacatccagg ttcctgtgcc agcggccaga tggggccctg481 tatggatcgc tccactttga ccctgaggcc tgcagcttcc gggagctgct tcttgaggac541 ggatacaatg tttaccagtc cgaagcccac ggcctcccgc tgcacctgcc agggaacaag601 tccccacacc gggaccctgc accccgagga ccagctcgct tcctgccact accaggcctg661 ccccccgcac tcccggagcc acccggaatc ctggcccccc agccccccga tgtgggctcc721 tcggaccctc tgagcatggt gggaccttcc cagggccgaa gccccagcta cgcttcctga此为编码FGF-21的mRNA序列三.去相应的生物公司设计引物四.用PCR开始扩增目的片段五.表达载体因为其碱基对为629bp<10kbp,所以可以用原核表达载体,此处选用大肠杆菌作为表达载体。
糖尿病药品有哪些

糖尿病药品有哪些*导读:糖尿病药品有哪些?糖尿病人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糖代谢综合征,致使血糖升高。
目前药物降糖是不少糖尿病患者采用的方法,了解多种药物的适应症对合理选择降糖药很有必要。
那么,糖尿病药品有哪些呢?下面介绍常见的降糖药,来了解下吧。
*一、糖尿病药品有哪些?*1、二甲双胍二甲双胍可能是大部分糖尿病患者最为熟悉的一种降糖药,由于它并不直接刺激胰岛素分泌,因此服药时间没有什么严格的限制,可以在餐前、餐中或者餐后;但有些患者服用后会产生较明显的胃肠道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腹泻等,故可餐后或餐中服药,以减轻胃肠道反应,一般每日2~3次。
如服二甲双胍缓释片,也可每日1次服用。
*2、-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以阿卡波糖(拜糖平)为代表的此类药物,通过延缓小肠对多糖的消化吸收,主要控制餐后高血糖的发生,尤其适用于饮食习惯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中国人。
服用方法是进餐时随第一口食物嚼服,不要随水吞服。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发生低血糖的患者在日常用药中包含此类药物,需直接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而口服面包、饼干等食物会因无法立刻吸收而达不到迅速提升血糖的效果。
*3、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此类药物主要通过刺激胰岛细胞释放胰岛素达到降血糖的目的,分为长效类和短效类。
短效类包括格列吡嗪(美吡达)、格列喹酮(糖适平)等,需要在一日三餐前半小时服药。
长效类包括:格列齐特缓释片(达美康)、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吡嗪控释片(瑞易宁)、格列美脲(亚莫利)等,一般每日服药1次,通常建议在早餐前半小时服用。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缓释或控释片剂是不可以掰开或者嚼碎服用,否则就起不到缓释、控释的效果了。
*4、非磺脲类胰岛素促分泌剂此类药物也被称为餐时血糖调节剂,常用的包括:瑞格列奈(诺和龙,孚来迪)、那格列奈(唐力)等。
顾名思义,它可以快速短效地促进胰岛素分泌,一般每日3次,于进餐前或进餐时口服,如不吃饭则不服药,主要用于控制餐后高血糖。
*5、胰岛素①短效胰岛素(如常规优泌林、诺和灵R):三餐前半小时皮下注射。
司美格鲁肽,又一款新型降糖药给糖尿病患者带来治疗与价格双获益

司美格鲁肽,⼜⼀款新型降糖药给糖尿病患者带来治疗与价格双获益新药速递:司美格鲁肽(利拉鲁肽周制剂),⼜⼀款新型降糖药给糖尿病患者带来治疗与价格双获益天津⼤学泰达医院李青刚刚,⼜⼀款新型降糖药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在我国上市。
该药属于肽类降糖药(GLP-1 RA类药物),原名索马鲁肽,此次在中国正式获批的名字为“司美格鲁肽”,是周制剂,每周⽪下注射⼀次即可。
该药由⽬前肽类降糖药中使⽤最⼴、影响⼒最⼤的利拉鲁肽派⽣⽽来,为了⽅便⼤家理解,我称之谓“利拉鲁肽周制剂”,正规的名字是“司美格鲁肽”。
司美格鲁肽在降糖的同时有减重和⼼⾎管保护作⽤,主要⽤于2型糖尿病伴有⼼⾎管疾病的患者,以及在饮⾷控制和运动基础上,接受⼆甲双胍和/或磺脲类药物治疗后⾎糖仍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
1、降糖作⽤作为“本职⼯作”的降糖药,司美格鲁肽的降糖效果是⾮常出⾊的。
多项临床研究已经明确证实,司美格鲁肽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红蛋⽩降低1.5%~1.8%,降糖效果优于利拉鲁肽、艾塞那肽周制剂、西格列汀以及⽢精胰岛素等药物。
⽆论原来采取什么治疗措施、⽆论糖尿病的病程长短,司美格鲁肽均可显著降低糖化⾎红蛋⽩,⽽且治疗前的糖化⾎红蛋⽩越⾼,使⽤司美格鲁肽后降幅越⼤。
中国的研究也明确证实,经30周司美格鲁肽1.0mg/周治疗后,⾼达86.1%的患者达标(⽬标值为糖化⾎红蛋⽩<7%)。
2、减重作⽤研究发现,司美格鲁肽在降糖的同时可实现“智能”减重。
多项研究已证实,司美格鲁肽可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的体重,其减重效果是基于治疗前的体重⽽“智能”减重,⽤药前越胖,减幅越⼤,⾝体不胖(BMI<25kg/m2)的患者减重幅度相对⼩,因此不胖的患者也可以放⼼使⽤。
3、⼏乎没有低⾎糖风险司美格鲁肽的降糖效果呈“⾎糖依赖性”,⾎糖越⾼,降糖效果越好;⾎糖降⾄正常,其作⽤明显减弱。
汇总分析发现,使⽤司美格鲁肽治疗者低⾎糖的风险极低,可真正实现“按需”降糖。
新型降糖药汇总

目录
VS DPP-4i VS SGLT-2i VS Other GLP-1RA
国内已上市的SGLT-2抑制剂概览
化学名
商品 名
常用剂量
上市时 制药公
间
司
价格/片
生物利 用度
肝肾代谢清 除
半衰期(小时)
不良反应恩格列 净欧唐源自静10~25mg QD 晨服
2017.11
礼来
4.42元
达格列 净
安达 唐
钠-葡萄糖共转运体2抑制剂之间的区别:化学结构
恩格列净
达格列净
卡格列净
logP (HPLC)
恩格列净
1.7
达格列净
2.3
logP:疏水参数, LogP值越大,说明该物质越亲油;LogP值越小,则说明该物质越亲水 HPLC:高效液相色谱
卡格列净
3.5
真实世界研究: SGLT2i可有效降低HbA1c, 早期减重后逐渐反弹
后发现,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卡格列净会导致腿部和足部截肢风险 升高 FDA要求在卡格列净的药品说明书上增加新的警示信息,包括
黑框警告,以警示腿部和足部截肢风险
CVOT研究的意义
心血管并发症是大部分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 系统总体风险水平是防治糖尿病的一个重要目标。
SGLT-2抑制剂有哪些心血管安全性研究
恩格列净
达格列净
卡格列净
EMPA-REG OUTCOME研究
DECLARE研究
CANVAS研究
全球42个国家590个医疗中心开展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共纳入7020名具有心血管事件 高风险的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18岁,身体质量指数≤45kg/m2,肾小球滤过率预计值 ≥30mL/min/1.73m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糖尿病药物有哪些
文章目录*一、新型糖尿病药物有哪些*二、糖尿病用药注意事项*三、糖尿病临床表现
新型糖尿病药物有哪些1、磺酰脲类药物
主要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而发挥作用,抑制ATP依赖性钾通道,使K+ 外流,β细胞去极化,Ca2+ 内流,诱发胰岛素分泌。
此外,还可加强胰岛素与受体结合,解除受体后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使胰岛素作用加强。
2、双胍类药物
本类药物不刺激胰岛素β细胞,对正常人几乎无作用,而对糖尿病人降血糖作用明显。
不影响胰岛素分泌,通过促进外周组织摄取葡萄糖,抑制葡萄糖异生,降低肝糖原输出,延迟葡萄糖在肠道吸收,由此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3、α糖苷酶抑制剂
竞争性抑制麦芽糖酶、葡萄糖淀粉酶及蔗糖酶,阻断1,4-糖苷键水解,延缓淀粉、蔗糖及麦芽糖在小肠分解为葡萄糖,降低餐后血糖。
4、普通胰岛素
由动物胰腺提取的胰岛素,可引起过敏反应、脂质营养不良及胰岛素耐药,不宜长期使用。
5、基因工程胰岛素
由非致病大肠杆菌加入人体胰岛素基因而转化生成,其结构、化学及生物特性与人体胰腺分泌的胰岛素完全相同。
与动物胰岛素相比,不易引起过敏反应和营养不良。
6、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
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利用酵母菌产生的生物合成人胰岛素,
为中效胰岛素制剂。
用于中、轻度糖尿病,治疗重度糖尿病患者
可与正规胰岛素合用,使作用出现快而维持时间长。
糖尿病用药注意事项1、糖尿病病人不宜单用口服降糖药胰岛素依靠型糖尿病病人不宜单用口服降糖药,当然双胍类
降糖药及拜糖平与胰岛素合用还是很有效的。
2、糖尿病孕妇应一律停用口服降糖药
糖尿病孕妇应一律停用口服降糖药,以免目前血糖控制不佳,同时引起胎儿发育有异常。
因为口服降糖药能通过乳汁排泄,所
以喂奶的女性也不要服用口服降糖药。
3、肝、肾功能不全者不用或慎用口服降糖药
肝、肾功能不全者不用或慎用口服降糖药,口服降糖药全部
都须肝脏代谢,大多数都要经肾脏排出,肝、肾功能不好的病人服用口服降糖药可能发生药物积累中毒或发生低血糖症,还可能进
一步损害肝、肾功能。
4、糖尿病患者不宜用的药物
抗癌药物:四氧嘧啶、门冬酰胺、链佐脲菌素、环磷酰胺等。
儿茶酚胺药物:肾上腺素、异丙肾上素、左旋多巴、去甲肾上腺素、沙丁醇等。
激素类药物:糖皮质激素、雌激素、甲状腺素、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等。
利尿药和降压药:噻嗪类利尿剂、氯噻酮、襻利尿剂、潴钾利尿剂和二氮嗪、中枢作用的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等。
糖尿病临床表现1、典型症状
三多一少症状,即多尿、多饮、多食和消瘦。
2、不典型症状
一些2型糖尿病患者症状不典型,仅有头昏、乏力等,甚至无症状。
有的发病早期或糖尿病发病前阶段,可出现午餐或晚餐前低血糖症状。
3、急性并发症的表现
在应激等情况下病情加重。
可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多尿加重,头晕、嗜睡、视物模糊、呼吸困难、昏迷等。
4、慢性并发症的主要表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无视力下降以及下降的程度和时间;
是否检查过眼底或眼底荧光造影;是否接受过视网膜光凝治疗。
糖尿病性肾病:有无浮肿,尿中泡沫增多或者蛋白尿。
糖尿病神经病变:四肢皮肤感觉异常,麻木、针刺、蚁走感。
足底踩棉花感,腹泻和便秘交替,尿潴留,半身出汗或时有大汗,
性功能障碍。
反复的感染:例如反复的皮肤感染,如疖、痈,经久不愈的小腿和足部溃疡。
反复发生的泌尿系感染,发展迅速的肺结核。
女性外阴瘙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