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工建筑历史考研资料 外国建筑史

合集下载

华南理工大学讲义(中外建筑史)2

华南理工大学讲义(中外建筑史)2

〈五〉拜占庭建筑1、帆拱水平切口和四个发券之间所余下的四个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称为帆拱。

它是拜占庭建筑的主要成就之一。

2、希腊十字式拜占庭建筑中的教堂形制。

中央的穹顶和它四面的筒形拱,形成等臂的十字。

3、玻璃摩塞克拜占庭建筑中用半透明的小块彩色玻璃镶嵌而成的装饰画。

4、圣索菲亚大教堂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建筑最光辉的代表。

它是东正教的中心教堂,是皇帝举行重要仪典的场所。

它离海很近,四方来的船只远远就能望见,是拜占庭帝国极盛时代的纪念碑。

重要建筑物名称:圣索菲亚大教堂俄罗斯的华西里•伯拉仁内教堂、斯巴斯-涅列基扎教堂南斯拉夫的格拉查尼茨教堂圣马可大教堂〈六〉西欧中世纪建筑1、拉丁十字式欧洲中世纪建筑的教堂形制。

变形于古罗马的巴西利卡,由于宗教仪式日趋复杂,圣品人增多,后来就在祭坛前增建一道横向的空间,高度和宽度都与正厅的对应相等。

于是形成了一个十字平面,竖道比横道长得多,信徒们所在的大厅比圣坛、祭坛又长得多。

2、“罗马风” 公元9世纪左右,欧洲正式进入封建社会。

这时的经济属自然经济,社会秩序较稳定,于是,具有各民族特色的文化在各国发展起来。

这时的建筑除基督教堂外,还有封建城堡与教会修道院等。

其规模远不及古罗马建筑,设计施工也较粗糙,但建筑材料大多来自古罗马废墟,建筑艺术上继承了古罗马的半圆形拱券结构,形式上又略有古罗马的风格,故称为罗马风建筑。

它所创造的扶壁,肋骨拱与束柱在结构与形式上都对后来的建筑影响很大。

3、哥特式12-15世纪,哥特式建筑就是欧洲封建城市经济占主导地位时期的建筑。

这时期的建筑仍以教堂为主,建筑风格完全脱离了古罗马的影响,而是以尖券(来自东方)、尖形肋骨拱顶、坡度很大的两坡屋面和教堂中的钟楼、扶壁、束柱、花空棂等为其特点。

以法国为中心。

第一个作品长老许杰设计的巴黎圣德尼教堂4、骨架券哥特式建筑中的拱顶承重构件,拱顶分为了承重部分和填充部分,这样大大减轻了拱顶的重量,节省了材料,减小了侧推力。

华南理工大学讲义(中外建筑史)3

华南理工大学讲义(中外建筑史)3

〈十四〉现代建筑多元化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45——20世纪70年代)◆ 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1、理性主义“现性主义”是指形成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以格罗皮乌斯和他的包豪斯学派和以柯布西耶等人为代表的欧洲的“现代建筑”。

它因讲究功能而有“功能主义”之称:它因不论在何处均以一色的方盒子、平屋顶、白粉墙、横向长窗的形式出现,而又被称为“国际式”。

2、TAC 协和建筑师事务所,由格罗皮乌斯和他在美国的七个得意门生组成。

主要作品有: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国际住宅展览会公寓、西水桥小学。

3、多簇式把一个个标准化的单位,按照功能、结构、设备与施工的要求与可能性组成小组的设计方法。

为TAC建筑事务所较早采用。

◆ 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1、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这种倾向的特点是全部用钢和玻璃来建造,构造与施工非常精确,内部没有或很少柱子,外形纯净与透明、清沏地反映着建筑的材料、结构与它的内部空间。

范斯活斯住宅、湖滨公寓、纽约的西格拉姆大厦,伊利诺工学院克朗楼和西柏林新国家美术馆是在战后讲求技术精美的主要代表作。

◆“粗野主义”倾向1、粗野主义粗野主义是五十年代下半期到六十年代中期喧噪一时的建筑设计倾向。

它的含义并不清楚,有时被理解成为一种艺术形式,有时被理解成为一种有理论有方法的设计倾向。

对它的代表人物和典型作品也有不完全一致的看法。

粗野主义经常采用混凝土,把它最毛糙的方面暴露出来,极其夸大那些承重的构件,把他们冷酷的碰撞在一起。

特点概括为:毛糙的混凝土、沉重的构件、粗鲁的组合。

主要建筑和人物有:柯布西耶的马赛公寓大楼和昌迪迦尔行政中心、英国的斯特林和戈文的伦敦南岸艺术中心、意大利的弗甘诺的Marchiondi学院、美国的鲁道夫的耶鲁大学艺术与建筑学楼、日本的丹下健三的仓敷市厅舍。

◆“典雅主义”倾向1、典雅主义“典雅主义”是和“粗野主义”并进然而在艺术效果上却与之相反的一种倾向,不过两者从设计思想上来说都是比较“重理”的。

华南理工大学讲义(中外建筑史)5

华南理工大学讲义(中外建筑史)5

〈五〉拜占庭建筑1、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建筑特点(★★★)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建筑最光辉的代表,是东正教的中心教堂,是拜占庭帝国极盛时代的纪念碑。

圣索菲亚教堂是集中式的,东西长77.0米,南北长71.0米。

中央穹隆突出,四面体量相仿但有侧重。

结构圣索菲亚教堂的第一个成就是它的结构体系。

教堂正中的穹顶,通过帆拱架在4个墩子上。

中央穹顶的侧推力在东西两面由一级比一级小的半穹顶和大券上抵挡,南北方向则由四爿墙抵住侧推力。

这套结构的关系明确,层次井然,显见匠师们对结构所受的力已经有相当准确的分析能力。

内部空间圣索菲亚教堂的第二个成就是它的既集中统一又曲折多变的内部空间。

中央穹顶下的空间同南北两侧是明确隔开的,而同东西两侧贯通。

空间增大了纵深比较适合宗教仪式的需要。

东西两侧逐个缩小的半穹顶造成了步步扩大的空间层次,层层涌起,突出中央穹顶的统率地位,集中统一。

南北两侧的空间透过柱廊同中央部分相通,它们内部又有柱廊作划分。

层次多了,引起空间漫无际涯的幻觉。

穹顶底脚,每两个肋之间都有窗子,它们是照明内部的唯一光源。

对比万神庙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延展的、复合的空间,比起古罗马万神庙单一的、封闭的空间来,是结构上的大进步。

但万神庙内部的单纯完整、明确简练、庄严肃穆,却远胜过圣索菲亚教堂的多少一点神秘、一占昏冥、一点恍惚迷离。

显见得基督教文化远不如古典文化理性的人文精神。

但圣索菲亚教堂各种不同方向的、不同大小的、不同层次的发券,常常一簇簇组成很优美的景观,这也是万神庙所没有的。

灿烂的色彩圣索菲亚教堂的第三个成就是它内部灿烂夺目的色彩效果。

墩子和墙全用彩色大理石贴面,有白、绿、黑、红等颜色,组成图案。

柱子大多是深绿色的,少数是深红色的。

柱头一律用白色大理石,镶着金箔。

柱头、柱础和柱身的交界线都有包金的铜箍。

穹顶和拱顶全用玻璃摩赛克装饰,大部分是金色底子的,少量是蓝色底子的。

地面也用摩赛克铺装。

2、东欧小教堂的建筑特点(☆)除了圣索菲亚教堂,拜占庭没有重大的建筑活动。

《外国建筑史》复习大纲 考研

《外国建筑史》复习大纲 考研

第四章外国建筑史第一节古代埃及建筑一、历史分期及其代表性建筑类型(一)古王国时期(前27~前22世纪)。

本时期的代表性建筑是陵墓。

最初是仿照住宅的“玛斯塔巴”(MASTAB)式,即略有收分的长方形台子。

经多层阶梯状金字塔逐渐演化为方锥体式的金字塔陵墓。

多层金字塔以在萨卡拉的昭塞尔(Zoser)金字塔为代表。

在墓群的祭祀厅堂及附属建筑上仍有木构痕迹。

方锥形金字塔以在基寨的三大金字塔;库夫(Khufu)、哈夫拉(Khafra)、孟卡乌拉(Menkaura)为代表,金字塔墓主要由临河处的下庙、神道、上庙(祭祀厅堂)及方锥形塔墓组成。

哈弗拉金字塔前有著名的狮身人面像。

(二)中王国时期(前21~前18世纪)。

首都迁到上埃及的底比斯,在深窄峡谷的峭壁上开凿出石窟陵墓,如曼都赫特普三世(Mentuhotep置)墓。

此时祭祀厅堂成为陵墓建筑的主体,加强了内部空间的作用,在严整的中轴线上按纵深系列布局,整个悬崖被组织到陵墓的外部形象中。

(三)新王国时期(前17~前11世纪)。

形成适应专制制度的宗教,太阳神庙代替陵墓成为主要建筑类型。

著名的太阳神庙,如卡纳克一卢克索的阿蒙(Amon)神庙。

其布局沿轴线依次排列高大的牌楼门、柱廊院、多柱厅等神殿、密室和僧侣用房等,庙宇的两个艺术重点:一是牌楼门及其门前的神道及广场,是群众性宗教仪式处,力求富丽堂皇而隆重以适应戏剧性的宗教仪式,一是多柱厅神殿内少数人膜拜皇帝之所,力求幽暗而威严以适应仪典的神秘性。

神庙的建筑艺术重点已从外部形象转到了内部空间,从雄伟阔大而概括的纪念性转到内部空间的神秘性与压抑感。

二、风格特点高超的石材加工制作技术创造出巨大体量,简洁几何形体,纵深空间布局,追求雄伟、庄严、神秘、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第二节古代西亚建筑一、范围及时期约在公元前3500年至前四世纪。

包括早期的阿卡德一苏马连文化,以后依次建立的奴隶制国家为古巴比伦王园(公元前19一前16世纪)、亚述帝国(公元前8~前7世纪)、新巴比仑王国(公元前626~539年)和波斯帝国(公元前6~前4世纪)。

《外国建筑史》复习资料

《外国建筑史》复习资料

1、金字塔是古埃及(古王国)时期的典型建筑。

2、(雅典卫城)是古希腊的神庙、群体布局以及雕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的杰出代表。

3.西欧哥特教堂的平面多采用(拉丁十字或巴西利卡)式4、被称为文艺复兴的第一朵报春花的佛罗伦萨主教堂穹顶是由(伯鲁乃列斯基)设计的。

5.罗马圣彼得教堂的穹顶是(米开朗琪罗)的作品。

6.(万神庙)是古罗马集中式形体、单一空间以及穹顶技术成就的杰出代表。

7.文艺复兴的传统传播到法国以后,最终在17世纪形成了以卢浮宫东立面、凡尔赛宫为代表的(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9、古希腊雅典卫城的主要建筑物有帕提农神庙、(胜利神庙)、(伊瑞克提嗡神庙)、和(雅典娜雕像)。

其中帕提农神庙的正立面共有(8)根(多立克)式柱子,其内部后室有4根(爱奥尼)式柱子。

11、古罗马城的大部分代表性建筑几乎都出现在哪一个时期(罗马共和时期)。

12、(万神庙)又称潘泰翁神庙,是罗马最宏伟著名的神庙建筑。

15、古罗马万神庙的大穹顶采用(混凝土加砖)材料建造。

16、古罗马大斗兽场的看台采用(木构)结构方式建成。

17、根据书本,最早发明肋架券的是(古代罗马)地区。

22、巴洛克建筑空间的主要特点是(追求自由奔放)。

23、在雅典卫城的建筑群中,以女像柱作为装饰的是(伊瑞克提翁神庙)。

24、根据书本,建筑师于(文艺复兴)时代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25、在(爱奥尼柱式)柱式中,凹槽呈半圆形,并且留有一段圆面的。

26、在古典柱式中,最不容易在额枋位置安置大片雕塑的是(科林斯柱式)。

27、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建筑)终结的是(圣彼得大教堂)。

28、古罗马时期,著名的建筑理论著作《建筑十书》的作者是(维特鲁威)。

29、文艺复兴时期,(阿尔伯蒂)著作了《论建筑》。

31、电影《罗马假日》中出现的背景——西班牙大阶梯是(文艺复兴)风格的广场。

32、对欧洲园林乃至城市规划产生重大影响的是(凡尔赛宫)宫殿的花园。

33、17、18世纪上叶和中叶,大量兴建着的中小型庄园府邸中,流行着(帕拉第奥)主义。

建筑史古西亚建筑-资料

建筑史古西亚建筑-资料
·Invert Tapered Column, Doric的先声。
讨论:柱子两端的粗细。
Mycenean文明
☆ Citadal of Tiryns, Mycenean, 1500BC 梯林斯卫城 厚实的城墙。
木马屠城
☆ Lion Gate, Mycenea, 1300BC 大力神式砌筑
☆ Treasury of Atreus, Myceanea, 1300BC 叠涩穹隆
·美索不达米亚建筑的印象:王权性和军事性,少涉宗教。 ·积极防御因素:突出的塔楼、雉堞,互相保护的连串庭院,
无数狭窄的隘路和曲折通道。
苏美尔人的工艺
两河下游:美索不达米亚
·建筑材料:缺乏良好的木材和石材。用土坯和芦苇。 而后用砖(熟砖、生砖)adobe。
·建筑特点:墙厚,开间窄 高台,凸堡 饰面
·1100-500BC的叙利亚Syria地区
——对建筑的影响
☆文化
·与尼罗河流域的异同
·天文:黄道十二宫 ·数学:60进位制 ·法制:汉谟拉比法典 ·文学 ·宗教
·楔形文字
早期的 农业生活
最早的城镇
苏美尔繁忙的集市
图片 用名字区分?
·两河下游早期建筑特点: 墙厚,开间窄;高台建筑原形;凸堡;饰面
华南理工大学外国建筑史讲义
外国建筑史
World Architectural History Updated 2019.3.
古西亚建筑
Ancient West Asian Architecture
我用山上的石头建起宫殿里的堡垒。
——尼布甲尼撒的公告 刻在巴比伦北方城堡的墙壁上
Map
☆概述古代西亚的历史地理范畴
☆ Lion Gate, Mycenea, 1300BC 大力神式砌筑

外国建筑史知识点

外国建筑史知识点

外国建筑史知识点《外国建筑史(复习内容)》(华工版)按2005年以前的华工历年考试题目进行了重点星注,星星越多者表示其在历史上考题出现次数越多。

二、外国建筑史部分〈一〉古埃及1、方尖碑古埃及崇拜太阳的纪念碑,常成对的竖立在神庙的入口处。

其断面呈正方形,上小下大,顶部为金字塔形,常镀合金。

高度不等,已知最高者达五十余米,一般细长比为9-10:1,用整块的花岗岩制成,碑身刻有象形文字的阴刻图案。

2、金字塔古埃及法老的陵墓,造型多为正四方锥体,象汉字的“金”,所以称作“金字塔”3、太阳神庙古埃及新生王国时期,太阳神庙代替陵墓成为皇帝崇拜的纪念性建筑物,占了最重要的地位。

4、玛斯塔巴古埃及的一种住宅形式,以卵石为墙基,用土坏砌墙,密排圆木成屋顶,再铺上一层泥土,外形象一座有收分的长方形土台。

重要建筑物名称:阿玛尔纳宫殿古王国时期——金字塔:第一王朝皇帝乃伯特卡在萨卡拉的陵墓萨卡拉的昭赛尔金字塔吉萨金字塔群——库富金字塔、哈弗拉金字塔、门卡乌拉金字塔中王国时期——山地陵墓:曼都赫特普三世墓、哈特什帕苏墓新王国时期——太阳神庙:卡纳克阿蒙神庙、鲁克索阿蒙神庙埃德府神庙牌楼门〈二〉古代两河流域1、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第格利斯河。

2、山岳台公元前3000年,古代西亚人崇拜山岳、崇拜天体,观测星象的塔式建筑物。

山岳台是一种多层的高台,有坡道或者阶梯逐层通达台顶,顶上有一间不大的神堂。

实例:乌尔山岳台。

3、人首翼牛像人首翼牛像是萨艮王宫宫殿裙墙转角处的一种建筑装饰。

它们的正面表现为圆雕,侧面为浮雕。

正面有两条腿,侧面四条,转角一条在两面共用,一共五条腿。

因为它们巧妙地符合观赏条件,所以并不显得荒诞。

它们的构思,不受雕刻体裁的束缚,把图雕和浮雕结合起来,很有创新精神。

4、百柱厅珀赛玻里斯宫里的大殿,68米见方,有一百颗石柱,高11.3米,梁枋都是木制的。

大殿结构之轻、空间之宽敞,在古代世界中居于第一位。

重要建筑物名称:乌尔山岳台萨艮(gen)王宫珀赛玻里斯宫补:两河下游——古巴比伦王国两河上游——亚述王国伊朗高原——波斯帝国〈三〉古希腊1、爱琴文化古代爱琴地区是以爱琴海为中心,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中各岛屿和小亚细亚西海岸的地区。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史讲义--外建筑史2.2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史讲义--外建筑史2.2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史讲义--外建筑史2.2〈八〉巴洛克建筑——17世纪意大利1、巴洛克时期建筑的主要特点、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影响(★★)① 巴洛克建筑的主要特点(★★★)17世纪,文艺复兴以后的意大利建筑,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是:第一、炫耀财富。

大量使用贵重的材料,充满了装饰,色彩鲜丽,一身珠光宝气;第二、追求新奇。

建筑师们标新立异,前所未见的建筑形象和手法层出不穷。

而创新的主要路径是,首先,赋予建筑实体和空间以动态,或者波折流转,或者骚乱冲突;其次,打破建筑、雕刻和绘画的界限,使它们互相渗透;再次,则是不顾结构逻辑,采用非理性的组合,取得反常的效果;第三,趋向自然。

在郊外兴建了许多别墅,园林艺术有所发展。

在城里造了一些开敞的广场。

建筑也渐渐开敞,并在装饰中增加了自然题材;第四,城市和建筑,都有一种庄严隆重、刚劲有力,然而又充满欢乐的兴致勃勃的气氛。

它们是文艺复兴晚期手法主义的发展。

因为这时期的建筑突破了欧洲古典的、文艺复兴的和后来古典主义的“常规”,所以被称为“巴洛克”(Baroque)式建筑,“巴洛克”原意是畸形的珍珠,16-17世纪时,衍义为拙劣、虚伪、矫揉做作或风格卑下、文理不通。

18世纪中叶,古典主义理论家带着轻蔑的意思称呼17世纪的意大利建筑为“巴洛克”,但这种轻蔑是片面的、不公正的,巴洛克建筑有它特殊的成就,对欧洲建筑的发展有长远的影响。

② 巴洛克建筑的历史背景(☆)以天主教堂为代表的巴洛克建筑是十分复杂的,它包含着尖锐地矛盾着的倾向。

建筑风格的复杂反映着时代的复杂。

在整个欧洲,产生两个强大的建筑潮流,同时发展。

一个是代表着新兴资产阶级的唯理主义的古典主义建筑,在法国诞生,流向尼德兰和英国这些先进的新教国家;一个是巴洛克建筑,在罗马诞生,流向封建势力强大的天主教的西班牙和德国。

两种潮流进行着斗争,但在斗争中互有渗透。

因为教会和宗教内部始终存在着的固有矛盾,彼岸世界和现实生活的矛盾,在这时期随着封建主义制度在全欧洲的没落而越来越尖锐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建筑史部分〈一〉古埃及 (3)1、金字塔的形制演化过程及艺术成就(★★★) (3)演化: (3)成就: (3)2、古埃及太阳神庙的形制与特色(★) (3)形制: (3)特色: (3)3、古埃及建筑的主要成就与风格(★) (4)〈二〉古代两河流域 (5)1、古西亚建筑饰面艺术的形成(☆) (5)2、珀赛玻里斯宫的建筑特色(★) (5)3、古代两河流域建筑的主要成就和风格(☆) (5)〈三〉古希腊 (6)1、古希腊庙宇的基本形制(★) (6)2、雅典卫城建筑群(费地)的艺术特点(★★) (6)3、帕提农神庙(伊克底努)的建筑特点(★★★) (6)4、伊瑞克提翁神庙(皮忒tè欧)的建筑特色(☆) (7)5、雅典奖杯亭的建筑特色(★★★) (7)①集中式 (7)②构图手法 (7)6、古希腊建筑的主要成就和风格(★★) (7)〈四〉古罗马 (8)1、万神庙的建筑特色(★★★) (8)2、《建筑十书》的成就(★★) (8)3、大角斗场的建筑特色(★★★) (8)4、古罗马公共浴场的建筑特色(★★★) (9)5、古罗马住宅的建筑特色(☆) (9)6、古罗马广场的演化过程(★★) (9)7、古罗马建筑的主要成就和风格(★★) (10)8、拱券技术在古罗马得到哪些发展(☆) (10)9、古罗马柱式的特点(☆) (10)〈五〉拜占庭建筑 (11)1、圣索菲亚大教堂的建筑特点(★★★) (11)2、东欧小教堂的建筑特点(☆) (11)3、拜占庭建筑的主要成就和风格(★)4-15C (11)〈六〉西欧中世纪建筑5-15C (12)1、“罗马风”建筑的形成和特点(★★)10-12C (12)2、哥特式教堂的建筑特色(★★★)12-15C (12)①结构上的特色 (12)②艺术处理上的特色 (12)3、意大利中世纪的建筑特色(★★) (13)①比萨主教堂建筑群(★★) (13)②佛罗伦萨主教堂西面及塔 (13)③威尼斯的总督府(★★) (13)4、西班牙中世纪的建筑特色——阿尔罕布拉宫(☆) (13)〈七〉文艺复兴建筑 (14)1、佛罗伦萨主教堂穹顶的建筑特色(★★★) (14)2、坦比哀多的建筑特色(★★★) (14)3、文艺复兴城市广场的艺术特色(★★★) (14)①安农齐阿广场 (15)②罗马市政广场 (15)③圣马可广场 (15)4、圣彼得大教堂的建筑特色(★★★) (16)〈八〉巴洛克建筑——17世纪意大利 (18)1、巴洛克时期建筑的主要特点、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18)①巴洛克建筑的主要特点(★★★) (18)②巴洛克建筑的历史背景(☆) (18)③影响(☆) (18)2、巴洛克时期罗马教堂的主要特点(☆) (19)3、巴洛克时期壁画、雕刻的主要特点(☆) (19)①壁画 (19)②雕刻 (19)4、巴洛克时期城市广场的主要特点(★★) (19)〈九〉古典主义建筑——17世纪法国 (20)1、古典主义建筑的成就与影响(★★) (20)2、古典主义建筑理论的形成与特色(★★) (20)①哲学基础(☆) (20)②特点及主要理论(☆) (20)③意义和局限(★★★) (20)3、古典主义城市广场的特色(★★) (21)4、洛可可城市广场的特色(★★) (21)①南锡广场群 (21)②调和广场(★★) (21)5、洛可可装饰的主要特色(★★) (21)6、鲁佛尔宫(卢浮宫)东立面的建筑特色(★★★) (22)7、凡尔赛宫的建筑特色(★★★) (22)〈十〉16-18世纪西欧其他国家建筑 (23)〈十一〉18-19世纪西欧及美国建筑 (24)1、水晶宫的建筑特色与意义(★★) (24)2、建筑的新材料、新技术、新类型(★) (24)〈十二〉前现代主义时期建筑 (24)1、芝加哥学派的贡献 (24)2、简述德意志制造联盟的特点及贡献 (24)〈十三〉现代主义建筑(一战战后1919—二战结束1945) (26)1、简述现代主义建筑产生的历史背景 (26)2、简述现代主义建筑的风格特点 (26)3、简述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格罗皮乌斯★ (26)•主要建筑理论 (26)《全面的建筑观》 (26)〈一〉古埃及1、金字塔的形制演化过程及艺术成就(★★★)演化:①玛斯塔巴——金字塔的原形。

古埃及的一种住宅形式,以卵石为墙基,用土坏砌墙,密排圆木成屋顶,再铺上一层泥土,外形象一座有收分的长方形土台。

陵墓模仿住宅和宫殿,是因为一方面人们只能根据日常生活来设想死后的生活,另一方面,人们只能从熟悉的住宅为蓝本,探索其他各种建筑物的型制和形式。

②因为原始的宗教不能满足皇帝专制制度的需要,必须制造出对皇帝本人的崇拜来。

这就必须把他们的陵墓发展为纪念性的建筑物,而不仅仅是死后的住所。

于是,第一王朝皇帝乃伯特卡在萨卡拉的陵墓,就在祭祀厅堂之上造了九层砖砌的台基,向高处发展的集中式纪念性构图萌芽了。

③第一座石头的金字塔是萨卡拉的昭赛尔金字塔,大约造于公元前三千年,它是台阶形的,分为6层。

周围有庙宇。

昭赛尔金字塔建筑群的入口在围墙东南角,从这里进入一个狭长的、黑暗的甬道,走出甬道,就是院子,明亮的天空和金字塔同时呈现在眼前。

这个建筑处理的用意在造成从现世走到了冥界的假象。

④公元前三千纪中叶,在三角洲的吉萨(Giza),造了三座大金字塔,是古埃及金字塔最成熟的代表,主要由库富金字塔(Khufu)、哈弗拉金字塔(Khafra)、门卡乌拉金字塔(Menkaura)及大狮身人面像(Grea t Sphinx)组成。

形体均呈立方锥形。

成就:①祭祀厅在塔脚下,而入口在几百米外,从那里进入一个狭长的甬道,走出甬道,就是院子,明亮的天空和金字塔同时呈现在眼前。

建筑处理的用意在造成从现世走到了冥界的假象。

②在广阔的沙漠上,只有这种高大、稳定、沉重、简洁的形象才站得住,才有纪念性。

③反映着原始的拜物教,对高山、大漠、长河的崇拜。

④起重运输和施工技术上的重大成就,劳动人民在极其原始的条件下的劳动与智慧结晶。

补充:中王国时期,首都迁到上埃及的底比斯,峡谷窄狭,两侧悬崖峭壁。

在这里,金字塔的艺术构思完全不适合了。

皇帝们仿效当地贵族的传统,大多在山岩上凿石窟作为陵墓。

于是,就利用原始拜物教中的山岩崇拜来神化皇帝。

这是金字塔向太阳神庙过度的形式。

代表建筑是曼都赫特普三世墓。

2、古埃及太阳神庙的形制与特色(★)形制:•在一条纵轴上,依次排列高大的门——围柱式院落——大殿——一串密室•从柱廊经大殿到密室,顶棚逐层降低、地面逐层升高、两面的侧墙逐层内收,空间因此逐层缩小。

•门前加一两对作为太阳神标志的方尖碑。

特色:•外部大门群众性的宗教仪式在它前面前举行,力求富丽堂皇,和宗教仪式的戏剧性相适应。

门的样式是一对高大的梯形石墙夹着不大的门道。

为了加强门道对石墙的体积的反衬作用,门道上檐部的高度比石墙上的大得多。

石墙上满布着彩色的浮雕,圆雕也着彩色。

这大门的景象是喧闹的,热烈的,皇帝在这里被一套套仪式崇奉为“泽被万物的恩主”。

•内部大殿皇帝在这里按受少数人的朝拜,力求幽暗而威压,和仪典的神秘性相适应。

大殿里塞满了柱子,中间两排特别高,形成侧窗。

阳光近来被撕碎,散落在地上,渐渐移动,充满神秘气氛。

3、古埃及建筑的主要成就与风格(★)埃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在这里产生了人类第一批巨大的纪念性建筑物。

第一、古王国时期公元前三千纪.这时候氏族公社的成员还是主要劳动力,庞大的金字塔就是他们建造的。

反映着原始的拜物教,纪念性建筑物是单纯而开廓的。

第二、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1-18世纪。

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起来,出现了一些有经济意义的城市。

新宗教形成了,从皇帝的祀庙脱胎出来神庙的基本型制。

第三、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6-11世纪,这是古埃及最强大的时期,频繁的远征掠夺来大量的财富和奴隶。

奴隶是建筑工程的主要劳动者。

最重要的建筑物是神庙,它们力求神秘和威压的气氛。

石头是埃及主要的自然富源,也是主要的建筑材料。

起重运输和施工技术上的重大成就,劳动人民在极其原始的条件下的劳动与智慧结晶。

〈二〉古代两河流域1、古西亚建筑饰面艺术的形成(☆)陶钉(防侵蚀)——沥青(防晒、贴石片贝壳)——砖、石板贴墙裙(浮雕)琉璃砖2、珀赛玻里斯宫的建筑特色(★)波斯人曾创立横跨亚非欧的伟大帝国,他们信奉拜火教,露天设祭,没有庙宇。

按部落特有观念,皇帝的权威不是由宗教建立的,而是由他所拥有的财富建立的,波斯皇帝的掠夺和聚敛不择手段,他们的宫殿,极其豪华壮丽,却没有宗教气氛。

珀赛玻里斯宫是其中最著名的一所,建于公元前518-前460年。

建筑群倚山建于一高15米,面积460×275米的大平台上。

中央为接待厅和百柱厅,东南面为宫殿和内宫,周围是绿化和凉亭等,布局整齐但无轴线关系。

大殿结构之轻、空间之宽敞,在古代世界中居于第一位。

建筑饰面艺术。

3、古代两河流域建筑的主要成就和风格(☆)两河下游的文化发展最早,同埃及约略同时。

公元前四千纪,在这里建立了许多小小的奴隶制国家。

公元前19世纪之初,巴比仑王统一了两河下游,甚至征服了上游。

公元前900年左右,上游的亚述王国建立了版图包括两河流域、叙利亚和埃及的军事专制的亚述帝国(Assy rian),并开始兴建规模宏大的城市与宫殿。

公元前625年,迦勒底人征服亚述,建立新巴比仑王国,巴比伦城重新繁荣,成为东方的贸易与文化中心,到公元前539年被波斯帝国所灭。

古西亚的建筑成就在于创造了以土作为基本原料的结构体系和装饰手法,从夯土墙开始至土坏砖和烧砖,随后又创造了用来保护和装饰墙面的面砖和彩色玻璃砖。

对后来的拜占廷建筑和伊斯兰建筑影响很大。

〈三〉古希腊1、古希腊庙宇的基本形制(★)古希腊庙宇的基本形制是围廊式庙宇,在圣堂内部设两排柱子,形成了中央空间,设置神像。

庙宇宽度不断增加,到公元前5世纪,最常见的围柱式庙宇是6×13柱,圣堂长宽比为2︰12、雅典卫城建筑群(费地)的艺术特点(★★)卫城建筑群的一个重要革新是突破小小城邦国家和地域的局限性,综合了原来分别流行于大希腊和小亚细亚的多立克艺术和爱奥尼艺术。

这是和雅典当时作为全希腊的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相适应的。

两种柱式的建筑物共处,丰富了建筑群。

所有的建筑物都用白大理石砌筑,有利于统一。

卫城发展了民间自然神圣地自由活泼的布局方式,建筑物的安排顺应地势。

为了同时照顾山上山下的观赏,主要建筑物贴近西、北、南三个边沿。

供奉雅典娜的大庙帕提农在山顶,人工垫高了它的地坪。

山势陡峭,只有西端一个孔道可以上下。

在每一段路程中都能看到优美的建筑景观,它们相继出现,前后呼应,构图作大幅度的变化。

建筑物和雕刻交替成为画面的中心。

建筑物有形制、形式和大小的变化,两种柱式交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