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氧化

合集下载

简述脂肪酸氧化的四个阶段

简述脂肪酸氧化的四个阶段

简述脂肪酸氧化的四个阶段脂肪酸氧化是指将脂肪酸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它是细胞内能量代谢的重要部分,也是人体进行脂肪酸代谢和能量产生的关键步骤之一。

脂肪酸氧化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摄取和激活、脂肪酸转运、β氧化和能量产生。

第一阶段:摄取和激活脂肪酸是通过食物摄入或体内合成的方式进入细胞的。

在细胞质中,脂肪酸首先与辅酶A结合形成辅酶A脂肪酸酯。

这个过程需要能量的消耗,主要由ATP提供。

辅酶A脂肪酸酯能够通过细胞膜进入线粒体内。

第二阶段:脂肪酸转运辅酶A脂肪酸酯在线粒体内经过一系列的酶催化反应,被转化为脂肪酸辅酶A,然后与胆碱结合形成脂肪酸辅酶A胆碱酯。

脂肪酸辅酶A胆碱酯经过线粒体内膜的转运蛋白帮助,进入线粒体内膜的间隙。

第三阶段:β氧化脂肪酸辅酶A胆碱酯在线粒体内膜的间隙中被辅酶A解离,生成游离脂肪酸和辅酶A。

游离脂肪酸进入线粒体内膜的内膜空间,通过一系列的反应被转化为丙酰辅酶A。

这个过程包括三个关键的步骤:脂肪酸的氧化、水合和裂解。

游离脂肪酸在线粒体内膜的内膜空间中被氧化,产生一个双键和一个酮基。

这个过程由脂肪酸脱氢酶催化。

然后,酮基通过水合反应被转化为羟基。

最后,羟基与辅酶A结合,形成丙酰辅酶A。

第四阶段:能量产生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通过一系列的反应被完全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这个过程主要发生在线粒体内。

总结起来,脂肪酸氧化的四个阶段分别是摄取和激活、脂肪酸转运、β氧化和能量产生。

这个过程是细胞内能量代谢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将脂肪酸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为人体提供动力和热量。

脂肪酸氧化的异常也与一些代谢性疾病的发生有关,如肥胖、糖尿病等。

因此,深入了解脂肪酸氧化的机制对于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脂肪酸氧化

脂肪酸氧化
(3)脂酰CoA的β氧化:脂酰CoA进入线粒体基质后,在脂肪酸β氧化酶系催化下,进行脱氢、加水,再脱 氢及硫解4步连续反应,最后使脂酰基断裂生成一分子乙酰CoA和一分子比原来少了两个碳原子的脂酰CoA.因反应 均在脂酰CoA烃链的α,β碳原子间进行,最后β碳被氧化成酰基,故称为β氧化。
氧化方式
1
ω-氧化
内质中脂肪酸的ω-氧化脂肪酸的ω-氧化是在肝微粒体中进行,由加单氧酶催化的。首先是脂肪酸的ω碳原 子羟化生成ω-羧脂肪酸,再经ω醛脂肪酸生成α,ω-二羧酸,然后在α-端或ω-端活化,进入线粒体进入β-氧 化,最后生成琥珀酰CoA。
不饱和
脂肪酸的ω-氧化反应过程示意图体内约有1/2以上的脂肪酸是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 食物中也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这些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都是顺式的,它们活化后进入β-氧化时,生成3-顺烯脂 酰CoA,此时需要顺-3反-2异构酶催化使其生成2-反烯脂酰CoA以便进一步反应。2-反烯脂酰CoA加水后生成Dβ-羟脂酰CoA,需要β-羟脂酰CoA差向异构酶催化,使其由D-构型转变成L-构型,以便再进行脱氧反应(只有Lβ-羟脂酰CoA才能作为β-羟脂酰CoA脱氢酶的底物)。
α-氧化
过氧化物酶体中的支链脂肪酸(植烷酸)的α-氧化 脂肪酸在微粒体中由加单氧酶和脱羧酶催化生成α羟脂肪酸或少一个碳原子的脂肪酸的过程称为脂肪酸的α-氧化。长链脂肪酸由加单氧酶催化、由抗坏血酸或四氢 叶酸作供氢体在O2和Fe2+参与下生成α-羟脂肪酸,这是脑苷脂和硫脂的重要成分,α-羟脂肪酸继续氧化脱羧就 生成奇数碳原子脂肪酸。α-氧化障碍者不能氧化植烷酸(phytanic acid,3,7,11,15-四甲基十六烷酸)。
(2)脂酰CoA的转移:脂肪酸活化是在胞液中进行的,而催化脂肪酸氧化的酶系又存在于线粒体基质内,故 活化的脂酰CoA必须先进入线粒体才能氧化,但已知长链脂酰辅酶A是不能直接透过线粒体内膜的,因此活化的脂 酰CoA要借助L-肉碱(L-carnitine),即L-3-羟基-4-三甲基铵丁酸,而被转运入线粒体内,在线粒体内膜的外 侧及内侧分别有肉碱脂酰转移酶I和酶Ⅱ,两者为同工酶。位于内膜外侧的酶Ⅰ,促进脂酰CoA转化为脂酰肉碱, 后者可借助线粒体内膜上的转位酶(或载体),转运到内膜内侧,然后,在酶Ⅱ催化下脂酰肉碱释放肉碱,后又 转变为脂酰CoA.这样原本位于胞液的脂酰CoA穿过线粒体内膜进入基质而被氧化分解。一般10个碳原子以下的活 化脂肪酸不需经此途径转运,而直接通过线粒体内膜进行氧化。

脂肪酸氧化检测指标

脂肪酸氧化检测指标

脂肪酸氧化检测指标脂肪酸氧化是指脂肪酸分子中的双键被氧化剂氧气攻击而断裂,产生一系列氧化产物的过程。

脂肪酸氧化是生物体内部重要的代谢途径之一,也是食品和生物燃料储存和利用的基础。

本文将从生物体内脂肪酸氧化的意义、检测指标及其相关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脂肪酸氧化的意义脂肪酸氧化在生物体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脂肪酸氧化是能量代谢的重要来源。

在有氧条件下,脂肪酸经过氧化代谢可以产生大量的ATP,为细胞提供所需的能量。

其次,脂肪酸氧化还参与调控脂肪酸合成和分解的平衡。

当细胞内能量充足时,脂肪酸会被合成为三酰甘油储存起来;而当能量需求增加时,脂肪酸会被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此外,脂肪酸氧化还参与维持胰岛素敏感性和调节胰岛素分泌等重要生理过程。

二、脂肪酸氧化的检测指标脂肪酸氧化的检测指标主要包括氧化产物、酶活性和基因表达等方面。

1. 氧化产物:脂肪酸氧化的主要产物是酮体和过氧化物。

酮体包括酮酸和酮体类物质,过氧化物包括过氧化脂质和过氧化脂醛等。

检测这些氧化产物的含量可以反映脂肪酸氧化的水平。

2. 酶活性:脂肪酸氧化涉及多种酶的参与,如脂肪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等。

测定这些酶的活性可以评估脂肪酸氧化的程度和效率。

3. 基因表达:脂肪酸氧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也是评估脂肪酸氧化的重要指标。

通过检测相关基因的mRNA水平或蛋白质表达水平,可以了解脂肪酸氧化途径的激活程度。

三、脂肪酸氧化的检测方法脂肪酸氧化的检测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包括色谱法、质谱法、酶测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1. 色谱法: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脂肪酸氧化产物检测方法。

通过气相色谱或液相色谱技术,可以分离和定量酮体和过氧化物等氧化产物。

2. 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高灵敏度的分析方法,可用于脂肪酸氧化产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质谱法通过测量样品中分子的质量和相对丰度,确定氧化产物的类型和含量。

3. 酶测法:酶测法是一种直接测定酶活性的方法。

通过检测酶催化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速率,可以推断酶的活性水平,从而评估脂肪酸氧化的强度。

脂肪氧化POV

脂肪氧化POV

实验七脂肪氧化、过氧化值及酸价的测定(滴定法)一、实验原理脂肪氧化的初级产物是氢过氧化物ROOH,因此通过测定脂肪中氢过氧化物的量,可以评价脂肪的氧化程度。

同时脂肪氧化的初级产物ROOH可进一步分解,产生小分子的醛、酮、酸等,因此酸价也是评价脂肪变质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本实验通过油脂在不同条件下贮藏,并定期测定其过氧化值和酸价,了解影响油脂氧化的主要因素。

与空白和添加抗氧化剂的油样品进行比较,观察抗氧化剂的性能。

过氧化值的测定:碘量法。

在酸性条件下,脂肪中的过氧化物与过量的KI反应生成I2,析出的I2用硫代硫酸钠(Na2S2O3)溶液滴定,根据硫代硫酸的用量来计算油脂的过氧化值。

求出每千克油中所含过氧化物的毫摩尔数,即为脂肪的过氧化值(POV)。

酸价的测定:滴定法。

利用酸碱中和反应,测出脂肪中游离酸的含量。

油脂的酸价以中和1克脂肪中游离酸所需消耗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表示。

二、材料、试剂与仪器材料:油脂。

仪器:(1)小广口瓶(40mL)6个,保证规格一致,并干燥;(2)恒温箱(可控60℃左右);(3)其它:碘价瓶250mL、微量滴定管(5mL)、量筒( 5、50mL)、移液管、容量瓶( 100、1000mL)、滴瓶、烧瓶、碱式滴定管、锥形瓶(250mL)、试剂瓶、称量瓶、天平(感量0.001g)。

试剂:1、丁基羟基甲苯(BHT);2、0.01mol/L Na2S2O3:用标定的0.1mol/L Na2S2O3稀释而成;3、氯仿—冰乙酸混合液:取氯仿40mL加冰乙酸60mL,混匀;4、饱和碘化钾溶液:取碘化钾10g,加水5mL,贮于棕色瓶中,如发现溶液变黄,应重新配制;5、0.5%淀粉指示剂:500mg淀粉加少量冷水调匀,再加一定量沸水(最后体积约为100 mL);6、0.1mol/L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标准溶液;7、中性乙醚—95%乙醇(2:1)混合溶剂:临用前用0.1mol/L碱液滴定至中性。

8、1%酚酞乙醇溶液所用试剂为国产分析纯。

简述脂肪酸氧化的四个阶段

简述脂肪酸氧化的四个阶段

简述脂肪酸氧化的四个阶段
脂肪酸氧化是指将脂肪酸分解为产生能量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 脂肪酸激活阶段:脂肪酸首先与辅酶A结合,形成酰辅酶A。

这一步骤需要耗费两个ATP分子的能量。

酰辅酶A可以进一步进入线粒体内。

2. 脂肪酸转运阶段:酰辅酶A与转运蛋白结合,通过线粒体内膜的外膜和内膜进行转运。

内膜上的转运蛋白促使酰辅酶A进入线粒体内。

3. β-氧化阶段:在线粒体内,酰辅酶A经过一系列的反应被氧化。

首先,酰辅酶A被酰辅酶A去氢酶催化,形成不饱和脂酰辅酶A。

接下来,不饱和脂酰辅酶A被酮体合成酶催化,形成酮体酰辅酶A。

最后,酮体酰辅酶A被酮体酸酶催化,生成酮体和乙酰辅酶A。

4. 乙酰辅酶A进一步氧化: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通过一系列反应得到能量。

这个过程产生的能量以ATP的形式储存,可供细胞使用。

总结起来,脂肪酸氧化的四个阶段分别是:脂肪酸激活、脂肪酸转运、β-氧化和乙酰辅酶A进一步氧化。

这个过程将脂肪酸分解为产生能量的物质,为细胞提供能量。

脂肪分解是脂肪氧化产能的过程,脂肪酸β-氧化-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脂肪分解是脂肪氧化产能的过程,脂肪酸β-氧化-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脂肪分解是脂肪氧化产能的过程,脂肪酸β-氧化-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脂肪分解是机体利用脂肪储备产生能量的重要过程。

当身体需要能量时,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三酰甘油会被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

脂肪酸进一步参与到脂肪酸β-氧化的过程中,产生更多的能量供给身体使用。

脂肪分解的过程主要由两个关键酵素调控,即激活脂肪酶和己二酰甘油酯脂酶。

在能量需求增加或血糖水平下降时,激活脂肪酶会分解脂肪细胞中的三酰甘油,释放出脂肪酸和甘油。

脂肪酸随后进入细胞质和线粒体,参与到脂肪酸β-氧化过程中。

脂肪酸β-氧化是指脂肪酸分子在细胞线粒体中逐步被切割成较短的碳链,最终产生能量。

该过程主要包括四个关键步骤:脂肪酸激活、脂肪酸转运至线粒体内膜、β-氧化反应和酮体生成。

脂肪氧化产能的机制是通过脂肪酸在β-氧化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每个脂肪酸分子在完全氧化的情况下可以产生较多的三磷酸腺苷(ATP),这是细胞能量的重要来源。

脂肪酸氧化具有高能量产出和持久的能量供应的特点,对于长时间、低强度运动(如有氧运动)提供了重要的能量支持。

总之,脂肪分解和脂肪酸β-氧化是相互关联的过程。

脂肪分解为脂肪酸β-氧化提供了底物,而脂肪酸β-氧化则产生能量供给身体使用。

脂肪氧化在能量产生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并且对于体能的提升和维持健康的身体状况具有重要的作用。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究脂肪分解和脂肪酸β-氧化的调控机制,以及其在疾病发展和代谢健康中的作用,为相关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撰写: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概述脂肪分解和脂肪酸β-氧化的过程,并介绍了文章的目的和意义。

正文部分分为三个小节,分别是脂肪分解的过程、脂肪酸β-氧化的过程和脂肪氧化产能的机制。

在2.1小节中,将详细介绍脂肪分解是如何进行的,包括酶的作用、信号通路和相关的调控因素等。

在2.2小节中,将介绍脂肪酸β-氧化的过程,包括脂肪酸在细胞内的转运、β-氧化酶的作用以及生成乙酰辅酶A等。

脂肪代谢的四个途径

脂肪代谢的四个途径

脂肪代谢的四个途径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脂肪是一种重要的代谢物,参与维持和调节人体的生理过程,包括能量消耗和营养物质的代谢等。

脂肪代谢包括各种有机化学反应,负责维持脂肪物质的消耗和再利用,是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和疾病恢复的关键过程。

大体上讲,脂肪的代谢分为四个途径:脂肪的合成、氧化、存储和衍生性代谢。

(1)脂肪的合成:脂肪的合成是指以乙醇酸为前体物,通过脂肪酶催化酯化反应,把乙醇酸合成为脂肪分子的过程。

脂肪酶可以产生多种脂肪分子,如甘油三酸酯,即三种甘油酸(乙酰乙醛,乙酰乙醛酸和乙酰乙醇)的酯化物。

(2)脂肪的氧化:脂肪的氧化是指将多肽链结构的三种脂肪酰基(甘油、乙酰乙醛和乙酰乙醛酸)分解为更小的分子的过程,称为脂肪酸氧化。

在脂肪氧化的过程中,由一氧化氮(NO)催化水解活化脂肪酰基,然后以脂肪酸脱氢酶(FADH2)为协助把高能离子电子(H +)运输给氧,将脂肪酰基氧化成醛和酸,从而形成脂肪酸,如乙酸、丙酸等。

(3)脂肪的存储:脂肪的存储是指将脂肪酸转化为脂肪酯,存储在细胞内部,作为未来能量消耗的储备物质。

由于脂肪酰基的稳定性较高,脂肪酯不易分解,因此易于被细胞存储,脂肪的存储是人体生理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4)衍生性代谢:衍生性代谢是指将脂肪酰基转化为其他化合物的代谢过程,它们可以继续参与生物体内的其他生理功能。

例如,由脂肪分子的氧化分解产生的羧酸可以作为血酸的前体物,由羧酸转化成抗氧化剂ubiquinone和其他类似物质,可以促进脂肪氧化代谢;此外,脂肪毒素也可以从脂肪酰基中衍生出来,对人体健康不利。

综上所述,脂肪的代谢是人体的重要物质过程,它维持着人体能量的平衡,保持着人体健康。

它的代谢分为四个途径:脂肪的合成、氧化、存储和衍生性代谢。

以上就是关于脂肪代谢的四个途径,希望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了解脂肪代谢。

脂肪过氧化值及酸价的测定

脂肪过氧化值及酸价的测定
实验 脂肪过氧化值及酸价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脂肪氧化的初级产物是氢过氧化物ROOH, 脂肪氧化的初级产物是氢过氧化物ROOH, 因此通过测定脂肪中氢过氧化物的量,可以 评价脂肪的氧化程度。同时脂肪氧化的初级 产物ROOH可进一步分解,产生小分子的醛、 产物ROOH可进一步分解,产生小分子的醛、 酮、酸等,因此酸价也是评价脂肪变质程度 的一个重要指标。 通过本实验掌握测定油脂过氧化值和酸 价的原理及方法。
三、材料、试剂与仪器 材料:油脂。 仪器: 碘量瓶250mL、量筒、移液管、容量瓶( 100、1000mL)、 碘量瓶250mL、量筒、移液管、容量瓶( 100、1000mL)、 滴瓶、烧瓶、碱式滴定管、锥形瓶(250mL)、试剂瓶、 滴瓶、烧瓶、碱式滴定管、锥形瓶(250mL)、试剂瓶、 称量瓶、天平 试剂: 1、0.001mol/L Na2S2O3: 2、氯仿(三氯甲烷)-冰乙酸混合液:取氯仿40mL加冰乙酸 、氯仿(三氯甲烷)-冰乙酸混合液:取氯仿40mL加冰乙酸 60mL,混匀; 60mL,混匀; 3、饱和碘化钾溶液: 4、0.5%淀粉指示剂: 0.5%淀粉指示剂: 5、0.001mol/L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标准溶液; 0.001mol/L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标准溶液; 6、中性乙醚—95%乙醇(2:1)混合溶剂: 、中性乙醚—95%乙醇(2:1)混合溶剂: 7、1%酚酞乙醇溶液 1%酚酞乙醇溶液 (一)过氧化值(POV)的计算 (一)过氧化值(POV)的计算 用过氧化物氧的毫克当量数表示时,可按下式计算 POV(mmol过氧化物/kg POV(mmol过氧化物/kg 油) = (V1—V2)×C×1000/W (V1—V2)× 式中:V1—油样用去的Na 式中:V1—油样用去的Na2S2O3溶液体积(mL) 溶液体积(mL) V2—空白试验用去的Na2S2O3溶液体积(mL) V2—空白试验用去的Na 溶液体积(mL) C—Na2S2O3溶液的摩尔浓度(mol/L) 溶液的摩尔浓度(mol/L) W—油样重(g) 油样重(g (二)酸价的计算 以酸价(AV)表示 以酸价(AV)表示 按下列公式计算 AV(mg KOH /g 油)=V× C×56.1 /W AV( 油)=V× 式中 : V—滴定时消耗的氢氧化钾溶液体积(mL) 滴定时消耗的氢氧化钾溶液体积(mL) C—氢氧化钾溶液的摩尔浓度(mol/L) 氢氧化钾溶液的摩尔浓度(mol/L) 56.1— 56.1—氢氧化钾的毫摩尔质量 W—油样重(g) 油样重(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氧化脂(LPO)是体内细胞膜性结构中的多介不饱和脂肪酸受到氧自由基的作用生成的脂质过氧化,膜脂质的过氧化。

LPO测定:采用丙二醛MDA法。

LPO降解产物
中的丙二醛可与硫代巴比妥酸缩合,形成红色产物,在532 nm
处有最大吸收峰,其吸收峰的光密度与含量成正比,通过标准
管计算出LPO值。

LPO是自由基引发的脂类过氧化反应产物,可导致蛋白质分子内和分子间的交联而形成代谢产物堆积,
油脂的过氧化值是指测定1 g油
脂所需用的标准硫代硫酸钠溶液的体积,它是判断
油脂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指标。

脂质过氧化的主要降解产物丙二醛,与硫代巴
比妥酸(TBA)起反应,形成紫红色化合物,可用
比色法测定丙二醛的合量。

此即硫代巴比妥酸法
(TBA法,为丙二醛法之一)的基本理。

丙二醛(MDA)分子式OHC-CH2-CHO ,分子量72.0634
自由基作用于脂质发生过氧化反应,氧化终产物为丙二醛,会引起蛋白质、核酸等生命大分子的交联聚合,且具有细胞毒性。

机体通过酶系统与非酶系统产生氧自由基,后者能攻击生物膜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引发脂质过氧化作用,并因此形成脂质过氧化物。

如:醛基(丙二醛MDA)、酮基、羟基、羰基、氢过氧基或内过氧基,以及新的氧自由基。

脂质过氧化作用不仅把活性氧转化成活性化学剂,即非自由基性的质类分解产物,而且通过链式或链式支链反应,放大活性氧的作用。

因此,初始的一个活性氧能导致很多的质类分解产物的形成,这些分解产物中,一些是无害
的,另一些则能引起细胞代谢及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氧自由基不但通过生物膜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过氧化引起细胞损伤,而且还能通过质氢过氧化物的分解产物引起细胞损伤,因此测定MDA的量常常可反映机体内脂质过氧化的程度,间接反映出细胞损伤的程度。

测定原理
测定方法是丙二醛在高温及酸性环境下可与2-硫代巴比妥酸(TBA)反应产生红棕色的产物3,5,5´-三甲基恶唑2,4-二酮(三甲川),该物质在532nm处有一吸收高峰,并且在660nm处有较小光吸收。

根据其532nm的消光值可计算出溶液中丙二醛的含量。

实验十五丙二醛(MDA)的测定
目的和要求
掌握用试剂盒测定丙二醛的原理和方法。

了解丙二醛测定的临床意义。

原理
机体通过酶系统与非酶系统产生氧自由基,后者能攻击生物膜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fattyacid,PUFA),引发脂质过氧化作用,并因此形成脂质过氧化物,如:醛基(丙二醛MDA)、酮基、羟基、羰基、氢过氧基或内过氧基,以及新的氧自由基等。

脂质过氧化作用不仅把活性氧转化成活性化学剂,即非自由基性的脂类分解产物,而且通过链式或链式支连反应,放大活性氧的作用。

因此,初始的一个活性氧能导致很多脂类分解产物的形成,这些分解产物中,一些是无害的,另一些则能引起细胞代谢及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氧自由基不但通过生物膜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过氧化引起细胞损伤,而且还能通过脂氢过氧化的分解产物引起细胞损伤。

因而测试MDA的量常常可以反映机体内脂质过氧化的程度,间接地反映出细胞损伤的程度。

过氧化脂质降解产物中的丙二醛(MDA)可与硫代巴比妥酸(TBA)缩合,形成红色产物,在532nm处有最大吸收峰。

操作步骤
取4支干净试管,按下表进行操作。

标准管标准空白管测定管测定空白管①
管号
试剂
0.1
10nmol/ml标准品
/ml
无水乙醇/ml 0.1
血清(桨)②/ml0.1 0.1 试剂A/ml 0.1 0.1 0.1 0.1
混匀(摇动试管)
试剂B/ml 3.0 3.0 3.0 3.0
试剂C/ml 1.0 1.0 1.0
50%冰醋酸/ml 1.0
加入试剂后,用旋涡混匀器混匀,试管口用保鲜膜扎紧,刺一小孔,95℃水浴40min③,取出后流水冷却,然后3500-4000r/min,离心10min。

取上清, 532nm 处,1cm光径,用蒸馏水调零,比色测定各管吸光度值。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①测定步骤
称取剪碎的试材1g,加入2ml10%三氯乙酸(TCA)和少量石英砂,研磨至匀浆,再加8mlTCA进一步研磨,匀浆在4000r/min离心10分钟,上清液为样品提取液。

吸取离心的上清液2ml(对照加2ml蒸馏水),加入2ml0.6%硫代巴比妥酸溶液,混匀物于沸水浴上反应15min,迅速冷却后再离心。

取上清液测定532、600和450nm波长下的吸光度。

②计算
(3-6)
式中:C—MDA的浓度,;
A450,A532 和A600—分别代表450、532和600nm波长下的吸光度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