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故里之谜

合集下载

这些人去哪儿了

这些人去哪儿了

这些人去哪儿了作者:张勇来源:《百姓生活》2014年第09期老子老子是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老子的最终归宿,在历史上一直是个谜。

历史记载,老子晚年乘青牛云游天下,以传讲道家学说经国济世,开化西域。

西行途中,老子在函谷关(今河南灵宝)被关令尹喜挽留著书,写下了中国思想史上的千古名篇、洋洋五千言的《道德经》。

关于老子此后的行踪,一种说法是老子点化了尹喜,尹喜托病辞官,随老子一路西行至盩厔(今陕西省周至县)。

老子观依山傍水、峰峦起伏,风景异常优美,遂在此驻足,并结草为楼修行说经,遗址即今存的楼观台。

老子羽化后葬于距楼观台8公里的西楼观,故有学者将此地定为道教的发源地。

另一种说法是老子出关后骑着大青牛继续西行,再往后就音信全无。

第三种说法认为,老子不是西去,而是东归。

《庄子·天道篇》中有一段记载,叙说了老子从周王朝离职后便“归居”了。

老子的故乡,位于今天的河南省鹿邑县,故称“东归”。

老子东归的事在《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以及儒家著作《礼记·曾子问》中都有记载。

从目前所掌握的史料来看,只有老子退隐后东归的说法有文献根据,其它的说法,还有待学术界提供新证据。

建文帝朱元璋死后,由于皇太子朱标已于洪武二十五年先他而死,乃由皇太孙朱允炆即位,这就是建文帝,后世也称为明惠帝。

然而,在惠帝刚即位不久,燕王朱棣就发动了历史上有名的“靖难之役”。

1402年,朱棣攻陷了京师(今南京)并即位,是为成祖。

就在朱棣攻入南京时,皇宫已是一片大火,建文帝下落不明。

一种说法认为,建文帝是自焚而死的。

正史记载,建文帝死于宫中的大火中。

成为明成祖的朱棣,后来在给朝鲜国王的诏书中说:没想到建文帝在奸臣的威逼下纵火自杀。

但是,太监在火后余烬中多次查找,只找到了马皇后与太子朱文奎的遗骸,建文帝是活是亡无从得知。

朱棣为让天下知建文帝已自焚,曾作有祭文,但其坟墓处于何处,无人可知。

明末崇祯帝就曾说过:想给建文帝上坟,却不知在何处。

老子故里:老子故里-老子简介,老子故里-故里论_老子故里

老子故里:老子故里-老子简介,老子故里-故里论_老子故里

老子故里:老子故里-老子简介,老子故里-故里论_老子故里本文话题:老子故里,文化名人,龙山文化老子故里位于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两千年来是官方与民间公认的老子故里,并获得了古今中外权威机构对太清宫镇老子故里的支持与认可,历史上曾有八位皇帝亲临太清宫镇祭拜老子。

鹿邑县亦因老子故里先后由苦县更名为真源县名,并在县境内留下许多与老子息息相关的珍贵文物。

老子故里太清宫在唐末黄巢起义时被毁于兵事。

老子故里_老子故里-老子简单介绍鹿邑太清宫老子文化广场老子像老子(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姓李名耳,字伯阳,有人说又叫李聃。

春秋时期陈国苦县曲仁里人。

他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与哲学家,也是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

老子在函谷关前着有五千言的《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

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与儒家的孔子相比拟,史载孔子曾学于老子。

在道教中,老子是1个很主要的神仙,被称为太上老君,尊为道祖。

从《列仙传》开始,把老子列为神仙,还说老子重视房中术。

东汉时期,成都人王阜撰《老子圣母碑》,把老子和道合而为一,视老子为化生天地的神灵。

成为了道教创世说的雏形。

而在汉桓帝时,汉桓帝更是亲自祭祀老子,把老子作为仙道之祖。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深刻影响,其内容主要见《老子》一书。

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子故里_老子故里-故里论鹿邑太清宫位于豫皖交界的河南省鹿邑县,距县城5千米,东邻安徽亳州市,北与商丘市柘城县相连。

太清宫之名乃唐朝玄宗皇帝李隆基钦赐。

行政辖太清宫、大贺、八里、陈楼、黄王、营子寨、周元、薛小、晏庄、怀溜十个居委会,四羊、后双、后刘、大梁、怀楼、薛楼、大崔、蒋营、小怀九个行政村。

道家创始人老子到底是哪里的,河南安徽之争

道家创始人老子到底是哪里的,河南安徽之争

道家创始人老子到底是哪里的,河南安徽之争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故里到底在哪里,陕甘豫皖多地都在争,但是目前给出资料较多也比较受支持的主要是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和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

两地直线距离也就几十公里。

安徽省涡阳县:九龙井:《七真祖师列仙传》描述老子出生时九龙吐水,形成九井,这九井遗址现在在涡阳。

圣母墓:涡阳县老子娘坟据当地传说是老子母亲的墓地。

尹喜墓:当地俗称尹子孤堆,尹喜是老子的弟子,传说尹喜为报答老子教诲之恩,嘱其后人将其遗骸移葬于尊师故里。

2009年9月7日央视的《走遍中国》播出电视专题片《从人到神说老子》关于这期专题片的预告内容是:“亳州市的涡阳县,在老子出生地的争论中,以其丰富的文物遗存、扎实的史料论证,获得了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支持,本片将追随地方学者寻找老子出生地证据的过程,还原一代圣哲老子的传奇人生。

”但同样是《走遍中国》,在2004年曾播出过一期《老子不老》的专题片,这期节目援引国内诸多专家一致的说法得出结论——老子故里在河南省鹿邑县。

目前涡阳县有涡阳老子文化广场、涡阳老子庙、东岳庙、天静宫、老君殿遗址等相关建筑与遗址。

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鹿邑太清宫始建于东汉。

当时汉桓帝刘志尊老子李耳为道家鼻祖,在其诞生地建“老子庙”以进行祭祀。

唐高祖李渊尊老子为李姓始祖,并以“老子庙”为家庙,亲赴鹿邑祭拜。

唐玄宗李隆基两度拜谒“老子庙”,更其名为“太清宫”。

明道宫:位于鹿邑县城东北,据传说是老子传道之地。

老君台:为老子修道成仙飞升之地,故初名“升仙台”“拜仙台”。

建于汉代,盛于唐代,多次毁于兵乱,后历代修葺,已有2000多年历史。

司马迁的《史记》,后来的《汉书》《资治通鉴》以及现代的《辞海》,都注明了老子诞生地在鹿邑,唐宋几代都有帝王在鹿邑太清宫立有亲笔御书的巨碑。

2011年11月,经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专家实地考察论证,报中国文联审批、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备案,命名河南省鹿邑县为“中国老子文化之乡”,并建立“中国老子文化研究中心”。

老子的身世之谜

老子的身世之谜

老子的身世之谜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教尊其为教祖,是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他的身世往往都是被人议论纷纷的,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老子的身世之谜,希望对你有帮助。

老子的身世之谜老子是春秋时期出生的,他的出生向来众说纷纭。

有人说他是被彭祖的后裔,所以希望他造福百姓,于是把他降生在李氏女身上。

史记中对他的出生也不过寥寥几笔。

老子的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出生时被紫气环绕,连天空也被紫气包围。

村民都认为这是吉兆,老子的母亲李氏在生老子的时候难产,在即将弥留之际,李氏用菜刀割开自己的肚子,并留下遗言,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为苍生造福。

这样,李氏去了,老子却活下来。

刚出生的老子,脑门是圆的,鼻梁却很高,小小的人头发却是花白的,另外,老子的耳朵大的出奇,所以起名为李聃。

有趣的是,因为老子出生的年份是虎年,村民就叫他狸儿,后来就演变成李耳。

老子的名字来历,也还有另外一重解释。

据说是老子的母亲因为怀胎时间长,又因为在生产之前吃了李子,所以叫李耳。

老子从小就聪明,对国家政策,战争,祭祀,观星测象之事关注异常。

为人心地善良,经常帮助村民,长大之后,如同他母亲期望的成为了一个造福苍生的人,成为道教的创始人。

至于老子究竟活了多少岁,肚子里有多少学问,谁也不清楚。

对于人们来说,他就是那个道骨铮铮的老子。

至于他留给人们的,虽然不是财富,却是比财富更加重要。

最重要的是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老子的传说据说老子的母亲是在湖边洗衣服的时候,上游有一个李子漂了过来,当时她正好渴了,所以就捞起来吃掉,之后就怀了孕。

据传是怀孕了几十年才将他生出来,并且一生出来救会讲话,指着自己家院子的李子树说这个是自己的姓氏,后来又由于他的耳朵非常大,他的家人就给他取名为李耳。

老子在看到周王朝衰败后,决定离开故土,想要去四处游历。

函谷关总兵尹喜的见紫气东来,再一看是老子骑着青牛来到了这里,他就不舍老子离开,便为难他要他留下一篇著作,老子果然拿了出来,这就是后来的《道德经》。

老子故里160万涡阳人民坚绝反对亳州一小撮人“老子诞生姬揣李

老子故里160万涡阳人民坚绝反对亳州一小撮人“老子诞生姬揣李

老子故里160 万涡阳人民坚绝反对亳州一小撮人“老子诞生姬揣李2015 年11 月24 日上午,《老子诞生地及相关文化遗存位置考证》课题成果实地新闻发布会在牛集镇蒋楼村姬揣李自然村西惠济河入涡河口(两河口) 举行。

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院长、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詹石窗先生,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海南省道教协会会长陆文荣道长,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副教授于国庆先生,国家课题专家组亳州行动小组组长、亳州道祖脉传全真龙门23 代衣钵顾宗正道长,老子文化研究著名学者、北京市著名企业界代表赵延敏女士等参加了发布会。

自2009 年起,詹石窗先生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重大项目《百年道教研究与创新工程》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百年道家与道教研究著作提要集成》。

历时五年多,在课题组广泛搜集相关文献资料,充分详细论证和实地考察核证的基础上,将《老子诞生地及相关文化遗存位置考证》列入了他所承担的国家重大课题的研究范围,第一篇学术论文于2015 年10 月份顺利通过权威学术期刊《宗教学研究》学术委员会专家组双向匿名的严格审核,发表于《宗教学研究》2015 年第三期,并列入了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来源期刊资料数据库。

发布会上,陆文荣道长致祝贺词。

詹石窗先生介绍了《老子诞生地及相关文化遗存位置考证》课题研究成果相关情况,指出:笔者从亳州地方道教师传口授的相关信息入手,通过对历代文献描述的地理方位距离的里程数据进行古今换算,运用高德、谷歌卫星地图等权威软件技术对相关遗址进行实地测量定位核对,指出老子诞生地——汉老子祠的遗址在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境内牛集镇姬揣李村。

最后,詹石窗解答了新闻界朋友们的提问。

你立个牌子你就是老子诞生地?证据是什么?你说汉老子祠遗址?遗址在哪里展现出来给大家看看呀?出土文物呢!我们坚绝反对学术造假?【老子文化】九大证据锁定涡阳就是老子故里老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人们很想知晓在什么地方出生了这一伟人。

老子故里之争,鹿邑败相渐露

老子故里之争,鹿邑败相渐露

鹿邑和涡阳的老子故里之争,从本质上说应该是老子诞生地之争。在这场争端中,后起后发的安徽涡阳,渐渐以深厚的皖北文化底蕴,务实低调的行事风范,在看似柔弱和无为中谋定全局。在亳州地区数次有关老子的文化研讨会上,涡阳政府的领导及地方学者总是从老子的思想境界出发,公开阐述和表达“为而不争”之道,用以指导老子文化建设与传播工作。
一个浮躁不知清静,狭隘而无大局的城市,是代言不了“尊道贵德,清静自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老子文化的。
哪怕你真的是老子的诞生地,你都已经掩盖不了你在老子故里争端中的败笔。
老子故里之争,不争才是大谋略
争名夺利之心,人皆有之,作为人经营的城市自然也不例外。城市在品牌经营中,可以争名,但要争合情合理之大名,要顺大局而动;可以争利,但要争阴阳调和之共利,要谋全胜而为,老子《道德经》“利而不害,为而不争”,早就揭示了如何“不争而善胜”的至高演变法则。
作为非考证学者的黄老道学谋略研究机构与智库组织,我们本无意卷入鹿邑和涡阳两地的纷争中,对于我们而言,传承、研究、发掘和开发老子道学思想在现代生活与诸行百业中的具体应用,重于一切。但是连日来,不堪忍受某些鹿邑人士的低级骚扰与恶意辱骂,故不得不写下此文,以警非份极端之徒,勿再好心添乱,给自己城市抹黑自秽。
对于诸多的老子故里,抛开其学术考辩之真伪,就老子道学思想文化的传承和推广,是有积极意义的。在故里纷起、城市争名的时代背景下,且不论当地政府是出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目的,还是“注重文化发掘,弘扬人文精神”的目的,都值得学术界及社会各界去支持和参与。因为,无形的大道必须借助有形的形式和手段才能得以传播推广。
然而,鹿邑的某些热爱老子文化的极端分子,却以近乎野蛮的手段数年如一日的干着同样一件“伟大”的事,那就是“一致对外,死守鹿邑”。上海学者王振川先生考证-全球品牌网-了老子故里在安徽涡阳,就因为王先生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就多次受到鹿邑网友的“人肉”,有人以暴力言语威胁王先生的人身安全,希望他能知难而退;有人打听王先生的身份证号码,声称要去法院起诉王先生……当此类事一再上演,闹剧演变成习惯行为的时候。鹿邑,你真的不战自败了。

老子故里的“谢罪碑”

老子故里的“谢罪碑”

老子故里的“谢罪碑”作者:曹新旺来源:《雷锋》2015年第05期去年12月13日,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一特殊的日子里,我走进老子故里——河南省鹿邑县,去聆听着一个让人震撼、感动而传奇的故事……故事还得从头讲起。

时间追溯到1997年9月19日,一位叫梅川太郎的日本老人从日本专程赶到道教鼻祖老子的故里——河南省鹿邑县。

在该县一个叫老君台的地方双膝跪地为那场邪恶的、惨无人道的战争磕头忏悔、谢罪,为世界和平祈祷,并从日本带来一根白色方柱形“谢罪碑”,碑四面分别用简体中文、繁体中文、日文、英文刻写了这样一句话:“我们祝愿世界人类的和平”,并恭恭敬敬地立在老君台旁边。

梅川太郎是谁?他为什么千里迢迢从日本来到中国的一个小县城磕头谢罪?这里面有着怎样的不为人知的故事?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之际,我走进了那个让日本人磕头忏悔、謝罪、且带有几分传奇色彩的地方。

河南省鹿邑县是老子出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境内的太清宫、明道宫是老子出生、讲学的两大景观。

而明道宫里的老君台,则是鹿邑县一处独有的景观。

老君台,为老子修道成仙飞升之地,故初名“升仙台”“拜仙台”。

建于汉代,盛于唐代,多次毁于兵乱,后历代修葺,已有2000多年历史。

台高8.84米,台底面积765平方米。

山门下青石台坠32层,加上正殿前一层,恰为33层,正符合老子升33层青天之说。

1938年6月1日上午,侵华日军第四骑兵旅团藤田所部从安徽亳州方向进犯鹿邑县城。

当年鹿邑小城全是低矮的平房,这座高高耸起的老君台被日军认为是一处军事据点,日军集中火力想先拔掉这个据点,于是用迫击炮向它一气发射了十三颗炮弹,大有要把它炸平之势。

但日军只听见炮弹的出膛声,却没听到炮弹的爆炸声。

日军指挥官和年轻的炮手惊得目瞪口呆,怎么打出的炮弹一发也没见个响,目标依旧高高地耸立在那里,岿然不动。

继而日军改变射击方向,向县城连发数十炮,炮炮皆响。

此情让日军十分诧异和不安,他们又向县城打了一通后,才敢进城。

近二十年“老子故里考辨”梳辨

近二十年“老子故里考辨”梳辨

近二十年“老子故里考辨”梳辨以学术界、文化界、新闻界近20年对老子故里的争论为基础,从古史料、存世文物和出土文物、口述历史和非物质文化遗存三个方面,对以前学者们考辨成果进行新的梳理和辨析,可以得出老子的故里是今河南省鹿邑县的太清宫镇的结论,这一结论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地位毋庸置疑。

标签:老子故里;鹿邑;涡阳;老子一、引言鹿邑是老子故里原本不曾有争辩,近20年来,以已故安徽大学孙以楷教授为主将的安徽籍学者,试图把道家文化原产地拉到安徽,就论证老、庄是安徽人。

涡阳籍台湾人马道士,将以修鹿邑太清官为名筹集到的巨额资金,转向支持涡阳天静宫重建。

涡阳以此为契机,从史料、老庄的文本语言和内容、口述史、神话、地域文化特色等方面作了大量论证,加之在利益的驱动、地方学人的附会下,形成绵延至今的争夺老子故里的小气候。

纵观从孙以楷、杨光对已有定论的“老、庄故里”发难,到能混淆视听、试图湮灭事实真相的今天所发表的文章、出版的书籍,只有孙以楷、廉成荣、李谷鸣、李玉成、陈桥驿、陈广中、王振川、易小斌几位(后文统称“涡阳说”),对论据用过技术性的功夫,其余参与论争者,多是重复现成的话语,没有新意。

这几位的说辞之间除大量重复的内容外,也有相互矛盾的解读和冲突,但其共同目的就是把“老子”从河南鹿邑拉到安徽涡阳,专一“服务”那个地方。

他们所谓的立论基础主要是:对《史记》记载的怀疑,对汉桓帝延熹年间祭祀老子事件的怀疑,对挖掘到的碑刻和遗址阐释,对涡阳天静宫周围神话传说的历史化和方言的解读。

对于他们的论证,袁祖亮、崔大华、李玉洁、蔡万进、杨宝顺、张志清、王珏、李士、韩秉方、韩绍诗、李灿、王继斌、李岚田、宋平、李水海、刘庞生、桑敬民诸先生,各自从多方面翔实考证,征引得当,理据充足,给予了有力辩驳,并指出他们对元代涡河改道的无视,对他们自己乡贤参编的《江南通志》、《安徽省通志》、《毫州志》的失察,甚至对历史地理的误读等。

本文在诸位先生辩驳成果的基础上,做一些新辨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子虽然是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的名人,但因历史久远,关于他的出生地,目前存有两种不同说法,即老子诞生于河南省鹿邑县之说和安徽省涡阳县之说。

这是因为在历史典籍中,关于老子诞生地苦县的归属说法历来存在分歧。

老子生于苦县厉乡曲仁里,据司马迁《史记》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

河南省鹿邑县在春秋时期属于楚国的所在地,而《后汉书》中则记载:“陈国苦县,春秋时曰相,有赖乡”。

安徽省涡阳县在春秋时期属于陈国的所在地。

河南省鹿邑县与安徽省涡阳县之间相距不到百公里。

河南鹿邑
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位于河南、安徽两省交界地带,位于鹿邑县城东五公里处。

这里是老子的诞生地,历史上曾有八位皇帝亲临鹿邑祭拜老子。

该县保留了很多与老子有关的历史文物,其中最主要的是太清宫。

太清宫建于东汉汉恒帝延熹八年(公元165年),最初名老子庙,后来改称老子祠。

唐朝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将老子定为始祖,将老子庙设为太庙,并修建了庙宇和大殿。

在唐代开元年间,唐玄宗李隆基改庙名为太清宫,该段时期,亦是太清宫最繁盛的时期。

太清宫分为前宫和后宫,前宫是太清宫,祭祀老子的场所;后宫是洞霄宫,祭祀老子母亲的场所。

太清宫主体建筑物是太极殿,殿中供奉着老子像,并有一根高约1.5米,直径大约25厘米的铁柱子,人称为“赶山鞭”,寓意老子曾经担任过“柱下史”这个职务。

太清宫内还有三株唐柏以及十几通历朝历代的石碑。

太清宫东面有老子牧牛场遗址,西面有隐阳山遗址,还有九步井遗址等。

此外,还有老君台遗址,据传老子年轻时曾在此讲解道经,根据传说这里也是老子升天之地,因此也被称为“升仙台”。

安徽涡阳
老子诞生地安徽省涡阳县闸北镇郑店村,地处淮北平原腹地,境内涡河自西向东流过,因此得名涡阳。

县内的天静宫遗址是为人所熟知的老子庙,遗址所在地在古时隶属于豫州,豫州在春秋时期称为“相”,位于宋国和陈国两个国家的交界地带,随后均被楚国歼灭。

在西汉时,属于沛县。

隋朝和唐朝开始,属于亳州的管辖范围。

1864年,清朝同治年间设立了涡阳县。

近年来,涡阳县举办有“辛卯年今年道祖老子诞辰朝圣大典”、“老子文化高端论坛”等活动,还建设有老子博物馆、天静宫遗址公园、老子文化碑林和老子文化园等。

天静宫就是为人所熟知的老子庙,也称为中太清宫,占地面积3,000亩。

老君殿是天静宫的主殿,殿内有老子、尹喜、东华帝君三尊青铜像,其中老子像高5.5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老子铜像。

天静宫建筑群内沿中、东、西三路分布,中路有山门、会仙桥、灵官殿、老君殿、三清殿、天师殿、重阳殿、财神殿、元辰殿、老祖殿、慈航殿、吕祖殿、钟鼓楼、“道之源”、“德之初”陈列室和乾坤道舍等建筑;东路有东岳庙、圣母殿、流星园及九龙井等建筑;西路有讲经堂及藏经阁等建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