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古城的建筑风格探析
平遥古城建筑特色介绍

平遥古城建筑特色介绍1. 平遥古城概述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是一座让人一走进去就仿佛穿越回古代的地方。
走在那石板路上,耳边似乎还能听到当年商贾云集、吆喝声不断的热闹场景。
古城不仅保存完好,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浓浓的历史气息。
这里的建筑可真是个宝藏,个个都有故事,像是在和你耳语。
1.1 砖木结构说到平遥的建筑,第一要提的就是那砖木结构了。
它们就像老友一样,经历了风风雨雨,却依然屹立不倒。
你看那高高的屋檐,像个大伞,不仅好看,还能挡风遮雨,真是一举两得!而且,屋内的木梁,都是经过精心雕刻的,花纹那叫一个美,简直就是一件艺术品,走进去仿佛能感受到古人的匠心。
1.2 院落设计再说说院落吧,平遥的院子可大可小,各有各的风情。
一般都是四合院式的布局,走进院子,就像进了一个小世界。
院里种着几棵古老的树,给人一种“庭前一树梨花白,万里江陵一日还”的诗意。
这样的设计,不仅美观,还能让家人聚在一起,感受浓浓的亲情,真是温馨至极。
2. 特色装饰平遥的建筑上,装饰可不简单,简直是“百花齐放,争奇斗艳”。
比如说那些飞檐翘角,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像是飞起来的小鸟,充满了动感。
而且,墙壁上还会有很多精美的砖雕和彩绘,仔细一看,每一幅都是在讲述一个故事,像是在给人上历史课。
不过别担心,这堂课绝对不无聊,反而让你充满好奇,想要深入了解更多。
2.1 文化符号更有意思的是,平遥的建筑还隐藏着很多文化符号。
比如说门上的“福”字,寓意着吉祥如意。
而窗户上的格栅,不仅能通风,还象征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真是处处有讲究,让你忍不住想要“delve”一番,看看背后究竟有多少奥秘。
2.2 颜色搭配在颜色方面,平遥的建筑一般使用黄、红、灰等自然色调,给人一种朴实无华的感觉。
那种色彩搭配,就像是一幅水墨画,淡雅而又耐看。
走在街上,随便一拍都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真让人感叹:这才是真正的“美在细节”呀!3. 总结总的来说,平遥古城的建筑特色真的是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从基础知识、审美特征及鉴赏方法三方面对平遥古城进行欣赏。

从基础知识、审美特征及鉴赏方法三方面对平遥古城
进行欣赏。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平遥县,是中国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明清古城之一,也是中国宋、元、明、清四代城市建筑艺术的典范。
审美特征:
1. 建筑风格:平遥古城以明清两代建筑为主,具有鲜明的民居建筑风格和宗教建筑风格;
2. 建筑材料:平遥古城多使用灰色的夯土墙和青砖,古朴典雅,与周围的山水环境相得益彰;
3. 建筑布局:平遥古城建筑布局精细、对称,各个街巷呈方形网状交错,而且各自有独特的功能,如衙门街、马街、银川街等;
4. 文化内涵:平遥古城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文化遗产,包括碑刻、钟鼎等,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
鉴赏方法:
1. 欣赏建筑风格:通过观察平遥古城的建筑风格,欣赏其古朴典雅、鲜明的民居和宗教建筑风格;
2. 欣赏建筑材料:仔细观察平遥古城的建筑材料,欣赏其灰色的夯土墙和青砖,和周围山水相得益彰的美感;
3. 欣赏建筑布局:走进平遥古城各个街巷,欣赏它们呈方形网状交错的布局,以及各自的独特功能;
4. 欣赏文化内涵:在欣赏平遥古城的同时,深入了解古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寻找古代文化的印记。
古老平遥古城:保存完好的古城

古老平遥古城:保存完好的古城,千年历史的见证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城,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这座古城拥有着千年的历史,经历了无数次的战争和灾难,却依然屹立不倒,成为了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
平遥古城的建筑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北方特色。
古城内的街道纵横交错,布局严谨,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格局。
街道两旁的建筑多为明清时期的古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
这些建筑大多为砖木结构,以青砖灰瓦为主,显得十分庄重、肃穆。
古城的城墙非常壮观,是用巨大的石块和砖块砌成,十分坚固,城墙上有许多瞭望台和射击孔,展示了古代军事建筑的特色。
平遥古城的传统文化也非常丰富,这里的人民保留着许多传统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艺术。
比如在古城内的庙会上,人们穿着传统服饰,进行各种传统表演,如打鼓、唱歌、跳舞等。
古城内的手工艺品也非常丰富,有剪纸、面塑、刺绣等,这些都是民间艺术家的杰作,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
此外,古城内还有许多美食,如牛肉、醋、豆腐等,这些美食都是平遥的地方特产,口感鲜美,深受游客喜爱。
平遥古城的商业氛围也非常浓厚,这里有许多旅游景点和购物场所。
游客可以在这里购买到各种纪念品和特色商品,如手工艺品、地方特产等。
古城内的商铺大多都是古色古香的建筑,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此外,古城内还有许多历史遗迹和博物馆,如平遥县衙、文庙、镇国寺等,这些景点可以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古城的历史和文化。
在平遥古城中漫步,仿佛穿越回了古代的世界。
走在古老的街道上,感受着古城的氛围和气息,仿佛能够听到古人的呼唤和历史的回声。
这里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每一堵墙都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和历史。
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厚底蕴。
总的来说,平遥古城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城,它不仅是一座历史文化遗产,更是一座充满文化气息和历史底蕴的城市。
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可以了解到古代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山西平遥古城 中国明清建筑精髓

山西平遥古城中国明清建筑精髓山西平遥古城是中国的一个历史名城,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它位于山西省的中部,距离省会太原约90公里,是中国明清建筑的代表之一。
平遥古城以其独特的城市规划和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平遥古城的历史背景、城市布局以及明清建筑的特点和魅力。
一、历史背景平遥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约有2700多年的历史。
在明清时期,平遥成为山西一带的商业、金融中心,以及官营商业和金融机构的发源地。
这也为平遥古城的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使得这座城市得以保持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城市规划。
二、城市布局平遥古城以其规划完整、布局合理而闻名。
整个古城呈方形,占地面积约278英亩。
城墙高约12米,长约6163米,保持完整无缺。
古城内部以坊巷为单位划分,保留了大量的明清时期的民居和商业建筑。
坊巷之间的街道宽敞平直,呈东西南北走向,相互交错,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景观。
明清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平遥古城则是明代城市建筑的典型代表。
明清建筑注重平衡、对称和精细的雕刻,建筑材料选用坚实耐用的木材和青石,使建筑既耐久又美观。
1. 门楼:进入平遥古城的通道通常都有门楼,门楼上刻有精美的木雕和石刻,富有装饰性和意义。
2. 四合院:四合院是中国传统民居的典型形式,也是平遥古城中最常见的建筑类型。
四合院由四面围合而成,中间有一个天井,整个院落布局一般呈四合形状。
3. 庙宇、祠堂和商业建筑:平遥古城中还有许多庙宇、祠堂和商业建筑,它们以其精细的结构和雕刻而著名。
这些建筑通常具有悬山、斗拱、琉璃瓦等特征,给人一种庄严而华丽的感觉。
4. 建筑雕刻:明清建筑特别注重雕刻的细节,包括门楼上的木雕、石刻和屋顶上的彩绘等。
这些雕刻以其精美和独特的风格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平遥古城作为中国明清建筑的代表,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美的建筑雕刻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
这些建筑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卓越工艺。
平遥古城的建筑特色

平遥古城的建筑特色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城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平遥古城建于公元1370年左右,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在这个古老而古朴的城市里,建筑是其独特的魅力所在。
平遥古城的建筑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平遥古城的建筑风格独具一格,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典型代表之一。
这里的建筑多采用传统的木结构,以檩条、斗栱、椽子等构件相连接,形成独特的格局。
建筑的屋顶多采用砖瓦覆盖,而且在屋顶的设计上也非常讲究。
平遥古城的建筑融合了北方和南方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平遥式”建筑风格,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活化石”。
平遥古城的建筑物以府第、祠堂和商铺为主。
府第是指官宦人家的住所,这些府第一般都有庭院和厅堂,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家族观念。
祠堂是用来祭祀祖先的地方,一般由四合院组成,气势宏伟,装饰精美。
商铺是古代商业街区的代表,这些商铺多为砖木结构,门面宽敞,一楼经营商品,二楼用作居住或仓库。
平遥古城的建筑物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在古城内,建筑物的布局和街道的设计都是根据地形地势来规划的。
建筑的高低错落,形成了独特的层次感,与周围的山峦和河流相得益彰。
此外,平遥古城还注重水的运用,城内有很多水井、水塘和水渠,给这座古城增添了一份清新和生机。
平遥古城的建筑物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在建筑的装饰上,经常使用雕刻、彩绘、壁画等技法,表现了中国传统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观念。
建筑的门楼、门额、门神、门钉等细节处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同时,古城内还有许多古代的文化设施,如古代学堂、戏楼、祠庙等,这些建筑物见证了平遥古城丰富的历史文化。
总的来说,平遥古城的建筑特色独具一格,展现出中国古代建筑的魅力和智慧。
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传统建筑的庄严和雅致,体验到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平遥古城的建筑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去珍视和保护。
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

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县城──平遥古城
从数字看平遥 建城历史可以追溯到2700年前的西周;
现今城墙修筑于600多年前的明朝; 古城墙长6000多米,保存完整; 城内保存着3000多处古代建筑; 其中400多处保存完好。
一、平遥古城墙 1、地位:国内保存最完好的古城墙之一
6~10米
规模宏大,气势雄伟
建国初北京有大小胡同7000余条,到20世纪80年代统计只剩下 3900条左右,近一两年正在以每年600条的速度消失。
历史文化名城80%以上名不副实。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委员谢辰生
古城的风貌景观之独特价值是任何新建筑所不能代替的,看上去破破烂烂的危旧房,承载着城市的历 史与文化,保存着古城的“根”与“魂”,是城市的“胎记”。
——曹昌智《画说平遥古城》
晋商与关云长乃乡亲关系,将关云长尊为财神,是希望用他的信义之誉教育商业同行。 ——何川江《风雨商路——中国商人五千年》
山西商人……把农民身上的淳朴,和中国儒家文化所提倡的这种道义感,全部移到了商业文明当中来。” ——余秋雨
明清时期晋商尊儒崇经的文化取向成为一种社会时尚。……传统民居严格按照古代宗法制度与礼序规范, 追求居家之所方正、均衡,布局紧凑严谨,有明显的纵向轴线。……在起居生活上则秉持尊卑有序、男女有 别以及长幼区分的伦理观念,合族聚居,建筑配置主次分明,井然有序。
右县衙署;左文庙,右武庙;左道观,右寺院的相互对称的建筑布局。这种礼制程式很好地体现了儒家思想。 其具体的建筑布局体现了“神人共治”和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思想。
2、古城的价值 是一座大型的历史博物馆,对研究我国古代文化,特别是晚清时期的城市建筑、居住形式和历史文化具有重要
的价值。
平遥古城的建筑风格探析

平遥古城的建筑风格探析平遥古城是我国现有的保存最为完整、并且历史悠久、规模最大的一座古代县城,它是我国明清时期汉民族的杰出智慧与文明的代表与象征,对于我国历史文化发展研究以及人类文明进步有着积极的意义。
进行平遥古城建筑风格的分析与研究,不仅对于推动平遥地区的建筑事业发展与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而且对于推动我国建筑事业和民族历史文化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下文将结合平遥古城独特的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特征,从平遥古城建筑的结构形式与民族文化、风格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
1、平遥古城建筑文化概况简介平遥位于我国山西省的中部地区,处于太原盆地的西南方向,在太行山和吕梁山的中间。
平遥地区的地形特征相对比较多变,以山地、丘陵为主,并且多被黄土进行覆盖,平遥西部以平川为主,地形相对比较平坦并且开阔,适合人类居住,是主要的集中居住区域。
平遥地区南部方向,有同蒲铁路以及108国道、大运高速等主要交通线路通过,并且平遥地区距离山西的太原机场距离也相对较劲,具有非常明显的交通区位优势。
平遥古城是我国现存最为完整、并且规模较大、历史悠久的一座古代县城,具有近3000年的历史,也是我国现有的保存最为完成的四大古城之一。
平遥古城中,不仅保存着城墙以及街道、店铺、居住等主体建筑,并且是国内外非常罕见的、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
平遥古城中的被保护文物建筑风格,不仅沿袭了古代建筑布局严谨的建筑风格特征,更是对于古代的封建礼教文化以及儒、佛、道文化有非常深刻的体现,具有较大的建筑与历史文化等价值。
如今,平遥古城已经被国家列为第二批重要的国家级历史文化保护名城,成为我国现存文物古迹众多、建筑保护基本完好,并且独具特色文化风格的重要文物宝库。
在平遥古城中,比较明显的就是以四合院形式为主的古代建筑结构,这也是平遥古城中比较显著的建筑风格特色,并且古城内的四合院建筑结构形式数量以及形式完整度都保存的比较完好,对于传统民居以及民宅建筑风格特征都有很好的体现。
以平遥古城为例诌议其古建筑的风格

以平遥古城为例诌议其古建筑的风格平遥古城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明清时代的县城,为人们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变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样本。
本文分析了平遥古城的古建筑风格,风水与建筑的完美结合、恪守以“礼”为本的建筑型式、精美的建筑装饰艺术及深刻的文化内涵。
标签:平遥古城;四合院;建筑文化1 关于平遥古城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初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已有2700年历史。
明洪武三年开始扩建成如今规模,600多来,城市规划格局、风貌基本未变。
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平遥古城是中国县城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这是世界遗产委员会专家对其恰如其分的评价[1]。
2 平遥古城—风水与建筑的完美结合俯视平遥古城,令人称奇道绝。
城墙呈平面方形,状如欲行未动的龟。
城门六座,南北各一,东西各二。
南门为龟首,面向中都河,从前南门外有两眼水井,象征龟的双目。
北城门为龟尾乃全城的最低处,积水都要经此门流出,上西门、下西门、上东门的瓮城城门均向南开,东西四座瓮城两两相对,形似龟爪乌龟的三足前伸,仅下东门瓮城的外城门向东开。
据说是造城时担心乌龟爬走,将其左腿拉直,拴在距城二十里外的麓台上。
乌龟,吉祥长寿的象征;“龟城”,寓意固若金汤、长治久安。
城墙上有观敌楼72个,墙顶外侧有3000个垛口,传说是孔子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的象征。
平遥街道呈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格局。
横向第一条街东有文庙,西有武庙(左文右武);第二条街东为城隍庙,西为县衙署(左阴右阳),是阴阳两界的最高统府;第三条街,东有清虚观,西有集福寺(左道右佛),乃道、佛两家集中活动场所,有宾(佛来自西方,曰宾)西主东之意。
南大街为中心街,竖直贯穿横向街道,形成了王字特征,由城墙和大街小巷构成了一个八卦图案,形如龟背之寿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遥古城的建筑风格探析【摘要】建筑风格是建筑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文化的重要反映形式,不同地域文化条件下的建筑风格也会有不同。
对于城市居住建筑来讲,它还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对于城市文化历史发展情况的重要映射,在与城市的文化景观相互作用之下,最终形成了城市的独特建筑风格与城市形象,对于城市文化的发展延续有着积极的作用。
本文主要以平遥古城为主,从平遥古城的民族历史文化内涵,对于平遥古城的建筑风格特征进行分析论述。
【关键词】建筑文化;建筑风格;历史文化;平遥古城;分析;研究平遥古城是我国现有的保存最为完整、并且历史悠久、规模最大的一座古代县城,它是我国明清时期汉民族的杰出智慧与文明的代表与象征,对于我国历史文化发展研究以及人类文明进步有着积极的意义。
进行平遥古城建筑风格的分析与研究,不仅对于推动平遥地区的建筑事业发展与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而且对于推动我国建筑事业和民族历史文化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下文将结合平遥古城独特的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特征,从平遥古城建筑的结构形式与民族文化、风格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述。
1、平遥古城建筑文化概况简介平遥位于我国山西省的中部地区,处于太原盆地的西南方向,在太行山和吕梁山的中间。
平遥地区的地形特征相对比较多变,以山地、丘陵为主,并且多被黄土进行覆盖,平遥西部以平川为主,地形相对比较平坦并且开阔,适合人类居住,是主要的集中居住区域。
平遥地区南部方向,有同蒲铁路以及108国道、大运高速等主要交通线路通过,并且平遥地区距离山西的太原机场距离也相对较劲,具有非常明显的交通区位优势。
平遥古城是我国现存最为完整、并且规模较大、历史悠久的一座古代县城,具有近3000年的历史,也是我国现有的保存最为完成的四大古城之一。
平遥古城中,不仅保存着城墙以及街道、店铺、居住等主体建筑,并且是国内外非常罕见的、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
平遥古城中的被保护文物建筑风格,不仅沿袭了古代建筑布局严谨的建筑风格特征,更是对于古代的封建礼教文化以及儒、佛、道文化有非常深刻的体现,具有较大的建筑与历史文化等价值。
如今,平遥古城已经被国家列为第二批重要的国家级历史文化保护名城,成为我国现存文物古迹众多、建筑保护基本完好,并且独具特色文化风格的重要文物宝库。
在平遥古城中,比较明显的就是以四合院形式为主的古代建筑结构,这也是平遥古城中比较显著的建筑风格特色,并且古城内的四合院建筑结构形式数量以及形式完整度都保存的比较完好,对于传统民居以及民宅建筑风格特征都有很好的体现。
对于现代的建筑文化以及建筑艺术发展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和影响,同时,这些古建筑群,还为我国建筑事业以及历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研究价值与作用。
下文中对于平遥古城的建筑风格特征分析,也主要是以平遥古城的四合院传统民居建筑结构形式为主,进行分析论述的。
2、平遥古城的北方四合院形式建筑特征平遥古城中的建筑结构形式主要是以我国北方地区的汉民族居住的四合院建筑结构形式为主。
这一特征在平遥古城的古建筑群结构形式中表现十分明显,并且平遥古城中现存的、比较完整的北方四合院结构形式的民居建筑数量比较多,凸显四合院建筑结构形式的、保存比较完整的四合院古建筑就有400多处,而四合院建筑结构形式为主的民宅就有近4000处,数量非常之多。
我国北方地区汉民族发展中,四合院建筑结构形式的形式主要与北方地区的自然文化以及气候特征、北方汉民族的文化习惯等都有很大的联系。
我国北方汉民族的四合院形式建筑中,不仅有明确的建筑轴线,并且建筑结构中主次建筑地位也十分明显,整个建筑呈现左右对称的结构形式,并且四合院形式的建筑建设中多是以二进院以上的四合院建筑结构形式为主。
在四合院形式的建筑中,二进院、三进院等四合院建筑结构形式中间,通常使用矮墙或者是垂花门等进行分割开。
其中,二进院的四合院建筑结构形式,主要是呈现“日”字形的建筑平面结构特征;而三进院形式的四合院建筑,主要是以“目”字形的平面结构形式呈现出来。
除了二进院与三进院等形式的四合院建筑外,建筑规模更加大的四合院结构形式中,还包含着左、中、右等三路方向的纵院并列的四合院建筑结构形式,其中,在这种规模与结构的四合院建筑中,左、中、右方向的纵院建筑,多是被用作车马房、车马院等。
平遥古城中的古建筑群,就具有这种北方汉民族四合院形式建筑的浓烈特色与鲜明风格。
四合院形式建筑,通常都是以高门深宅、房舍向内,并且建筑的外观都比较封闭的,建筑的四周墙体都是高直并且挺拔的石脚或者砖体的建筑结构形式,并且通常四合院形式建筑的围墙会比屋脊高出许多,呈现给人一种封闭、安全并且具有明显等级之分的感觉,这也是北方四合院形式建筑,对于传统的封建思想与封建等级观念影响与映射的重要表现,具有鲜明的地方与地域建筑风格特色。
3、平遥古城中砖窑混合建筑形式特征平遥古城中的四合院形式建筑,它的房屋建筑结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以木质砖瓦房为主的建筑结构形式;还有一种就是以砖窑洞为主的,配以木廊外檐的建筑结构形式;最后一种建筑结构形式,它的下层建筑主要是砖窑洞,而上层的建筑则是木质房屋的建筑结构形式。
在平遥古城的建筑群结构中,这三种建筑结构形式是相互进行混合运用的,比如,在平遥古城的四合院建筑中,四合院建筑的正房建筑部分和厢房、前房等建筑部分,呈现出来的以单一的砖窑洞房屋结构形式或者是木质砖瓦建筑结构形式的建筑实例很少,平遥古城内的四合院民居建筑在建设过程中,多是将木质砖瓦的建筑形式与砖窑洞建筑结构形式进行混合建筑使用,通常在一个院子里,既有木质砖瓦的房屋结构形式,也有砖窑洞的建筑结构形式,并且这种混合的房屋建设形式,在平遥古城的建筑中有很多应用。
在建筑形式中,窑洞形式的建筑,以冬暖夏凉、形象古朴,并且内涵醇厚的风格特征为主,并且具有明显的北方建筑特色,与我国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及地形结构等特征,有着丰富的联系。
这种砖窑形式的建筑多位于我国北方的黄河沿岸的黄土高原地区,是对于黄河沿岸的历史文明以及文化发展很好的映射,也是该地区乡土建筑与文化的明显标志。
平遥古城内的砖窑形式建筑,对于建筑修建时期来讲,建设这种砖窑形式的建筑,也是当时该地区的城市经济文化发展比较旺盛的一个重要标志,平遥古城是当时晋商的重要聚集地,商业发展带动当地城市的经济发展与致富,因此,城市的建筑形式就是对于当时城市经济文化发展情况的一个重要反映。
平遥古城中的砖窑形式居民建筑,在修建上十分讲究,不仅以砖砌建筑为主,并且砖窑修建中还有许多磨砖对缝的修筑特征,此外,为了从建筑结构形式中凸显文化经济的发展先进性,这些砖窑民居建筑中,还会在砖砌窑洞的外部增加木廊瓦檐的建筑形式,使用制作精美的木雕或者是石雕、砖雕、彩画等,以凸显建筑的富贵、独特,而且在使用木廊瓦檐进行砖窑形式的建筑装饰过程中,木廊瓦檐装饰形式多种多样,装饰效果也通常显得活灵活现。
这种以砖窑形式为主,配以木廊瓦檐进行装饰的建筑形式,不仅增加了建筑的美感,而且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独特建筑风格与味道。
此外,平遥古城中窑洞民居建筑中,由于受到北方居民对于火炕的喜爱性影响,在窑洞建筑的靠窗一面,还会修筑火炕,以满足居民对于建筑的需求。
4、平遥古城中四合院不同设置建筑风格与我国被放其它地区的四合院建筑结构形式不相同,平遥古城的四合院形式建筑,在设置上具有东西窄、南北长的特征,是以长方形的四合院建筑形式为主,这主要与平遥地区的地形特征有很大的关系,平遥地区位于太行山与吕梁山两襟中间,因此该地区的建筑在修筑过程中,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地形特征的影响,房屋的纵深度比较突出。
平遥古城的四合院形式建筑中,四合院房屋位置的设置,也具有一定的特色,通常那个情况下,四合院中厢房之间的距离要比四合院正房的面宽要小,并且四合院中的厢房会将正房建筑两端的一部分遮挡住。
通常情况下,四合院建筑在修筑时,正房多为三间或者是五间,也有“七间七檀”的四合院建筑,并且这种窄长、紧凑的四合院建筑形式,不仅是对于当地自然环境以及气候特征的重要反映,而且窄长结构形式的四合院建筑,也有“聚财”之意。
此外,平遥古城木质结构为主的四合院建筑形式,与我国北方地区的木质砖瓦房屋建筑具有很大的相同之处,而且基本上同属于一个建筑体系,但是,与我国北方其它地区的木质砖瓦房屋建筑不同的是,平遥古城的木质砖瓦四合院中,砖瓦屋面的坡度比较大,在房屋建筑的屋脊处,通常会以五脊六兽的屋脊风格为主,并且木质砖瓦结构的四合院房屋内外,注重使用木雕、彩绘等进行装饰,具有一定的建筑风格与地方特色。
5、平遥古城四合院建筑中的风水文化特征在我国,建筑文化发展中,建筑风水文化一直是一个被关注的重点,并且对于建筑风格的形式与建筑事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与我国北方其它的建筑一样,平遥古城建筑中也有对于建筑风水文化的应用和体现,比如,在平遥古城的四合院建筑中,也有北方建筑中具有独特风格特点的建筑风水墙。
或者是建筑风水楼、风水影壁等形式,尤其是一个建筑结构比较精美、高档的民居四合院建筑中,对于这些建筑风水文化产物都有应用和体现。
比如,平遥古城的四合院建筑中,有的住宅建筑建设中,就将正房的正屋脊进行加高处理,并且做成高高的砖格,其中就有高高在上的寓意;还有的窑洞四合院建筑中,就会将窑洞建筑的后墙,做成女儿墙的形式,然后再做成更高的砖影壁式的风水墙,进行独立呈现等,这些都是平遥古城四合院建筑中的建筑风水文化的应用与体现。
这样将建筑风水文化在房屋建筑中进行应用与体现,就是为了追求建筑的风水好,祈求好的风水寓意。
6、平遥古城建筑的街坊建设风格平遥古城的民居四合院建筑在修建过程中,在形成主要的院落结构主体外,还会在四合院建筑的东北方向留筑有三座堡子式的街坊,这主要与平遥地区的晋商文化有很大的关系,平遥古城在当时是一个经济文化与商业中心,而建筑作为的当地历史文化发展的载体,就对于当时平遥票号兴盛以及经济文化繁荣的景象有了很好的记录与映射。
平遥古城四合院建筑中的三座堡子式的街坊中,壁景堡主要是由东、中、西三个方向并列的三座堡子组成,其中东堡被称为安乐街,中堡被称作是德清堡,而西堡被称作是新盛街,并且在各堡外面都修筑有围墙,通过一条南北向的巷子,进行四合院建筑的左右分布排列,已形成独特的平遥建筑风格。
此外,平遥古城的建筑中,还有对于中国古代文化中“礼”文化有很好的体现与映射,四合院建筑的修建过程中,处处有对于封建礼仪制度的体现与反映。
平遥古城四合院建筑风格中封建礼仪的体现、映像特征,与我国北方其它文化地区的建筑风格十分相似,这主要与平遥古城悠久的历史文化与建筑建设背景有很大的关系。
7、结束语总之,平遥古城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保护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文明的结晶,具有较大的历史文化与建筑发展研究价值,进行平遥古城建筑风格的分析研究,对于我国建筑风格多样性形成以及发展都有很大的积极作用,而且有利于推动我国建筑事业与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