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公共支出

合集下载

学生版财政学第六章 公共支出概论

学生版财政学第六章 公共支出概论

本章内容第六章财政支出增长 (公共支出概论 )Public Expenditure1、公共支出分类 2、公共支出的增长及其解释2.1 2.2 2.3 2.4 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 公共支出的增长趋势 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宏观分析 财政支出规模变化微观分析3、财政支出规模控制 4、购买性支出简介1、公共支出分类公共支出定义:公共支出,即财政支出,政府支出, 是指政府为履行职能而消耗的一切费用的总 和。

财政支出是政府活动的成本。

1、公共支出分类1.1按财政功能分类1.经济建设费 基本建设拨款、国企挖潜改造、科技,简易建筑费、地质勘探、支援农村生产,城市维护费、国家物质储 备,城镇青年就业,抚恤和社会福利等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1、公共支出分类国家侧重于 哪些职能? 这些职能发 生了怎样的 演变?2.社会文教费 文化、教育、科学、卫生、出版、通信、广播、文物、体育、地震、海洋、计划生育等。

3.国防费武器与军事设备、人员给养、军事科研、民兵、公 安、武警、警察部队和消防队伍的经费、防空等4.行政管理费 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安、司法、检察机关。

5.其他支出陈共 财政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P7419551965197519801985 国防费1990199520002005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行政管理费其他支出1各国行政管理费(公务支出) 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比较德国(1998年) 埃及(1997年) 英国(1999年) 韩国(1997年) 泰国(2000年) 印度(2000年) 2.7% 3.1% 4.2% 5.1% 5.2% 6.3%1、公共支出分类1.2按财政支出用途分类,静态上可分为: 1.补偿性支出 2.积累性支出挖潜改造 基本建设、流动资金、国家物质储备以及新 产品试制、地质勘探、支农、各项经济建设 事业、城市公用事业等支出中增加固定资产 的部分 科教文卫事业费、抚恤和社会救济、行政管 理、国防战备等。

07第六章 公共支出的经济分析

07第六章 公共支出的经济分析

第三节 社会保障开支
4.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一方面,社保费增加了工作人员的税收负 担,减少了可支配收入,于是工人会减少 劳动供给。 另一方面,社保费减少了可支配收入,工 人为了获得更多的收入将增加劳动供给。
第三节 社会保障开支
二、政府承担社会保障义务的原因 (一)市场失灵 (二)避免社会成员“短视”行为 (三)抵御通货膨胀等社会风险 (四)减少交易成本
第二节 教育开支
三是兼顾效率与公平目标提供教育支出。 效率方面,当每个人最后一单位的教育费 用所产生的效益相同时社会总产出最大化。 公平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享受教育服务 的权利。
第三节 社会保障开支
一、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社会经济意义 (一)社会保险 1.定义 社会保险,是以国家为主体,通过立法手 段,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 丧失劳动能力时,或虽有劳动能力而无工 作机会的情况下,给予一定程度的收入损 失补偿的制度。
三、政府提供公共教育的原因
第一、教育产品的外部性。 第二、资本市场的不完全性。 第三、保障社会公平。
第二节 教育开支
四、公共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式与效率保障 三种可供选择的方式: 一是对贫困家庭提供教育资助 重点突出,较为节约资金,凸显教育的公 平原则。
二是对所有家庭提供均等的教育支出 特点:便于操作,但资金规模较大,有些 情况下甚至产生类退效应。
第三节 社会保障开支
2.种类 社会保险具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 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残疾保 险等。 3.特点 社会保险具有强制性、互济性、储备性、 补偿性、就业或贡献相联系等特点。
第三节 社会保障开支
(二)社会援助 1.涵义 社会援助,是指国家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 社会、经济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 的成员给予救助,以保障最低生活水平的 制度。 2.特点 无偿性

第06章-公共支出管理

第06章-公共支出管理

54. 66
56. 05 56. 54 58. 69 56. 57 55. 26 56. 89
55. 61
55. 98 57. 65 56. 36 56. 43
57. 21
57. 38 58. 16 58. 28 58. 66 58. 76 -
57.3 6
56.9 8 57.5 6 57.7 6 58.7 8


财政支出占 GNP的 %
平时
特殊时期
平时
特殊时期
时间
图 4- 1a 时 间 型 态 模 型 (1)
财政支出占 GNP的 %
平时
特殊时期
平时
特殊时期
时间
图 4- 1b 时 间 型 态 模 型 ( 2)
财政支出占 GNP的 %
平时
特殊时期
平时
特殊时期
时间
图 4- 1c 时 间 型 态 模 型 ( 3)
96
97
-
-
-
-
68.27
-
71.16
72.03
-
70.92
70.5
讨论:从转移支付机制看分税制改革的渐进性和改革方向
美国政府公共支出变化
中国1952-1997 财政支出/GDP
二、公共支出管理
• 演变的理论
• 各国公共支出规模都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的演 变过程。工业化国家从1870年代直至1990年代 中期,公共支出基本上保持增长的态势。 • 市场转型之前的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尽管政府 都掌握了大量的经济资源,而不同于市场经济 国家,但公共支出的演变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 • 从1980年代开始,英、美等发达国家开始进行 财政调整,公共支出规模得到控制,支出增长 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 而转型国家的政府则在改革中逐渐退出营利性 经济领域,公共支出的相对规模也在一定时期 内呈现出缩小的状态。

第六章公共支出分析

第六章公共支出分析
预防性支出指的是用于维持社会秩序和保卫国家安全, 不使其受到国内外敌对力量的破坏和侵犯,以保障人 民生命财产安全与生活稳定的支出。这类支出包括用 于国防、警察、法庭、监狱与政府行政部门的支出。
创造性支出指的是用于改善人民生活,使社会秩序更为 良好,经济顺利发展的支出。这类支出包括经济、文 教、卫生和社会福利等项目的支出。
1)国防支出。代表的是全体社会成员为消费国 家安全这一公共物品而支付的一种成本。主 要包括各种武器和军事设备支出、军事人员 给养支出、有关军事的科研支出、对外军事 援助等。
2)行政管理支出。是政府机构行使行政管理职能所需 要的支出。是维持国家政权存在,保障各级国家管理 机构正常运转必需的费用,是纳税人必须支付的社会 成本。主要包括国家元首、国家权利机关、国家行政 机关、公安警察机关、司法机关等的管理费支出。
这种分类的经济分析意义:
1)购买性支出直接影响生产、就业以及总需求。 转移性支出直接影响国民收入再分配。
2)购买性支出在公共支出总额中占的比重较大, 政府履行资源配置的职能较强;转移性支出 在公共支出总额中占的比重较大,政府履行 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
几个发达国家政府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占GDP的比重
一种从绝对量上来考察,指标有按当期价格计 算的公共支出和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公共支出。
一种从相对量上来考察,指标有人均实际公共 支出和公共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2、发达国家公共支出概况
几个发达国家公共支出占GDP的比重
国家 美国 法国
1979年 1982年 20.9 24.8 38.1 43.3
1985年 1988年 25 23.5 44.7 43.1
3)社会文教科卫支出。主要包括文化事业、教育、科 研、医疗卫生支出等。具体说,在文教事业方面,政 府应当为那些有助于普遍提高全民素质的教育和文化 事业出资;在医疗卫生方面,主要为基础科学研究出 资;在医疗卫生方面,主要应为公共卫生事业出资。

第六章公共支出理论

第六章公共支出理论

转移性支出的作用
转移性支出是政府先是通过税收的方式把一部 分人的钱收到政府手中,再通过公共支出将这些 钱从政府转移到受领者手中。支出结果是资金所 有权转移,受惠的主要是一般民众或穷苦阶层, 所以对收入分配有直接影响。但对社会生产和就 业以及社会总供需状况的影响,则是间接的,是 要通过资金接受者的反应来实现的。
第二节 公共支出规模
公共支出规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政府通过预算 安排的公共支出总额。它一般用两个指标来衡量: 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 绝对指标即财政支出的绝对量。如:2011年我 国财政支出总量为108940亿元。(收入为103740 亿元) 相对指标即相对量指标,一般是指财政支出占 GDP比重。
公共支出增长分析
购买性支出的作用
购买性支出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支出使政府所 拥有的资金与市场上企业和个人提供的商品与劳 务相交换,直接增加了社会购买力,从而对社会 生产、就业以及社会供给与社会需求的总量与结 构均衡有着直接的影响,并对收入分配产生间接 的影响。
2011年中国政府采购支出
财政部下发《2012年政府采购工作要 点》指出:2011年政府采购近万亿元,是 2002年的整整10倍。但外媒认为,实际数 据应当是近8万亿,仅供参考(凤凰网 2012.2.23)。
第六章
公共支出理论
第一节 公共支出基本问题
一、公共支出的定义: 公共支出,即公共部门为履行公共职能而进行的支 出。虽然公共部门有“多中心”,但理论上公共支出 多指政府支出,也称财政支出、政府支出、“岁出” 等,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支出的一切费用的总和。 所以,以下所说的公共支出,就是指政府指出。
研究公共支出的意义
公共支出的特征
1.资金来源是财政收入
2.主体是公共部门 3.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求 4.非市场营利性 5.具有一定的生产性(物质和非物生产)

第六章 公共支出理论与实践PPT教学课件

第六章 公共支出理论与实践PPT教学课件
• B,生产率无明显提高的部门:缺乏或没有技术进步,劳动生 产率无明显提高的部门,主要是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
• (2)上述两个部门的工资水平根据劳动生产率上升的幅度而增 长;
• (3)低生产率部门的成本持续上升,高生产率部门成本下降;
• (4)对低生产率部门的需求下降,其产出越来越少乃至停产;
• (5)为了维持低生产率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一定比例,政府必 须多投入,以鼓励劳动力的流人。因此公共支出的增加是必然的。
• (2)外在原因:战争与灾难。
• 战争和饥馑等自然灾害发生一政府支出急剧增加一 提高税率或新设税种一战争和灾难过后政府不一定恢 复原有税率,有的新税会继续存在一公共支出的持续 增加。
3.发展阶段论
• 由美国经济学家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 提出,他们认为 公共支出的内涵是随着经济发展阶段不同而变化的,其 不同发展阶段的支出重点如下表所示。
第六章 公共支出理论与实践
• 一、公共支出的定义和原则 • 二、有关公共支出的四种理论观点 • 三、公共支出结构与政府职能 • 四、中国的公共支出
2020/12/10
2
一、公共支出的定义和原则
1.定义与分类 A.公共支出是以政府为主体,以政府事权为依
据进行的货币资金的支出活动。 B.分类 按有无直接补偿分为消耗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 按支出目的分为预防性支出与创造性支出; 按支出的利益范围分为一般利益支出与特殊利益
• (5)中央政府支出和地方政府支出。
• 分类标准:政府层次。
• 二、有关公共支出的四种理论观点
1.公共支出扩张论(瓦格纳法则)
• 由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提出。
• 内容是:随着社会经济日益发展,国家职能的内涵和 外延在不断扩大,从而导致政府经济活动不断增加, 所需的公共支出也日益攀升,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 观规律,是不可避免的长期趋势。

公共经济学第6章 公共支出理论与政策

公共经济学第6章  公共支出理论与政策

公共支出不断增长表现为三个不同阶段的特点: (1)初期阶段 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百业待兴,公共部门要为经济发展提供社 会基础设施,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所占比重较高。
(2)中期阶段 在经济发展的中期阶段,社会基础设施供求趋于平衡,公共部门投 资逐渐让位于日益增长的私人投资。
(3)成熟阶段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当总投资占GNP的比重增加时,公共部门投资 占GNP的比重却下降了。
赵建国
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1. 瓦格纳法则
瓦格纳认为,公共支出的增长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 结果。这一法则指出,财政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是不断增长的, 即随着经济中人均收入的增长,公共部门的相对规模也不断增长。
瓦格纳集中分析了公共支出的需求因素。从对理论发展贡献来看, 瓦格纳对于公共支出演变趋势的分析,更多的是指出公共支出不断增 长的现象,而没有探讨和指出引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
赵建国
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6.4 公共支出的效益分析 6.4.1 公共支出的效益与成本 6.4.2 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定义及基本原理 6.4.3 成本-效益的分析步骤 6.4.4 分析中涉及的关键性难题 6.4.5 公共支出效益的其他分析方法
Hale Waihona Puke 赵建国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6.4.1 公共支出的效益与成本
赵建国
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6.5.2 公共支出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
假如政府给某些贫困家庭以补贴,借以改善他们的境遇,但不改变任 何商品的价格,这时就会产生公共支出的收入效应。 假如政府的某项公共支出导致了价格的下降,那么就有可能产生替代 效应。 在许多情况下,往往是一项公共支出既有收入效应又有替代效应,并 且在这两种效应中,替代效应往往造成低效率。

第六章 公共支出

第六章 公共支出
住 房
公共支出如何影响(出接受 者之外)的其他人的行为 选择。
价格 D1 D0 S
A A1 E1 E0 U1
P1 P0
A0
U0
O
Q0
Q1
B
C
食 O 品
数量(食品/住房)
间接效应
住 房
A D
O
B
E
C
食 品
四、公共支出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1、固定数量的补贴(非现金)
其他 商品
C
A F1 F0
N
M
E1 E0 U0 U1
提高税率或新设税种
灾难过后政府不一定恢复原有
税率,有的新税会继续存在
公共支出的增长趋势与过程
公 共 支 出 / 国 民 生 产 总 值 新的公共支出水平
成长过程 成长趋势
由社会动荡所引起
三、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公共支出增长
的发展模型
经济发展阶段
经济发展阶段与公共支出内涵转变的关系
起飞期 成熟期 大量消费期
1.购买性支出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支出使政府掌握的资金与微观 经济主体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相交换。 2.在安排购买性支出时,政府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 3.微观经济主体在同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发生联系时,也须遵循等 价交换原则
3、按照公共支出的目的性
预防性支出:
用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秩序,保障社会稳定和人民安 全的支出。(如国防、外交、公安等)
随意性支出(可控制性支出):
法律法规无明确规定,本届政府可根据自己的施政 目标自行决定的支出。 可以表明政府对公共支出的项目的可控制能力。
6、公共支出的预算分类
国防支出 外交事务支出 行政管理支出 经济建设支出 社会文教支出 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支出 政府债务支出 其他支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但是,目前我国财政支出增长也存在着一定的潜 在压力。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是实 现工业化的关键时期,政府不仅要在经济基础设 施上加大投入力度,而且要在包括保健、文化、 教育等社会基础设施上增加投入,这些都对财政 支出比率的提高形成了压力。连续几年的积极财 政政策的实施,导致公债发行额的规模越来越大, 债务余额不断累积,利息支出占GDP的比率将逐 渐增高,构成财政支出的潜在压力。同时,我国 尚未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支出是 西方社会政府的沉重负担.
• (四)按财政支出的部门结构分类 • 按财政支出的部门结构进行分类,是以政 府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为标准的分类结构。 通过观察财政资源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比 例,可分析社会共同需要的满足状况,同 时也便于考察各部门的业绩与财政支出效 益,有利于加强财政监督功能,故此世界 各国的预算管理中多采用部门分类法。
• (二)财政支出按国家职能分类 • 按国家财政支出的职能分类,能够明显地揭示出 政府工作的侧重方面,我国的财政支出可分为经 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和 其它支出五大类。从财政支出结构的历史变化来 看,经济建设费所占比重的下降趋势是非常明显 的,伴随着长期的和平建设年代,国家的经济建 设职能占据主导地位,国防开支相比解放初期则 是下降明显的。同时,随着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 日益重要,国家的行政管理费用支出也在不断的 增加。
• 在发展的中期,政府投资转向对私人投资 的补充作用,但由于市场失灵问题的存在, 因此,公共投资的规模虽然可能减少,但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必不可少的。
• 当经济进入成熟阶段后公共支出将从基础 设施建设的投资转向以教育、保健和社会 福利为主的支出结构,这些政策性支出的 增长会大大快于其他方面支出的增长,也 会快于GDP的增长速度。在整个经济发展 进程中,GDP中总投资的比重是上升的, 但政府投资的比重会趋于下降
• • • • • •
(二)按国家职能分类 行政管理支出 国防支出 经济建设投资支出 社会文化教育事业支出 债务支出
• (三)按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进行分类 • 按照经济性质划分公共支出,即按照支出 能否直接得到相应的商品和劳务补偿,可 将公共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purchase expenditure)和转移性支出(transfer payment)两类。这种分类方法具有较强的 经济分析意义,因而广为许多国家所采用。
•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发生 了巨大的变化,从高度的计划经济逐步走向了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了社会的分 配方式,充分调动了生产要素的积极性,生产效 率不断提高,年均经济增长率为9.8%,人均GDP 的数值大幅度增加。总体上,我国财政支出的规 模在不断扩大,财政支出的增长率也比较高,但 由于受到财政收入总体规模的制约,财政支出占 GDP的比重却呈现出现逐年下降然后逐渐回升的 趋势,体现了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特征。
二、公共支出的意义
• (一)社会正常存在与发展的保障 • (二)社会资源全面优化配置的保障
三、公共支出的分类
• (一)按支出用途分类 • 按价值构成分类体现了公共支出的最终用 途,从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来看,财政 支出最终形成补偿性支出(compensation expenditure)、积累性支出(accumulation expenditure)和消费性支出(consumption expenditure)。
四、影响公共支出结构的因素分析
• 财政支出作为政府实现其职能的基本经济 手段,它体现着政府的意志和政策,但财 政支出总量及其各项支出的数量,对政府 来说,又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
• (一)GDP对财政支出结构的影响 • 首先,生产力状况是一定时期内财政支出 可能达到的总规模的决定因素,各个时期 财政支出可能达到的总规模,是由一定的 社会生产总规模和劳动生产率水平所决定 的。国民生产总值对公共支出的影响是通 过对公共收入的影响来反映的。
• 从1998年后,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发生, 我国政府开始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 支出增长情况有所好转,财政支出占GDP 的比重亦从1997年的12.40%上升到2003年 的21.02%,回升速度较快。当然,我国当 前的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仍然低于美国 等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具有较大的上涨 空间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 经济因素 政治因素 社会因素
• 四、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支出规 模变化的趋势分析
• 从1952年到 年到1978年间,我国财政支出占国 年间, 年到 年间 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5.3%提高 提高30.96%, 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 提高 , 原因在于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 济体制,财政基本上是统收统支, 济体制,财政基本上是统收统支,加之实 行的是“高就业、低收入”的分配政策, 行的是“高就业、低收入”的分配政策, 在财政支出的安排上坚持“以收定支、 在财政支出的安排上坚持“以收定支、收 支平衡”的原则,财政支出的刚性较弱, 支平衡”的原则,财政支出的刚性较弱, 财政支出规模增长较为缓慢。 财政支出规模增长较为缓慢。
• 3.财政支出增长的边际倾向:即指财政支 出增长额与GDP增长额之间的关系,即 GDP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同时财政支出增加 多少,用公式表示为: • 财政支出增长的边际倾向=(财政支出增加 额/国民生产总值增加额)×100%
二、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动趋势
• • •
(一)财政支出增长的基本理论 皮考克和魏斯曼的“公共收入增长引致说” 皮考克和魏斯曼在瓦格纳分析的基础上, 根据他们对1890—1995年间有关公共支 出的统计资料,提出了导致公共支出增长 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 3.调整政府公共支出范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建立公共财政体制 • 目前,调整公共财政支出结构不仅是加强财政宏 观调控和支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经济 发展的需要,也是保持社会政治稳定的需要。优 化支出结构的基本思路是:一方面,按照社会公 共需要的先后顺序合理界定财政支出范围;另一 方面,根据当前的经济政策目标,在增量支出中 逐步调整和理顺财政支出结构各项之间的比重关 系。
• •
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公共支出增长的发展 模型” 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用经济发展阶段论来解释 公共支出的增长的原因。他们认为,在经济发 展的早期阶段,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一般 占有较高的比重,公共部门必须为经济发展提 供必要的社会基础设施,如公路、铁路、桥梁、 环境卫生、法律和秩序、电力、教育以及社会 发展的其他必要的投资等,这些公共投资对于 处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早期阶段的国家进入 “起飞”以及顺利进入经济发展的中期阶段来 说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 (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财政的基础,一方面经 济发展的水平决定了公共收入及其供给水 平,另一方面公共支出的结构也受到经济 发展水平的影响。
五、中国的财政支出结构
• (一)我国按用途划分的财政支出结构 • 建国以来,我国财政支出的结构基本上是遵循马 克思的社会产品价值构成理论来安排的,从当前 我国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各 种支出项目:基本建设支出、增拨企业流动资金、 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科技三项费用、地质勘探费、 工业交通商业等部门的事业费、支援农村生产支 出、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文教科学卫 生事业费、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国防费、行 政管理费、价格补贴支出等13大项。
第二节
公共支出规模的衡量
一、衡量公共支出规模的指标
• (一)衡量财政支出规模通常可以用两个 指标来表示: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
• (二)衡量财政支出增长的指标 • 1.财政支出增长率: • 财政支出增长率=(当年财政支出额上一年 同期财政支出额)/上一年同期财政支出额
• 2.财政支出弹性:是指财政支出增长率与 GDP增长率之比,具体公式表示为: • 财政支出弹性=财政支出增长率(%)/国民 生产总值增长率(%)
• 随着改革的进行,不可避免地经历了一个向国有 企业放权让利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阶段, 与此相对应,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放缓,从财政支 出的绝对数额方面增长较快,从1978年的 1122.09亿元到2003年的24649.95亿元,年均增 长12.6%。但是,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却呈现 下降后缓慢上升的趋势,从1978年的30.96%下降 到1996年的11.69%,这一比重不仅低于发达国家, 而且还低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这说明,我国政 府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政府控制的财政资源 却相对减少,政府调控经济的能力减弱,这不仅 与其它国家的财政支出增长趋势相悖。
第六章 公共支出
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胡锦涛
第一节
公共支出概论
一、公共支出的概念
公共支出(Public Expenditures),亦称财政支 出或政府支出,系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支出的 一切费用的总和。公共支出是公共财政活动的一 个重要方面,它是财政分配活动的第二阶段,是 国家(政府)把筹集到的财政资金用于社会生产与 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分配活动,因此,财政资金既 是动态的,也是静态的。在西方国家,公共财政 对经济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公共支出上,政府 干预、调节经济的职能也主要是通过公共支出来 实现的。
• 2.发展中国家的财政支出 • 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财政支出 水平一般比发达国家低,这主要是因为发 展中国家社会保险和福利开支等比重较小, 而发达国家这方面的支出较多。如果扣除 这些支出,发展中国家的中央财政支出占 GDP的比重可能高于发达国家。同时调查 显示,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 资中所占的比重比工业化国家普遍高.
• (五)按政府的级次分类 • 我国政权级次由中央、省(自治区、直辖 市)、市(自治州、地区行署)、县(不 设区的县级市、自治县)、和乡(镇)五 级构成,我国财政支出因此也就由五个级 次的财政支出构成。其中,省以下的财政 支出统称为地方财政。
• 各国政府的财政支出均有如下主要的几项 内容: • 一般政府服务 • 政府的公共服务 • 经济管理服务 • 其它职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