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岛东部海蚀地貌与海积地貌的比较
海蚀地貌特点

海蚀地貌特点
海蚀是一种特殊的地貌形态,它是海浪不断把海底沉积物蚀刻出来的结果,又称为洋蚀。
海蚀作为一种极具特色的地貌类型,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
本文将着重介绍海蚀的地貌特点。
首先,海蚀区的海岸线是不连续的,沿海海滩有许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洞穴和歧管,叫做海洞。
这些海洞由海浪长期狂潮不断蚀刻而成,大小不一,可以容纳数十人,仿佛是一个巨大的雕塑品,非常壮观。
其次,海蚀地区有许多被海水冲刷形成的海滩滩中凹槽、凸起等特征,叫做海滩滩形。
这些被潮汐不断冲刷的海滩滩形,形状千变万化,可以看出海水的蚀刻力强大。
再次,海蚀地区的海床有许多岩石和珊瑚堆积而成的海沟,叫做潮溪,这些潮溪分布在海蚀地区的各处,其特点是沟深沟长,可以说潮溪也是海蚀的一种特征。
此外,海蚀地貌还有许多其他特征。
比如,海蚀地貌中有许多海底滩涂,它们是由海水不断冲刷和蚀刻而形成的,其形态多变,深浅不一,这些海底滩涂是海蚀地貌的一个重要特征。
再比如,海蚀地貌中有许多岩石堆积而成的海堤,这是由强大的海水力把海底沉积物搬运而成,巨大的力量使这些海堤逐渐升高。
最后,海蚀地貌中有许多由海水继续冲刷的海岸斜坡,也称为海滩斜坡,这是由海水不断蚀刻形成的,可以看出海水力强大。
以上就是海蚀地貌特点的基本介绍,可以看出,海蚀地貌是最显眼、最具特色的地貌类型之一,其各种独特的地貌特征和其形成的机制,让人大开眼界,同时也提醒我们,拥有强大的大自然力量,珍惜、
保护环境、慎重对待自然资源。
海岸地貌知识点

海岸地貌知识点
以下是 9 条海岸地貌知识点:
1. 你知道吗,海蚀崖那可是海浪的杰作呀!就像雕刻大师一样,海浪不断地冲击海岸,把悬崖一点点地雕琢出来。
比如有名的福建平潭岛的海蚀崖,那壮观的景象,让人惊叹不已!
2. 嘿,海蚀洞也超神奇的呢!海浪长期冲击岩石,竟然能在里面掏出一个个洞穴。
就好像是大自然偷偷藏起来的秘密空间,像青岛的一些海蚀洞,多有意思呀!
3. 哇哦,沙滩也是海岸地貌的一部分呀!那细细的沙子,不就是海浪一点点搬运过来堆积而成的嘛。
你想想三亚的沙滩,躺在上面晒太阳,多惬意呀!
4. 珊瑚礁可美啦!它们就像是海洋里的梦幻城堡。
就如同大堡礁,那五彩斑斓的,吸引了多少海洋生物呀,简直太漂亮啦!
5. 海岸边的砾石滩,一颗颗砾石,那可都是岁月的沉淀呀!这不就像是人生的历程,充满了故事。
像一些海滨的砾石滩,不也别有一番风味嘛!
6. 潮汐对于海岸地貌的影响可大了去了!这不就跟我们的心情一样,时涨时落。
想想那些随着潮汐时隐时现的礁石,多有意思呀!
7. 河口三角洲,那可是河流和大海共同的作品呀!就像两位艺术家合作一般。
像尼罗河三角洲,养活了多少人呀,多厉害!
8. 海岬突出在海岸边,就像是勇敢的卫士一样呢!守护着那一片海域。
比如好望角,多么有名呀,多让人向往!
9. 海岸地貌丰富多彩,每一种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和故事。
从海蚀崖到沙滩,从珊瑚礁到河口三角洲,它们共同构成了美丽而神奇的海岸线,真的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呀!。
海岸地貌

【解析】海蚀柱的形成是长期海浪侵 蚀的结果,从景观图上没法看出岩石 的类型是否属于沉积岩;海南的旅游 景观一年四季都可以欣赏。故选A
A.形成受海水侵蚀的影响 B.表现出石灰岩沉积特点 C.反映热带自然景观特征 D.在冬季观赏的效果最佳
C
岬角
拱洞
海蚀柱
海蚀平台
海岸地貌—海积地貌
海积地貌:海浪、河水等搬运来的碎屑物质在海岸附近沉积形成海积地貌,包 括沙嘴、海滩,离岸堤,水下沙坝等。沙嘴常出现在海岸线向陆地转折的
地方。海浪抵达海岸时,携带的物质发生沉积,形成海滩。海滩沉积的物质
往往是泥沙。
水下沙坝
图是海南省著名旅游景观“南天一柱”照片。该景观( )
海岸地貌
Hale Waihona Puke 海岸地貌海岸地貌是海岸在波浪、潮汐、风、生物等海洋作用和河流、地壳运动等
陆地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地貌。通常分布在平均海平面上下10~20米左右,宽
度在数千米至数十干米范围内。海岸地貌按成因一般分为海蚀地貌和海积 地貌。
海岸地貌—海蚀地貌
海蚀地貌主要是受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其主要形态有海蚀穴、海蚀崖、海蚀拱桥和海蚀柱 等。海浪不断冲击海岸,岩性较软的岩石易遭受侵蚀,而较硬的岩石则受侵蚀较慢。在海浪长期 作用下,部分海岸会形成向内侧凹的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穴不断扩大,上面悬空的岩石发 生崩塌,便形成海蚀崖。突出的海岬两侧,如发育相向的海蚀穴被蚀穿后相互贯通,则形成海蚀 拱桥。海蚀拱桥顶部崩塌,可能形成海蚀柱
平潭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气候

平潭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气候平潭的气候特点是什么气候平潭历史悠久,但开发较晚,岛上还保留着大片海岛原始建筑。
经过国家的开发,岛上名企云集,台湾宸鸿集团等企业相继落户平潭。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平潭的气候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平潭的气候特点平潭夏长冬短,温热湿润,夏凉冬暖、霜雪罕见。
春温低于秋温。
多年平均气温19.6℃,最冷日平均气温10.2℃;最热日平均气温27.9℃。
全年≥10℃的活动积温有6563度日,多年平均日照1919.7小时。
雨热同季,旱雨季节分明,多年平均降水量1172毫米,蒸发量1300毫米,为福建省少雨区之一。
季风明显,夏季以偏南风为主,其余季节多为东北风。
风力年平均风速6.9米/秒,湾海地区全年大风(7级以上)日数为125天,是福建省强风区之一。
7—9月高温干旱,常受热带风暴影响,年平均6.3次。
气象灾害主要是台风、大风、暴雨、干旱等。
夏季大旱出现机率高达54%,为福建全省之冠。
平潭的地理环境位置境域平潭位于北纬25°15′—25°45′,东经119°32′—120°10′。
东临台湾海峡,西隔海坛海峡,与长乐、福清市、莆田市为邻,南近莆田市的南日岛,北望白犬列岛。
平潭县由126个岛屿组成,陆地面积371.91平方公里,滩涂64.6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6000多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99.82公里。
地貌平潭县岛屿多,海岸线蜿蜒曲折,其类型有基岩侵蚀海岸、红土侵蚀海岸、沙质塘积海岸、沙泥质和混沙质塘积海岸。
沿岸海域广阔,其中0—10米等深线的浅海面积240平方公里,10—20米等深线的沿岸水域面积1129平方公里,10-20米等深线的海域面积256.4平方公里,40—80米等深线的近海水域面积4630平方公里。
境内地势低平,中部略高,地形以海积平原为主,南北有孤丘,海岸曲折蜿蜒。
有天然淡水湖三十六脚湖,是福建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
年降水量1196.2毫米,年均温19.5℃。
平潭岛海蚀花岗岩地貌——兼述花岗岩地貌的系列研究和创新

我 国东南 沿海 , 无论 海 岸 和岛 屿 , 绝 大部 分 由花 岗岩 所 构成 , 花 岗岩 在 热 带 、 亚 热 带 的气 候 环 境 下 , 经 受 以海水 为主 的 长 期侵 蚀 , 塑 造 出无 数 动 人 心 魄
现代 岛礁 的气 候 是 : 季风明显, 旱雨季分明, 冬 暖 夏
凉( 年均气 温 为 1 9 ~1 9 . 6 ℃) , 十分 宜 人 。资源 潜 力 巨大 , 对 台 贸易前 景 广阔 。
建 省最 大 的岛 屿 。这里 隔台 湾海 峡与 台湾 新竹 相距 仅6 8 海里 , 是 大陆 靠 台湾 最 近 的 地 方 ; 西 隔海 坛海
海相 生物 化 石 遗 迹 , 表 明 了 岛 屿 的 沧桑 巨 变 经 历 。
本上 是取 决于 它 的地质 地貌 作用 。福建 省平 潭县 的
千礁 百岛 更是 一处 海 岛旅 游 资 源 的胜 景典 型 , 特 别 突 出的是 它 花 岗岩 造 型 的地 表 景观 , 堪 称一绝 。 平潭 县地 处 福建 省东南 海 中 , 全县 由 1 2 6个 岛 、 6 4 8个 有名 岩 礁 组 成 , 是 我 国 最 大 的千 礁 岛 县 。县 址 所在 的 主岛—— 海 坛 岛 , 是 我 国第五 大 岛 , 也 是福
维普资讯
i 年
地 质 论 评
G E O L O G I C A L R E V I E W V o A 1 . u g 5 3 S u p p .
.
200 7
平 潭 岛海蚀 花 岗岩 地 貌
— —
兼述 花 岗岩地 貌 的 系列研 究和 创 新
寻找它们的规律理出它们差异的特犕犪狉犻狀犲犈狉狅狊犻狅狀犪犾犌狉犪狀犻狋犲犔犪狀犱犳狅狉犿狊狅狀犘犻狀狋犪狀犐狊犾犪狀犱犠犻狋犺犪犇犻狊犮狌狊狊犻狅狀犵狅狀狋犺犲犛犲狉犻犲狊犛狋狌犱狅犳犌狉犪狀犻狋犲犔犪狀犱犳狅狉犿狊犪狀犱犐狋狊犐狀狀狅狏犪狋犻狅狀狔yangyichouyinzesheng犐狀狊狋犻狋狌狋犲狅犌犲狅狉犪犺犻犮犪犾犛犮犻犲狀犮犲犪狀犱犕犪狀犪犲犿犲狀狋犆犺犻狀犲狊犲犃犆犪犱犲犿狅犛犮犻犲狀犮犲狊犅犲犻犻狀100101犳狆犵狔犳犼犵犃犫狊狋狉犪犮狋wellknownasthecountrwithathousandisletspintanliesinthecenteroftheeastcoastofygfuianrovince120kilometersfromfuzhouitfacesxinzhuacrosstheseawithonl68seamilesjpydistancewhichisthenearestlacefromthechinesemainlandtotaiwanithasservedasanimortantppeconomiccommunicationwindowtotaiwaneversinceancienttimetidesflowinandebbinseaerosiongghsionomhasthusbeencreatedthesceneisvarieduniueandvastreresentinueernesspygyqpgq
第四章地貌知识点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第四章地貌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常见的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
一、喀斯特地貌1、概念组成地壳的岩石有一部分是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等,在适当条件下,这类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作用的本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沉积作用。
2、分布我国的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3、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条件喀斯特作用的进行主要取决于岩石的可溶性和水的溶蚀能力,岩石的可溶性越强,水的溶蚀能力越强,喀斯特作用越剧烈。
①云贵高原在地质时期是一片热带浅海,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②地壳抬升,海水退缩,形成了高原;③在流水的侵蚀(化学溶蚀)与沉积(化学沉积)作用下,云贵高原形成了众多喀斯特地貌。
5、喀斯特地貌类型及特征(1)地表喀斯特地貌类型图片地貌特征成因溶沟地表水沿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动过程中不断对岩石溶蚀和侵蚀,从而形成的石质沟槽,称为溶沟。
溶沟呈长条形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崎岖难行。
流水的溶蚀作用洼地溶沟进一步发展,可形成面积较大的洼地。
有的洼地可达数平方千米,底部平坦,被称为坝子,为重要农业区。
峰丛在极厚的可溶性岩石区域,水流切割出连绵不绝的群峰,如果山与山之间基座相连,则被称为峰丛。
峰林当峰丛进一步溶蚀,基座被切开,山与山之间变得相对独立散布,则被称作峰林。
孤峰峰林进一步发展,岩溶地区孤立的石灰岩山峰称为孤峰,状若石笋,形态各异。
(2)地下喀斯特地貌 6、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的影响残丘地表山峰经长期溶蚀作用残留的低矮山丘。
类型图片地貌特征成因溶洞地下水溶蚀形成的地下洞穴,溶洞长数米到数百千米,常常呈层状分布 流水侵蚀(溶蚀)作用 地下暗河由地下水汇集,或地表水沿地下岩石裂隙渗入地下形成的地下河道石钟乳、石幔(或)石帘溶洞顶部向下发育的岩体,按形态不同可分为石钟乳、石幔或石帘。
石钟乳是悬挂在石灰岩洞穴顶部的由碳酸盐淀积形成的倒锥状堆积体,石帘是岩溶水沿洞壁或倾斜的洞顶向下沉淀成层状堆积,有弯曲的流纹,形如布幔。
平潭县

平潭县,简称“岚”,俗称海坛,亦称海山,福建省福州市辖县,位于福建省东部海域,由以海坛岛为主的126个岛屿组成,是福建省第一大岛,我国第五大岛,素有“千礁岛县”之称,是著名渔业基地。
福建东部,有一个形似神兽麒麟的岛屿“舞动”在台湾海峡,那就是平潭县主要岛屿。
因此,平潭岛也叫麒麟岛。
平潭县位于福建省东部海域,福州市东南部海,东临台湾海峡,距台湾新竹港仅68海里,是祖国大陆距台湾最近的县份,西临海坛海峡与福清市隔海相望,南近南日岛与莆田市秀屿区隔海相望,北望白犬列岛与长乐市隔海相望,由海坛岛等126个岛屿和近千个岩礁组成,主岛海坛岛为全国第五大岛,是福建省第一大岛。
地理坐标为北纬25°16′-25°44′,东经119°32′-120°10′。
境内地势低平,中部略高,地形以海积平原为主,南北有孤丘,海岸曲折蜿蜒。
有天然淡水湖三十六脚湖,是福建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
年降水量1196.2毫米,年均温19.5℃。
主要矿藏资源有花岗岩、石英砂。
县道经娘宫渡口和全省公路相连。
牛山渔场为全省三大渔场之一。
有大小码头35座,主要渔港有澳前、流水。
名胜有国家级海岛森林公园、海坛风景名胜区。
南垄村的壳丘头新石器时代遗址、田美村的江继芸墓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D1 中午12:30福州市五一广场西侧停车场(广达路旁,越洋图书城对面)集合哦,12:45出发赴福清沃口码头,乘船至平潭塘屿岛北楼村,抵达金沙湾度假村后,进行“跟着老船长去捕鱼”活动,所有收获归游客,沙滩游戏活动,游客可自行踏浪,沙滩足球、排球、放风筝、拾贝壳、拍摄、捉蟹摸螺。
晚餐为特色海鲜餐(可免费加工游客捕捞成果),晚餐后,住岛上。
D2 早观日出,早餐后,游览海坛天神(自费25元,含车费),海坛天神是平潭岛奇石“双绝”之一(另一为石牌洋),为一巨型灰白色花岗岩。
远眺象天然的裸体石人,体长330米,胸宽150米,光头凸肚,双臂平直,耳喉俱全,头枕金沙,脚伸碧海,仰天平躺,神态天成,栩栩如生,为世界罕见的自然绝景。
常见地貌类型之海岸地貌

2、海岸堆积地貌(简称海积地貌)
海岸堆积地貌是 。
按海岸的物质组成及其形态,可分为: 沙砾质海岸、 淤泥质海岸、 三角洲海岸、 生物海岸、 红树林海岸等。
(1)沙砾质海岸地貌
发育于岬角、港湾相间的海岸,波浪运动导致砾石
泥沙发生向岸和离岸运动。这种横向的泥沙运动,形成
在地球上分布的差异
而引起,它也是塑造海岸地貌的重要因素。
近岸流--主要是指与海岸平行的沿岸流和近岸的
循环流。对海岸泥沙冲淤和海岸线变动有影响。
海平面的变动--也直接影响到海岸线的进退和海岸的 沉积与海岸地貌的演变发育。
这就会改变海岸地貌的形态。
三、海岸地貌的类型
1、海岸侵蚀地貌(简称海蚀地貌)
海蚀地貌是
在波浪、潮流等不断侵蚀下
所形成的各种地貌。
(1)海蚀崖
原始海岸斜坡上,海面
附近,直接受到海浪冲击,在这里形成海蚀穴。
大连
青岛
塞班岛-自杀崖
天涯海角
塞班岛 自杀崖
北海
(2)海蚀平台
由于构造和岩性差异,在海蚀平台上可出现 浪蚀沟、洼地等,还可覆盖一些沙、砾石。
台湾
(3)海蚀(穴)洞
海蚀(穴)洞是海崖坡脚处由波浪侵蚀形成的凹槽,
类型形成过程典型景景观图地貌特点海蚀地貌由岩石构成的海到海浪的击打和侵蚀导致岩石破碎岩壁崩落最终使海岸后退形成海蚀崖海蚀柱海蚀拱桥海蚀平台等海蚀崖沿岩石的断层面和节理面形成的陡壁悬崖海蚀平微微向海倾斜的基岩平台台面上基岩裸露或覆盖有很薄的沙砾和淤地貌波浪携带的泥沙贝类等物质沉积水带里形成沙滩沙坝贝壳堤海滩由松散泥沙或砾石堆积而成的平缓地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潭岛东部海蚀地貌与海积地貌的比较摘要:通过对平潭岛东部海岸地貌的野外调查和实地观测,初步讨论了各部分海蚀地貌和海积地貌的特征,分析了形成地貌差异的原因,并得出以下结论:平潭岛东部海岸侵蚀作用强烈,王爷山基岩海岸为缓慢侵蚀,流水软质海岸蚀退较快;断裂构造对平潭岛东部海岸地貌起着支配作用,升降运动、海平面变化起着进一步的改造作用;风大砂多,再加上海洋动力作用形成多种海岸堆积地貌;人类活动是一种地貌营力,不当的活动加速侵蚀,适当的活动改善生态环境;两种地貌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地貌是动态变化的,需要用动态的眼光去看待。
关键词:平潭岛东部;海岸地貌;侵蚀;堆积;岩性;环境差异1引言平潭岛东部海岸地貌发育较好,种类丰富多样,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伴随着海岸侵蚀已上升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平潭岛东部海岸也不例外,侵蚀作用强烈,尤其是疏松的软质海岸,在降水、风和海洋动力等因素的影响下,蚀退迅速剧烈。
本文在林心仁平潭岛东北部海岸侵蚀及其影响以及杨逸畴等人平潭岛海蚀花岗岩地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野外调查、实地观测的结果,初步对平潭岛东部海蚀地貌和海积地貌进行讨论分析。
无论是从旅游价值,还是海岸保护,研究讨论平潭岛东部海岸地貌,对平潭岛今后的发展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研究区自然环境概况2.1地理位置平潭岛,又称海坛岛,位于北纬25°16′—25°40′,东经119°33′—119°56′,福建省平潭县境内,闽江口以南,东部频临台湾海峡,与台湾岛新竹港相距仅68海里,是祖国大陆距台湾最近处,西部隔海坛海峡与福清龙高半岛相望。
岛屿南北长25km,东西宽19km,主岛海坛岛面积为267.13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五大岛,也是福建省最大的岛屿。
平潭岛地处海峡交通要冲,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我国东南海疆对台经贸和人文交往的重要窗口。
2.2气候平潭岛地处南亚热带北端,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1],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较湿润。
平潭岛多年年平均气温19.5℃,最热的月份在8月,月均气温28℃,最冷的月份一般在1月,月均气温10.0℃。
夏季持续时间长,多晴天,日照充足,为福建省的阳光地带。
平潭岛降水较充沛,多年年平均降水量为1151.5mm,降水主要集中在4—9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80%,10月至次年3月,降水量较少,仅为全年的20%—30%。
因为受季风影响,尤其是台风,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降水变率一般在13%—22%之间。
平潭是福建省的多风区,风向主要表现为季风特征,明显随季节而变化,优势强风的风向为NNE。
平潭平均风速之大居全国之首,年平均风速为6.9m/s,最大月均风速达9.1m/s,而各风向的平均风速又以NNE最大[2]。
夏季风速小,但由于台风活动,年最大风速和极大风速一般都出现在这段时间。
2.3海洋水文平潭岛沿岸海区波浪大,是福建著名的大浪区。
波浪多为风浪和涌浪形成的混合浪,波浪的波向明显的随季节风向的变化而变化,常浪以NNE向为主,波浪的年平均周期为4.0—5.6s,年平均波高为1.1m,波高的最大值出现于台风引起的巨浪中[3]。
平潭岛沿海的潮汐,属于正规半日潮[4],潮流为半日潮流,平均潮差为4.46m,最大潮差为7.04m。
本区沿岸海区,潮流一般为往复流。
潮流流速大,涨潮流速约为21—66cm/s,落潮流速约为30—70cm/s[5]。
平潭岛沿岸海区潮差大,潮流流速大,为我国强潮区。
2.4植被平潭岛生长环境较为干旱且风大,自然植被稀疏,有次生常绿阔叶林、次生常绿针阔叶混交林、次生常绿针叶林、次生常绿灌丛和草丛等群落类型。
本区多生长矮小的亚热带草类,如狗尾草、海边月见草等,灌木如映山红、芒萁、黄瑞木等,阔叶林如相思树、木麻黄等,针叶林如马尾松、黑松等。
沿岸沙地几乎遍布人工营造的木麻黄为主的防护林[6]。
2.5地质基础概况平潭岛处于NNE—NE向的长乐—诏安断裂带的东北端,该断裂带形成于燕山期,明显控制中生代时期大规模的花岗岩侵入和火山喷发活动,为本区的地质奠定了基础。
次一级NNE —NE向与NW向的断裂构造相互交切,形成“X”型断裂构造,对平潭岛山势地形及海岸的发育起控制作用。
平潭岛岩石类型主要是以花岗岩为主的燕山期的侵入岩和以英安质晶屑凝灰熔岩为主的侏罗纪南园组火山岩[7],沉积物主要为第四纪残坡积层、海积层、风积层、基岩风化壳等软性疏松地层。
3实验方法野外调查、实地观测、野外记录和采集岩石标本等方法。
4海蚀地貌和海积地貌的特征4.1地貌形态特征4.1.1王爷山海蚀崖、海蚀窗王爷山位于平潭岛东部突出的岬角部位,基岩裸露,海岸受NNE向断裂构造的控制,断层、节理裂隙发育,海岸陡直,多为陡峭的崖壁;东部临开敞海域,基岩直接遭受海浪的强烈侵蚀,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洞、海蚀窗、海蚀平台等形态各异的海蚀地貌发育。
岸坡在海洋外动力作用下形成陡崖,陡崖在海蚀及重力作用下崩塌,在坡脚的潮间带堆积形成砾石滩,砾石受到波浪、潮汐等的磨蚀,磨圆度好,多为圆状和次圆状。
此处海蚀地貌雄伟壮观,其中以“仙人井”最仙人井为奇妙。
仙人井是一巨型的海蚀竖井,井口呈椭圆形,直径约为50.4m,深为41.7m,井壁近于直立,陡峭无比。
井底有三个海蚀洞与海相通,海水涌进时冲击井壁引起轰响,气势磅礴。
其前身是一个海蚀洞,由于海浪的冲击及其对空气的压缩作用,将洞顶击穿,形成海蚀窗。
4.1.2流水海湾泥沙堆积海岸流水海岸位于平潭岛东北部,该地泥沙分布较广,多见于沿海花岗岩类岩石出露区,并且不整合覆盖在花岗岩或其风化壳(网纹层)之上,沉积厚度较大。
其分布形态表现为台地,受后期人为改造比较弱,台地面总体上保存比较完整,顶面较平坦,但其前缘受海蚀作用强烈,海岸在海水冲蚀、风蚀等作用下形成陡崖,近于垂直,陡崖面上有较为明显的分层现象。
陡崖在海蚀及重力作用下崩塌,如此往复,海岸不断后退,在崖前形成了微微向海倾斜的海蚀平台,多发育为宽阔平缓的沙滩。
当地还残留有古海蚀阶地,地形下凹,下凹中心有基质沿湖沼沉积,形成灰黑色泥炭夹层。
4.1.3坛南湾砂质海滩坛南湾位于平潭岛东南部,海湾朝向南东,在12km 长的岸线上,共有沙滩13段,每段都有基岩岬角与临近沙滩分隔;岸线比较平直,海岸带低平,潮间带宽阔。
在泥沙横向移动作用下,形成均衡坡面,沙滩坡度适中,最下面与海相连的地方比较平缓,往上稍微陡一些,再往上又变的平缓,坡面上有许多波纹和呈条带状分布的贝壳,属于潮间带的沉积。
整个沙滩沿北东—南西方向延伸,与当地季风风向一致。
海滩后面是一片墨绿色的木麻黄防风林带,林带下的地面上覆盖着较厚的风成砂。
4.2岩性特征4.2.1王爷山基岩海岸从宏观上看,王爷山基岩海岸的岩石为整体块状,以深灰色为主,无分层(层理)现象,岩石类型为火成岩。
从微观上看,岩石属于中酸性火山碎屑熔岩类,为英安质晶屑凝灰熔岩,是上侏罗统南园组第三段主要岩性之一,具有斑状结构和块状构造[8],其中白色斑晶及晶屑以斜长石为主,其次为钾长石、石英、黑云母、角闪石等,局部含少量的辉石,斑晶大小约0.5—1mm,晶屑含量介于12%—32.5%之间,灰色基质为火山熔岩,以隐晶质结构为主,局部见霏细和显微微晶结构[7]。
4.2.2流水海岸流水海岸属于砂质海岸,组成物质以细砂(平均约占45.15%)、中砂(平均约占16.40%)、粘土(平均约占16.3%)为主,其中砂的矿物组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另有少量岩屑,粘土主要为高岭土。
在海蚀崖这种自然剖面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分层现象,沉积层自下而上依次可分为四层,即①灰白色细砂层,夹灰黄色条带;②灰黑色泥炭层,近水平向西北延伸,向东南呈透镜状尖灭,炭质含量较高;③黄棕色中细砂,多粘粒,较松散,下部呈现黄棕色花斑水平条带;④淡红棕色粘土质砂层,固结较坚硬,垂直裂隙发育。
剖面自下而上粒径差异较小,比较均匀,大部分分选好至分选较好,其颗粒形态具有较好的磨圆度,多为次圆状(约占83%),部分为圆状、次棱角状[9]。
多为块状结构,胶结松散,呈半胶结或弱胶结,遇水易软化。
4.2.3坛南湾砂质海滩坛南湾的海滩属于砂质海滩,主要由黄色的细砂组成,其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钾长石、斜长石、云母,并含有少量的粘土、岩屑和有机质,分选较好,砂粒粒径差异小,比较均匀,磨圆度较好,以次圆状为主。
砂质高且纯净,利用条件好。
5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5.1岩性差异构成平潭岛基底的岩石类型主要是燕山期侵入岩和侏罗纪南园组火山岩,其中分布最广的是燕山期侵入岩。
岛的北部以燕山早期侵入岩为主,岩石类型主要为花岗岩,闪长岩次之;东北部的地层主要为上侏罗统南园组,岩性为中酸性火山碎屑岩系,英安质晶屑凝灰熔岩、英安质熔结凝灰岩等;东部、东南部主要为燕山晚期侵入岩,岩石类型主要为花岗岩、花岗闪长岩。
地表多分布第四纪残坡积层、海积层、风积层、基岩风化壳等软性疏松地层[9],海积层主要分布在海湾洼地和平原底部,海积层上部广泛覆盖着第四纪风积层、残坡积层,主要为中砂、细砂、粘土、粘土质细砂、粉砂质粘土等,第四纪风积层厚度一般在25—40m,流水海岸侵蚀现象示意图【12】流水海岸侵蚀现象示意图[12]占全县面积的50%左右。
由坚硬基岩构成的海岸,抗蚀能力较强,海岸侵蚀缓慢。
花岗岩本身是坚硬、致密的岩石,粒状结构和块状构造使风化作用及其方式只能在岩石表面进行,并由外向内层层深入,这样,岩体本身就能成为抵抗侵蚀的骨干,抗蚀能力强;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岩体相对较为破碎,抗蚀能力相对较弱一些。
由覆盖在基岩之上的第四纪残坡积层、海积层、风积层等物质半胶结或弱固结而形成的软质海岸,抗蚀能力弱,易于受到侵蚀作用,海岸蚀退剧烈,特别是在强降水、风暴潮和台风等极端气候作用时期,海岸侵蚀更为迅速剧烈。
经统计,流水海岸岸线在1961—1983年间的平均蚀退率为1.25m/a,1983—2009年间为1.46m/a[5]。
5.2地质构造差异5.2.1断裂构造菲律宾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作用,产生了一系列NNE—NE向、NNW—NW向和近EW向断裂,平潭岛处于福建省最大的活动断裂构造带NNE—NE向的长乐—诏安带的东北端,该线性断裂构造形成于燕山期,明显控制着燕山期花岗岩侵入和火山喷发活动。
除一些大构造断裂外,还有一些规模相对较大的区域性断裂,如平原—高山断裂、平潭岛东侧的滨海断裂,这些次一级断裂成群出现,或相互复合,或相互切割,特别是NNE—NE向断裂构造与呈NW向的断裂构造相互交切组成“X”型断裂构造[9],对平潭岛沿海的海岸地貌起着明显的支配作用。
海岸呈现出岬角与海湾相间、丘陵台地与海湾平原交错,岛屿星罗棋布,第四纪沉积物的运移和分布,这些很大程度上都受“X”型断裂构造的支配。
王爷山发育的断层海岸、坛南湾海滩的走向,就是受NNE向断裂构造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