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化学研究生培养计划

中科大化学研究生培养计划
中科大化学研究生培养计划

无机化学(学科代码:070301)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系统的无机化学理论基础,掌握现代化学实验技能,了解无机化学的国际前沿领域和发展动态,能在科学研究中作出创造性的成果,并能够适应我国经济、科技、教育发展需要,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从事无机化学研究和教育的高层次人才。

二、研究方向

1. 无机固体化学

2. 纳米化学

3. 仿生材料化学

4. 络合物化学

5. 生物无机化学

6. 新超导材料的设计和制备

7. 非线性光学材料 8. 分离提纯科学

9. 化学键理论

三、学制及学分

1、硕士生学制为2-3年,研究生在申请硕士学位前,必须取得总学分不低

于35分。其中公共必修课(英语、政治)为7学分;院定基础课获得的

学分不低于10分,院定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获得的总学分不低于16分。

2、博士阶段学制为3-4年,研究生在申请博士学位前,必须取得总学分不

低于10分。其中公共必修课(英语、政治)为4学分;院定基础课(累

计考核)为2学分;进展课至少2学分。

3、硕博连读生学制为5-6年,研究生在申请博士学位前,必须取得总学分

不低于45分(包括硕士阶段)。其中公共必修课(英语、政治)为11学

分;院定基础课获得的学分不低于12分(包括累计考核2学分),院定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获得的总学分不低于16分;总学分中至少包含一门进展课2学分。

四、课程设置

1、英语、政治等公共必修课和必修环节按研究生院统一要求。

2、专业课程分为院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选修课。

基础课和专业课如下所列。

院定基础课:

累计考核(2)(博士生必修)

纳米化学(3) CH16205 团簇和团簇化学(2)

CH25203 分子光谱分析进展(3) CH25204 近代电分析化学(3)

CH25205 分离科学与进展(3) CH35201高等有机化学(4)

CH35202 有机合成化学(4) CH34201有机结构分析(4)

CH45208a 量子化学B(4) CH44203 反应动力学(4)

CH44202 分子光谱学(4) CH55201 功能高分子(4)

CH55202 高分子凝聚态物理(4) CH55204 聚合物研究方法(4)

CH65205 污染控制材料(2)

CH65201 膜科学与技术(3) CH65202 环境生物技术原理(3) MS15203 固体物理(4) MS15207 固体材料结构(4)

MS15201 材料物理(4) MS25201 热力学与相平衡(3)

MS25202 材料中的速率过程(3) MS25203 材料合成化学(3)

专业基础课:

CH15201 固体化学原理(3) CH15202 结晶化学导论(3) CH15203 相平衡及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3) CH15204 结构配位化学(3)CH15205 高等无机化学(3) CH16207 无机化学进展(3)

专业选修课:

CH15206 生物无机化学(3) CH15207 近代分离方法导论(3)

CH45202 催化作用原理(4) CH44206 绿色化学(3)

PH55220 X射线衍射(3) PH55219 透射电子显微学(2.5) PH55222 物质结构的波谱能谱分析(3) CH16202 高等配位化学(2) CH16206 生物无机化学导论(2)

说明:1、经导师同意,研究生可任选各学位点开出的进展课。

2、其它专业的课程及跨院系课程(含本科生课程)所获得的学分予以认可,具体由导师确定。

分析化学(学科代码:070302)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系统的分析化学理论基础和相应的专门知识,掌握现代化学实验技术,了解分析化学的国际前沿领域和发展动态,能在科学研究中作出创造性的成果,并能够适应我国经济、科技、教育发展需要,从事分析化学研究和教育的高层次人才。

二、研究方向

1.纳米生物分析化学 2.化学发光分析

3.现代电化学分析 4.现代分离技术

5.光谱分析新技术 6.化学计量学与分析仪器

7.烟草化学

三、学制及学分

1、硕士生学制为2-3年,研究生在申请硕士学位前,必须取得总学分不低

于35分。其中公共必修课(英语、政治)为7学分;院定基础课获得的

学分不低于10分,院定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获得的总学分不低于16分。

2、博士阶段学制为3-4年,研究生在申请博士学位前,必须取得总学分不

低于10分。其中公共必修课(英语、政治)为4学分;院定基础课(累

计考核)为2学分;进展课至少2学分。

3、硕博连读生学制为5-6年,研究生在申请博士学位前,必须取得总学分

不低于45分(包括硕士阶段)。其中公共必修课(英语、政治)为11学

分;院定基础课获得的学分不低于12分(包括累计考核2学分),院定

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获得的总学分不低于16分;总学分中至少包含一门进展课2学分。

四、课程设置

1、英语、政治等公共必修课和必修环节按研究生院统一要求。

2、专业课程分为院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选修课。

院定基础课:

累计考核(2)(博士生必修)

纳米化学(3) CH16205 团簇和团簇化学(2)

CH25203 分子光谱分析进展(3) CH25204 近代电分析化学(3)

CH25205 分离科学与进展(3) CH35201高等有机化学(4)

CH35202有机合成化学(4) CH34201有机结构分析(4)

CH45208a 量子化学B(4) CH44203 反应动力学(4)

CH44202 分子光谱学(4) CH55201 功能高分子(4)

CH55202 高分子凝聚态物理(4) CH55204 聚合物研究方法(4)

CH65205污染控制材料(2)

CH65201 膜科学与技术(3) CH65202 环境生物技术原理(3) MS15203 固体物理(4) MS15207 固体材料结构(4)

MS15201 材料物理(4) MS25201 热力学与相平衡(3)

MS25202 材料中的速率过程(3) MS25203 材料合成化学(3)

专业基础课:

CH25202原子光谱分析进展(3) CH25207分析化学中的微机(3)

CH25215毛细管电泳分析和进展(2) CH25208环境监测新技术导论(2)

CH26202全分析系统(2)

CH26206分析化学前沿(2)(进展课)

专业选修课:

CH25210烟草化学(2) 热分析方法及其应用(2.5)

CH25216表面活性剂化学(2)

高等分析方法(本科生课) 生命分析化学(本科生课)

材料分析化学(本科生课) 环境化学(本科生课)

分子生物学(生命学院) 细胞生物学(生命学院)

生物化学(生命学院)

说明:1、经导师同意,研究生可任选各学位点开出的进展课。

2、其它专业的课程及跨院系课程(含本科生课程)所获得的学分予以认可,具体由导师确定。

有机化学、可再生洁净能源(学科代码:070303、070320)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系统的有机化学理论基础与专门知识,掌握现代化学实验技术,了解有机化学的国际前沿领域和发展动态,能在科学研究中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并能够适应我国经济、科技、教育发展需要,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从事有机化学研究和教育的高层次人才。

二、研究方向

1.物理有机化学

2.有机合成化学

3.金属有机化学

4.材料有机化学

5.生物有机化学

三、学制及学分

1、硕士生学制为2-3年,研究生在申请硕士学位前,必须取得总学分不低

于35分。其中公共必修课(英语、政治)为7学分;院定基础课获得的

学分不低于10分,院定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获得的总学分不低于16分。

2、博士阶段学制为3-4年,研究生在申请博士学位前,必须取得总学分不

低于10分。其中公共必修课(英语、政治)为4学分;院定基础课(累

计考核)为2学分;进展课至少2学分。

3、硕博连读生学制为5-6年,研究生在申请博士学位前,必须取得总学分

不低于45分(包括硕士阶段)。其中公共必修课(英语、政治)为11学

分;院定基础课获得的学分不低于12分(包括累计考核2学分),院定

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获得的总学分不低于16分;总学分中至少包含一门

进展课2学分。

四、课程设置

1、英语、政治等公共必修课和必修环节按研究生院统一要求。

2、专业课程分为院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选修课。

基础课和专业课如下所列。

院定基础课:

累计考核(2)(博士生必修)

纳米化学(3) CH16205 团簇和团簇化学(2)

CH25203 分子光谱分析进展(3) CH25204 近代电分析化学(3)

CH25205 分离科学与进展(3) CH35201高等有机化学(4)

CH35202有机合成化学(4) CH34201有机结构分析(4)

CH45208a 量子化学B(4) CH44203 反应动力学(4)

CH44202 分子光谱学(4) CH55201 功能高分子(4)

CH55202 高分子凝聚态物理(4) CH55204 聚合物研究方法(4)

CH65205污染控制材料(2)

CH65201 膜科学与技术(3) CH65202 环境生物技术原理(3) MS15203 固体物理(4) MS15207 固体材料结构(4)

MS15201 材料物理(4) MS25201 热力学与相平衡(3)

MS25202 材料中的速率过程(3) MS25203 材料合成化学(3)

专业基础课:

CH35204 金属有机化学(3) CH35206 立体有机化学(2)

CH35207 材料有机化学(2) CH35701 有机实验技能训练(3)

CH35207 化学生物学(3) 有机化学研究生前沿报告(2)

有机化学进展(2)(进展课)

专业选修课:

有机波谱的综合解析(2)

计算有机化学(3)

复杂分子合成(2)

说明:1、经导师同意,研究生可任选各学位点开出的进展课。

2、其它专业的课程及跨院系课程(含本科生课程)所获得的学分予以认可,具体由导师确定。

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学科代码:070304)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旨在培养能从事化学和物理交叉科学教学研究及高技术研发的高级人才,要求毕业生具有坚实、系统的化学物理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能正确使用计算机,熟练应用英语;能够适应我国新时期经济、科技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掌握了解化学物理发展的前沿与动态,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领域能独立、创造性地开展研究工作。

二、研究方向

1.单分子物理化学

2.原子分子光谱与化学动力学

3.表面物理化学与催化化学

4.胶体与生物大分子物理化学

5.理论与计算化学

三、学制及学分

1、硕士生学制为2-3年,研究生在申请硕士学位前,必须取得总学分不低

于35分。其中公共必修课(英语、政治)为7学分;院定基础课获得的

学分不低于10分,院定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获得的总学分不低于16分。

2、博士阶段学制为3-4年,研究生在申请博士学位前,必须取得总学分不

低于10分。其中公共必修课(英语、政治)为4学分;院定基础课(累

计考核)为2学分;进展课至少2学分。

3、硕博连读生学制为5-6年,研究生在申请博士学位前,必须取得总学分

不低于45分(包括硕士阶段)。其中公共必修课(英语、政治)为11学

分;院定基础课获得的学分不低于12分(包括累计考核2学分),院定

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获得的总学分不低于16分;总学分中至少包含一门进展课2学分。

四、课程设置

1、英语、政治等公共必修课和必修环节按研究生院统一要求。

2、专业课程分为院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选修课。

基础课和专业课如下所列。

院定基础课:

累计考核(2)(博士生必修)

纳米化学(3) CH16205 团簇和团簇化学(2)

CH25203 分子光谱分析进展(3) CH25204 近代电分析化学(3)

CH25205 分离科学与进展(3) CH35201高等有机化学(4)

CH35202有机合成化学(4) CH34201有机结构分析(4)

CH45208a 量子化学B(4) CH44203 反应动力学(4)

CH44202 分子光谱学(4) CH55201 功能高分子(4)

CH55202 高分子凝聚态物理(4) CH55204 聚合物研究方法(4)

CH65205污染控制材料(2)

CH65201 膜科学与技术(3) CH65202 环境生物技术原理(3) MS15203 固体物理(4) MS15207 固体材料结构(4)

MS15201 材料物理(4) MS25201 热力学与相平衡(3)

MS25202 材料中的速率过程(3) MS25203 材料合成化学(3)

专业基础课:

CH44202激光化学 CH45202催化作用原理

CH45204计算量子化学 CH44206绿色化学

PH05101高等量子力学(理学院) PH55201高等固体物理(理学院)

CH44210量子化学A 现代化学物理进展(2)(进展课)专业选修课:

CH46201 高等量子化学(2) CH46202 高等分子光谱学(2)

CH46203 高等分子反应动力学(2) CH46204 非平衡统计动力学(2) CH46206 催化表面化学物理(2) CH46207a 催化表征和光谱学方法(2)CH46208 单分子化学物理(2) CH46209 高等计算物理(2) CH46211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CH45203 非线性化学(4)

CH44205a 统计力学(3) CH44207 现代统计力学导论(2) CH44208 表面与胶体化学(2) CH44209 应用电化学

CH45210 现代科学中的化学键能(2) CH45211 电化学科技前沿(3)

CH45212 高等分子建模和设计(4) CH45701 研究生化学物理专业实验(1)

说明:1、经导师同意,研究生可任选各学位点开出的进展课。

2、其它专业的课程及跨院系课程(含本科生课程)所获得的学分予以认可,具体由导师确定。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学科代码:070305)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系统的化学、基础物理理论和实验技能,了解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的发展前沿,有一定的化工知识,熟练使用计算机和掌握一至二门外语,能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领域开展科研、开发和教学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

1. 新的聚合反应和机理

2. 高分子凝聚态物理

3. 高分子合金

4.功能高分子

5. 高分子成型物理与化学

6. 高分子溶液

7. 纳米高分子材料8. 高分子辐射化学

三、学制及学分

1、硕士生学制为2-3年,研究生在申请硕士学位前,必须取得总学分不低

于35分。其中公共必修课(英语、政治)为7学分;院定基础课获得的

学分不低于10分,院定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获得的总学分不低于16分。

2、博士阶段学制为3-4年,研究生在申请博士学位前,必须取得总学分不

低于10分。其中公共必修课(英语、政治)为4学分;院定基础课(累

计考核)为2学分;进展课至少2学分。

3、硕博连读生学制为5-6年,研究生在申请博士学位前,必须取得总学分

不低于45分(包括硕士阶段)。其中公共必修课(英语、政治)为11学

分;院定基础课获得的学分不低于12分(包括累计考核2学分),院定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获得的总学分不低于16分;总学分中至少包含一门进展课2学分。

四、课程设置

1、英语、政治等公共必修课和必修环节按研究生院统一要求。

2、专业课程分为院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选修课。

基础课和专业课如下所列。

院定基础课:

累计考核(2)(博士生必修)

纳米化学(3) CH16205 团簇和团簇化学(2)

CH25203 分子光谱分析进展(3) CH25204 近代电分析化学(3)

CH25205 分离科学与进展(3) CH35201高等有机化学(4)

CH35202有机合成化学(4) CH34201有机结构分析(4)

CH45208a 量子化学B(4) CH44203 反应动力学(4)

CH44202 分子光谱学(4) CH55201 功能高分子(4)

CH55202 高分子凝聚态物理(4) CH55204 聚合物研究方法(4)

CH65205污染控制材料(2)

CH65201 膜科学与技术(3) CH65202 环境生物技术原理(3) MS15203 固体物理(4) MS15207 固体材料结构(4)

MS15201 材料物理(4) MS25201 热力学与相平衡(3)

MS25202 材料中的速率过程(3) MS25203 材料合成化学(3)

专业基础课:

CH55203 高等高分子化学(3) CH55214 高分子标度理论(2) 高聚物结构(2)

专业选修课:

CH54201 高分子链构象统计学(2) CH55205 高分子合金(2)

CH55207 高分子辐射化学(2.5) CH55208 天然高分子(2)

CH55210 多相聚合物合成与表征(2) CH55213 有机高分子固体(2)

CH55215 高分子理论与模拟(2) CH55216 热塑弹性体概述(2)

CH55217 辐射化学(2.5) CH55218 电离辐射防护与剂量学(2) CH56201 聚合反应原理专论(2) CH56202 二维状态下的聚合(2)

CH56205 辐射乳液聚合(2) CH56207 聚合物光子材料(2)

CH55219高聚物电学性能(2)

高分子溶液(2)

说明:1、经导师同意,研究生可任选各学位点开出的进展课。

2、其它专业的课程及跨院系课程(含本科生课程)所获得的学分予以认可,具体由导师确定。

应用化学(学科代码:070321、081704)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应用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了解应用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有一定的化工知识,熟练使用计算机,熟练掌握一门外语,既能从事应用化学及相关学科领域的基础研究和科技开发,又能从事高等教育和管理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二、研究方向

1.污染控制化学 2.膜科学与技术

3.能源化学 4. 烟草化学

5. 绿色化学

三、学制及学分

1、硕士生学制为2-3年,研究生在申请硕士学位前,必须取得总学分不低

于35分。其中公共必修课(英语、政治)为7学分;院定基础课获得的

学分不低于10分,院定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获得的总学分不低于16分。

2、博士阶段学制为3-4年,研究生在申请博士学位前,必须取得总学分不

低于10分。其中公共必修课(英语、政治)为4学分;院定基础课(累

计考核)为2学分;进展课至少2学分。

3、硕博连读生学制为5-6年,研究生在申请博士学位前,必须取得总学分

不低于45分(包括硕士阶段)。其中公共必修课(英语、政治)为11学

分;院定基础课获得的学分不低于12分(包括累计考核2学分),院定

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获得的总学分不低于16分;总学分中至少包含一门

进展课2学分。

四、课程设置

1、英语、政治等公共必修课和必修环节按研究生院统一要求。

2、专业课程分为院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选修课。

基础课和专业课如下所列。

院定基础课:

累计考核(2)(博士生必修)

纳米化学(3) CH16205 团簇和团簇化学(2)

CH25203 分子光谱分析进展(3) CH25204 近代电分析化学(3)

CH25205 分离科学与进展(3) CH35201高等有机化学(4)

CH35202有机合成化学(4) CH34201有机结构分析(4)

CH45208a 量子化学B(4) CH44203 反应动力学(4)

CH44202 分子光谱学(4) CH55201 功能高分子(4)

CH55202 高分子凝聚态物理(4) CH55204 聚合物研究方法(4)

CH65205污染控制材料(2)

CH65201 膜科学与技术(3) CH65202 环境生物技术原理(3) MS15203 固体物理(4) MS15207 固体材料结构(4)

MS15201 材料物理(4) MS25201 热力学与相平衡(3)

MS25202 材料中的速率过程(3) MS25203 材料合成化学(3)

专业基础课:

CH66202应用化学进展(2)

CH65203 水污染控制原理(3)

(新课,无代号)新型能源技术与应用(2)

CH66205污染控制化学前沿(2)

专业选修课:

CH66204分离科学与技术前沿(2)

(新课,无代号)环境分子生物学技术(2)

(新课,无代号)生物反应器工程(2)

(新课,无代号)废弃物资源化技术(2)

(新课,无代号)化学生态学(2)

CH25208 环境监测新技术导论(2)

PH55222 物质结构的波谱能谱分析(3)

CH44209 应用电化学

说明:1、经导师同意,研究生可任选各学位点开出的进展课。

2、其它专业的课程及跨院系课程(含本科生课程)所获得的学分予以认可,具体由导师确定。

材料物理与化学(学科代码:080501)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具有坚实、系统的材料物理与化学理论基础与实验技能,了解材料物理与化学发展的前沿和动态,能熟练使用计算机,掌握一门外国语,适应我国经济、科技、教育发展需要,面向二十一世纪的,能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领域独立开展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学位获得者应能承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高科技企业的教学、科研及开发管理等工作。

二、研究方向

1.纳米材料

2.功能材料

3.高温超导电性

4.自旋电子学

5.新型人工晶体材料

6.材料理论与模拟

7.太阳能电池

三、学制及学分

1、硕士生学制为2-3年,研究生在申请硕士学位前,必须取得总学分不低

于35分。其中公共必修课(英语、政治)为7学分;院定基础课获得的

学分不低于10分,院定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获得的总学分不低于16分。

2、博士阶段学制为3-4年,研究生在申请博士学位前,必须取得总学分不

低于10分。其中公共必修课(英语、政治)为4学分;院定基础课(累

计考核)为2学分;进展课至少2学分。

3、硕博连读生学制为5-6年,研究生在申请博士学位前,必须取得总学分

不低于45分(包括硕士阶段)。其中公共必修课(英语、政治)为11学

分;院定基础课获得的学分不低于12分(包括累计考核2学分),院定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获得的总学分不低于16分;总学分中至少包含一门进展课2学分。

四、课程设置

1、英语、政治等公共必修课和必修环节按研究生院统一要求。

2、专业课程分为院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选修课。

基础课和专业课如下所列。

院定基础课:

累计考核(2)(博士生必修)

纳米化学(3) CH16205 团簇和团簇化学(2)

CH25203 分子光谱分析进展(3) CH25204 近代电分析化学(3)

CH25205 分离科学与进展(3) CH35201高等有机化学(4)

CH35202有机合成化学(4) CH34201有机结构分析(4)

CH45208a 量子化学B(4) CH44203 反应动力学(4)

CH44202 分子光谱学(4) CH55201 功能高分子(4)

CH55202 高分子凝聚态物理(4) CH55204 聚合物研究方法(4)

CH65205污染控制材料(2)

CH65201 膜科学与技术(3) CH65202 环境生物技术原理(3) MS15203 固体物理(4) MS15207 固体材料结构(4)

MS15201 材料物理(4) MS25201 热力学与相平衡(3)

MS25202 材料中的速率过程(3) MS25203 材料合成化学(3)

专业基础课:

中科大模式识别试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模式识别试题 (2012年春季学期) 姓名:学号:成绩: 一、填空与选择填空(本题答案写在此试卷上,30分) 1、模式识别系统的基本构成单元包括:、 和。 2、统计模式识别中描述模式的方法一般使用;句法模式识别中模式描述方法一般 有、、。 3、聚类分析算法属于;判别域代数界面方程法属于。 (1)无监督分类 (2)有监督分类(3)统计模式识别方法(4)句法模式识别方法 4、若描述模式的特征量为0-1二值特征量,则一般采用进行相似性度量。 (1)距离测度(2)模糊测度(3)相似测度(4)匹配测度 5、下列函数可以作为聚类分析中的准则函数的有。 (1) (4) 6、Fisher线性判别函数的求解过程是将N维特征矢量投影在中进行。 (1)二维空间(2)一维空间(3)N-1维空间 7、下列判别域界面方程法中只适用于线性可分情况的算法有;线性可分、不可分都适用的 有。 (1)感知器算法(2)H-K算法(3)积累位势函数法 8、下列四元组中满足文法定义的有。 (1)({A, B}, {0, 1}, {A→01, A→ 0A1 , A→ 1A0 , B→BA , B→ 0}, A) (2)({A}, {0, 1}, {A→0, A→ 0A}, A) (3)({S}, {a, b}, {S → 00S, S → 11S, S → 00, S → 11}, S) (4)({A}, {0, 1}, {A→01, A→ 0A1, A→ 1A0}, A) 二、(15分)简答及证明题 (1)影响聚类结果的主要因素有那些? (2)证明马氏距离是平移不变的、非奇异线性变换不变的。 (3)画出对样本集 ω1:{(0,0,0)T, (1,0,0)T, (1,0,1)T, (1,1,0)T,}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https://www.360docs.net/doc/4d5236755.html,

当代无机化学研究前沿与进展研究

化学前沿 【论文摘要】: 无机化学是化学学科里其它各分支学科的基础学科,在近年来取得较突出的进展,主要表现在固体材料化学、配位化学等方面。未来无机化学的发展特点是各学科交叉纵横相互渗透,用以解决工业生产与人民生活的实际问题。文章就当代无机化学研究的前沿与未来发展趋势做了简要阐述。 当前无机化学的发展趋向主要是新型的无机化合物的合成和应用,以及新的研究领域的开辟和建立。因此21世纪理论与计算方法的运用将大大加强理论和实验更加紧密的结合。同时各学科间的深入发展和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形成许多学科的新的研究领域。例如,生物无机化学就是无机化学与生物学结合的边缘学科;固体无机化学是十分活跃的新兴学科;作为边沿学科的配位化学日益与其它相关学科相互渗透与交叉。 根据国际上最新进展和我国的具体情况,文章就“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研究进展”和“我国无机化学最新研究进展”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研究进展 无机合成与制备在固体化学和材料化学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是化学和材料科学的 基础学科。发展现代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 不断地推出新的合成反应和路线或改进和绿化现有的陈旧合成方法, 不断地创造与开发新的物种, 将为研究材料结构、性能(或功能) 与反应间的关系、揭示新规律与原理提供基础。近年来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研究的新进展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极端条件合成 在现代合成中愈来愈广泛地应用极端条件下的合成方法与技术来实现通常条件下无法进行的合成, 并在这些极端条件下开拓多种多样的一般条件下无法得到的新化合物、新物相与物态。超临界流体反应之一的超临界水热合成就是无机合成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二)软化学合成 与极端条件下的合成化学相对应的是在温和条件下功能无机材料的合成与晶化, 即温 和条件下的合成或软化学合成。由于苛刻条件对实验设备的依赖与技术上的不易控制性, 减弱了材料合成的定向程度。而温和条件下的合成化学——即“软化学合成”,正是具有对实验设备要求简单和化学上的易控性和可操作性特点, 因而在无机材料合成化学的研究领域中 占有一席之地。 (三)缺陷与价态控制 缺陷与特定价态的控制是固体化学和固体物理重要的研究对象, 也是决定和优化材料 性能的主要因素。材料的许多性质如发光、导电、催化等都和缺陷与价态有关。晶体生长行为和材料的反应性与缺陷关系密切, 因此, 缺陷与价态在合成中的控制显然成为重要的科学题。缺陷与特定价态的生成和变化与材料最初生成条件有关, 因此,可通过控制材料生成条件来控制材料中的缺陷和元素的价态。 (四)计算机辅助合成 计算机辅助合成是在对反应机理有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理论模拟过程。国际上一般为建立与完善合成反应与结构的原始数据库, 再在系统研究其合成反应与机理的基础上, 应用神经网络系统并结合基因算法、退火、mon te2carlo 优化计算等建立有关的合成反应数学模型与能量分布模型, 并进一步建立定向合成的专家决策系统。

211大学介绍

211大学介绍 (2014-03-21 18:37:56) 转载▼ 我国 211大学 第一档 (财经类):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专属类):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音乐学院、北京体育大学 (理工类):北京邮电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 第二档 (理工类):西南交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河海大学、大连海事大学 (综合类):上海大学、暨南大学、苏州大学 (医药类):天津医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 第三档 (综合类):郑州大学、福州大学、安徽大学、南昌大学、西北大学 (理工类):东华大学、长安大学、江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 (师范类):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 (专属类):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 第四档 (边远类):云南大学、贵州大学、广西大学、海南大学、辽宁大学、内蒙古大学

(边远类):宁夏大学、青海大学、新疆大学、西藏大学、延边大学、石河子大学 (农林类):北京林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 下面对211大学的分档进行一下简单的说明 一、排名依据 主要依据是2011年所有大学在全国31个省市的理科平均录取分的平均值的排名。 二、最热门的211 在一档211大学中,最热门的几所大学为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邮电大学这五所。他们的录取分数排在前20名,和二档的985大学可以一争天下。 二档985中只有同济大学、南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可以和他们抗衡。 连著名的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这些老牌的二档985的分数都没有他们高。可见这五所211大学是何等的热门。 三、一档211财经类 1、中央财经大学 号称我国银行家的摇篮,在金融街的校友资源全国第一,主要是政治定位,需要一所高水平的财经类院校在北京首都。中央财经大学最好的专业是金融学院的金融、金融工程、国际金融。 2、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是全国最著名的财经类大学,全国财经院校综合实力前五,经济学实力全国前十。加上地处上海这个金融大都市、全国金融中心,上海财大的未来将更加辉煌。最好的学院是会计学院、金融学院、商学院、经济学院、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会计学院是第一大王牌大院。国际会计班包括ACCA、CGA、美国会计师。 国际会计班的CGA和ACCA比较好,美国会计证书很难考。非国际会计班包括会计学、注册会计师、财务管理。

分析化学考研体会

分析化学考研复习不完全攻略 2009-09-07 16:22 分析化学是化学四大学科之一,也是化学、化工、药学、检验等专业考研必考的专业课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分析化学内容分散、范围广泛、理论晦涩、记忆内容多,历来是考研复习的老大难之一。 本文就结合笔者自己的心得,探索一下破解这些困难的途径。讨论重心主要在药学分析化学范畴,也可供分析化学专业或考分析化学的非分析专业考生参考。 一、准备 有的放矢,谋定后动。前期充足的准备可以为后期复习进程减少很多麻烦,提高复习的效率。我们要准备的材料包括:指定教材、历年真题、相关复习资料、习题集、笔记本与其他参考书。 指定教材。这是最重要的书,将伴随我们走完复习的全程。这本书一定要精读、细读,读明白,读透彻。可以毫不客气地说,三遍是最起码的要求。 历年真题与考试大纲。有些院校的真题对外公布,可以买到或从学校网站上下载,一定要认真研究。有些院校则不公布,此时指定教材及其配套习题集就成了唯一救命稻草。此外,有些名校或院所(如北大、清华、中山、中科大、中科院等)的真题做一下只有好处没坏处。如果有考试大纲,建议获取一份。 相关复习资料。有些是针对某些学校或某些教材编写并公开出版,有些则是高校的内部资料。 习题集。光看书和做真题远远不够,需要做一定量习题。建议使用与指定教材配套的习题集。有些相关复习资料中已经包含了大量习题,没必要再买习题集。笔记本。做笔记非常重要!越到复习后期,对笔记的依赖程度越高。 其他参考书。分析化学本质上是一门技术,它极端依赖其他学科(无机、物化、统计、原子物理)的基础理论.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如果一些理论问题搞不明白, 就要去查阅相关学科的教材,即使仅将相关章节泛读一遍,也会令你豁然开朗。二、复习进程 一般进行三轮复习,时间从7月到次年1月。根据不同情况可以走更多轮次或安排更多时间。但建议第一轮复习花的时间稍多一些,第三轮复习控制在一个月左右。 第一轮复习:夯实基础,构建网络。把教材看完至少一遍,并且做一定量习题。第二轮复习:大量做题,模拟训练。整合知识,做真题或者一些较难、较综合的习题。 第三轮复习:最后冲刺,查漏补缺。以回顾基础知识为主,不再做太难的题目。 在正式开始复习之前,有必要回顾近年真题,确定考试大致范围和重点。再做一套带答案的试题,对自己的基础进行评估,根据自己的基础和试题的难度制定复习计划。 留出两份带答案的试题(如果真题带答案更好),每轮复习结束后作为自测并评分。 要重视网络的作用。像免费考研论坛、小蚂蚁、小木虫、丁香园等网站(论坛)都有大量的分析化学资料可供利用,还有许多高手聚集,是提高水平的好场所。

中科大研究生招生人数

070302分析化学│ 10 │││ │ 01近代电化学分析││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 │ 02化学发光分析││③324物理化学││ │ 03光声光谱分析││④441分析化学││ │ 04化学计量学与仪器学││││ │ 05色谱及近代分离技术││││ │ 06生命分析化学││││ │ 07原子光谱分析││││ │ 08烟草化学││ 070303有机化学│ 35 │││ │ 01物理有机化学││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 │ 02生物有机化学││③324物理化学││ │ 03有机合成化学││④442有机化学││ │ 04材料有机化学││││ │ 05立体有机化学││││ │ 06金属有机化学││││ │ 07绿色化学││││ │││││ │070320★可再生洁净能源│ 5 │││ │ 01生物质的结构和降解机理││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 │ 02生物质能源化││③324物理化学││ │││④442有机化学││

│││││ │081704应用化学│ 11 │││ │ 01污染控制化学││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 │ 02膜科学与膜技术││③302数学(二)││ │ 03绿色化学││④461化学工程学││ │ 04烟草化学││││ │││││ │083002环境工程│ 7 │││ │ 01水污染控制││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 │ 02大气污染控制││③302数学(二)││ │ 03固体废弃物利用││④481污染控制工程││ │││││ │020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360169││││ │ 7) ││││ │070305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42 │││ │ 01新的聚合反应和机理││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 │ 02高分子凝聚态物理││③324物理化学││ │ 03高分子成型物理与化学││④444高分子化学││ │ 04功能高分子材料││或445高分子物理││ │ 05纳米高分子材料││││ │ 06高分子改性与复合材料││││ │ 07高分子溶液││││

固体物理补充习题07.docx

固体物理补充习题 (十四系用) 1. 将半径为R 的刚性球分别排成简单立方(sc )、体心立方(bcc )和面心立方(fcc )三种 结构,在这三种结构的间隙中分别填入半径为r p 、r b 和r f 的小刚球,试分别求出r p /R 、r b /R 和r f /R 的最大值。 提示:每一种晶体结构中都有多种不同的间隙位置,要比较不同间隙位置的填充情况。 2. 格常数为a 的简单二维密排晶格的基矢可以表为 1a = a i 212a =-+ a i j (1)求出其倒格子基矢1 b 和2 b , 证明倒格子仍为二维密排格子; (2)求出其倒格子原胞的面积Ωb 。 3. 由N 个原子(或离子)所组成的晶体的体积V 可以写为V =Nv = N βr 3,其中v 为平均一个原子(或离子)所占的体积,r 为最近邻原子(或离子)间的距离,β是依赖于晶体结构的常数,试求下列各种晶体结构的β值: (1) sc 结构 (2) fcc 结构 (3) bcc 结构 (4) 金刚石结构 (5) NaCl 结构。 4. 设两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能可表示为 ()m n u r r r αβ =-+ 其中,第一项为吸引能;第二项为排斥能;α、β、n 和m 均为大于零的常数。证明,要使这个两原子系统处于稳定平衡状态,必须满足n > m 。 5. 设晶体的总相互作用能可表示为 )m n A B U r r r =-+ 其中,A 、B 、m 和n 均为大于零的常数,r 为最近邻原子间的距离。根据平衡条件求: (1)平衡时,晶体中最近邻原子的间距r 0和晶体的相互作用能U 0; (2)设晶体的体积可表为V =N γr 3,其中N 为晶体的原子总数,γ为体积因子。若平衡时 晶体的体积为V 0,证明:平衡时晶体的体积压缩模量K 为 9mn U K V = 6. 设有一由2N 个离子组成的离子晶体,若只计入作近邻离子间的排斥作用,设两个离子间 的势能具有如下的形式: 式中,λ和ρ为参数;R 为最近邻离子间距。若晶体的Madelung 常数为α,最近邻的离子数为Z ,求平衡时晶体总相互作用势能的表达式。 7. 由N 个原子组成的一维单原子晶体,格波方程为()cos n x A t naq ω=-,若其端点固定, (1)证明所形成的格波具有驻波性质,格波方程可表为()sin sin n x A naq t ω'=; (最近邻间) (最近邻以外) ±e r 2 λρ e e R R --/2 ()u r =

中科大模式识别课件Lec0

Pattern Recognition Lecture0 Introduction Feb. 19th, 2009

?任课教师 –唐珂ketang@https://www.360docs.net/doc/4d5236755.html,; –电话:3600754 ?助教 –林民龙sunnyboy@https://www.360docs.net/doc/4d5236755.html, ?课程主页 https://www.360docs.net/doc/4d5236755.html,/~sunnyboy/pr/

主要内容 ?0.1 课程内容介绍 –课程内容、特点和授课方式 –教材和主要参考书目 ?0.2 课程要求 –考核和评分要求 ?0.3 模式识别导论 –什么是模式识别? –为什么需要模式识别? –模式识别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地位 –模式识别系统框架 –模式识别研究领域的重要科学问题

0.1 课程内容介绍 ?课程内容: –模式识别系统模型和基本知识; –模式识别算法:贝叶斯方法、判别分析、神经网络、决策树、聚类算法等; –特征分析方法:特征选择、特征提取; –模式识别理论及系统评估方法。 ?课程特点: –介绍各种模式识别方法 –学习结束后,应能大致了解本领域的研究现状,并会用基本的模式识别方法解决自己科研中的相关问题。?学习方式: –课程讲授、平时作业和课堂讨论相结合

0.1 教材和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 ?Richard.O.Duda, P.E.Hart, D.G.Stork; 《模式分类》,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 ?主要参考书目: – A. R. Webb, Statistical Pattern Recognition. John Wiley & Sons, London, (2002). –T. Hastie, R. Tibshirani, J. Friedman. The Elements of Statistical Learning: Data Mining, Inference, and Prediction. Springer, 2001. –边肇祺,张学工;《模式识别》,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

国内高校化学专业状况调查全解

国内高校化学专业状况调查 2014年10月28日 贺丽娟 目录 1.化学专业课程设置 2.国内大学物化类专业细项排名 3.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介绍 4.化学类专业分科毕业生就业分析 5.化学类专业考研毕业就业分析 6.美国化学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分析 正文 本文主要提供国内高校化学专业的排名和教学情况,以供报考大学的同学参考。 第一部分化学专业课程设置 一、专业分类 一般化学专业分为:化学、化学(师范)和应用化学三大类型的专业。北京大学开办的是化学,侧重于理论教育。师范类学校开办的是化学(师范),侧重于教学。应用化学专业是工科专业,侧重于实验和实践。 二、骨干学科-“化学”的专业设置: “化学”是化学方向的主干学科。 三、化学类专业的教学: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包括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0-20周。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学位为力学学士。相近专业为“化学应用、生物学、分子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 第二部分国内大学物化类专业细项排名 一、整体水平排名 1.中国科学院:这是毋庸置疑的! 2.北京大学 3.3-7为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中科大、复旦大学 二、无机化学专业排名: 1.北京大学 2.南京大学 3.吉林大学

三、有机化学专业排名 1.中科院上海有机所 2.南开大学 3.兰州大学 四、分析化学专业排名 1.中科院长春应化所 2.北京大学 3.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都差不多 五、物理化学:物化的强校比较多! 1. 中科院的各个所 2. 北化所 3. 大连化学物理所 4. 福建物构所 5. 传统化学强校:如北京大学、南京大学 6. 厦门大学的物化:近几年发展迅速,有赶超传统化学强校之势 六、重点学科预测: 1. 无机化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候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 分析化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 3. 有机化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兰州大学 4. 物理化学:北京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 5. 高分子化学和物理:复旦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 七、国内化学专业的大学排名TOP10 北京大学化学系是国内最有权威和知名度的专业。 学校代码学校名称整体排名得分 10001 北京大学 1 94 10284 南京大学 2 90 10055 南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3 90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4 89.54 10183 吉林大学 5 86.98 80037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6 85.44 10246 复旦大学7 82.62 10335 浙江大学8 80.44 10558 中山大学9 78.93 1003 清华大学10 78.29

中科大火灾重点实验室硕士研究方向

硕士研究方向硕士考试科目覆盖范围参考书目 1) 火灾动力学演化 2) 火灾过程模拟仿真与虚拟现实 3) 火灾风险评估与性能化设计 4) 火灾探测原理与技术 5) 清洁高效灭火原理与技术6) 清洁阻燃材料 7) 危化品应急处置及环境修复 8) 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全过程动态模拟第一组: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301 数学一 803 传热学或810 电子学基 础或829 流体力学或832 普 通物理B 或840 系统安全工 程 第二组: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302 数学二 813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或846 综合化学 1) 电子学基础:参考物理学 院相关科目。 2) 普通物理B、高分子化学 与物理、综合化学:参考化 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相关科 目。 3)系统安全工程: ·安全系统工程的内涵 ·危险源的分类及辩识 ·事故(故障)的统计学规律 ·事故致因理论 ·人失误 ·后果分析 ·系统安全分析常用方法 ·事故树分析 ·安全评价 4)传热学: ·热传导、对流、辐射的基本 概念、基本定律。 ·一维、二维稳态热传导的分 析及数值求解。 ·瞬态导热的有限差分分析及 求解。 ·对流边界层基本概念、边界 层相似及方程。 ·自然对流换热过程的特征与 计算方法。 ·辐射的过程和性质。 ·黑体辐射、实际表面的发射、 环境辐射。 5)流体力学: ·流体力基本概念 ·流体力学基本方程及推导 ·粘性不可压流动 ·无粘不可压流动 ·典型旋涡运动及特征 ·层流边界层理论、近似解及 边界层分离 ·湍流基本的稳定性及湍流模 式 ·无粘可压缩流 1) 电子学基础:参考物理学院相关科目。 2) 普通物理B、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综合化学:参 考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相关科目。 3) 传热学:《传热和传质基本原理》,葛新石、叶 宏译,化学工业出版社。 4)流体力学:《流体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丁 祖荣,2003.12;《流体力学》,科大出版社,庄礼 贤。 5)系统安全工程:《安全系统工程》,汪元辉编, 天津大学出版社;《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罗云、 樊运晓、马晓春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001固体物理试题(中科院中科大联合)

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1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卷 试题名称:固体物理 一、(25分)简要回答以下问题: 1、某种元素晶体具有6角密堆结构,试指出该晶体的布拉伐(Bravais)格子类型和其倒格子的类型。 2、某元素晶体的结构为体心立方布拉伐格子,试指出其格点面密度最大的晶面系的密勒指数,并求出该晶面系相邻晶面的面间距。(设其晶胞参数为a)。 3、具有面心立方结构的某元素晶体,它的多晶样品x-射线衍射谱中,散射角最小的三个衍射峰相应的面指数是什么? 4、何谓费米能级和费米温度?试举出一种测量金属费米面的实验方法。 5、试用能带论简述导体、绝缘体、半导体中电子在能带中填充的特点。 二、(15分)回答以下问题: 1、阐述晶格中不同简正模式的桥梁波之间达到热平衡的物理原因。 2、晶格比热理论中德拜(Debye)近似在低温下与实验符合的很好,物理原因是什么? 3、晶体由N个原子组成,试求出德拜模型下的态密度、德拜频率的表达式,并说明德拜频率的物理意义。

三、(20分)设有一维双原子链,两种原子的质量分别为M 和m ,且M>m ,相邻原子间的平衡间距为a ,只考虑最近邻原间的相互作用,作用力常数为β,在简谐似下,考虑原子沿链的一维振动。 1)求格波简正模的频率与波矢间的关系ω(q ) 2)证明波矢q 和m a q p +(其中m 为整数)描述的格波是全同的3)在M>>m 的极限情形,求色散关系ω(q )的渐近表达式 四、(20分)推导简立方晶格中由原子S 态фS (r )形成的能带: 1、写出描述S 态晶体电子波函 数的Bloch 表达式 2、写出在最近邻作用近似下, 由紧束缚法得到的晶体S 态电子能 量表达式E (k ) 3、计算如图Г,X,R 点晶体电 子能量 4、指出能带底与能带顶晶体电 子能量,其能带宽度等于多少? 5、画出原子能级分裂成能带示 意图 五、(20分)金属钠是体心立方晶格,晶格常数05.3A a =,假如每一个锂 原子贡献一个传导电子而构成金属自由电子气,试推导T=OK 时金属自由电子气费米能表示式,并计算出金属锂费米能。 J leV cm s W m s J h 19233534106.1,/101.0,1005.1---′=·′=·′=

中科大模式识别大作业miniproject资料

模式识别miniproject 实验报告 报告人:李南云 学号:SA16173027 日期:2016.12.23

数据分析 在此简要的说明一下数据情况,给定数据集分为train和test 两个data文件, train.data是11列8285行,意味着有8285个样本,矩阵的最后一列是该列所对应的样本类别。根据统计,train数据前466个样本均为1类,而后7819个样本均为-1类,所以该分类器为二分类问题。MATLAB中用importdata()读取数据,并将样本和其所属类别分开来,样本为trnset,所属类别为trnclass,train数据用于训练分类器。 Test.data是11列2072行,同样也意味着有2072个样本,最后一列为该列所对应样本类别,test数据前117为1类,后1955个数据为-1类。同样读取数据后,分为tstset和tstclass两个矩阵,前者代表2072个样本,后者代表所对应样本的类别,我们需要将train所训练好的分类器应用在tstset样本上,输出分类结果tstclass1,将其与tstclass相比较,计算每个类别的正确率和总的正确率。 算法介绍 本次实验采用了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s)分类模型,由于数据线性不可分而且在实际问题中数据也大都线性不可分,所以本次试验采取的线性不可分SVM方法,即将数据向高维空间映射,使其变得线性可分。 本实验选取的二分类算法,SVC_C。

下面先以线性分类器为例,来引入SVM算法的一些概念和处理流程,如图1所示,假设C1和C2是需要区分的类别,而在二维平面中它们的样本如图,中间的一条直线就是一个线性分类函数,由图中可以看出,这个线性分类函数可以完全的将两类样本区分开来,我们就称这样的数据是线性可分的,否则则为线性不可分,本实验中所采用的数据在二维空间里分布如图2和图3所示(红色标注分类为1的样本,蓝色标注为分类为-1的样本),明显线性不可分。 图1

中科大物理考研参考书

专业代码及名称培养单位代码招生类专业代码及名称培养单位代码招生类别 070121★数学物理001 硕,博3 623 数学分析《数学分析教程》常庚哲中国科大出版社数学分析:极限、连续、微分、积分的概念及性质 4 802 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线性代数》李炯生中国科大出版社《空间解析几何简明教程》吴光磊高等教育出版社线性代数:行列式,矩阵,线性空间线性映射与线性变换,二次型与内积;解析几何:向量代数,平面与直线,常见曲面 070201理论物理004 硕、博 3 62 4 普通物理A 中国科大、北大或其他高校物理系普通物理教材力学、电磁学、原子物理 4 811 量子力学《量子力学》第一卷曾谨言科学出版社第三版量子力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波函数和波动方程,一维定态问题、力学量算符与表象变换,对称性及守恒定律、中心力场、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定态微扰论、量子越迁 070202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004 硕、博 3 62 4 普通物理A 中国科大、北大或其他高校物理系普通物理教材力学、电磁学、原子物理 4 811 量子力学《量子力学》第一卷曾谨言科学出版社第三版量子力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波函数和波动方程,一维定态问题、力学量算符与表象变换,对称性及守恒定律、中心力场、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定态微扰论、量子越迁 070203原子与分子物理004 硕、博 234 硕、博 3 62 4 普通物理A 中国科大、北大或其他高校物理系普通物理教材力学、电磁学、原子物理 4 83 5 原子物理与量子力学《近代物理学》徐克尊高等教育出版社《原子物理学》杨福家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原子物理学》褚圣麟高等教育出版社《量子力学导论》曾谨言高等教育出版社原子结构和光谱、分子结构和光谱、量子力学概论 070204等离子体物理004 硕、博 4 808 电动力学A 《电动力学》郭硕鸿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电磁现象的普遍规律,静电场和静磁场,电磁波的传播,电磁波的辐射(包括低速和高速运动带电粒子的辐射),狭义相对论 4 872 等离子体物理导论《等离子体物理导论》F. F. Chen科学出版社1980《等离子体物理原理》马腾才胡希伟陈银华中国科大出版社1988 单粒子理论、等离子体平衡、等离子体波动、等离子体不稳定性 070205凝聚态物理002 博 203 硕 3 62 4 普通物理A 中国科大、北大或其他高校物理系普通物理教材力学、电磁学、原子物

美国CS(Computer science)专业的主要分支(世毕盟留学)

美国CS(Computer science)专业的主要分支(世毕盟留学) 1.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做为当前计算机科学专业下最热门,最有发展前景研究方向,因此所招收的国际学生多具备很强的学术背景,在该方面有着非常突出表现的人才.MASTER 招收的并不多,主要是PHD的学生居多. 由于这个方向更多的强调数据表述及算法方面的知识,所以当申请目标定位在这个方面的时候可以整理一下自己在这些方面的背景,看看对于这个方面的理解是否很深度.如果不够深入的话需要及时进行相关的学习! 2. Bioinformatics 生物信息学 对于这个方向的选择大家一定要谨慎,首先这个专业对于学生背景的选择很特殊,有的时候需要计算机背景的学生,有的时候需要生物学背景的学生,所以除非大家在这两个方面都具备非常强的实力,可以放手一拼,否则不如考虑申请纯CS的其他专业,申请这个方向需主要具备数学、信息学、统计、计算机科学、化学和生化方面的知识!或者综合知识,一般来说本科生很难达到这种要求! 设置在计算机科学下的生物信息学历年中国学生的招生录取情况都不好,网上也有很多相关的评论,因为美国本土学生的青睐,因此这个方向招收的国际学生非常少,而且一般被录取的国际学生出了有出色的硬件条件同时也具备很强的研究经历.而且一般研究生毕业被录取的几率相对更大一些.这个方向做为一个交叉学科,申请者多数具备计算机和生物学的双层背景.因此也提升了申请的难度!

3. Computer Architectures/Hardware Systems and De sign/VLSI 这个方向主要从事计算机硬件芯片,例如CPU的结构设计,内部结构逻辑门的电子开关,了解VLSI的同学应该知道这个方面的研究深度和难度,申请者必须具备很强的逻辑电路基础知识. 这三个方向的申请因为其就业环境的影响,申请热度下降的非常快,因为更偏向于理论性的研究因此申请的难度也很大,并且奖学金情况也不乐观! 4.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Graphics/Visualization 如果你打算申请这个方向,那么你需要掌握计算机制图,计算机成像的一些基本工具及其原理,但这通常往往不足以满足录取的要求,因为这种应用性极强的方向更多的强调经验,你是否从事过相关的工作,所以本科的客户要谨慎选择! 人机交互技术的申请热度随着这个在业界的关注度提升而渐渐升温,但该方向对于申请者的背景要求同样很高,多数录取者也是具备研究生学位.因此对于本科毕业的学生来讲申请这个方向的难度也是相当大的! 5. Computing Computing is the systematic study of algorithmic processes that describe and transform information: their theory, analysis, design, efficiency, implementation, and application. The fundamental question underlying all the computing is 'What can be (efficiently) automated? 该方的申请一直是不温不火的局面,由于这个方向偏基础所以大多数申请者考虑到今后就业的问题而放弃了他,也因为这个方向的资金相对较少,所以不被大多数人所关注,只是本科从事该方向学习的学生是申请这个方向的主流.历年AD出一些,OFFER相对较少! 6. Multimedia; Networking 这两个方面大家都很熟悉了,我就不做太多的说明了,其实选择这两个方面需要注意的并不是专业基础,而是选择学校的层次,尽量避免竞争吧! 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这两研究方向越来越多的出现在EE,ECE专业下,不过计算机背景的学生在申请这两个方向的时候仍然具有相当不错的竞争力!多媒体技术与EE专业下信号处理方向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越来越多的美国学校将相关的研究放在信号处理方向下边.网络技术这个方面也有很多的设置在EE下边,以致于很多CS的同学为了这个专业转向EE或者ECE下边的通信与网络专业.国际上竞争比较激烈的方向之一!

2006年中科院、中科大高分子化学考研真题

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6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说明:全部答题包括填空、选择题必须答在考点下发的答题纸上,否则,一律无效。 试题名称:高分子化学 一、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2分) 1.开环聚合; 2.交联聚合物; 3.官能团等活性; 4.活性聚合反应; 5.动力学链长; 6.凝胶效应; 7.接枝共聚物; 8.聚合物老化; 9.竞速率;10.几率效应。 二、结构式、名称和合成(30分) 1. 以系统命名法命名以下聚合物并写出它们的结构式。(8分) A)维尼纶;B)Kevlar纤维; C)PTFE;D)等规聚丙烯。 2. 如何合成结构单元头-头方式连接为主的聚氯乙烯?写出由单体到产物的合成反 应式,并注明所使用的引发剂。(4分) 3. 写出合成下列聚合物的反应式,具体注明所用引发剂。(9分) A)线性聚乙烯基亚胺;B)两个端基皆为羧基的聚苯乙烯; C)线性酚醛树脂。 4. 接枝共聚物可通过“在主链高分子存在下接枝共聚”、“主链和支链相互反应”和 “大分子单体”法进行合成,分别举例说明。(9分) 三、从下列提供的可能中选择一个恰当的答案(40分,每小题2分) 1. 下列关于单体、结构单元、重复结构单元和单体单元说法最为确切的是()。 A)单体是一类通过化学反应形成高分子的小分子化合物; B)对于聚氯乙烯而言,单体单元具有与单体相同的化学结构; C)对于尼龙6而言,重复单元和结构单元是等同的; D)聚乙烯醇是合成维尼纶的原料,而合成它的单体是乙烯醇。 2.下列关于逐步聚合和链式聚合比较不确切的是()。 A)它们的根本差别在于形成高分子化合物所需的时间; B)它们的根本差别在于聚合物的分子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 C)它们的根本差别在于聚合反应是否存在引发、增长、终止和转移等基元反应; D)它们的根本差别在于高分子的“成长”是通过单体和高分子的反应还是反应体系中不同 物种之间的相互反应。 3.“功能团等活性”假定是逐步聚合反应的重要概念,但是在某些场合下该假定和实际情况不符合,以下所述不正确的是()。 A)2,4-二异氰酸甲苯酯中甲基对位的功能基活性高于邻位的功能基; B)乙二醇羟基的酯化反应活性高于单酯化的乙二醇的羟基活性; C)对-氟硫酚钠的C-F键的亲核取代反应活性高于聚合物链末端的C-F键的亲核取代反应活性; D)丙二醇的伯羟基反应活性高于仲羟基的反应活性。 4.在不同的聚合反应中,皆会因发生环化反应而形成环状聚合物,下列相关说法不正 确的是()。 试题名称:高分子化学共 4 页第1页

中科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802材料科学基础 考研专业课内部辅导班( 历年分数线 考试大纲 考研真题)

《材料科学基础》——考研信息班 第一讲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考研专业课辅导班系列课程 材料科学基础(802) 科大科院考研网

第一讲《材料科学基础》——考研信息班 本讲目录 ?1.学校、院系、专业情况介绍 ?2.就业前景分析?3.历年分数线分析?4.考试大纲简介?5.试卷分析 ?6.录取情况分析?7.本专业报考难度分析 ?8.考研流程图

第一讲 《材料科学基础》——考研信息班学校、院系、专业情况介绍 一、中科大简介 1、211 、985 院校,自主划线 2、未曾大规模扩招,学校国内外信誉好 3、地处安徽合肥接近一线城市 4、研究生人数超过本科人数,相对公平 5、校内调剂方便,机会多 6、硕博连读方便

第一讲 《材料科学基础》——考研信息班 材料系情况介绍 硕士研究方向硕士考试科目覆盖范围 1.材料设计与计算2.光电转换过程与材料 3.燃料电池与燃料处理 4.储能电池5.热电转换 6.生物材料 7.纳米功能材料8.高分子材料 101思想政治理 论201英语一 302数学二 802材料科学基 础或813高分子 化学与物理或 815固体物理或 832普通物理B或 846综合化学 1.材料科学基础:晶体 学基础,常见的晶体结构, 晶体结构缺陷,化学热力 学基础,相平衡与相图, 相变,晶体中的扩散,成 核生长理论等。 2.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综合化学:参考化学院 070300化学专业相关科目。

第一讲 《材料科学基础》——考研信息班学校、院系、专业情况介绍 二、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00)专业简介 1.在科大,材料类专业归属化学院,学院实力强大,同行认可度高。 2.就业前途广阔,相关行业均可。本专业毕业之后继续深造的机会(读博,出国)较多。 更多详细情况可以登录科大网站浏览

自动化专业排名

自动化专业排名 更新学习 自动化专业排名首先谈谈顶尖牛校。: 毫无疑问,清华一支独秀,上交紧随其后,这在圈内是人所共识的。清华自动化的特点是研究领域广度深,在拥有传统优势,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方面极负盛誉,在新兴的信息学科交叉领域——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方面以明显优势领先于国内同行。之所以会取得如此骄人成绩,归功于该校强大的工科整体实力。事实上自动化系的许多科研项目都是在与计算机系、电子工程系紧密合作下开展的。清华最具国际竞争力的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就挂靠这

三个系。自动化系负责智能信息处理的相关研究。另外,清华的cImS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更是该系的金字招牌。因此,无论国家投入,自身实力,国际声誉,发展前景上看,清华自动化在中国的霸主地位短期内不会动摇。 上交是传统的工科牛校,自动化系又是该校工科中的重点方向。虽然它规模不大,但却发展均衡,锋芒毕露,极具实力。在自动控制和模式识别方面均有牛人如席裕庚、施鹏飞等主持。这两个领域曾入选国家重点学科,获此殊荣的仅清华、上交两家,其实力可见一斑。另外,该系在cImS、机器人装配方面也大有作为。 接下来可以谈谈第二档牛校——浙大与东南。浙大自动化发展很不均衡,几乎朝着工业自动化一边倒。在这方面,既有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国家工程中心,也有以孙优贤院士为首的一群牛人撑腰,在国内将同行们甩开了一大截。可惜其他领域乏善可陈,如不加强新兴方

向的研究投入,很难获得较高的国际声誉。毕竟,工业自动化只是自动化的一个经典分支,并且在国际学术界受重视度十分有限。 东南大学自动化有着与浙大相似的学科构成,也是偏于工程控制。该系于这方面的历史浸淫颇深,全凭多年来打下的深厚功底运作到现在。老一辈院士钱钟韩、冯纯伯为其在国内赢得了很高地位。现在的人才梯度建设也不错,有田玉平、郭雷等。cImS更是国内独领风骚(北京第一机床厂cImS工程:该校是工程唯一的技术依托单位,由本建设项目中的三个二级学科与“计算机应用”学科联合攻关,最终完成的该工程获得美国制造工程师协会颁发的“工业领先奖”。这是该组织第一次授予非美国企业的国际性大奖。),不过近年来在势力强大的弱电学科影响下,有着偏弱电的倾向,目前在重点发展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两个二级学科。如果学科领域再有所拓展的话,应

2010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考研真题参考答案【圣才出品】

参考答案 高分子化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 1.界面聚合:界面聚合是指将两种互相作用而生成高聚物的单体分别溶于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通常是水和有机溶剂)中,形成水相和有机相,当两相接触时,在界面处发生聚合而生成高聚物的一种聚合方法。界面缩聚限用活性高的单体,室温下就能聚合。界面缩聚属于扩散控制,应有足够的搅拌强度,保证单体及时传递。 2.最高聚合温度:最高聚合温度是指单体合成聚合物的过程中的极限温度。 3.胶束成核:胶束成核是指经典乳液聚合体系选用水溶性引发剂,在水中分解成初级自由基,引发溶于水的微量单体,在水相中增长成短链自由基,难溶于水的单体其短链自由基只增长少数单元(<4),就被沉析出来,与初级自由基一起被增溶胶束捕捉,引发其中的单体聚合而成核的过程。 均相成核:均相成核是指在过饱和溶液,组成沉淀物质的离子(又称构晶离子),由于静电作用而缔合,自发的形成晶核的过程。一般而言,均相成核的能力(形成晶核的数目)是随着溶液过饱和程度的增大而增大的。 4.定向聚合:定向聚合又称立体有择聚合、立体选择聚合,立体对称聚合或有规立构聚合,是指单体形成立体规整性聚合物的聚合过程。可细分为配位聚合、离子型定向聚

5.理想共聚合:理想共聚合是指r1·r2=1的共聚反应,分为两种情况: ①r1=r2=1,是一种极端的情况,表明两链自由基均聚和共聚增长几率完全相等,此时,不论原料单体组成和转化率如何,共聚物组成总是与单体组成相同,称为理想恒比共聚;②r1·r2=1,或r1=1/r2,为一般理想共聚,表明不论何种链自由基与单体M1及M2反应时,反应的倾向完全相同。 二、合成和命名 1.PET : 聚氧亚乙基氧对苯二甲酰 OCH 2CH 2OCO CO n 有机玻璃: 聚1-甲基1-甲氧羰基亚乙基 CH 2C CH 3COOCH 3n 2.Kevlar : NH NHCO n CO n NH 2 NH 2+ nCO OH 3. ,逐步聚合 nH 2NCHCOOH C 2H 5 NHCHC O C 2H 5 n

中科大考博辅导班:2019中科大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中科大考博辅导班:2019中科大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考博难度解析 及经验分享 中国科学院大学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统一实行网上报名。报考者须符合《中国科学院大学2019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规定的报考条件。考生在报考前请联系所报考的研究所(指招收博士生的中科院各研究院、所、中心、园、台、站)或校部相关院系,了解具体的报考规定。 下面是启道考博辅导班整理的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考博相关内容。 一、院系简介 为迎接信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适应国家经济、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于1999年6月成立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信息学院”),学院由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自动化系、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信息与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信息科学实验中心等单位组成。 学院拥有1个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未来网络国家基础设施和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即:多媒体计算与通信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电磁空间信息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空间信息处理与应用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电子学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建)、中国科学院无线光电通信重点实验室、网络传播系统与控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无线网络通信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未来网络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此外,学院还拥有中国科大—中国通服、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两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目前,信息学院已设置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生物医学工程、人工智能等6个本科专业,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等5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电子与信息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和电子与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控制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13个二级学科和3个博士后流动站 二、招生信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招生专业有4个: 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