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分析化学课件chapter4(4)

合集下载

《分析化学》-图文课件-第四章

《分析化学》-图文课件-第四章
将 代入PBE式并整理得
如果cKa2≥10Kw,c/Ka1≥10,即[HCO3-]≈cHCO3-,则水解 离的H+忽略,Ka1与[HCO3-]相加时可忽略,则上式可简化为
(4-7)
第二节 溶液的酸碱度和pH值的计算
【例4-5】
计算0.10 mol·L-1 NaHCO3溶液的pH值。 解:已知H2CO3的Ka1=4.12×10-7,Ka2=5.62×10-11,符合cKa2≥10Kw, c/Ka1≥10。 根据式(4-7)得
因此,同浓度的NH3和CO3-2的碱性:CO3-2>NH3。
第二节 溶液的酸碱度和pH值的计算
一、 溶液的酸碱度
溶液的酸碱度是指溶液中氢离子、氢氧根离子的活度,常用 pH、pOH表示。它与溶液的浓度在概念上是不相同的,但当溶 液浓度不太大时,可用浓度近似地代替活度。溶液酸碱度的表达 式为
(4-3) 当温度为25 ℃时,水溶液Kw=[H+]·[OH-]=10-14,所 以 pH+pOH=pKw=14。 由此可见,pH值越小,酸度越大,溶液的酸性越强;pH越 大,酸度越小,溶液的碱性越强。同理,pOH越小,碱度越大, 溶液碱性越强;pOH越大,碱度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强。
实际上,酸碱半反应在水溶液中并不能单独进行,一种酸给 出质子的同时,溶液中必须有一种碱来接受。这是因为质子的半 径很小,电荷的密度比较高,游离的质子在水溶液中很难单独存 在。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各种酸碱反应实质上是共轭酸碱对之间 水合质子的转移过程。例如:
第一节 酸碱滴定法概述
在上述的反应中,溶剂水接受HAc所给出的质子,形成水合质 子H3O+,溶剂水也就起到碱的作用。同样,碱在水溶液中的解离, 也必须有溶剂水参加。以NH3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反应为例,NH3分 子中的氮原子上有孤对电子,可接受质子形成NH4+,这时,H2O 便起到酸的作用给出质子。具体反应如下:

2024版分析化学完整版ppt课件

2024版分析化学完整版ppt课件

原子吸收光谱仪
利用原子吸收特定波长光的原理,对元素进行定量分析。
气相色谱仪
利用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平衡,对复杂样品进 行分离和定量分析。
2024/1/30
高效液相色谱仪
采用高压输液系统,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 的混合溶剂等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实现对样品 的分离和分析。
2024/1/30
29
07
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与 挑战
2024/1/30
30
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2024/1/30
微型化和便携化
随着微纳技术的发展,分析化学仪器逐渐实现微型化和便携化, 使得现场快速检测成为可能。
高通量和自动化
高通量分析技术能够同时处理多个样品,提高分析效率;自动化技 术则能够减少人为操作误差,提高分析准确性。
21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
结构特点
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 空间构型
2024/1/30
物理性质
熔点、沸点、密度、溶解 度等
化学性质
反应类型(加成、取代、 消去等)、反应活性及选 择性
22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与反应
2024/1/30
合成方法
01
基本合成法、逆合成分析法、组合合成法等
反应类型
02
亲核反应、亲电反应、自由基反应等
定义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 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是化学的 一个重要分支。
特点
分析化学具有高度的精确性、灵敏 度和选择性,能够对复杂体系中的 痕量组分进行准确测定和表征。
4
分析化学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分析化学起源于古代炼金术和医药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 立的学科体系。

分析化学 李娜定分课件Chapter4A

分析化学 李娜定分课件Chapter4A

●●●
[L ] n β n 1+
i [L ] ∑ βi i=1 n
x 仅为[L] 的函数
Cu2+-NH3体系的分布系数
x0 = = xi = 1 [NH3]4K1K2K3K4 +[NH3]3K1K2K3 +[NH3]2K1K2 +[NH3]K1 +1 1 [NH3]4β4 +[NH3]3β3 +[NH3]2β2 +[NH3]β1 +1 [NH3]i βi 1+[NH3]β1 +[NH3]2β2 +[NH3]3β3 +[NH3]4β4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 (Na2H2Y)
EDTA: x-pH图 (p147)
1.0 0.8 0.6 0.4 0.2 0.0
0 2 4 6
pH
H 5Y + H 3Y H 4Y H6 Y2+ H2Y2HY3Y4-
x
8
10
12
14
EDTA是六元酸,实验室常用二钠盐的形式; H4Y溶解度 0.02g/100mL水,Na2H2Y 11.1g/100mL水; EDTA几乎可以与所有M络合,配位比大多 是1:1; MY大多带电荷,MY能溶于水; M无色,MY无色;M有色,MY颜色加深; MY的稳定性不同。
H3PO4的优势区域图 H3PO4 pKa1 H2PO4- pKa2 HPO42- pKa3 PO43lgK3 2.0 • pH = pKa1 = lgK3 • pH = pKa2 = lgK2 • pH = pKa3 = lgK1 lgK2 6.9 lgK1 11.7
pH
[H3PO4] = [H2PO4- ] [H2PO4-] = [HPO42- ] [HPO42-] = [PO43- ]

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四章

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四章

4-1 酸碱理论(theory of acids and
近代酸碱理论(配碱电离理论):在水中能解离出 的正离子全是H+的化合物为酸;解离出的负离子全是 OH-的化合物为碱。 酸碱质子论(proton theory of acids and bases) 酸碱电子论(electronic theory of acids and bases) 硬软酸碱规则(rule of hard and soft acids and bases)
Ka c
Kb c c
Kb c
练习:P96 8
*4、水解常数 Khθ hydrolytic constant
盐的水解:
盐在水溶液中,与水作用使水的解离平衡发生移 动,从而可能改变溶液的酸度,这种作用叫作盐的水解。 按照阿累尼乌斯酸碱理论,NaAc为盐,它在水溶 液中的解离反应称为盐的水解反应,按照酸碱质子论, Ac-是碱,则其解离常数Kbθ 即为水解常数Khθ
见例4 - 6、4 - 7
4-2-4 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
解离平衡也是一种化学平衡,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就会发生移 动。离子浓度的变化是影响解离平衡的重要因素。
1、同离子效应(common ion effect) α变小
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含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使弱电解质解离度 降低的效应。P81 例4-8
b
MOH c OH , 若弱碱起始浓度为 c, 平衡时 M OH , 代入上式

2 2 b
MOH
K OH K

b


b


b

b
2

b


2024版分析化学完整版课件

2024版分析化学完整版课件
优点
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微量和常量组分分析。
分类
包括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络合滴定等。
缺点
对标准溶液和指示剂的要求较高,易受干扰因素影响。
光度分析法
原理
基于物质对光的吸收、发射或散 射等光学性质与物质浓度之间的
关系进行分析的方法。
分类
包括分光光度法、荧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光度法等。
优点
分析化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分析化学
古代人们通过简单的试验和观察,积累了一些关于物质性质的经验和知识,如炼金术、医药 学等。
近代分析化学
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分析化学开始从经验性向理 论性转变,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分析方法和理论,如重量分析法、容量分析法、光谱分析法等。
土壤污染治理技术
包括重金属、农药残留、有机物污染等。
包括现场快速检测法、实验室分析法等, 涉及色谱法、质谱法、光谱法等技术。
包括物理法(如换土、深耕翻土等)、 化学法(如淋洗、氧化还原等)和生物 法(如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等)。同 时,针对不同类型的土壤污染,还需要 采取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如针对重金属 污染的土壤,可以采用电动修复、热解 吸等技术进行治理。
偏差
精密度与准确度的关系,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的识别与消除。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有效数字概念
非零数字及其后面所有数字的总称,表示测量结 果的精确程度。
有效数字运算规则
加减法、乘除法、乘方与开方等运算中有效数字 的保留规则。
数值修约规则
四舍六入五成双等修约方法。
数据分析与统计处理方法
数据处理基本步骤 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结 果表达。
误差分析

中科大分析化学课件chapter

中科大分析化学课件chapter
第十一页
2)滴定度(Titer) 在分析对象固定时,用滴定度来表示标准 溶液的浓度可以简化计算。 滴定度有两种表示方式
①TS-每mL标准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g),单位
为 g/mL
如:TNaOH=0.1000 g/mL ②TS/X-每mL标准溶液相当于被测物质的质量
(g)
第十二页
②TS/X-每mL标准溶液相当于被测物质的质量
此标准溶液浓度c01000moll1b12标定法很多试剂不符合基准物质的要求不能直接配制标准溶液hclnaohkmno不能由直接配制得到的标准溶液可以配制后标定得到先将该试剂配制成大约需要的浓度再用基准物质或另一种标准溶液滴定来确定其准确浓度这一过程称为标定
1.基准物质应符合的要求 1)试剂的组成与化学式完全相符 2)试剂的纯度应足够高 3)试剂在一般情况下应该很稳定,不会被空
第五页
• 上述NaOH经标定后就成为已知准确浓度的 标准溶液。
• 没有合适的基准物质进行标定时,可以用 其它标准溶液进行标定。如上述NaOH溶液, 可用已知准确浓度的HCl溶液进行标定。准 确移取25.00mL NaOH溶液,以HCl溶液进 行滴定,甲基橙为指示剂,终点时由消耗 的HCl体积和浓度计算出NaOH的浓度。
浓度c=0.1000 mol·L-1
B1
第三页
2)标定法 • 很多试剂不符合基准物质的要求,不能直
接配制标准溶液(HCl,NaOH,KMnO4, EDTA等 )。 • 不能由直接配制得到的标准溶液可以配制 后标定得到 • 先将该试剂配制成大约需要的浓度,再用 基准物质(或另一种标准溶液)滴定来确定其 准确浓度,这一过程称为标定。
第六页
• 标定时,尽量选用基准物质 • 标定时,选择的基准物质或标准溶液的滴

《分析化学第四版》课件

《分析化学第四版》课件
富集目标组分
通过适当的富集技术,提高目标组分的浓度,提高分析的灵敏度。
优化富集条件
通过实验条件的优化,提高富集效率和分析的准确度。
06
实验技能与安全
分析实验室基本操作与实验技能
实验操作规范
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规范,如 实验器材的正确使用、实验试
剂的配制和标定等。
实验误差控制
了解误差的来源和分类,掌握 减小误差的方法,提高实验结 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络合滴定法
总结词
基于络合反应的定量分析方法
详细描述
络合滴定法是一种利用络合反应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该方法通过控制溶液的pH值和络合剂的浓度,使被测物 质与络合剂形成稳定的络合物,然后通过滴定手段测定络合物中的被测物质含量。络合滴定法具有准确度高、选 择性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金属离子的测定。
络合滴定法
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分析化学的分类
总结词
根据分析对象和分析方法的不同,分析化学可分为多 种类型。
详细描述
根据分析对象的不同,分析化学可分为无机分析和有 机分析。无机分析主要针对无机物,如金属、非金属 等;有机分析则针对有机物,如烃、醇、酸等。根据 分析方法的不同,分析化学可分为化学分析和仪器分 析。化学分析主要利用化学反应和滴定等方法进行定 量分析;仪器分析则利用各种仪器对物质进行定性或 定量分析,如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等。
总结词
络合剂的选择与配制
详细描述
选择合适的络合剂是络合滴定法的关键,通常根据被测金属离子的性质和反应 条件来选择适当的络合剂。同时,络合剂的浓度和纯度也需要进行准确测量和 控制,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络合滴定法
总结词
络合反应条件的控制

分析化学课件

分析化学课件

得近似式: [H+ ] = 展开: [H+]2+Ka[H+]- ca
·
Ka (ca
Ka= 0
− [H+ ])
若α < 0.05, 即 Ka < 2.5×10−3 , 则ca-[H+]≈ca
ca
得最简式: [H+ ] = Ka ⋅ ca

A
+
H+
碱 + 质子
例: HAc在水中的离解反应
半反应1: HAc 半反应2: H+ + H2O
总反应: HAc + H2O 简写为: HAc
Ac- + H+ H3O+ Ac- + H3O+ Ac- + H+
酸碱反应的实质是质子转移
4.1 概 述
Anal. Chem. ZSU.
4.2 分布系数δ计算
(concentration, activity , activity coefficient) 浓度、活度和活度系数之间的关系:
α = γ iC γi为i的活度系数,表达实际溶液和理想溶液之间 偏差大小。对于强电解质溶液,当溶液的浓度极 稀时,离子之间的距离是如此之大,以致离子之 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活度系数就可以 视为1,即α=c。
4.1 概 述
2 酸碱平衡的研究手段 →代数法:基础。代数法应用最为广泛。例
pH值、分布系数、副反应系数、缓冲问题、 滴定曲线、常数测定、离子强度计算等都 主要使用代数法。 →图解法:代数法的表述形式。 →计算机方法:计算工具,有利于“数”与 “形”的结合。
4.1 概 述
3 浓度、活度和活度系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选择滴定溶液pH值的控制
1.滴定的适宜pH范围
对一定的滴定体系,若|ΔpM´ |=0.2, 要求滴定准确度达到0.1%, 则必须:
lg K´MYcMsp≥6 对单一离子M体系,适宜酸度范围是: 最高酸度: lgαY(H)= lg KMY-8.0 ~pH 最低酸度 pH=14.00- 1/n(pKsp+lg cM)
• • 最高酸度~最低酸度这一段pH值范围称 之为配位滴定的适宜酸度范围; 最高酸度只考虑酸效应(没有考虑其它影 响因素),最低酸度只考虑金属离子的沉 淀(没有考虑OH-的配位效应以及沉淀的 溶解以及辅助配体对生成沉淀的影响等因 素);
• 大约参考数值(例如,Pb2+ pH3.3~7.4) S
• 辅助配体:为了防止金属离子的水解和沉 淀的生成,常常在溶液中加入一种可以和 金属离子生成配合物的配体称之为辅助配 体。 • 各种辅助配体:有机酸碱或其盐,常见: 柠檬酸(钠)、磺基水杨酸、抗坏血酸、 酒石酸(钾钠)、醋酸(钠)、NH3(NH4+) 等 • 辅助配体能有效防止金属离子的水解或沉 淀,使得较低酸度下仍然可以滴定。
在有其它金属离子存在时,情况发生了 变化。对于最低酸度,由于考虑的仍是待 测离子M的水解,只要共存离子N不与使用 的指示剂显色,就不会影响判断。因此, 对于混合离子的滴定,最低酸度判别式仍 然是: 最低酸度 pH=14.00- 1/n(pKsp+lg cM)
最高酸度,由于N的存在,要考虑
lgαY =lg(αY(H)+ αY(N))最大允许值时所对 应的pH值。 对一定的滴定体系,若|ΔpM´ |=0.2, cM= 0.020 mol· L-1,滴定准确度达到0.1%, 要求: lg K´MY≥8 (以lg K´MY =8处理) 因此 lg(αY)max = lg KMY-8.0 而 αY =αY(H)+ αY(N)-1
第四章 配位滴定法 Complexometric Titration
§4.3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一、滴定曲线 二、金属指示剂 三、配位滴定的终点误差

条件稳定常数 lg K´MY=lg KMY- lg(αY(H)+αY(N)-1) -
lg(αM(L)+ αM(OH)-1)+lgαMY
αY(N)=1+ KNY[N], αM(L)=1+Σβi[L]I
3. 最佳pH值 由于配位滴定误差与 ΔpM´=pM´ep- pM´sp及K´MY密切相关,
而它们都和溶液的pH值有关。 滴定的最佳pH值就是使pM´ep= pM´sp时的 pH值。 pM´sp=1/2(lgK´MY-lgcspM) ~pH pM´ep= lg KMIn-lgαIn(H)- lgαM ~pH pH关系曲线的交点即最佳pH值, TE=±0.1%所允许的pH值范围称为最佳pH 值范围。
2) pH=2.0时, lg αY(H)=13.51, αY(Pb)=1+ KPbY· cPbsp=1+1018.04×0.020=1016.34 αY= αY(H)+ αY(Pb)-1=1016.34
酸效应可以忽略
lgK´BiY=lgKBiY-lgαY= 27.94-16.43=11.60>8 pBi´sp=1/2(lgK´BiY-lgcspBi)=6.80 pBit=5.4, ΔpBi´=5.4-6.80=-1.40 TE%=-0.04 Pb2+在两种情况下均不干扰Bi3+ 的测定,pH不同,终点pM值不同,TE不同
• 1) 若αY(H)>> αY(N)(αY(H)>>20αY(N)),
此时共存离子的影响可以忽略,与单一M 离子存在时情况相同, lgαY(H)=lg KMY-8.0
对应的pH值为滴定允许的最高酸度。
• 2)若αY(N)>(αY)max (=lg KMY-8.0)
此时N的副反应很大,找不到符合滴定要 求的pH值,无法准确滴定。
EDTA滴定Mg的最佳pH值范围
§4.4 混合离子的选择滴定
一、选择滴定的可能性
当溶液中存在两种金属离子M和N时 (KMY和KNY),需要找出能够准确滴定M而 不受N离子干扰的条件。
要使滴定准确度达到一定要求,且ΔpM´一 定时,必须:lg K´MY≥定值才能满足要求。 浓度cMsp一般是定值,由: lg K´MY= lg KMY - lgαM - lgαY
• 1)最高酸度(最低pH值)
不考虑其它影响因素,只考虑酸效应时:
lg K´MY= lg KMY - lgαY(H)
即 lgαY(H)= lg KMY - lg K´MY
由此式求出的对应酸度,就是配位滴 定的最高酸度(超过这一酸度,单就酸效应 的影响,已经无法准确滴定)。
由: |ΔpM´ |=0.2,要使滴定准确度达到 0.1%, 必须:lg K´MYcMsp≥6, 一般滴定的金属离子浓度cM=0.020 mol· L-1
解: 1)pH=1.0时, lg αY(H)=18.01, αY(Pb)=1+ KPbY· cPbsp=1+1018.04×0.020=1016.34 αY= αY(H)+ αY(Pb)-1=1018.01 与只有酸效应存在一样 lgK´BiY=lgKBiY-lgαY= 27.94-18.01=9.93>8 pBi´sp=1/2(lgK´BiY-lgcspBi)=5.97 pBit=4.0, ΔpBi´=4.0-5.97=-1.97 TE%=-1.0
即: lg K´MY= lg KMY - lgαM - lgαY
= lg KMY - lgαM - lg(αY(H)+ αY(N))
所以,对于M来说,N存在时能否准确滴定, 决定于αY =αY(H)+ αY(N)这一项的大小 对于αY(H)+ αY(N)项,有三种情况:
• 1) αY(H)>> αY(N)(大于等于20倍以上)
滴定过程中,H+浓度不断增大(pH的变 化使K´MY减小,改变ΔpM´值),滴定无法 正常进行;
加入缓冲溶液,保持溶液的pH值相对 稳定; 缓冲组分可能会与待测金属离子反应 (配位效应),综合评价。
2.配位滴定的适宜酸度范围
由lg K´MYcMsp≥2 (lg |f|- lg|TE|),
一般最小|ΔpM´ |=0.2,要使滴定准确度 达到0.1%,要求: lg K´MYcMsp≥6 • 适宜酸度范围就是仅考虑酸效应和水解 效应时,配位滴定所能容许的最高酸度(最 低pH值)和最低酸度。
K sp [M
n
]
沉淀刚刚开始出现时, [Mn+]=cM
因此: [OH- ]= n K sp
cM
即:pOH=1/n(pKsp+lg cM)
最低酸度: pH=14.00- 1/n(pKsp+lg cM)
• 例(前题):用 0.020 mol· L-1EDTA滴定 0.020 mol· L-1Pb2+溶液, 计算滴定Pb2+的 最低允许酸度。 解:已知Pb(OH)2 pKsp=14.9, pH=14.00- 1/n(pKsp+lg cM) =14.00-1/2(14.9-1.7) =7.4 (最高允许酸度为 pH≥ 3.3) 3.3~7.4 B
各种金属离子允许的最高酸度曲线
2)最低酸度(最高pH值)
pH ↑, αY(H)↓,
但pH过高时,发生水解、氢氧化物沉淀
• 用金属离子刚生成沉淀时的pH值作为配位 滴定所允许的最低酸度。这个pH值可由金 属离子氢氧化物沉淀的溶度积常数进行计 算。
对反应: Mn++nOHKsp=[Mn+][OH- ]n M(OH)n [OH- ]= n
解: lg KPbY=18.04, 没有共存离子时, lgαY(H)= lg KPbY-8.00=10.04~pH≈3.3 1) Zn2+存在时, αY(Zn)= 1+KZnY· cZnsp =1016.50×0.020=1014.80>1010.04 无法准确滴定(或 lg K´PbY=lg KPbY-lg αY<8) 无论在何种pH下都无法准确滴定 2) Mg2+存在时, αY(Mg)= 1+KMgY· cMgsp =108.7×0.020=107.0 αY(=1010.04)>> αY(Mg),可以忽略Mg2+的影 响, ~pH≈3.3
• 最低酸度用来估计金属离子滴定时的酸度 下限。但实际上。由于不同金属离子的性 质差异很大,有些离子在远小于最高pH值 就已经水解(例如,Fe3+,Al3+),而有些金属 离子即使大于这个pH值仍然可以滴定。因 此,最高酸度绝对不能超过,否则就不能 满足误差要求,而最低酸度只具有参考意 义。
3)适宜酸度范围
• 终39;
10
pM ' sp M
K ' MY c
100
• 准确滴定判别式 lgK´MY· cMsp ≥6
§4.3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四、配位滴定中的酸度控制 配位滴定的终点误差与ΔpM´及K´MY有 关,这些因素都和溶液的pH密切相关,因 此,配位滴定中的酸度控制极为重要。 1.缓冲溶液的作用 滴定使用的EDTA标准溶液为Na2H2Y∙2H2O M+H2Y2MY+2H+
不需要考虑N离子的影响,与单一离子情 况相同。
• 2) αY(H)≈ αY(N)(两者比在20倍以内)
计算需要用公式:αY =αY(H)+ αY(N)
影响基本与αY(H)相当 • 3) αY(H)<< αY(N)(αY(N)≥20 αY(H) ) 此时共存离子的影响为主要因素。在这一条 件下N不干扰M测定的条件,就是可以进行 选择滴定的条件。

滴定突跃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