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第11章习题答案(供参考)
大学物理(华中科技版)第11章习题解答

第11章习题答案11-1 无限长直线电流的磁感应强度公式为B =μ0I2πa ,当场点无限接近于导线时(即a →0),磁感应强度B →∞,这个结论正确吗?如何解释? 答:结论不正确。
公式aIB πμ20=只对理想线电流适用,忽略了导线粗细,当a →0, 导线的尺寸不能忽略,电流就不能称为线电流,此公式不适用。
11-2 如图所示,过一个圆形电流I 附近的P 点,作一个同心共面圆形环路L ,由于电流分布的轴对称,L 上各点的B 大小相等,应用安培环路定理,可得∮L B ·d l =0,是否可由此得出结论,L 上各点的B 均为零?为什么? 答:L 上各点的B 不为零. 由安培环路定理∑⎰=⋅ii I l d B 0μ得 0=⋅⎰l d B,说明圆形环路L 内的电流代数和为零,并不是说圆形环路L 上B 一定为零。
10-3 设题10-3图中两导线中的电流均为8A ,对图示的三条闭合曲线a ,b ,c ,分别写出安培环路定理等式右边电流的代数和.并讨论:(1)在各条闭合曲线上,各点的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是否相等? (2)在闭合曲线c 上各点的B是否为零?为什么? 解: ⎰μ=⋅al B 08d⎰μ=⋅bal B 08d⎰=⋅cl B 0d(1)在各条闭合曲线上,各点B的大小不相等.(2)在闭合曲线C 上各点B 不为零.只是B的环路积分为零而非每点0=B .11-4 把一根柔软的螺旋形弹簧挂起来,使它的下端和盛在杯里的水银刚好接触,形成串联电路,再把它们接到直流电源上通以电流,如图所示,问弹簧会发生什么现象?怎样解释?习题11-2图答:弹簧会作机械振动。
当弹簧通电后,弹簧内的线圈电流可看成是同向平行的,而同向平行电流会互相吸引,因此弹簧被压缩,下端会离开水银而电流被断开,磁力消失,而弹簧会伸长,于是电源又接通,弹簧通电以后又被压缩……,这样不断重复,弹簧不停振动11-5 如图所示为两根垂直于xy 平面放置的导线俯视图,它们各载有大小为I 但方向相反的电流.求:(1)x 轴上任意一点的磁感应强度;(2)x 为何值时,B 值最大,并给出最大值B max .解:(1) 利用安培环路定理可求得1导线在P 点产生的磁感强度的大小为:rIB π=201μ2/1220)(12x dI +⋅π=μ2导线在P 点产生的磁感强度的大小为: r IB π=202μ2/1220)(12x d I+⋅π=μ1B 、2B的方向如图所示.P 点总场θθcos cos 2121B B B B B x x x +=+= 021=+=y y y B B B )()(220x dId x B +π=μ,i x dId x B)()(220+π=μ(2) 当0d )(d =xx B ,0d )(d 22=<xx B 时,B (x )最大.由此可得:x = 0处,B 有最大值.11-6 如图所示被折成钝角的长直载流导线中,通有电流I =20 A ,θ=120°,a =2.0 mm ,求A 点的磁感应强度. 解:载流直导线的磁场)sin (sin 4120ββπμ-=dIBA 点的磁感应强度)))90sin(90(sin sin 40000θθπμ--+=a IB习题10-6图y习题10-7图dPr B 1B 2xy 12oxddθ θ)5.01(2/3100.2201037+⨯⨯⨯=--B =1.73⨯10-3T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大学物理习题答案第十一章

[习题解答]11-7 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 0.50 T 的匀强磁场中,有一长度为l = 1.5 m 的导体棒垂直于磁场方向放置,如图11-11所示。
如果让此导体棒以既垂直于自身的长度又垂直于磁场的速度v 向右运动,则在导体棒中将产生动生电动势。
若棒的运动速率v = 4.0 m ⋅s -1 ,试求:(1)导体棒内的非静电性电场K ;(2)导体棒内的静电场E ;(3)导体棒内的动生电动势ε的大小和方向;(4)导体棒两端的电势差。
解(1)根据动生电动势的表达式,由于()的方向沿棒向上,所以上式的积分可取沿棒向上的方向,也就是d l 的方向取沿棒向上的方向。
于是可得.另外,动生电动势可以用非静电性电场表示为.以上两式联立可解得导体棒内的非静电性电场,为,方向沿棒由下向上。
图11-11(2)在不形成电流的情况下,导体棒内的静电场与非静电性电场相平衡,即,所以,E 的方向沿棒由上向下,大小为.(3)上面已经得到,方向沿棒由下向上。
(4)上述导体棒就相当一个外电路不通的电源,所以导体棒两端的电势差就等于棒的动生电动势,即,棒的上端为正,下端为负。
11-8 如图11-12所表示,处于匀强磁场中的导体回路ABCD ,其边AB 可以滑动。
若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 = 0.5 T ,电阻为R = 0.2 Ω,AB 边长为 l = 0.5 m ,AB 边向右平移的速率为v = 4 m ⋅s -1 ,求:(1)作用于AB 边上的外力;(2)外力所消耗的功率;(3)感应电流消耗在电阻R 上的功率。
解(1)当将AB 向右拉动时,AB 中会有电流通过,流向为从B 到A 。
AB 中一旦出现电流,就将受到安培力F 的作用,安培力的方向为由右向左。
所以,要使AB 向右移动,必须对AB施加由左向右图11-12的力的作用,这就是外力F外。
在被拉动时,AB中产生的动生电动势为,电流为.AB所受安培力的大小为,安培力的方向为由右向左。
外力的大小为,外力的方向为由左向右。
大学物理第十一章气体动理论习题详细答案

第十一章 气体动理论习题详细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B解:根据速率分布函数()f v 的统计意义即可得出。
()f v 表示速率以v 为中心的单位速率区间内的气体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比例,而dv v Nf )(表示速率以v 为中心的dv 速率区间内的气体分子数,故本题答案为B 。
2、答案:A解:根据()f v 的统计意义和p v 的定义知,后面三个选项的说法都是对的,后面三个选项的说法都是对的,而只有而只有A 不正确,气体分子可能具有的最大速率不是p v ,而可能是趋于无穷大,所以答案A 正确。
正确。
3、答案: A 解:2rms 1.73RT v v M ==,据题意得222222221,16H O H H H O O O T T T M M M T M ===,所以答案A 正确。
正确。
4、 由理想气体分子的压强公式23k p n e =可得压强之比为:可得压强之比为:A p ∶B p ∶C p =n A kA e ∶n B kB e ∶n C kC e =1∶1∶1 5、 氧气和氦气均在标准状态下,二者温度和压强都相同,而氧气的自由度数为5,氦气的自由度数为3,将物态方程pV RT n =代入内能公式2iE RT n =可得2iE pV =,所以氧气和氦气的内能之比为5 : 6,故答案选C 。
6、 解: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RTn =,内能2iU RT n =(0m M n =)。
由两式得2UiP V =,A 、B 两种容积两种气体的压强相同,A 中,3i =;B 中,5i =,所以答案A 正确。
正确。
7、 由理想气体物态方程'm pV RT M=可知正确答案选D 。
8、 由理想气体物态方程pV NkT =可得气体的分子总数可以表示为PV N kT =,故答案选C 。
9、理想气体温度公式21322k m kT e u ==给出了温度与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的关系,表明温度是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的量度。
大学物理第11章习题答案(供参考)

因此
即
又
表明 中电动势方向为 .
所以半圆环内电动势 方向沿 方向,
大小为
点电势高于 点电势,即
例2如图所示,长直导线通以电流 =5A,在其右方放一长方形线圈,两者共面.线圈长 =0.06m,宽 =0.04m,线圈以速度 =0.03m·s-1垂直于直线平移远离.求: =0.05m时线圈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
.
解: 设给两导线中通一电流 ,左侧导线中电流向上,右侧导线中电流向下.
在两导线所在的平面内取垂直于导线的坐标轴 ,并设其原点在左导线的中心,如图所示,由此可以计算通过两导线间长度为 的面积的磁通量.
两导线间的磁感强度大小为
取面积元 ,通过面积元的磁通量为
则穿过两导线间长度为 的矩形面积的磁通量为
故
2动生电动势:仅由导体或导体回路在磁场中的运动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3感生电场 :变化的磁场在其周围所激发的电场。与静电场不同,感生电场的电
场线是闭合的,所以感生电场也称有旋电场。
4感生电动势:仅由磁场变化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5自感:有使回路保持原有电流不变的性质,是回路本身的“电磁惯性”的量度。
自感系数 :
第11章 电磁感应
11.1 基本要求
1理解电动势的概念。
2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能熟练地应用它们来计算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判别感应电动势的方向。
3理解动生电动势的概念及规律,会计算一些简单问题中的动生电动势。
4理解感生电场、感生电动势的概念及规律,会计算一些简单问题中的感生电动势。
5理解自感现象和自感系数的定义及物理意义,会计算简单回路中的自感系数。
大学物理题库通用版-第11章-波动光学--光的干涉(含答案解析)

大学物理题库通用版11、波动光学 光的干涉一、选择题(共15题)1.如图,S 1、S 2是两个相干光源,它们到P 点的距离分别为r 1和r 2.路径S 1P 垂直穿过一块厚度为t 1,折射率为n 1的介质板,路径S 2P 垂直穿过厚度为t 2,折射率为n 2的另一介质板,其余部分可看作真空,这两条路径的光程差等于 (A) )()(111222t n r t n r +-+(B) ])1([])1([211222t n r t n r -+--+(C) )()(111222t n r t n r ---(D) 1122t n t n - [ ]2.在相同的时间内,一束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空气中和在玻璃中(A) 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B) 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C) 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D) 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 [ ]3.如图所示,折射率为n 2、厚度为e 的透明介质薄膜的上方和下方的透明介质的折射率分别为n 1和n 3,已知n 1<n 2> n 3.若用波长为λ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该薄膜上,则从薄膜上、下两表面反射的光束(用①与②示意)的光程差是(A) 2n 2 e . (B) 2n 2 e -λ / 2. (C) 2n 2 e -λ . (D) 2n 2 e -λ / (2n 2).[ ]4.如图所示,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在折射率为n 2的薄膜上,经上下两个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发生干涉.若薄膜厚度为e ,而且n 1>n 2>n 3,则两束反射光在相遇点的相位差为(A) 4πn 2 e / λ. (B) 2πn 2 e / λ. (C) (4πn 2 e / λ) +π. (D) (2πn 2 e / λ) -π. [ ]P S 1S 2 r 1 n 1 n 2 t 2 r 2 t 1n 3n 1 λ5.如图所示,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薄膜上,经上下两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发生干涉,若薄膜的厚度为e ,并且n 1<n 2>n 3,λ1为入射光在折射率为n 1的媒质中的波长,则两束反射光在相遇点的相位差为 (A) 2πn 2e / ( n 1 λ1). (B)[4πn 1e / ( n 2 λ1)] + π. (C) [4πn 2e / (n 1 λ1) ]+ π. (D) 4πn 2e / ( n 1 λ1). [ ]6.一束波长为λ的单色光由空气垂直入射到折射率为n 的透明薄膜上,透明薄膜放在空气中,要使反射光得到干涉加强,则薄膜最小的厚度为(A) λ / 4 . (B) λ / (4n ).(C) λ / 2 . (D) λ / (2n ). [ ]7. 两块平玻璃构成空气劈形膜,左边为棱边,用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若上面的平玻璃以棱边为轴,沿逆时针方向作微小转动,则干涉条纹的(A) 间隔变小,并向棱边方向平移.(B) 间隔变大,并向远离棱边方向平移.(C) 间隔不变,向棱边方向平移.(D) 间隔变小,并向远离棱边方向平移. [ ]8.用白光光源进行双缝实验,若用一个纯红色的滤光片遮盖一条缝,用一个纯蓝色的滤光片遮盖另一条缝,则(A) 干涉条纹的宽度将发生改变.(B) 产生红光和蓝光的两套彩色干涉条纹.(C) 干涉条纹的亮度将发生改变.(D) 不产生干涉条纹. [ ]9.把双缝干涉实验装置放在折射率为n 的水中,两缝间距离为d ,双缝到屏的距离为D (D >>d ),所用单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λ,则屏上干涉条纹中相邻的明纹之间的距离是(A) λD / (nd ) (B) n λD /d .(C) λd / (nD ). (D) λD / (2nd ). [ ]10.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单色光源S 到两缝S 1、S 2距离相等,则观察屏上中央明条纹位于图中O 处.现将光源S 向下移动到示意图中的S '位置,则 (A) 中央明条纹也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B) 中央明条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 (C) 中央明条纹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 (D) 中央明条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 [ ]1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入射光的波长为λ,用玻璃纸遮住双缝中的一个缝,若玻璃n 1λ1 S S '纸中光程比相同厚度的空气的光程大2.5 λ,则屏上原来的明纹处(A) 仍为明条纹;(B) 变为暗条纹;(C) 既非明纹也非暗纹;(D) 无法确定是明纹,还是暗纹.[]12.在牛顿环实验装置中,曲率半径为R的平凸透镜与平玻璃扳在中心恰好接触,它们之间充满折射率为n的透明介质,垂直入射到牛顿环装置上的平行单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λ,则反射光形成的干涉条纹中暗环半径r k的表达式为(A) r k =Rkλ.(B) r k =nRk/λ.(C) r k =Rknλ.(D) r k =()nRk/λ.[]13.把一平凸透镜放在平玻璃上,构成牛顿环装置.当平凸透镜慢慢地向上平移时,由反射光形成的牛顿环(A)向中心收缩,条纹间隔变小.(B)向中心收缩,环心呈明暗交替变化.(C)向外扩张,环心呈明暗交替变化.(D)向外扩张,条纹间隔变大.[]14.如图a所示,一光学平板玻璃A与待测工件B之间形成空气劈尖,用波长λ=500 nm (1 nm=10-9 m)的单色光垂直照射.看到的反射光的干涉条纹如图b所示.有些条纹弯曲部分的顶点恰好与其右边条纹的直线部分的连线相切.则工件的上表面缺陷是(A) 不平处为凸起纹,最大高度为500 nm.(B) 不平处为凸起纹,最大高度为250 nm.(C) 不平处为凹槽,最大深度为500 nm.(D) 不平处为凹槽,最大深度为250 nm.[]15.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一条光路中,放入一折射率为n,厚度为d的透明薄片,放入后,这条光路的光程改变了(A) 2 ( n-1 ) d.(B) 2nd.(C) 2 ( n-1 ) d+λ / 2.(D) nd.(E) ( n-1 ) d.[]二、填空题(共15题)1.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两缝分别被折射率为n1和n2的透明薄膜遮盖,二者的厚度均为e.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双缝上,在屏中央处,两束相干光的相位差∆φ=________.图b2. 如图所示,假设有两个同相的相干点光源S 1和S 2,发出波长为λ的光.A 是它们连线的中垂线上的一点.若在S 1与A 之间插入厚度为e 、折射率为n 的薄玻璃片,则两光源发出的光在A 点的相位差∆φ=_2π (n -1) e / λ_.若已知λ=500 nm ,n =1.5,A 点恰为第四级明纹中心,则e =_____nm .(1 nm =10-9 m)3. 如图所示,两缝S 1和S 2之间的距离为d ,媒质的折射率为n =1,平行单色光斜入射到双缝上,入射角为θ,则屏幕上P 处,两相干光的光程差为___ ______.4.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所用光波波长λ=5.461×10–4 mm ,双缝与屏间的距离D =300 mm ,双缝间距为d =0.134 mm ,则中央明条纹两侧的两个第三级明条纹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 _______.5.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照射折射率为n 的劈形膜形成等厚干涉条纹,若测得相邻明条纹的间距为l ,则劈尖角θ=________.6.把双缝干涉实验装置放在折射率为n 的媒质中,双缝到观察屏的距离为D ,两缝之间的距离为d (d <<D ),入射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λ,则屏上干涉条纹中相 邻明纹的间距是_____________.7.用λ=600 nm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牛顿环装置时,从中央向外数第4个(不计中 央暗斑)暗环对应的空气膜厚度为____________.(1 nm=10-9 m)8.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照射折射率为n 2的劈形膜(如图)图中各部分折射率的关系是n 1<n 2<n 3.观察反射光的干涉条纹,从劈形膜顶开始向右数第5条暗条纹中心所对应的厚度e =____________.9.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劈形膜上,劈尖角为θ,劈形膜的折射率为n ,第三条暗纹与第六条暗之间的距离是______.10. 一束波长为λ=600 nm (1 nm=10-9 m)的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到折射率为n =1.33的透明薄膜上,该薄膜是放在空气中的.要使反射光得到最大限度的加强,薄膜最小厚度应为________________nm .11.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劈形膜上,劈尖角为θ,劈形膜的折射率为n ,第k 级明条纹与第k +5级明纹的间距是__________.12.波长λ=600 nm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牛顿环装置上,第二个明环与第五个明环所对应的空气膜厚度之差为____nm .(1 nm=10-9 m)n 1n 2n 313.折射率分别为n 1和n 2的两块平板玻璃构成空气劈尖,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如果将该劈尖装置浸入折射率为n 的透明液体中,且n 2>n >n 1,则劈尖厚度为e 的地方两反射光的光程差的改变量是_______.14.如图所示,在双缝干涉实验中SS 1=SS 2,用波长为λ的光照射双缝S 1和S 2,通过空气后在屏幕E 上形成干涉条纹.已知P 点处为第三级明条纹,则S 1和S 2到P 点的光程差为___3λ ____.若将整个装置放于某种透明液体中,P 点为第四级明条纹,则该液体的折射率n =________.15.已知在迈克耳孙干涉仪中使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干涉仪的可动反射镜移动距离d 的过程中,干涉条纹将移动__________条. 三、计算题(共5题)1.白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间距为a =0.25 mm 的双缝上,距D =50 cm 处放置屏幕,分别求第一级和第五级明纹彩色带的宽度.(设白光的波长范围是从400nm 到760nm .这里说的“彩色带宽度” 指两个极端波长的同级明纹中心之间的距离.) (1 nm=10-9 m)2.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波长λ=550 nm 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缝间距a =2×10-4 m 的双缝上,屏到双缝的距离D =2 m .求:(1) 中央明纹两侧的两条第10级明纹中心的间距;(2) 用一厚度为e =6.6×10-5 m 、折射率为n =1.58的玻璃片覆盖一缝后,零级明纹将移到原来的第几级明纹处?(1 nm = 10-9 m)3.用波长为500 nm (1 nm=10-9 m)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由两块光学平玻璃构成的空气劈形膜上.在观察反射光的干涉现象中,距劈形膜棱边l = 1.56 cm 的A 处是从棱边算起的第四条暗条纹中心.(1) 求此空气劈形膜的劈尖角θ;(2) 改用600 nm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此劈尖上仍观察反射光的干涉条纹,A 处是明条纹还是暗条纹?(3) 在第(2)问的情形从棱边到A 处的范围内共有几条明纹?几条暗纹?2分4.图示一牛顿环装置,设平凸透镜中心恰好和平玻璃接触,透镜凸表面的曲率半径是R =400 cm .用某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观察反射光形成的牛顿环,测得第5个明环的半径是0.30 cm . (1) 求入射光的波长. (2) 设图中OA =1.00 cm ,求在半径为OA 的范围内可观察到的明环数目.5.用波长λ=500 nm 的平行光垂直照射折射率n =1.33的劈形膜,观察反射光的等厚干涉条纹.从劈形膜的棱算起,第5条明纹中心对应的膜厚度是多少? P E光的干涉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B ;2、C ;3、B ;4、A ;5、C ;6、B ;7、A ;8、D ;9、A ;10、B ;11、B ;12、B ;13、B ;14、B ;15、A二、填空题1、 2π(n 1 – n 2) e / λ2、4×103 nm3、d sin θ +(r 1-r 2)4、7.33 mm5、nl 2λ6、D λ / (dn )7、1.2=2λ μm8、249n λ9、3λ / (2n θ)10、113nm11、5λ / (2n θ)12、900 nm13、2 ( n – 1) e – λ /214、1.3315、2d /λ三、计算题1解:由公式x =kD λ / a 可知波长范围为∆λ时,明纹彩色宽度为∆x k =kD ∆λ / a2分 由 k =1可得,第一级明纹彩色带宽度为∆x 1=500×(760-400)×10-6 / 0.25=0.72 mm2分 k =5可得,第五级明纹彩色带的宽度为∆x 5=5·∆x 1=3.6 mm1分2解:(1) ∆x =20 D λ / a2分 =0.11 m2分 (2) 覆盖云玻璃后,零级明纹应满足(n -1)e +r 1=r 22分 设不盖玻璃片时,此点为第k 级明纹,则应有r 2-r 1=k λ 2分所以 (n -1)e = k λ k =(n -1) e / λ=6.96≈7 零级明纹移到原第7级明纹处 2分3解:(1) 棱边处是第一条暗纹中心,在膜厚度为e 2=21λ处是第二条暗纹中心,依此可知第四条暗纹中心处,即A 处膜厚度 e 4=λ23 ∴ ()l l e 2/3/4λθ===4.8×10-5 rad 5分(2) 由上问可知A 处膜厚为 e 4=3×500 / 2 nm =750 nm对于λ'=600 nm 的光,连同附加光程差,在A 处两反射光的光程差为λ'+2124e ,它与波长λ'之比为0.321/24=+'λe .所以A 处是明纹 3分 (3) 棱边处仍是暗纹,A 处是第三条明纹,所以共有三条明纹,三条暗纹.4解:(1) 明环半径 ()2/12λ⋅-=R k r 2分()Rk r 1222-=λ=5×10-5 cm (或500 nm) 2分 (2) (2k -1)=2 r 2 / (R λ) 对于r =1.00 cm , k =r 2 / (R λ)+0.5=50.5 3分 故在OA 范围内可观察到的明环数目为50个. 1分5解: 明纹, 2ne +λ21=k λ (k =1,2,…) 3分 第五条,k =5,ne 2215λ⎪⎭⎫ ⎝⎛-==8.46×10-4 mm 2分。
大学物理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一章)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习题十一11-1 圆柱形电容器内、外导体截面半径分别为1R 和2R (1R <2R ),中间充满介电常数为ε的电介质.当两极板间的电压随时间的变化k t U =d d 时(k 为常数),求介质内距圆柱轴线为r 处的位移电流密度.解:圆柱形电容器电容12ln 2R R l C πε= 12ln 2R R lU CU q πε== 1212ln ln 22R R r U R R r lU S q D εππε=== ∴ 12ln R R r k t D j ε=∂∂=11-2 试证:平行板电容器的位移电流可写成t U C I d d d =.式中C 为电容器的电容,U 是电容器两极板的电势差.如果不是平板电容器,以上关系还适用吗?解:∵ CU q = S CU D ==0σ ∴ CU DS D ==Φ不是平板电容器时0σ=D 仍成立 ∴ t UC ID d d =还适用.题11-3图11-3 如题11-3图所示,电荷+q 以速度v向O 点运动,+q 到O 点的距离为x ,在O 点处作半径为a 的圆平面,圆平面与v 垂直.求:通过此圆的位移电流.解:如题11-3图所示,当q 离平面x 时,通过圆平面的电位移通量 )1(222a x x q D +-=Φ[此结果见习题8-9(3)] t U C t I D D d d d d ==Φ∴ 23222)(2d d a x v qa tI D D +==Φ 题11-4图11-4 如题11-4图所示,设平行板电容器内各点的交变电场强度E =720sin t π510V ·m -1,正方向规定如图.试求:(1)电容器中的位移电流密度;(2)电容器内距中心联线r =10-2m 的一点P ,当t =0和t =51021-⨯s 时磁场强度的大小及方向(不考虑传导电流产生的磁场).解:(1)t Dj D ∂∂=,E D 0ε= ∴ t t t t E j D ππεπεε50550010cos 10720)10sin 720(⨯=∂∂=∂∂=2m A -⋅ (2)∵ ⎰∑⎰⋅+=⋅)(0d d S D l S j I l H取与极板平行且以中心连线为圆心,半径r 的圆周r l π2=,则D j r r H 22ππ=D j r H 2=0=t 时0505106.3107202πεπε⨯=⨯⨯=r H P 1m A -⋅ 51021-⨯=t s 时,0=P H11-5 半径为R =0.10m 的两块圆板构成平行板电容器,放在真空中.今对电容器匀速充电,使两极板间电场的变化率为t Ed d =1.0×1013 V ·m -1·s -1.求两极板间的位移电流,并计算电容器内离两圆板中心联线r (r <R )处的磁感应强度Br 以及r =R 处的磁感应强度BR .解: (1)t E t D j D ∂∂=∂∂=0ε 8.22≈==R j S j I D D D πA (2)∵ S j I l H S D l d d 0⋅+=⋅⎰∑⎰取平行于极板,以两板中心联线为圆心的圆周r l π2=,则202d d 2r t E r j r H D πεππ==∴t E r H d d 20ε=t E r H B r d d 2000εμμ==当R r =时,600106.5d d 2-⨯==t E R B R εμT *11-6 一导线,截面半径为10-2m ,单位长度的电阻为3×10-3Ω·m -1,载有电流25.1 A .试计算在距导线表面很近一点的以下各量:(1)H 的大小;(2)E 在平行于导线方向上的分量;(3)垂直于导线表面的S 分量.解: (1)∵ ⎰∑=I l H d取与导线同轴的垂直于导线的圆周r l π2=,则I r H =π2 21042⨯==rI H π1m A -⋅(2)由欧姆定律微分形式 E j σ=得 21053.7/1/-⨯====IR RS S I j E σ 1m V -⋅ (3)∵H E S ⨯=,E 沿导线轴线,H 垂直于轴线 ∴S 垂直导线侧面进入导线,大小1.30==EH S 2m W -⋅*11-7 有一圆柱形导体,截面半径为a ,电阻率为ρ,载有电流0I . (1)求在导体内距轴线为r 处某点的E 的大小和方向; (2)该点H 的大小和方向; (3)该点坡印廷矢量S的大小和方向;(4)将(3)的结果与长度为l 、半径为r 的导体内消耗的能量作比较. 解:(1)电流密度S I j 00=由欧姆定律微分形式E j σ=0得2000a I j j E πρρσ===,方向与电流方向一致(2)取以导线轴为圆心,垂直于导线的平面圆周r l π2=,则 由 ⎰⎰=⋅S l S j l H d d 0可得2202a r I r H =π∴202a rI H π=,方向与电流成右螺旋 (3)∵ H E S⨯= ∴ S垂直于导线侧面而进入导线,大小为 42202a r I EH S πρ==可见,电磁波的幅射压强(包括光压)是很微弱的.。
大学物理课答案11章

习题1111-1.测量星体表面温度的方法之一是将其看作黑体,测量它的峰值波长m λ,利用维恩定律便可求出T 。
已知太阳、北极星和天狼星的m λ分别为60.5010m -⨯,60.4310m -⨯和60.2910m -⨯,试计算它们的表面温度。
解:由维恩定律:m T b λ=,其中:310898.2-⨯=b ,那么:太阳:362.8981057960.510m bT K λ--⨯===⨯; 北极星:362.8981067400.4310m bT K λ--⨯===⨯;天狼星:362.8981099930.2910m bT K λ--⨯===⨯。
11-2.宇宙大爆炸遗留在宇宙空间的均匀背景辐射相当于温度为K 3的黑体辐射,试计算: (1)此辐射的单色辐出度的峰值波长; (2)地球表面接收到此辐射的功率。
解:(1)由m T b λ=,有342.898109.66103m b m T λ--⨯===⨯; (2)由4M T σ=,有:424P T R σπ=⨯地,那么:328494(637010) 5.67103 2.3410P W π-=⨯⨯⨯⨯⨯=⨯。
11-3.在加热黑体过程中,其单色辐出度对应的峰值波长由0.69μm 变化到0.50μm ,求总辐出度改变为原来的多少倍?解:由 b T m =λ 和 4T M σ=可得,63.3)5.069.0()()(440400====m m T T M M λλ11-4.已知000K 2时钨的辐出度与黑体的辐出度之比为259.0。
设灯泡的钨丝面积为2cm 10,其他能量损失不计,求维持灯丝温度所消耗的电功率。
解:∵4P T S σ=⋅黑体,消耗的功率等于钨丝的幅出度,所以,44840.2591010 5.67102000235P S T W ησ--==⨯⨯⨯⨯⨯=。
11-5.天文学中常用热辐射定律估算恒星的半径。
现观测到某恒星热辐射的峰值波长为m λ;辐射到地面上单位面积的功率为W 。
大学物理学下册答案第11章-大学物理11章答案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大学物理学下册答案第11章-大学物理11章答案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第11章稳恒磁场习题一选择题B1B2abcdIIIll习题11-1图11-1 边长为l的正方形线圈,分别用图11-1中所示的两种方式通以电流I(其中ab、cd与正方形共面),在这两种情况下,线圈在其中心产生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分别为:[ ](A),(B),(C),(D),答案:C解析:有限长直导线在空间激发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并结合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磁感应强度方向,按照磁场的叠加原理,可计算,。
故正确答案为(C)。
习题11-2图11-2 两个载有相等电流I的半径为R的圆线圈一个处于水平位置,一个处于竖直位置,两个线圈的圆心重合,如图11-2所示,则在圆心O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多少? [ ](A)0 (B)(C)(D)答案:C解析:圆线圈在圆心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按照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知和的方向相互垂直,依照磁场的矢量叠加原理,计算可得圆心O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11-3 如图11-3所示,在均匀磁场中,有一个半径为R的半球面S,S边线所在平面的单位法线矢量与磁感应强度的夹角为,则通过该半球面的磁通量的大小为[ ]SRBn习题11-3图(A)(B)(C)(D)答案:C解析:通过半球面的磁感应线线必通过底面,因此。
故正确答案为(C)。
IS习题11-4图11-4 如图11-4所示,在无限长载流直导线附近作一球形闭合曲面S,当曲面S向长直导线靠近时,穿过曲面S的磁通量和面上各点的磁感应强度将如何变化?[ ](A)增大,B也增大(B)不变,B也不变(C)增大,B不变(D)不变,B增大答案:D解析:根据磁场的高斯定理,通过闭合曲面S的磁感应强度始终为0,保持不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章 电磁感应11.1 基本要求 1理解电动势的概念。
2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能熟练地应用它们来计算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判别感应电动势的方向。
3理解动生电动势的概念及规律,会计算一些简单问题中的动生电动势。
4理解感生电场、感生电动势的概念及规律,会计算一些简单问题中的感生电动势。
5理解自感现象和自感系数的定义及物理意义,会计算简单回路中的自感系数。
6理解互感现象和互感系数的定义及物理意义,能计算简单导体回路间的互感系数。
7理解磁能(磁场能量)和磁能密度的概念,能计算一些简单情况下的磁场能量。
8了解位移电流的概念以及麦克斯韦方程组(积分形式)的物理意义。
11.2 基本概念1电动势ε:把单位正电荷从负极通过电源内部移到正极时,非静电力所作的功,即 2动生电动势:仅由导体或导体回路在磁场中的运动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3感生电场k E :变化的磁场在其周围所激发的电场。
与静电场不同,感生电场的电 场线是闭合的,所以感生电场也称有旋电场。
4感生电动势:仅由磁场变化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5自感:有使回路保持原有电流不变的性质,是回路本身的“电磁惯性”的量度。
自感系数L ://m L I N I =ψ=Φ6自感电动势L ε:当通过回路的电流发生变化时,在自身回路中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7互感系数M :211212M I I ψψ== 8互感电动势12ε:当线圈2的电流2I 发生变化时,在线圈1中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
9磁场能量m W :贮存在磁场中的能量。
自感贮存磁能:212m W LI =磁能密度m w :单位体积中贮存的磁场能量22111222m B w μH HB μ===10位移电流:D d d I dtΦ=s d t ∂=∂⎰DS ,位移电流并不表示有真实的电荷在空 间移动。
但是,位移电流的量纲和在激发磁场方面的作用与传导电流是一致的。
11位移电流密度:d t∂=∂D j 11.3 基本规律1电磁感应的基本定律:描述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规律有两条。
(1)楞次定律:感生电流的磁场所产生的磁通量总是反抗回路中原磁通量的改变。
楞 次定律是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普适定则。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不论什么原因使通过回路的磁通量(或磁链)发生变化,回路 中均有感应电动势产生,其大小与通过该回路的磁通量(或磁链)随时间的变化成正比,即 2动生电动势:()BBK AAi εd d ==⨯⎰⎰E l v B l ,若0i ε>,则表示电动势方向由A B →;若0i ε<,则表示电动势方向B A →3感生电动势:m K ls i d Φd εd d dtdt =⋅=-=-⎰⎰BE l S (对于导体回路)BK Ai εd =⎰E l (对于一段导体)4自感电动势:L dIεL dt=- 5互感电动势:12212d ΨdIεM dt dt=-=- 6麦克斯韦方程组sd ⋅⎰D S =0VdV q ρ=⎰ld ⋅⎰E l = - s d t∂⋅∂⎰BSc l sd d t ∂⎛⎫⋅=+⋅ ⎪∂⎝⎭⎰⎰D H l j S11.4 学习指导学习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要注意,公式中的电动势是整个回路的电动势,式中负号是楞 次定律的要求,用以判断电动势的方向。
由于动生电动势的非静电力为洛仑兹力,因此,学 习这一部分内容时,复习并掌握洛仑兹力的计算和方向判断是很有必要的。
感生电动势的 学习和应用是本章的难点,学习时要多从感生电场的物理意义上去理解,感生电场由变化的 磁场所产生,它是产生感生电动势的非静电力的提供者,它既是非静电场,也是非保守场。
感生电场的问题解决了,感生电动势的问题自然也就容易解决。
应该注意,无论是动生电动 势还是感生电动势,原则上均有两种求法:一种是利用公式()BA i εd =⨯⎰vB l (动生电动势)或BK Ai εd =⎰E l (感生电动势)来求;另一种是应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mi d dtεΦ=-来解。
不过,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求出的是整个闭合回路的感应电动势,而不是某一段 导体的感应电动势。
因此,利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来求一段导体的感应电动势时,一要注 意“补”成闭合回路,二要注意将其他各段导体的电动势或电动势之和求出来,然后通过求算回路的感应电动势与其他各段导体的电动势之差才能得出该段导体的感应电动势。
一般来 说,求一段导体的感应电动势用积分公式求解要简便些。
位移电流是电磁理论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假设),学习时要从其产生根源及计算两个方 面去进行理解。
麦克斯韦方程组是电磁场理论的基础,学习时要注意从两个层面上去理解 它的物理意义:一是方程中各字母的物理意义;二是整个方程式的物理意义。
例1 如图所示,载有电流I 的长直导线附近,放一导体半圆环MeN 与长直导线共面,且端点MN 的连线与长直导线垂直.半圆环的半径为b ,环心O 与导线相距a .设半圆环以速度v 平行导线平移.求半圆环内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及MN 两端的电势差M N V V -.解:作辅助线MN ,则在MeNM 回路中,沿v 方OINMe向运动时,穿过回路所围面积磁通量不变因此 0=MeNM ε 即 MN MeN εε= 又 0cos d ln 02a bMN a bIv a bvB l a bμεππ+-+==-<-⎰表明MN 中电动势方向为N M →.所以半圆环内电动势MeN ε方向沿N e M →→方向, 大小为ba b a Iv -+ln20πμ M 点电势高于N 点电势,即例2 如图所示,长直导线通以电流I =5A ,在其右方放一长方形线圈,两者共面.线圈长b =0.06m ,宽a =0.04m ,线圈以速度v =0.03m ·s -1垂直于直线平移远离.求:d =0.05m时线圈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例2图解: AB 、CD 运动时不切割磁感线,所以不产生感应电动势.DA 产生电动势10i ε>,表示 方向为D A →. BC 产生电动势20i ε<,表示方向为C B →.回路中总感应电动势 方向沿顺时针.例3 长度为l 的金属杆ab 以速率v 在导电轨道abcd 上平行移动.已知导轨处于均匀磁场B 中,B 的方向与回路的法线成60°角,B 的大小为B =kt (k 为正常数).设t =0时杆位于cd 处,求:任一时刻t 导线回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解: 取回路绕行正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则回路所围面积的正法线方向即为图示的方向 任意时刻穿过回路面积的磁通量为 故 d d mi klvt tεΦ=-=- 0i ε<表明电动势方向与所规定绕行正方向相反,即沿顺时针方向.例3图例4 两根平行长直导线,横截面的半径都是a ,中心相距为d ,两导线属于同一回路.设两导线内部的磁通可忽略不计,证明:这样一对导线长度为l 的一段自感为0lnl d aL aμπ-=. 解: 设给两导线中通一电流I ,左侧导线中电流向上,右侧导线中电流向下.在两导线所在的平面内取垂直于导线的坐标轴r ,并设其原点在左导线的中心,如图所示,由此可以计算通过两导线间长度为l 的面积的磁通量. 两导线间的磁感强度大小为取面积元r l S d d =,通过面积元的磁通量为 则穿过两导线间长度为l 的矩形面积的磁通量为故 0lnπm l d aL I aμΦ-== 例5 截面积为长方形的环形均匀密绕螺绕环,其尺寸如附图(a)所示,共有N 匝(图中仅画出少量几匝).试求: (1)此螺线环的自感系数;(2)若导线内通有电流I ,环内磁能为多少?例4图解: (1)设有电流I 通过线圈,线圈回路呈长方形,如图(b)所示,由安培环路定理可求得在12R r R <<范围内的磁场分布为通过螺绕环横截面的磁通为磁链 2021ln2πm N IhR N R μψ=Φ=故 2021ln 2πN h R L I R μψ==(2) 磁能 221LI W m = 带入可得 22021ln4πm N I hR W R μ=11.5习题详解11.1 在一线圈回路中,规定满足如图所示的旋转方向时,电动势i ε, 磁通量m Φ为正值。
若磁铁沿箭头方向进入线圈,则有( ) (A) /0m d dt Φ<,0i ε< (B) /0m d dt Φ>, 0i ε< (C) /0m d dt Φ>, 0i ε> (D) /0m d dt Φ<, 0i ε>例5图rdrSN v习题11.1图解 正确答案(B )回路取图示旋转方向时,回路正法线方向向右,与磁感强度B 的方向相同,所以穿过线圈所围面积的磁通量为正,即0m Φ>,当磁铁插入线圈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增加,故/0m d dt Φ>,由电磁感应定律可知0i ε<。
所以选择答案(B )。
11.2一金属圆环旁边有一带负电荷的棒,棒与环在同一平面内,开始时相对静止;后来棒忽然向下运动,如图所示,设这时环内的感应电动势为i ε ,感应电流为 I ,则( )(A )0i ε=, 0I =(B )0i ε≠,0I =(C )0i ε≠,0I ≠ , I 为顺时针方向 (D )0i ε≠,0I ≠ ,I 为逆时针方向 解 正确答案(C )当带负电的细棒相对圆环向下运动时,相当于圆环的右侧形成一向上的电流。
而原来没有相对运动时是没有这一电流的。
这样在圆环内产生了一向外的磁场,且使得圆环内的磁通量增加,根据楞次定律可判断得知,圆环内产生一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
故选择(C )。
11.3一矩形线框长为a 宽为b ,置于均匀磁场中,线框绕OO ' 轴,以匀角速度ω 旋转(如图所示).设0t = 时,线框平面处于纸面内,则任一时刻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为( )(A )2cos abB t ω (B )abB ω(C )1cos 2abB t ωω (D )cos abB t ωω解 正确答案(D )习题11.2图习题11.3图任意时刻穿过线圈平面的磁通量m sin BS t ωΦ=,有电磁感应定律得知cos mi d abB t dtεωωΦ==,故选择(D ) 11.4在尺寸相同的铁环和铜环所包围的面积中穿过相同变化率的磁通量,则两环中( ) (A )感应电动势相同,感应电流相同 (B )感应电动势不同,感应电流不同 (C )感应电动势相同,感应电流不同 (D )感应电动势不同,感应电流相同解 正确答案(C )由于穿过两回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相同,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可知,两回路中感应电动势亦相同;又因为尺寸相同的铁环和铜环的电阻不相同,所以两回路中产生的感应电流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