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创新实验设计
药剂学专业中的实验教学创新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药剂学专业中的实验教学创新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摘要:药剂学专业在当今社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于医疗保健行业的发展和药物治疗的进步起着关键作用,为了培养具备卓越实验技能、扎实药学知识以及良好综合素质的药剂学专业学生,实验教学的创新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探讨了药剂学专业中的实验教学创新的方法,以及这些创新如何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策略。
关键词:实验教学;综合素质;药剂学;教学引言:药剂学专业在医疗保健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药剂师不仅需要具备深厚的药学知识,还需要具备精湛的实验技能和卓越的综合素质,以确保患者的药物治疗安全和有效。
因此,药剂学专业的实验教学环节至关重要,它为学生提供了培养实验技能、熟悉药物制剂、掌握药效学等方面的机会。
然而,随着药物治疗领域的不断演进和科技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可能已不再满足当前的需求,因此,药剂学专业需要不断进行实验教学的创新。
1药剂学专业的实验教学创新方法药剂学专业的实验教学创新方法多样,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创新方法:1)虚拟实验室:虚拟实验室通过计算机模拟和虚拟实验仪器,允许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而无需实际物质和设备。
这提供了一个安全、可重复和可控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练习实验技能。
2)模拟病例和临床情景:将实验与真实的病例和临床情景结合,让学生了解药物治疗在实际医疗实践中的应用。
学生可以模拟药物处方、患者咨询和药物监测等活动。
3)问题导向教学:通过提出实际问题,鼓励学生主动寻找解决方案。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应用课程内容,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4)跨学科教学:将药剂学与其他相关学科(如生物化学、生物学、医学等)相结合,以促进跨学科思维。
这有助于学生理解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
5)实验自主选择:允许学生根据兴趣选择实验项目,增强学习动力。
学生可以在指导下开展独立的研究项目,提高科研能力。
6)团队合作: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实验项目。
药剂学实验报告

药剂学实验报告北京大学药学院药剂学系2002年11月实验一溶液型和胶体型液体制剂的制备日期姓名合作者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内容与操作(写清处方与处方分析、关键操作步骤、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四、实验结果(一)薄荷油增溶相图的制作:根据所得实验数据计算出各组分的百分组成,填入表1-1绘制薄荷油-吐温20-水的增溶相图。
表1-1称重记录及各组分百分组成计算图1-1薄荷油增溶相图(二)薄荷水:比较三种处方不同方法制备的异同记录于表1-2中,并说明各自特点与其适用性。
表1-2不同方法制得薄荷水的性状处方pH 澄清度嗅味I滑石粉轻质碳酸镁活性炭II吐温80III吐温80与90%乙醇(三)复方碘溶液:描述成品外观性状,观察碘化钾溶解的水量与加入碘的溶解速度。
(四)胃蛋白酶合剂:描述成品的外观性状(五)甲酚皂溶液:描述成品的外观性状,所制得的成品能否加水任意稀释而得澄明溶液?五、讨论六、思考题实验二混悬剂的制备日期姓名合作者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内容与操作(写清处方与处方分析,关键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四、实验结果(一)记录亲水药物与疏水药物的实验结果1、亲水性药物:2、疏水性药物:(二)炉甘石洗剂1、制备炉甘石洗剂,比较不同稳定剂的作用,将实验结果填于表2-3。
表2-3 沉降体积比与时间的关系沉降体积比F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绘制炉甘2、据表2-3数据,以H/ H石洗剂各处方的沉降曲线,得出结论。
(三)复方硫磺洗剂记录硫磺洗剂各处方样品质量情况,讨论不同润湿剂的作用,制定复方硫磺洗剂的制备工艺,并选择稳定剂,制成稳定的复方硫磺洗剂。
五、讨论六、思考题实验三乳剂的制备日期姓名合作者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内容与操作(写清处方与处方分析,关键的操作与注意事项)四、实验结果1、记录不同乳剂的性状2、乳剂类型的鉴别(1)稀释法(2)染色镜检法3、用司盘-80(HLB值为4.3)和吐温-80(HLB值为15.0)配成6种混合乳化剂各5g,它们的HLB值分别为4.3、5.5、7.5、9.5、12.0及14.0。
药剂学实验:栓剂的制备(含现象结论及讨论)

栓剂的制备(含现象结论及讨论)实验日期:202X年X月X日 T:24℃ RH:40%一、实验目的1.掌握热熔法制备栓剂的工艺。
2.掌握置换值的测定及在栓剂制备中的应用。
3.了解各类栓剂基质的特点及使用情况。
二、实验原理栓剂的制备方法有热熔法、冷压法、搓捏法,按基质不同性质选择制备方法。
本次实验热熔法制栓剂的艺流程为:基质→熔化→加入药物粉末→注入模具→完全凝固→消削去溢出部分→脱模→质检→包装在栓剂处方设计及制备中,需预测药物的置换价,即主药重量与同体积基质重量的比值。
当基质和药物的密度未知时,用下式计算:式中:X %为药栓中药物的含量; G为含药栓的平均栓重;E为纯基质栓的平均栓重。
求出最换值,以下式算出每粒栓剂所需基质的理论用量(M):栓剂的质量评定包括如下内容:主药含量、外形、重量差异、融变时限、硬度、变形温度及体外溶出度等。
三、仪路与材料仪器:栓剂模具、蒸发皿、研钵、水浴锅、冰浴、电炉、分析天平,融变时限检查仪等。
材料:吲哚美辛、半合成脂肪酸脂、甘油、明胶、硬脂酸、碳酸钠、聚山梨酯-80、冰片、乙醇、纯化水等。
四、实验内容(一)吲哚美辛栓的制备处方:吲哚美辛0.6 g 主药丙二醇硬脂酸脂适量非离子型乳化剂制成肛门栓12枚制法:(1)纯基质栓的制备:取丙二醇硬脂酸脂10 g置蒸发皿,加热融化,冷却,注入栓模,冷却削去溢出部分,脱模,擦去润滑剂后称量,每板栓剂平均重量(G)(2)吲哚美辛栓的制备:取吲哚美辛→过100目筛→称取丙二醇硬脂酸脂在水浴熔化→将吲哚美辛加入已熔化的基质中搅拌→注入栓模→冷却→去除多余基质→脱模→擦润滑剂→称量→得每枚药栓平均重量(M)(3)置换值(DV)=W/G-(M-W) ,W:每个栓剂平均含药重量(二)甘油栓的制备处方:甘油24.0 g 主药干燥碳酸钠0.6 g 与硬脂酸皂化为主药与基质硬脂酸 2.4 g 硬化剂纯化水 3.0 g 溶剂制成肛门栓9枚制法:取干燥碳酸钠与纯水置于蒸发皿内→搅拌溶解→加甘油后加热→缓缓分次加入硬脂酸细粉→搅拌待泡沸停止及溶液澄明→注入模具→冷却→削去溢出部分→脱模→擦干后称量五、实验数据分析表1-1 栓剂质量检查结果名称外观重量(g)平均重量(g)重量差异(%)吲哚美辛栓完整光滑,呈白色,表面亮度、色泽一致,无斑点和气泡2.2518 2.2601 -0.37% 2.1727 -3.89% 2.0989 -7.13% 2.4013 6.25% 2.3563 4.26% 2.3471 3.85% 2.2698 0.43% 2.1992 -2.69% 2.1980 -2.75% 2.2421 -0.80% 2.2594 -0.03% 2.3246 2.85%甘油栓完整光滑,呈透明状,表面亮度、色泽一致,无斑点和气泡2.1574 2.1956 -1.74% 2.2381 1.93% 2.1398 -2.54% 2.2672 3.26% 2.1780 -0.80% 2.1924 -0.15% 2.2052 0.44% 2.1849 -0.49% 2.1977 0.09%分析:本次制备栓剂粒重处于1.0~3.0 g,则重量差异限度为±7.5%;经检验,本次所制备栓剂重量差异符合要求。
药剂学课程的自主设计实验探析

艇 Q ’ 归 £ 几  ̄ n g y a n , G O N GMi n g , HO UF e i y a n
h a s b e e n s t r e n g t h e n e d .B y a c c o mpl i s hi n g t h e e x pe r i me n t s by t h e ms e l v e s ,t h e s t u d e n t s ’ e x p e ime r n t l a o p e r a t i n g a bi l i t y nd a s o c i a l pr a c t i c e
所学专业课程贯穿起来 ,有效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 用 能力 。另外 ,针对我 校地理上 的优势 ,选 择浸 出制剂 作 实验对象 ,鼓 励学生 选取药 品标 准之外 的偏方 和秘 方 进 行 自主创新 ,为新药 研发特别 是湘西地 区 的民族 药 的 药剂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有助于对基本理论知识 开拓作铺垫 。 的理解 ,可以强化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 ,激发学生 的 2 浸 出制剂 自主 设计 实验 的 开展 通过 课 程改 革 课 题立 项 ,药 剂 学 实验 教 学 改革 不 学习兴趣 ,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的最好 的 途径 。但是 传 统 的药 剂学 实 验 教学 常 采 用验 证 型 的教 断深化 ,通过借鉴学习部分高等院校开展药剂学 自 主实 学模式 ,学生按教材上的实验 内容和方法验证课堂上 验 的情况 [ 2 1 , 并根 据我校 的具体情 况 ,我校 药剂学 教研 室 的理 论 知识 ,不需 要 去 思考 问题 和分 析 问题 ,缺乏 创 于 2 0 1 2 年 、2 0 1 3 年 、2 0 1 4 年 分 别对 我 校 2 0 1 0 级 、2 0 1 1 新思维的培养 ,难以达到理想 的教学效果。 级 、2 0 1 2 级药学专业大专班的同学开展 了浸出制剂 自 1 药 剂学 自主设计 实验 的探 索 主设计 实 验 ,药学 大专 的药剂 学课程 安 排在 大 二开 展 , 自主设 计 创 新 性实 验 教学 是 一种 根 据 学科 特 点 建 分两个 学期完成 , 自主设 计实验 的具体实施 安排在第 二 立 的以学生 为主体 ,实 现 以学 生独立设计 实验方案 、自 个 学期 的后半 阶段 ,即在 学生 已具备熟练 的实验操作 技 我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 ,该模式可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 能及 经过多次综 合实验 培训 的基 础上进行 。具体 时间安 )方法学习阶段。大二第二个学期开学之初 , 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创造出主动学习的条件和 排如下 :1 机会 ,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 在 进行实 验方案 的设计 之前 ,教 师首先在 理论课 上对浸 并能适应不同水平和能力学生的要求 ,使学生由被动地 出制剂及 自主设计 眭实验进行授 课 ,为浸 出制剂 的 自主 ) 文献查 阅阶段 。学 生 以 位转为 主动地位 l 1 1 。 我校药剂 学教研室将 药剂学 实验设置 设 计 实验 的开展 打下 基础 。2 小组 为单位 ,每 小组 5 人左 右组成 一个 小 团 队 , 自主设 为三 大部 分 : “ 基 本 实验技 能 训 练+ 常规 综 合 性 实验 + 自主设计创新性实验 ” , 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和常规综合 计实验 理论授课结 束后 ,教师布置 学生开始查 找资料 和 性实验在各高校 中普通应用 ,已经基本成熟 ,而 自主设 选题 ,并要 求学 生初 步完 成 自主设计 实 验 的方案 设计 。 计实验 的开展却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2 0 1 1 年 ,我 在此 阶段 ,学 生积极查 阅文献 ,开展组 内探 讨 ,每个 团 们 教研 室 曾对 0 9 级大专 药学专业 学生开展 了药剂学 自主 队根据 自己的学习兴趣选 取一个方 案开展 浸 出制剂 的 自 主设 计 实验 。3 )方 案论证 阶段 。学期 第九 周 开始 ,实 实验设计的初步探索 ,得到了同行教师和学生的一致认 可。结合 目 前市场对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特点,我们选 验 室组织全 体带教教 师对方案进 行可行 性论证 ,主要包 择 以浸 出制 剂为实验 对象 。我校 是一所 正在升格 中的本 括 工艺 的可行 性 、实验 条件 的可行 性 、实验进度 的可行 科 院校 , 目 前药学专业学生以大专层次为主体 ,学生 性 。如果方 案不可行 ,需及 时更 改方案 ,对 于可行 的方 毕业后大 部分将从 事与药物 制剂相关 的工作 ,中药制剂 案 ,安排 学生开始 原料药材 的采购 。4 )实验实施 阶段 。 技术的掌握是大部分制药企业对药学专业人才 的要求。 学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十一 周 到第 十 四周 ,为 自主设 计 实验 实施 时 间 , 其次 , 选取浸出制剂作为 自主实验设计对象 ,可以应用 实验方案确定后 ,带教老师需与实验室协调好开放时间 到 的专业 知识更 广阔 ,能 更好的将生 药学 、天然 药物化 并准备实验中所需的设备 、仪器。而每个团队则要根据 学及药物 分析课 程进行有 效的整合 ,让学生在 实 习前将 本小组 的处方组 成 ,选取 和购买 实验用原 料药材 。在做
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

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摘要】药剂学实验教学一直是药剂学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行改革与创新。
本文从现状分析、改革方向、创新实践、实施效果以及挑战与机遇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药剂学实验教学的发展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在改革方向上,可以借鉴现代教育技术和互联网等新兴工具,创新实践则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实施效果的评估是改革的重要一环,而挑战与机遇则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
在文章将对药剂学实验教学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并对改革与创新的成果进行总结,为未来的教学工作指明方向。
【关键词】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创新、现状分析、改革方向、创新实践、实施效果、挑战与机遇、发展方向、总结与展望1. 引言1.1 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传统的药剂学实验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实验内容陈旧、实验设备落后、实验方法单一等,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教育的要求。
急需对药剂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改革方向包括更新实验内容、引入现代化实验设备和技术、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等。
创新实践可以从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数据处理等方面入手,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探索和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实施效果需要通过教学评估和学生反馈等方式来进行评估,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
也要正视挑战和机遇,勇于创新和发展,开拓药剂学实验教学的新境界。
2. 正文2.1 现状分析药剂学实验教学在过去长期以来一直沿袭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这种教学方法存在着很多问题,如缺乏与实际场景结合的教学内容、缺乏启发思维和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手段、缺乏与行业实践需求对接的教学模式等。
由于药剂学领域的快速发展和变化,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药剂学人才培养的需求。
传统的药剂学实验教学方式也存在着固有的弊端,如实验设备陈旧、实验内容和方法滞后、学生动手实践机会不足等问题。
药剂学实验报告

药剂学实验报告1. 引言药剂学是药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药物的制备、贮藏、稳定性和适应性等方面。
药剂学实验则是药剂学课程中的重要实践环节,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药物制剂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本实验报告旨在详细介绍并分析我所进行的药剂学实验。
2.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制备具有一定功能的药物制剂,加深对药剂学理论的理解,培养实践操作的能力,并了解药物质量标准及其测试方法。
3. 实验方法本实验采用以下步骤进行:1.选择药物和辅料:根据实验要求选择适合的药物及辅料。
2.准备药剂溶液: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方法将药物和辅料溶解于溶剂中。
3.药剂制备:将药剂溶液按照一定的工艺要求进行混合、搅拌、过滤等处理。
4.质量检测:对制备好的药剂进行质量检测,包括外观、溶解度、PH值、浓度等指标。
5.数据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并给出实验结论。
4. 实验结果和讨论经过实验操作和数据统计与分析,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外观:制备好的药剂悬液呈乳白色,无明显颗粒。
•溶解度:药剂在溶剂中溶解良好,无明显析出物。
•PH值:药剂的PH值在6-8之间,符合药物质量标准要求。
•浓度:药剂的浓度符合预期值,并且符合药物质量标准。
通过以上结果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实验操作符合要求:本次实验操作标准,在制备药剂过程中控制了相关变量,得到了较为理想的实验结果。
2.药剂质量良好:制备的药剂外观良好,溶解度和PH值符合质量标准,浓度与预期一致,说明药物制剂工艺可靠,质量可靠。
5. 实验心得通过本次药剂学实验,我深刻体会到了药剂学的重要性。
合理选择药物和辅料、准确制备药剂溶液、控制制剂工艺等无不对药剂的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同时,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们需要严格遵守实验室操作规程和安全规范,确保自己的安全和实验的顺利进行。
药剂学实验不仅增加了我的实践经验,也加深了我对药物制剂的了解。
同时,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培养了我合理思考和数据分析的能力,并促使我对实验结果进行全面检查和判断。
三个药剂学实验

实验一糖浆剂的制备一.目的要求1.掌握糖浆剂的制备方法。
2. 掌握含糖量和相对密度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教学内容重点讲中药鼻渊糖浆的制备方法、操作要点、注意事项,简述糖浆剂的含义、特点、分类和质量要求。
三.实验内容(一)糖浆剂的制备鼻渊糖浆[处方] 苍耳子166.4g,辛夷31.2g,野菊花10.4g,金银花10.4g,茜草10.4g,加水至100ml。
[制法] 以上五味,取辛夷和野菊花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苍耳子加水箭煮两次,每次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静置;金银花加水于80℃温浸两次,每次1小时,合并浸液,滤过,滤液静置;合并上述两种澄清药液和辛夷、野菊花的水溶液,浓缩至适量;另取茜草粉碎成粗粉,按渗漉法制备,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48小时后,缓缓渗漉,待有效成分完全渗出,收集渗漉液100ml,回收乙醇,浓缩至适量,静置,取上清液与上述浓缩液合并,静置,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加入蔗糖60g和山梨酸0.2g,煮沸溶解,滤过,待冷,加入上述辛夷和野菊花挥发油,加水至100ml,搅匀,即得。
本品为深棕色的粘稠液体;具芳香气,味甜而苦。
相对密度应不少于1.30。
[功能与主治] 祛风宣肺,清热解毒,通窍止痛。
用于鼻塞鼻渊,通气不畅,流涕黄浊,嗅觉不灵,头痛,眉棱骨痛。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5ml,一日3次;小儿酌减。
(二)含糖量的测定1.测定仪器手持糖量计,根据不同浓度的含糖溶液具有不同的折射率这一原理设计而成。
其结构如图24-1所示。
2.测定操作(1)当被测制剂含糖量低于50%,将旋钮转动,使目镜半圆视野中的分划尺公拨为0-50,若含糖浓度高于50%时,则应转动旋钮,使目镜半圆视野中的分划尺拨为50-80。
(2)掀开照明棱镜盖板,用绒布或搽镜纸将折光棱镜拭净。
注意勿划伤镜面,取待测含糖制剂1-2滴,置于折光棱镜面上,合上盖板,使含糖制剂均匀地分布于棱镜表面,将仪器的进光窗对向光源或光亮处,调节目镜视度圈,使视野内分划线清晰可见。
最新药剂学实验报告

最新药剂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合成、纯化和表征一种新型药物分子,探讨其药理活性及潜在的临床应用。
通过实验过程,加深对药剂学原理的理解,并掌握药物合成的关键技术。
实验材料:1. 起始原料:化合物A和化合物B2. 溶剂:无水乙醇、冰醋酸3. 试剂:氢氧化钠、盐酸4. 纯化材料:柱色谱硅胶、乙醇5. 仪器设备:旋转蒸发仪、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质谱仪(MS)、核磁共振仪(NMR)实验方法:1. 合成:将化合物A和化合物B按照摩尔比1:1混合于无水乙醇中,加入氢氧化钠作为催化剂,室温下搅拌反应24小时。
2. 纯化:反应完成后,用冰醋酸中和至pH 4,析出沉淀。
通过过滤分离固体产物,随后使用乙醇进行洗涤,得到目标化合物。
3. 表征:采用HPLC评估化合物的纯度,MS确定分子量,NMR进行结构解析。
实验结果:1. 合成:反应后的目标化合物产率为70%,初步观察到目标化合物的形成。
2. 纯化:HPLC分析显示目标化合物纯度达到95%,满足后续研究的需要。
3. 表征:MS结果显示目标化合物的分子量与理论计算值相符。
NMR谱图表明化合物具有预期的结构特征。
讨论:本次实验成功合成了目标药物分子,并通过纯化和表征确认了其结构和纯度。
后续研究将集中在该化合物的药理活性测试和毒理学评估上,以确定其作为潜在药物的可行性。
实验过程中,对反应条件的控制、纯化方法的选择以及表征技术的运用均对实验结果产生了重要影响。
结论:通过本次药剂学实验,我们成功合成并表征了一种新型药物分子。
实验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高纯度和预期的结构,为进一步的生物活性研究和药物开发奠定了基础。
未来的工作将集中在评估其药理活性和安全性上,以推动其向临床应用的转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剂创新实验设计:题目:含有紫杉醇微球的地黄当归甘草复方剂目录1 实验简介1.1微球技术的简介 (2)1.2紫杉醇的简介 (2)1.2.1 紫杉醇 (2)1.2.2 紫杉醇的药理作用 (2)1.2.3 紫杉醇的临床副作用 (3)1.2.4 紫杉醇的现在剂型研究现状 (3)1.3地黄的简介 (3)1.3.1地黄 (3)1.3.2地黄的炮制及作用 (3)1.4当归的简介 (3)1.4.1当归 (3)1.4.2当归的作用 (3)1.5甘草的介绍 (4)2 实验目的 (4)3 实验原理 (4)3.1微球的制备原理 (4)3.2降低紫杉醇的副作用原理 (4)4 实验材料、主要试剂及主要设备 (5)5 实验过程 (5)5.1实验材料的预处理 (5)5.2微球的制备 (5)6 药物作用分析 (5)7 展望 (6)7.1 实验的创新之处 (6)7.2 实验有待改进之处 (6)8 致谢......................................................................................................6 9 参考文献 (7)1实验介绍本实验是利用微球技术、中医基础理论,中药炮制及中药配伍等理论,用明胶作为药物紫杉醇的载体,加入到当归、地黄和甘草的混合液中制成悬浊液,希望能够在体内起到治疗疾病,降低主药(紫杉醇)的副作用及调节治疗后康复的作用。
1.1微球技术的简介微球是药物与高分子材料制成基质骨架的球形或类球形实体,药物溶解或分散在实体中。
微球药物有很多优点:(1)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2)提高药物的稳定性;(3)防止药物在胃内失活或减少药物对胃的刺激性;(4)使液态药物固态化便于应用和储藏;(5)减少复方药物的配伍变化;(6)可制备缓冲或控释制剂;(7)使药物浓集于靶区提高疗效。
正因为有缓释,降毒性的作用,故本实验设计选择微球技术。
1.2紫杉醇的简介1.2.1紫杉醇 OH 3ONH O OHH 33 C 47H 51NO 14 853.91本品为天然提取或半合成制备。
本品为(2S,5R,7S,10R,13S)-10,20-双(乙酰氧基)-2-苯甲酰氧基-1,7-二羟基-9-氧代-5,20-环氧紫杉烷-11-烯-13-基(3S )-3-苯甲酰氨基-3-苯基-D-乳酸酯。
按干燥品计算,含C 47H 51NO 14应为98.0%~102.0%。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
在甲醇、乙醇或三氯甲烷中溶解,在乙醚中微溶,在水中几乎不溶。
通过以下方法测定它的比旋度:取本品,精密称定,加甲醇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 中含10mg 的溶液,依法测定(附录VI E ),比旋度为 -49.0º ~-55.0 º。
【1】1.2.2紫杉醇的作用机制紫杉醇的作用机制独特且十分复杂,现在普遍认同4种机制,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种被理解的机制是微管解聚稳定机制:紫杉醇能抑制有丝分裂,通过结合到游离微管蛋白而诱导和促使微管蛋白装配成稳定微管,同时抑制已形成微管的解聚,使维管束不能与微管组织中心互相连接,阻断细胞周期,导致有丝分裂异常或中断,从而破坏细胞有丝分裂和分裂期间功能所必需的微管系统动态再生,使肿瘤细胞复制受到阻断而死亡。
【2】1.2.3紫杉醇的临床副作用在临床上,病人在使用了紫杉醇之后,出现了胃肠道的不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胃痛等症状。
对相关胃肠道功能本身较弱的,自身营养不良,消瘦的病人更加严重。
其他还会出现骨髓抑制,心脏不适,肾功能衰竭等【3】。
所以在临床上病人会有脱发和浑身酸痛之感,故本篇设计的主要设想是降低紫杉醇对胃肠道和肾脏的副作用。
1.2.4紫杉醇的现在临床剂型研究现状随着技术的发展紫杉醇已被研究出了很多不同的靶向制剂,其中有:新型脂质体,热敏脂质体,免疫脂质体,PEGs脂质体,隐形脂质体,微球,微乳,磁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泡囊,糊剂,凝胶剂,纳米粒注射混悬液,紫杉醇涂层支架。
【4】他们的毒性普遍比较大。
病人有明显的不适之感。
1.3地黄的介绍1.3.1地黄地黄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为栽培,赤野生于海拔50-1100m的山坡及路旁荒地等处。
因其地下块根为黄白色而得名地黄,其根部为传统中药之一,最早出典于《神农本草经》。
依照炮制方法在药材上分为:鲜地黄、干地黄与熟地黄,同时其药性和功效也有较大的差异。
鲜地黄为清热凉血药;熟地黄则为补益药。
在此实验中,所用的材料是鲜地黄,需要经过炮制之后变为熟地黄入药。
1.3.2生地黄的炮制及其之后作用生地黄本为苦寒之品,经入黄酒反复蒸晒之后而为熟地黄,熟地黄其药性微温以补血见长,有温中之效。
因为补血,补中的功能,我猜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紫杉醇出现的副作用有抑制作用。
1.4当归的介绍1.4.1当归当归,多年生草本植物。
当归的根可入药,是最常用的中药之一。
性温,昧甘、辛。
归肝、心、脾经。
有补血活血之效。
1.4.2当归在本实验中的作用由于当归有补血活血之效,所以在本药物设计中,当归是作为熟地黄的辅药,与熟地黄一起起到相使之效,发挥抑制紫杉醇对胃肠道,肾脏的副作用。
1.5甘草甘草,又称“国老”,是一种补益中草药,气微味甜而特殊。
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缓解毒性的功效。
在本设计的药物中可以降低紫杉醇的毒性以及紫杉醇对胃肠道,肾脏的副作用。
2实验目的用明胶作为药物紫杉醇的载体,在溶解在当归,地黄,甘草的混合液中,加入适当的助悬剂。
希望能够在体内起到治疗疾病,降低主药的副作用及调节治疗后康复的作用。
3实验原理3.1微球的制备原理药物溶解或分散在高分子材料制成机制骨架的球型或类球形之中。
这样可以起到缓释药物从而降低药物对机体的副作用。
3.2降低紫杉醇的副作用的原理(设想)在紫杉醇的副作用中提到了:在临床上,病人会出现胃肠道不适,脱发。
针对脱发这一症状,中医曾有句古话曰:发为血之余。
因此,我想,在进行紫杉醇的治疗同时适当的摄入补血活血的中药会有助于减轻脱发这一症状。
生地黄(鲜地黄)药性偏寒,但是进过炮制之后变为熟地黄,药性随之改变,变为微温药物。
同时具有补血之效,当归也有补血活血的作用。
由于中药之间有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6种配伍,熟地黄和当归为相使,熟地黄有补血之效,当归不但有补血之效,还有活血的功能,同时,由于甘草调气的作用下,根据《中医基础理论》中所提到的“气为血之帅”,将血液流通的全身,这样有助于营养物质传达到全身。
提到身体的免疫力可以有效的提高康复的速度。
在此试验中,多次用到酒对实验材料进行预处理是因为中药学里说:酒为百药之长。
它可以更好的调和药性,降低毒性。
根据《中药学》中所述:中药五味中“甘”药有缓解疼痛、调和药物的毒性的功能,因此身为“国老”的甘草可以有效的减轻病人的疼痛,降逆止呕,增加病人的食欲,这样,在治疗的时候,可以摄入营养,提高自身免疫力,加快康复4.实验主要材料,试剂及设备材料:蓖麻油、紫杉醇、明胶、当归、生地黄、甘草试剂:10%醋酸、饱和Na2SO4溶液、20%NaOH溶液设备:炮制的相关设备,可调速搅拌器,温控电炉水浴锅等5实验过程5.1 实验材料的预处理(1)10%及20%明胶液的制备:分别称取明胶5g,10g于2个烧杯中,加入蒸馏水适量,预先溶胀于温控电炉上水浴加热之沸,不断搅拌,溶解稍冷后,加蒸馏水指50ml,置冰箱中备用。
【5】(2)10%醋酸的制备:洗去醋酸10ml用蒸馏水稀释至100ml。
【5】(3)饱和Na2SO4溶液的制备:称取Na2SO460g置100ml水中(加热溶解后过滤即可为过饱和溶液)。
【5】(4)20%NaOH溶液的制备:称取NaOH 20g加水至100ml,于塑料瓶中保存,备用。
【5】(5)鲜地黄的炮制:每100kg生地黄,用黄酒30~50kg,照酒炖法(附录ⅡD)炖至酒吸尽,取出;(6)地黄当归甘草溶液:1)甘草浸泡:甘草洗净之后,浸泡时间25分钟,浸泡温度90o C,以20倍的去离子水浸提;【6】2)取当归30g,熟地黄50g,甜酒1000g.用甜酒浸泡各药1~2周以上;3)用上述两液混合备用。
5.2微球的制备取蓖麻油4ml、适量的紫杉醇原料与10%的温热明胶液体(预热水浴至40~50o C)60ml 于200ml 烧杯中混合,用可调速搅拌器搅拌。
转速(240+/-10)r/min, 用10%醋酸调节至pH4.0~4.5,以水浴锅控制温度(35+/-1)o C,30分钟后从水浴锅取出,至于冷水中,用冰块降温控制温度,不停的搅拌,分次加入21.5%的Na2SO4稀释剂200ml,用100倍显微镜观察成球的情况。
【5】再将地黄当归甘草溶液倒入。
加入淀粉浆作为助悬剂混合均匀。
从而最终制成还有紫杉醇微球的地黄当归甘草复方剂6药物成分作用分析明胶药物载体紫杉醇主药地黄提到病人免疫力,降低紫杉醇的副作用当归辅助地黄提高病人的免疫力,降低紫杉醇的副作用甘草调和药性,降低主药的毒性和副作用淀粉浆助悬剂7展望:7.1 此实验的设计创新之处此实验中参考了人民卫生出版社《药剂学第6版》、《中药制剂新技术与应用》、《中药学第5版》、《中医基础理论》等教材,将相关知识相结合,参考了现在临床上紫杉醇微球的制备过程,为了克服紫杉醇的副作用,参考《中药学》里相关药物的作用,结合药物相使的配伍特点:同时用两种药物一起作用于紫杉醇的副作用。
在根据《中药学》中对药物“五味”的描述,选择用甘草来调节药性。
该设计不同于现在临床上仅仅使用一种紫杉醇微球或紫杉醇脂质体。
该实验的设计理论优点是相对于现在临床所用的紫杉醇药物,毒性较低。
我设想的理想状态时药物进入人体之后,紫杉醇会作用于病理部位,其他药物会作用于紫杉醇可能会产生副作用的部位。
我的理念是将中西医药的理论相结合,在实现药物治疗的同时调节病人的体制,提高病人的自身免疫力。
7.2 此实验可能存在的问题由于该实验由于是创新设计,还未进行试验,药物之间的比例还有待与在试验中探索!药物可能会带有的毒性作用还有待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另外,药物在试验的过程中还有待于相关参量的检测,含量的检测,质量安全,稳定性的检测。
8展望感谢老师在这学期中教授我药剂学的很过知识,并指导我药剂学实验,使我学到了不少药剂学的理论知识,并提高了药剂学实验操作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我通过实验体验了液体制剂,乳剂,颗粒制剂(维生素C),包合剂及栓剂的制备过程。
并且,在老师的引导下,查阅众多资料,结合多方面的知识,尝试创新设计药物制剂。
祝老师身体健康,事事顺心如意!9参考文献[1]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国药典,化药,2010:紫杉醇[2] 谢宝芬,潘柏良. 紫杉醇的药理与临床研究进展[R]. 综述报告, 2008年第17卷第15期[3] 夏晓东. 紫杉醇不良反应分析[B].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11年4月第9卷第2期[4] 张姝梅. 天然抗癌药物紫杉醇制剂的探究[R]. 现代医学卫生, 2011年第27卷第4期[5] 蔡宝昌,罗兴洪. 《中药制剂新技术与应用》. 人民卫生出版社[6] 宋立,冯彦博.菊花甘草奶茶的研制.乳品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