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的诗词

离别的诗词
离别的诗词

离别的诗句

1、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

2、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5、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6、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7、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8、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9、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10、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1、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2、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

13、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4、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5、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6、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17、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18、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19、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20、南浦凄凄别,西风袭袭秋。一看肠一断,好云莫回头。

2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2、悲歌能够当泣,远望能够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23、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24、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

25、剪持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26、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27、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28、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29、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30、席慕容

-------生别离------

地记住只为此刻之后一转身你我便成陌路悲莫悲兮生别离而在他年在无法预知的重逢里我将再也不能再也不能再如今夜这般的美丽日月和流年

-------送别-------

不是所有的梦都来得及实现不是所有的话都来得及告诉你疚恨总要深植在别离后的心中即使他们说世间种种最后终必成空我并不是立意要错过不过我一直都在这样做

错过那花满枝桠的昨日又要错过今朝今朝仍要重覆那相同的别离余生将成陌路一去千

里在暮霭里向你深深俯着请为我珍重即使他们说世间种种最后终必终必成空

31、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

32、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曹植《怨歌行》)

3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风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4、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城。又送王孙去,萋萋别情。

35、白云歌送刘十六归京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罗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36、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37、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38、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9、送别无名氏杨柳青青着地吹,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38、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39、送沈子归江东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40、送别王维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4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42、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43、送李端卢纶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44、送人东归温庭筠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何当重相见,尊酒慰离颜。

45、李益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46、江陵愁望有寄鱼玄机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47、天下伤心处,送客劳劳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李白《劳劳亭》

48、易水送别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49、杨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50、赠我柳枝情几许?春满缕,为君将入江南去。

——宋·张先《渔家傲》

别路恐无青柳折,到家应有小桃开。

——宋·姜夔《送李万顷》

年年长自送行人,折尽边城路旁柳。

——明·郭登《送岳委方还京》

钱塘江上潮声歇,江边杨柳谁攀折。谁攀折,西陵渡口,古今离别。

——明·方以智《忆秦娥》

春风若为长条惜,应遣情人少别离。

——清·厉鹗《思佳客》

遥忆灞陵桥上,折长条,雕鞍难缀。

——清·薛凝波《水龙吟》

折尽渭亭枝,年年送别离。

——清·毛奇龄《唐多令》

柳条今剩几?待折赠,沈吟无计。

——清·陈维崧《征招》

补充回答:

姜夔“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长亭怨慢》)

晏殊“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浣溪沙》)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和月。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欧阳修《玉楼春》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晏几道《清平乐》

车马匆匆,会国门东。信人间、自古销魂处,指红尘北道,碧波南浦,黄叶西风。侯馆娟娟新月,从今夜、与谁同?想深闺、独守空床思,但频占镜鹊,悔分钗燕,长望书鸿。——贺铸《好女儿》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暮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癰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秦观《满庭芳》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西征客,此时情苦。翠娥执手,送临岐、轧轧开朱户。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波去。贪行色,岂知离绪。万般方寸,但饮恨、脉脉同谁语?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柳永《采莲令》

隋堤路。渐日晚,密霭生烟树。阴阴淡月笼沙,还宿河桥深处。无情画舸,都不管、烟波隔面浦。等行人、醉拥重衾,载将离恨归去。因念旧客京华,长偎傍、疏林小槛欢聚。冶叶倡条俱相识,仍惯见、珠歌翠舞。如今向、渔村水驿,夜如岁、焚香独语。有何人、念我无聊,梦魂凝想鸳侣。——周邦彦《尉迟杯》

河桥送人处,凉夜何其。斜月远堕余辉,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相将散离会,探风前津鼓,树杪参旗。花骢会意,纵扬鞭、亦自行迟。迢递路回清野,人语渐无闻,空带愁归。何意重红满地,遗钿不见,斜径都迷。兔葵燕麦,向残阳、欲与人齐。但徘徊班草,唏嘘酹酒,极望天西。——周邦彦《夜飞鹊》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关病酒,不是悲秋。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唯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聂胜琼的《鹧鸪天》:

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阳关后,别个人人第五程。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鹊桥仙》

张元干《贺新郎》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宋末邓剡的《酹江月》水天空阔,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城颓壁。铜雀春情,金人秋泪,此恨凭谁雪?堂堂剑气,斗牛空认奇杰。那信江海余生,南行百里,属扁舟齐发。正为鸥盟留醉眼,细看涛生云灭。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

补充回答:

江淹别赋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况秦吴兮绝国,复燕宋兮千里。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暂起。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棹容与而讵前,马寒鸣而不息。掩金觞而谁御,横玉柱而沾轼。居人愁卧,怳若有亡。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之离(通罹)霜。巡曾楹而空掩,抚锦幕而虚凉。知离梦之踯躅,意别魂之飞扬。

故别虽一绪,事乃万族。至若龙马银鞍,朱轩绣轴,帐饮东都,送客金谷。琴羽张兮箫鼓陈,燕、赵歌兮伤美人,珠与玉兮艳暮秋,罗与绮兮娇上春。惊驷马之仰秣,耸渊鱼之赤鳞。造分手而衔涕,感寂寞而伤神。

乃有剑客惭恩,少年报士,韩国赵厕,吴宫燕市。割慈忍爱,离邦去里,沥泣共诀,抆血相视。驱征马而不顾,见行尘之时起。方衔感于一剑,非买价于泉里。金石震而色变,骨肉悲而心死。

或乃边郡未和,负羽从军。辽水无极,雁山参云。闺中风暖,陌上草薰。日出天而曜景,露下地而腾文。镜朱尘之照烂,袭青气之烟煴,攀桃李兮不忍别,送爱子兮沾罗裙。

至如一赴绝国,讵相见期?视乔木兮故里,决北梁兮永辞,左右兮魄动,亲朋兮泪滋。可班荆兮憎恨,惟樽酒兮叙悲。值秋雁兮飞日,当白露兮下时,怨复怨兮远山曲,去复去兮长河湄。

又若君居淄右,妾家河阳,同琼佩之晨照,共金炉之夕香。君结绶兮千里,惜瑶草之徒芳。惭幽闺之琴瑟,晦高台之流黄。春宫閟此青苔色,秋帐含此明月光,夏簟清兮昼不暮,冬凝兮夜何长!织锦曲兮泣已尽,回文诗兮影独伤。

傥有华阴上士,服食还仙。术既妙而犹学,道已寂而未传。守丹灶而不顾,炼金鼎而方坚。驾鹤上汉,骖鸾腾天。暂游万里,少别千年。惟世间兮重别,谢主人兮依然。

下有芍药之诗,佳人之歌,桑中卫女,上宫陈娥。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圭,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

是以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虽渊、云之墨妙,严、乐之笔精,金闺之诸彦,兰台之群英,赋有凌云之称,辨有雕龙之声,谁能摹暂离之状,写永诀之情着乎?有这些歌颂真挚友谊的诗篇存有。这些歌颂真挚友谊的诗篇,将魅力长存,光芒永在。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生有欢聚就有离别,这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事情。诗人书写离别多寄情于景或物,这就需要把物象寓于情感而意象化。

意象,是中国古代诗论中常用的概念,它的内涵却没有明确的、一致的界限。或指意和象,或指意中之象;也能够把意象理解接近某种境界或者艺术形象。无论从哪个角度理解意象,它都有一个构成象要素,就是物象。

袁行霈先生在《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一文中指出:“物象是客观的,它不依赖人的存有而存有,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但是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这时它要受到两个方面的加工:一方面,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和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另一方面,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和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经过这两方面加工的物象进入诗中就是意象。所以能够说,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

在古代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如:长亭、短亭、阳关、古道、北梁、南浦、芳草、杨柳、夕阳、青灯、美酒等。

因为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自古以来就是西高东低、北干南湿。北方地区多黄土高原,山脉丘陵,河流很少,加上气候干燥,雨水很少,所以北方地区主要靠陆路交通,交通工具主要是车马之类。而以长江流域为主的南方地区,平原广阔,江河湖泊纵横交错,交通主要靠水路,乘舟船极其方便。因而行旅南国多登舟乘船,扬帆远航。

由此缘故,在古代送别诗中,北方的诗歌多见长亭、短亭,阳关、古道等意象。从陆路离去,远行代步的或乘车,或骑马,在车马所行的古道旁,十里置亭称为“十里长亭”,五里置亭称为“五里短亭”。唐代诗人李白的《菩萨蛮》词曰:“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规程,长亭更短亭。”

只要有一定的中国古代诗歌修养的人,一旦在诗歌中看到“长亭”、“短亭”的意象,眼前就会浮现出在长亭古道、衰柳斜阳的背景上古人设宴饯行的情景。近人李叔同的一首《送别》就会萦绕耳畔:“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而在南方的古代诗歌中多见与河流相关的“浦”或者“南浦”的意象。如屈原《九歌-湘君》中有“望涔阳之极浦,横大江兮扬灵。”《九歌-湘夫人》中有“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蝶兮澧浦。”浦,《说文》曰:“水滨也,”大小水口别通为浦。南浦一指具体地名,另指某一地区南侧的水浦。如:“南浦亭在广润门外,往来舣舟之所。”还如屈原《九歌-河伯》中“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南朝宋齐之后的送别诗中,“南浦”的意象明显多了起来,“南浦”泛指登舟送别的地点。如王维的《送别》诗曰:“送君南浦泪如丝,君向东州使我悲。为报故人憔悴尽,如今不似洛阳时。”李白《赠汉阳辅录事》中也这样写道:“鹦鹉洲横汉阳流,水引寒烟没江树。南浦登楼不见君,君今罢官在何处。”白居易《南浦别》诗中“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宋代词人柳永《倾怀》一词的上片云:“离宴殷勤,兰州凝滞,看看送行南浦。情知世上,难使皓月长圆,彩云镇聚。算人生、悲莫悲于轻别,最苦正欢娱,便分鸳侣。泪流琼脸,梨花一枝春带雨。”清人王琦注中引曾益曰:“南浦,送别之地。”总来说之,在“南浦”这个意象上,积累和沉淀了战国诗人屈原之后历代诗人的离情别意。凡具有中国古代文学知识和一定中国文学修养的人,只要见到“南浦”这个意象,就会像敲击了钢琴上某一个特殊的琴键,立即会发出一片特殊的声响一样,脑海里唤起离别情怀的联想,令人黯然神伤。

柳树,是中国古代送别诗词中描写得最多、也是最优美动人、情意缠绵的一种意象。追溯到先秦第一部诗歌总集的《诗经》中有这样的诗句:“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杨柳枝条婀娜、迎风摆拂,像依依不舍的样子。所以诗人把杨柳的依依和人们的依依惜别之情和谐地融会在一起,使“杨柳”这个意象注入了惜别之情的意蕴。最早也是最著名的要数韩翃《章台柳》:“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我们都很熟悉的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琼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刘禹锡作《柳枝词》:“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这首诗曾被明代人誉为神品。因杨柳和离别的关系,致使《折杨柳》曲也多写离愁别绪。所以人们不但见到“杨柳”会引起惜别之情,而且听到《折杨柳》的曲调,也会触动离愁。李白的那首《春夜洛阳城闻笛》七绝写道:“谁家玉笛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枝,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几日读《纳兰词》了解到,杨柳的意象和离别联系在一起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在汉字中“柳”和“留”谐音相近,折柳送别,暗中寄寓殷勤挽留的意思,杨柳的杨姓是隋炀帝赐的国姓。“杨柳青青著地垂,扬花慢慢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纳兰容若作《临江仙-寒柳》:“飞絮飞花何处是?曾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湔裙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古人有折柳赠柳送客的习惯,在唐代最盛行。折柳之地又多在灞桥,当时都城长安东边的灞水两岸多杨柳,灞水上的灞桥是从长安去洛阳等地的必经之路。唐代长安送客,一般到灞桥折柳而别。唐诗人裴说《柳》诗中写道:“高拂危楼低拂尘,灞桥攀折一何频。思量却是无情树,不解迎人只送人。”因在灞桥折柳而别黯然销魂,所以人们又称灞桥为“灞桥折柳”或“消魂桥”。

在宋词中写杨柳也多与离情结合在一起。最为著名的柳永的《雨霖铃》有名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他的另一首《少年游》词上片写道:“参差烟树霸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又如晏几道《清平乐》词:“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因杨柳随地可活,走遍天涯,漂泊海角,都能够随遇而安,无往而不适。杨柳除了是诗人书写离别的意象,又多了重为友人祝愿的意象。

在古代诗词中,除了长亭、南浦、杨柳这三个意象外,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还有美酒。“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杯,寓相勉之词以致意。(元人杨载)”,如果说中国古代送别诗中总是泛着酒光、飘着酒香、回荡着“对酒当歌”的高吟低唱一点也不为过。唐代诗人王维的那首《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可谓家喻户晓。王维的《送别》:“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唐宋诗词人将美酒与送别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诗歌举不胜举。杜牧有诗云:“芳草复芳草,断肠还断肠。自然堪下泪,何必更残阳。楚岸千万里,燕雁三两行。有家归不得,况举别君觞。”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描写离情的词《醉花阴》的下片写道:“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迎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等。

我国的酒文化十分丰富,古人以饮酒为一种人生乐趣,李白写道:“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聂夷中的《饮酒乐》写道:“日月似有事,一夜行一周。草木尤须老,人生得无愁。一饮解百结,再饮破百忧。白发欺贫贱,不入醉人头。我愿东海水,尽向杯中流。安得阮步兵,同入醉乡游。”“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义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朋友离别时是一定要饮酒的,举酒属客,频频劝饮。离别后独自以酒遣怀,细细小酌。仿佛酒能寄情、酒能消愁,其实“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即使“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人们还是持续地吟诵“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