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沧浪诗话》研究综述(3)
《沧浪诗话》对后代诗学的影响

《沧浪诗话》对后代诗学的影响
1. 提出“以禅喻诗”的观点: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强调诗歌创作要像禅家悟道一样,追求自然、空灵、超脱的境界。
这种观点对后代诗学中的“性灵说”、“神韵说”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2. 注重诗歌的审美特征:严羽主张诗歌要有“兴趣”、“妙悟”等审美特征,反对过分追求形式和格律。
这一观点对后代诗学中的“意境说”、“格调说”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强调诗人的修养和品格:严羽认为诗人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修养,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这种观点对后代诗学中的“人品即诗品”、“诗如其人”等观点产生了重要影响。
4. 对诗歌创作的指导意义:《沧浪诗话》中对诗歌创作的方法、技巧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对后代诗人的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5. 对诗歌批评的影响: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提出了一套独特的诗歌批评方法,对后代诗歌批评产生了重要影响,如明清时期的“神韵批评”、“格调批评”等。
总之,《沧浪诗话》以其独特的理论观点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后代诗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理论的重要著作之一。
读《沧浪诗话》有感

读《沧浪诗话》有感第一篇:读《沧浪诗话》有感读《沧浪诗话》有感严羽的《沧浪诗话》是宋代最负盛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也是中国著名的诗歌理论著作。
全书系统性、理论性较强,对诗歌的形象思维特征和艺术性方面的探讨,论诗标榜盛唐,主张诗有别裁、别趣之说,重视诗歌的艺术特点,批评了当时经文字、才学、议论为诗的弊病,对江西诗派尤表不满。
又以禅喻诗,强调“妙悟”,对明清的诗歌评论影响颇大。
严羽论诗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将禅宗的思维方法引入诗学,并借用禅宗话语进行言说,即“以禅喻诗”。
整个《沧浪诗话》贯穿着禅学思想,因此表现出极为鲜明的禅学化色彩。
严羽说:“以禅喻诗,莫此亲切。
《沧浪诗话》论诗方式的一个特点是“以禅喻诗”。
《沧浪诗话》,它的“别材别趣”“兴趣”、“妙悟”、“气象”、“入神”诸说以及诗歌体制之辨,都紧紧围绕这一中心展开。
“妙悟”说为中心的的审美主体论,以“兴趣”说为重心的审美特征论和以“入神”说为极诣的审美理想论,成为构建严羽美学思想内在体系的三大理论主干。
别材、别趣说所谓材,指题材,非指天才;所谓趣,指旨趣,非指风趣。
这里严羽提出了一个诗歌创作的题材选择和思想倾向的问题严羽主张诗要用形象思维,要意境莹澈,反对纯议论化和概念化。
别材”反对依赖书本,“别趣”反对依赖说理。
“兴趣”说是严羽美学思想中最具本质意义的理论纲领。
严羽“兴趣”说的审美内涵包括下列两个方面:(一)诗歌的内在质素为“吟咏情性”,亦即抒发诗人的情感意绪。
(二)诗歌以少总多的艺术手法和含蓄隽永的审美效果或艺术魅力,亦即外现途径及诗成后的境界。
其《沧浪诗话·诗辨》说:“诗者,吟咏情性也。
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严羽用了“空中之音”等四个象喻,似乎比较玄虚,但这段话的落脚点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可以说,严羽在此提出了自己的审美理想,这“四中”之说重在无迹,重在委曲,重在空灵。
《沧浪诗话》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沧浪诗话》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沧浪诗话》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沧浪诗话》是系统论述诗歌艺术理论的诗话著作。
《沧浪诗话》诗学体系及批评旨趣

《沧浪诗话》是我国古代文学批评的重要著作,它由南宋文学家周邦彦所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沧浪诗话》以其深刻的诗学思想和对诗歌创作的精辟见解而闻名于世,对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诗学体系和批评旨趣两方面对《沧浪诗话》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诗学体系1. 《沧浪诗话》的体系构建《沧浪诗话》的诗学体系主要包括对诗歌的形式、语言、意象和情感等方面的理论阐述。
周邦彦在书中系统地论述了诗歌创作的技巧和要领,对于诗歌的格律、韵律、音韵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剖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学体系。
2. 《沧浪诗话》的诗学思想在诗学思想方面,周邦彦强调诗歌应当追求真实、自然和含蓄,主张诗人应当尊重自然、感悟生活,将真情实感融入诗歌创作之中。
他还提出了“言志不叶”的诗歌理念,认为诗歌应当富有个性、自由,不受拘束和功利的约束。
二、批评旨趣1. 对诗歌创作的启发与指引《沧浪诗话》立足于对诗歌创作的实际情况,对古代诗歌的形式、内容和审美标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为后世诗人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经验和启示。
通过对古代诗歌的经验总结和理论阐述,为后人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和丰富的创作资源。
2. 对古代诗歌价值的评判《沧浪诗话》对古代诗歌的价值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判,强调了诗歌应当具有真实性、感人性和审美性,对于诗歌的内在价值和外在表现形式进行了明晰的规范和评判。
通过严格的批评标准和立足于诗歌自身的特点进行评判,为古代诗歌批评提供了权威性的参照。
3. 对后世诗歌发展的影响《沧浪诗话》作为我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经典之作,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对后世诗歌创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指导,也为后世的文学批评提供了宝贵的思想遗产和学术积累。
它也对整个文学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我国文学的蓬勃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总结起来,《沧浪诗话》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其诗学体系和批评旨趣都对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浅议严羽_沧浪诗话_的_以禅喻诗_

为佛家强调必须靠“ 悟”才能进 入 禅 境 , 性 , 即 对 禅 家 的 公 案 语 录 尽 可 能 活 泛 理
得到真谛。东汉许慎《 说文》称“: 悟,觉 解 , 勿 生 搬 硬 套 , 形 而 上 学 。 在 禅 宗 公
也 。 从 心 ,吾 声 。” 可 见 , “ 悟 ” 与“ 妙 案 的 一 问 一 答 中 , 问 者 讲 究 机 锋 , 话 不
由此可见, 严羽将禅宗用极富形象 性的语言所营造出来的禅境, 借用来比 喻诗境, 确为神来之笔。
二 、“ 以 禅 喻 诗 ” 的 中 心 理 论“ 妙 悟”
“ 妙 悟 ” 是 严 羽“ 以 禅 喻 诗 ” 诗 学 理 论 体 系 的 中 心 , 是 实 现 其“ 兴 趣 ” 的 最 主 要 方 法 。“ 妙 悟 是 人 们 从 长 时 期 潜 心地欣赏、品味好的诗歌作品中养成的 一种审美意识活动和艺术感受能力, 它 的特点在于不凭藉理性的思考而能够对 诗歌形象内含的情趣韵味作直接的领会 与把握, 这种心理活动和能力便构成了 诗歌创作的原动力。”严羽的“ 妙 悟 ” 说 从字面上来自于“ 涅磐无名论 ”: “ 玄 道 在于妙悟, 妙悟在于即真”; 形 式 上 主 要 来 自 于 禅 门 南 宗 的“ 顿 悟 ” 说 ; 从 意 义 上 讲 实 际 是 综 合 了 禅 宗 南 北 二 支 的“ 顿 悟”与“ 渐悟”。禅门南宗主 张 顿 悟 , 认 为人心本有佛性, 可顿然破除妄念, 悟 得佛果, 把成佛看成是顿悟自身的结果, 这就把人们从繁锁的佛教礼仪中摆脱出 来 。“ 坛 经 ” 三 十 一 说 : “ 汝 若 不 得 自
偈 言 必 须 靠“ 悟 ” 才 能 获 得 佛 家 真 谛 。 信 服 , 甚 至 晚 年 皈 依 佛 门 。 可 见 , 禅 宗
宋代诗话中的经典之作——对严羽《沧浪诗话》的几点理解

宋代诗话中的经典之作——对严羽《沧浪诗话》的几点理解引言:严羽的《沧浪诗话》被大家誉为宋朝诗话文学中的经典之作,也被誉为宋代诗话文学史研究中的重要参考资料。
《沧浪诗话》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表达了严羽特有的理念,对宋代诗话文学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对严羽《沧浪诗话》进行深入的剖析,从而更好地理解这部著作。
第一部分:《沧浪诗话》的背景与特点《沧浪诗话》是严羽的代表作品,它的出版时间为宋苏轼元年(1131年)。
严羽出生于宋代,是一个非常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他长期潜心研究、思考宋代诗话文学,最终完成了《沧浪诗话》这部著作。
《沧浪诗话》分为十大章节,共六十四词,涉及宋代诗话文学的前沿研究。
严羽以自己的学术研究为基础,从宋代诗话的新颖性、宋人诗歌创作的背景、宋代文言文的形成和发展等方面,深刻而全面地论述了宋代诗话文学的形成和发展。
同时,严羽还从追求自由、志向高远、坚持抗争、坚守信念等方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启发。
第二部分:《沧浪诗话》的教育意义《沧浪诗话》不仅记录了宋代诗话文学的起源和发展,而且还散发出丰富的文学教育意义。
首先,《沧浪诗话》告诉我们,文学是人类自由的表达。
严羽在书中把宋代的文学视为自由的象征,他提倡人们用文学表达自我,通过文学去追求自由。
其次,《沧浪诗话》教育我们坚持追求理想,志向远大。
严羽在书中多次提到,宋朝作家们热衷于追求自由,并为能实现自由而奋斗、坚持不懈。
他们虽然处于封建社会,但他们勇于追求自由,这种激情和毅力让他们成功走向自由。
第三部分:《沧浪诗话》的影响《沧浪诗话》的影响很广泛。
首先,它为宋代诗话文学的教学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照。
时至今日,宋代诗话文学依然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的重要研究课题,而《沧浪诗话》的发现和研究,极大地推动了宋代诗话文学史研究的发展。
其次,《沧浪诗话》也深深地影响了当时的学术思潮。
严羽提倡自由,教导人们勇于反抗体制,并且努力去实现自由。
他的思想和主张,使学术思潮更加锐利,从而影响了当时社会的文化发展。
宋代诗话中的经典之作——对严羽《沧浪诗话》的几点理解

宋代诗话中的经典之作——对严羽《沧浪诗话》的几点理解宋代是一个文学的繁华时代,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文学家、诗人和诗话家。
在这个时代,严羽的《沧浪诗话》(The Poetry of the River)受到了充分的重视,并被认为是宋代文学史上新诗话学派的代表作。
本文将就《沧浪诗话》为宋代文学史上新诗话学派的代表作,以及严羽在诗话中体现的主题和思想等几个方面,来进行简单的论述和探讨。
一是严羽的《沧浪诗话》成为宋代文学史上新诗话学派的代表作。
严羽将每首诗话的内容和风格细致地展示,以此来揭示宋代文化的独特性和变化,如第三章的弦曲,以及第六章的庆生等。
他的作品受到宋代文学界的普遍赞誉,《沧浪诗话》被认为是宋代新诗话学派的代表作。
二是严羽在诗话中体现的主题和思想。
严羽在《沧浪诗话》中体现了宋代文化的理念,揭示出宋代文化中崇尚古典文化和尊重自然的思想主张,如轻重荣辱的礼教,尊重古典的传统思想和道德标准,以及要求人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等。
同时,严羽在诗话中通过新的叙事手法,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学中的抒情元素,如第三章的弦曲,第九章的洞庭湖,第十八章的哥舒等,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学中的凝练性和情感张力。
三是严羽在《沧浪诗话》中使用的文体。
《沧浪诗话》使用了古典抒情诗体,结合了宋代文学中的“言情”,如第十二章的“阳关三叠”,第十五章的“鹊桥仙”等等,以及严羽的辞藻。
严羽的诗句沉着、清新,由于精致的表达,使人们感受到宋代文化的高雅之美,和抒情的内心世界。
四是严羽在《沧浪诗话》中的理论认识。
严羽在诗话中认为,诗是一种伟大的艺术,不仅能表达荣辱苦乐,而且还能表达文学艺术家的心灵世界,具有更深层次的内容。
同时,严羽认为诗也是一种修养,能够帮助人们实践道德准则,以达到自我修养的目的。
《沧浪诗话》是宋代文学史上新诗话学派的代表作,严羽在这部著作中体现了宋代文化的理念,以及用了新的叙事手法,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学中的抒情元素,而且还有严羽在诗话中的理论认识,这些内容都使《沧浪诗话》成为宋代文学史上新诗话学派的代表作。
《沧浪诗话·诗体》理论研究现状及展望

《 沧浪诗话 ・ 诗体 》理论研究现状及展望
王亚芳 ( 江苏省 江南大学文学院 2 4 2 1 12)
摘要 :历年 来对严 羽 《 沧浪诗话 》的研 究都 集 中在诗 辨部分 , 有 陈伯 海 的 .严 羽 和沧 浪诗 话 》、许 志 刚 《 羽评 传 》和福 建师 《 严 对于他 的诗体理论只有很 少的人论述过 ,这种冷清的局 面,与严 羽对 大 编 《 严羽学 术研 究论文 选》 。 辨体的重视很不相称 。本 文主要 对 《 沧浪诗话 ・ 诗体 》的研 究现状进 从 1 7  ̄2 0 研 究严 羽和 《 浪诗 话 》 的论 文有 4 2 ,包 9 9 I0 9 J 沧 2篇 行分析 、并且对发展 前案做 了 步的展望。 初 括 硕 士论 文 ¨篇 ,其 中直 接对 《 体 》进 行 的研 究只 有 4 ,部 诗 篇 关键词 :沧浪诗话;诗体 ;研 究 分 涉及 到诗 体 的有4 篇左 右 ,剩 下 的几乎 是全 部 《 0 沧浪 诗话 》 的 妙 悟说 、兴 趣说 、沧 浪诗 论核 心等 ,可见 在上 个世 纪研 究者们 把 南宋末 年严 羽 的 《 浪诗 话 》是诸 多 宋代 诗话 中极 富 艺术特 大量 的 精力放 在 了对 《 辨 》的解 读 上 ,而忽 视 了严羽 反复 强调 沧 诗 色的 一部 , 曾被 誉 为 “ 代 诗话 的压 卷之 作 ”,严 羽 以其不 凡 的 重要 性 的诗体理 论 ,可 以说这是 一个 亟待 开发 的沃土 。 宋 胆识和 魄 力 ,以对 诗歌 宗 旨的执着 追 求和 对诗 评家 职责 的 自觉 意 1 诗 体理论 的产 生背 景 . 识 , 向我们 展示 了 一个成 熟 的诗歌 理论 批评 家 的风 采 。全书 由六 许志 刚 《 严羽 评传 》 中说 到严 羽提 出诗 体理 论 的两个 理 由: 个 部分 组成 :诗 辨 、诗体 诗 法 、诗评 、考 证 ,及 附录 《 出继 答 是 严羽 认 为诗体 的 辨识 能力 体现 出一 个诗 人或 理论 家 艺术修 养 叔 临 安吴景 仙书 》 ,这六 个 部分组 成 了严羽 具 有系 统性 和理 论性 之 高下 ,二是 在 当时 的诗坛 有 些人 在 一定程 度上 造成 诗体 理论 方 的诗学 思想体 系 。 面 的混 乱 。 申朝 晖 在 《 沧 浪 诗话 > 文体 意识 和 严 羽 的审 美 理 < 的 严羽 非 常重视 诗歌 的体制 ,他 的五 项诗 法 中的第 一项 就 是体 想 》一文 中谈 到严 羽 要求 论诗 辨体 是针 对 当时散 文化 倾 向 日益 严 制 ,并 单列 《 制 》一章 ,从 句式 、风 格 、韵律 、对 偶 等诸 多方 重 、 “ 之不 识 ”的 弊病 ,反对 “ 体 体 诗文 合流 ”,主张 维护 诗歌 的 面 论述 了诗 歌的 体制特 征 ,并 将诗 体研 究 同作家 研 究 、同诗 歌发 “ 色 当行 ” 。郭 卫 敬在 他的 硕士 论文 《 羽诗 学 的文化观 照 》 本 严 展 的阶 段性 、风 格 的差异 性 的研究 紧密 结合 在 一起 。 《 吴 景仙 中认 为宋 代 的禅宗 思想 、 理学 思想 和江 西诗 派 的诗论 都对 严羽 诗 答 书 》 中对辨 明体制 的重要性 也 做 了更为 具体 的说 明 : “ 诗正 须 学理 论产 生 了重要 的影 响 。陈杨 《 羽诗 歌 理论 研究 》 ( 做 严 新疆大 辨 尽诸 家体 制,然 后不 为 旁 门所惑 。今 人作 诗差 入 门户者 , 正 以 学 ,2 0 )也 谈 到 严羽 的 诗学 体 系 ,他 认 为 “ ‘ 体 ’不 是 目 08 辨 体 制莫 辨也 。世之 技 艺犹 各有 家数 ,市 嫌有 帛者 ,必 分道 地 ,然 的 , 目的 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维护 诗歌 的 艺术本 性 ,把握 诗歌 审 美特 征 。”这里 后 知优 劣 ,况 文章 乎 ? 于 作诗 不 敢 自负 ,至 识 则 自谓 有 一 日之 他 就把 严羽 的诗体 理论研 究 上升 了一个 层次 。 仆 长 ,于 古今体 制 ,若辨 苍素 ,甚 者 而知之 ”。严羽 强 调论 诗辨 体 2 .诗体 理论 的审美 标准 的重 要性 ,但 是历 来对 严羽 及其 《 浪 诗话 》研 究 的焦点 基本 不 沧 众 所 周 知 ,严 羽 的诗 学 思 想 是 宗 唐祢 宋 的 。很 多 人 认 为严 出“ 妙悟 ” 、 “ 趣 ”、 “ 参 ”、 “ 兴 熟 别材 别趣 ”及 “ 李杜 还 羽 论 诗宗盛 唐 是一种 复 古理论 ,朱 东润先 生说 : “ 尊 然诸 人之 论学 是 崇王 孟 ”等传 统 学 术主 题 上, 于其 辨 体批 评 的探 讨 则甚 为 寥 古 ,不 过 以古 为诗 ,至 于沧 浪则 创有 古无 我之 论 …… 自来论 诗之 对 落 。这 种冷 清 的局 面 , 显与 辨 体批 评 在其 理 论体 系 中 的重 要地 酷 不人 情者 莫不 如此 。”成 复旺 认为 , 以盛唐 的诗 歌标准 来 衡量 明 位很不 相称 。 此 后 的诗是 不合 适 的 ,因为 “ 盛唐 以后之 诗 ,唯其 不追求 完 美壮 丽 ,才 获得 了 自己 的价值 。”陈伯 海 的 《 严羽 和< 浪诗 话> 沧 》对 诗 体理论 研究 的现状 八 十 年 代 以 来 出版 的研 究 严 羽 和 《 浪诗 话 》 的 专 著有 六 严羽 “ 沧 以法盛 唐 为归 趋 的诗体 论 ”进行 了阐释 ,认 为严羽 的 学习 部 :福 建师 大编 《 羽学 术研 究论 文选 》 ( 严 鹭江 出版社 18 年 出 古人 、师 法盛 唐 ,犯 了以 “ ”代 “ ”的毛病 ,严 羽所 说从 盛 97 源 流 版 ) 、陈 伯海 的 《 羽和 沧 浪 诗 话 》 ( 海 古 籍 出版 社 ,l 8 唐 、大历 到 晚唐 诗歌 的逐 步下 降 、退 化的路 线 ,是 一种保 守 复古 严 上 97 年 )、郭晋 稀 《 诗辨 新探 》 ( 甘肃 教育 出版社 ,19 年 )、陈 定 的诗 歌退 化观 。孙文 飞在 《 视< 浪 诗话 > 91 透 沧 》一 文 中谈 到严羽 诗 玉 辑校 《 羽集 》 ( 严 中州 古籍 出版 社 ,1 9 )、许 志刚 《 羽评 论 的局 限性也 说 : “ 学 习遗 产 当做创 作 的首要 条件 和源 泉 ,理 97 严 把 传》 ( 南京 大学 出版社 ,19 年 )、 曹东 《 97 严羽 研 究》 ( 事谊 论上 就会 陷入 唯心 主 义 。而但 从形 式上 复古 ,不 顾及 诗歌 的现 实 军 文 出版 社 ,2 0 ),在这 六 部论著 中涉 及 到严 羽的 诗体理 论 的只 内容 ,一 切形 式至 上 ,在标 举 汉魏盛 唐 以反 对江 西派 形式 主义 的 0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二十年《沧浪诗话》研究综述严羽《沧浪诗话》是宋代众多诗话中最具有系统性的诗话之作。
严羽《沧浪诗话》是中国古代诗歌理论的重要典籍,格局庞大而具有体系性,坐落于诗歌艺术美学之上,侧重于讨论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性,并提出了行之有效、具体全面的作诗方法。
严羽构建起以禅喻诗的诗学体系,并把诗歌的艺术特点归纳为“兴趣”二字,最终走向“诗而入神”最高审美境界。
严羽的《沧浪诗话·诗辩》中谈及创作论,指出了诗歌创作的原则与要领。
《沧浪诗话》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理论经典,不少学者都针对其开展过深入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通过对这些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这方面的理论。
一、著作意义及影响方面朱志荣(2009) 指出《沧浪诗话》的问世,带来了中国诗歌理论的历史性转折,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彭立勋(2015)认为要了解中国审美心理学思想的发展和特色,需要对《沧浪诗话》的审美心理学思想进行深入解读和辨析。
占青青(2017)指出与诗论《沧浪诗话》比较,严羽的诗歌在思想和艺术上与理论的脱节饱受人们诟病,受学术界关注度较低。
但作为创作实践,这些诗作可以让后人更全面了解严羽及《沧浪诗话》的创作内涵,特别是对“兴趣说”与严羽审美的矛盾、过度依赖模仿型创作及《沧浪诗话》的写作意图三个问题有重要参考意义。
张伟(2018)指出严羽的《沧浪诗话》通常被视为宋代诗学批评的代表性著作,但此书亦可被视为诗歌教育的教材。
严羽具有为学诗者写作的主观意识。
此书核心观点集中于《诗辨》篇,但严羽花了更多细致的工夫来写作看起来更像是技法手册的条目,很可能是为了给学诗者提供具体实用的作诗技巧。
宋元时期《沧浪诗话》首先在通俗诗学领域 (如杨载《诗法家数》) 中得以接受和流行,客观上说明其创作确有为学诗者考量的成分。
严羽诗学教育的目标是通过《沧浪诗话》扭转晚宋诗坛的不良风气,且树立新风。
(2018)从文本出发,通过对一般的悟、禅宗之悟和妙悟的分析,对妙悟的基本概念做出阐释,接着对兴趣说做分析,从而揭示出“妙悟”“诗而入神”的审美境界,以及其对于诗歌创作的审美价值和意义。
徐定辉,徐钰茹(2015)指出严羽《沧浪诗话》中关于“悟”的浅深关涉诗歌的等级之分这一论题历来是学者不断研究和探讨的焦点。
文章就版本的不同所引发出学者对“悟”的不同分层造成的分歧做一个比较,并以此探讨诗话中“分限之悟”的内涵;认为“分限”与作者天分或作者天分受限并无关系,而仅仅是与“浅深”相对应的一个概念。
张敏(2018)指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主体意识开始觉醒,在宋代进一步觉醒,严羽在《沧浪诗话》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诗学观念,他论证了“人”在文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了人的自觉。
张敏(2018)认为他论证了“人”在文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了人的自觉。
二、著作诗歌内容方面韩美娟(2018)认为《沧浪诗话》是我国古代关于诗歌文学理论的著作,严羽写作《沧浪诗话》的目的也是为了纠正宋代的诗风问题,其中必不可少地包含了严羽关于诗歌创作的理论。
严羽的诗歌创作论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熟参上乘的诗作、从兴趣出发进行妙悟、吟咏真性情和诗境的自然浑成。
朱松苗(2018)指出基于妙悟自身的内在结构,严羽将他对诗的理解聚集成一个整体,形成了其运思逻辑。
首先,妙悟既意味着对妙之悟——对事情最精要、精微之处的觉解和明了,也意味着此悟之妙——既不依靠概念和逻辑,也不依靠学识和理性;其次,禅宗妙悟人的本心,严羽则妙悟诗的本质——吟咏情性,这是对诗歌音乐性和抒情性的回归和彰显;再次,妙悟不仅需要悟,在悟前还需识、学和酝酿的过程,在悟后体现艺术;最后,《沧浪诗话》强调了诗的有机整体观。
蔡智敏(2019)对《沧浪诗话》第一篇文本进行了梳理,对其他四篇进行了一些简要的概述,意在努力从总体上掌握其思想,并从中受到某种启发。
范瑞懿(2019)主要研究《沧浪诗话》的诗歌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分三个方面具体论述其独到之处。
这本诗话将“以禅喻诗”作为论诗的方法论,提出了“兴趣说”,揭示了诗歌“吟咏性情”的本质。
《沧浪诗话》体制完备、结构严谨、见地高明,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与时代特征。
程芸、李妍(2019)指出“诗识观”是严羽诗歌理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它以“具正法眼”为前提,以“入门须正”为要求,以获得“真识”为目的,又配合“吟咏情性”“兴趣”表达以及“入神”“妙悟”“熟参”等诗学主张,为诗人的学习和创作提供了系统性的引导和规范。
相关概念相互依托,互为作用,呈现出严羽“诗识观”的逻辑框架,也体现了严羽的理论建构能力。
同时,他的“诗识观”还具有明确的现实针对性,打破了当时学理化、散文化诗风的笼罩,对近世诗歌回归“抒情传统”做出贡献。
三、著作诗歌理论方面惠潇(2018)指出著作中常用的典故事义观,是其诗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度概括地提出了诗歌“不必多使事”“用字不必拘来历”等观点,这些典故观形成于特定的文学背景和理论背景之上,与宋朝诗风和禅学兴盛密切相关,论及诗歌语言与情志的关系,具有深厚的价值,对后世诗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林贞余(2018)就其中论及作诗方法原则的部分,结合《庄子·外篇》、《道德经》以及张璪画松等例证以阐述诗歌创作过程中语言和意义的关系;客体与主体的关系;领悟与表达的关系,而这三种关系正好是作者的知识、悟性、写作能力在作品中的呈现。
朱志荣(2018)指出严羽在前人的基础上,从断代的角度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诗史观。
他以“悟”“气象”和“词、理、意兴”等审美范畴作为不同朝代诗歌的品评标准,以汉魏晋盛唐诗歌为典范。
严羽要求“辨体制”,阐述了诗体的起源与流变规律。
他重视以楚辞为本的“起”,辨析楚辞汉魏晋的诗体源流,又强调体制的“变”,阐明了汉魏晋诗歌在开创诗体中的重要作用,目的在于正本清源。
他的“五唐分期”说、“以盛唐为法”和“扬唐抑宋”的宗唐观,对明清产生了重要影响。
刘丽姣(2018)认为严羽《沧浪诗话》是一部以禅喻诗、着重于谈诗的形式和艺术性的著作。
乔晓鹏(2018)指出严羽的《沧浪诗话》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最重要的一部诗话著作,本文着重研究方法《沧浪诗话》的第一部分《诗辩》,依次重点讨论“盛唐为师”“五法”“九品”“以禅喻诗”和“别材”“别趣”的诗学批评理论,力图把握其内涵。
严胜英(2019)认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所建立的“以禅喻诗”理论体系,明显受到禅宗宗经《坛经》的影响。
严羽所提出的所谓“别趣”,实即传统诗学中的“兴趣”。
“兴趣”和“气象”这两个诗学术语,是《沧浪诗话》的重要理论范畴,其中所体现出的“无迹可求”之美学境界,主要受到《坛经》实相无相观念的影响;而严羽论述学诗路径的“妙悟”与“活参”,其审美思维则主要受到《坛经》顿悟思想的影响。
《沧浪诗话》将禅宗修行的宗教思维和诗歌创作的审美思维合二为一,开创了新的诗学理论体系。
李抒韦(2019)从“妙悟”与“以禅喻诗”的关系入手,结合严羽自身的诗歌创作实践来探究感悟其内涵;除此之外联系“妙悟”说与“诗缘情”传统的关系来分析它对宋代的诗歌创作倾向的偏补救弊,并阐释“妙悟”说透彻玲珑的审美特征;最后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合理的阐发其对清代“神韵说”“性灵说”影响,并对其自身不足进行反思。
陶楚歌(2019)指出严羽有意建构诗之“盛唐”的根本目的在于,打破北宋以降道学对文学情性的限定和束缚,以诗之“盛唐”为典范,提倡文学应该抒写人的自然性情。
贾瑞芬(2019)认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主张以汉魏盛唐为师,尤其注重以盛唐为法,明确提出论诗以李杜为准,并认为李杜诗歌是盛唐时期的典型代表,具有极高的境界。
其中《诗评》用较大篇幅分论李杜二人迥异风格的方式,对后世李杜并重观念的形成影响深远。
四、文献综述通过研究,我们认为《沧浪诗话》是中国古典文学批评史上一部重要的论诗著作。
严羽的《沧浪诗话》是最富有理论性和体系性的论诗著作之一,对后世的诗歌评论影响甚大,对诗歌创作也有深刻的影响。
在魏晋南北朝的时期,文人意识开始觉醒,在宋代进一步觉醒,严羽在《沧浪诗话》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诗学观念。
《沧浪诗话》正文共分五篇:《诗辨》《诗体》《诗法》《诗评》《考证》。
“妙悟”说是严羽《沧浪诗话》诗论的核心,它不仅对后世文学和文论思想影响深刻,其自身所体现的玲珑透彻的审美特征更是影响了封建社会后期含蓄、空灵美学倾向的确立。
严羽推崇盛唐诗,主张“以盛唐为法”。
对诗之“盛唐”的建构是《沧浪诗话》诗学体系的的重要内容。
严羽建构诗之“盛唐”确立“以楚词为本”“吟咏情性”为诗学本源,以“以禅喻诗”为言说策略,继而将“妙悟”“兴趣”“气象”作为诗道的核心和诗歌评价的标准。
参考文献[1]占青青.从严羽诗歌补探《沧浪诗话》的创作[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8).[2]张伟.论《沧浪诗话》与诗歌教育之关系[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1):33-40,94-95.[3]惠潇.试论《沧浪诗话》中的典故事义观[J].武夷学院学报,2018,37(7):58-63.[4]韩美娟.从《沧浪诗话》看严羽的诗歌创作论[J].青春岁月,2018,(23):25,23.[5]林贞余.言与意、主体与客体、领悟与表达——试论《沧浪诗话·诗辩》[J].长江丛刊,2018,(36):71-72,80.[6]朱志荣.论严羽《沧浪诗话》的诗史观[J].中国文学研究,2018,(4):104-112.[7]王玉林.《沧浪诗话》“谢体”考论[J].天中学刊,2018,33(1):84-90.[8]刘丽姣.读诗法,悟人生——我读《沧浪诗话》之诗法[J].中外交流,2018,(30):132-133.[9]乔晓鹏1.《沧浪诗话·诗辩》中的批评理论[J].报刊荟萃:下,2018,000(004):P.282-282.[10]朱松苗.论"妙悟"视域下《沧浪诗话》的运思逻辑[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6(2):75-80.[11]蔡智敏.岂因妙悟误诸端(上)——重读《沧浪诗话》[J].语文教学通讯·A 刊,2019,(10):10-17.[12]严胜英.试论《沧浪诗话》的禅宗美学渊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4):100-106.[13]李抒韦.严羽《沧浪诗话》中"妙悟"说浅探[J].青年时代,2019,(17):10-11.[14]范瑞懿.《沧浪诗话》诗歌理论初探[J].艺术科技,2019,32(7):129,138.[15]陶楚歌.论严羽《沧浪诗话》对诗之“盛唐”的建构[J].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7(2):6-12.[16]程芸,李妍.试论《沧浪诗话》中“诗识观”的构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6(2):105-110.[17]詹岚.论《沧浪诗话·诗辨》之"妙悟"[J].大观,2018,(12):33-35.[18]贾瑞芬.从《沧浪诗话·诗评》对李杜的评价探讨严羽的诗学理念[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2(1):46-49.[19]张敏.从《沧浪诗话》看严羽文论中人的自觉[J].青春岁月,2018,(2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