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陶艺之美
描写烧陶器的句子唯美诗句(精选合集2篇)

描写烧陶器的句子唯美诗句(篇一)1. 烈火映红陶瓷,世间惊艳绝伦。
2. 温润如玉的泥土,蕴藏了无尽的创造力。
3. 炉火中烧,陶器立,秀美绽放如花。
4. 神奇的烧陶之道,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5. 火焰舞动,陶瓷舞姿,青烟散去留香依旧。
6. 烧陶器的层层叠叠,像是大自然层层编织的华丽。
7. 热情的火光融化泥土,铸造出一件件精美的作品。
8. 烧陶的神秘气息,让人沉醉其中无法自拔。
9. 陶艺的烧制,如同大地孕育万物的魔力般神奇。
10. 真诚的手工艺,浸润了陶瓷上的美丽轮廓。
11. 烧陶的炉火,如同阳光般温暖,给人希望。
12. 瓷器经过时间的洗礼,才拥有韵味与价值。
13. 温柔的流动,勾勒出陶瓷上的细腻纹理。
14. 灼灼光芒中孕育的瓷器,传递着创作者的灵魂。
15. 烧陶器独特的形态和纹理,诞生了另一种美的崭新境界。
16. 烈火炼陶,瓷器如玉般洁白无瑕。
17. 真正的陶器,需要经历火焰的洗礼,燃烧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18. 烧陶的过程,让人们见证艺术与创造的跃动。
19. 凝聚在陶瓷上的火焰痕迹,是烧陶艺术的印记。
20. 烧陶的火焰,如同大自然的怀抱,哺育着每一件陶艺作品。
21. 烧陶师用心灵的火焰赋予陶器生命和灵魂。
22. 烧陶器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心灵的慰藉。
23. 烧陶的过程,是艺术家与水泥的凝聚,创造了美的奇迹。
24. 透过烧陶器的纹理和颜色,仿佛能触摸到它们的故事。
25. 火光闪耀的炉膛,见证了创作者魂牵梦萦的追逐。
26. 泥土中蕴藏的宝藏,经过烧陶的洗练才呈现出无与伦比的美丽。
27. 灼热的炉火燃烧离不开陶瓷师傅默默的奉献与坚持。
28. 烧陶的炙热,让泥土放飞了灵魂的翅膀。
29. 烧陶器静谧的存在,如同沉淀着世代智慧的宝藏。
30. 陶器的烧制,是艺术家与大自然的对话与交融。
31. 一抔泥土,一炉火焰,成就了一件件美轮美奂的艺术品。
32. 烧陶器的魅力,如同月光倾泻在夜空中,温柔而迷人。
中国传统陶艺之美

中国传统陶艺之美陶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中国的陶艺以其独特的美感和独创的工艺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陶瓷的起源、发展和代表作品等方面展开论述,探讨中国传统陶艺之美。
一、陶艺的起源与发展陶器作为人类最早的容器和工具,具有重要的生产和生活功能。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的陶器已经开始出现,并逐渐发展起来。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中国史前文化中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都留下了精美的陶器。
随着时间的推移,陶器的制作技术逐步提高,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艺术风格。
从唐代的三彩陶器、宋代的青瓷、明代的万历青花,到清代的汝窑瓷器,每一个时代都有独特的陶艺代表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当时社会发展的成就,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二、中国传统陶艺的特点1. 简约而雅致的造型中国传统陶艺一直以简约而雅致的造型著称。
无论是古代的青铜器,还是后来的陶瓷器,都以其线条流畅、形态协调的特点受到赞誉。
这种简约而雅致的造型体现了中国人追求自然之美的审美观。
2. 独特的釉色与纹饰釉色是中国传统陶艺中的一个重要元素。
各个历史时期的陶瓷作品都有不同的釉色,如汉代的绿釉、唐代的三彩釉等。
这些釉色搭配上独特的纹饰,使得陶瓷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不同的釉色与纹饰,展示了中国传统陶艺的独特之处。
3. 精湛的工艺与技法中国传统陶艺在工艺和技法上有独特的优势。
例如,青瓷的窑变、汝窑的窑变等均融合了先进的工艺和技法,使作品呈现出独特的效果。
这种精湛的工艺和技法使得中国传统陶艺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三、中国传统陶艺的代表作品1. 陶俑陶俑是中国陶艺的一大瑰宝,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之一。
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和汉代的黄土俑被誉为世界文化遗产,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军事制度和生活面貌。
2. 青瓷青瓷是中国传统陶艺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釉色和纹饰而受到赞誉。
宋代的青瓷,如定窑、钧窑等,是中国陶艺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品。
3. 瓷器中国瓷器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的陶瓷器皿之一。
描写制作陶器的句子唯美(精选两篇)

描写制作陶器的句子唯美(篇一)1. 映照着黄昏余晖的柔光下,陶匠手里的泥块逐渐变形。
2. 心灵的旋律与陶轮的旋转交织在一起,演奏着一个神奇的交响曲。
3. 柔软的陶土在手指间流淌,仿佛诉说着它的故事。
4. 陶匠的手如行云流水,一切随着他的指尖成为现实。
5. 柔和的阳光照在陶匠身上,勾勒出他坚毅的侧脸。
6. 纤细又有力的手指轻触着陶泥,创造出生命的形态。
7. 陶轮旋转,画龙点睛般呈现出陶器的美。
8. 窑内的火焰舞动着,将陶器的颜色点亮。
9. 表面上平静的泥块下隐藏着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0. 陶匠静静地凝视着手中的艺术品,似乎在思考着下一步的创作。
11. 陶泥在陶轮上扭曲变形,仿佛在诉说着生活的曲折与张力。
12. 烟雾缭绕中,灼热的气息环绕着陶器的诞生。
13. 陶器仿佛是大自然的孩子,融入其中,与其和谐共存。
14. 陶轮上的陶泥仿佛有生命一般,在艺术家的指引下获得重生。
15. 陶艺作品一一成型,每一个都是艺术家心灵的真挚倾诉。
16. 纤细的刀尖在陶器上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
17. 陶器的轮廓随着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不断变化,呈现出独特的风格。
18. 从粗糙到光滑,从平凡到华丽,每一道工序都是艺术家耗费心力的结晶。
19. 陶泥被揉搓成柔软的质地,展现出它与人的情感共鸣。
20. 手指间的触感传递着陶匠的真挚与灵感。
21. 陶匠用心创作的每一个细节都凝结着他对艺术的追求。
22. 陶器的曲线流畅而优美,仿佛来自于自然的馈赠。
23. 心灵的世界在艺术作品中得以完美呈现,触摸每一个人的心灵共鸣点。
24. 在艺术家的手中,陶泥化作了极富灵性的画笔。
25. 陶匠不断雕琢着独一无二的艺术品,舍弃了千篇一律的平凡。
26. 手指舞动间,陶器悄然绽放出独特的美丽。
27. 用心灵的碰触创作,每一次都注入了艺术家的情感和思考。
28. 陶艺作品散发出一种特殊的气质,让人心生敬仰和向往。
29. 在陶轮上,陶匠释放出内心的激情和力量。
生活陶艺装饰特征分析

生活陶艺装饰特征分析生活陶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陶瓷器具,是人们为了解决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设计的器具艺术。
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时代之后,以手工制作形式存在的传统陶艺逐渐发生分野,一部分实用为主的器皿陶瓷逐步走向产业化,转变为批量生产的现代日用陶瓷;另一部分传统陶艺则放弃了实用功能,把注意力集中在陶艺本体语言的探索和对人的精神世界的表达上,并最终形成一个新的艺术门类——现代陶艺。
陶瓷艺术原本是生活的艺术,它曾经渗透于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但是日用陶瓷的批量化规模化生产使先前传统陶瓷的人性与个性丧失殆尽。
而另一方面,走向纯艺术的现代陶艺却远离了人的现实生活而高高端坐于美术馆之中,人与陶艺之间被一层透明的玻璃隔绝了。
生活陶艺则是介于这两者之间,它既有现代陶艺的材质语言和手工成型的手段,具有鲜明的手工制作的特性,同时生活陶艺还融合了日用陶瓷的实用功能,因此,生活陶艺是现代陶艺在现实生活中的反映,是陶艺从精神向实用功能、从精英艺术向现实生活的回归。
作为实用器皿,生活陶艺具有明显的实用性特征,作为一种情感化的器具艺术,生活陶艺还有鲜明的装饰特征。
本文将从生活陶艺的成型与烧成两方面探讨生活陶艺的装饰特征。
1装饰与成型的整合——结构即装饰“装饰”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动词和名词两种词性的解释,作为动词使用的“装饰”被解释为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之美观。
从这种解释里我们可以体味到装饰的两个关键词:附属性和表面性,即装饰附属于造型主体表面。
在先秦时代的论著中,装饰即“饰”,饰如同“伪”,伪又与“文”同。
我们所熟知的孔子所谓“文质彬彬”,既强调重质不能轻文,追求文与质的辩证统一。
苏珊·朗格说:“装饰不单纯像‘美饰’那样涉及美,也不单纯暗示增添一个独立的饰物。
‘装饰’与‘得体’为同源词,它意味着适宜、形式化。
”[1]苏珊·朗格强调装饰的适宜性,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所追求的文与质的和谐统一是一致的,从“适宜”的另一个角度来看,装饰是适宜于它所装饰的东西,装饰仍然是附属性的。
推广陶瓷工艺品广告词

推广陶瓷工艺品广告词广告语,推广陶瓷工艺品广告词1、润林居,让生活更有艺术。
2、用优雅装典生活,用青花点缀自然。
3、淘尽天下瓷,不舍润林居。
4、润林居陶艺,为您创造温馨生活。
5、润林居陶瓷,精工艺品质。
6、陶然享受,层层惊喜。
7、诚陶立天下,智瓷惠万家。
8、陶瓷工艺品,时尚润林居。
9、有我更宜居,润林居陶瓷工艺品。
10、承陶艺,传文化——润林居陶艺。
11、陶瓷动力,艺术延伸。
12、陶礼满天下,艺尚润林居。
13、陶中几珍,独数润林。
14、精于品,润于形——润林居。
15、精品精彩,美家美户。
16、像金子那样发光——润林居瓷艺。
17、生活的艺术,艺术的生活。
18、陶冶生活之美——润林居陶艺。
19、琳琅尚品,温润怡情。
20、润林居,真正陶瓷艺术。
21、雍容典雅,格调一派。
22、选择润林居陶瓷,选择精彩生活。
23、“陶”尽天下,“瓷”骋工艺。
24、美陶谱新曲,自在润林居。
25、精彩生活永恒记忆——润林居。
26、砖家追求,自然而居。
27、追求卓越,力求完美——润林居。
28、润林居陶瓷,诗一样的生活。
29、美其形,润于心——润林居陶艺。
30、“瓷”之以恒,追求完美。
31、传承艺术经典,尊享品味人生。
32、精品荟萃,珍情绝对。
33、陶稳重,瓷清灵,润林居,传美名。
34、好瓷润如玉,佳木秀于林。
35、陶艺承古今,瓷誉美天下。
36、陶艺冠古今,瓷誉名天下。
37、瓷品悄无声,祥瑞润林居。
38、赏润林居陶瓷,享真品味人生。
39、润林居,美的境界。
40、润林工艺品,您的精神食粮。
41、润林居陶艺,代表您的美。
42、用艺术陶冶美好生活——润邻居陶艺。
43、雅致人生,格调情趣。
44、点缀万家生活,滋润艺术心灵。
45、开创工艺奇迹,润林居完美陶瓷传奇。
46、品艺人生,润林居陶瓷。
47、天工之作,出自润林居。
48、多彩多艺——润林居。
49、自然情趣,宁静逸美。
50、润林居:生活的艺术,艺术的生活。
51、润林居,陶醉其中。
52、润林居陶艺,遇到生活中的好产品。
描写陶瓷的手艺的句子唯美(精选合集2篇)

描写陶瓷的手艺的句子唯美(篇一)陶瓷:点亮手艺的艺术之光1. 陶瓷雕刻如精雕细琢的音符,谱写出绚烂多彩的艺术乐章。
2. 手中泥块,化作陶艺家心中的美丽画卷。
3. 细腻的触感,似丝绸般滑过指尖,让人心生向往。
4. 宛如泪滴般晶莹,漫步于瓷器上,轻轻触摸。
5. 陶瓷,离不开匠心与创造的灵感,始终追求完美。
6. 手上的神奇魔术师,能够将泥土变成绝美的艺术品。
7. 神秘而充满韵味的手艺,散发出一股古老的气息。
8. 陶瓷的诞生,见证了数百年文明的传承和演变。
9. 深邃的眼眸中凝望,仿佛能看到古人的智慧与聪明。
10. 瓷器的诗意,孕育了多少唯美的故事,穿梭于岁月之中。
11. 纤手轻抚,瓷器柔美如水,透露出一丝丝安详。
12. 手上的触感,仿若被灵魂注入,为陶瓷赋予了生命。
13. 绅士般的细腻,使陶瓷呈现出独特又精致的风韵。
14. 凝视其间,仿佛回到了华丽宫廷的盛世年华。
15. 瓷器上的纹路,如流云般飘逸,如行云流水般柔美。
16. 立体而立体的艺术,将恒久的岁月凝聚为一瞬间的永恒。
17. 陶瓷的细腻,令人陶醉,引人低头凝思悠远的历史。
18. 感受泥土的呼吸,流转于指尖,化作瓷器上的唯美景致。
19. 十指如着色的魔笔,勾勒出瓷器上的美丽传奇。
20. 瓷器的体积,藏匿着陶艺家无尽的心境与悟性。
21. 瓷器上的斑驳与瑕疵,让人联想到人生的坎坷与成长。
22. 陶瓷手艺,成就了一张张让人沉醉的艺术画卷。
23. 珍爱每一块泥土,抚平每一丝瓷器上的不完美。
24. 瓷器的美丽,源自于匠人刻苦的磨练和对完美的追求。
25. 瓷器上的图案,有如流云般变幻,令人过目难忘。
26. 陶瓷的魅力,犹如幻梦中的舞蹈,令人心醉神迷。
27. 陶瓷手艺的精湛,宛如艺术天使在舞动。
28. 瓷器仿佛拥有神秘的魔力,在人们心中留下永恒的印记。
29. 一片泥巴,诞生了灿烂的世界,让人想象万千。
30. 感受陶瓷的温度,仿佛体验了失散已久的温情。
31. 手掌抚摸,感受瓷质的光泽,触动内心无限的美好。
什么是生活陶艺_生活的陶艺的介绍

什么是生活陶艺_生活的陶艺的介绍随着文化的不断发展,陶艺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那么,关于生活陶艺的介绍,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生活陶艺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陶艺的介绍陶艺,广泛讲是中国传统古老文化与现代艺术结合的艺术形式。
从历史的发展可知,“陶瓷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文化积淀历程。
它与绘画、雕塑、设计、以及其他工艺美术等有着无法割舍的传承与比照关系。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随着西方现代艺术的介入,西方的“当代陶艺”观念对中国陶瓷艺术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陶艺”的概念也一度成为了陶瓷艺术界的新时尚。
它所体现的仍然是一种东、西方文华的矛盾与碰撞,诸如“何谓陶艺”,“陶艺与陶瓷艺术的关系如何”等一系列看似不是问题的基本的问题,直到如今未能取得统一认识和标准。
陶瓷艺术在中国发源年代久远,分为传统陶艺和以个人艺术创作为特点的现代陶艺两大部分。
生活陶艺的介绍生活陶艺这一概念至今都还有些许模糊,尽管它被许多人拿来使用。
从字面意思看,它本身属于陶艺的一个分支,又与生活紧密联系(也就是有一定的实用功能)。
这样看来,生活陶艺必备两个因素,一是实用功能,一是艺术属性,两者缺一不可。
之所以还说这一概念模糊,是因为它与日用陶瓷以及陶瓷工艺品的属性之间彼此相互交叉又各有不同,有时候很难明确地界定一件陶瓷到底是属于日用陶瓷、陶瓷工艺品还是生活陶艺。
笔者认为生活陶艺首要注重的是审美,也就是其艺术属性,表达作者的情感和观念,要美,这种情感和观念常常是作者对生活的热情及对生活的理解和态度,其次才是其实用属性,当然实用属性也绝对不能忽略,没有实用性的陶瓷再美也不能算是生活陶艺。
优秀的生活陶艺,在美的基础上一定非常实用,好用带给使用者的愉悦感受同样也是一种审美体验,生活陶艺的美也只有在使用的过程中才能淋漓尽致的展现。
生活陶艺的功能美艺术化的生活是人类生活的理想,是人们所向往的拥有完善的功能服务,同时又能超越其上美的生活以及理想化的生活形态或生活方式。
浅析生活陶艺造型与传统中和之美

‘ 革命 ’者却 以为 这恰恰 是 彻 底推 翻 传统 造 成 与 传统
收 稿 日期 : 0 9 0 — 6 2 o — 2 1
作 者 简 介 : 亮 (97 ) , 族 , 教 授 , 李 16 一 男 汉 副 主要 研究 方 向 : 生
活 陶 艺 与 中 国传 统 绘 画 。
美性 。它 有别 于机 械化 、 大批 量生 产 的产业 陶瓷 , 又有 别 于表 现创 作 主体 情感 的现 代 陶艺 ” 】 [ 2 之外 , 它还应 当
的造 型规 律 ,始 终 追求 是那 种 物 我之 间 的 中和 之 美 。
史 传 统渊 源 的深刻 联系 ”[ , 1 致使 求变 、 异 、 怪 等 求 求 生 活 陶艺不 断 出 现在 国人 的视野 当 中 , 导致 结 果 既 破 坏 了生 活 陶艺 的 实用 功 能 , 又破 坏 了生 活 陶艺 的 审 美 功 能 。 可见 , 求 中和之 美不 仅 是 中 国古代 艺 术 创作 追 与 鉴 赏 的最 高 准则 , 是 引领 中国现 代 艺术 的根 本精 也 神, 并成 为 中 国先 进文 化 的重要 组成 部分 。所 以 , 艺术 行 为一 旦 违 背 了 中和之 美 原则 , 会 在一 定 的 程度 上 就
思路 。
关键 词 : 生活陶献标识 码 : 文章编 号 :64 2 0 ( 0)4 05 - 5 J2 A 17 - 192 90 - 0 10 0
作 为 中 国传 统 文 化 最 具 代 表 性 的 具 体 文 化 样 式
之 一 的 中 国陶瓷 文 化 , 据最 新 考究 有 着 1 多 年 的悠 万 久 历史 。 中国作 为 世界 上最 大 的陶瓷 生 产 国 , 曾几 度 辉煌 于世 界 陶瓷 的 舞 台上 , 中国 的 陶瓷史 是 伴 随着 中 华 文 明史 的发 展进 程 一 路走 来 , 国人 的视 觉 心理 和 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陶艺之美
作者:暂无
来源:《文苑·艺术汇》 2013年第5期
撰文:梁雅佳图片提供:钟贤陶瓷
“ 拉坯迹痕,工匠手印,淋洒的釉滴,变换的色泽”是钟贤陶瓷最自然古朴率性的风格,而黄幼根以享受“火”与“泥”
之乐,享受打造钟灵雀跃的艺术之品的过程,去揭开了自己陶瓷人生的新篇章。
陶艺生活之乐
黄幼根曾经因为现实生活的问题,放弃了陶瓷做了上班一族。
久而久之,黄幼根心里的陶瓷情怀还是没有停止,
中国的传统文化曾深深地打动他。
当他发现满街都是相似的商业化的陶瓷或是多年不变的工业化产品时,他感到很失望,他想如果他做陶瓷,会不会有人喜欢?行胜于言,黄幼根毅然放弃了朝九晚五的生活,回到了景德镇,创立了钟
贤陶瓷,开始他的陶瓷创作之路,一心要做让陶瓷有自己灵魂骨血的陶瓷人。
“山后的泥土,屋前的溪流,田畔的草木,自己的双手,燃烧的窑火,陶瓷带给我刺痛与狂喜。
”黄幼根用这句做陶瓷的心得来讲述在景德镇从自己挖土到烧窑的陶瓷生活,他将这个过程称之为痛并快乐着。
一把好土,要经过火烧才
能成为陶瓷。
一个人也好像一把黄土,不烧是不会成器的。
陶瓷要用火烧,而人要经历锻炼和磨练。
不经过人世间的
磨练,人也是不能成器的。
他在自己仅有的知识里去突破,一头扎进去,从泥土、原料的找寻到自己挖掘,淘洗过筛,陈腐揉炼,拉坯成型,精修细琢,补水上釉,装窑点火,开窑择选到再一次重新开始。
没完没了的忙碌着,却几乎走
到山穷水尽时,因坚持自我终于守得云开。
从为五斗米忙碌到今天可以静下来做自己的陶瓷,这一步,他终究迈了开来。
把自然还给陶瓷,让陶瓷回到本真
他坚信只有自然的,才是最美的。
用他的话说,在他学习陶瓷的时候,只是在接受着别人给的东西,所以工艺、
意识上大多都是跟别人一样的,他庆幸他终于有一天明白了,这会毁了他的陶瓷梦。
于是,不断地去摸索、探究技术,思考着如何把陶瓷的技术进行突破,当他决定舍弃已经在景德镇形成配套产业链的泥料、釉料、成型等常规陶瓷工厂
的方便的运作经营方式时,他知道,他找到了!“以原本之物为原料,尽物之本性”,他要把本真还原给陶瓷!从自己去
找喜欢的泥土,到从大自然中筛取到与泥土相匹配的釉料,再使用浸泥翻搅过泥匣钵俾水稠浆等传统手工淘炼泥土,
以拉坯印坯盘泥条擀泥板多种手工方式成形,创新的使用各种手工施釉和烧制方式,它要做最自然的陶瓷。
“钟贤陶瓷的每一件作品,都来自对现实审美感受的真实反映与提炼。
他以造化为师,力图真切自然地表现自己从
生活中捕捉到的生动形象与现实触发的奇思妙想,经过饱含深情的心象再造和富于艺术意匠的加工制作,最终物化为
各呈异彩的陶瓷作品。
这里没有概念化的空洞形象,只有富于自然生机的清新感受,因为他善于通过艺术想象诗意地
浓缩生活,浓缩自然美。
”
他说道:“我的陶瓷没有很多过细的装饰,可是在细节处理上的讲究,看上去很粗糙,但实际上做工很细。
我会注
重陶瓷的使用手感和贴切感。
这就是我做陶瓷的一种感觉,就是陶瓷本身的状态,就是泥巴的感觉,做传统手工的感觉,泥料在火中跳动的感觉,我想呈现这个感觉,并不是为了表达陶瓷是怎么做出来的,而是想体现泥土在火中雀跃
的快感,还原陶瓷本身。
没有很多后天的装饰。
”
神如其镜的艺术态度
在钟贤展厅里,每件陶瓷作品都会与空间产生为妙为翘的结合,好像走进了一个时空隧道,可以感知陶瓷的制作
过程,在这里,陶瓷有了生命,如火般跳动,它们在诉说自己质朴但热烈的灵魂,随时准备着迎接新的世界。
陶艺家
的巨大艺术激情是有感染力的,当观赏者立于它前,就会感到身临其境,令人心旷神怡,发生感情共鸣!作品之所以
能取得强烈的艺术效果,全赖陶艺家以融会陶瓷返璞归真的艺术语言,逼真地描绘出了如真似幻的诗意景象。
在黄幼根认为,制作烧成了一件陶瓷,却只是完成了创造的一部分,做东西的时候他会想象一个氛围,或者空间感,这件东西到了你手里,你大概会想怎样使用和呈现它,最终在钟贤展厅里,或者在把陶瓷买回之后的家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