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 图像压缩编码
图像压缩与编码

实验项目3、图像压缩与编码一、实验目的(1)理解图像压缩编码的基本原理;(2)掌握用程序代码实现DCT变换编码;(3)掌握用程序代码实现游程编码。
二、实验原理及知识点1、图像压缩编码图像信号经过数字化后,数据量相当大,很难直接进行保存。
为了提高信道利用率和在有限的信道容量下传输更多的图像信息,必须对图像进行压缩编码。
图像压缩技术标准一般可分为如下几种:JPEG压缩(JPEG Compression)、JPEG 2000、H.26X标准(H.26X standards)以及MPEG标准(MPEG standards)。
数字压缩技术的性能指标包括:压缩比、平均码字长度、编码效率、冗余度。
从信息论角度分,可以将图像的压缩编码方法分为无失真压缩编码和有限失真编码。
前者主要包括Huffman编码、算术编码和游程编码;后者主要包括预测编码、变换编码和矢量量化编码以及运动检测和运动补偿技术。
图像数据压缩的目的是在满足一定图像质量的条件下,用尽可能少的比特数来表示原始图像,以提高图像传输的效率和减少图像存储的容量,在信息论中称为信源编码。
图像压缩是通过删除图像数据中冗余的或者不必要的部分来减小图像数据量的技术,压缩过程就是编码过程,解压缩过程就是解码过程。
2、游程编码某些图像特别是计算机生成的图像往往包含许多颜色相同的块,在这些块中,许多连续的扫描行或者同一扫描行上有许多连续的像素都具有相同的颜色值。
在这些情况下就不需要存储每一个像素的颜色值,而是仅仅存储一个像素值以及具有相同颜色的像素数目,将这种编码方法称为游程(或行程)编码,连续的具有相同颜色值的所有像素构成一个行程。
在对图像数据进行编码时,沿一定方向排列的具有相同灰度值的像素可看成是连续符号,用字串代替这些连续符号,可大幅度减少数据量。
游程编码记录方式有两种:①逐行记录每个游程的终点列号:②逐行记录每个游程的长度3、DCT变换编码变换编码是在变换域进行图像压缩的一种技术。
数字图像处理第4章图像压缩编码

最后的子区右端(子区间尾): 85/256+27/256=(7/16)d =(0.0111)b
编码结果为子区间头尾之间取值、其值为0.011,可编码为011,原 来4个符号1011被压缩为三个符号011。
27
注:
1个算术码字要赋给整个信源符号序列,而码字本身确定0和1之间 的1个实数区间。
20
三.香农-范诺(Shannon-Fannon)编码
香农-范诺(Shannon-Fannon)编码也是一种常见的可 变字长编码。与哈夫曼编码相似,当信源符号出现的概 率正好为2-i(i<0)时,采用香农-范诺编码同样能够达 到100%的编码效率。香农-范诺编码的理论基础是符号 的码字长度ti完全由该符号出现的概率来决定,即:
从图像存储的角度: 通过压缩可以减少存储设备的用量,产生经济效益。
4
3. 图像数据压缩的可能性:
图像中像素之间,行或帧之间都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
从统计观点出发,简单直观地讲,就是某个像素的灰度值,总是和其周 围的其他像素灰度值某种关系,应用某种编码方法提供并减少这些相关 特性,使可实现图像信息的数据压缩。
第四章 图像压缩编码
4.1 概述 4.2 熵编码方法 4.3 预测法编码 4.4 变换编码方法 4.5 二值图像编码 4.6 图像压缩编码主要国际标准
1
§ 1 概述
图像压缩编码问题的提出 在图像数字化中,若对图像的取样值以最基本和最简单的PCM编
码(pulse coding modulation脉冲编码调制),这样获得的图像数 据量(比特数)将非常具大。减少量化级数即编码比特数b,势必又
12
6. 唯一可译编码
图像压缩编码

小波变换在图像压缩中的应用学院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专业光学工程年级2014级学号1014202009姓名孙学斌一、图像压缩编码数字图像图像是自然界景物的客观反映。
自然界的图像无论在亮度、色彩,还是空间分布上都是以模拟函数的形式出现的,无法采用数字计算机进行处理、传输和存储。
在数字图像领域,将图像看成是由许多大小相同、形状一致的像素(Picture Element简称Pixel组成)用二维矩阵表示。
图像的数字化包括取样和量化两个主要步骤。
在空间将连续坐标离散化的过程为取样,而进一步将图像的幅度值整数化的过程称为量化。
图像编码技术数据压缩就是以较少的数据量表示信源以原始形式所代表的信息,其目的在于节省存储空间、传输时间、信号频带或发送能量等。
其组成系统如图所示。
过程应尽量保证去除冗余量而不会减少或较少减少信息量,即压缩后的数据要能够完全或在一定的容差内近似恢复。
完全恢复被压缩信源信息的方法称为无损压缩或无失真压缩,近似恢复的方法称为有损压缩或有失真压缩。
图像压缩编码的必要性与可行性1.图像压缩编码的必要性采用数字技术会使信号处理技术性能大为提高,但其数据量的增加也是十分惊人的。
图像数据更是多媒体、网络通信等技术重点研究的压缩对象。
不加压缩的图像数据是计算机的处理速度、通信信道的容量等所无法承受的。
如果将上述的图像信号压缩几倍、十几倍、甚至上百倍,将十分有利于图像的存储和传输。
可见,在现有硬件设施条件下,对图像信号本身进行压缩是解决上述矛盾的主要出路。
2.图像压缩编码的可能性图像数据量大,同时冗余数据也是客观存在的。
在有些图像中可压缩的可能性很大。
一般图像中存在着以下数据冗余因素。
(1)编码冗余编码冗余也称信息熵冗余。
去除信源编码中的冗余量可以在对信息无损的前提下减少代表信息的数据量。
对图像进行编码时,要建立表达图像信息的一系列符号码本。
如果码本不能使每个像素所需的平均比特数最小,则说明存在编码冗余,就存在压缩的可能性。
第四讲 图像压缩编码

结果为: x4 x5 x6 x7 x8 x1 x2 x3 X 0 110 100 1111 1011 1010 11101 11100
图像压缩编码
编码效率计算:
H X P 1 log 2 P i 2.55
i 1
8
R N k Pk 2.61
图像压缩编码
4.3 预测编码原理
4.3.1 DPCM原理
预测编码亦称为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PCM: Differential Pulse Code Modulation) ,方法简单, 硬件容易实现。 DPCM是基于图像中相邻像素、相邻行之间具 有较强的相关性。
图像压缩编码 预测编码的基本思想:
统计上的这种特性称为统计冗余。 二、利用人眼的视觉特性 通过视觉的生理学、心理学特性分析可知,允 许经过压缩编码的复原图像在客观上有一定的失真, 只要失真在主观上是难以察觉的。
图像压缩编码
4.1.3 图像压缩基本模型
图像压缩基本模型
图像压缩编码
信源编码器
信源编码器:减少或消除输入图像中的结构冗余、 统计冗余及心理视觉冗余。 转换器:减少结构冗余; 量化器:减少心理视觉冗余,该步操作是不可逆的; 符号编码器:减少统计冗余; 注:并不是每个图像压缩系统都必须包含这3种操作。
H Pk log 2 Pk (bit )
k 1
M
图像压缩编码
二、平均码字长度 给(W1,W2,…,WM)每个灰度级赋予一个编 码Ck,其中k=1,2,…,M (二进制),称为码字。 设Nk为数字图像第k个码字Ck的长度(二进制 代码的位数),其相应出现的概率为Pk,则数字图像 所赋予的码字平均长度R为:
图像压缩编码
实验四图像压缩编码

系:信息与机电工程系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年级: 2013级姓名:学号: 136710093 实验课程:数字图像处理实验室号:_ 实验设备号:实验时间: 2015.6.16指导教师签字:成绩:实验四图像压缩编码一、实验目的1.了解有关数字图像压缩的基本概念2.理解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的概念;3.理解图像压缩的主要原则和目的;4.了解几种常用的图像压缩编码方式。
5.进一步熟悉DCT的概念和原理;6.掌握对灰度和彩色图像作离散余弦变换和反变换的方法;7.掌握利用MATLAB软件进行图像压缩。
二、实验原理1、图像压缩原理图像压缩主要目的是为了节省存储空间,增加传输速度。
图像压缩的理想标准是信息丢失最少,压缩比例最大。
不损失图像质量的压缩称为无损压缩,无损压缩不可能达到很高的压缩比;损失图像质量的压缩称为有损压缩,高的压缩比是以牺牲图像质量为代价的。
压缩的实现方法是对图像重新进行编码,希望用更少的数据表示图像。
信息的冗余量有许多种,如空间冗余,时间冗余,结构冗余,知识冗余,视觉冗余等,数据压缩实质上是减少这些冗余量。
高效编码的主要方法是尽可能去除图像中的冗余成分,从而以最小的码元包含最大的图像信息。
编码压缩方法有许多种,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从信息论角度出发可分为两大类。
(1).冗余度压缩方法,也称无损压缩、信息保持编码或嫡编码。
具体说就是解码图像和压缩编码前的图像严格相同,没有失真,从数学上讲是一种可逆运算。
(2)信息量压缩方法,也称有损压缩、失真度编码或烟压缩编码。
也就是说解码图像和原始图像是有差别的,允许有一定的失真。
应用在多媒体中的图像压缩编码方法,从压缩编码算法原理上可以分为以下3类:(1)无损压缩编码种类哈夫曼(Huffman )编码,算术编码,行程(RLE )编码,Lempel zev 编码。
(2)有损压缩编码种类预测编码,DPCM ,运动补偿;频率域方法:正交变换编码(如DCT),子带编码;空间域方法:统计分块编码;模型方法:分形编码,模型基编码;基于重要性:滤波,子采样,比特分配,向量量化;(3)混合编码。
《图像的编码与压缩》课件

图像压缩技术
离散余弦变换(DCT)
定义:离散余弦变换是一种将图像从空间域转换到频域的算法
特点:DCT具有较好的能量压缩能力,能够去除图像中的冗余信息
应用:在图像压缩领域,DCT被广泛应用于JPEG等标准中
压缩原理:通过将图像分成8x8的块,对每个块进行DCT变换,将变换后的系数进行量 化,最后进行逆变换得到压缩后的图像
《图像的编码与压缩》PPT课 件
汇报人:
单击输入目录标题 图像编码与压缩概述 图像编码技术 图像压缩技术 图像编码与压缩的应用 图像编码与压缩的未来发展
添加章节标题
图像编码与压缩概述
图像编码与压缩的定义
图像编码:将图像信息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 图像压缩:通过去除冗余信息来减小图像文件大小的过程 编码与压缩的目的:提高存储效率、降低传输带宽、节省存储空间等 常见图像编码与压缩标准:JPEG、PNG、GIF等
图像编码与压缩的目的
减少图像数据存储空间 提高图像传输效率 便于图像的编辑与处理 适应不同的应用需求
图像编码与压缩的分类
图像编码的分类: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 图像压缩的分类: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 有损压缩:去除图像中的冗余信息,减小文件大小 无损压缩:保留图像中的所有信息,不改变文件大小
图像编码技术
数字电视广播具有抗干扰能力强、 传输距离远等优点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数字电视广播采用高效压缩技术, 提高了图像传输效率和图像质量
数字电视广播已经成为现代社会重 要的信息传播方式之一
数字相机和手机
数字相机和手机中常用的图像编码与压缩技术 这些技术在数字相机和手机中的应用场景和优势 数字相机和手机中图像编码与压缩技术的具体实现方式 未来数字相机和手机中图像编码与压缩技术的发展趋势
实验4图像的JPEG压缩编码

实验4 图像的JPEG压缩编码选题意义图像压缩编码是减少图像数据的重要手段,分为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两种。
要求结合相关课程,完成实验内容所列条款,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掌握图像的JPEG压缩编码。
实验原理(1)数据分块(2)DCT处理(3)系数量化(4)Z型扫描(5)DC系数编码(6)AC系数编码实验仪器及设备(1)微型计算机;(2)Matlab 图像处理软件。
实验内容及步骤:实现一个简单的JPEG图像编解码过程,省略Z型扫描,DC系数编码,AC系数编码。
1、图像编码:(1)读入1幅彩色图像rgb=imread(' ');(2)RGB转换为YUV,即YCbCryuv=rgb2ycbcr(rgb);(3)将得到的YUV转换为可进行数学运算的double类型,原来为uint8 类型yuv=double(yuv);(4)分别提取其中的Y,U,V矩阵y=yuv(:,:,1);u=yuv(:,:,2);v=yuv(:,:,3);(5)设定量化步长eql=8;(6)设定块操作时dct矩阵T = dctmtx(8);(7)将Y,U,V矩阵分割为8*8 的小块,并对每个小块进行DCT变换y_dct=blkproc(y,[8,8],'P1*x*P2',T, T');u_dct=blkproc(u,[8,8],'P1*x*P2',T, T');v_dct=blkproc(v,[8,8],'P1*x*P2',T, T');(8)将得到的DCT系数除以量化步长y_dct=y_dct/eql;u_dct=u_dct/eql;v_dct=v_dct/eql;(9)将量化后的系数四舍五入y_dct_c=fix(y_dct);u_dct_c=fix(u_dct);v_dct_c=fix(v_dct);2、图像解码:(1)反量化根据上面的变量编写程序;(2)进行DCT反变换根据上面的变量编写程序;(3)恢复为YUV矩阵,转换为uint8 类型根据上面的变量编写程序;(4)YUV转换为RGBrgb1=ycbcr2rgb(yuv);(5)显示两幅图像subplot(211),imshow(rgb),title('原始图像');subplot(212),imshow(rgb1),title('处理后图像');分析图像压缩前后的变化。
第4章图像压缩编码

而医学图像处理和其他科研应用的图像的灰度量化可用到 12bit以上,因而所需数据量太大。 1024×1024 × 12 =12Mbit
遥感图像如SAR图像用8bit量化,100公里X100公里,10m
分辨率的图像的大小为10000X10000。这样一个地区的图像需 108B以上。这无疑对图象的存储、处理、传送带来很大的困
对二进制码进一步简化为:
log2 Pi ti log2 Pi 1
可见码字长度是由信息符号出现的概率来决定的。这 就是下面要介绍的香农编码方法理论基础
12
6.
唯一可译编码
为了减少表示图像的平均码字长度,对码字之间往往不加同步
码,这样就要求所编码字序列能被唯一译出来。满足这个条件的编码 称为唯一可译编码,或单义可译码。 (a)续长代码和非续长代码 非续长代码:不能在某一代码后面添加一些码元而构成另一个码字。 例如:[0,10,11]是非续长代码; [0,01,11]是续长代码。 (b)单义代码
难。
3
2.
图像压缩的主要目的:
传输 从传送图像的角度来看: 与 存储
某些图像采集有时间性;
图像存储体的存储时间也有限制。它取决于存储器件的最短存 取时间,若单位时间内大量图像数据来不及存储,就会丢失信息。
从图像存储的角度:
通过压缩可以减少存储设备的用量,产生经济效益。
4
3.
图像数据压缩的可能性:
10
5.
可变长度最佳编码的平均码字长度
设:
可变长度编码所用码元进制为D(一般为2),
被编码的信息符号总数为N,
第i个符号出现的概率为 i,
与其对应的码字长度为
p
ti
H H R 1 logB D logB 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信息与机电工程系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年级: 2013级
姓名:学号: 136710093 实验课程:数字图像处理
实验室号:_ 实验设备号:实验时间: 2015.6.16
指导教师签字:成绩:
实验四图像压缩编码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有关数字图像压缩的基本概念
2.理解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的概念;
3.理解图像压缩的主要原则和目的;
4.了解几种常用的图像压缩编码方式。
5.进一步熟悉DCT的概念和原理;
6.掌握对灰度和彩色图像作离散余弦变换和反变换的方法;
7.掌握利用MATLAB软件进行图像压缩。
二、实验原理
1、图像压缩原理
图像压缩主要目的是为了节省存储空间,增加传输速度。
图像压缩的理想标准是信息丢失最少,压缩比例最大。
不损失图像质量的压缩称为无损压缩,无损压缩不可能达到很高的压缩比;损失图像质量的压缩称为有损压缩,高的压缩比是以牺牲图像质量为代价的。
压缩的实现方法是对图像重新进行编码,希望用更少的数据表示图像。
信息的冗余量有许多种,如空间冗余,时间冗余,结构冗余,知识冗余,视觉冗余等,数据压缩实质上是减少这些冗余量。
高效编码的主要方法是尽可能去除图像中的冗余成分,从而以最小的码元包含最大的图像信息。
编码压缩方法有许多种,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从信息论角度出发可分为两大类。
(1).冗余度压缩方法,也称无损压缩、信息保持编码或嫡编码。
具体说就是解码图像和压缩编码前的图像严格相同,没有失真,从数学上讲是一种可逆运算。
(2)信息量压缩方法,也称有损压缩、失真度编码或烟压缩编码。
也就是
说解码图像和原始图像是有差别的,允许有一定的失真。
应用在多媒体中的图像压缩编码方法,从压缩编码算法原理上可以分为以下3类:
(1)无损压缩编码种类
哈夫曼(Huffman )编码,算术编码,行程(RLE )编码,Lempel zev 编码。
(2)有损压缩编码种类
预测编码,DPCM ,运动补偿;
频率域方法:正交变换编码(如DCT),子带编码;
空间域方法:统计分块编码;
模型方法:分形编码,模型基编码;
基于重要性:滤波,子采样,比特分配,向量量化;
(3)混合编码。
有JBIG ,H261,JPEG ,MPEG 等技术标准。
本实验主要利用MATLAB 程序进行离散余弦变换(DCT )压缩。
2、离散余弦变换(DCT)图像压缩原理
离散余弦变换DCT 在图像压缩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它是JPEG 、MPEG 等数据压缩标准的重要数学基础。
和相同图像质量的其他常用文件格式(如GIF(可交换的图像文件格式),TIFF(标签图像文件格式),PCX(图形文件格式))相比,JPEG 是目前静态图像中压缩比最高的。
JPEG 比其他几种压缩比要高得多,而图像质量都差不多(JPEG 处理的图像只有真彩图和灰度图)。
正是由于其高压缩比,使得JPEG 被广泛地应用于多媒体和网络程序中。
JPEG 有几种模式,其中最常用的是基于DCT 变换的顺序型模式,又称为基本系统(Baseline)。
用DCT 压缩图像的过程为:
(1)首先将输入图像分解为8×8或16×16的块,然后对每个子块进行二维DCT 变换。
(2)将变换后得到的量化的DCT 系数进行编码和传送,形成压缩后的图像格 式。
2-DCT 变换公式如下:
]16
)12(cos 16)12(cos ),()()([41),(7070ππv y u x y x f v E u E v u C x y ++=∑∑==
其中: f (x,y )—输入/输出图像取样值(基准系统的取值为[-128,127]); C(u,v)—DCT 系数(基准系统中C (u,v )的取值范围为[-1023,1023]);
C (0,0)代表DC 系数,其余63个为AC 系数。
用DCT 解压的过程为:
(1)对每个8×8或16×16块进行二维DCT 反变换。
(2)将反变换的矩阵的块合成一个单一的图像。
余弦变换具有把高度相关数据能量集中的趋势,DCT 变换后矩阵的能量集中在矩阵的左上角,右下的大多数的DCT 系数值非常接近于0。
对于通常的图像来说,舍弃这些接近于0的DCT 的系数值,并不会对重构图像的画面质量带来显著的下降。
所以,利用DCT 变换进行图像压缩可以节约大量的存储空间。
压缩应该在最合理地近似原图像的情况下使用最少的系数。
使用系数的多少也决定了压缩比的大小。
在压缩过程的第2步中,可以合理地舍弃一些系数,从而得到压缩的目的。
在压缩过程的第2步,还可以采用RLE 和Huffman 编码来进一步压缩。
三、 实验步骤
1.打开计算机,启动MATLAB 程序;
2.调入实验数字图像,并进行数据的DCT 编码压缩处理;
3.对图像分别给出保留1个、2个、3个、….、20个DCT 变换系数的解压缩结果,这可调整矩阵的mask 中1的个数实现,你认为保留几个系数时,图像的恢复效果可以接受,通过观察,给出结论。
4.记录和整理实验报告
四、 实验仪器
1计算机;
2 MATLAB 、Photoshop 等程序;
3移动式存储器(软盘、U 盘等)。
4记录用的笔、纸。
五、 实验程序
⎩⎨⎧≠==⎩⎨⎧≠==01
021)01021)v v v C u u u C ((
DCT编码压缩处理
RGB = imread('C:\Users\lenovo\Desktop\bb.jpg'); %读取图像
I = rgb2gray(RGB); %将其转为灰度
J = dct2(I); %进行二维离散余弦变换
imshow(log(abs(J)),[]), %显示出变换后的图像,此时能量集中在左上角colormap(jet(64)), colorbar %建立颜色模板
J(abs(J) < 10) = 0; %将DCT变换结果中绝对值小于10的系数舍弃
K = idct2(J); %idct2重构图像
figure,imshow(I,[0 255]);
figure,imshow(K,[0 255])
DCT变换系数的解压缩
I=imread('C:\Users\lenovo\Desktop\bb.jpg'); %读入原图像;
I = rgb2gray(I);
I=im2double(I); %将原图像转为双精度数据类型;
T=dctmtx(8); %产生二维DCT变换矩阵
B=blkproc(I,[8 8],'P1*x*P2',T,T'); %计算二维DCT,矩阵T及其转置T’是DCT函数P1*x*P2的参数
Mask=[ 1 1 1 1 0 0 0 0
1 1 1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二值掩膜,用来压缩DCT系数,只留下DCT系数中左上角的10个
B2=blkproc(B,[8 8],'P1.*x',Mask); %只保留DCT变换的10个系数
I2=blkproc(B2,[8,8],'P1*x*P2',T',T); %逆DCT,重构图像
Subplot(1,2,1);Imshow(I);title('原图像'); %显示原图像
Subplot(1,2,2);Imshow(I2);title('压缩图像'); %显示压缩后的图像六、实验报告内容
DCT编码压缩处理
2.DCT变换系数的解压缩
根据改变mask里面1的各数来改变图片压缩程度这是原有程序1的个数
1少的个数
1多的个数
七、思考题
1.简述离散余弦变换(DCT)编码的原理。
视频编码和图像编码的对象主要是自然视频信号、图像信号或其预测残差(包括帧内和帧间)信号。
号在空间域上的相关性己部分减弱,但是统计数据表明,
在某些情况下残差数据之间仍有其较强的相关性。
所以类似于图像信号和视频信号,残差信号也需要进行一定的处理。
这种去除相关性的处理过程就是变换编码过程。
2.有损压缩和无损压缩的区别和联系。
利用有损压缩技术可以大大地压缩文件的数据,但是会影响图像质量,使用了有损压缩的图像仅在屏幕上显示,可能对图像质量影响不太大,至少对于人类眼睛的识别程度来说区别不大。
如果要减少图像占用内存的容量,就必须使用有损压缩方法。
无损压缩方法的优点是能够比较好地保存图像的质量,但是相对来说这种方法的压缩率比较低
3.图像中哪些信息是主要的,哪些信息是次要的?
需要传达给别人的部分是主要的。
其他是次要的。
例如肖像图片,肖像部分是主要的,其背景是次要的。
为了证明当时的场景,场景就是主要的了,而人物就变成次要的。
描述风景,人物是次要的,背景是主要的。
主要和次要是相对的。
没有绝对的主要,也没有绝对的次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