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原因调查

合集下载

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原因调查报告

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原因调查报告

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原因调查报告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原因调查报告一、引言巢湖作为我国重要的淡水湖泊之一,扮演着重要的生态和经济功能。

然而,近年来巢湖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当地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全面了解巢湖水污染的状况及原因,本调查报告将对该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以期为解决该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范围与方法本次调查主要涵盖了巢湖周边地区的水体污染情况,调查方法主要包括实地勘查、样品采集和分析、统计数据分析等。

三、巢湖水污染状况1·水质指标分析通过对巢湖水体的采样和分析,发现其主要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有机物和营养物质。

水质指标普遍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达到了污染或严重污染的级别。

2·水生生物调查在巢湖进行了水生生物的调查,结果显示水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减少,生态系统已受到破坏。

四、巢湖水污染原因分析1·工业废水排放巢湖周边工业企业废水排放不当,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直接导致了巢湖水体的污染。

2·农业面源污染农田和养殖场的农药和化肥等农业活动导致了巢湖的农业面源污染,大量的营养物质进入水体,引发水华等问题。

3·城市污水处理不达标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果不佳,很大一部分污水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彻底,直接排放到巢湖,污染水质。

五、解决方案1·加强环保管理制定更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政策,对企业和个人的水污染行为进行监管,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2·提升污水处理能力投入资金改造城市污水处理厂,提高其处理效果,确保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再排放。

3·加强宣传教育加大对巢湖水污染问题以及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附件:1·水质采样记录表格2·水生生物调查结果法律名词及注释:1·环保法规:指对环境问题的管理和保护所制定的法律规范,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

2·污染物:指对环境或生态系统产生不良影响的物质或能量,常见的包括重金属、有机物等。

安徽巢湖水质染状况及原因问卷调查

安徽巢湖水质染状况及原因问卷调查

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原因问卷调查
欢迎参加本次答题
1、请问您之前有没有接受过有关巢湖水质的调查问卷?(单选) (单选题 *必答)
○ 有,接受过
○ 没有
2、请问您知道您平时的生活用水的水源在哪里吗?(单选) (单选题*必答)
○ 知道
○ 不知道
3、请问您平时主动关注巢湖水的污染及其治理情况吗?(单选) (单选题 *必答)
○ 常常
○ 偶尔
○ 不关注
4、请问您觉得巢湖水污染给您的生活带来的影响的最显著一面?(单选) (单选题 *必答)
○ 饮水质量下降,毒害健康。

○ 水质变差在颜色、气味上都有很显著的表现,影响居住环境
○ 由于水资源的紧缺造成了经济困扰和纠纷。

○ 其他
5、请问您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到有关巢湖各方面情况的信息的?(多选) (多选题 *必答)
□ 网络
□ 电视
□ 书籍
□ 报纸、杂志
6、请问您认为巢湖水的污染最主要来自哪个方面?(多选) (多选题*必答)
□ 工业污水
□ 农业污水
□ 居民生活废水、固体垃圾
□ 蓝藻等外来生物的入侵
□ 其他
7、请问您认为您所在的巢湖地区水污染最主要是哪个环节的工作力度不足?(单选) (单选题 *必答)
○ 企业的环保观念
○ 环保部门的监督、管理力度
○ 市民的素质
○ 其他
8、请问您对大学生深入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现象持什么态度?(单选) (单选题 *必答)
○ 持完全赞成的态度。

○ 持中立态度
○ 持反对态度,不安全
内容源自众调网问卷模板库()。

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原因调查报告

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原因调查报告

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原因调查报告巢湖是中国重要的淡水湖之一,位于安徽省和江苏省之间,是长江的支流周河的发源地,也是淮河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巢湖不仅是安徽和江苏两省的重要饮用水源,还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和湿地生态系统。

然而,近年来巢湖的水质状况却日益堪忧,多年的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巢湖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

为了解巢湖的水污染状况及其原因,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一、巢湖水质现状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巢湖的水体呈现出以下的质量问题:1. 化学污染巢湖水体中的重金属和有机物质含量高,且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其中,镉、铅、汞等重金属元素的超标率较高,这些重金属元素对人体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巨大。

2. 生物污染巢湖水质中的细菌、藻类、寄生虫等生物污染物较重,其中,青藻、蓝藻等断续爆发,给湖泊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和破坏。

3. 悬浮物质巢湖水体中的悬浮物质主要来源于城市排污、农业和养殖业废水等,这些悬浮物质对水体环境造成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到巢湖的水生态系统。

二、巢湖水污染的主要原因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巢湖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污染周边的工业和矿业企业向巢湖排放大量废水,其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物,这些污染物长期积累在巢湖水体中,对水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2. 城市排污周边城市向巢湖排放大量的污水,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和氮磷等营养物,这些物质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加剧了水体的生物污染和藻类爆发等问题。

3. 农业污染周边农业生产中使用大量农药和化肥,这些物质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投入巢湖生态系统中,加剧了水体的富营养化和化学污染。

三、应对措施巢湖的水污染问题已经十分严重,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

下面是我们提出的几个应对措施:1. 加强工业污染治理对周边工业和矿业企业的排污行为进行监管,加强治理力度,限制排放污染物。

2. 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建设,提高城市排污的水平和质量。

社会实践-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原因调查-

社会实践-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原因调查-

合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报告课程名称: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原因调查指导老师:孙中仪系别:管理系专业:11财务管理学生姓名、学号:吴正敏1113101024 谢革伪1113101006崔业球1113101010 胡莹1113101019祝艳飞1113101013慈国森1113101012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原因调查摘要巢湖不仅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同时又是安徽境内最大的湖泊,近年来,其污染防治问题备受人们关注。

“十五”期间,巢湖污染治理效果显著,东半湖多年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富营养状态呈逐年减轻的趋势,水质明显好转。

本次社会实践的目的是对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原因的深入调查与了解,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巢湖水污染情况以及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巢湖;富营养状态;防治对策正文(一)、巢湖简介巢湖作为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同时又是安徽境内最大的湖泊,其沿岸为合肥市、巢湖市、庐江县所包围。

巢湖流域总面积1335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 927万亩,跨合肥、巢湖、六安等十一个市、县,其主要入湖河流为杭埠河、南淝河、丰乐河、等七条,经裕溪河与长江相连(裕溪河是唯一的出湖河道),湖口距长江60.4公里。

其上海口水位8.3米,湖面积达700多平方公里,湖容积20亿立方米左右,平均水深2.9米,最大水深6.8米。

1960年前巢湖没有水闸,之后于60年代建成巢湖闸、裕溪闸,使巢湖由过水性河流型浅水吞吐湖变为人工控制水位的水库型湖泊。

巢湖是省会合肥市、巢湖市及沿湖各乡镇的主要饮用水源,具有蓄洪、灌溉、航运、渔业、城市供水及旅游观光等多方面功能,是沿湖人民赖以生存的基础。

巢湖是流域工农业用水和生活饮用水的主要水源地,同时也是沿岸工农业排水和生活的主要纳污水体。

每年都有大量含有氮、磷的废水排入巢湖,加上农业的面源污染,致使氮、磷等营养性物质在湖中富集。

到80年代,巢湖水质不断恶化,成为典型的富营养化湖泊。

至“十一五”初,巢湖呈中度富营养状态,其中,西半湖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东半湖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

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原因调查报告

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原因调查报告

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原因调查报告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原因调查报告一、引言巢湖是中国重要的淡水湖泊之一,但近年来却出现了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本文旨在调查巢湖水污染的状况及其原因,为进一步改善巢湖的水质提供参考。

二、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1.了解巢湖水质的污染程度。

2.分析巢湖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三、调查方法根据巢湖周边地区的水体采样,采取以下方法进行调查:1.采集巢湖不同区域的水样,包括湖心区和湖岸区。

2.对水样进行理化分析,包括浑浊度、溶解氧、氨氮、总磷、总氮等指标的测定。

3.调查巢湖周边主要的人类活动及污染源。

四、巢湖水质状况分析根据对水样的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湖心区水域的浑浊度较高,远超国家标准,水体透明度较差。

2.溶解氧含量远低于国家标准,巢湖水体富氧能力不足。

3.氨氮、总磷、总氮等指标超过国家标准限值,巢湖水体富营养化严重。

五、水污染原因分析通过调查,我们得出以下水污染原因:1.农业活动排放:农村地区农药、化肥的使用过量,导致农田径流水污染巢湖。

2.工业废水排放:巢湖周边工业企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入湖,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重金属。

3.生活污水排放:周边城市及乡镇的生活污水处理不完善,部分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入湖。

4.湖泊沉积物释放:巢湖底泥中的富磷物质在水体缺氧条件下释放,导致巢湖富营养化。

六、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1.采集的巢湖水样分析报告。

2.调查中使用的调查表格和问卷。

七、法律名词及注释1.水污染防治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于200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水质标准: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3.富营养化:指水体中富含过多的营养物质(如氮、磷),导致水体中藻类过度繁殖,引发水质恶化。

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原因调查

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原因调查

研究目的和意义
• 本次调查旨在明确巢湖水污染的现状及其对周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其主要污染来源,为制定有效的治理措施提 供科学依据。同时,本研究对于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2
巢湖水污染状况
巢湖水质现状
巢湖水质总体处于V类和劣V类水平,主要污染物包括总磷、氨氮、高锰酸盐等。 局部区域水质恶化,出现蓝藻水华现象。
政策支持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巢 湖保护工作,促进社会共治。
监测与评估
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推动绿色产业 发展,促进巢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体系,定期评估治理 效果,为持续改善巢湖水质提供科学依据 。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巢湖水 质持续恶化 污染治 理亟待加强.pdf
垃圾处理
部分垃圾填埋场和垃圾中转站存在管理不善的问题,垃圾渗滤液未经处理直接进入巢湖,对水质造成严重污染。
其他污染源
船舶污染
巢湖周边有大量的船舶停靠,这些船舶在运营过程中会产生油污、生活污水等废弃物,直接排放到巢 湖中,对水质造成污染。
自然因素
巢湖的自然环境也对其水质产生影响,如水体流动性差、水生生物群落结构不合理等,导致水质自净 能力下降。
水质季节性变化明显,夏季水质较差,冬季较好。
主要污染物及来源
总磷
主要来源于农业面源污染、生 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氨氮
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高锰酸盐
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 染。
水质变化趋势
近年来,巢湖水质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季节性波动。 夏季水质较差,冬季较好,但总体上仍需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

巢湖水污染现状及原因调查

巢湖水污染现状及原因调查

9
5.巢湖水污染恢复措施
5.1实施综合治污工程,减轻入湖 污染负荷
根据巢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的原因及机理, 显然控制或转移氮、磷等外源性营养盐以及有 毒、有害污染物质的输入是极其重要的防治措 施之一。 一是加强工业点源污染的治理。 二是加强城镇生活污染的治理。 三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 四是加强巢湖蓝藻“水华”的治理。 五是加强水土流失的治理。
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原因调查
组长:李 诗 (1102031018) 组员:鲍孝莹(1102031001) 李 杰(1102031014) 李 凯(1102031016) 程 栋(1102031019)
王奇志(1102031047) 万政赢(1102031050) PPT演说:李 诗

调查目的
二 调查内容
1.巢湖简介 2.巢湖水污染现状 3.巢湖水污染的原因 4.数据统计-----巢湖水的污染数据 5.巢湖水污染恢复措施

调查总结
一 调查目的
1.对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原因的深入调查 与了解。 2.提高小组成员的实践能力,以及团队 协作能力。 3.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巢湖水污染情况 以及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3.3 巢湖地理局限性
三是江湖交换水量的大幅减少。随着上世纪 巢湖闸、裕溪闸的相继兴建,巢湖已成为半封闭 型湖泊,巢湖与长江天然沟通大大减少,导致巢 湖与长江的换水周期加长,水体自然交换量大大 减少,湖泊中氮、磷等营养盐输出能力变差。
4.数据统计-----巢湖水的污染数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巢湖水污染的原因
3.1农业面源污染

巢湖水污染状况与原因调查报告

巢湖水污染状况与原因调查报告

水污染状况及原因调查报告生物与环境工程系建 1202062008一、调查目的1.对水污染状况及原因的深入调查与了解。

2. 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水污染情况以及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3. 提高小组成员的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二、调查容1、简介位于省中部,市南部,是在构造盆地基础上发育起来的典型断陷构造湖泊,流域面积13350km2,按侵蚀切割类型划分,地形地貌可分为中切割低山区、浅切割低山丘陵和丘陵岗地、岗冲地和冲击平原三种类型,流域共有大小33条河流,分别属杭埠河-丰乐河、派河、西淝河-店埠河、柘皋河、白石山河、兆河、裕溪河7大水系,其主要出入河流有9条,分别为市境的南淝河、十五里河、派河,市境的柘皋河、双桥河、兆河、白石山河、裕溪河,市舒城县境的杭埠河,其中入湖水量最大的是杭埠河,约占总入湖水量的60%左右。

裕溪河是唯一的出水通道,通往长江。

由于淡水水域面积较大成为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2011年行政区划调整后,“揽湖入怀”,独拥800平方公里,这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是独一无二的。

对于的治理,一直在探索。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一自然系统的环境日益恶化,尤其以水污染和富营养化等水环境问题最为突出,水质的严重污染已经成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它使该地区既不能形成良好的人居环境,又不能形成健康、安全的投资环境,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流域水污染状况的调查本次我们的调查主要是为了调查水的颜色、污染度、气味、生物状况以及周围的环境气味、污染度、和周围居民对水的使用情况。

总体上了解,了解污染的现状,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治理措施。

湖区水质状况:经调查发现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湖的氮、磷两种元素呈现富营养化,这使得藻类等水生物大量繁殖,鱼、虾等水生物因缺氧而大量减产或死亡(藻类的生长也需要氧气,它的过渡繁殖会使鱼虾窒息)。

同时藻类及油污覆盖在湖水的表面也会阻止湖面上的氧气的溶入,这就加快了鱼虾的死亡及水质的变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巢湖水污染状况及原因调查一、摘要巢湖不仅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同时又是安徽境内最大的湖泊,近年来,其污染防治问题备受人们关注。

“十五”期间,巢湖污染治理效果显著,东半湖多年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富营养状态呈逐年减轻的趋势,水质明显好转。

正值“十一五”,国家政府对环境问题依旧密切关注,临近祖国六十华诞之际,我校组织学生团队实地调研。

关键词:巢湖;富营养状态;防治对策。

二、正文(一)、巢湖地理环境1、概述巢湖是中国的五大淡水湖泊之一,位于安徽省境内,湖区横跨合肥、巢湖两市,属长江下游左岸水系,水域面积约820平方千米,流域面积13310平方千米,主要包括了巢湖市、合肥市、肥西县、肥东县、无为县、庐江县、舒城县、和县等辖区。

巢湖水依赖地表径流和湖面降水补给,入湖河流有杭埠河、南淝河、丰乐河、白山石河、派河、裕溪河等35条河流,出湖河流仅有裕溪河与长江相连。

在60年代,兆河闸、巢湖闸和裕溪闸相继建成,巢湖逐渐变成了一个半封闭的湖泊。

巢湖是流域工农业用水和生活饮用水的主要水源地,同时也是沿岸工农业排水和生活的主要纳污水体。

每年都有大量含有氮、磷的废水排入巢湖,加上农业的面源污染,致使氮、磷等营养性物质在湖中富集。

到80年代,巢湖水质不断恶化,成为典型的富营养化湖泊。

至“十一五”初,巢湖呈中度富营养状态,其中,西半湖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东半湖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

巢湖水质的严重污染已给巢湖流域区域带来了巨大的障碍,严重地影响了流域地区的人居环境,制约了该地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巢湖流域水污染状况总体上了解巢湖,了解它的形成、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等等。

巢湖作为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同时又是安徽境内最大的湖泊,其沿岸为合肥市、巢湖市、庐江县所包围。

巢湖流域总面积1335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27万亩,跨合肥、巢湖、六安等十一个市、县,其主要入湖河流为杭埠河、南淝河、丰乐河、等七条,经裕溪河与长江相连(裕溪河是唯一的出湖河道),湖口距长江60.4公里。

其上海口水位8.3米,湖面积达700多平方公里,湖容积为20亿立方米左右,平均水深2.9米,最大水深6.8米。

1960年前巢湖没有水闸,之后于60年代建成巢湖闸、裕溪闸,使巢湖由过水性河流型浅水吞吐湖变为人工控制水位的水库型湖泊。

巢湖是省会合肥市、巢湖市及沿湖各乡镇的主要饮用水源,具有蓄洪、灌溉、航运、渔业、城市供水及旅游观光等多方面功能,是沿湖人民赖以生存的基础。

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目前我国的水质状况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到、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劣V类不适合饮用,基本丧失其功能性。

2、湖区水质状况:巢湖水质受氮、磷营养盐与耗氧有机物的污染,全湖综合水质劣于地面V类水标准,主要是总氮、总磷超标,全湖呈富营养化状态,其中合肥市饮用水源所在地的塘西水域尤为严重。

最新监测数据显示巢湖耗氧量为18mg/L。

据悉今年4月份巢湖再度爆发蓝藻,塘西水域是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

据该局长介绍,超湖水的循环周期为四个月,年平均降水量为1100mm,其中5~9月份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5%,巢湖日排水量1000吨,耗氧量(COD)为18mg/L。

由于水质的富营养化,导致湖内藻类的大量滋生,而藻类生长速度快,生命周期短。

大量藻类死亡后腐烂发臭,并漂浮于湖面,遮挡阳光,是水中藻类的光合作用减弱,水中含氧量下降,从而造成大量鱼虾死亡,也给周围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3、巢湖入湖河道水质状况:据悉市环境监测部门4月份对巢湖区和9条主要环湖河流出、入湖水质进行了监测,其结果显示,在主要环湖河流中,巢湖境内的柘皋河水质优,白石天河、兆河和裕溪河水质良好。

此外,杭埠河水质轻度污染,南淝河、十五里河、派河、双桥河水质污染较重。

在巢湖水之中,东半湖区水质中度污染,水体呈轻度富营养状态;西半湖区水质污染较为严重,水体呈中度富营养状态。

杭埠河是巢湖第一大入水河,其入湖水量占总入湖水量的55.5%,耗氧量高达12.8mg/L。

南淝河是巢湖第二大如水河,也是入湖河道污染最为严重的河道之一,非离子氨超地面水III类标准13倍。

4、巢湖污染的原因:一是大量工业废水排入巢湖,巢湖接废水污水量为五大湖之首,目前巢湖全市有大中型企业54家,有皖维高新、巢东股份、新力药业、华星化工四家上市公司。

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前,大量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巢湖;二是生活污水的排放,大部分生活污水都是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巢湖,沿湖居民每年向巢湖排放生活污水1亿多吨;三是沿湖农田大量施用化肥、农药,经地面径流带入巢湖,形成面源污染;四是水土流失、湖岸崩塌带入大量泥沙,每年约沉积100余吨,增加了入湖氮、磷。

由于泥沙淤积,湖容积逐渐减小;五是巢湖水封闭性大,湖水更新循环较慢,导致大量营养性污染物滞留湖内,生态环境失调,加速了其富营养化进程。

突出反映在“迟、断、缺、混”。

“迟”,即先地下后地上的建设次序未落实,城市污水管网及抽排泵站建设相对滞后。

“断”,主要是不少地片污水干管未全线贯通,呈现“断头管”。

“缺”,不少地方不是缺失污水干管,就是缺少污水支管。

此外,缺抽排泵站,部分污水无法接入和排走。

“混”,一些小区和单位开发建设时,并未建设雨水、污水两套管系,往往将污水接入城市雨水干管就近入湖。

规划及设计不合理。

沿湖地区过度开发,加大了对洋澜湖排污的压力。

莲花山庄等一些低于城市道路的地区,开发建房后,污水无法接入城市污水干管;滨湖桥污水泵站的出水管为桥下穿湖的倒虹吸管,过水能力严重不足;城区泵站均未设计一定调节容量的前池。

废水治理不达标。

由于运行成本高及收费低,建成的处理设施没有实现满负荷运行,加之工艺落后,工业废水和医疗废水处理不达标。

近几年,环保部门在沿湖地区推广兴建了数十座埋地式污水处理装置,但从实际使用情况看,埋地式治污未达到预期效果。

是湖面水体不流动。

洋澜湖通江出水口五丈港,长期以来河道淤塞、杂草丛生,部分沼泽化,严重影响排水能力,使湖水体丧失了流动减污功能力,成为“死水一潭”。

(三) 巢湖水污染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对策(1)规模化畜禽养殖与农户分散畜禽养殖目前巢湖流域规模化畜禽养殖发展较快,2004年养殖量达到275.26万头;污水排放量为4018.84万吨;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排放量分别为10047.10、1507.06和170.80吨。

这些污水和污染物大部分未经过处理直接排放,造成很大的污染,而农户分散养殖产生的污水、粪便等就地使用,此类污染物在地表径流、冲洗等作用下,相当多一部分最终流入巢湖,造成水体污染,因此畜禽养殖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污染源,“十一五”期间应引起重视。

防治措施:各部门和养殖户一定要建设适当的污水、固体废物处理装置,对产生的污水和污染物进行处理、处置,回收利用,变废为宝。

(2)非点源污染巢湖流域2004年预计非点源污染中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排放量分别为4214.58、5777.63和746.66吨,而农业非点源污染占非点源污染的大部分,约在60~80%左右[1]。

非点源污染相对工业、城镇生活污染治理难度更大,因此,要合理、有效地治理巢湖,非点源污染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污染源。

防治措施:非点源污染主要通过固体废弃物集中处置、节水种植、人工湿地、合理施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耕作方式等进行防治和治理。

(3)内源污染所谓内源污染是指进入湖泊中的营养物质通过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逐渐沉降至湖泊底质表层,积累在底泥表层的氮、磷营养物质,一方面可被微生物直接摄入,进入食物链,参与水生生态系统的循环;另一方面,可在一定的物理化学及环境条件下,从底泥中释放出来而重新进入水中,从而形成湖内污染负荷。

有关研究表明,巢湖内源污染负荷是外来负荷的21%,这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域水体污染构成很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其内源采取措施进行治理。

防治措施:内源污染主要通过生物调控技术、生态修复、疏挖工程、通过添加Ca(OH)2促使方解石和钙磷化合物沉淀等措施对其进行治理。

(四) 经过多部门联合深入调查:并经专家考证,巢湖市将计划用3年时间,投资1.8亿元,通过“截、清、疏、分、调、建、护、法、控、改”等十项措施,“十管”齐下,综合治理,解决洋澜湖水体污染问题。

第一是污水截流。

初步考虑是第一步封堵东塔路及洋澜湖北岸的八处排污口,在排污口前端适当地点设置溢流井,在城东污水泵站和滨湖桥污水泵站各新建一座污水池,并对部分地段进行污水干管及支管的配套改造;第二步封堵滨湖西路的六处排污口,在截流干管与原排水管相交处,设置截污溢流井,官柳南路以南沿湖边建一条两公里截污干管(方涵)。

截流污水往南流至滨湖南路排污管,通过重力流或升抽排进入城南严家湾泵站。

官柳南路以北,截流后污水往北流向滨湖桥泵站。

第二是湖底清淤。

这是快速消除内源污染最有效的办法。

重点对排污口附近的淤泥进行疏浚,切实解决洋澜湖淤泥总磷、总氮严重超标、水体污染富营养化的问题。

同时,通过疏浚淤泥,增加湖容量,增强水体自净化能力。

疏浚工程提倡“生态疏浚”,即以生态恢复为目的,以较小的工程量最大限度地清除淤泥中的污染物。

第三是疏通管道。

由市政设施管理部门坚持定期清除城市排水管道和沉沙井的淤积,保证水畅其流。

第四是雨污分流。

在新区加大“分流式截污排水系统”工程建设力度,在城南和城东新区坚决实行“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重点建设“雨污分流”的排水干管系统。

第五是生态调水。

规划实施五丈港清淤和河床生态修复工程,利用每年汛期前后的长江丰水、清水季节,通过向湖中注入新鲜水,引江灌湖2~3次。

适当时候,再实施“江、湖、港”连通工程。

第六是重建湿地。

重建洋澜湖部分地域的城市湿地,对于调控雨洪、吸收和削减城市排污中的有害物质、净化水质、保持动植物多样性等方面,将起到重要作用。

初步考虑沿洋澜湖东岸和南岸莲花山一带,环湖80米以内以及伸进的湖汊和突出的半岛,划入洋澜湖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范围。

第七是生态保护。

根据城中次生湿地的特点,坚持“生态优先、文化为魂、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水系修复、生态驳岸、植物配置、亲水环道、地形塑造、景观控制等措施,把洋澜湖湿地规划建成市民的公园、鸟类的乐园、学生普及生态湿地知识的校园。

第八是依法治污。

应严格按照《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依法治污,依法治湖。

工业废水造成重金属严重污染的水体,以及医疗废水造成病毒污染的水体,清淤、换水都无济无事,反而造成二次污染,一定要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依法重罚偷排者,限期整改不达标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