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管理学的领导角度向曾国藩学习
曾国藩的管理思想总结简短

曾国藩的管理思想总结简短曾国藩是清朝末年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他提出了一系列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对中国近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影响。
下面简单总结曾国藩的管理思想,以及他在实践中的体现。
一、重视人才培养和选拔曾国藩认为,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基石,管理者要重视人才培养和选拔。
他注重选拔具有才干和忠诚的人才,向上级推荐能力出众的下属,倡导重用实干型人才,实行“因才录用,以能为本”的管理原则。
此外,他还积极培养下属,注重实际训练,推动他们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二、强调精细管理和总结经验曾国藩注重细致的管理工作,他要求领导者要亲自参与,不仅要把工作交给下级去做,还要跟踪和指导每一个细节。
他提出了“三细”管理原则,即细数目、细时间、细分工,要求每个细节都要仔细把握,做到事无巨细。
并且他还强调总结经验,总结过去的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为今后的管理提供经验支持。
三、推崇“德才兼备”的管理者曾国藩认为,管理者应当具备德才兼备的特质。
他提出了“德才兼备”的管理理念,认为管理者不仅要具备卓越的才能,还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要有仁爱之心,关心下属,以身作则,做到以德服人。
他自己就是德才兼备的榜样,他严于律己,对下属宽容,一方面严格要求,一方面尊重和理解下属,建立了良好的领导关系。
四、注重目标的明确和执行力的强调曾国藩提出了目标的明确和执行力的强调,他认为管理者要有明确的目标,并且要有坚定的决心和执行力来实现这些目标。
他要求下属明确工作目标,并及时调整和控制工作进度,确保工作的顺利推进。
他本人也是以身作则,言出必行,做到责任明确、目标明确和抓手过硬。
五、倡导“以民为本”的管理理念曾国藩倡导“以民为本”的管理理念,认为管理者应当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做到为民服务。
他在治理维护社会秩序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通过减轻农民负担,改革赋役制度,提供农民的福利,增加农民的收入等方式,让人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六、提倡实事求是和勤政务实曾国藩提倡实事求是和勤政务实的管理原则,他认为管理者要面对实际问题,解决实际困难,不追求形式主义,注重务实的工作态度。
探析曾国藩哲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探析曾国藩哲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曾国藩是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其哲学思想对中国现代化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企业管理中,曾国藩哲学的应用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曾国藩强调“治世以经纶”,即政治管理要以经济经纶为中心。
同样地,企业管理也是以经济为中心。
在企业管理中,公司的利益和长远发展是最重要的,管理者必须注重经济经纶,制定切实可行的经营策略和规划。
同时,曾国藩还强调“重德治业”,即只有具有高尚品德的人才能够做好管理工作。
在企业管理中,领导者应该注重自身的素质,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和管理能力。
曾国藩主张“以人为本”,认为“君子以人为本,小人以己为本”。
在企业管理中,员工是最重要的资产,领导者应该注重人才的开发和激励,让员工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和潜力。
同时,也应该注重对员工的关心和照顾,建立和谐的企业文化,让员工感受到归属感和认同感。
曾国藩认为“以民为本”,主张政府要依靠民众的支持和信任才能稳固治理。
同样地,在企业管理中,加强与顾客和社会的联系,满足社会的多种需求也是非常重要的。
必须注重建立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形象,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推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曾国藩强调“知耻近乎勇”,认为只有敢面对自己的不足和缺点,才能更好的改进和提高。
在企业管理中,也需要敢于正视和承认企业存在的问题和缺点,加强自我反思和改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命力。
总之,曾国藩的哲学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其关注点是企业发展中最核心的内容。
在加强管理者道德素质、重视人才开发、注重社会责任等方面值得企业借鉴和学习。
曾国藩管理日志读后感

曾国藩管理日志读后感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管理日志被誉为管理学的经典之作。
在这本书中,曾国藩详细记录了他在湘军时期的管理经验和思考,对于管理者和领导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部宝贵的经典著作。
读完曾国藩的管理日志,我深受启发,对于管理和领导方面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曾国藩在管理日志中强调了“知行合一”的理念。
他认为管理者必须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做出正确的决策和指导。
这一观点让我深受启发,我意识到管理者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不断地实践和积累经验,才能在面对复杂的管理问题时游刃有余。
其次,曾国藩在管理日志中强调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他认为管理者要善于关心员工,尊重员工的个性和需求,才能真正激发员工的潜力,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这一观点让我深受触动,我意识到管理者要善于倾听员工的意见和建议,要善于关心员工的生活和工作,才能真正建立起一支强大的团队。
最后,曾国藩在管理日志中强调了“稳中求进”的管理策略。
他认为管理者要善于稳定团队的发展,同时又要不断地寻求进步和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这一观点让我深受启发,我意识到管理者要善于把握时机,稳中求进,不断地调整和优化管理策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曾国藩的管理日志是一部管理学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对于管理者和领导者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对于普通员工和个人发展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于管理和领导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相信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会更加注重知行合一、以人为本和稳中求进的管理理念,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
借鉴曾国藩为政思想,优化企业组织管理

B usiness上课借鉴曾国藩为政思想优化企业组织管理文/高志明 古良琴 扬州市职业大学曾国藩为官、为政的思想非常丰富,而且有独到的行政管理经验,奉“礼教”、守“忠诚”、持“恕道”,是他从政通达、事业辉煌之基础。
曾国藩在政治上能团结不同利益群体,军事上能号召和动员一大批封建士大夫与部分农民阶层,一举平定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充分体现了其领导智慧与斗争艺术。
从企业组织管理的顶层设计,以及企业高管团队自我修养层面学习、借鉴曾国藩的为政思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诚,曾国藩的为政之要“诚”是曾国藩为政之要。
曾国藩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强调“诚”,而且在“诚”字前面加一“血”字,叫“血诚”,即“诚”出自内心,精诚至极。
曾国藩所说的“诚”,不单指语义学上的“诚实”,而且还是一个哲学范畴和政治术语。
哲学范畴在此不叙,单说政治术语。
他引用程颢的“诚便是忠信”的话说:“君子之道,莫大乎以忠诚为天下倡。
”在《湘乡昭忠祠记》中,曾国藩极力歌颂了战争中死去的人,称之为“忠烈”。
曾国藩把“诚”“忠”结合,在他看来,“诚”就是忠于君、忠于长官、信于朋友。
曾国藩的政治活动,可以充分阐释“诚”的政治内涵。
咸丰初年,初登皇位的皇上下诏求言,大有一番有所作为的样子。
大臣们纷纷上书直陈时弊,奏章不下数百件,但大多被束之高阁。
曾国藩面对这种情况颇为愤懑地说:“书生之血诚,徒以供胥吏唾弃之具!”这里,“书生之血诚”与“臣下之忠心”完全是同义词。
咸丰三年正月,曾国藩给湖南乡绅的公开信中说:“自度才能浅薄,不足谋事,唯有‘不要钱、不怕死’六字时时自矢,以质鬼神,以对父君。
”“不要钱、不怕死”是曾国藩“血诚”理念的重要内容,他多次在向朝廷的请罪折中说:“仍当竭尽血诚,一力经理”。
曾国藩一生就是秉着“血诚”来为朝廷效命的。
咸丰十年,他感慨地说:“天下滔滔,祸乱未已;吏治人心,毫无更改;军政战事,日崇虚伪。
非得二三君子,倡之以朴诚,导之以廉耻,则江河日下,不知所届。
探析曾国藩哲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探析曾国藩哲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曾国藩是清朝末年的国家重臣和思想家,他的哲学思想对于企业管理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参考价值。
曾国藩强调道德修养、务实质朴以及团队合作等价值观念,这些观念对于企业管理来说,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曾国藩注重道德修养。
他提出“以天地之道,养其身;以德教人,养其心。
”的理念,强调个人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在企业管理中,领导者要注重自身道德修养,树立榜样,引领员工向善,提高企业整体道德水平。
企业管理者也应该关注员工的道德素养,通过道德教育和企业文化的塑造,培养员工的良好道德品质,构建正义、公平、诚信的企业环境。
曾国藩强调务实质朴。
他认为,治理国家要从务实做起,不能空谈无益。
在企业管理中,务实质朴的精神同样重要。
企业管理者要注重实际操作,善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避免空洞的口号和虚无的目标。
只有真正的务实质朴,才能解决实际问题,推动企业的发展。
曾国藩强调团队合作。
他认为,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只有大家团结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在企业管理中,团队合作也是至关重要的。
企业管理者要注重培养和发展团队精神,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实现协同效应。
只有团结的团队,才能迸发出更大的能量,战胜各种困难,取得更好的业绩。
曾国藩注重人才培养。
他认为,人才是国家兴衰的关键,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在企业管理中,人才同样是最宝贵的资源。
企业管理者要注重人才的选拔、培养和激励,建立科学的人才管理制度,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曾国藩的哲学思想在企业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企业管理者可以在道德修养、务实质朴、团队合作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借鉴曾国藩的思想,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也对个人自身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与时俱进,提升自身的管理素养。
曾国藩传关于管理方面的读后感

曾国藩传关于管理方面的读后感
咱先说说曾国藩这人,他管的可不是一个小团队,那可是千军万马啊。
他管理起来就像一个超级大厨,懂得怎么调配各种“食材”(人才),做出一道美味的“大餐”(高效的团队)。
他选人的眼光那叫一个毒。
他不看你是不是那种特别会耍嘴皮子,光说不练的人。
他就看重实实在在的品德和才能。
就好比找对象,不看脸,就看这人内心是不是善良,有没有过日子的本事。
他要是穿越到现在开公司,估计面试的时候能一眼看穿那些只会在简历上吹牛的人。
而且他用人特别有一套。
知道每个人的长处短处,把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就像拼图一样,一块一块拼得严丝合缝。
这让我想起我以前在一个小组作业里,组长就瞎安排,让擅长画画的去写文案,让文笔好的去搞设计,那结果就跟乱炖似的,啥都不是。
曾国藩可不会这么干,他手下那些人在他安排的岗位上,就像螺丝钉拧进了正确的螺孔里,稳得很。
还有他的自我管理,这可是管理别人的基础啊。
他就像一个自律狂魔,每天写日记反省自己,我看着都觉得累。
但是人家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不断改进自己,让自己越来越强大。
这要是放在现在,他肯定是那种每天早起跑步、读书、做计划,还能严格执行的超级学霸型选手。
他对自己这么狠,下面的人自然也不敢太散漫。
从曾国藩的管理方法里,我也看到了他的耐心。
他不是那种急功近利的人,知道管理是个长期的事儿,就像种一棵树,得浇水施肥,慢慢等它长大。
现在很多人做管理就想一蹴而就,今天安排个任务,明天就想看到成果,哪有那么容易的事呢?。
中国式领导力_学曾国藩将乌合之众打造成精兵强将_齐控

企业家日报/2018年/1月/10日/第006版管理中国式领导力:学曾国藩将乌合之众打造成精兵强将齐控人的无为,必须建立在“制度有为”的基础之上。
而有效的制度设计,又必须建立在对人“自利”本性的把握上。
以曾国藩治理湘军为切入点,可为我们提供中国式领导的范例。
曾国藩深刻地认识到,只有共同的信仰,才能熔炼出“呼吸相顾,痛痒相关,赴火同行,蹈汤同往,胜则举杯酒以让功,败则出力以相救”的军队。
因此,擅长讲文化、讲价值、讲理念。
同时,作为领导者,曾国藩为军队提供一个超越内部关系的长远目标,使湘军成员持续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地为了它而奋斗。
而这,正是很多中国企业家需要学习的领导管理要素之一。
用合理的制度规范人优秀的管理者还需要能够制定出有效的制度,把下属的自利行为引导到对组织有利的方向上去。
就像曾国藩治理湘军一样,在确立湘军的制度后,他不用自己挥着战刀在后面逼下属冲锋陷阵,下属自然就知道往前冲。
曾国藩一改由国家供养、世代为兵的“世兵制”,在湘军采取了全新的制度设计——招募制,而且是层层招募制。
而湘军的高待遇又不愁招不到兵。
但只有上司招募你,你才能进入湘军。
这样一来,从大帅到士兵形成了层层的感激关系。
如此,湘军就像一颗大树,“由根而生干,生枝,生叶,皆一气所贯通”,组织内部全部打通了,人和人的关系也成为一个由感情纽带凝聚起来的整体。
除了招募制,曾国藩还规定,在作战过程中,任何一级军官一旦战死,他手下的军队便就地解散。
保护自己的长官本来是一种道德的要求,但在湘军里面,却成了最符合士兵利益的行为。
由此在湘军中,道德和利益便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现代商业世界,备受瞩目的华为公司跟湘军有很相似的地方。
华为企业文化的核心是“艰苦奋斗”,而这一核心文化的落实也要归功于制度设计。
华为的制度设计是“高效率、高压力、高工资”,从招聘、待遇、晋升到淘汰,所有的制度设计都围绕着“奋斗”这一主题展开,围绕着保证奋斗者的利益最大化而展开,有责任心和有才能的人会不断进入公司的中坚层。
向曾国藩学领导艺术读后感

向曾国藩学领导艺术读后感篇一向曾国藩学领导艺术读后感哎呀,读完《向曾国藩学领导艺术》这本书,我心里那叫一个翻腾!也许你会问,曾国藩?一个古人能有啥领导艺术值得咱现代人学的?嘿,你还别这么快下结论!曾国藩这人,可能一开始你觉得他也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古代官员。
但细细琢磨,他的那些个手段和心思,真不简单!我觉得吧,他那种坚韧不拔的劲儿,就特别值得咱们学学。
遇到困难?不怕!咬咬牙,挺过去!这一路上,谁还没点磕磕绊绊呢?他善于用人,这一点我真的服!不像咱有时候,看谁都觉得不行。
他能看到别人的长处,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也许这就是他能成功的一大秘诀。
我就想,我要是能有他这眼光,那我在学校的小组活动里,还不得把事儿办得漂漂亮亮的?不过呢,我也在想,他那一套在现代社会是不是能完全照搬?可能有些地方行,有些地方还得变通变通。
毕竟时代不同了,是吧?但不管怎么说,读了这本书,让我对领导艺术有了新的认识。
原来领导不是光指手画脚,而是要有智慧,有胸怀,有眼光。
这一路读下来,真好!让我明白了好多以前没想过的事儿。
篇二向曾国藩学领导艺术读后感哇塞,《向曾国藩学领导艺术》这本书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一开始,我心里还犯嘀咕,一个清朝的老家伙能教给我啥?可当我深入读进去,我发现自己大错特错!曾国藩这家伙,简直就是个领导界的“大神”!他那种自我约束的能力,我真想问问,他是咋做到的?每天写日记反思自己,我天,这得需要多大的毅力啊!我自己有时候想坚持个早起都难,跟他一比,我简直弱爆了!也许正是因为他对自己这么狠,才能在复杂的官场中站稳脚跟。
还有他的战略眼光,那叫一个长远!他好像能提前看到好几年后的事情,然后早早布局。
我就想,如果我能有他这本事,那我规划自己的未来还不是小菜一碟?不过,我也在琢磨,他的那些方法是不是在今天的职场里都适用呢?比如说他的那种保守和谨慎,在现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是不是有点跟不上节奏了?但不管怎样,读这本书的这一路,我觉得收获满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2012第一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科目考
查卷
专业:市场营销班级:营销10-1任课教师:谢标
姓名:冯飞辉学号:10054010104成绩
用管理学里“领导”角度向曾国藩学习
摘要:
西方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把人类迄今为止最有效的管理概括为三种类型:政府型、军队型、企业型。
在现代大型企业在发展的长时间里,都借鉴了军队这种“执行-控制型”,并取得相当的成功。
我们把视角引到中国近现代百年史中,曾国藩恐怕是为数甚少,甚至可能是惟一的一位先后或同时管理政府、军队和大型企业的人。
曾国藩在近现代史上地位最显赫,同时也是最具争议的人物,曾国藩在其生前和死后一直都是毁誉参半的。
但从管理学的“领导”角度来说,有一点想必大家是公认的,就是“曾国藩绝对是一位能力超群的好领导”。
在此,我们就结合管理学中的“领导”角度,从领导者严己、选用人才、留住人才这些方面来说。
关键词:管理学领导识才激励战略
一、正人先正己,确立威信
我们专业所学的管理学的“领导”有两种词性。
一种是名词属性的“领导”,即“领导者”的简称;二是动词属性的“领导”,即“领导行为”的简称,指“领导者”所从事的活动。
领导者的本质就体现在被领导者的追随和服从,它完全取决于追随者的意愿,而并不完全取决于
领导者的职位与合法权力错误!。
作为领导者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一是领导者必须要有部下或追随者二是领导者拥有影响追随者的能力或力量,具备领导个人所具有的影响力;三是领导行为有明确的目的,可以通过部下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我们带着管理学的“领导”定义及要素回望曾国藩一生的大概事迹。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毛泽东也曾说过“独服曾文正”\o\ac(○,2)。
曾国藩,"清代三杰"之一。
在大清朝面临生死存亡之际,曾国藩从镇压太平天国“叛乱”、创办洋务运动,与各国周旋等大事,到处理日常事务、引荐人才、修身齐家等小事,无一做到兢兢业业、滴水不漏。
他为官的三十多年,凭“卓越领导”的名望影响至今,其领导策略、领导智慧仍值得我们今天领导者的借鉴。
管理学中的领导类型很多种,但无论是集权式领导者、民主式领导者、事务型领导者还是战略型领导者,能做出大事的,必有其一——拥有领导魅力。
再能者,尤其是管理整个大队的,假使没有个人魅力,就好比一个下了令的将,士兵毫无所动。
所以,作为领导者,首先要从自身开始做好,才能树立威信。
管理学中的有效领导具有共同的特性那就是:努力进取,渴望成功;强烈的权力欲望;正直诚信,言行一致;充满自信和追求知识和信息错误!。
作为个领导,要想教育人培养别人,自己首先要有好的表率,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美国著名人物鲍威尔说,“领导者应该为他人作出表率。
无论在军队还是在平民生活里,组织中的其他人员会效仿领导的榜样---不是从他的言论中,而是从他的行动中。
”
正如曾国藩自己说“自立准绳,自为守之,并约同志者共守之,无使无吾心之贼,破吾心之墙子。
”错误!树立个标准,自己首先要严格遵守,然后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遵守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互相激励,共同进步。
这样在教育领导下属时菜有说服力,“欲正人先正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毛泽东是这样评点曾国藩为人的,“涤身日记,言士要转移世风,当重两义:曰厚曰实。
厚者勿忌人;实者不说大话,不好虚名、不行架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
不谈过高之理心知不能行,谈之不过动听,不如默尔为愈。
”错误!。
从毛泽东的点评中,我们可以看出曾国藩的为人之一大特点,那就是厚实。
曾国藩认为“君子之道,莫大乎以忠诚为天下倡”。
无论是做人、治军还是以领导者的身份治国,曾国藩所信奉的只有一个“诚”字。
曾国藩说:“成者,不以欺者也。
不欺者,心无私著也。
”在教育影响其他人方面,曾国藩也不遗余力。
他经常告诫部下及亲友:无论是中国外国,无论今人古人,无论大官小官,有才无才,危机之际,言而无信,变一钱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