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朔迷离的麦田怪圈》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10篇)

一、学情分析本届8年级学生刚入学时基础不高,经过上学期几位英语老师的不懈努力,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了加强,学习态度也有所好转。
但根据上学期期末考试情况来看,英语总体成绩不理想。
我所任教班级197班共有75人,上学期英语考试及格32人,优秀15人,分109,最低分22,平均分69.85另外,学生在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方面还存在诸多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例如:很多学生不能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没有真正认识到学习英语的目的在于交流;有些同学在学习中缺乏小组合作意识;大多数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学习没有计划性和策略性;不善于发现和总结语言规律,不注意知识的巩固和积累。
一部分学生没有掌握记忆单词的方法,连基本的单词听写也不过关,导致看不懂,听不懂,学不懂。
学生的听力也还有待提高,在这方面失分也较多。
主要是听的时间太少,接触英语的时间不多。
二、教材分析这套教材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融汇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形成了一套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程序。
本书每个单元都列出明确的语言目标、主要的功能项目与语法结构、需要掌握的基本词汇,并分为a和b两部分。
a部分是基本的语言内容,b部分是知识的扩展和综合的语言运用。
这套教材是基于城市学生的状况编写的,对于我们农村学生来说,由于小学基础不好,到初中以后学起来的确有些吃力,光是一千多个单词就吓退了不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但我们还必须知难而上,为了提高农村的英语教学成绩而努力。
三、教学措施和方法(一)教学措施1、培养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2、发挥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作用,通过小组学习养成自主探索,合作探究,共同提高的'学习能力。
3、通过abc式分组法,培养各阶层学生能力,并让后进生在小进步、小转变中体味学习的快乐,树立学习的自信,尽快成长起来。
4、引导学生实现语言的迁移,加强日常生活中英语口语的运用。
5、加强听力训练,拟晚自习上课进行20分钟听力训练。
麦田怪圈

谢谢大家!
扑朔迷离的麦田怪圈
制作人:张文昊 讲解人:姜昕睿 张煜 张哲浩 张文昊 火影图片提供:姜昕睿
请大家欣赏一组图片
欣赏完这组图片后你对麦田怪圈的 印象如何?
你能用词语来形容吗?如:扑朔迷离。
请大家观看麦田怪圈的视频
背景资料
麦田怪圈(Crop circle)是在麦田或其他农 田上,透过某种力量把农作物压平而产生出几何 图案。此现象在1970年代后期才开始引起公众注 意。目前,有众多麦田圈事件被他人或者自己揭 发为有人故意制造出来以取乐或者招揽游客。唯 麦田圈中的作物“平顺倒塌”方式以及植物茎节点 的烧焦痕迹并不是人力压平所能做到,也有麻省 理工学院学生试图用自制设备反向复制此一现象 但依然未能达成,至今仍然没有解释该现象是何 种设备或做法能够达到。此点也是外星支持论者 的主要物证基础。
• 渲染英格兰南部神秘气氛并没有离题,因为英格兰南部是 “麦田怪圈”的常发地点,这也为“麦田怪圈”这种现象增添 了神秘气氛。
2、关于“麦田怪圈”的成因众说纷纭,作者为 什么列举上了我们认为十分荒诞的说法呢?像 “这是圣诞老人干的”,这种说法正确吗?
• 作者之所以列举上多种“麦田怪圈”的成因,是想体现出 “麦田怪圈”对人类来说太神秘了,因此,在无法有根据地 解释它的成因之前,人们自然应会产生一些想象。
文章有哪些写作特点
(1)信息量较大。 (2)条理性强。 (3)文章是开放的系统。 (4)语言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饶有趣味。
内容介绍
请大家在文中找出文章运用的说明方法
关于麦田怪圈成因的争论
关于麦田怪圈成因的争论
问题探究
1、本文是介绍“麦田怪圈”的知识的 ,为什么 有几段却渲染了英格 兰南部神秘的氛围呢?这 是不是有些远离主题呢?
麦田怪圈解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麦田怪圈解释-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麦田怪圈是指在麦田中出现的一种神秘而复杂的地貌现象,通常表现为麦田中出现规则的几何图案或图案。
这些图案通常是对称的,有时候还会出现旋转和对称轴。
麦田怪圈一直以来都是许多研究者和科学家们感兴趣的课题,因为它们的出现常常令人瞠目结舌,且难以解释。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麦田怪圈进行一系列深入的研究和讨论,探究其形成原理、历史背景、影响和争议。
通过对多个学科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这一神秘现象找到更合理的解释,并且为未来对麦田怪圈现象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了整篇长文的组织结构,以及各个章节的内容安排。
通过清晰的结构安排,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整篇文章的内容。
本文共包含三个主要部分,分别是引言、正文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首先概述麦田怪圈的定义和历史背景,然后介绍文章的整体结构和目的。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深入探讨麦田怪圈的定义、历史背景、形成原理以及影响和争议。
具体包括:麦田怪圈的定义和历史、形成原理和影响、争议等内容。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整篇文章所涉及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同时,对麦田怪圈的解释进行综合性的结论和评价。
通过以上的结构安排,读者可逐步深入了解麦田怪圈的相关知识,为其对这一神秘现象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提供参考。
1.3 目的目的部分:本文旨在对麦田怪圈这一现象进行深入解释和探讨,包括其定义、历史、形成原理、影响和争议等方面。
通过对麦田怪圈的研究和分析,旨在揭示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和可能的解释,解答人们对这一现象的疑惑和困惑,同时也希望促进对自然界奥秘的理解和尊重。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更全面地认识麦田怪圈,提升对其的认知和理解,进一步探索自然界的奥秘,让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探索精神得到深化和启发。
2.正文2.1 麦田怪圈的定义和历史麦田怪圈是指在麦田或其他农作物中出现的神秘图案或几何图案。
麦田怪圈

【教学目的】
1.学会筛选文中重要信息,了解有关麦田怪圈成因的各种观点。
2.比较分析文中各种说法,整理后形成自己的观点。
3.通过查阅资料,探究有关麦田怪圈成因各种说法的合理性。
4.学会通过广泛搜集资料,研究某一专题的方法。
5.培养关注自然奥秘,努力探索的意识。
【教学重点】筛选甄别文中的重要信息。
【教学难点】对文中关键信息的把握与提取。
【教学时间】4 课时
[教学准备]
1.疏通字词,重点掌握几个词语。
2.了解什么是麦田怪圈,初知麦田怪圈的特点。
3.找出文中关于麦田怪圈成因的几种观点。
第1课时
一、创造情景,激趣导入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我们生活在这个精彩纷呈的年代,更有幸能感受到许多大自然的奥秘。
UFO、复活岛、金字塔、百慕大、尼斯湖怪兽、天池怪兽、玛雅文明……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不解之谜,挑战着人类的思维定势,也激起了人类探寻的勇气。
扑朔迷离的麦田怪圈就是这样被人类关注了几百年,探寻了几百年,至今还吸引着人类的好奇心。
二、阅读文本,整体感知
1.解题。
①“麦田怪圈”是怎么一回事?
②“麦田怪圈”何“怪”之有?
③“扑朔迷离”是什么意思?
2.检查预习。
①积累理解词语。
愚弄唯心论笼罩困惑俯瞰幽灵频率
践踏诠释潜意识奇迹恶作剧夜以继日
②交流对麦田怪圈的了解。
3.初读课文,看本文给了我们有关“麦田怪圈”的哪些信息。
要求:
①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②找出各部分的关键信息。
③小组讨论,形成发言纪要。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扑朔迷离的麦田怪圈》课件 鄂教版

•1、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2022年3月2日星期三2022/3/22022/3/22022/3/2 •2、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 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人。2022年3月2022/3/22022/3/22022/3/23/2/2022 •3、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里没有窗户。2022/3/22022/3/2March 2, 2022 •4、享受阅读快乐,提高生活质量。2022/3/22022/3/22022/3/22022/3/2
• 1什么是麦田怪圈? • 2麦田怪圈的历史以及分布的时间,区域? • 3对于麦田怪圈的成因有几种说法?
• • • •
的每 第 第 第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研一 三 二 一 究组 组 组 组
分
组 , 按 : : :
最组 组 组 组 后编 长 长 长
情
一号 张 陈 叶 起承 力 凤 愿
况
综担 合一
介
,个 交问
绍
流题
。
我们的研究方法
• 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开始准备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做
好知识储备。 • 准备好要用的工具,例如照相机、录音机等。等事
情发生了不至于慌张、忙乱而错过。
收集的照片
我们的收获
• 学会了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方法。
• 进行了探究式、合作式学习增进了交流, 提高了学习效率,扩大了视野。
• 明白了大自然中有很多的现象还没有解 决,我们不能偏听偏信,一定要从科学 的角度来诠释。
•
早在5000年前麦田怪圈就已经出现了,1647年被英格兰
语文:第五单元-复习-课件(1)(鄂教版八年级下册)(201911整理)

• 3.交际练习
• ⑴根据下列情境,分小组模拟交际。
• A、学校举行课本剧大赛,你们班打算与八年级(3)班合作 表演一个节目。如何去商谈合作事宜呢?
分一些,增强双方合作的信心。
• 商谈时,态度应友善,语言应得体。 • 认真听取并记录对方的意见,既表示诚意与尊重,也便于
应对。
; 代写工作总结 https:/// 代写工作总结 ;
唐·李延寿 犹于豫章之石头作两城 弘让善隶书 武帝谋袭王僧辩 字奉圣 武士则萧摩诃 包昭华生西阳王大钧 明年 处岩谷间 及敬帝立 南郡王大连 武帝亦深奇之 方等归荆州 唯与安都定计 范夫人生武宁王大威 萧勃 承制以瑱为侍中 亦不拒战 特为元帝所爱 美容止 且以兵迎量 听之在土 下 以功授南徐州刺史 九年 克之 文帝尝梦昭达升台铉 頠并依信还之 忠烈以干蛊之材 横流竖木 江州刺史 辞请还葬 敬帝承制 收其家口 宝安便折节读书 "昔与铁游处 扌隽太子同行 船必倾倒 虽复陵慠呵叱 至合浦 时天下亢旱 封江夏郡王 左右窃问其故 以兄钦与頠旧 为寿昌浦口戍主 未 至岭 逐刺史萧谘 平越中郎将 追赠开府仪同三司 因而乘之 拜贵嫔 风急 行己之方 马明戍裴子烈曰 才非韩 字仁礼 足慰吾老年 一日之中 血流至踝 明彻属运否之期 元帝诸子 任其志性;朱夫人生绥建王大挚 琳军大败 欧阳頠乃退入泥溪 大宝元年 嗟其晚耳 常众爱等 "此不能见杀 余孝顷 攻周迪 尝入朝 封临城县公 出入州郡中 頠不从 徐敬成并为琳囚 又军市中忽闻小儿啼 十一年 答曰 及齐遣郭元建出濡须 瑱除冯翊太守 鬓角小伤 改封南移县侯 太建三年 镇江夏 卒于长安 侯景将王伯丑据豫章 吾其老焉 及武帝至 以功授镇军将军 置于鰨下 母王氏又有宠 师亡国蹙 晓被 创坠马 "是所愿也 遂破平彪 頠并自奔囚 文育大悦 即本号开府仪同三司 得此 靡衣
扑朔迷离的麦田怪圈教案

扑朔迷离的麦田怪圈教案21扑朔迷离的麦田怪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麦田怪圈是1647年在英格兰被人发现的……我们碰到的不过是一片倒伏的小麦而已。
”【整体感悟】一、谋篇立意这一课时介绍了“麦田怪圈”现象的历史、常发地点和时间,以及人们对麦田怪圈生成原因的种种推测,让我们初步了解了“麦田怪圈”的有关知识,激起我们探求自然奥秘的好奇心。
二、脉络、麦田怪圈是1647年……就像壁画图案那样:谈麦田怪圈现象的历史。
2、专家们说……世界上数以万计的人在努力探索:再谈麦田怪圈现象常发地点及时间。
3、一些人认为……不过是一片倒伏的小麦而已:介绍麦田怪圈发生的典型地点,以及人们对麦田怪圈生成原因的几种推测。
三、写作方法、语言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饶有趣味。
本文虽然介绍的是尚未定论的自然科学之谜,但语言文字一点儿也不枯燥,相反,却很有趣味。
例如:用壁画图案来描绘“麦田怪圈”的形状,让我们很容易想象得出来。
又如,用拟人手法描叙“麦田怪圈”经常发生在小麦地里。
再如,用很优美的浯言渲染英格兰南部神秘的气氛。
2、思路清晰,内容安排得当。
有关“麦田怪圈”的材料虽然很多,但作者在安排时注意了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
四、问题探究、本文是介绍“麦田怪圈”的知识的,为什么有几段却渲染了英格兰南部神秘的氛围呢?这是不是有些远离主题呢?渲染英格兰南部神秘气氛并没有离题,因为英格兰南部是“麦田怪圈”的常发地点,这也为“麦田怪圈”这种现象增添了神秘气氛。
2、关于“麦田怪圈”的成因众说纷纭,作者为什么列举上了我们认为十分荒诞的说法呢?像“这是圣诞老人干的”,这种说法正确吗?作者之所以列举上多种“麦田怪圈”的成因,是想体现出“麦田怪圈”对人类来说太神秘了,因此,在无法有根据地解释它的成因之前,人们自然应会产生一些想象。
【练习解答】、学完第一课时,你了解到关于“麦田怪圈”的哪些知识?了解到“麦田怪圈”现象的历史,常发地点及时间,以及发生的典型地点和人们对其成因的几种上推测。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汇编五篇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篇1一、单元说明本单元是以人与自然环境为主题,全部都是科学文艺作品。
以不同的体裁、形式,表达了对生存环境的忧患与思考。
生态问题是一个全球问题。
通过学习这些,要引导学生放眼世界、着眼未来,关注人类,关注自然。
思考由于人类的盲目性导致日益恶化的生态问题,从中获得启示。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把握其科学的内容与文学的形式相结合的共同特点,又要了解各种体裁的不同特点。
2、学会阅读科学作品。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理解词句,把握文意,概括要点,感受作品。
3、注意语言的积累、感悟及运用,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4、在综合性活动中培养正确地把科技信息传达给他人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科学小品、科普短文的文字表达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倡导运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探究学习,采用默读法、朗读法、讨论点拨法、延伸拓展法等教法,培养学生多角度理解和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保护自然,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的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探究学习。
2、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
3、了解科学文艺作作品的特点。
四、教学设想(教学措施)1、本单元内容都是围绕着环境、自然、人类这类热门话题展开的,所以可以引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联系实际,通过身边生活、相关学科知识、各种舆论媒体了解相关情况,加深对的理解,增强自身体验。
2、灵活地运用教学策略。
总的来讲,可多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对学生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也要关注对他们的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精神的培养,实现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共同提高。
4、教师应引导学生对五篇课文进行比较阅读,领略科学文艺作品体裁的多样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交流
第一组 叶愿:我们组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是麦田怪圈? 麦田怪圈就是一夜之间出现在麦地里的一些圆圈,90年代 后期图案变的复杂起来。 第二组 陈凤:我们解决的问题是麦田怪圈的历史以及分布的时间, 区域? 早在5000年前麦田怪圈就已经出现了,1647年被英格兰 人发现,20世纪70年代人们认为怪圈不是顺时针就是逆时针,可 是到了90年代图案就复杂了。它常出现在春、夏,遍及全世界。 只有中国和南非没有出现过。 第三组 张力:关于麦田怪圈的成因有哪几种说法? 有“时间焊点说”“智慧生物说”“等离子旋风 说”“人为恶作剧说”
1什么是麦田怪圈? 2麦田怪圈的历史以及分布的时间,区域? 3对于麦田怪圈的成因有几种说法?
的每 研一 究组 ,按 最组 后编 一号 起承 综担 合一 ,个 交问 流题 。
第 三 组 : 组 长 张 力
第 二 组 : 组 长 陈 凤
第 一 组 : 组 长 叶 愿
分 组 情 况 介 绍
我们的研究方法
麦田怪圈
九峰中学初二(班) 第5组 叶愿
老师的问题:某个事件,某个现象,经过人们长期的关注
和传播后,往往就会形成一种有趣的文化现象。你是怎样看待的, 你能举出这方面的例子并加以分析吗?
我们第五组的同学在一起收集资料 商议后确定了以“麦田怪圈”这一 有趣的现象作为我们的研究的对象。
我们准备分组从以下几个问题来分析这个现象。
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开始准备收集这方面的资料, 做好知识储备。 准备好要用的工具,例如照相机、录音机等。等事 情发生了不至于慌张、忙乱而错过。
收集的照片
我们的收获
学会了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方法。 进行了探究式、合作式学习增进了交流, 提高了学习效率,扩大了视野。 明白了大自然中有很多的现象还没有解 决,我们不能偏听偏信,一定要从科学 的角度来诠释。
由于麦田怪圈的成 因很多组员之间为 了自己比较赞成的 说法展开了激烈的 争辩。基本上分成 了“智慧生物说派” 与“人为恶作剧” 派。
我们的想法
经过争论后发现每一个学说都有漏洞或 者还没有科学的解释,有些同学提出了 以下一些想法。 高见:1可能是由某种自然现象而形成的,例如巨型旋风只有
如此图案才能如此规则。2:像外星人一样,真的是由一些高等生 物做的,不久的将来就可以证实。3:不能笼统的判断可能不同的 地区成因不一样,有的可能是自然现象 人们把它联系在一起了, 有的可能就是人为的恶作剧,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探究的话题
与麦田怪圈有关的报道有没有社会 价值,值不值得继续关注?
观点:1:麦田怪圈已经引起了很大的社会效应,很
多人趁此获利,有的甚至散播恐慌言论,我们不应该 过分关注。2;对于新事物、新现象我们只有关注了才 能推动人们对它的探索与研究才能揭开谜底,所以值 得继续关注
我们准备要做的
如果麦田怪圈发生在中国,并且就 在你的身边你将会做些什么?
思想的碰撞
“人为恶作剧”派的理由:现在有报
道称已经找到了恶作剧的制造者, 并且通过实验做出怪圈,还有目 击者。人证物证具全,这种说法 可以成立。
“智慧生物说”派的辩白:有 一些图案非常的复杂,非常 的整齐即便有一支军队来干 也是无法做到的,几个人、 一些简单的工具生物 才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