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历史】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历史】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历史】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

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B.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C.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

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

2.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制作一幅展板,同学们搜集了下列几幅图片,这些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经济重心南移B.古代对外交流

C.中央集权加强D.科学技术进步

3.有人曾形容秦朝是“赭衣塞路,囫囵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这些现象说明秦朝时期

A.治安混乱

B.刑罚严酷

C.社会安定

D.人口众多

4.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发展生产

B.巩固政权

C.吸取秦亡的教训

D.减轻人们的负担

5.四大名著是中国乃至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文化遗产,在整个华人世界中有着深远影响。下列哪一情节不可能出现在这四部名著中

A.孔明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

B.卖油郎独占花魁,灌园叟晚逢仙女中

C.宋江智取无为军,张顺活捉黄文炳

D.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

6.小明在学习完一节历史课后,制作了这样的知识线索: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小明学习的课题是()

A.《两汉的科技文化》

B.《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C.《东汉的兴衰》

D.《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7.“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反映了东汉黑暗的政治环境,其结果是()A.外戚夺得了东汉政权B.宦官夺得了东汉政权

C.东汉王朝走向衰亡D.东汉王朝短暂而亡

8.歌谣“骨木石陶,种植水稻,猪狗水牛,定居不移”反映了哪一原始居民的情况A.山顶洞人

B.半坡居民

C.河姆渡居民

D.北京人

9.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汉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独尊儒术和北击匈奴,出现了“大一统”。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为()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 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10.历史图片的解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下列图片突出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北方统一

B.民族融合

C.中外交流

D.文化昌盛

11.胡锦涛在十七届中纪委六次全会上反复强调要采取措施反腐倡廉胜取信于民。那么,在汉武帝时,为防止官员为非作歹,监督和检举京师高官和皇亲国戚的不法行为,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A.颁布推恩令 B.设立司隶校尉 C.独尊儒术 D.削弱封国

12.下列原始文明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③②④①B.③①④②C.③②①④D.③④①②

13.关于春秋争霸的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打击奴隶制度

B.维护周王朝的统治

C.阻碍社会进步

D.促进局部统一

14.学了“百家争鸣”知识后,同学们兴趣盎然,一起讨论起班级各位任课老师的教学风格,并与教材中各家的主张作了比较。下列有关他们的说法正确的有()

A.语文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熟谙儒家真滴

B.数学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知己知彼,颇有道家风范

C.英语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法家做法

D.历史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墨家影响

15.排列以下工具出现的先后顺序()

①陶器②铁器③石器④青铜器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①④② D.④②③①

16.50.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上中下”的地理位置来分,它们分别是()

A.齐、楚、秦、燕、赵、魏、韩 B.齐、楚、秦、燕、韩、赵、魏

C.燕、赵、魏、韩、齐、楚、秦 D.楚、韩、赵、齐、秦、燕、魏、

17.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断摘录。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A.商朝、秦朝、北魏 B.秦朝、汉朝、周朝 C.秦朝、晋朝、汉朝D.商朝、秦朝、三国18.中国历史悠久,朝代众多。下列几组朝代中基本并存的一组是

A.西周与东周B.西汉与东汉C.西晋与东晋D.南朝与北朝

19.挥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与以下哪一著名战役有关

A.城濮之战B.巨鹿之战C.淝水之战D.赤壁之战

20.《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当时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是( )

①自然条件优越

②南迁的人带来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③江南战争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A.①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1.“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的赤壁之战发生于208年,这一时间还可表述为

A.2世纪初期B.2世纪末期

C.3世纪初期D.3世纪末期

22.历史知识中,“史实”和“结论”并不相同,学习历史就是要知道二者的区别。以下关于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叙述中,属于结论的是

A.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聚敛财富

B.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

C.私人铸币还没有完全禁绝,盐铁经营权也大都掌握在豪强手中

D.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2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特点是()

A.封建制度建立和初步发展B.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C.政权分裂和民族融合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24.古人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学问渊博,但也反映出当时书写工具的落后,那在古代的中国,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人外出游学时,不用带五大车的竹简,也可以达到“学富五车”?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25.西汉初年,自汉高祖开始至文帝、景帝的六七十年间,统治者都采取宽刑薄赋的政策。下列选项属于其原因的是()

A.利用儒家思想治理国家B.汉初统治者都是仁慈之君

C.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D.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二、材料综合题

26.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多种多样,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下面两个板块分别呈现的是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请你完成学习任务。

板块一(释读图片再现两汉经济)

(1)图1耧车的用途是什么?

(2)图2五铢钱是哪位皇帝在位时期统一的货币?除此之外,他在经济上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3)在古代,我国陆地上就已经有了重要的商路与外国进行沟通,进行贸易往来。请问这条商路的出发点是今天的哪个城市?最远可以到达A国,写出该国的名称。这条商路的开辟有着什么作用?

板块二(研读史料认识魏晋南北朝经济)

《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27.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社会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材料二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上)

材料三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凤凰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制度”是谁首创?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推行了什么制度?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朝西域主要是指我国今天的什么地区?请写出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的机构名称。该机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28.对外交往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内容,各朝各代绵延有序

材料一汉代丝绸之路路线图

汉武帝时,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逐渐形成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丝绸之路。汉武帝还大力开辟海上交通,逐步形成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二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唐朝陆上、海上交通发达,架起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与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交往。唐朝的发达文化远播域外,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唐朝对域外文化广泛吸收,也促进了社会发展。

材料三郑和航海路线图

郑和作为明朝的使者,代表明朝皇帝拜会当地国王或酋长,同他们互赠礼品,向他们表示通商友好的诚意。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亚非国家使节来华共318次。中国的茶叶、瓷器、丝织品等物产和造纸、指南针为代表的科技以及四书五经等为代表的书籍,成为交流的重要产品。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完成下列表格。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古代中外交往的主要特点。

(3)依据材料三,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在括号内划“正确”;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括号内划”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的,在括号内划“〇”。

①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与亚非多国政治、经济、文化交往。

②郑和下西洋清剿海盗、平息纷争,维护了沿线安定和平。

③郑和下西洋主要是宣扬国威,对经济贸易交流没有起到促进作用。

(4)从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历程中,你能够获得哪些认识?

29.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材料三:中医养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我国传统养生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道法自然”是中医养生的基本要求,天人合一、阴阳平等、身心合一是中医养生观的三大法宝。

(1)材料一中图一的文字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它被称为_____;汉子书写在东汉末年发展成为书法艺术,图二是谁的书法作品?

(2)材料二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主张?谈谈这种思想主张对当今社会有什么作用?

(3)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孔子的学说在公元前2世纪是怎样发展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的?

(4)根据材料三,东汉时期,一套“道法自然”的医学体操诞生,请写出该体操的名称:同时期产生的一部医学著作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请分别写出这部著作的作者和名称。

(5)综合以上探究,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30.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见下图

请回答:

(1)请说出材料一中图一是传说时代的哪位英雄人物?该人物被炎黄子孙尊奉为什么?(2)分析材料一中图二材料,材料中的“子”指的是谁?说出他的治国主张?材料一中图三人物提倡“无为而治”,警告统治者不要为所欲为。请问他是谁?

(3)依据材料二图一,请说出与丝绸之路开辟有直接关系的一位重要历史人物。

(4)依据材料二图二,请概括丝绸之路开辟有什么重要的历史作用?

(5)今天生活中有许多地方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请举一例说明。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为了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着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商鞅变法的成功是因为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顺应了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确立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是商鞅变法的影响,不合题意,故选择A。

2.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图1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图2玄奘西行加强了唐与中亚、印度半岛的联系;图3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三幅图都反映了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情况,故选B。3.B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犯人多说明秦朝的刑罚严酷,B项符合题意;秦朝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且实行连坐,导致犯人众多,不能说明秦朝的治安混乱和人口多材料信息也体现不出秦朝因此而社会安定。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分析材料含义,结合秦朝暴政表现理解材料中的现象。

4.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了秦朝因暴政灭亡的教训,采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措施,其根本目的是巩固统治,同时这些措施的实行客观上起到了减轻人们负担和发展生产的作用。所以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根本目的是巩固政权,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是根本目的,排除,故选B。

5.B

【解析】

【详解】

本题是否定式的选择题,“不可能出现在这四部名著中”是提示信息。依据课本所学,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和《水浒传》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卖油郎独占花魁,灌园叟晚逢仙女中是冯梦龙《醒世恒言》的情节,B项符合题意;孔明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是《三国演义》中的情节,A项不合题意;宋江智取无为军,张顺活捉黄文炳是《水浒传》中的情节,C项不合题意;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章节,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 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6.C

【解析】

【分析】

【详解】

公元25年,参加过农民起义的西汉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为了使社会安定下来,光武帝多次下令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惩处贪官污吏,任用清廉官吏。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历史上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太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由于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社会上大批贫农流离失所,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广大人民再也不能忍受这种黑暗统治,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184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爆发,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知识线索“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学习的是东汉的兴衰。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7.C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东汉的黑暗统治表现在外企宦官交替专权,导致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

乱,动摇了东汉的统治基础,东汉王朝走向衰亡,但没有使东汉王朝短暂而亡,C项符合题意,D项说法错误;AB两项是政治黑暗的表现;故选C。

8.C

【解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河姆渡人过着定居生活,居住干栏式的房屋,水稻是这一时期主要的农作物,农业工具以耒耜最为典型,家畜以猪、狗和水牛为主,河姆渡人会制造陶器和玉器,还有简单的乐器骨哨。C项符合题意;山顶洞人和北京人还没有定居生活,没有出现原始农耕,饲养家畜。AD两项不合题意;半坡人主要种植粟;饲养猪和狗等家畜。B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9.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汉时期是中国秦汉两朝大一统时期的合称。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首次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统一,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秦朝。汉朝继之而起后基本延续秦的制度,史称“汉承秦制”。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时期。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C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择C

10.B

【解析】

【详解】

依据图片文字“胡人汉服图”、“汉人胡食图”,说明胡人即少数民族可以穿汉人的服饰;汉人也吃上了少数民族的食物。体现了汉族服饰文化对少数民族的影响,体现了少数民族饮食对汉族的影响,民族之间相互影响学习促进了民族融合。B项符合题意;图片中不能体现北方的统一,A项不合题意;图片体现的是中国境内的民族关系的发展,不是中外交往,C项不合题意;图片体现了民族生活习俗的相互影响,不能反映文化昌盛。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11.B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汉武帝刘彻为了加强京城的治安而置司隶校尉,监察京师百官和三辅,除监督朝中百官外,监督和检举京师高官和皇亲国戚的不法行为,还负责督察三辅,B项符合题意。A项政治上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不合题意;D项推恩令逐步削弱诸侯国的权力,不合题意;B项思想文化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倡儒学。不合题意;经分析,ACD都不符合题意,选B。

12.B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原始文明的有关知识。①是干栏式房屋,是距今约六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②是黄帝,生活时间是距今约四五千年。③是北京人头部复原像,生活时间是距今约70——20万年。④是半地穴式房屋,是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按照原始文明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③①④②。所以选D项。

【点睛】

本题难度较大,正确识记原始文明出现的时间是解题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是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出现时间。

13.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春秋时期,由于周王室衰落,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要依附于强大的诸侯,为了争夺领土和人民,各诸侯国之间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客观上有利于国家统一。故选D。

14.A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主张为政以德,在教育上善于因材施教,A说法正确;知己知彼是兵家的,道家风范是无为而治,道法自然,BC错误;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是法家思想,墨家思想是兼爱,D错误,故本题选A。

15.C

【解析】本题考查工具的出现时间。结合所学知识,陶器出现于河姆渡原始居民时期,铁器出现于春秋时期,石器在北京人时期就已出现,青铜器出现于原始社会末期。按照它们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③①④②。排除ABD项顺序不正确,故选C。

16.A

【解析】结合战国七雄的口诀进行选择,“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可知,A 项符合题意,故选A。

17.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220年曹丕建立魏、221年刘备建立蜀国、222年孙权建立吴国,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故D符合题意;ABC表述错误,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18.D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南朝与北朝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是我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南北政权长期维持对峙。其中,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四朝;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 C项正确;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0

年称为西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二者时间上为先后而非并列关系,所以A错误;晋朝分为西晋和东晋。226年,司马炎登基,国号晋,史称西晋, 317

年,司马睿定都建邺,史称东晋,二者时间也为先后而非并列关系, B项错误;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 960年赵匡胤改国号宋,史称北宋,1127年靖康之变后,赵构在临安称帝,史称南宋,二者时间也为先后而非并列关系, D项错误;故正确选项C。

19.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与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有关的历史事件是淝水之战;城濮之战与成语“退避三舍”有关;巨鹿之战与成语“破釜沉舟”有关,与赤壁之战有关的成语有草船借箭、火烧连营等。故选C。

20.D

【解析】

【详解】

依据《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分析可知,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南方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的原因有①自然条件优越,②中原人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③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安定,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因此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发展。所以①②③④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21.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100年为一世纪,1世纪是公元1-99年,公元某世纪初:即公元1年到公元19年;从而得出208年,这一时间还可表述为3世纪初期;C选项符合题意;故选:C。

22.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方上的豪强地主也发展起来,兼并土地,聚敛财富,可知是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背景,属于史实叙述,故A不符合题意。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属于汉武帝大一统在思想上的举措,属于史实叙述,故B不符合题意。私人铸币还没有完全禁绝,盐铁经营权也大都掌握在豪强手中,可知是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背景,属于史实叙述,故C不符合题意。国家的财政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可知是指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作用,属于结论叙述,故D符合题意。故选D。

23.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除西晋短期统一以外,魏晋南北朝多数时间处在分裂割据状态,或三国鼎立,或南北对峙。南北对峙下的南方和北方,又时常呈现不同的分裂割据局面。同时少数民族开始振兴,大举入侵中原,建立少数民族政权,汉化改革,魏晋南北朝民族融合局面出现,是秦统一中国以后几百年间,我国各民族形成发展、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的结果。“多民族的融合”构成了魏晋南

北朝社会大分裂之外的又一大时代特征。故选C。

24.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材料,古人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学问渊博,但也反映出当时书写工具的落后,主要是指当时竹简为重要书写材料,十分笨重;“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人外出游学时,不用带五大车的竹简”,结合课本所学,东汉时候,宦官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渔网作原料,改进了造纸术,造价低廉,使读书人外出游学不用再带竹简。D项符合题意。西周和秦朝还未出现造纸术,西汉发明造纸术,但成本太高,故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点睛】

“古人常用‘学富五车’来形容学问渊博,但也反映出当时书写工具的落后”“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人外出游学时,不用带五大车的竹简”是解题的关键,反映了由原来的书写工具的落后,携带竹简不方便,到后来不用带竹简了。说明了读书人的书写工具的改进,结合课本所学,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这种纸的出现,书写方便,携带方便。

25.C

【解析】

根据苏醒偶尔可知,“宽刑薄赋”是汉初的统治者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的体现,是因为他们吸取了秦朝因暴政迅速灭亡的教训而采取的巩固统治的措施,C项符合题意;A项是汉武帝时开始实行的治国思想;B项在所学中没有提及;D项应是实施宽刑薄赋的作用;故选C。

点睛:解题时首先分析题干政策是哪一政策的体现,从而根据所学分析得出原因,再分析选项中各项与题干相比正确与否。

二、材料综合题

26.(1)播种

(2)汉武帝措施:把盐铁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专营;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3)西安;大秦(古罗马帝国);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4)①北方人大量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②江南地区战乱比较少,社会比较安定;③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④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答出上述任意一点)【解析】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1耧车的用途是播种,西汉发明的耧车是一种新型播种工具,大大提高了播种的速度和质量。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2五铢钱是汉武帝在位时期统一的货币,他在经济上还采取了把盐铁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专营;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3)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欧洲,到达大秦(古罗马帝国)。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通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4)据材料“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可知,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是北方战乱,北人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和劳动力,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等。

【点睛】

27.(1)人物:秦始皇(嬴政)(1分)

制度:郡县制(1分)

(2)地区:新疆(1分)

机构:西域都护(1分)

说明:西域地区(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或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分)

(3)作用: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巩固国家统一。(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秦朝的历史,通过材料中的关键词: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我们可判断这种制度指的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这种制度的创立者是秦始皇,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推行郡县制。

(2)本题考查的是汉朝的历史,通过材料二张骞通西域路线图,我们可判断出汉朝西域主要是指我国今天的新疆地区,为了加强对西域的控制,西汉政府在西域地区设立了西域都护;这一机构的设立,说明西域地区(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或新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本题考查的是中央集权制度的知识,自秦朝开始设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那就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实行,巩固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加强了中央的权力,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28.(1)时间对外交往路线或政策对外交往史实丝绸之路玄奘西行或鉴真东渡等闭关锁国(2)特点:交往方式以和平交往为主;交往路线由陆路逐渐转为海路;对外政策由开放到闭关锁国;交往领域或内容包括贸易、文化、政治等多方面;明清出现反侵略斗争。(3)①正确;②〇;③错误;

(4)认识:对外开放促进国家发展或丰富了中华文明;闭关锁国阻碍社会发展。

【解析】

【详解】

(1)据三则材料分析可知,汉朝时期,对外交往的路线是丝绸之路。中国的商品沿着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运到中原,佛教就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唐朝时期,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中外交往更加频繁,如玄奘西行或鉴真东渡,促进了中日之间的交流和发展。但在清朝前期,

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

(2)据三则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概括出中国古代中外交往的主要特点有:交往方式以和平交往为主;交往路线由陆路逐渐转为海路;对外政策由开放到闭关锁国;交往领域或内容包括贸易、文化、政治等多方面;明清出现反侵略斗争。

(3)①据材料三“郑和作为明朝的使者,代表明朝皇帝拜会当地国王或酋长,同他们互赠礼品,向他们表示通商友好的诚意。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亚非国家使节来华共318次。中国的茶叶、瓷器、丝织品等物产和造纸、指南针为代表的科技以及四书五经等为代表的书籍,成为交流的重要产品”可知,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与亚非多国政治、经济、文化交往。因此该表述直接可从材料得出,所以是正确。②郑和下西洋清剿海盗、平息纷争,维护了沿线安定和平。该表述在材料中没涉及,所以是〇。③郑和下西洋主要是宣扬国威,对经济贸易交流没有起到促进作用。该表述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所以是错误。

(4)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围绕主旨言之有理即可。如:对外开放促进国家发展或丰富了中华文明;闭关锁国阻碍社会发展。

29.(1)甲骨文王羲之。

(2)体现了孔子“仁”的主张,即要“爱人”;对于当今“和谐社会”及“和谐世界”的构建有重要意义。

(3)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汉武帝还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从此,儒学为历代王朝所推崇,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

(4)五禽戏;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5)自觉学习和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保护它的发展;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为国家发展做贡献,国家强大就会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创造更好的条件;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有一个科学、正确的态度,既要去其糟粕,更要取其精华,使其在我们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成为我们创造历史新辉煌的重要推动力量。(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依据课本所学,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子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图二文字内容是《兰亭序》。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文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也被后人成为“书圣”。

(2)依据材料二中字句的意思大致是,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这大概就是恕了,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其中所谓的“恕”,要求尊重他人、体贴他人,是爱人的表现,与“仁德之人才能爱人”的说法主题一致,都是在强调孔子“仁”的思想,仁是一切美德。所谓“仁者爱人”,这与当今社会大力提倡社会美德,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一致。

(3)依据题干“孔子的学说”即儒家思想,本问则是提问儒家思想发展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根,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汉武帝还在长安兴办

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从此,儒学为历代王朝所推崇,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

(4)依据课本所学,汉代最著名的医学家是华佗和张仲景。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的活动姿态,编了一套医学体操。这套体操叫做“五禽戏”,能强身健体。东汉末年张仲景钻研医学,收集许多民间药方,结合实践经验,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被后世尊称为“医圣”。(5)依据前面的材料和问题,有对待传统文化排斥,也有推崇的。我们需要一个有一个科学、正确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首先要肯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再者要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正确客观评价及传承态度,使其在我们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成为我们创造历史新辉煌的重要推动力量量;应该自觉学习和接受传统文化的重陶,保护它的发展;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为国家发展做贡献,国家强大就会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创造更好的条件。

30.(1)黄帝

人文始祖

(2)孔子

以德治国(或为政以德)

老子

(3)张骞

(4)丝绸之路成为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5)答到以下任何一个要点可得满分。

儒家:仁义、礼节、诚信、忠孝、以德治国、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

道家:人与自然和谐、辩证看问题、淡泊名利、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等

法家:依法治国、与时俱进等

墨家:发对不义战争、对待别人与自己一样、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等

【解析】

(1)据图片可以知道,图一是炎帝,图二是黄帝,相传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古代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炎帝和黄帝联合打败了蚩尤,结成联盟,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相传,黄帝建造宫殿,制作衣服,还叫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被尊称为“人文初祖”。

(2)依据图片中《论语》,结合课本所学可知,材料三中的“子”是指孔子,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大教育家,他的思想由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孔子他提出“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体现了以德治国的主张。图四的人物是老子,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主张无为而治。

(3)依据图片和题干中的“丝绸之路开辟”,结合课本所学,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和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在转运到欧洲,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4)依据问题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结合课本所学答出丝绸之路的意义即可。丝绸之路是

商路,从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方面回答即可。

(5)依据课本所学,春秋时期各家学术思想活跃,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思想在今天我们生活中处处体现。我们国家是法制社会,依法治国,体现了法家思想;国家治理主张以德治国,对人要团结友爱,体现了儒学思想;国家相处之道,人与人相处之道,不要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体现了墨家思想;世间的事物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坏事变好事,好事变坏事,体现了道家思想;保护环境体现了孟子的儒学思想等。

点睛:学生对春秋时期诸子百家思想的识记与理解,是解题的关键。首先要准确掌握每家学说主张。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主张提出“春秋无义战”,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主张维护生态平衡;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认为事物有对立面,而且能相互转化的。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庄子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强调治国要顺其自然和民心。

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题

2010年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题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1、将下列我国境内的发现的原始人类,按距今时间的远近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河姆渡人④山顶洞人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④③②D②③④① 2、懂的人工取火的原始人类有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山顶洞人④河姆渡人⑤半坡人A①②B①②③C③④⑤D④⑤ 3、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特点不包括 A使用磨制石器B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 C饲养家畜D有了比较成熟的文字 4、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 A炎帝、黄帝结成联盟B禅让制的实行 C禹建立夏朝D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5、下列制度在西周实行的是①禅让制②世袭制③分封制④奴隶制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6、从夏商两代的灭亡中,我们可得到的历史教训是国君应该 A重视教育B勤政爱民C发展经济D增强国力 7、齐桓公建立霸权的主要方式是 A管仲改革B尊王攘夷C组织会盟D通过战争8、齐桓公首先称霸有许多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在于 A管仲改革,使齐国国富兵强B召集诸侯会盟 C齐桓公本人的能力D齐国盛产鱼盐,是东方大国9、战国七雄中,其领土主要在山东境内的是 A齐国B楚国C秦国D燕国 10、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对诸侯国发展的趋势叙述不正确的是A数量越来越多B由分裂到统一C数量由多到少D由弱到强11、相传孔子的学生冉耕子伯牛,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

A孔子的弟子主张务农B当时牛耕开始普及 C当时牛耕是财富的象征D以农为本的思想基本确立 1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制度的变革时期,春秋和战国改革的不同之处是A是否涉及军事方面B是否涉及经济方面 C是否涉及政治方面D是否由新兴地主阶级领导 1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黄帝时期B夏朝C商朝D西周 14、下列文字的继承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A金文-竹帛书-大篆―小篆-隶书 B大篆-金文-竹帛书―隶书-小篆 C竹帛书-大篆-金文―小篆-隶书 D金文-大篆-竹帛书―小篆-隶书 15、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的共同点是 A提出社会变革的主张B反对掠夺战争 C主张实行法制D主张放宽刑罚、轻徭薄赋

七年级历史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试卷及答案 在考试之前做好每一个试卷的复习,对学生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份好的试题卷将能够有效的去检测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下面是整理的初一上期历史试卷,希望对你有用。 初一上期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70分,将答案填在第五页答题卡中) 1、你还记得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哪一位人物建立的吗? A.黄帝 B.禹 C.姬发 D.启 2、下列选项按年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尧、舜、禹;②河姆渡原始居民③北京人④元谋人 A、④③②① B、②①④③ C、③④①② D、③④②① 3、代表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文化的历史遗址是 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4、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我国历史进入了 A、西周时期 B、商朝时期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5、下列著名战役不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是 ①城濮之战②鸣条之战③长平之战④围魏救赵 A 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6、战国后期,采用连横对付东方六国的是

A、齐国 B、秦国 C、魏国 D、楚国 7、下列有关春秋战国时期叙述,不正确的是 A、铁器得到普遍使用 B、秦国由弱变强 C、诸侯国频繁征战 D、周王室日益强大 8、秦朝中央机构中管理行政的官职是 A.皇帝 B.丞相 C.太尉 D.御史大夫 9、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反映了什么时代的政治局面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10、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当时通行于全国各地的货币是 11、下列哪一次战役中,秦军主力被歼灭,从此便无力抵抗农民起义军 了 A.长平之战 B.桂陵之战 C.巨鹿之战 D.赤壁之战 12、秦灭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右图是秦朝测量重量的工具之一秦权,他上面文字的文体是 A.大篆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13、古书记载骞始开通西域道也,这句话中的真正含义是 A.张骞促进了内地与西域的交流 B.张骞为开发西域做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试题(含答案)详解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历史试题 1、本试卷为开卷试题,分卷Ⅰ卷Ⅱ两部分;卷Ⅰ为选择题,卷Ⅱ为非选择题; 2、本试卷满分100分,其中卷面分3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同学们,你喜欢历史课吗?提到历史,仿佛离我们很遥远,但真正走进历史,你会发现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丰富的中国古代史,为我们留下了无数有益的经验和教训。同学们,在几个月的学习中,你一定有了很多的收获和体会,潇洒地走进历史展室,一展你的风采吧! 卷Ⅰ(选择题,共48分) 在表中的相应位置,每小题2分,共48分。 1、原始人的居住条件和生产情况同所处地区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你认为河姆渡聚落的主要粮食作物应是 A.玉米B.粟C.水稻D.大豆 2、“吾祖峻德,万古流芳;平定荒漠,举世称殇。……造车指南,辨兆万民不易之方向。”这是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前几年访问大陆时拜谒何处的祭文A.黄帝陵B.炎帝陵C.始皇陵D.中山陵 3、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A.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 B. 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C D.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4、《左传》中记载:“天有十日,人有十等……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这一史料反映的是 A. 原始社会时期的禅让制 B. 夏朝的王位世袭制 C. 西周的分封制 D. 秦朝的帝制 5、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 A. 兵马俑 B. 司母戊鼎 C. 竹木简 D. 青花瓷 6、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 A.国家众多,分裂趋势加剧B.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国 C.周王室中兴,王权加强D.周王室衰落,诸侯争霸 7、四川灌县二王庙有这样一幅对联:“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此联中的“太守”的最主要贡献是 A. 推官是用牛耕 B. 修建灵渠 C. 制造出铁农具 D. 修建都江堰 8、生活在公元前4世纪中后期的秦国农民,要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是 A.建立军功B.通过联姻C.努力生产粮食D.靠贵族推荐 9、右图的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其中“海内皆 臣”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 A.疆域辽阔,人口众多B.国家一统,中央集权 C.法律严苛,覆盖全国D.交通发达,经贸昌盛 10、下列对陈胜吴广起义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爆发于大泽乡 B. 建立过农民政权 C. 推翻了秦朝统治 D.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11、“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冻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这首诗对秦朝一历史事件作出了否定的评价 A.统一度量衡B.统一文字C.焚书坑儒D.修筑长城 12、我国的成语有很多来源于历史典故,如成语“草木皆兵”、“风声鹤唳”就来源于

初一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A B C D 黄桥东区域2015-2016学年度期末统一考试 七年级历史试题 2016.1 (分值:50分 时间:政史合场100分钟) 第一部分 单项选择题(20分) 41.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发明医药,成为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是 A .黄帝 B .炎帝 C .舜 D .禹 42.研究历史离不开文字资料,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秦朝 43.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开始于: A .公元前138年 B .公元前127年 C .公元前119年 D.公元前60年 44.秦朝修筑的万里长城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A .临洮—咸阳 B .临洮一辽东 C .陇西一辽东 D .临洮一函谷关 45.史书记载,西周建立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反映出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 .世袭制 B .郡县制 C .分封制 D .宗法制 46.被齐桓公任用改革内政的人物是 A .姜尚 B .商鞅 C .吴起 D .管仲 47.后代把商称殷,与下列哪一人物有关? A .商汤 B .盘庚 C .商纣 D .周幽王 48.著名学者余秋雨妙笔生花,曾留下这样一段优美的文字:“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 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长城的社会公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田地输送汩汩清流。”请判断,余秋雨笔下的“它”是指 A .都江堰 B .郑国渠 C .大运河 D .白渠 49.“伦乃……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这一历史现象发生在 A .春秋 B .战国 C .秦 D .东汉 50.秦朝一位盐商,要到外地去购进一批 食盐。这位商人携带的货币应该是 班级 姓名 考试号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装………………………………订………………………………………线…………………………………………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历史试卷(I)卷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历史试卷(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 . 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和历史事实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A.秦兼并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B.汉武帝重视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C.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 D.郑和船队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2 . 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他的诗飘逸洒脱,人称他为“诗仙”,他是()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苏轼 3 . 后人基本上对武则天的统治给予肯定,主要是因为()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她帮助有病的唐高宗处理国政 C.她勤于政事善于纳谏D.她重用人才,继续推行发展生产的政策 4 . 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完成全国统一②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③都创立了新的制度④都是在农民起义打击下灭亡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5 . 吐蕃就是今天哪一少数民族的祖先。 A.藏族 B.土族 C.满族

D.汉族 6 .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下列文化名人与其作品搭配正确的是 A.李白——《窦娥冤》 B.苏轼——《静夜思》 C.关汉卿——《牡丹亭》 D.曹雪芹——《红楼梦》 7 . 北宋的建立者赵匡胤是在哪一历史事件后当上皇帝的() A.澶渊之盟B.陈桥兵变C.杯酒释兵权D.郾城大捷 8 . 下列有关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武将能安照自己的意志指挥军队作战 B.扩大科举考试的名额 C.中央派文臣担任地方的知州 D.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 9 . 隋文帝的主要功绩是() A.统一了全国B.创立进士科C.开通大运河D.三次征辽东 10 . 白居易《长恨歌》中有“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升平。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 A.黄巾起义 B.安史之乱 C.陈桥兵变 D.玄武门之变 11 . 下图为《雁塔题名》拓片图(部分),即新科进士把自己的名字刻在大雁塔的墙上,这成为新科进士的最高荣誉。科举制度创立于

2014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

2013年秋季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入下表相应序号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在祖国境内的原始人类中,最早开始人工取火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居民 2、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共同的生活特点不包括() A、过着定居生活 B、会建造房子 C、住半地穴式房子 D、会种植庄稼 3、标志着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事件是() A、禹建立夏朝 B、涿鹿之战大败蚩尤 C、汤战胜桀 D、盘庚迁都到殷 4、西周实行分封的根本目的是() A、结成部落联盟 B、“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C、天子为巩固其统治 D、为削弱地方诸侯力量

5、成语的来源以及构成形式复杂,又往往包含典故史事,警事箴言,散见于历代典籍。富含许多古人的智慧结晶,也可视为先民生活的历史写照。下列成语中与我国春秋战国历史有关的是①破釜沉舟②纸上谈兵③风声鹤唳④退避三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人们最早可以用到这一成就是在() A、商朝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7、史料记载:孔子朝罢归来,家人报告:“马厩失火!”孔子听后,问“伤人乎?”这则故事体现出孔子倡导并实践了他的思想 A、“仁” B、“因材施教” C、“兼爱”、“非攻” D、“无为而治” 8、孟子认为“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他的观点是() A、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B、要发展林业 C、要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D、要合理开发自然资源 中华传统医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请回答9-11小题。 9、很早时候,我们先民就总结出食“五谷杂粮”有益于健康的养身之道。我们知道,“五谷”农作物的齐备是在() A、夏朝时期 B、商周时期 C、春秋时期 D、秦汉时期 10、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它是由总结出来的 A、扁鹊 B、黄帝 C、华佗 D、张仲景 11、东汉末年,出现了一部全面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的书籍()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

江苏省泰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 2015年秋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命题人:奚万强 审核人:程宝进 (考试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某校历史学习小组要考察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生活的遗址,他们应该去 A.北京周口店 B.云南元谋 C.浙江余姚 D.陕西西安 2.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这说明北京人: A.会建造房屋 B.会使用天然火 C.会制造彩陶 D.会种植水稻 3.老师在介绍某处原始文化遗址时出示了这几幅图片,此文化遗址最有可能是:

黄河 粟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农业出现后,远古人类开始 建造房屋,过起定居的生活。右图干栏式房屋是下列哪一个远古人类的 房屋样式?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5.“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 界文明,唯有我先;”每年清明节,为纪念中华民族的这位人文始租, 数万华夏子孙会聚在他的陵前,以“九鼎八簋”的传统礼制及浩大乐舞 举行祭祖活动。这位“人文始祖”是 A.尧 B.炎帝 C.禹 D.黄帝 6.传说中与老百姓同甘共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英雄是 A. 禹 B.舜 C. 尧 D.炎帝 7.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 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 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A.禅让制 B.投票制 C.世袭制 D. 选举制 8.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的第一个王朝是夏朝。请问,夏朝 的建立时间和建立者分别是 A.公元前2700年;禹 B.公元前2070年;禹 C.公元前2007年;启 D.公元前2070年;启 9. 把商朝的都城迁到殷的是 A.夏桀 B.商汤 C.盘庚 D. 纣王 10.有人说:“‘封邦建国’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 系”这主要是评价 A.世袭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 分封制 11.“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在

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导语】这篇关于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的文章,是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以下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下表中。) 1.某同学利用暑假准备实地考察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他应该去 A.陕西省B.北京市C.云南省D.浙江省 2.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有 ①稻②麦③黍④粟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 3.歌曲《龙的传人》中有一句歌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作为龙的传人的中华民族所尊奉的“人文初祖”是 A.黄帝B.尧舜C.大禹D.后羿 4.禹死后,他的儿子启是通过什么样的继承方式成为夏朝的 第二代国王的 ?

A.禅让制 B.奴隶制 C.世袭制 D.分封制 5.我国古代的很多成语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下列成语与古代事件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退避三舍──城濮之战 B.纸上谈兵──桂陵之战 C.卧薪尝胆──长平之战 D.围魏救赵──吴越争霸 6.同学们来到殷墟,讲解员指着一段文字残片告诉同学:“这文字记录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由此判断,这些文字应该是 A.甲骨文B.小篆C.隶书D.行书 7.小明感冒了,到医院去看病,医生先看了小明的脸色,又听了他的胸部,然后问了一下他的感觉。请问,这种诊断疾病的方法最早是谁总结出来的? A.张仲景 B.李时珍 C.华佗 D.扁鹊 8.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派别中对我国传统文化影响的是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9.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 C.称皇帝,实行郡县制 D.派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 10.他是以大一统王朝使臣的身份开辟域外交通路线的第一人,经过他的

七年级历史上册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综合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20小题,共20分。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 A、二三百万年 B、一百七十万年 C、七十万至二十万 D、一万八千年 2、有关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情况表述错误的是:() A、他们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B、他们最早在世界上种植水稻 C、他们开始了定居的生活 D、他们用使用弓箭 3、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建立者是() A、黄帝 B、禹 C、启 D、秦始皇 4、通过分封制来维护奴隶主统治的王朝是() A、夏朝 B、商 C、西周 D、秦朝 5、春秋时期,第一个成为霸主的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勾践 6、“战国七雄”中,位于最南部的诸候国是() A、楚国 B、齐国 C、燕国 D、秦国 7、支持商鞅变法的国君是() A、齐桓公 B、秦穆公 C、秦孝公 D、秦始皇 8、“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最后一个被秦所灭的国家是() A、楚国 B、燕国 C、齐国 D、韩国 9、秦国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其主要原因是() A、实行商鞅变法 B、地理位置优越 C、重视兴修水利 D、更多地使用农业新技术 10、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何时开始() A、黄帝时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11、下列思想家的学说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封建文化正统思想的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1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A、秦朝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13、汉武帝的大一统包括①创立了修养生息政策②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③创立了明确的人才举荐制度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4、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直接目的是() A、了解西域的地理和物产情况 B、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C、发展和西域的友好关系 D、开辟丝绸之路加强中外联系 15、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他是() A、匈奴族 B、鲜卑族 C、氐族 D、羌族 16、西汉到了武帝的时候将下列什么学说定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A.儒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道家思想D兵家思想 17、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得益于() A、李冰父子 B、刘备 C、诸葛亮 D、郑国 18、东汉时期,改进造纸术的是() A、张衡 B、蔡伦 C、祖冲之 D、董仲舒 19、下列属于汉代名医华佗的成就是()

初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带答案

初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带答案 【篇一】 1、参加以“寻找人类足迹”为主题的夏令营活动的同学要到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的遗址所在地,他们应该去什么地方: A.云南元谋B.北京周口店C.西安半坡D.浙江河姆渡 2、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因此,古人最需要的是: A.学会制造工具B.住在山洞里C.懂得用火驱赶野兽D.过群居生活 3、在我国古代,较早种植水稻的居民是生活在长江流域的: A.元谋人 B.长阳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4、你知道海外华人常自称是“炎黄子孙”的原因是: A.中国人善于想象B.华夏族是由黄帝和炎帝部落融合而成 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5、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A.选举制 B.投票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6.我国历第一个国家是: A.商朝B.秦朝C.夏朝D.西周 7.关于甲骨文,错误的解释是: A.我国古代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B.甲骨文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C.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D.是研究商朝历史的资料 8.春秋时期最先称霸的是: A.宋襄公B.齐桓公C.晋文公D.秦穆公 9.春秋时期孔子的*司马耕,字子牛;晋国大力士姓牛,名子耕,这些现象直接反映出: A“千耦其耘”B那时已出现牛耕C分封制崩溃D青铜工具的使用 10.联系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你认为在战国后期的秦国,一个人如果想免除劳役,的办法应该是 A.积极当兵,保卫国家 B.不隐瞒犯法行为 C.合法经商致富 D.大量生产粮食和布帛 11.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帝王,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一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 A.国家统一B.外族入侵C.中央集权D.儒家思想 12.自西汉以后的两千多年,儒家思想被确立为*王朝的正统思想,这与汉武帝推行的哪项措施有关: A.推行推恩令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征战匈奴D.开拓西域 13.汉武帝时,地方上的诸侯国被越分越小,这种现象与下列哪项措施有关: A.推行推恩令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征战匈奴D.开拓西域 14.“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A.创立中央集权 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题及答案

2016年秋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50分) 命题人:李春花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你来自云南元谋,我来自北京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首在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下列有关原始人类北京人生活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使用天然火烧烤食物 B.能制作磨制石器 C.能够人工取火 D.用骨针缝衣服 2.考古的主要对象是古代人类活动遗存的实物资料如工具、用具等,根据下列图片提示,找出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3.学习历史时,学会正确的计算历史年代是很必要的,请问下面年代尺上某事件经历了多少年( ) A.11年B.12年 C.13年D.14年 4.《舌尖上的中国2》的热播,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美食的关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 始居民食物种类已大大丰富,有主食,还有副食。他们的主食是( ) A.水稻 B.小麦 C.粟 D.玉米 5.“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材料所述历史事件是 ( ) A.女娲补天 B.炎黄二帝战蚩尤 C.大禹治水 D.尧舜禅让 6.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是:() A.尧 B.舜 C.大禹 D.黄帝和炎帝 7.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

A.夏朝 B.西周 C.东周 D.商朝 8. “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访华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图中的两件绝世青铜精 品。它们铸造于()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9.河北省有《燕赵都市报》,山东省有《齐鲁晚报》,山西省有《三晋都市报》,湖北省有《楚天都市报》,与这些报纸的得名相关的古代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郡县制10.妇好是商王的王后。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这个故事最早可能记载在( ) A.龟甲或兽骨上 B.竹简或木牍上 C.丝帛或麻布上 D.宣纸上 11.制作年代尺,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下面是小明复习夏、商、周更迭知识时制作的年代尺。其中“?”部分应填( ) A.盘庚迁殷 B.武王伐纣 C.平王迁都 D.西周灭亡12.成语故事往往由历史事件演变而来,下列成语与相关人物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 A.尊王攘夷——齐桓公 B.退避三舍——晋文公 C.问鼎中原——楚庄王D.卧薪尝胆——夫差 13.学校新来了一个风趣的历史老师,她作自我介绍时说到:“我的名字与战国有缘,我的姓是战国时期地处最西的一个国家的名称,我的名是战国时期地处最北的一个国家的名称。”这位历史老师的名字是( ) A.楚秦 B.齐燕 C.秦齐 D.秦燕 14.春秋五霸中最先取得霸主地位的是:() A.楚庄王 B.宋襄公 C.齐桓公 D.晋文公 15.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的使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这种变化直接得益于( ) ①磨制石器取代打制石器②青铜工具的发明与应用 ③铁农具的出现和推广④牛耕技术的运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6.下列诸候国不属于战国七雄的是 ( ) A.晋国 B.齐国 C.楚国 D.秦国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某学习小组准备暑假实地参观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 ) A.陕西蓝田 B.北京周口店 C.云南元谋 D.浙江河姆渡 2.某同学绘制了一幅我国远古居民生活场景的想象图。下列内容与北京人相符的是( ) ①头部带有猿的某些特征②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 ③用火取暖,烧烤食物④种植水稻,蒸煮米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到一个馒头……不管吃下多少酒食菜肴,主食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的主角。以下古人类最早可能享用米饭的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4.丰富多彩的神话传说,体现了我们先祖的创造力和智慧。根据神话传说,以下搭配错误的是( ) A.伏羲—制造船只 B.仓颉—创造文字 C.嫘祖—养蚕缫丝 D.伶伦—制作音律 5.“秦……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周制”是指西周实行的(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 6.有人说,中国存在着一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这里的“书面语”是指( ) A.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7.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牛耕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 A.春秋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8.右面为春秋战车复原图。战车自商代晚期崛起,春秋趋于鼎盛,当时大的诸侯国往往号称拥有万乘战车。随着作战地域的扩大,战车受地形的限制,到战国时开始衰落,并逐渐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2009—2010学年七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试题(人教版)(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多同学平常爱吃米饭,你可曾想到,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请你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最早可以品尝香喷喷的米饭。() A.北京周口店 B.陕西半坡村 C.山东大汶口 D.浙江河姆渡 2、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的是() A、神农氏 B、黄帝 C、炎帝 D、大禹 3、中华大地最早的奴隶制国家是() A、商 B、西周 C、夏 D、秦 4、标志着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进攻的战役是() A、长平之战 B、城濮之战 C、马陵之战 D、围魏救赵 5、支援商鞅变法的国君是() A、秦穆公 B、秦孝公 C、齐桓公 D、晋文公 6、今天我国农历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是() A、元宵节 B、七夕节 C、重阳节 D、端午节 7、先秦时期,既是思想家又是教育家的是() A、老子 B、孔子 C、韩非 D、孙武 8、秦朝规定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A、圆形方孔铜钱 B、刀形币 C、铲形币 D、蚁鼻钱 9、刘邦在长安建立的政权名称是() A、东汉 B、北宋 C、南宋 D、西汉 10、西汉王朝历史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A、汉文帝时期 B、汉景帝时期 C、汉武帝时期 D、汉元帝时期 11、西汉时发明的新兴播种工具是() A、犁壁 B、筒车 C、耧车 D、水排 12、在西汉的都城长安城内,有被叫做“市”的地方,这是专门的() A、文化区 B、生活区 C、商业区 D、行政区 13、第一次统一蒙古高原的匈奴首领是()

A、头曼单于 B、冒顿单于 C、老上单于 D、呼韩邪单于 姓名班级学号 14、西汉时被人称为西域的地方是() A、现在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B、当时西方各国 C、当时的安息和大秦 D、现在内蒙地区 15、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了总管西域事务、保护商旅往来的是() A、伊犁将军 B、安西都护府 C、西域都护 D、安西将军府 16、下列几位历史人物,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 A、张衡 B、张骞 C、蔡伦 D、祖冲之 17、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著作是() A、《史记》 B、《汉书》 C、《资治通鉴》 D、《春秋》 18、三国时,台湾的名称叫() A、南中 B、许昌 C、隆中 D、夷洲 19建立西晋的是() A、司马懿 B、司马昭 C、司马炎 D、司马睿 20、北魏孝文帝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的政治家() A、匈奴 B、鲜卑 C、羯族 D、氐族 21、龙门石窟是世界艺术瑰宝,它位于今天的() A、河南洛阳市 B、开封 C、平阳 D、郑州 22、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是() A、王景 B、祖冲之 C、杜诗 D、司马炎 23、被后人称为“书圣”的书法家是() A、顾恺之 B、郦道元 C、王羲之 D、范缜 24、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齐民要术》的作者是:()A.贾思勰 B.祖冲之 C.郦道元 D.张仲景25、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是:() A.张仲景 B.华佗 C.李时珍 D.王羲之26、产生于中国本土的宗教是:() A.基督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27、下列人物在《史记》中没有记载的是() A.秦始皇 B.陈胜 C.汉武帝 D.班超 28、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A、诸子百家 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C、法家和墨家 D、道家和兵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2017

据此判断这户人家可能生活在 、齐国、楚国、秦国、燕国 3县这一地方行政建制在我国出现始于 、战国、春秋、西周、秦朝 4战国时期引发社会变革的最根本因素是 、战乱频繁、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各国君主支持、百家争鸣 5《华阳国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文中的天府指的是 、长江中下游地区、成都平原、江南地区、河套地区 6与右图所示人物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改进造纸术 、发明指南针 、发明造纸术 、发明火药 7有一位北方朋友,他热衷于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的栽培技术的研究,他想详细了解我国古代北方农业生产技术,他可以查阅的书籍是 、《水经注》、《本草纲目》、《齐民要术》、《天工开物》8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三国志》、《汉书》、《春秋》、《史记》

9要看500年的历史到北京,要看5000年的历史到西安,西安的碑林是的的旅游景点,其中就有书圣的作品,被尊称为书圣的是、王羲之、颜真卿、顾恺之、郦道元 10我国古代有许多抗击自然灾害的英雄传说。 其中,一心治水,在外多年,三过家 门而不入的英雄是 、黄帝、尧、舜、禹 11我国古代的很多成语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下列成语与古代事件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退避三舍──城濮之战、纸上谈兵──桂陵之战 、卧薪尝胆──长平之战、围魏救赵──吴越争霸 12严格官员管理,健全监察制度是防止政府权力被滥用的重要途径。 为此,秦始皇 时期设立了 、丞相、御史大夫、门下省、军机处 13一位秦朝老人收到家书,得知其子在参与长城西起点的修筑。 请你告诉老人他的 儿子在下列哪个地方 、陇西郡、长安、咸阳、临洮 14学者余秋雨的生花妙笔,曾经给人们留下了一段优美的文字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

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垣曲初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 七年级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卷的评价 1、试卷的基本情况: 历史考试时间为70分钟,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简答题、材料解析题、问题探究四类题。 2、试卷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2)标高适度。基于目前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试卷没出现较大的偏题、怪题,试题适中。但是考试内容期中前的占的多,期中后学的知识考的太少。 (3)题目设计具有简明性。题意指向明确,题目的表述较清楚, 二、试卷成绩情况

本次考试,我校七年级十个班,总体考试成绩来看,十个班优生率和及格率差距都较大,306班和309班退步了,需要进一步抓紧。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优点 (1)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学生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 (2)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 (3)能根据题意认真解答。大部分学生能根据题目的要求,认真分析问题,正确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此次材料解析题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具备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问题 (1)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工整、不规范。字很难认,

字的大小不一。 (2)概念混淆不清。学生对同类知识不同概念掌握不牢固,张冠李戴的现象很普遍。如:把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混淆。 (3)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题目比例很小,但此类题目的得分率较低,反映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影响未能正确地加以分析。 (4)复习不到位。本次考试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是太好,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拿出的时间太少,没有方方面面的集中精力去记忆。 四、改进措施 1、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课外史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2、注重学生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分析、概括和综合是历史学习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基本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4、根据目前命题的趋势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观性题目还会适当增加,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出问题、解决问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合集(8套有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测试题附参考答案共8套 NO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入下表相应序号内) 1、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在祖国境内的原始人类中,最早开始人工取火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 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居民 2、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共同的生活特点不包括 A、过着定居生活 B、会建造房子 C、住半地穴式房子 D、会种植庄稼 3、标志着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事件是 A、禹建立夏朝 B、涿鹿之战大败蚩尤 C、汤战胜桀 D、盘庚迁都到殷 4、西周实行分封的根本目的是 A、结成部落联盟 B、“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C、天子为巩固其统治 D、为削弱地方诸侯力量 5、成语的来源以及构成形式复杂,又往往包含典故史事,警事箴言,散见于历代典籍。富含许多古人的智慧结晶,也可视为先民生活的历史写照。下列成语中与我国春秋战国历史有关的是①破釜沉舟②纸上谈兵③风声鹤唳④退避三舍 A、①② B、③④ C、① ③ D、②④ 6、“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人们最早可以用到这一成就是在

A、商朝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7、史料记载:孔子朝罢归来,家人报告:“马厩失火!”孔子听后,问“伤人乎?”这则故事体现出孔子倡导并实践了他的思想 A、“仁” B、“因材施教” C、“兼爱”、“非攻” D、“无为而治” 8、孟子认为“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他的观点是 A、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B、要发展林业 C、要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D、要合理开发自然资源 中华传统医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请回答9-11小题。 9、很早时候,我们先民就总结出食“五谷杂粮”有益于健康的养身之道。我们知道,“五谷”农作物的齐备是在 A、夏朝时期 B、商周时 期 C、春秋时期 D、秦汉时期 10、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它是由总结出来的 A、扁鹊 B、黄帝 C、华佗 D、张仲景 11、东汉末年,出现了一部全面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的书籍 A、《齐民要 术》B、《水 经注》 C、《缀 术》 D、《伤寒杂病论》 国家博物馆藏有一块秦代十二字砖,砖上刻有“海内皆臣,岁登成

七年级历史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历史考试并不难,考生们要好好复习,好好做题,这样才能考到好成绩。下面是百分网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历史期末测试卷及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七年级历史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1.请根据以下描述判断他们属于哪一早期人类“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一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他们是( ) A.蓝田人 B.北京人 C.元谋人 D.山顶洞人 2.历史专家认为,我国原始社会的氏族聚落居民已大量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下列遗址能够证明这一论点的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3.歌曲《龙的传人》有一句歌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作为龙的传人,被我们尊奉为人文始祖的是( ) A.女娲和大禹 B.大禹和黄帝 C.蚩尤和黄帝 D.黄帝和炎帝 4.“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是指( ) A.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B.禅让制代替世袭制 C.私有制代替公有制 D.分封制代替禅让制 5.《左传》“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一史料反映西周的社会制

度是( ) A.郡县制 B.三公制 C.分封制 D.县制 6.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其中“卧薪尝胆”与下列哪一历史人物有关?(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越王勾践 7.使“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成为可能,是因为( ) A.木石农具的使用 B.青铜工具的发明 C.铁器、牛耕的推广 D.瓷器的制作 8.我们今天的汉字,是从( )发展而来的。 A.钟鼎铭文 B.甲骨文 C. 大篆 D.隶书 9.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他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 ) A.开创“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建立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D.开辟丝绸之路 10.自西汉以后的两千多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的是( ) A.道家学说 B.法家学说 C.佛家学说 D.儒家学说 11..蔡伦被当今世人誉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是因为他( ) A.修筑都江堰 B.改进造纸术 C.发明活字印刷术 D.制造地动仪 12.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B.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C.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 D.南方人比北方人勤劳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人教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答案栏内的相应位置。 A.女娲补天 B. 精卫填海 C. 嫦娥奔月 D. 牛郎织女 2. 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生活在距今约多少万年前 A. 350万年B . 260万年C . 170万年D . 80万年 3.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下列哪两个地方的考古发掘可以证明这一观点 A.周口店、元谋 B ?元谋、半坡C ?河姆渡、半坡 D ?周口店、河姆渡 4. 海内外华人都称自己为"炎黄子孙”。这是因为 A.主干部分由炎、黄两个部落联盟发展而来的 B.华人都是黑眼睛、黄皮肤 C.黄色在中国古代最为尊贵 D.华夏族诞生在黄河流域 5?传说中文字的发明者是 A .黄帝 B .嫘祖 C.伶伦 D .仓颉 6.相传尧、舜、禹之间通过推举决定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被称为 A.世袭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禅让制 7?相传禹建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的都城在 A.涂山 B. 绍兴 C. 阳城 D. 亳 8. 商朝在历史上又被称为殷,是因为下列哪一事件 A.商汤灭夏 B.武王伐纣 C. 盘庚迁都 D.平王东迁 9. 夏朝的最后一个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叫 A.纣 B. 汤 C. 启 D. 桀 10. 中新网11月16日电:国家“十一五”期间重大文化工程一一中国文字博物馆在河南安阳 开馆。从中国文字的发展历史来判断,在这里展出的第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应该是 A.大篆 B. 甲骨文 C.小篆 D. 隶书 11. 公元前21世纪比公元前16世纪 A.早5000年 B.晚5000年 C.早500年 D.晚500年 12?举世闻名的“三星顿”文化盛行于商周时期我国的 A.东北地区 B. 西南地区 C. 西北地区 D. 东南地区

七年级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0.5分,共15分): 1、隋朝大运河开凿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经济发展B.加强南北交通C.巡游享乐D.巩固封建统治 2、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都共同注意的问题是 A.轻徭薄赋B.重用人才C.减轻刑罚D.善于纳谏 3、下列生产工具是在唐朝出现的有①耧车②秧马③曲辕犁④筒车A.①②B.①③ C .③④D.②③ 4、如果你生活在唐朝中后期,下列哪些现象是你能见到的①在长安城内可以见到长年聚居的外国客人②有人正在看雕版印刷的《金刚经》③饮茶风靡全国④妇女以穿着男装、骑马出游为时尚 A.①B.①②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5、被西北各少数民族首领尊称为“天可汗”的是 A.汉武帝B.隋文帝C.唐太宗D.唐玄宗 6、下列哪一历史事件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A.唐朝设立都督府B.文成公主入藏和亲 C.修筑“参天可汗道”D.派大军扫平东突厥 7、“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是描述的由隋朝工匠李春设 计的哪座桥 A.玉带桥B.赵州桥C.泸定桥D.卢沟桥 8、我国四大发明中的哪两项是唐朝时期出现的 A.造纸术、印刷术B.印刷术、火药C.指南针、火药D.造

纸术、火药 9、暑假期间李丽要去参观艺术宝库莫高窟,你能告诉她应该去哪儿吗 A. 山西大同B.甘肃敦煌C.河南洛阳D.陕西西安 10、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916年建立契丹政权的少数民族首领是 A.赵匡胤B.耶律阿保机C.阿骨打D.元昊 11、岳飞赢得人民尊敬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岳飞抗金符合中原广大人民的利益B.岳飞的忠君思想C.岳家军纪律严明D.岳家军作战勇敢 12、12世纪强大起来的金政权,先后灭掉了哪两个政权 A.北魏、西夏B.辽、北宋C.辽、西夏D.西夏、北宋 13、在一次文物展览时,邓小平指着一幅名画(见右图)说:“看,我们的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请问这幅名画是指 A.《天王送子图》B.《清明上河图》 C.《洛神赋图》 D.《步辇图》 14、郭靖与杨康是金庸先生脍炙人口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两个重要人物。请分析他们名字中的“靖”、“康”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直接联系 A.西夏的建立B.澶渊之盟C.金灭北宋D.元朝建立15、为鼓励对外贸易,宋朝政府在一些重要的港口开设了专供外商居住的地方,称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