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大事记
中国信息化大事记

中国信息化大事记●1978年翻译研究“黑八本”(包括企业管理流程技术等内容的专业资料)。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成立了MIS研究室开始了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研究。
3月,邓小平代表党中央做出决定,亿次巨型计算机由国防科技大学负责。
10月,沈阳第一机床厂提出计算机辅助生产管理系统项目。
12月,国家制定的《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要求部分重要的科学技术领域接近或达到70年代的世界先进水平;专业科学研究人员达到80万人;拥有一批现代化的科学实验基地;建成金国科学技术研究体系。
12月18日: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
1978年前后,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将全世界各个区域市场之间的壁垒推倒,生产的国际合作、资金的跨国流动、商品的全球交换、制造的全球化,推动着各国利益相互渗透与相互融合。
●1979年中国研制成功每秒运算500万次的集成电路计算机--HDS-9。
王选用中国第一台激光照排机排出样书。
在中断联系近30年之后,IBM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再次来到中国。
同年在沈阳鼓风机厂安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台IBM中型计算机。
3月,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电子计算机工业总局,这是中国计算机工业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标志。
3月15日沈阳鼓风机厂国内第一台大型计算机、国内第一套MRPII系统、国内最早开始CAD研究、国内最先尝试将信息中心商业化。
1980年1月1日,沈阳鼓风机厂计算中心成立,这个全国最早成立的计算中心。
9月,电子部计算机工业管理局召开了第一次微型计算机专业会议,确立了根据中国国情、充分利用有利时机和一切可能条件、直接采用适合中国需要的国际先进技术,加强中国微机工业发展的思路,这就是当时选择的“创新战略”.并提出计算机工业以微小为主的方针。
1980年沈阳鼓风机厂启动生产管理系统。
烟台东方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荣获中国计算机行业第一块国家质量奖银牌。
长江计算机(集团)公司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全部采用国产器件的DJS051微型计算机。
历史记录:工业和信息化部揭牌瞬间

历 安 记 录 : 工 业 和 信 息 化 部 揭 牌 瞬 阎
6 9 月2 日上 午 1 时消 息 ,在 “ 方红 ”的 乐 0 东 发展 和企 业创 新 的最 主要途 径 。
曲声 中 ,位于 北 京西单 的原信 息 产业部 正式 更换牌
匾为 工业和信 息 化部 ,整个 更换 牌 匾的过程 由驻部
5 4 ,国家 发改委 、工业与信 息化 部 、财鼓 励 电信 业体 制 改革及 重
组 ,并且提 出将发3 G牌 照 。至此 ,只 剩下 国资 张3 委 发文件 宣布重 组具体 事 宜 。
据悉 ,之 前传 出 的各种版 本 的掌 门人 方案 其
实 都 并非空 穴来风 ,基本上 都是 曾经 被讨论过 的方
冰 、冷 荣泉 、吴 安迪 、张 继 平 、张 晨 霜 、李 平 、杨
即将 重 组一事 ,知 情人 士透 露 了一 些相 关 内幕 ,据 杰 、孙 康敏 、杨 小伟 、苗 建 华 。
调整 后 的 中国移 动高 管则 为 ,王 建 宙 、张 春 江 、李 跃 、鲁 向东 、薛 涛海 、黄 文林 、沙跃 加 、刘
3市 场 背 景 : .
中国 的移 动 用户已 接近6 Z ,这是 世界 上任 ". f户 何一 个 国家都难 以比及 的一 个最 大资源 ,也是 中 国 发展3 G,实施 电信 重组 中可 以充分利用 的一个 资
源基 础。
武 警完 成 。至此 ,为 国家服 务 1 年 的信 息产 业部全 O
重 组政 策 出 台过 程
知情 人士透 露 ,电信 运营 商重 组原来 早就 因 出炉 ,但 由于按照 程序 ,需 要先确 定合 并后 的3 家 运 营 商的 掌 门人 ,而 这个掌 门人 的确 定 出现 反复 ,
信息技术背景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1.高速、大容量。速度越来越高、容量越来越大,无论是通信还 高速、大容量。速度越来越高、容量越来越大, 是计算机发展都是如此。 是计算机发展都是如此。 2.综合化。包括业务综合以及网络综合。 综合化。包括业务综合以及网络综合。 3.数字化。一是便于大规模生产。过去生产一台模拟设备需要花 数字化。一是便于大规模生产。 很多时间, 很多时间,模拟电路每一个单独部分都需要进行单独设计单独调测 而数字设备是单元式的,设计非常简单,便于大规模生产, 。而数字设备是单元式的,设计非常简单,便于大规模生产,可大 大降低成本。二是有利于综合。 大降低成本。二是有利于综合。每一个模拟电路其电路物理特性区 别都非常大,而数字电路由二进制电路组成,非常便于综合, 别都非常大,而数字电路由二进制电路组成,非常便于综合,要达 到一个复杂的性能用模拟方式往往综合不起来。 到一个复杂的性能用模拟方式往往综合不起来。现在数字化发展非 常迅速,各种说法也很多,如数字化世界、数字化地球等。 常迅速,各种说法也很多,如数字化世界、数字化地球等。而搞数 字化最主要的优点就是便于大规模生产和便于综合这两大方面。 字化最主要的优点就是便于大规模生产和便于综合这两大方面。 4.个人化。即可移动性和全球性。一个人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 个人化。即可移动性和全球性。 可以拥有同样的通信手段, 可以拥有同样的通信手段,可以利用同样的信息资源和信息加工处 理的手段。 理的手段。
比尔盖茨的十大经典人生定律
1、生活是不公平的;要去适应它。 2、这世界并不会在意你的自尊。这世界指望你在自我感觉良好之前先要有所成 就。 3、高中刚毕业你不会一年挣4万美元。你不会成为一个公司的副总裁,并拥有一 部装有电话的汽车,直到你将此职位和汽车电话都挣到手。 4、如果你认为你的老师严厉,等你有了老板再这样想。老板可是没有任期限制 的。 5、烙牛肉饼并不有损你的尊严。你的祖父母对烙牛肉饼可有不同的定义;他们 称它为机遇。 6、如果你陷入困境,那不是你父母的过错,所以不要尖声抱怨我们的错误,要 从中吸取教训。 7、在你出生之前,你的父母并非像他们现在这样乏味。他们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是因为这些年来他们一直在为你付账单,给你洗衣服,听你大谈你是如何的酷。所以, 如果你想消灭你父母那一辈中的"寄生虫"来拯救雨林的话,还是先去清除你房间衣柜里 的虫子吧。 8、你的学校也许已经不再分优等生和劣等生,但生活却仍在作出类似区分。在 某些学校已经废除不及格分;只要你想找到正确答案,学校就会给你无数的机会。这和 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事情没有一点相似之处。 9、生活不分学期。你并没有暑假可以休息,也没有几位雇主乐于帮你发现自我。 自己找时间做吧。 10、电视并不是真实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人们不得不离开咖啡店游戏比亚迪手机零部件5陈天桥家族盛大网络互动娱乐在线额
中国软件产业发展大事记

中国软件产业发展大事记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经历了多次重要的里程碑事件,这些事件深刻地影响了软件行业的演变和壮大。
下面将回顾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一些重要时刻。
1980年代,中国软件产业的起步阶段。
当时,由于计算机行业的起步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中国软件产业开始逐渐崭露头角。
1985年,国务院正式批准了中国软件开发公司的成立,这是中国软件产业国家层面的第一家企业。
此后,一系列的计算机软件与系统的产业化项目开始启动,标志着中国软件产业迈入了成长的阶段。
1990年代,中国软件产业的迅速发展。
在这个时期内,计算机软件和互联网技术在中国迅速普及。
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软件服务业协会成立,这标志着软件服务成为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同时,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为软件产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999年,中国软件询价与采购中心在被国家认定,进一步推动了软件产业的发展。
2000年至2005年,中国软件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
这一时期,中国的互联网行业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社交媒体和电子商务开始兴起。
2000年,中国开发软件产业联盟成立,为软件开发企业提供了平台和支持。
与此同时,中国软件产业进一步扩大了对外开放,吸引了外国软件企业的投资和合作。
2001年,中国政府将计算机软件发展列为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进一步推动了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
2006年至2010年,中国软件产业转型升级。
在这一时期内,中国软件产业开始从传统的软件开发和服务向创新和高端产业的转型。
2006年,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成立,为软件行业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2008年,中国软件产业协会成立,进一步加强了软件产业的自律和管理。
2010年,中国软件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人民币,软件企业数量超过10000家。
2011年至2015年,中国软件产业持续创新发展。
这一时期内,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2012年,中国制定和实施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了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的创新目标。
中国软件产业发展大事记

中国软件产业发展大事记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以下是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事件:1. 1987年,中国成立了第一家软件公司——中国软件公司,标志着中国软件产业的起步阶段。
2. 1990年代初,中国开始引进外国软件技术和产品,并成立了一些合资软件公司,推动了软件产业的发展。
3. 1994年,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成立,为软件企业提供支持和协助,促进了软件行业的规范和发展。
4. 1999年,中国政府发布了《软件产业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了软件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政策措施,为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5. 2000年,中国软件产业实现了快速增长,软件产业总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
6. 2006年,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发布了《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百强企业》,标志着软件企业的规模和实力不断提升。
7. 2010年,中国软件产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软件业已成为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8. 2014年,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将软件产业列为重点支持的领域之一,提出了加快软件产业创新发展的目标。
9. 2015年,中国软件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总收入超过了4万亿元。
10. 2017年,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出口额突破1000亿美元,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支柱之一。
11. 2019年,中国政府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了加快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的目标,为软件产业的创新和升级提供了重要的方向。
12. 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中国软件产业迅速调整发展策略,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推动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软件产业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快速发展的过程,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政府的政策支持和企业的创新努力是推动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的推动,中国软件产业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发展,为国家经济的转型升级和数字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 国信息化大事记

中国信息化大事记《中国信息化大事记》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中国在信息化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前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以下是中国信息化发展中的一些重要事件: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开始了计算机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虽然当时的条件十分艰苦,但科研人员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为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 世纪 80 年代,个人计算机逐渐进入中国市场。
这一时期,一些企业和单位开始引入计算机用于办公和数据处理,提高了工作效率。
1994 年,中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这是中国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从此,中国与世界在信息领域的联系更加紧密,互联网开始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在中国应运而生。
1999 年,阿里巴巴等一批电子商务企业崛起,改变了传统的商业交易模式,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轻松购物,足不出户就能买到各种各样的商品。
进入 21 世纪,移动通信技术迅猛发展。
2000 年左右,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运营商推出了短信服务,随后,彩信、手机上网等功能逐渐普及。
2008 年,中国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
在奥运会期间,信息化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包括赛事直播、运动员信息管理、智能交通等,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信息化实力。
近年来,移动支付在中国蓬勃发展。
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支付方式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出门不带钱包,只带手机就能完成各种消费。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也在中国取得了显著成果。
政府部门利用大数据进行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企业利用大数据进行市场分析和精准营销,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在信息化的推动下,智能制造成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自动化生产线、工业机器人等先进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互联网+”战略的提出,进一步促进了互联网与各个行业的深度融合。
计算机发展大事年表

计算机发展大事年表作者:admin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573 更新时间:2007-5-28 年份大事记要1946第一台电子数字积分计算器(ENIAC)在美国建造完成。
1947美国计算器协会(ACM)成立。
1947英国完成了第一个存储真空管O1948贝尔电话公司研制成半导体。
1949英国建造完成"延迟存储电子自动计算器"(EDSAC)1950"自动化"一词第一次用于汽车工业。
1951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制成磁心1952第一台"储存程序计算器"诞生。
1952第一台大型计算机系统IBM701宣布建造完成。
1952第一台符号语言翻译机发明成功。
1954第一台半导体计算机由贝尔电话公司研制成功。
1954第一台通用数据处理机IBM650诞生。
1955第一台利用磁心的大型计算机IBM705建造完成。
1956IBM公司推出科学704计算机。
1957程序设计语言FORTRAN问世。
1959第一台小型科学计算器IBM620研制成功。
1960数据处理系统IBM1401研制成功。
1961程序设计语言COBOL问世。
1961第一台分系统计算机由麻省理工学院设计完成。
1963BASIC语言问世。
1964第三代计算机IBM360系列制成。
1965美国数字设备公司推出第一台小型机PDP-8。
1969IBM公司研制成功90列卡片机和系统--3计算机系统。
1970IBM系统1370计算机系列制成。
1971伊利诺大学设计完成伊利阿克IV巨型计算机。
1971第一台微处理机4004由英特尔公司研制成功。
1972微处理机基片开始大量生产销售。
1973第一片软磁盘由IBM公司研制成功。
1975A TARI--8800微电脑问世。
1977柯莫道尔公司宣称全组合微电脑PET--2001研制成功。
1977TRS--80微电脑诞生。
1977苹果--II型微电脑诞生。
1978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开始应用。
人工智能发展简史

人工智能发展简史“人工智能之父” 艾伦·图灵。
1、人工智能的诞生(20世纪40~50年代)1950年:图灵测试1950年,著名的图灵测试诞生,按照“人工智能之父”艾伦·图灵的定义:如果一台机器能够与人类展开对话(通过电传设备)而不能被辨别出其机器身份,那么称这台机器具有智能。
同一年,图灵还预言会创造出具有真正智能的机器的可能性。
1954年:第一台可编程机器人诞生1954年美国人乔治·戴沃尔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机器人。
1956年:人工智能诞生1956年夏天,美国达特茅斯学院举行了历史上第一次人工智能研讨会,被认为是人工智能诞生的标志。
会上,麦卡锡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个概念,纽厄尔和西蒙则展示了编写的逻辑理论机器。
2、人工智能的黄金时代(20世纪50~70年代)1966年~1972年:首台人工智能机器人Shakey诞生1966年~1972年期间,美国斯坦福国际研究所研制出机器人Shakey,这是首台采用人工智能的移动机器人。
1966年:世界上第一个聊天机器人ELIZA发布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魏泽鲍姆发布了世界上第一个聊天机器人ELIZA。
ELIZA的智能之处在于她能通过脚本理解简单的自然语言,并能产生类似人类的互动。
1968年:计算机鼠标发明1968年12月9日,美国加州斯坦福研究所的道格·恩格勒巴特发明计算机鼠标,构想出了超文本链接概念,它在几十年后成了现代互联网的根基。
3、人工智能的低谷(20世纪70~80年代)20世纪70年代初,人工智能遭遇了瓶颈。
当时的计算机有限的内存和处理速度不足以解决任何实际的人工智能问题。
要求程序对这个世界具有儿童水平的认识,研究者们很快发现这个要求太高了:1970年没人能够做出如此巨大的数据库,也没人知道一个程序怎样才能学到如此丰富的信息。
由于缺乏进展,对人工智能提供资助的机构(如英国政府、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和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对无方向的人工智能研究逐渐停止了资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大事记
作者:整理张樱赢徐昊
来源:《计算机世界》2013年第11期
2008
1月1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财政部、信息产业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该政策明确指出要支持数字电视相关企业通过上市、发行债券、上市公司配股和增发新股等方式筹集资金,增加对数字电视产业的投入。
1月
信息产业部正式发布五项“十一五”专项规划,回顾了“十五”期间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同时分析了“十一五”期间所面临的的机遇、挑战和技术发展趋势,并提出“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思路与目标、重点任务以及政策措施等。
3月4日
信息产业部正式发布《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产业园认定管理办法》。
6月29日
在原信息产业部所在地北京西长安街和万寿路两个办公地点,历经10年的信息产业部牌匾撤下,同时更换为工业和信息化部新匾。
6月30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全面启动全国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建设,计划在2010年底前完成“十一五”“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解决边远地区“村村通”广播电视问题。
10月8日
清华大学和维信诺公司在江苏省昆山高新区举行“中国大陆第一条OLED(有机发光显示技术)大规模生产线”投产仪式。
这是中国在显示产业领域第一次依靠自主掌握的技术实现大规模生产。
12月31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同意启动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发放工作,明确工业和信息化部按照程序做好相关工作。
12月3日
“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阶段总结和成果汇报大会”在北京市召开。
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研究与产业化获得重大突破:建成包括6个核心网络、22个城市59个节点,以及北京市和上海市两个国际交换中心网络、273个驻地网的IPv6示范网络。
2009
1月15日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问题的复函》,批复了商务部会同有关部委共同制定的促进服务外包发展的政策措施,批准北京市等20个城市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加快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
1月20日
中国首条双面蓝光光盘复制生产线在上海市松江工业开发区建成并投产,成为世界上单线产能最高、技术最先进的蓝光光盘复制生产线,可月产50万片BD25/BD50蓝光光盘,占全球蓝光光盘复制生产量70%以上。
依靠蓝光技术,可在一张CD大小的光碟上承载50G的音影数据,是DVD的6倍。
1月13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
1月20~21日
“国家两化融合试验区工作会议”在广东省佛山市召开。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出席会议并讲话。
2月1日
“家电下乡”工作开始在全国推广。
此次不仅扩大到全国的31个省、市、自治区,而且补贴的产品也从过去的彩电、冰箱、手机和洗衣机4类扩大至8类。
农民购买特定的家电产品,可以享受13%的“家电下乡”政府补贴。
2月3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科技重大专项领导小组会议,会议由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专项领导小组组长李毅中主持。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主任苗圩向大会做了工作汇报。
2月18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会议确定了今后3年电子信息产业的三大重点任务。
4月15日
国务院正式发布《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该《规划》期限为2009~2011年。
8月20日
中国最大的太阳能发电项目——青海省格尔木200兆瓦大型荒漠并网光伏电站一期20兆瓦工程在格尔木市市郊荒漠戈壁上开工。
这一项目由中国国电集团旗下的龙源电力集团公司投资建设,一期工程投资约4亿元,整体项目投资额约40亿元。
10月29日
国防科技大学成功研制出的峰值性能为每秒1,206万亿次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在湖南省长沙市亮相。
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能够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
2010
2月24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贯彻落实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5月15日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上海世博会执委会、国际电信联盟和宁波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信息化与城市发展”主题论坛在浙江省宁波市开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祝,国际电信联盟秘书长哈玛德·图埃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6月30日
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印发第一批三网融合试点地区(城市)名单的通知》。
在省(区、市)人民政府自愿申报的基础上,按照试点地区(城市)应具备的条件,经国务院三网融合工作协调小组审议批准,确定了第一批三网融合试点地区(城市)名单。
这标志着三网融合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7月20日
国务院三网融合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向三网融合试点地区(城市)所在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三网融合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2010
9月3日
中国内地首条第6代TFT-LCD生产线产品点亮仪式在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举行。
这标志着京东方合肥6代线正式进入试生产。
京东方合肥6代线是中国内地自主建设的首条高世代线,彻底结束了32英寸以上液晶电视无国产屏的历史。
11月17日
国际超级计算机TOP500组织在美国正式发布第36届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排名榜。
由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制、安装在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的“天河一号”以实测运算速度每秒2570万亿次位居世界第一。
由曙光公司研制的“星云”高性能计算机以实测运算速度每秒1270万亿次位居世界第三。
2011
11月1~5日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科学技术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1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工博会”)在上海市举行。
本届工博会的主题是“创新转型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共设置了信息与通信技术应用展等8个专业展。
1月12日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确定了6项政策措施。
4月6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商务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
5月4日
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办公厅就设立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出通知。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王晨任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钱小芊任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奚国华、公安部副部长张新枫任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兼职副主任。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不另设新的机构,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加挂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牌子。
12月26~27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北京市召开“2012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出席会议并讲话。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作了题为“稳增长、促转型,努力实现工业通信业平稳较快发展”的工作报告。
2012
1月23日
2012年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WRC-12)在瑞士日内瓦召开,来自国际电联150多个成员国、700 个部门成员以及国际组织的共35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刘利华率我国代表团出席了会议。
4月10日
改革开放以来电子信息行业最大外商投资项目——韩国三星电子的存储芯片项目正式落户西安。
该项目投资额达70亿美元,生产中使用10纳米的先进芯片技术。
2月14日
工信部发布《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表明目标是到2015年,我国要初步完成物联网产业体系构建。
“规划”提出了重点发展的物联网九大应用,包括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环保、智能安防、智能医疗和智能家居。
3月30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召开了“宽带普及提速工程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全面部署推进宽带普及提速工程。
会议确定了增强宽带接入能力,新增光纤到户覆盖家庭超过3500万户;使用4M及以上宽带接入产品的用户超过50%的全年目标。
6月27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进入电信业的实施意见》,提出了鼓励民间资本进一步进入电信业的八个重点领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
5月4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通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确定在“十二五”期间,将实施“宽带中国”战略;统筹云计算基础设施布局,共享共建云计算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促进形成云计算公共服务体系;推动三网融合工作全面展开;启动TD-LTE扩大规模试验;提升农村信息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