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整理)幼儿入园焦虑案例分析.doc

合集下载

托班入园焦虑教育案例(3篇)

托班入园焦虑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化名),男,4岁,是某幼儿园小班的幼儿。

小明性格内向,胆小,刚入园时表现出了明显的焦虑情绪。

在日常生活中,小明常常表现出以下行为:1. 入园时,小明总是躲在妈妈身后,不愿主动与其他小朋友交流。

2. 在园期间,小明经常哭泣,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害怕与陌生人接触。

3. 睡觉时,小明总是紧紧抓住妈妈的手,不愿离开。

4. 小明在幼儿园的饮食、睡眠等方面也存在问题,食欲不振,睡眠质量差。

二、案例分析1. 家庭原因:小明的父母工作繁忙,平时很少陪伴小明,导致小明缺乏安全感。

此外,小明在家中过于依赖父母,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

2. 幼儿园环境:小明初次进入幼儿园,面对陌生的环境、老师和同学,感到不适应,从而产生焦虑情绪。

3. 生理原因:小明可能因为年龄较小,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反应较为敏感。

三、教育措施1. 家园合作,共同关注小明的心理变化(1)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小明在家的生活状况,引导家长关注小明的心理需求。

(2)邀请家长参加幼儿园举办的亲子活动,增进亲子关系,让家长感受到幼儿园的关爱。

2. 创设温馨、舒适的幼儿园环境(1)在教室布置温馨的装饰,营造家的氛围,让小明感到亲切。

(2)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让小明在活动中结识新朋友,逐渐融入幼儿园生活。

3. 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帮助小明克服焦虑情绪(1)开展心理辅导,帮助小明树立自信心,学会独立面对困难。

(2)引导小明学会与人沟通,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针对小明的饮食、睡眠问题,与家长共同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保证小明身体健康。

4. 培养小明的独立生活能力(1)鼓励小明在幼儿园自己吃饭、穿衣、整理玩具等,提高自理能力。

(2)开展生活技能训练,如整理床铺、洗漱等,让小明学会独立生活。

四、教育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小明的焦虑情绪得到了明显改善。

以下是小明在幼儿园生活中的变化:1. 入园时,小明不再躲在妈妈身后,主动与其他小朋友打招呼。

小班新生入园分离焦虑分析——以天华幼儿园新生幼儿为例

小班新生入园分离焦虑分析——以天华幼儿园新生幼儿为例

小班新生入园分离焦虑分析——以天华幼儿园新生幼儿为例摘要:新入园的孩子尤其容易出现亲子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在儿童中很常见,无论是由祖父母还是父母抚养。

幼儿园老师为了缓解他们的焦虑付出了很多努力和尝试,但当孩子突然离开亲人时,他们对幼儿园的陌生环境和不熟悉的教师和保育员感到不安全,往往会产生恐惧、焦虑的反应。

分析孩子分离焦虑的原因,将有助于在下一步找到解决孩子适应不良的新方法。

下面将以天华幼儿园一些小班新生做为案例进行举例分析。

关键词:幼儿园;分离焦虑;教育心理一、新入园儿童分离焦虑的表现(一)哭泣型哭泣是孩子们表达自己焦虑和不安的主要形式,有的孩子嚎啕大哭、有的孩子低声啜泣默默地哭。

姐姐、妹妹是今年小班新生,是一对双胞胎姐妹,9月初的一天姐姐和妹妹被值班教师牵进了教室,妹妹大喊着:“妈妈、妈妈……”一边喊一边豆大的泪珠滚落下来。

姐姐则在一旁对妹妹说:“你别哭了,你不要哭了。

”劝着劝着自己的泪水也在眼睛里转了起来。

接着教师邀请姐姐妹妹来玩游戏,姐姐一边落泪一边拿起了桌上的玩具积木一片一片地搭了起来;而妹妹依旧是大喊着妈妈拒绝了教师的游戏邀请。

姐姐妹妹就属于哭泣型的分离焦虑,根据约翰鲍尔比对分离焦虑的分类,妹妹仍在反抗阶段而姐姐已慢慢进入超脱阶段。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随着姐姐妹妹对幼几园生活的逐渐了解和熟悉,姐姐妹妹的哭闹次数逐渐减少,保持的时间也缩短了。

(二)攻击性行为型虽然现在二胎家庭很普遍,但是仍有许多小朋友由于不同的家庭教养坏境、教养方式,一直在家中“横行霸道”做着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性格倔犟说一不二。

毛毛小朋友手里拿着他喜欢的公交车玩具走进了班级,为了开展集体活动教师要求小朋友们把自己带的玩具放进柜子中,毛毛小朋友突然放声大哭起来:“奶奶,我要奶奶!”教师上前安慰,毛毛只是紧紧地抓着自己的玩具大声喊着奶奶,当教师试图和幼儿进行沟通时,毛毛用力地推开教师并用脚踢了教师;睿睿玩娃娃家玩得正开心,听到了收玩具的音乐声呆呆地站在了原地,教师上前牵起他的手,试图带他走出娃娃家而睿睿牵着教师的手暗暗地用力,手指甲深深地掐进教师的肉里,一边掐还一边看着教师的表情。

如何应对幼儿园学生的焦虑情绪,案例分析

如何应对幼儿园学生的焦虑情绪,案例分析

如何应对幼儿园学生的焦虑情绪,案例分析如何应对幼儿园学生的焦虑情绪一、背景介绍在幼儿园教育中,幼儿出现焦虑情绪是一种常见现象。

这主要是因为幼儿园是孩子们第一次独立接触社会和集体生活的场所,孩子们需要适应新的环境和规则,与陌生人建立关系,承受离开家人的压力,这些都可能导致孩子们产生焦虑情绪。

二、案例分析小明是一个3岁的幼儿园学生,他在入园后出现了焦虑情绪。

在学校中,他总是躲在角落里,不想和其他孩子玩耍,经常哭闹,不愿意上幼儿园。

他的家长非常担心,希望学校能够帮助他克服焦虑情绪,适应幼儿园生活。

1. 建立信任关系首先,老师要建立信任关系。

在小明第一次来到学校时,老师应该主动与他交流,了解他的情况,让他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照顾。

老师可以和小明玩游戏、看书、一起做手工等等,这样可以逐渐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小明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和安全。

2. 提供安全感除了建立信任关系,老师还需要提供安全感。

小明的家长可以带他熟悉学校环境,让他了解学校的规则和活动,这样可以让小明觉得学校是一个安全可靠的地方。

同时,老师也要提供安全感,比如,每天在幼儿园门口迎接小明,帮他拿书包,和他交流,让他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

3. 适应新环境小明需要逐渐适应新的环境和规则。

老师可以逐渐引导他参与幼儿园生活,比如,让他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一起做游戏,这样可以让小明慢慢适应集体生活和与他人交往的过程。

此外,老师还可以利用游戏和互动的方式,帮助小明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让他感到学习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4. 倾听和理解老师还需要倾听和理解小明的情绪。

当小明出现焦虑情绪时,老师应该适时地与他交流,了解他的想法和感受,帮助他缓解焦虑情绪。

老师可以用简单的语言和小明交流,比如,询问他为什么难过、需要什么帮助等等,让小明感受到自己被重视和被理解。

5. 合作与支持最后,学校和家长需要合作与支持。

家长可以和学校保持沟通,了解小明的情况和学习进展,这样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支持和帮助孩子。

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的个案分析

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的个案分析

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的个案分析新入园幼儿有一种强烈的被遗弃感,由于恐惧陌生的周围环境和失去了对父母的依赖,又因突然较长时间与亲人隔离,再加上老师和小朋友也都是陌生的,故常常会大哭大闹,产生要找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分离焦虑。

随着时间推移,幼儿们渐渐熟悉了新环境和新伙伴,一般分离焦虑也会随之消逝,可严重的会延至一两个月之久,我班的XX小朋友的“分离焦虑”症状最为严重。

一、观察观察一:入园时,XX小朋友紧紧抱住奶奶,不停地哭并且说:“我不上幼儿园,我要奶奶”。

奶奶怎么说都没有用,只好交给老师转身走了,可XX小朋友哭得更凶了。

观察二:早操时,XX小朋友不肯参加,站在教室门口,双手一直揉着眼睛,不停地哭,我走过去牵她的小手,她不让,抱她她也不肯,只是不停地哭着:“我要奶奶”。

观察三:集体活动时,其他幼儿在唱歌或者在做游戏,XX小朋友还是不参加,老师过去与她交谈,她也不理睬老师。

有时她会站在其他幼儿后面看他们上课,有时又放声大哭,还常常坐着或者站着就地小便。

观察四:吃饭时,别的幼儿都安静地用餐,可XX小朋友却又哭着要找奶奶,眼泪簌簌地不停的往下落,喂她吃饭时,她一边哭着,一边吃着。

观察五:午睡时,XX小朋友不睡又开始哭,坐在床上放声大哭并不时地说:“奶奶,我的好奶奶,你快来接我回家。

”观察六;午睡起床后,老师组织幼儿洗手、饮水、吃点心,她不想吃点心,又是边哭边不停地往大门张望,并不时地喊着:“奶奶快来呀!”有时甚至还用双脚直跳。

我开始认为是由于换了环境,XX小朋友感到陌生,一时适应不了,只要教师精心呵护她,待与老师、同伴熟悉后就会好转,可快一个月了,“分离焦虑”的现象还是没有消逝,是什么原因呢?要采取什么对策呢?二、对策(一)通过家访,寻求原因。

在家访中,我了解到她父亲在部队工作,母亲工作忙,XX小朋友从小由外婆在老家一手带大,她是一个可爱聪明且内向的幼儿。

几个月前由外婆从老家带来,外公和外婆对她十分疼爱。

幼儿入园焦虑的案例分析

幼儿入园焦虑的案例分析

幼儿入园焦虑的案例分析观察一:来园时,桐桐小朋友还没走进教室,就哇哇大哭起来,老师从他爸爸手里接过他的小手,他没有反抗,但是还是哭着,当他爸爸离开后,他赶紧跑到后窗口,一边哭一边说:“我在这里看我爸爸,爸爸从这里走过的。

”分析:其实,那里根本看不到他爸爸的。

但是,孩子就这么幻想着期待着。

我没有破灭孩子的希望,对他说:“你可以在这里看爸爸的,但是你不能哭,你哭的话老师就不让你看。

”他听了我的话,果然降低了哭声,但是还是会断断续续传来:“我爸爸等会来接我吗?”的哭声。

我就对着他点点头,他也能很快的明白。

等他情绪稍微稳定后,我就去开导他:“现在爸爸肯定在上班了,你看不到了,我们先玩游戏吧,等爸爸下班了,老师再让你看,好吗?”他很信任我,点点头,期待着爸爸下班的那一刻,暂时平息了他的哭闹。

观察二:君君小朋友在爸爸的牵领下,来到了教室,他一脸的迷茫,爸爸看到老师,放下手转身就走了。

他没有一点哭闹的表现,当他爸爸离开后,他就原地蹲下来,低着头双手捂着脸,把小脸深深的埋藏。

分析:这是一个特别胆小而内向的男孩,他不喜欢大声的宣泄,而是选择抗拒和沉默。

当我走过去想把他抱起来,他劲很大,硬是不肯抬头看。

我再想用力把他硬抱起时,他发出很小的哽咽声。

我想,此时我想做的安慰对他来说是没用的,反而增强了他的抗拒心理。

我想还是让他冷静些吧。

于是,我尊重了他的意愿,就任他蹲在那里。

他一直保持着这样的一个姿势,在过了一段时间后,我再过去,我说:“君君,这样小脚会很酸的,来坐这里吧。

”我边说边轻轻地拉起他的手,他见我也没有多大敌意,而且估计小脚也酸了。

他就那样很温顺的顺从了,坐到了座位上。

观察三:还没见到人影就先听到一阵大声的哭闹声,这准是我班的涵涵。

一路上,妈妈是抱着她走来的。

在教室门口,更是艰难的走过来,因为她胖胖的身体一直在扭动着,反抗着。

当我从她妈妈怀里抱过她时,是费了我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强抱稳,她还是一个劲得蹿着小脚挥着小手,就是用最大的嗓门哭喊着,无论你怎么安慰怎么哄骗,她就是不睁眼看一下,不停顿哭喊。

入园焦虑案例

入园焦虑案例

入园焦虑案例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经常遇到孩子们入园焦虑的情况。

这种焦虑可能表现为孩子们对于离开家庭环境感到不安,对于新环境和新人感到陌生和害怕,甚至会出现情绪不稳定、拒绝入园等现象。

下面我将结合实际案例,分享一些我在工作中遇到的入园焦虑案例,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案例一,小明。

小明是一名三岁的男孩,他在入园的前几天就开始表现出焦虑情绪。

每次提到要去幼儿园,他就会开始哭闹,甚至拒绝穿上幼儿园的校服。

在入园的第一天,他更是抱着妈妈不放,不肯离开。

解决方案:针对小明的情况,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我们安排了一名专门的老师负责接待小明,帮助他适应新环境。

其次,我们在入园前几天邀请小明和他的家人来幼儿园参观,让他熟悉一下园所的环境和老师。

最后,我们在小明入园的第一天,特别安排了一些适合他的游戏和活动,让他能够尽快融入集体。

案例二,小红。

小红是一名四岁的女孩,她在入园的前几天就开始表现出焦虑情绪。

她经常问妈妈,“你会不会不见我了?”每次提到要去幼儿园,她都会表现出不安和害怕的情绪。

解决方案:针对小红的情况,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我们安排了一名专门的老师负责照顾小红,让她感到安全和被关注。

其次,我们在入园前几天,邀请小红和她的家人来幼儿园参观,让她了解园所的环境和老师。

最后,我们在小红入园的第一天,特别安排了一些她喜欢的游戏和活动,让她能够尽快适应新环境。

案例三,小李。

小李是一名五岁的男孩,他在入园的前几天就开始表现出焦虑情绪。

他对于离开家庭环境感到不安,对于新环境和新人感到陌生和害怕,经常表现出情绪不稳定和拒绝入园的情况。

解决方案:针对小李的情况,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我们安排了一名专门的老师负责照顾小李,让他感到安全和被关注。

其次,我们在入园前几天,邀请小李和他的家人来幼儿园参观,让他了解园所的环境和老师。

最后,我们在小李入园的第一天,特别安排了一些他喜欢的游戏和活动,让他能够尽快融入集体。

总结: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入园焦虑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并不是无法解决的问题。

幼儿园心理学案例分析:幼儿焦虑症状分析与应对

幼儿园心理学案例分析:幼儿焦虑症状分析与应对

【幼儿园心理学案例分析:幼儿焦虑症状分析与应对】案例一:小明的入园焦虑在幼儿园心理学中,焦虑症状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

在幼儿园入园阶段,许多孩子可能会出现入园焦虑的情况。

我们将以小明的故事来进行具体分析。

1. 入园焦虑症状分析小明刚升入幼儿园时,他出现了明显的情绪波动和行为变化。

他在入园前数周开始出现失眠、食欲不振、情绪低落的症状。

每当提及去幼儿园,他就表现出焦虑和抗拒的情绪,甚至出现腹痛等身体不适。

在幼儿园中,他总是默默地站在一旁,不愿与其他小朋友互动,甚至呈现出对老师的回避和拒绝。

2. 应对入园焦虑的方法针对小明的入园焦虑症状,幼儿园老师和心理沟通师采取了一系列的干预措施。

他们采用了温暖、亲近的语言和态度,与小明建立起信任和安全感。

他们通过绘本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小明逐渐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和规则,增强他的自信心。

另外,他们还与小明的家长密切沟通,共同协助小明逐渐克服入园焦虑。

3. 个人观点与理解对于幼儿园入园焦虑这一问题,我认为关键在于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幼儿园老师和家长需要共同携手,为孩子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并给予他们积极的引导和鼓励。

也需要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逐渐适应新的环境和规则,同时要注重对幼儿心理变化的观察和及时干预。

总结回顾:入园焦虑是幼儿心理学中的常见问题,对于这一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忽视或者轻视。

针对入园焦虑症状,我们需要建立起信任和安全感,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并通过积极的引导和干预帮助他们逐渐克服焦虑情绪。

案例一中的小明也是一个常见的例子。

通过幼儿园老师和心理沟通师的努力,小明最终成功克服了入园焦虑,逐渐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

这个案例也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应对入园焦虑,以及在幼儿园心理学中,家长和教师的重要作用。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阐述,你对幼儿园心理学中的焦虑症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文章中提到的观点和个人理解,也会帮助你更好地应对类似问题。

祝愿你在幼儿园心理学领域有所收获,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幼儿园心理学案例分析-焦虑症状的幼儿

幼儿园心理学案例分析-焦虑症状的幼儿

幼儿园心理学案例分析-焦虑症状的幼儿幼儿园心理学案例分析-焦虑症状的幼儿一、案例背景小玲是一名5岁的女孩,就读于一所幼儿园。

她是一个活泼开朗、聪明可爱的孩子,但最近父母发现她总是情绪低落,经常容易哭闹,并且有时候会拒绝去幼儿园。

父母非常担心她的情况,并希望寻求专业帮助。

二、观察与分析在与小玲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她确实存在焦虑症状。

小玲总是紧张不安,情绪非常不稳定,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情而感到害怕和担心。

她常常会问父母和老师一些关于安全和生活的问题,比如“我在幼儿园会不会丢失”、“我会不会受伤”、“我会不会得病”等等。

她还会不停地问父母和老师“你们会不会离开我”,并且非常依赖他们的陪伴。

在和小玲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她对于未知的事情非常害怕。

她总是担心会发生不好的事情,比如会不会有坏人、会不会有地震、会不会有火灾等等。

这些想法让她非常不安和害怕,她总是觉得自己无法掌控这些事情。

三、原因分析1. 家庭环境小玲的家庭环境比较安全和稳定,父母非常关心她,也给予了她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但是小玲的母亲是一个非常担心和敏感的人,她总是会把自己的担忧和恐惧传递给小玲。

这让小玲产生了一种对于未知的恐惧和不安全感。

2. 幼儿园环境小玲所就读的幼儿园是一所非常好的学校,也很注重孩子的安全和教育。

但是有时候,幼儿园里面的一些事情也会让小玲产生恐惧和不安全感。

例如,有一次小玲在幼儿园里面摔了一跤,虽然并没有受伤,但是这件事情让她非常害怕,也让她对于幼儿园里面的安全产生了疑虑和担忧。

3. 个人性格小玲是一个非常敏感和细腻的孩子,她总是能够感受到周围的一切情绪和气氛。

这种特点让她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也容易产生一些不必要的担忧和恐惧。

四、干预措施1. 家庭干预小玲的父母需要认识到自己的担忧和恐惧会对孩子产生影响,他们需要尽可能地避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自己的不安全感。

同时,他们也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让孩子感到安全和放心。

2. 幼儿园干预幼儿园老师需要给小玲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让她感到自己是被关心和被关注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初入园焦虑案例分析
富水镇中心幼儿园王维忠
幼儿入园是幼儿从家庭迈向社会的第一步,也是幼儿适应社会生活的关键一步。

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和人,幼儿能否尽快地适应,将直接影响幼儿的快乐学习和情趣发展。

分离焦虑是幼儿入园适应的最大障碍,我们应有效地缓解幼儿入园分离焦虑,让幼儿成功地迈出人生的第一步。

案例一:嘉嘉是个帅气、可爱的小男孩,他入园第一天就哭闹不止,边哭边蹦,嘴里不时念叨:我要妈妈,我要回家。

不管老师怎么安慰都无济于事,大哭大闹,不一会儿喉咙就哑了。

我给他晾了一杯水,轻轻地的走过去,俯下身子亲切地问:嘉嘉你喝水吗?我把他抱了起来,他不愿让我抱,直蹦还不停地哭。

我说:你喉咙哑了,老师喂你水,一会找妈妈好吗?他没哭了,喝了几口水又接着哭,喊着要妈妈。

我猜想他可能要尿,就领着他去了卫生间。

他不会脱裤子,我给他脱和穿,然后跟他说:嘉嘉,以后要上厕所或哪儿不舒服,告诉老师好不好,老师会像妈妈一样爱嘉嘉、帮嘉嘉,他点点头。

后来,我发现嘉嘉想上厕所,或者要喝水、喝牛奶,都会哭喊着找妈妈。

我发现这种情况后就会提醒他上厕所,并帮助他,告诉他有什么事都可以找老师。

就这样,在我和赵老师的悉心照顾下,通过及时引导,使他逐渐摆脱了心理依赖,能及时清楚表达自己的需要,也学会了自理,不让
大人帮忙,家长高兴地说:老师,谢谢你们,孩子的进步太大了。

二周后,嘉嘉爱上幼儿园,脸上总带着甜甜的笑。

案例二:新生入园的第一天,教室里哭声一片,豪豪在妈妈的陪伴下也来了。

这个孩子好像无视处处哭声的教室,径直走向玩具架,挑选喜欢的积木。

这时,xx小朋友也去拿积木,没料到豪豪拿起拼好的积木就往他身上打,我连忙制止,豪豪不打了,他自顾自玩起来,也不理睬其他小朋友。

xx小朋友拼了一辆小车,他说我要小汽车,xx不给,他便去抢。

我说收玩具了,豪豪看看小朋友都把玩具交了,他抱着玩具不肯放手,一脸的不高兴。

我知道他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强,就通过语言、眼神、肢体语言等各种方式,耐心地一遍又一遍地告诉豪豪:什么能做,什么不能这样做,渐渐使豪豪明白了上幼儿园就要遵守一些规则。

过了几天,豪豪抢玩具的现象减少了,学会团结小朋友,会和小朋友共享玩具了,常常说:幼儿园真好,我喜欢上幼儿园。

案例三:涵涵是个聪明、懂话的乖宝宝,入园时他拉着爸爸的手不放,我说:涵涵,来让老师抱抱,看你棒不棒。

我抱过哭着的涵涵,一边给她擦脸,一边说涵涵真可爱,可乖了,漂亮宝宝哭就不漂亮了!你看,幼儿园可好了,有很多小朋友玩。

上了幼儿园,有什么事都要跟老师说,上厕所告诉老师,不能尿裤子,涵涵点点头。

一会儿涵涵说要上厕所,我拉着她的手帮她脱裤子、拉裤子,涵涵感到了我的亲切,对我很信任。

午休时,她哭闹说:我要妈妈,我要妈妈…我知道她一定想要抱,我便抱着她,抚摸
着他的头,说:涵涵睡觉,老师抱着你,妈妈放学就来了。

通过身体接触、关心照顾,既满足了涵涵睡觉欲望,又增添了涵涵对我的信任和依恋。

涵涵入园一周哭闹情绪得到了缓解,能够主动和亲人、老师说再见,能和小朋友一块活动了,真是进步不少。

幼儿入园后希望得到成人更多的肯定和关爱,教师应多看到幼儿的点滴进步和亮点。

除了对每个幼儿多用鼓励、赞扬的语言外,教师应多抱抱、亲亲、摸摸幼儿,抚摸他们的身体。

通过教师与幼儿的身体接触与爱抚,让幼儿感到教师像妈妈般的关怀,让幼儿逐渐将对家人的依恋转移到对教师的依恋,适应新的环境,健康快乐的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