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宗教
关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论述题

关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论述题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17世纪英国发生的一次重要历史事件,也被称为英国内战或清教徒革命。
以下是关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论述:
1. 引发因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引发因素主要包括宗教和政治矛盾。
在英国国教改革期间,清教徒与国教会存在严重的宗教分歧。
政治上,君主权力与议会权力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引发了政治危机。
2. 革命事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具体事件包括1642年至1651年的内战,清教徒共和国的建立(1649-1660年),以及1660年的君主复辟。
这些事件最终导致了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限制了君主权力,赋予了议会更多的权力。
3. 社会变革: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一系列社会变革。
资产阶级的政治力量得到提升,国家财政、军事和司法体系也进行了重组,加强了中央集权。
此外,清教徒革命对英国的宗教布道和思想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对外影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仅对英国国内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对欧洲其他国家的政治局势产生了影响。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运动起到了激励作用,影响深远。
5. 经济发展: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也为后来的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革命期间,农业、商业和金融领域都得到了发展。
市场经
济制度的形成和私人财产权的确立为日后的工业化进程提供了条件。
总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一次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
它导致了政治、社会和经济的变革,为英国和全球的发展进程带来了重要影响。
要点详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君权神授”下的英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1)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资本主义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形成。
(2)英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阶级矛盾尖锐。
(根本原因)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原因: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的主要商道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英国人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拓展对外贸易,进行殖民掠夺。
新贵族:是指贵族中从事开设手工工场、经商或金融业中的那一部分人,他们是用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同资产阶级有着相同的利益。
新贵族与旧贵族的根本区别在于经营方式(或生产方式)不同,即新贵族采用资本主义方式经营,而旧贵族则采用封建主义方式经营。
资产阶级革命:是指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社会制度的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的结果是国家政权由封建地主阶级手中转到资产阶级手中,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2.查理一世命丧断头台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开始标志:1640年议会的重新召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国王在议会中斗争。
革命任务:推翻英国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发展资本主义。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人:克伦威尔;领导机构:议会。
重要战役:马斯顿荒原战役、纳西比战役。
高潮: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英国成立共和国。
苏格兰人民起义的原因:1603年以后,虽然苏格兰与英格兰两国共戴一主,但苏格兰与英格兰在内政和宗教上仍然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1637年7月,查理一世强令苏格兰接受英国国教的主教制、礼拜仪式与公祷书,目的是把专制统治推行到苏格兰,引起苏格兰人民的愤怒。
1637-1640年苏格兰人民为反抗英王查理一世专制统治而发动起义。
英国内战的过程:1642年8月,查理一世挑起内战。
在内战中克伦威尔在议会的授权下,组建了以自耕农骑兵为主体的“新模范军”,1645年6月,取得了纳西比战役的胜利,击溃了王军的主力,取得了第一次内战的胜利。
18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有人说, 护国主是不戴王冠的国王,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请尝试评价克伦威尔。
同意。在护国主制下面,行政权 和立法权都集中在护国主一人手 里,而担任护国主的克伦威尔又 是军队的总司令,掌握着最高军 事指挥权,它和君主制实际上并 无区别。
护国公 克伦威尔于1658年9月3日去世。死 前不忘国家大事,临走托孤,遗命儿子 芮乔为“护国公”二世。怎奈这宝贝儿 子寸功未建,又无军政才干。军中将领 不服,天下必乱。……查理一世的长子 流亡在外,这时抓住全国久乱思治的大 好时机,宣布除了谋划弑君的个别人之 外,一概不予追究,于是军中将领转而 支持他于1660年复辟,是为查理二 世。…… 共和国的日子结束了。这是 英国历史上仅有的一次共和国,为期11 年。
玛丽二世的妹妹安妮继位之后,宣布英格兰和苏格 兰合并为同一个王国。安妮是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 最后一位君主。她的父亲詹姆斯二世是罗马天主教 教徒。她的孩子没有一个能够存活下来。对于当时 的大多数英国人来说,他们希望王位继承人依然是 一位新教徒,而不是斯图亚特家族的天主教教徒。 宗教做出了决定:英国需要一位信奉新教的国君。 1714年,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一世外孙女的儿子、 德意志北部的汉诺威家族的乔治继承英国王位,开 始了汉诺威王朝。 这就是英王乔治一世,汉诺威 家族的第一个国王。 1714年德国的汉诺威家族继承英国王位
克伦威尔
(独裁统治)
詹姆士一世 查理二世 詹姆士二世
查理一世
(专制统治)
(专制统治)
威廉三世
玛丽二世
特点:反复性、曲折性
(君主立宪制)
1688年政变没有 流血就推翻了国 王的专制统治, 非常了不起。
1688年政变是资产 阶级和其它阶级妥 协的结果,仍然保 留了国王,革命并 不彻底。
发人深思的历史教学案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失败与启示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失败与启示自16世纪中叶开始,英国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化。
然而,英国资产阶级在17世纪的革命中遭遇了失败。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失败不仅为英国历史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记,更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16世纪的英国经历了宗教改革、君主专制以及殖民地扩张等重大历史事件。
这些事件不仅改变了英国的政治、经济结构,也导致了新阶层的崛起。
资产阶级的兴起因封建阶级的矛盾而形成。
17世纪初期,英国在经济上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阶层逐渐增多,这也使得封建制度对于英国社会的束缚日益严重。
同时,国王查理一世的统治实现了绝对君主制,使得英国政治的腐败和专制更加明显。
这一政治体制无法满足英国社会的需要,也让不同的阶层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分为两个阶段:战争阶段和革命阶段。
战争阶段:英国革命的战争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642年至1646年,第二阶段从1648年至1649年。
这两个阶段主要是英国议会派和国王势力之间的战争。
1648年,议会派在战争中取得胜利,废除了国王的权利,结束了英国君主制的历史。
革命阶段: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最后一个阶段是由伟大的杰出人物奥利弗·克伦威尔领导的。
在这个阶段,英国议会成立了共和国,奥利弗·克伦威尔被确立为共和国的领导人。
这一时期充满了紧张和暴力。
这一时期结束于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
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失败原因1.政治及军事原因英国资产阶级在革命中不仅没有取得决定性胜利,反而在革命之后陷入了更深的困境。
这一失败主要是因为资产阶级在军队、官僚、外交等领域无法实现有效的领导。
相反,封建贵族们纷纷暗中反抗资产阶级的权威。
2.经济原因英国资产阶级的成功源于其与君主制的利益关系。
然而,随着革命的进行,这一利益关系被不断削弱。
同时,1640年代中期,英国经济遭遇了重大损失,国内的生产能力大幅下降,国外需求减弱,使得英国的经济基础疲软,而这也使得英国资产阶级走向失败。
(201907)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返回
1、圈地运动的实质,对英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实质:圈地运动是英国原始积累的重要形式。是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过程。 影响:(1)经济上--圈地运动使土地资本集中,
资本主义农牧业发展起来;被剥夺土地的农民成为廉 价劳动力;农村的商品市场也发展起来。总之为工业 革命准备了资本、劳力和市场。 (2)政治上—圈地运中形成的新贵族,其经济利益与 资产阶级一致,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 (3)圈地运动牺牲了广大农民利益,具有残酷性。
返回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成因,客观评价? 特点:以相对保守,妥协的形式完成了革命。
成因:(1)经济上--资本主义处工场时代;(2) 阶级上--资产阶级力量相对较弱,新贵族妥协性更强; (3)思想上--以宗教外衣发动,动员不充分;(4) 客观上,封建势力还比较强大,屡次反扑;(5)光 荣革命提供了妥协士2的倒行逆施.
革
结束: 1688年光荣革命-完成;评价-维护果实.
命 果实 <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及政党,内阁制形成.
对英国: 推翻封建专制,确立资制,为资发和资制
意义
度确立开辟了道路.
对世界: 反映世界趋势,对世界影响深远,标志一 个新的历史时期-资本主义时代.
经济基础: 资发-航路,工场,圈地,都铎措施-19中.
英
背景
阶级基础: 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形成.-含义? 思想根源: 披着清教思想的外衣-清教和国教. 直接原因: 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
国 资
导火索: 1638年苏格兰人民起义. 开始: 1640年新议会召开-限制王权.
产 阶
经过
内战: 1642-1649年;分布;人物;战役-马斯顿纳西比. 共和: 1649-1660年;克伦威尔内外政策促资发.
试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宗教

试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宗教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宗教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指17世纪中叶英国爆发的一场重大政治和社会变革,它在很大程度上与宗教密切相关。
这场革命不仅标志着资产阶级的崛起和封建体制的解体,还对英国的宗教和宗教自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16世纪,英国国教从天主教转变为新教。
亨利八世因无法获得教皇封准离婚而决定独立建立国教,这使得英国成为欧洲少数几个拥有国教的国家之一。
接着,英国国王爱德华六世为了推行更加纯粹的新教改革,进一步压迫天主教徒,引发了一系列新教改革运动。
其中,最重要的是长老会和清教徒,他们给予一部分人权利和自由,但并没有满足其他宗派的要求,进一步种下了动荡不安的种子。
到了17世纪,约翰·温斯洛普等人提出了普通人的神学思想,主张个人对上帝的直接联系和个人的良知自由。
这种思想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挑战了当时清教徒的教条主义,并为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然而,英国国王查理一世的治理方式激化了国内矛盾。
他试图以神权君主的方式来加强王权,限制清教徒的自由,引起了清教徒和资产阶级的不满。
这导致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资产阶级革命的核心是国会力量与王室势力的对立。
清教徒和宗教改革派在议会中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势力。
他们利用国会提出了一系列改革议案,试图削弱国王的权力并保障宗教自由。
这些议案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以及追求宗教自由和个人权利的愿望。
然而,宗教问题并不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原因。
经济和社会因素也对革命具有重大影响。
17世纪初,英国经济由农业向手工业和商业转型,催生了新的社会阶层,如商人、工匠和自由职业者。
这些新兴阶层渴望政治和经济上的自由和平等,在资产阶级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资产阶级革命最终以议会胜利告终。
国王被处决,英国成为一个共和国,不过不久后又恢复了君主制度。
然而,在这场革命中,宗教和宗教自由的论述和要求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通过《人权宣言》等法律法规确立了宗教的自由与权益。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查理二世
詹姆士二世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 二、资产阶级革命过程
1、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2、革命战争:马斯顿荒原战役 纳西比战役
3、查理一世被处死和共和国的成立(1649年) 4、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5、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60-1688) 6、“光荣政变”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光荣政变”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克伦威尔
内 战 中 的 克 伦 威 尔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 二、资产阶级革命过程
1、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2、革命战争:
1942年,查理一世挑起内战
马斯顿荒原战役 纳西比战役
马斯顿荒原战役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国会军同国王军队之间的一 次著名战役。1644年7月2日,克伦威尔率部在此击溃鲁伯特军的左翼, 并猛攻王军的中路。王军损失惨重,死亡三四千人。这次战役是国会 军从失败走向胜利的转折点。开创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新篇章。同 时,这次会战也是克伦威尔一生的转折点,他对取得会战的胜利起了 决定性作用。克伦威尔指挥的骑兵在马斯顿荒原战役(1644年7月2日) 中取得胜利后,最终树立了克伦威尔的军威,他的部队从此也以“铁 骑军”闻名全国。
1、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2、革命战争:马斯顿荒原战役 纳西比战役
3、查理一世被处死(1649.1.30)和共和国的 成立(1649.5.19)
查理一世命丧断头台
1649年1月30 日下午,伦 敦天气相当 阴冷。白金 汉宫外广场 上,人头攒 动,大家都 争相观看对 一位非常特 殊的犯人的 处决。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 二、资产阶级革命过程
1、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查理一世重开议会 1640年
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科目名称:世界近代史论文题目:浅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保守性学号:**********姓名:***浅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保守性摘要: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从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新议会的事件开始到1688年詹姆斯二世退位的事件结束,以新贵族阶级为代表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起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革命。
它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对欧洲和北美产生了重要影响,开辟了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关键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保守性君主立宪制任何国家的现代化道路都不能割断历史的联系和社会的传统。
任何革命的政治解决都要受客观的社会经济和历史传统的制约,也就是说要符合于本国国情,才能站得住脚。
英国革命的君主立宪制的结局不但是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而且还符合英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宪政传统和民族的心理素质,即符合英国国情。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产生历史因素英国革命的君主立宪结局比起法国革命的共和结局是具有一定“保守性”、“不彻底性”,但当时英国资产阶级正需要“这个革命不十分彻底,不进行到底,不坚决无情”。
①1688年的“光荣革命”确是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之间的“妥协”,但这儿的“土地贵族”指的是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而不是封建势力。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与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有本质区别,伏尔泰就称1688年是“英国真正自由时代”,称君主立宪制是“百姓的自由和君主制并存”。
②纵观整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政事,追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历史渊源,可以说,君主立宪制是英国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在17世纪那样社会经济以及阶级对比条件下所做出的符合于英国国情的、有利于资产阶级的,而且考虑了当时英国人民承受力的最佳选择。
(一)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17世纪中期,英国已经变成拥有广大殖民地的海上强国。
海外市场不断扩张,财富也随之增加,同时国内工场手工业也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大大加强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势力,要求拥有更多的政治权利,但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上层阶级却不愿自动退出历史舞台,这成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阻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恩格斯认为:宗教对于具有世界影响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来说,是“当时资产阶级利益真正的外衣”。
⑴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首先是从清教反对国教开始的,宗教之争成为了革命的直接导火线,它对革命进程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一16世纪30年代,欧洲新教运动兴起,罗马教皇及天主教势力衰落。
英王亨利八世出于维护自己政治、经济和宗教统治的目的,与罗马教皇决裂⑵。
1534年,英国国会通过了“至尊法案”,宣布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拥有任命教职和决定教义的权力,宗教法庭改为国王法庭,召集宗教会议的权力属于国王,从而使英国教会成为国王手中的工具。
同时,英国教会接受了加尔文教、路德教的某些思想,并保留了天主教的基本教义、主教制度和宗教仪式等许多传统,形成了安立甘教,又称圣公会,即英国国教。
1553年,信奉天主教的玛丽(1553-1558)继位,她恢复天主教,残酷迫害新教徒,烧死异端达300多人,被称为“血腥玛丽”。
1558年,信奉新教的伊丽莎白(1558-1603)成为女王,并恢复了国教,在“血腥玛丽”时代逃往欧洲大陆的新教徒纷纷回国。
开始于16世纪30年代的英国宗教改革,在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封建专制统治的不断加强势必成为资本主义继续发展的重要障碍,而此时的英国国教会作为封建专制的重要支柱,也就必然遭到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反对。
⑶从16世纪60年代起,英国出现了反对国教会的“非国教徒”,他们主张依照加尔文教来“纯洁教会”,要求清除国教会中的天主教教义和教规仪式,清教徒由此而得名。
二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前曾出现过一场颇为壮观的利用宗教反对宗教(即利用加尔文教反对国教)的反封建启蒙运动,掀起了一场清教运动。
⑷16世纪60年代中期,帕克大主教试图强制性实行教士在圣事中穿法衣和仪式的统一,掀起了一场“法衣争端”。
那些坚持穿法衣的教士被认为是国教徒,而那些拒绝穿法衣的教士则被认为是清教徒。
⑸正是这场看似是主教与一些教士之间关于琐碎问题的分歧,通常被看成是清教运动的起源。
清教运动的发生,与这个时期英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有关。
首先,英国国教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支柱。
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是为了加强专制王权,结束中世纪以来国王匍匐于教皇脚下的窘态。
改革后的国教大肆宣扬“君权神授”论,而由国王任命的主教制,其实是对封建专制制度及封建等级制度的进一步确认。
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其基本意义在于国家政治而不在于宗教交易方面。
”⑹其次,清教的教义反映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和要求。
是因为清教的教义接受了加尔文教的“前定论”观点,人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上帝已经“预定”谁将得救,成为“选民”,谁将永远沉沦,成为“弃民”,并以现世的成功与失败、永生与犯罪、富贵与贫贱作为是“选民”或“弃民”的标志。
加尔文教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中最勇敢的人的要求”。
⑺最后,当时历史条件决定了它是进行反封建宣传最为行之有效的手段。
17世纪的英国,虽然资本主义经济已有相当发展,但其意识形态仍受宗教的影响。
披着宗教的外衣的反映社会各阶级的思想,往往更容易被接受。
三1637年,查理一世命苏格兰长老会在祈祷时必须使用英国国教的祈祷文,这极大的伤害了苏格兰人民的宗教感情。
1638年大多数苏格兰人在贵族的领导下,签署了《民族圣约》,他们声明准备发动一场完全出于自卫的全国性抵抗运动,保卫他们真正的宗教和国王的权威。
1639年2月苏格兰起义军进入英国边境。
查理一世为了筹措军费抵抗苏格兰人,不得不在1640年4月13日下令召集已停开了11年的议会。
但是这届议会拒绝通过国王所需要的经费,并且对国王的专制统治及宗教政策进行了猛烈抨击。
查理一世在气恼之下,在5月初又将它解散。
但是苏格兰起义仍在不断扩大,解散议会无助于军费的解决。
查理一世又不得不在1640年11月3日从新召开议会,这届议会断断续续存在到1653年,史称“长期议会”。
“长期议会”的召开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1642年8月22日查理一世在诺丁汉的卡塞尔山顶升起了王党的军旗,对议会宣战,从此开始了内战。
在内战中,资产阶级、新贵族、自耕农和城市平民,他们大多是清教徒,并参加了议会军,这支军队在清教徒的著名代表人物克伦威尔的指挥下打败了王党军队。
1649年1月30日查理一世在白厅前被斩首,5月19日英国被宣布为共和国。
议会的胜利与王党的失败,除了政治、经济、军事的因素外,还有宗教的因素。
首先,查理一世在宗教政策上
的失误,特别是爱尔兰事件加速了他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