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T增强扫描对门脉高压性胃病的诊断初探

合集下载

云南骨科模拟题2021年(93)_真题-无答案(17)(69)

云南骨科模拟题2021年(93)_真题-无答案(17)(69)

云南骨科模拟题2021年(93)(总分93.XX02,考试时间120分钟)A1/A2题型1. 脾静脉血流占门静脉血流的A. 10%B. 20%C. 50%D. 60%E. 60%以上2. 关于门静脉高压性胃病,下列错误的是A. 门静脉高压症并发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约为20%B. 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占上消化道出血的5%~20%C. 胃壁组织淤血、水肿D. 胃黏膜下层动-静脉交通支广泛开放E. 门静脉高压性胃病一定伴发胃溃疡3. 门静脉高压症非手术治疗的基本措施中,不包括A. 病因治疗、休息、饮食及支持疗法B. 经内镜注射硬化剂急症止血及预防再出血C. 完全胃肠外营养D. 三腔双囊管压迫止血E. 应用垂体后叶素、生长抑素和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4. 降低门静脉压力效果最佳的术式是A. 肠腔静脉分流术B. 脾切除术C. 门腔分流术D. TIPS手术E. 胃底周围血管离断术5. 原发性肝癌施行肝叶切除术时,至少要保留A. 正常肝组织的40%或肝硬化肝组织的40%B. 正常肝组织的30%或肝硬化肝组织的50%C. 正常肝组织的20%或肝硬化肝组织的30%D. 正常肝组织的50%或肝硬化肝组织的50%E. 正常肝组织的60%或肝硬化肝组织的60%6. 男性,50岁。

大便带血4个月。

纤维肠镜检查确诊为乙状结肠癌。

CT扫描检查发现肝右后叶4cm大小孤立转移灶。

治疗宜选择A. 全身化疗B. 乙状结肠癌切除+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C. 乙状结肠癌切除+肝转移癌内注射无水酒精D. 乙状结肠癌切除+肝转移癌射频消融术E. 乙状结肠癌切除+肝转移癌切除7. 直肠内脱垂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是A. 肛门镜检B. 患者蹲下做排便动作C. 钡灌肠造影D. 直肠指诊E. 排粪造影8. 下列不属于痔的病因的是A. 长期腹泻和便秘B. 直肠肛管静脉缺少静脉瓣,静脉壁薄弱C. 直肠上、下静脉丛畸形D. 腹压增高E. 肛垫下移9. 直肠癌的静脉、淋巴扩散途径,下列错误的是A. 淋巴转移只有当肿瘤侵犯到黏膜下层时才可能发生B. 淋巴转移是直肠癌最主要的扩散途径C. 向上转移是淋巴转移的主要方向D. 癌细胞可通过神经鞘扩展E. 癌栓通过肠系膜下静脉、门静脉转移到肝和肺10. 男性,32岁。

门静脉高压ct标准

门静脉高压ct标准

门静脉高压ct标准
门静脉高压的CT影像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门静脉增粗:通过强扫描门脉,可以清晰地显示出增粗的门静脉主干,其内径大于厘米。

2. 奇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增粗:奇静脉内径大于厘米,肠系膜上静脉内径大于厘米。

3. 侧枝循环静脉曲张:肠系膜下静脉以及侧枝循环静脉的曲张,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胃冠状静脉曲张、奇静脉开放、腹壁静脉曲张等。

4. 肝脏形态变化:早期表现有肝叶比例失调、肝裂增宽、肝脏增大等。

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后期可能会出现肝脏萎缩、轮廓不完整、肝实质密度不均匀、肝脏再生结节等现象。

如果诊断为门脉高压,需要及时治疗,否则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建议与专业医生进行讨论并制定合适的治疗计划。

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研究进展

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研究进展
生。
1 1 门静脉压升 高 .
这是形 成 P HG的先决条 件 , 吴风 婷
亦有研究表明 , 管静脉 曲张硬化 剂治疗或结扎术和 断流术 食
后 胃病加重 , 分流术后 胃病缓 解或 消失 , 这可 能与 前者 门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对 2 6例肝炎肝硬化患 者 的临床 资料分 析发 现 门静 脉 内径 2
脉高压患 者伴发与门脉高压有关 的各种 胃十二 指肠 病变 , 如 胃十二指肠静脉曲张 、 胃粘 膜病变 、 源性溃疡 、 肝 胃窦 毛细血 管扩张症 等。狭义 的 P G是 指门脉高压患者 伴发的 胃粘 膜 H 病变 , 内镜下表现 为各 种形 态 的充 血性红斑 和糜 烂 , 伴有 或
不伴有出血 ; 组织学上 表现 为血管 扩张 , 粘膜 下层 动静脉 短
>13 c 尤其 >14 c 时 , 生 P G的可 能极大 。P G .5 m( .7 m) 发 H H 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肝硬化引起 门脉压力增 高 , 进而使 胃部
压变化不大 , 而后者 门脉压显著 下降有关 。 16 其他 . 有研 究表 明 , 别 、 龄 、 病 的严重 性 及食 管 性 年 肝 静脉曲张的程度等与 P G无关 , H 饮酒是肝 硬化 的发病 因素 , 但饮酒和 P G并无直接 关 系 ; 有 认 为肝功 能 的严 重 障碍 H 也 与重型 一P G( eee—P G S—P G) H svr H H 有关 , 胃食 管静 脉 在 曲张 的病人 中发生 P G者 , H 较只有食 管静 脉曲张者多见 。
素. P G越 来越 引起人 们的重视。本文将重点对 P 故 H HG的研 究进展作 一综述。
关键词 门静脉 高压; 胃病 ; 治疗

门脉高压性胃肠病的内镜特点

门脉高压性胃肠病的内镜特点

门脉高压性胃肠病的内镜特点门脉高压症除可引起常见的胃底-食管静脉曲张外,还可导致胃肠道黏膜病变。

随着现代内镜检查技术的普及,以及人们对本病认识的加深,门脉动高压性胃肠病开始逐渐被重视。

本研究特对门脉高压性胃肠病的内镜特点做一综述。

标签:门脉高压性胃病;肠道病变1?门脉高压性胃病1.1?一般情况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是指门脉高压伴发胃黏膜的病变,临床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该病最早是在1985年由Mc Cormack[1]提出。

随着内窥镜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人们逐渐开始认识到,它是门脉高压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门脉高压征手术术后(如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后)再出血的主要原因[2]。

PHG病理组织特点为:(1)全胃黏膜、黏膜下毛细血管和小静脉扩张、扭曲,呈不规则状,以胃体远端与贲门-胃底部最为明显;血管壁内膜呈灶性、不规则增厚;(2)胃黏膜下血管变化显著,但无炎症或轻度炎症变化;病理组织学改变与肝功能及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无关。

1.2?PHG的内镜表现1985年Mc Cormack等[1]首次根据内镜下表现将PHG分为轻、重2型。

轻者可表现为:黏膜表面细小红点灶(RPL)或猩红热样(scarlastina rash);在条纹状外观的黏膜皱褶表面出现的表浅红斑(erythema);红色或粉红色水肿黏膜上出现细白色网状间隔,类似蛇皮样(snakeskin-like pattern,SLP)马赛克样改变(MLP)。

重度者多发生于胃底和胃体部,可见散在的樱桃红样斑点(CRS)和(或)弥漫性出血性胃炎。

其中以马赛克样改变最为常见。

随着人们对PHG认识的深入,2000年NIEC(the New Italian endoscopic club)确认了该病在内镜下共同的4种基本病变:马赛克样改变(mosaic-1ike pattern,MLP)、黏膜表面细小红点灶(red point lesion,RPL)、樱桃红样斑点(cheery-red spots,CRS)、黑棕色斑(black brown spots,BBS),并进一步定义了马赛克样改变是黄白色凹陷围绕的小多边形区,并可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三种类型:轻度为弥漫性淡红区,中度为淡红区中心部有小红点,重度为弥漫性发红灶;黏膜表面细小红点灶是指直径<1 cm、平坦状红点,表现为类圆形红色突起;樱桃红样斑点是指直径>2 cm的黑棕色斑呈黑色或褐色斑,形状不规则[3]。

门脉高压性胃病的诊治

门脉高压性胃病的诊治
后肝性脑病的发生率较低,术后远期效果比较 满意 Orloff等发现12例患者进行门腔静脉分流术后6 年随访发现PHG均已消失,无外科手术导致的死 亡,仅l例发生肝性脑病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支架分流术(TIPSS)
TIPS最早的适应证为一般情况不适合于行外科分 流术者。
目前适应证已扩展至急慢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出血、严重或难治性腹水、肝肾综合征。
黑棕色斑(black brown spots)——形 状不规则的黑色 或褐色斑点,形 状不整,内镜下 冲洗不掉
MLP CRS
RPL BBS
PHG 的诊断
1 影像学:超声内镜见胃壁增厚
1
门静脉、脾静脉增宽
门脉侧枝循环建立的证据
CT增强: 胃壁内层延迟期强化
胃底黏膜呈结节样肥厚
2 胃肠道造影:胃底黏膜呈结节样肥厚
胃粘膜病变 发生或加重
内镜下治疗
氩离子气体凝固法(argon plasma coagulation , APC)治疗PHG,操作简单、较安全,即时止血效果 好
急性出血,可使用硬化剂或探头烧灼止血
外科手术干预——脾肾分流
门腔静脉分流术是外科控制PHG出血的有效方法 能够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达到控制出血,术
胃镜下特殊病变
PHG分类方法多样,以McCormack分类法及NIEC法临床应用最 为广泛
McCormack法:轻型 重型
NIEC法:MLP-马赛克样改变 RPL-黏膜表面细小红点灶 CRS-散在的樱桃红样斑点 BBS-黑棕色斑
分类 轻型 重型
McCormack分类
内镜表现
黏膜表面细小红点灶(red point lesions,RPL)或猩红 热样疹(scarlatina rash) 在条纹状外观的黏膜皱褶表面出现的表浅红斑 (erythema) 红色或粉红色水肿黏膜上出现细白色网状间隔,类似蛇 皮样(snake skin-like pattern, SLP)或马赛克样改 变(mosaic-like pattern,MLP) ,即镶嵌图案样改变, 多发于胃底和胃体。

动态增强CT扫描对胃癌的术前诊断与分期

动态增强CT扫描对胃癌的术前诊断与分期
1 资 料与 方法
收稿 日期 :0 0 0 — 9 修 回 日期 :0 0 1— 0 2 1— 7 2 ; 2 1— 0 1
收集我院 2 0 年 3月至 2 1 年 7 01 00 月行 C T检
查 胃癌 患 者 5 4例 。 男 3 4例 , 2 女 0例 , 龄 3 年 5~ 8 , 均 6 。 有病例 均经 胃镜 活检 及手 术病 2岁 平 0岁 所
e c u a y a d c n p o i e i o a te i e c o lnn n h r pe t r tc lo o ee tn u g r d i . ra c r c n a r vd mp r n v d n e f rp a i g t e a u i p o o o r fr s l c i g s r e y mo a t t c l y
Pn o Deat n o a ioy Hu a rvn i rninPo l s s ilAnexa 2 6 0 C ia e g . p r tfR do g , nnPoi aAnexa epe pt, rni 4 3 0 , hn Ho me l cl Ho o n 【 sat Abt c 】Obet eT n l eC n ig f atccrio n seste inf ac rh i nssMeh d iy r jci oaay T f dn so gs i acnmaa dt ass hi s icn ef eda oi. to sFf — v z i r o r gi ot g t
f u a in swih ci c l ,s r ia l n a h l gc ly p o e a ti a cn ma u d r n r c n r s a d p sc n r s re i l ,p ra o r p te t t l a l u g c l a d p t oo i a l r v d g s rc c r i o n e we tp e o ta t n o to ta ta t ra 一 o t l ni y y v n u — a d b l n e h s c n f t e a d me .T e i g n n i g f a lpai n s we e a ay e e r s e tv l .Re u t T e os n a a c d p a e CT s a s o h b o n h ma i g f d n s o l i t t r n l z d r to p ci e y e s ls he

门脉高压性胃病的研究进展

门脉高压性胃病的研究进展
1.2
导作用,却是必要条件,参与了PHG的形成和发展。门静脉高
压患者胃黏膜H+弥散量在基础或损伤因子作用后均显著增 加,肝硬化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工水平显著升高,肝源性溃疡 患者升高更显著。幽门螺杆菌感染与PHG之间的关系国内外 报道不一。国外Bahnacy等¨副分析118例患者,并未发现PHG 患者H.pylori感染率增高。而国内薛涣洲等¨41报道则相反, 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1.4
胃肠激素和血管活性物质近年来几项关于PHG患者
和PHG动物模型的研究表明,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 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一l(HIF-1)、胃黏膜转化生长因子 (TGF.d)、表皮生长因子(EGF)均参与了PHG的形成。另外一 氧化氮合酶(iNOS)、肿瘤坏死因子一n(TNF.Q)、自由基和溶酶 体酶介导的胃黏膜损害可能对PHG的形成也起重要作用¨“。 本研究发现:ET一1、VEGF和HIF-1在PHG组和PHT无PHG组
spots,
B受体阻滞剂:是目前最重要的药物治疗,研究表明普
萘洛尔可以降低门脉压力,减慢心率,使胃血流量减少,还可以 降低PHG再出血的可能。它是通过阻滞Bl肾上腺素受体而 减少心输出量,导致反射性内脏血管收缩、门静脉血流减少,从 而降低门静脉压力。据文献报道心得安治疗止血率大于90%, 内镜分型改善率大于40%【2¨。推荐心得安初始剂量10—
H2受体拮抗剂及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在PHG的治疗
续性㈨。
4临床表现
4.1
上疗效不肯定,各学者意见不一。
5.1.5其他药物:有研究发现雌激素和孕酮可引起胃血流和 门脉压的降低,表明他们在降低PHG的发生和预防中可能有 作用,但作用机制不明。瑞巴派特(Rebamipide):可减少肝癌 患者动脉栓塞治疗后PHG样损害的发生Ⅲ’。 5.2介入治疗 5。2.1经皮脾动脉栓塞术(TSAE):脾动脉栓塞可减少脾静脉 血流量,改善门脉血流动力学,使胃黏膜血红蛋白含量减少,氧 饱和度轻度升高,PHG明显改善,可用于PHG出血的止血和预 防治疗,特别适用于巨脾伴脾功能亢进的PHG患者。 5.2.2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ro):适用于一般治疗 方法无效而又不能紧急进行外科分流术的患者。 5.2.3双介入栓塞:双介入是指经皮、肝胃冠状静脉检塞与脾 动脉同时进行或先后进行,既能栓塞曲张静脉之供血管,起到 止血作用,又可减少脾脏血流,降低门静脉压力,减少出血的 机会‘川。 5.2.4经颈静脉门体静脉支架分流术(TIPPS):由于TIPPS术 既能持久的降低门静脉压力,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PHG急 性出血和顽固性腹水均有显著效果,与传统的门体分流术相比 TIPPS术指征较宽,尤其适用于Child C级患者,但nPs后引流 的肝静脉和支架狭窄与闭塞发生率高,目前仅用于拟作肝移植

MSCT血管成像技术在门静脉高压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MSCT血管成像技术在门静脉高压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静 脉 高 压 症 患 者 门 静 脉 及 侧 支 循 环 显 影 包 括 : 管 下 段 静 脉 曲 张 9 . , 食 40 胃底 静 脉 曲 张 9. , 00 胃左 静 脉 曲 张 9 . , 管 旁 静 脉 曲 张 7 . , 短 、 00 食 20 胃 胃后 静 脉 曲 张 3 . , / 肾 静 脉 分 流 2 . , 脐 静 脉 、 壁 静 脉 曲 张 2 0 脾 胃一 80 副 腹 2 . , 膜 后 一 旁 静 脉 曲 张 2 . 。对 2 例 患 者 施 行 手 术 , 术 与影 像 学 诊 断 完 全 符 合 。MS TA 检 出 胃静 脉 60 腹 椎 20 1 手 C 曲 张 ( at c aie, V) g sr r sG 阳性 4 iv c 9例 所 见 的病 状 与 胃镜 下 所 见 病 状 对 比一 致 性 较 好 。结 论 MS T 能 为 P C A HT患 者 判 断 病 变 程 度 、 测 其 并 发 症 及 选 择 治 疗 方 案 提 供 可靠 的 依 据 。 预
李 莎 , 成伟 王 ( 石河 子大 学 医学 院第一 附属 医院 C 与 MR T I室 , 新疆 石 河 子 8 2 O ) 3 O O
摘 要 :目的 探讨 多层螺 旋 C MS T) T( C 血管成像技术 ( C n iga h , C A) MS T a go rp y MS T 在门静脉 高压症 (otl y pr — ah
i 7 . ,so t n o tr r a ti v r e 2 0 ,pe i g sr e e a v i h n n 20 h r a dp sei sr ai si 3 . s lnc ati v i t rn l ens u tn o g c c n / c no i 2 . , e a aa mbl ae n b o n l l v r e 6 0 , n er D r o el aa e— 0 vn ep r u iclsa da d mia wal ai si 2 . % a drt ei n a— rv r 8 i c n o t p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实用医学2012年12月第24卷第12期
・1351・
MSCT 增强扫描对门脉高压性胃病的诊断初探
李好鹏【摘要】目的
探讨增强CT 扫描对门脉高压性胃病(PHG )的诊断价值。

方法
分析68例肝硬化患者和72例对
照组三期腹部CT 增强扫描表现,了解有无出现动脉期胃壁灌注缺损征。

CT 扫描过程中,肝硬化患者动脉期胃壁出现节段性或局部的不强化,而在静脉期和平衡期胃壁均匀强化,为动脉期胃壁灌注缺损征阳性。

结果72例非肝硬化患者中均未见到动脉期胃壁灌注缺损。

68例肝硬化患者中有19例动脉期胃壁灌注缺损征呈阳性。

此19例胃镜表现为PHG ,另有5例内镜确诊为PHG ,而增强CT 表现为动脉期胃壁灌注缺损征阴性,动脉期胃壁灌注缺损征的阳性率为79.2%。

结论增强CT 出现动脉期胃壁灌注缺损征对PHG 有较大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多层螺旋CT ;门脉高压性胃病
doi:10.3969/j.issn.1671-0800.2012.12.016【中图分类号】R81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0800(2012)12-1351-02
作者单位:315012宁波,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
通信作者:李好鹏,Email :lihaopeng
门脉高压性胃病(PHG )是指门脉高压症伴发的胃黏膜病变,主要发生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也可见于非肝硬化性门脉高压症患者,如肝外静脉阻塞、Budd-Chiari 综合征等。

PHG 在内镜下的表现已经有很详细的表述,但是在放射学方面的表现却研究较少,尤其在CT 扫描图像上的表现鲜有报导。

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螺旋CT 增强扫描对门脉高压性胃病的诊断价值。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收集2008年4月至
2011年8月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肝硬化的患者68例,其中男41例,女27例;年龄18~78岁,平均52岁。

另外选择同期入院根据上述标准排除肝硬化的患者72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63例,女39例;年龄23~72岁,平均年龄55岁。

1.2
设备与方法
荷兰飞利浦Bril-liance 16排螺旋CT ,美国GE 公司高压注射器:LF ,对比剂:碘海醇350,通用电气药业(上海)有限公司。

日本富士能公司胃镜:富士能system4400胃镜。

设定
腹部CT 扫描参数为:球管容量240mAs ,螺距1.2,准直宽度0.6mm ,层厚5mm ,重建层厚0.75mm ,重建增量0.4mm 。

患者扫描前禁食,先做常规CT 平扫,扫描范围从肝顶到肾脏下缘连续扫
描。

增强扫描时保持患者位置不移动,由以3ml/s 的速度采用Bolus tracking
方法由肘部贵要静脉注入对比剂碘海醇350100ml 。

在腹主动脉区域选定感兴趣区,注入造影剂后此区域的CT 值增加100Hu (CT 值的单位)时作计时点,采集CT 三期增强图像。

所有的图像都传入MMWP 平台进行后续重建工作。

肝脏动脉期:在计时点后30~35s 采集动脉期。

门静脉期:计时点后50~55s 后开始扫描,此期门静脉明显强化;平衡期:计时点开始延迟120~125s 开始扫描。

1.3
动脉期胃壁灌注缺损征判定

动脉期胃底或胃体的胃壁出现节段性的不强化,而在静脉期和平衡期胃壁均匀强化,此现象为动脉期胃壁灌注缺损征阳性。

1.4
PHG 胃镜诊断
本研究门脉高压
性胃病的胃镜检查诊断标准采用意大利
内镜协会对门脉高压性胃病的诊断标准,分为四种表现,分别是马赛克样改变、红点改变、樱桃红斑点状改变、黑棕
斑点改变。

其中马赛克样表现分为3级,分别是轻度:呈弥漫性淡红区;中度:淡红区中心部有小红点(图1a );重度:呈弥漫性发红。

红点损害是指直径<1cm 、平坦状红点。

樱桃红斑点状损害是指直径>2cm ,类圆形红色突起。

黑棕斑点是指形状不规则的黑色或褐色斑点。

2
结果
72例非肝硬化患者和68例肝硬化患者均进行了三期腹部增强CT 扫描。

两组腹部CT 增强出现动脉期胃壁灌注缺损数分别为0例和19例。

68例肝硬化患者的胃镜检查结果,其中24例符合门脉高压性胃病,并且其中的19例MSCT 增强扫描时呈现动脉期胃壁灌注
缺损,
占79.2%。

3
讨论
1984年Sarfeh 等[1]报道了门脉高压患者的胃黏膜和黏膜下有血管扩张,但是没有炎症细胞浸润,将这些黏膜病灶称之为充血性胃病(CG )或PHG 。

近年来有学者认为PHG 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一个危险因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肝功能损害越重,则PHG 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
生率越高[2-11]。

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较轻者以PHG 合并出血为主,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较重者则以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为主[3]。

PHG 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弄清,可能与门静脉高压、胃黏膜血液循环障碍、胃黏膜防御机制
受损、炎症介质、微生物、热休克蛋白(HSP )
等多种因素有关。

随着急诊内镜的广泛开展和应用,发现部分肝硬化患者的出血并非是由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而是由于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所致,有研究表明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可占门脉高压消化道出血的10%~60%[10]。

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相比,门脉高压性胃病合并出血多呈隐匿发
Modern Practical Medicine,December2012,Vol.24,No.12・1352・
作,但出血持久、量多,主要原因与下列
因素有关:(1)胃黏膜血液循环障碍:门
脉高压性胃病的发病是因门脉高压引起
胃总血流量增加,加速了胃微循环的动
静脉分流,使胃黏膜层血流量减少,而供
应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的血流相对
增多;导致胃黏膜抵御有害因子攻击的
能力降低。

(2)胃黏膜防御机制受损:门
脉高压性胃病时前列腺素合成减少、多
巴胺代谢障碍、生长因子类物质增多等,
造成胃黏膜下毛细血管和静脉扩张淤
血,胃黏膜微循环障碍,黏膜缺血缺氧造
成代谢紊乱,黏液生成和分泌受限,使胃
黏膜屏障作用破坏。

(3)炎性介质增多
(如NO、肿瘤坏死因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