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温州省优课活动教案~大班歌唱活动:家乡美食恰恰恰
大班综合活动《家乡美食多》的教案

一、活动名称:大班综合活动《家乡美食多》二、活动目标:1. 了解我国各地的特色美食,增加对家乡美食的认识。
2. 通过品尝、制作等环节,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家乡美食的热爱,培养幼儿的家乡情怀。
三、活动准备:1. 各种家乡美食的图片、视频资料。
2. 制作美食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3. 音乐、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四、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各地美食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引发幼儿对家乡美食的兴趣。
2. 讲述:教师讲解各地的特色美食,让幼儿了解其制作过程和特点。
3. 品尝:教师组织幼儿品尝各种家乡美食,让幼儿感受美食的美味和独特之处。
4. 制作:教师指导幼儿动手制作一种家乡美食,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五、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调查家乡的其他特色美食,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2. 环境创设:教师将本次活动制作的食物布置在班级环境中,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进行欣赏和品尝。
3. 区域活动:教师在区角活动中设置“美食一条街”,让幼儿模拟购买和品尝各种家乡美食。
六、活动注意事项:1. 在活动过程中,确保幼儿的安全,特别是在品尝和制作环节。
2. 教师应关注每个幼儿的参与情况,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讨论和制作。
3. 在活动中,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意见和选择,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在制作美食时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关注幼儿在品尝美食时的反应和表达,了解他们对家乡美食的喜爱程度。
3. 收集幼儿在家庭作业中的调查报告,评估他们对家乡美食的了解和认识。
八、教学资源:1. 美食图片和视频资料:包括各地特色美食的图片和视频,用于导入和讲述环节。
2. 制作美食的材料和工具:如食材、餐具、烹饪工具等。
3. 音乐和投影仪:用于营造活动氛围和展示相关内容。
九、教学建议:1. 在活动前,教师应提前了解幼儿对家乡美食的了解程度,以便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大班综合活动《家乡美食多》的教案

大班综合活动《家乡美食多》的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和知道我们家乡的美食,知道这些美食的特点和风味。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合作分享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各种美食的图片、视频、食物模型等。
2. 经验准备:幼儿有吃过各种美食的经验。
三、活动过程:1. 导入部分:教师出示各种美食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美食的名称,激发幼儿的兴趣。
2. 主题活动:教师播放美食的视频,引导幼儿观察视频中出现的美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和风味。
3. 小组讨论: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美食进行讨论,讨论这种美食的制作过程、食材等。
4. 分享环节: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其他幼儿倾听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5. 品尝环节:教师准备一些美食供幼儿品尝,让幼儿在品尝的过程中感受家乡美食的美味。
四、活动总结: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了解了家乡的美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合作分享的能力,激发了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调查家乡的其他美食,下节课分享。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家乡美食角”,展示幼儿和家长一起制作的美食作品。
3. 区域活动:在角色区设置“美食店”,让幼儿模拟买卖家乡美食,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
六、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主动地观察、讨论和分享。
2. 关注幼儿在品尝环节的表现,是否能够感受美食的美味,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3. 评价幼儿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是否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七、教学资源:1. 美食图片、视频和食物模型等资源,可从网络、图书或其他渠道获取。
2. 准备一些家乡美食实物或食品模型,用于品尝环节。
3. 教学PPT或黑板,用于展示美食图片和视频。
八、安全注意:1. 在品尝环节,教师要确保幼儿的食物安全,避免食物过敏等意外情况发生。
幼儿园大班教案《家乡美食》

幼儿园大班课程计划《家乡美食》大班课程《家乡美食》适合大班的主题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大胆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了解家乡的美食,萌发家乡的爱心,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欲望.快来看看幼儿园吧.大班《家乡美食》课程计划.活动目标:1.了解家乡的食物和家乡的情感.2,可以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3.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4,可以发展出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而自信地向同伴介绍他们的家乡美食.活动准备:PPT关于家乡的食物. (惠山油饼,无锡小笼,梅花饼,春卷,开笑,炒栗子,无锡等)活动程序:1.选择“小导游”激发孩子的兴趣.老师:'孩子,有一个外国朋友,我听说无锡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有很多美味的东西.几天后,她想带朋友一起玩,特别邀请我们上三节课.孩子们成为小导游,你愿意吗?2,引入谈话,引导孩子们谈论他们吃过的美味食物.(1)你吃了什么美味的食物?(2)它的味道是什么?(3)你在哪里吃的?3,结合“家乡美食”的图片,引导孩子了解一些食物背后的故事.(1)展示食物图片,请幼儿讨论,你吃过上面的食物吗?味道是什么?(2)请让个别孩子介绍他们吃过的食物.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达.(3)介绍食物背后的故事.4,游戏'我是一个小导游',帮助孩子巩固无锡美食.孩子们的歌:(齐)美丽的无锡我们家,远道而来的朋友,请来,我会是一个小导游,带你去吃好东西,吃什么?(领导者)带你去吃面筋. (齐说)嘿,是的,是的,非常好!(教师和学生交流,然后交换领导人的生死)5,食物大家品尝老师:哇,我们在无锡有很多美食!除了我们今天所知的食物,我们家乡还有很多食物.回去找你妈妈和爸爸说话.现在让我们品尝一下家乡的美食吧!小百科全书:顾名思义,食物是一种美味的食物.昂贵的有山海的味道,便宜的有街头食品.事实上,食物并不昂贵,只要它是你最喜欢的,可以称为食物.。
2024年大班音乐教案快乐恰恰恰(大全(优秀10篇)

2024年大班音乐教案快乐恰恰恰(大全(优秀10篇)大班音乐教案快乐恰恰恰篇一有关动物的主题是每个年龄阶段幼儿都非常喜爱的内容,但不同的年龄阶段所要把握的主题要点是不同的,对于中班幼儿则侧重于感知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性及与人的关系等等。
在主题实施过程中,按以往的经验,教师可能会教给幼儿许多关于动物的歌曲,通过歌唱的方式来加深幼儿对动物的喜爱和了解。
但如果只是单纯的歌唱似乎又忽略了音乐自身特有的知识语汇和本体功能。
那么在主题进行中,如何使音乐既起到纽带作用,让幼儿在其特有的愉悦感中逐步推进主题的进展,同时又不失音乐所蕴涵的技能要素,使幼儿获得音乐素质的训练与提高?在动物主题中,青蛙和其他动物叫声是动物的特征之一,模仿青蛙和其他动物叫声是幼儿的兴趣点,而感受音乐的高低变化是中班幼儿应获得的知识点,如何将这两者有机结合?于是,我设计了以下集体活动"青蛙唱歌"。
1、区分音乐的高低变化,尝试用不同的声音表现小青蛙和老青蛙的叫声。
2、能用不同的语言节奏大胆想象、表现青蛙的叫声。
大荷叶一张(能容纳活动中的幼儿)一、合作游戏"荷叶和风",感受音乐的高低变化1、出示荷叶:--"小朋友,你们看,这会是什么?我们一起把它打开吧!"--"荷叶长在什么地方?如果一阵风吹来,荷叶会怎么样?"2、倾听高音区轻柔缓慢的音乐,体验游戏"小风和荷叶"--"听!风来了,你觉得这是一阵怎样的风呢?"--"当轻轻的风吹来,荷叶会怎么样呢?"3、倾听低音区强烈快速的音乐,体验游戏"大风和荷叶"--"又有一阵风吹来了,听!这又是一阵怎样的风呢?"--"当大风吹来时,荷叶又会怎么样呢?"4、交替进行高低不同的音乐,愉快游戏"会变的风和荷叶"--"风会变吗?仔细听音乐里的风是怎么变的?"--"风停了,荷叶怎么样了?"二、体验音乐的高低变化,尝试用不同的声音表现1、出示荷叶上的青蛙。
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及反思木瓜恰恰恰范本

一、活动名称: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及反思——木瓜恰恰恰范本二、活动目标:1. 理解歌词的意义,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木瓜恰恰恰》。
2. 能跟随音乐节奏进行舞蹈动作,体验音乐舞蹈带来的快乐。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幼儿的创造力、表现力。
三、活动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音乐播放设备、图片、木瓜道具。
2. 材料:小凳子、镜子。
四、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a. 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引导幼儿进入活动状态。
b. 进行音乐游戏“抓虫子”,让幼儿跟随音乐节奏捕捉“虫子”,提高幼儿的节奏感。
2. 引入主题(5分钟)a.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水果。
b. 教师播放歌曲《木瓜恰恰恰》,让幼儿听并提出问题,如“歌曲中唱的是什么水果?”、“歌曲的节奏是怎样的?”等。
c.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朗读歌词,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内容。
3. 学唱歌曲(5分钟)a. 教师逐句教唱歌曲,引导幼儿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
b. 教师针对幼儿的演唱进行指导和鼓励,让幼儿充满自信地演唱。
a. 教师示范舞蹈动作,如恰恰恰、转圈等,引导幼儿跟随音乐进行舞蹈。
b. 教师分组组织幼儿进行舞蹈比赛,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舞蹈的乐趣。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a. 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b. 教师针对本次活动进行小结,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
五、活动延伸:教师可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推荐幼儿参加园所的音乐比赛或演出活动,让幼儿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展示自己。
教师可鼓励幼儿在家与家长一起进行音乐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六、活动名称: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及反思——木瓜恰恰恰范本七、活动目标:1. 能用动作表现歌曲《木瓜恰恰恰》中的节奏变化。
2. 培养幼儿的集体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音乐的热爱,培养幼儿的音乐素养。
八、活动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音乐播放设备、图片、木瓜道具、沙锤等打击乐器。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家乡的美食教案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家乡的美食一、活动目标1. 了解我国各地的特色美食,增进对家乡美食的认识和了解。
2. 通过观察、品尝、讨论等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品鉴力和表达能力。
3. 激发幼儿对家乡美食的热爱之情,培养幼儿的家乡情怀。
二、活动准备1. 各地特色美食的图片、视频资料。
2. 准备一些家乡的美食,如包子、饺子、油条、豆腐脑等。
3. 记录纸、画笔、彩泥等创作材料。
三、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资料,让幼儿初步了解我国各地的特色美食,引导幼儿关注和讨论。
2. 品尝环节:分发各地的特色美食,让幼儿品尝,并引导幼儿用恰当的语言描述美食的味道、外观等。
3. 创作环节:鼓励幼儿用画笔、彩泥等形式创作自己喜欢的美食,并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
4. 交流环节:组织幼儿相互介绍自己喜欢的美食,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喜好和感受。
5. 总结环节: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让幼儿谈谈对家乡美食的认识和感受。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请家长协助,让幼儿在家尝试制作或品尝其他地方的美食,记录制作过程和感受。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美食一条街”,让幼儿展示自己喜欢的美食作品。
3. 区域活动:在角色区设置“美食店”,让幼儿扮演店员和顾客,进行美食交易活动。
五、活动注意事项1. 注意食品安全,确保幼儿品尝的美食符合卫生标准。
2.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幼儿的表现,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讨论和创作。
3. 在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喜好和感受。
4. 活动结束后,及时对幼儿进行总结和反馈,促进幼儿的成长和发展。
六、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家乡美食的兴趣和认识程度。
2. 评价幼儿在品尝、创作、交流环节中的表现,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品鉴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家长反馈和幼儿的作品,了解幼儿在家延伸活动中的参与情况和感受。
七、活动反思1.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及时调整活动内容和方式,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大班社会教案《家乡的美食》

大班社会教案《家乡的美食》一、教学目标1.让孩子了解自己家乡的美食文化,培养孩子的骄傲感和民族自豪感。
2.通过介绍家乡的美食,培养孩子对食物的偏好和引导孩子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3.提高孩子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自己的美食。
4.培养孩子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美食介绍家乡美食的起源、特点和文化背景,以及在不同节日和传统活动中吃的食物。
2. 饮食习惯通过图片和简短的介绍,让孩子了解健康的饮食习惯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3. 设计美食以家乡知名美食为蓝本,引导孩子发挥想象,设计自己的美食,鼓励孩子描述自己设计的美食,并给予鼓励和指导。
4. 团队合作组织孩子一起制作自己的美食,并分享自己的设计和制作过程。
三、教学重点1.让孩子了解家乡的美食文化,培养骄傲感和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孩子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3.培养孩子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
2.观看图片和短视频。
3.讨论和分享经验。
4.分组合作。
五、教学过程1. 介绍家乡美食教师用图片、PPT等方式介绍家乡的特色美食,向孩子们介绍家乡美食的起源、文化背景和不同方式的食用。
2. 饮食习惯教师为孩子们呈现有关健康和不健康饮食习惯的图片和视频,并向孩子们解释不同饮食习惯对健康的影响。
3. 设计美食教师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家乡知名美食,并鼓励孩子们设计自己的美食。
教师引导孩子们发挥想象和创造力,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设计。
4. 团队合作教师安排孩子们分组,让每组孩子们选择一个自己特别喜欢的美食,然后自己设计制作。
教师鼓励孩子们分配组内任务,互相帮助,共同完成。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次课程,孩子们了解了家乡的美食文化,并了解了健康的饮食习惯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对自己的身体的影响。
孩子们通过分享自己的设计和组内协作,提高了自己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并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然后,孩子们开心地享受了自己的美食,加深了对美食的印象,也让他们对自己家乡的美食充满了自豪和骄傲。
幼儿园大班《家乡的美食》综合教案

一、教案背景教案名称:幼儿园大班《家乡的美食》综合教案课时:1课时年龄阶段:5-6岁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认识家乡的美食,培养幼儿对家乡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2. 通过观察、尝试、操作等环节,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内容1. 家乡的美食:介绍几种家乡的特色美食,如包子、饺子、油条、豆腐脑等。
2. 美食的制作过程:简单介绍几种美食的制作过程,让幼儿了解美食背后的辛勤付出。
3. 美食的文化意义:让幼儿了解美食在家乡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幼儿观察美食的图片,激发幼儿的兴趣。
2. 尝试法:让幼儿尝试家乡的美食,培养幼儿的味觉体验。
3. 操作法:让幼儿参与美食的制作过程,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4. 讲解法:教师讲解美食的制作过程和文化意义,让幼儿深入了解。
五、教学步骤1. 引入:展示家乡美食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美食的名称。
2. 介绍美食:教师简要介绍几种家乡的美食,让幼儿了解美食的特点。
3. 尝试美食:让幼儿尝试家乡的美食,感受美食的味道。
4. 制作美食:教师演示几种简单美食的制作过程,引导幼儿参与制作,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5. 讲解美食文化:教师讲解美食在家乡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让幼儿深入了解。
7.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向家人介绍今天学习的美食,并尝试制作一种美食。
六、教学资源1. 图片:收集各种家乡美食的图片。
2. 食材:准备一些简单的食材,如面粉、蔬菜、肉类等。
3. 工具:准备制作美食所需的工具,如刀、砧板、锅等。
4. 视频:寻找相关的美食制作视频,以便幼儿更直观地了解制作过程。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家乡美食的兴趣。
2. 评价幼儿在制作美食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3. 课后了解幼儿对美食文化了解的程度,以及他们在家庭中的表现。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介绍美食时,注意用词要简洁易懂,便于幼儿理解。
2. 在制作美食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幼儿受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歌唱活动《家乡美食恰恰恰》
温州市第十六幼儿园任纯纯
【设计意图】
《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
近期,全省各地客人老师来到缙云幼儿园,紧抓迎接客人的契机利于激发幼儿表达、表现的兴趣。
缙云美食小有名气,该班幼儿在中班已经开展了“特色小吃”的主题活动,对烧饼、麻鸭等小吃较为熟悉。
于是在“缙云美食的秘密”主题“满心欢喜爱迎客”的子主题中,有意安排本次音乐活动。
“家乡美食恰恰恰”歌曲分为A、B结构,A段旋律优美,表现了家乡美食的种类丰富;B段旋律活泼、明快,体现了人们一起“叫卖”的欢快场面,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大班幼儿已具备一定的掌握附点和切分节奏,理解歌词内容、情感体验、表达和表现的能力。
因此,充分借助该歌曲,通过歌声演唱介绍家乡美食,通过叫卖游戏、品尝美食,来宣扬家乡美食,在客人老师的赞扬声中促进幼儿产生自豪感,萌发爱乡之情。
活动目标:
1.了解家乡的特色美食,感知“弱起拍”和“附点”节奏,初步学唱歌曲。
2.能愉悦、清楚、连贯地“叫卖”演唱,宣扬家乡的美食。
3.产生自豪感,萌发对家乡美食的喜爱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活动重难点:
1.重点:
感知“弱起拍”和“附点”节奏,初步学唱歌曲和表现歌曲。
2.难点:
能愉悦、清楚、连贯地“叫卖”演唱,宣扬家乡多种美食。
活动准备:
1.歌曲音乐、PPT
2.缙云特色美食
活动过程:
一、欣赏歌曲,感受家乡的风俗民情。
1.随乐入场,感受“恰恰恰”的节奏。
2.理解并表现歌曲中的“恰恰恰”。
3.随乐欣赏缙云的各种美食和人们对缙云美食的喜爱。
二、游戏激趣,了解家乡美食的多样。
(一)浅谈家乡美食的种类和秘密。
1.认识缙云的美食。
2.讲述缙云美食好吃的秘密。
3.学习歌词:缙云美食真啊真好吃,恰恰恰。
(二)叠加“支架”支持、自主学唱歌曲。
1.**铺——欣赏歌曲“叫卖声”。
2.**铺——学习演唱“叫卖”声。
3.**铺——学唱“弱起”“附点”音符。
“倾听歌曲”——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对衬词“恰恰恰”有初步的了解。
“自由讲述”——了解家乡各种美食,揭秘美食的独有风味,从而产生宣传家乡的美食的欲望。
“开铺游戏”——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主动地学唱歌曲。
4.**铺——自主学唱,巩固“弱起”“附点”音符。
5.美食铺开张了——幼儿自主练唱(8种美食)
6.幼儿完整演唱歌曲。
(速度从慢到快)
三、情境表演,萌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一)叫卖游戏
1.幼儿在游戏情境中,自信、愉悦地表现歌曲。
2.和在场的老师互动演唱。
(二)品尝家乡美食
师:让我们把家乡的美食送给在坐的客人老师一起品尝吧!
“情境表演”——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演唱中,体验“叫卖”的乐趣。
在送美食的环节中,进一步激发孩子对家乡的自豪感。
从易到难,循序渐进。
孩子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同伴互助,从而掌握歌词和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