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应用研究
灵芝的历史与功效

灵芝的历史与功效灵芝,这一古老而神秘的生物,自古以来就被视为珍贵的药材和祥瑞的象征。
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同时也拥有着令人瞩目的药用功效。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灵芝的身影早有出现。
早在《神农本草经》中,灵芝就被列为上品,书中描述其“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轻身益气,不老延年”。
这足以说明灵芝在古代药学中的重要地位。
秦汉时期,灵芝更是被视为仙草,与长生不老、神仙仙境紧密相连。
秦始皇为寻求长生不老之术,曾派遣徐福东渡寻找灵芝。
而汉武帝则在宫中建造了专门用于供奉灵芝的“灵芝殿”,足见当时统治阶层对灵芝的重视和推崇。
到了唐宋时期,文人墨客们也对灵芝多有赞颂。
诗词中常常出现灵芝的身影,将其作为高雅、祥瑞的象征。
明清时期,灵芝在民间的应用更加广泛,不仅用于药用,还被用于装饰、雕刻等艺术领域。
灵芝之所以能在历史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与其卓越的功效密不可分。
首先,灵芝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
它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帮助身体更好地抵御外界的病原体入侵。
对于容易生病、体质虚弱的人群来说,适当服用灵芝制品可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减少患病的几率。
其次,灵芝对于心血管系统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它能够调节血脂、降低胆固醇,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同时,灵芝还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的供血量,对于预防和改善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作用。
在神经系统方面,灵芝具有镇静安神的功效。
对于失眠、焦虑、神经衰弱等症状,灵芝能够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帮助人们改善睡眠质量,舒缓紧张的情绪。
此外,灵芝还有抗肿瘤的作用。
现代研究发现,灵芝中的多糖、三萜类化合物等成分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增强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监视功能。
虽然灵芝不能直接治愈肿瘤,但在肿瘤的综合治疗中,它可以作为辅助手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治疗效果。
不仅如此,灵芝对于肝脏也有保护作用。
它可以减轻肝脏的损伤,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对于化学性肝损伤、病毒性肝炎等肝脏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
自古灵芝的应用宝典

自古灵芝的应用宝典中医药典中,灵芝最具有传奇色彩,传说中它有长生不老、起死回生的功效,被视为——灵芝仙草。
而与其他美味配伍及其烹饪,那绝对是上好的极品。
灵芝一词最早出现在东汉张衡《西京赋》:“浸石菌于重涯,濯灵芝以朱柯”之中。
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对灵芝的功效有详细的极为肯定的记载。
《神农本草经》把灵芝列为上品,谓紫芝“主耳聋,利关节,保神益精,坚筋骨,好颜色,久服轻身不老延年。
”谓赤芝“主胸中结,益心气,补中增智慧不忘,久食轻身不老,延年成仙。
”自古浪漫传奇第一药灵芝不仅是中药界瑰宝,在传统文化中地位更高。
灵芝文化涉及宗教、文学、建筑学、戏曲诸多领域。
在道家文化看来,灵芝是至上仙丹;文学作品更是将灵芝神话,例如《白蛇传》中的盗仙草;在建筑学中,灵芝是吉祥的图案,古代建筑、天安门华表、如意头部都有灵芝状的“庆云图”;社会学中,灵芝作为祥瑞之物起到权威的象征。
如此盛名,仅此一药。
灵芝百搭,五脏都能补在2000多年前的古代,古人是靠“神农尝百草”的方式,即个人的实践,积累经验而总结出灵芝能补心、肝、肺、脾、肾“五脏之气”、“增智慧,不忘”,“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等精辟论述,一直沿用至今。
现代药物研究表明,灵芝的药理成分非常丰富,其中有效成分可分为十大类,包括灵芝多糖、灵芝多肽、16 种氨基酸等。
因此,灵芝的应用范围也很广泛,中医认为可以入五脏,补益全身五脏之气,无论心、肺、肝、脾、肾虚弱,均可服用。
赤芝、紫芝是上品灵芝族群庞大,品种有200 多种,不是每种灵芝都能药用,医学证明红褐色的赤芝、紫黑色的紫芝药用价值最高。
东汉《神农本草经》灵芝条目记载,“赤芝,主治胸中结,益心气,补中增智慧不忘,久食轻身不老,延年成仙。
紫芝主治耳聋,利关节,保神益精,坚筋骨,好颜色,久服轻身不老延年。
”许多民间服用灵芝治疗肿瘤有效的病例,多是在常规治疗不理想的情况下,抱着试一试的想法,自己服用灵芝。
服用的剂量、疗程长短由患者根据病情、疗效和有无不良反应自己调整,而疗效则多由患者原就诊医院复诊后得出。
灵芝现代研究报告

灵芝现代研究报告灵芝(Ganoderma lucidum)是中国传统的药用真菌之一,被认为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衰老等多种生物活性。
近年来,对灵芝的现代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发现。
首先,灵芝中的活性成分已被鉴定出来,包括多糖、三萜类化合物、生物碱等。
这些成分对人体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增强免疫力、抗菌、抗病毒、降血糖、降血压等。
其次,灵芝的抗氧化活性被广泛研究。
抗氧化活性是指能够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对细胞造成的损伤。
研究发现,灵芝中的多糖、三萜类化合物等成分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可以减轻氧化应激对细胞的伤害,从而对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疾病具有保护作用。
此外,灵芝的抗肿瘤活性也备受关注。
研究发现,灵芝中的三萜类化合物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并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这些活性成分还可以增强化疗和放疗的疗效,减少其对正常细胞的损伤,从而提高抗癌治疗的效果。
此外,灵芝的抗炎活性也得到了研究证实。
炎症是身体对损伤或感染的反应,如果长期持续,会导致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研究发现,灵芝中的多糖、生物碱等成分可以抑制炎症反应的发生,从而减轻炎症导致的损伤。
此外,灵芝还被认为具有抗衰老活性。
研究发现,灵芝中的多糖成分可以促进皮肤细胞的增殖和再生,提高皮肤的弹性和光泽,从而延缓皮肤衰老的过程。
总的来说,灵芝作为传统药用真菌,在现代研究中被证实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抗氧化、抗肿瘤、抗炎、抗衰老等作用。
这些研究结果为灵芝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寻找新的药物和保健品提供了思路。
然而,目前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如灵芝的剂量、安全性以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等。
灵芝食用历史及安全性材料追溯

灵芝食用历史及安全性材料追溯灵芝,又名灵芝菌、灵芝蘑菇、灵芝草等,是一种珍贵的中草药材,被誉为“药中之王”。
灵芝具有多种保健功效,被广泛用于食用和药用。
它的食用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具有丰富的文化积淀和药用价值。
对于灵芝的安全性和食用历史,人们只有一些模糊的认识。
本文将追溯灵芝的食用历史和安全性材料,希望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这一珍贵的中草药材。
一、灵芝的食用历史在日本,灵芝也有着悠久的食用历史。
在日本的传统文化中,灵芝被认为是长寿的象征,被用于食用和药用。
日本古籍《万叶集》中,就有关于灵芝的诗歌,描述了其珍贵和神秘的形象。
除了中国和日本,灵芝在其他国家也有着悠久的食用历史。
在西方,灵芝被视为一种高级的食材,被用于烹饪和保健。
在中世纪欧洲,灵芝被列为奢华的珍馐,在宫廷中备受推崇。
灵芝在世界各地都有着悠久的食用历史,被广泛用于食用和药用。
它的保健功效深受人们的喜爱,被誉为“药中之王”,在人们的饮食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灵芝的安全性对于灵芝的安全性,人们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其成分和食用方法上。
灵芝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功能,但也有一些不确定因素,导致人们对其安全性存在一定担忧。
在灵芝的成分中,主要包括多糖、三萜类化合物、蛋白质、生物碱、生物酶等。
多糖和三萜类化合物是灵芝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多种保健功效。
一些三萜类化合物含有毒性,可能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
灵芝的食用方法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一般认为,灵芝的药用部分大多位于菌盖和菌柄中,其它部分不宜食用。
在食用灵芝时,应避免将整个灵芝直接食用,建议选择专业加工过的灵芝制品,或者按照专家指导进行食用。
灵芝的安全性存在一定不确定性,需要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食用。
在购买和食用灵芝制品时,应选择正规渠道的产品,避免因不当的食用而损害健康。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灵芝的食用历史和安全性情况,我们对相关材料进行了追溯和整理。
在《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本草拾遗》等古代著作中,有关于灵芝的描述和用法。
中国灵芝文化的形成

中国灵芝文化的形成灵芝文化的形成具有传奇色彩。
大约萌生于史前,经奴隶社会而发展,充实于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其中鼎盛于唐、宋、元、明时期。
清代已较多的受西方科学文化影响,对灵芝的认识从神圣地位逐渐下降,然而灵芝的圣名却深入民众。
从美学、艺术、建筑装饰的角度被广泛应用并发展到一定的阶段。
清代之后,随着真菌学的发展,灵芝进入了现代生物学研究和现代医药学研究与应用的阶段。
灵芝文化的发展受中国道教文化的影响最大。
一些道家人物开始理解和倡导灵芝的药用价值,著书立说,并积极赞扬灵芝的功效。
他们将灵芝列为“药”,具有“补中益气、增智益色”、“长期食用、强身健体、强基础”的功效。
然而,进一步夸大这种功效是不真实的。
例如,“食成仙”,灵芝就成了“灵丹妙药”和“宝冠”,灵芝成了“吉祥之物”。
灵芝也被誉为救死扶伤的良药,如“白素贞偷仙草救许仙”的故事,广为流传。
在道教思想文化和灵芝“渲染”的影响下,灵芝受到历代帝王的尊崇。
在某种程度上,灵芝的神圣力量或灵芝所反映的一种意识和信仰已经成为皇帝使用的法宝。
人们相信,“王有德行,志草长”,朝廷有灵芝,皇帝长生不老,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政府长治久安。
事实证明,灵芝是中国历史上神圣而高贵的象征,代表着权利至上。
庄严的尊严,最具影响力的吉祥物。
每年向朝廷进贡已成为黎族人民的惯例。
灵芝的用量已被充分记录。
一种真菌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如此突出,以至于它形成了灵芝文化。
这的确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奇迹,是世界文明史上的罕见事件,也是中国古人所独有的。
今天,对中国独特的灵芝文化的研究不仅揭示了人与真菌之间的特殊关系,而且有助于理解中国封建社会为何如此漫长。
中国灵芝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也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灵芝文化易于被佛教徒接受,促进了佛教的传播,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佛教。
灵芝文化通过佛教传播到日本、朝鲜半岛和东南亚国家。
我们今天可以在日本找到与灵芝文化和佛教有关的文物或古典建筑。
西方旅行家、传教士往往从了解中国民俗或好奇的角度,将灵芝有关的文化、文物传至欧美。
本草纲目对灵芝记载的描述

本草纲目对灵芝记载的描述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本草纲目的概述
2.灵芝的药用价值
3.本草纲目对灵芝的记载
4.灵芝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正文
1.本草纲目的概述
本草纲目是一部中国古代的医药学著作,由明朝的李时中所撰写。
这本书是一部全面介绍中国草药的专著,对许多草药的药用价值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记录。
在中国的医药史上,本草纲目具有极高的地位,被誉为“中国古代药学的百科全书”。
2.灵芝的药用价值
灵芝,又称灵芝草、灵芝菌等,是一种多孔菌科真菌。
灵芝在中国的传统医学中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传统医学认为,灵芝具有补气安神、止咳平喘、益智养脑、抗衰老等多种功效。
灵芝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失眠等。
3.本草纲目对灵芝的记载
在本草纲目中,李时中对灵芝进行了详细的记载。
他认为灵芝具有“安神定志,益精养气,强志不忘”的功效。
他还描述了灵芝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环境,为后人研究灵芝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4.灵芝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对灵芝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现代医学研究发
现,灵芝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多糖、三萜类化合物等,这些活性成分对人体具有多种益处,如提高免疫力、抗肿瘤、抗病毒、抗炎等。
因此,灵芝被广泛应用于保健品和药品的制备中。
综上所述,本草纲目对灵芝的记载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医学的博大精深,也为现代医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灵芝临床研究报告

灵芝临床研究报告灵芝,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应用历史。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灵芝的药用价值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报告将对灵芝的临床研究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灵芝的概述灵芝是一种多孔菌科真菌灵芝的子实体。
它通常呈伞状,表面有光泽,颜色多样,包括红色、紫色、黑色等。
灵芝在我国被视为一种珍贵的药材,具有多种药理活性成分,如多糖、三萜类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生物碱等。
二、灵芝的临床应用1、抗肿瘤作用多项临床研究表明,灵芝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灵芝多糖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活性,从而提高机体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
此外,灵芝中的三萜类化合物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并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例如,一项针对晚期肺癌患者的临床研究发现,在化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灵芝提取物,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2、免疫调节作用灵芝对免疫系统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老年人、长期患病者等,灵芝能够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预防感染和疾病的发生。
对于免疫功能亢进的人群,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灵芝能够调节免疫细胞的平衡,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疾病症状。
临床研究发现,灵芝可以用于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疾病,能够减少疾病的发作次数,减轻症状。
3、心血管保护作用灵芝具有降低血脂、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
临床研究表明,灵芝可以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从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此外,灵芝还能够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防止血栓的形成,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对于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患者,灵芝能够改善心肌供血,减轻心绞痛症状,降低血压,保护心血管功能。
4、神经系统保护作用灵芝对神经系统具有保护作用,能够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神经衰弱、减轻焦虑和抑郁等症状。
灵芝相关资料

前言:中国人是最早发现和使用灵芝,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近年来随着对灵芝研究的广泛和深入,对灵芝的认知已有相当完整和确切的理论基础。
灵芝也于2000年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就有关于灵芝滋补壮体、延年益寿的传说和记载,同时也被作为祥瑞之象征,广为流传。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菌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灵芝的各种剂型在增强人体免疫方面已得到人们的认可,灵芝菌种人工栽培技术在我国掀起并迅速推广到全国各地。
一、灵芝营养保健价值灵芝又称灵芝草、神芝、芝草、仙草、瑞草,是多孔菌科植物赤芝或紫芝的全株。
灵芝作为拥有数千年药用历史的中国传统珍贵药材,具备很高的药用价值,经过科研机构数十年的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灵芝对于增强人体免疫力,调节血糖,控制血压,辅助肿瘤放化疗,保肝护肝,促进睡眠等方面均具有显著疗效。
灵芝属的化学成分较为复杂,且因所用菌种、菌种产地、栽培方法、提取工艺、制剂方法不同而各异。
灵芝属的子实体、菌丝体和孢子中含有多糖类、核苷类、呋喃类衍生物、甾酵类、生物碱类、蛋白质、多肽、氨基酸类、三萜类、倍半萜、有机锗、无机盐等。
灵芝多糖是灵芝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降血糖、抗氧化、降血脂与抗衰老作用。
灵芝所含三萜类不下百余种,其中以四环三萜类为主,灵芝的苦味与所含三萜类有关。
三萜类也是灵芝的有效成分之一,对人肝癌细胞具有细胞毒作用,也能抑制组织胺的释放,具有保肝作用和具有抗过敏作用等。
用作药物的灵芝为赤芝和紫芝,其药性为甘,平。
归心、肺、肝、肾经。
主治虚劳、咳嗽、气喘、失眠、消化不良,恶性肿瘤等。
动物药理实验表明:灵芝对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循环系统有降压和加强心脏收缩力的作用,对呼吸系统有祛痰作用,此外,还有护肝、提高免疫功能,抗菌等作用。
主要作用(一)抗肿瘤作用灵芝是最佳的免疫功能调节剂和激活剂,它可显著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患者自身的防癌、抗癌能力。
灵芝可以通过促进白细胞介素-2的等内源性抗癌物质的生成,通过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通过提升人体的造血能力尤其是白细胞的指标水平,以及通过其中某些有效成分对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成为抗肿瘤、防癌以及癌症辅助治疗的优选药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灵芝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应用研究张凝(园艺1301,3130100347)摘要:灵芝,作为一种具有显著医疗保健作用的食用菌,受儒家思想、道家文化影响以及皇权推崇下,作为一种祥瑞的象征,在中华历史文化中占有显著地位.本文主要从灵芝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对宗教及帝王崇拜的影响、在艺术领域的发展与再加工,以及当代社会对其的开发与应用等方面,对其进行浅析与探究。
关键词:灵芝历史文化现代研究开发前景灵芝, 古时亦称神芝、芝草、仙草、瑞草, 因具有显著的医疗保健功效, 加上道家文化和儒家思想的推崇以及皇权政治的影响,使其在我国文明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灵芝文化的产生与形成,是我国古代社会、科学技术及生物学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其主要源于古人对灵芝的崇拜和信仰,大约萌生于史前, 经奴隶社会而发展, 充实于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 其中鼎盛于唐、宋、元、明时期,通过物质实践和意识形态的发展变化, 推动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甚至国际交流等。
其内容涉及到宗教信仰、医药学、古哲学、语言文字、民俗及民间文学、生物学、园艺学、自然地理、历史学、建筑学、戏曲艺术、营养学、美学等各方面,清代之后, 随着真菌学的发展, 灵芝进入了现代生物学研究和现代医药学研究与应用的阶段。
一、灵芝文化的形成与发展1.1 灵芝古籍“灵芝”一词, 最早见于东汉张衡《西京赋》:“浸石菌于重涯, 濯灵芝以朱柯”,但早在远古神话和先秦典籍中, 就有多关于灵芝的记述。
如讫今已知世界上最早的菌类图鉴《太上灵宝芝草品》中,记述灵芝103 种, 皆略述产地、性味、形态和服饵价值, 如“木菌芝,生于名山之阴谷中, 树木上生, 本三节, 色青, 味甘辛, 食之万年仙矣。
”是研究古代灵芝文化的重要文献。
又如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的《神农本草经》中,录有赤芝、黑芝、青芝、白芝、黄芝、紫芝六种上品芝类, 并对每种芝的性味、功效、异名都有记载。
如“赤芝, 味苦平, 主胸中结, 益心气, 补中,增慧智, 不忘。
久食轻身不老, 延年神仙。
一名丹芝。
”等。
再如明李时珍撰《本草纲目》, 成书于万历六年。
亦收录上文六芝, 每种均按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附方等项, 详加注解。
1.2 咏芝名作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 灵芝是圣洁、美好的象征。
楚国诗人屈原的《九歌山鬼》, 即有“采三秀兮山间, 石磊磊兮葛蔓蔓。
”“三秀”即为灵芝。
三国曹植的《灵芝篇》, 是一首著名的燕乐曲,“灵芝生天地, 朱草被洛滨, 荣华相晃耀, 光彩晔若神。
”在他的名篇《洛神赋》中, 又用“攘皓腕于神浒兮, 采湍濑之玄芝。
”描写出神女采撷灵芝时安详而闲适的神态。
自汉代以来, 服食灵芝追求长生的思想, 在汉乐府诗中已得到反映, 如《长歌行》:“仙人骑白鹿,……揽芝获赤幢。
……主人服此药, 身体日康强,发白复又黑, 延年寿命长。
”魏晋六朝许多著名诗人, 如曹植、郭璞、沈约、江淹、陶宏景等, 还留下不少游仙诗。
如曹植《平陵东》:“与仙期, 东上蓬莱采灵芝。
灵芝采之可服食, 年若王父无终极。
”这种游历仙山、采集灵芝、以求长生的诗, 在魏晋六朝已形成一代诗风。
直到唐宋以后, 在李白、苏轼的诗中, 仍可见其余韵。
1.3 涉芝神话《山海经》为灵芝神话的鼻祖,其中《中次七经》中说, 炎帝小女名瑶姬,刚到出嫁之年, 即“未行而卒”。
她的精魂飘荡到姑瑶之山,“化为瑶草、实为灵芝,其叶胥茂, 其华黄”。
因“天帝”(炎帝)哀怜瑶姬早逝, 便封她做巫山云雨之神。
现在, 巫山生长灵芝特别多, 传说都是女神洒下的相思子。
《汉武帝内传》中载有《墉城芝田》的故事——墉城,传说为筑九重昆仑山的最高重称悬圃的地方,是西王母的治所,群仙所居,其中有仙人耕种的芝田,约有12000种灵芝,供仙人食用。
附图1-1所展现的,即为神仙用龙来犁地种灵芝的场景。
《白蛇传》里有家喻户晓《《仙山盗芝》——传说蛇精白娘子醉酒后露出了蛇的原形吓死了许仙,白娘子冒死去昆仑山盗灵芝仙草救许仙。
附图1-2即描绘了白娘子在昆仑山大战仙鹤童子,九死一生,终于盗得灵芝仙草的场景。
二、灵芝文化与宗教及帝王崇拜的相互影响2.1 道教对灵芝栽培与推广的影响鲁迅先生讲“中国文化的根底是道家。
”道家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对灵芝文化的形成及发展有着重要的联系。
古代道家炼丹、寻仙药、种芝、著书论理,认为只要通过清养修炼, 服食“仙药”, 便可白日飞升, 得道成仙。
“五芝”在“仙药”中占有的显赫地位,使灵芝富有极其宏厚的文化内涵。
早期的道教著作, 虽充满仙家种芝的神话, 但对种芝实践也很注重。
我国能首创出种芝术,就得归功于葛洪等道家代表人物。
这位东晋著名的炼丹家,为了给人以食“万物之精华”,他开始以矿物为原料提炼金丹,称之为“火炼”。
后来发现用生物类原料提炼其效果更好,可为“水炼”,于是他在炼丹术上又注重了采集植物、芝草等炼长生不老药。
他在《抱朴子·白篇》中记有种芝术。
即说“夫菌芝者,自然而生,‘以五石木’种芝,芝生,取而服之,亦与自然芝无异俱令人长生”。
从传世《种芝草法》来看, 道家种芝术与中国古农书记载的种菇法虽有区别但源出同理,均能体现中国人民的创造精神和聪明才智。
由但于道教世界观和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 对灵芝的研究也有错误和消极的一面。
如道家的“芝”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 既包括芝类多孔菌, 以及伞菌、腹菌等一些大型真菌, 也包括按道教观念创造出来的“神芝瑞草”。
“芝”成为一种超越自然的神化生物。
因此, 道教的采芝、饵芝方法, 也就带有神秘的宗教色彩。
这虽然起着加强灵芝神秘形象和提高道教社会地位的作用, 但也阻滞了灵芝研究的深入发展。
但道教追求长生思想的对推进灵芝研究的作用不可谓不大.这一趋势在汉魏六朝期间达到了空前繁荣, 产生许多研究灵芝的专门著述。
其中包括介绍灵芝形态、生态、产地、采集之法的《木芝图》、《菌芝图》、《神仙芝草图》等;(附图2-1)、介绍灵芝服饵之法的《灵宝服食五芝品经》、《服芝草黄精经》等;介绍道家种芝秘术的《种芝经》、《种芝草法》等, 以及记载各地产芝经过的《祥瑞记》、《嘉瑞记》等。
据古代目录学著作记载, 出自魏晋道教人物之手的芝草类专著,估计在百种以上。
如此丰富的著述, 在世界菌蕈学发展史上绝无仅有。
2.2 灵芝祥瑞与帝王崇拜中国历代皇帝与大多崇拜灵芝,求其祥瑞,这是受道家医学大力宣扬服食灵芝养生的结果。
因葛洪在《抱朴子》中说“若夫仙人,以药物养身,以求数延命,使内疾不生,外患不入,虽久视不死。
”而服芝长生无不为帝王所向往。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幻想长生不老,便询问鬼谷先生,得知蓬莱仙岛有灵芝仙药,可使死者复生,活者长生不老,秦始皇深信不疑。
据《史记》等古籍中记载,秦王派遣著名方士徐福携百工,带五谷,于公元前210年东渡日本(蓬莱)寻找灵芝长生不老药,结果未能返回。
除道家之外,汉儒亦将灵芝神化。
《孝经援神契》说:“王者德至草木, 则芝草生;善养老, 则芝实茂。
”中国古代儒家的一些著作, 如《孙氏瑞应图》、《尚书大传》、《白虎通》等书中, 均有类似论述。
于是灵芝便如传说中的凤凰、麒麟等灵禽祥兽一样, 成为反映圣王德政或儒家伦理道德的“祥瑞”。
汉武帝元封二年6 月, “甘泉宫内产芝, 九茎连叶”, “乃作芝房之歌”,“赦天下”。
其事被记入《汉书武帝本纪》。
此后, 在历代官修史书中, 有关“现芝”、“献芝”的记载, 不绝于书。
《古今图书集成·草木典·芝草纪事》, 称得上是一部芝草纪瑞的编年史,它记载了许多有关显瑞、表贺、勒石、赦天下、封禅、上尊号的盛典。
时至今日, 我国民众以及世界各地受汉文化影响的各民族,仍以灵芝为美好的吉祥物, 但就其本质来说, 已摈弃儒家祥瑞之说的迷信成分, 而将其作为追求美好生活的象征.三、灵芝在艺术领域的发展与再加工自秦汉以来, 灵芝一直是石刻、雕塑、绘画等宗教艺术作品的重要题材。
在陕北出土的东汉初画象石、山西芮城县永乐宫内的壁画等,均有所体现。
其中三清殿中的《朝元图》, 秉承唐宋以来宗教人物画的传统, 用笔遒劲, 色彩绚丽, 其中有位玉女手捧灵芝, 神情端庄, 风度飘逸, 手中灵芝形象逼真, 清晰醒目, 是中国灵芝画难得的珍品。
(附图3-1)像“天仙寿芝”、“芝仙祝寿”等富含吉祥寓意的小品, 都是灵芝画的常见题材。
古代丝织品、瓷器、窗花剪纸或古建筑的部件, 如栏、柱、梁、檐、脊等, 无论是木是石, 都常将灵芝作为装饰图,(附图3-2、3-3)甚至天安门前的华表, 其上也有灵芝图形。
究灵芝本身即古朴典雅、古色古香、漆光闪亮。
菌盖条棱放射,波状环纹交错,辉映成趣,令人遐想。
因此,生长发育完整的灵芝便是一件天然艺术品。
在《花镜》中记述将灵芝“取置盆松之下,兰蕙之中,甚有逸致”,说明古时发现灵芝的观赏价值,还向盆景等艺术品中广为延伸。
但因灵芝多属于一年或两年生,木栓质且营养丰富,易虫蛀霉变,不能长期保存,能工巧匠便仿灵芝雕刻加工美化,渐渐变成“灵芝如意”。
"如意”多用黄杨木、紫檀木或玉石雕刻而成, 是象征富贵吉祥的工艺品, 常为皇家或富贵人家赏玩、摆设或收藏(附图3-4)。
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和颐和园的陈设中, 还有象征多头灵芝的“如意树”, 更是不可多得的吉祥物, 是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
四、灵芝的现代开发与应用4.1 灵芝的药用保健灵芝所含的化学成分多达150 多种,其有效成分为有机锗、高分子多糖、多基肽、三萜类化合物。
除《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外,2000 年的《美国草药药典和治疗概要》也把灵芝收录其中.据研究,灵芝确具有保健和药用价值,如抗肿瘤、抗衰老、降血压等.灵芝产品在临床上被用于治疗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等已有较多报道.中国老龄化严重,富贵病普遍,亚健康症状蔓延,国内至少有200 家以上企业从事灵芝研究和开发,产品繁多.不仅仅是药用以及保健食品,近来的美容周边热门产品上,也不乏灵芝的身影。
4.2 灵芝的艺术开发现代人经过处理可长期保存灵芝来欣赏,灵芝盆景便成为极为值得推广的艺术产业.我国98 种灵芝中,极大观赏价值的仅几种.红色灵芝为栽培首选品种.鹿角灵芝、紫芝、黑芝通过处理亦有良好造型,此外还有景泰蓝、镶嵌珠宝的灵芝盆景供收藏者购买.灵芝工艺品则主要应用在家居摆挂件、纪念品、招财镇宅用品等场合.如西安有仿明朝陈设青铜灵芝龟鹤、百片真灵芝组装成的孔雀开屏摆件,珠宝业有向来受到欢迎的玉雕如意,翡翠千年灵芝状摆件,兔年灵芝玉兔挂饰.带灵芝图案的瓷器生活用具和文房四宝等.灵芝文化体现高雅品质生活.北京奥运会火炬“祥云”,向全世界展示灵芝祥云文化.4.3灵芝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世界上第一家中华灵芝文化馆于2005 年在江苏建成开馆,占地800 多平方米.该园得到卯晓岚、陈士瑜等学者、以及灵芝文化学会的大力支持,有大量彩色珍贵图片和文献资料展示中华灵芝文化.由于经营业绩良好,该馆2010 年被授予“直销文化经典案例”.近年来,灵芝的产业观光园亦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