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论语》论孝
《论语》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论语》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论语》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论语》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了解孔子及《论语》。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够流畅的朗读课文。
3、掌握实词和一些虚词的意思及用法。
【教学重点】1、目标2。
2、目标3。
一、导入以宋代宰相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引入《论语》。
(课件1、2)大家知道,在宋代赵匡胤、赵光义兄弟利用兵变,取得天下,建立了宋代封建政权的时候,第一个著名的宰相便是赵普。
本来赵普读书很少,平素又不喜欢说话,所以人们总以为他没有读书。
宋代祖赵匡胤常常劝告他,甚至于很严厉地批评过他。
据说有一天,宋太祖“登明德门,指其榜问赵普曰:明德之门,安用之字?普曰:语助。
帝曰:之乎者也,助得甚事!普无言”。
类似这样的故事,在宋人的笔记中还能找到一些。
可见赵普的文化水平确实不高,连拟定一个门楼的榜额都不会,罗里罗嗦地叫做什么“明德之门”。
宋太祖看了很不高兴,所以责问他为什么要加个之字。
据《宋史》卷二百五十六《赵普传》载:“普少习吏事,寡学术。
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门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但是,深入一步看去,赵普实际上早已知道读书的重要,而且暗地里很努力学习。
特别是对于《论语》这一部书,赵普读得烂熟。
所以后来在宋太宗赵光义的面前,赵普就敢于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
”在这里,他说的分明是一部《论语》,想不到人们却把他的话断章取义,变成了“半部论语”,并且历代相传,居然成了典故。
二、《论语》的影响力三、孔子其人(课件3、4、5)四、《论语》其书(课件6、7)五、学习新课1、读音(课件9)2、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明确停顿和节奏。
(课件10)3、朗读全文:师范读,生自读,形式多样。
4、理解意思,当堂背诵。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论语之孝顺与孝敬》

9月16日晚18时21分,普陀公安接报警称桃浦 地区祁顺路某住宅楼内有一男子死亡。接报后民警 迅速赶赴现场调查处置。经查,死亡男子为乔某某 (男,28岁,上海市人)。经法医初步鉴定,已排 除他杀可能,具体死亡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微博认证:上海市公安局官方微博“警民 直通车”
——于丹
第一医理,因为中国文化以孝道治天下,父母生了病 自己要懂得医理。
第二命理,孔子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父母年龄 知道了,然后算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字啊,了解一下他们大概还有几 年可活,那么这几年就不敢出门了。
第三地理,父母死了之后,要懂地理,找一个好地方 埋葬。
——南怀瑾 《孝顺父母要通达的三个道理》
“善事父母者,从老省、 从子,子承老也”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礼记·中庸》
荐读: (一)书目
1、南怀瑾《〈论语〉别裁》,复旦大学出版社 2、于丹《〈论语〉心得》《〈论语〉感悟》,中华书局 3、鲍鹏山《孔子是怎样炼成的》,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二)微信“订阅号”:
国馆文化 明伦书院 南怀瑾国学智慧 子悦讲论语
《论语》分主题精读
第四单元 百善孝为先
第一节 孝顺与孝敬
《论语》、《孟子》为两千年来国人思
想的总源泉,它支配着中国人内外的生活。 有益身心的圣哲格言,一部分久已在我们 全社会形成共同意识。我既做这社会的分 子,总要彻底了解他,才不至和共同意识 隔阂。
——梁启超《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
孔子的反问令人深思。中国人常常将“孝”和 “敬”连用,孝敬孝敬,孝为行,敬为心,关键是我 们的心中对父母有那份深深的敬吗?
今天是生活节奏加快的时代,儿女们总是太忙太 忙了。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论语之孝顺与孝敬》共17页文档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论语 之孝顺与孝敬》
1、纪律是管理关系的形式。——阿法 纳西耶 夫 2、改革如果不讲纪律,就难以成功。
3、道德行为训练,不是通过语言影响 ,而是 让儿童 练习良 好道德 行为, 克服懒 惰、轻 率、不 守纪律 、颓废 等不良 行为。 4、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房里没有水。 ——夸 美纽斯
1由《论语(节选)》看儒家的“仁爱”思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1由《论语(节选)》看儒家的“仁爱”思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由《(节选)》看儒家的“仁爱"思想教学设计课堂实践【按语】《节选》是高中语文统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的课文,新教材以单元组合、任务群为主的编写方式来引导学生完成对“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的研习。
提到孔圣人,必联系到《论语》,宋代赵普曾经告诉宋太宗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
"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大标志,涉及文学、哲学、政治、思想、伦理学、美学、音乐、教育学等多种学科。
如何让学生在面对鸿篇巨制时不妄自菲薄、浅尝辄止,如何培养学生民族审美趣味,如何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如何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的继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一直在摸索、在尝试、在实践。
“仰之弥高,钻之弥深”,戴颖老师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为题进行群文阅读任务的教学设计,以此作为敲门砖,以比较阅读的形式,激发学生对《论语》整本书的阅读做了尝试。
一、挖掘文本,析教材本课是高中语文统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本课包括《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三篇文章。
学习本课,要引导学生领会儒家思想的内核,及其在当下社会的现实意义,加深对传统文化之根的理解,最终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儒家“仁爱"思想与我们的密切联系,知所来、识所在、明所往,增强自身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自觉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二、关注差异,谈学情1、高二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阅读基础,对孔子及《论语》有一定的了解,但认识还比较浅,不够系统,因此,要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打破对孔子和《论语》的固有看法,明白孔子为何能够成为“圣人”,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仁"。
高中语文语文版《论语》选读《二克己复礼》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语文语文版《论语》选读《二克己复礼》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省级名师教案】1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中的基础文言知识。
2.理解一些疑难句子的含义。
3.感受孔子克己复礼的思想,辩证性地学习孔子的守礼精神。
2学情分析1.学生对于孔子知识的了解有一定基础,但仍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所知不清,也所知不细,故要在本课当中帮助学生理清此类困惑;2.学生的基础一般,教学时注重借助书本提供的注释与译文帮助学生扫清障碍,重在引导学生感受孔子思想中以仁为本,以礼为象的仁政思想。
3重点难点1.基础文言知识的学习。
2.孔子思想的理解与把握。
4教学过程1【导入】克己复礼同学们,平时生活当中,我们会涉及各种各样的礼节,有句话说得好,叫“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这说明礼节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结合你的所见所闻,谈一谈你所知道的“礼”有哪些?【板书“礼”字】学生介绍后明确:尊卑之礼、长幼之礼、交往之礼、婚嫁之礼、丧葬之礼、宴客之礼等。
师问:如果没有礼,这个社会会怎样呢?请大家想象一下。
生答:如少了规矩,少了尊重,少了秩序等。
过渡语:的确,没了礼,这个世界可能就无法保持一种应有的秩序,势必会引发矛盾、冲突甚至战争,这说明,光今天是个好日子还远远不够,要想让每天都成为一个好日子,整个社会都变得和谐【从上到下板书“和谐”】,我们势必要回到两千多年前的孔子那里去寻找一种思想,那就是“克己复礼”!【板书补全“克己复礼”】2【讲授】“礼”的由来孔子指出,要想治理天下,兴兵事只能将人民推入水深火热之中,而休养生息,以仁治国,才能得民心进而得天下,这就需要探讨得民心的方法,经过不断探索,孔子提出“克己复礼”的治国教民思想,从此,孔子开始了他轰轰烈烈的推广仁政思想的艰难旅程。
3【活动】问答与各类讨论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而实现仁的手段就是要克己复礼。
第二课中哪一部分内容直接涉及到了这一方面?生答:第1小节。
同学们已经做了预习,我来检查一下大家的消化情况。
高中语文《_论语_论孝》公开课优秀课件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 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夏问孝道。孔子道:“儿子在父母前 经常有愉悦的容色,是件难事。有事情, 年轻人效劳;有酒有肴,让年长的人吃 喝,难道这竟可认为是孝?〞
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 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礼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 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孔子说:“侍奉父母,〔如果 他们有不对的地方〕,得轻微婉 转地劝止,看到自己的心意没有 被听从,仍然恭敬地不触犯他们,
子曰:父在观。
当他父亲活着,〔因为他无 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 他父亲死了,要考察他的行为; 假设是他对父亲生前之道的合理 局部,长期地不加以改变,可以
妈妈之歌
《论语》论孝
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辉下学习成长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大概就 是“仁〞的根底吧!〞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那么衔恤,入那么
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
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父亲母亲生我养我〔互文句式〕,你们护我疼
• 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 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 终于立身。〞〔《孝经》〕
•
时间都哪儿去了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 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 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懿子向孔子问孝道,孔子说:“不要违背礼节。〞不久樊迟 替孔子赶车子,孔子告诉他:“孟孙向我问孝道,我答复说,不要 违背礼节。〞樊迟道:“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父母活着, 依规定的礼节侍奉他们;死了,依规定的礼节埋葬他们、祭祀他 们。〞
论语赏析专题教育课件公开课获奖课件省赛课一等奖课件

2023/12/12
14
四、教育
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等许多著名旳教育理论。孔子用诗、礼、易、 乐、春秋来教化学生。在孔子看来,进行教 育旳目旳除了用仁义礼净化人们旳灵魂,协 调人们旳社会行为外,其主要目旳在于培养 具有仁义之心旳“仕”、“君子”,从而为 当初旳社会服务,这就是他著名旳“学而优 则仕”旳思想。
2023/12/12
3
语录体: 中国文体。常用于门人弟子统计导师旳言行,有
时也用于佛门旳传教统计。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旳统 计,不重文彩,不讲篇章构造,不讲篇与篇之间甚至 段与段之间时间及内容上旳必然联络,故称之为语录 体。
语录体特点:语言简洁朴素、生动形象、明白易懂; 语句简短流畅、通俗明了、诙谐机智。
古人旳评价) + 卫灵公第十五(主要统计孔子及其弟子在环游列国时旳有关仁
德治国方面旳言论) + 季氏第十六 (主要记孔子论君子修身,以及怎样用礼法治国) + 阳货第十七 (主要统计孔子论述仁德,阐发礼乐治国之道) + 微子第十八 (主要统计古代圣贤事迹、孔子众人环游列国中旳
言行及环游途中世人对于乱世旳看法) + 子张第十九 (主要统计孔子和弟子们探讨求学为道旳言论,弟
+ 八佾(yì)第三 (主要统计孔子谈论礼乐) + 里仁第四 (主要讲仁德旳道理)
+ 公冶( yě )长第五 (主要讲评价古今人物及其得失) + 雍也第六 (统计孔子和弟子们旳言行) + 述而第七 (主要统计孔子旳容貌和言行) + 泰伯第八 (主要记孔子和曾子旳言论及其对古人旳评论) + 子罕(hǎn)第九 (主要记孔子言论,要点为孔子旳行事风格,
年幼时旳孔子就体现出聪明好学旳劲头,20岁旳时 候已经有非常渊博旳知识了,30岁左右已经很有名气, 并开始招收门徒,传授文化知识。
《论语》 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

《论语》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论语·问孝》。
2、了解《论语》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自古至今读《论语》的人生生不息。
3、结合《论语·问孝》的言论,能说出自己对“孝”的理解;结合课堂上的讨论,初步正确地把握“孝”,能够关注生活细节,懂得用自己点滴的行动向长辈表达孝敬。
【教学重难点】通过课堂上的讨论,初步形成正确的对“孝”的认识,能够关注生活细节,懂得用自己点滴的行动向长辈表达孝敬。
【教学准备】熟读《论语·问孝》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前预热:1、出示图片,自由交谈。
出示孔子图片,生简介孔子、《论语》。
【板书:论语】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与《孟子》、《大学》、《中庸》合为“四书”。
2、观看视频,切身感受。
①师:2005年9月28日,全世界举行了纪念孔子诞辰活动,这说明孔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2008年的奥运会上,我们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论语的思想精髓和孔子的魅力。
【播放视频】②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重温了2008年奥运会盛典的一个片段,从你们专注的眼神中,老师知道,你一定有话说?(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出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③生交流。
很震撼,吟诵的是论语,感受到汉字的博大精深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等。
一、猜汉字,明字理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汉字文化博大精深,下面老师出示几个汉字,看看谁能快速猜出是什么字。
出示:“子、老、孝”象形字,生猜。
子:像一个婴儿,他的脑袋很大,举着小手,样子很可爱。
是什么字呢?老:像一个驼背、伸手、扶杖、头戴大帽的老人。
会是什么字呢?孝:像一位面朝左、长着头发的驼背老人,身前一孩子,扶持着老人。
【板书:孝】小结:“孝”——会意字,上部是“老”的省形(省去“匕”,拐杖形),下面是“子”,会意为孩子搀扶老人在行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 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 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为政》第二·七)
章旨:孔子论孝,首重恭敬父母, 衣食无缺之余,尤需体现 “敬”的精神,才算克尽孝道。
(五)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 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为政》第二·八)
(《里仁》第四·二一)
章旨:孔子教人要时时关心父母的 健康情况,并及时行孝。
(八)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 游必有方。”
(《里仁》第四·十九)
章旨:孔子教人体察父母担忧子女 的心情。
作业:
一、课外阅读中国古代的《二十 四孝》。
二、搜集现代尽孝的感人故事。
三、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新规 定 :子女不常回家看望老人违 法。你的看法如何?请写一篇 文章论述如何实践孝道?(不 少于800字,题目自拟。)
第八·三)
章旨:曾子训勉门弟子,爱护身 体发肤以克尽孝道。
补充:
《孝经》说:“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 始也。”
讨论: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
敢毁伤”与“杀身成仁,舍生取 义”是否矛盾?请加以分析。
(三)
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为政》第二·六)
章旨:孔子指点孟武伯,做子女的 应该身心健康,不使父母担忧,才 算尽孝。
章旨:孔子教导子夏孝养双亲之际, 必须和颜悦色。(即须是发自内心, 而非只是效劳供养。)
(六)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 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 怨。”
(《里仁》第四·一八)
章旨:孔子教导做子女的劝谏父母 时,态度语气要恭敬委婉。
讨论:如果父母错了,我们该怎么 办?
(七)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 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 惧。”
《论语》论“孝”
(一)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
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
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
有也。君子务本与!”
(《学而》第一·二)
章旨:有子勉人力行孝悌之德。 孝悌是为仁的根本。
( 二)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 “启予足!启予手!《诗》 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 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 知免夫!小子!” (《泰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