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文化与生活测试题

文化与生活测试题

文化与生活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中国传统节日?A. 春节B. 中秋节C. 圣诞节D. 端午节2. 法国文化中,以下哪项不是法国人的传统习俗?A. 喝红酒B. 吃奶酪C. 吃寿司D. 穿时尚服装3. 哪个国家被誉为“音乐之国”?A. 德国B. 法国C. 奥地利D. 意大利4. 在日本,以下哪个不是传统手工艺?A. 陶瓷B. 漆器C. 刺绣D. 玻璃吹制5. “莎士比亚”是哪个国家的著名剧作家?A. 英国B. 法国C. 俄罗斯D. 美国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中国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________、火药和印刷术。

7. 印度的国花是________,象征着纯洁和爱情。

8. 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时期,最著名的艺术家之一是________。

9. 俄罗斯的国歌是《________》。

10. 巴西的官方语言是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请简述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12. 描述一下法国的浪漫主义文化特点。

13. 请列举至少三种不同国家的传统服饰。

14. 请解释“文化多样性”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5. 论述文化对个人生活方式的影响。

16. 讨论全球化背景下,如何保护和传承本国文化。

五、案例分析题(每题20分,共20分)17. 阅读以下案例:某国举办国际文化节,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参与者。

请分析举办国际文化节对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的重要性,并提出你认为可以增强文化节效果的建议。

文化生活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文化生活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高三政治第一轮温习文化与生活试题(必修3)出题人:高三政治组审题人:高三政治组适用范围:普通班1.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

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

这说明:B①文化包括礼仪、语法、逻辑等意识形态部份②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③每一个人的文化素养是后天慢慢培育出来的④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追溯中国结的渊源应从远古年代的结绳记事开始。

东汉郑玄在《周易注》中道:“结绳为记,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结”与“吉”谐音,在漫长的演变进程中,小小绳结被人们给予了各类情感愿望,“同心结”、“平安结”、“团圆结”,一个个美丽的中国结包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上述材料中文化现象的正确解读是( A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追求真善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③从绳结当中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④结绳令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期A.①③B.②④C.①②D.①④3.中国历史上素有“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和谐理念。

和谐理念深深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和行为,成为中国人处置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价值观。

这反映了( A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B.文化决定人们的价值选择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D.文化支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4.《墨子·所染》中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算了则为五色矣。

故染不可不慎也。

”下列句子与此句包括的文化生活道理相同的是DA.石可破也,不可夺其坚;丹可磨也,不可夺其赤B.以自身自强,则名配尧舜C.合抱之木,生于毫末D.见贤则思齐,则不贤而内自省也5.著名作家龙应台在谈及有关“文化”话题时,说道:“它是随意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

……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仍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上述观点说明:C①文化是可以通过人的社会行为表现出来的②文化是在人的成长中自然形成的③文化是通过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培育出来的④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塑造着人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6.改革开放以来,咱们的对外交流愈来愈频繁。

(完整word版)《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

(完整word版)《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doc

高二《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测试题(二)一.选择题1.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公路”,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文化现象渗透在社会发展历程中B.文化现象无处不在C.图腾崇拜属于原始的文化现象D.文化现象存在于人类社会中2.庐山兼具六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作为中国独具特色的宗教圣地,该地正倾力打造“宗教名山”品牌,积极将宗教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开辟极具特色的宗教文化圣地游。

这表明A.在宗教文化圣地,人人都应该参加宗教活动 C .文化资源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源B.与旅游相结合的宗教活动都属于正常的宗教活动D.宗教思想是先进的文化3.伟大诗人雪莱说:伟大的诗篇即永远喷出智慧和欢欣之水的喷泉A.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B.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C.文化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D.文化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广度和深度4.从文化的来源看,文化是A.在人们头脑中主观自主的B.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C.人们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D.前人通过书本传承下来的5.在下列现象中,属于文化现象的是A.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帮农民生产致富B.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C.游客在云南丽江观赏《丽水金沙》大型歌舞表演D.黄山秀美的自然风光6.清华大学的校训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这是一种_________文化。

A .社区 B.都市C.校园D.民族7. 21 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将进一步扩大,势必引发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碰撞和磨合。

人们将愈来愈强烈地感受到:文化就是一种经济,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

文化将大踏步地进人市场,经济性将成为文化产业的基本性质之一。

这表明,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扩大A.文化与经济相交融的特点更加突出B.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C.文化将逐渐取代经济在综合国力中的基础地位D.经济对文化的制约将更加严重8.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之所以要坚持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这主要是因为①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技术条件②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③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的人才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④文化产业的迅速崛起和文化消费的日益丰富,在现代经济的总格局中的作用日益突出A .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9.文化产业是以精神产品为基础的产业,对自然资源和环境不构成威胁甚至不造成消耗,并且,文化产品价值还具有增值效应,如果开发得当,往往可以产生很大的投入产出比,文化产业是具有极大可持续发展潜力的产业。

文化生活综合题答案整合

文化生活综合题答案整合

文化生活综合题答案整合1、如何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态度要求)(1)正确态度是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文明繁荣进步。

坚持一律平等原则。

(2)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要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两种错误倾向。

(3)我们应该做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的使者,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汲取各国优秀文化成果。

2.归纳总结:全面认识“教育”的作用(1)教育与经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讲到“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2)教育与政治:“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讲到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3)教育与文化素养:“文化的特点”讲到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4)教育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是一种综合的力量,其中科技和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5)文化传播的途径讲到“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6)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7)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作用,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8)教育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文化生活练习题

文化生活练习题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是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的选项,请选出并工整地填写在答题栏中。

每题2分,共50分。

)1.文化是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经济全球化虽对各民族文化产生了巨大冲击,但不可能消灭它们之间的差异,地球人不会因为“地球”的形成而使价值观完全一致。

这是因为()A.文化具有稳定性B.文化是识别和划分民族的基本依据C.文化具有多样性D.民族文化是民族共同经济生活在精神面貌上的反映2.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A.历史文化的多样性B.民族文化的多样性C.建筑文化的多样性D.文化教育的多样性3.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既是不同的宗教信仰,也是不同的宗教文化,但都强调慈悲之心和慈善行为。

如佛教主张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离间;基督教主张孝敬父母、不杀人、不奸淫、不偷盗、不可做假证陷害人等,强调心灵的净化;伊斯兰教要人们在今世生活中力行善功,不作恶事。

这充分说明()A.各种不同的宗教有相同的教义B.各种宗教的教规完全相同C.宗教文化同祖同根D.文化具有共性4.不同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文化具有多样性。

人们常说,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谨。

这种差别的形成是由各民族的()A.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B.遗传因素决定的C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D.自然、社会环境等因素综合决定的5.经济全球化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各国的商品流通。

而商品往往带有其自身的文化属性,如流行世界的牛仔裤和可口可乐,都被视为美国文化的代表,这说明商品贸易()A.是文化传播的一种途径B.决定文化传播的发展C导致强势文化侵略和吞并弱势文化D.是文化传播的最重要的途径6.秦灭六国之后,派兵平定南越。

为了巩固其统治,将大批故六国的人流放到南越之地。

这些人到了南越之地后,便长期与越人共同生活。

长期的共同生活诞生了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一一客家文化。

这说明()A.商业活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B.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C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D.人际交往是文化传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形式7.大众传媒的出现是以为标志的()A.语言的产生B.电视的广泛推广C.网络的普及D.印刷媒体的推广8.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交流,有利于()①加深理解,密切各国联系②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③消除民族隔阂和偏见④促进国家间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9.在传统文化中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的是()A.传统习俗 B .传统建筑C.传统文艺D.传统思想“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们,他们的文化教育是在私塾和类私塾的学堂中完成的。

文化生活检测题附答案

文化生活检测题附答案

“乡音难改”体现了()B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D.文化决定人的交往方式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检测题班级 __________ 姓名得分 _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关于文化,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 .文化是人类和大自然共同创造的B .纯自然的东西也是文化C .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及产品D •文化来源于人类的精神活动2•殷墟青铜器夸张而神秘的风格,蕴含着深厚粗犷的艺术魅力,反映了殷商先民特有的宗教情 感和审美观念。

这说明()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A •精神的东西与物质的东西没有关系B •精神的东西就是物质的东西C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D .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它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指明了 正确的道路,是全世界无产阶级求得自身解放的理论武器。

这说明(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A •文化作为精神力量是物质力量的反映B •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C .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D •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4•歌曲《中国话》广为流传,歌中唱道:“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中国人的话让全世界都认真听话。

”这种“汉语热”的背后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巨大潜力。

这体现了()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A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B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C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D •文化对经济具有重大影响5•美国的文化产品已在其对外贸易中占据首位,日本的文化产业产值已超过汽车工业,韩国已 成为世界第五大文化产品与服务出口国。

这启示我们(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①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③文化产业迅速崛起④文化生产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渐突出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 6•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公民的政治参与越来越广泛、深入。

文化生活期考试题及答案

文化生活期考试题及答案

文化生活期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A. 京剧B. 书法C. 油画D. 国画答案:C2. “诗圣”是指哪位唐代诗人?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维答案:B3.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哪一项与印刷术无关?A. 造纸术B. 指南针C. 火药D. 印刷术答案:B4. 下列哪个节日不是中国的传统节日?A. 春节B. 端午节C. 圣诞节D. 中秋节5. 中国古代“四书五经”中的“四书”不包括以下哪一部?A. 《大学》B. 《中庸》C. 《论语》D. 《道德经》答案:D6. 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名著”中,哪一部是描写三国时期的故事?A. 《红楼梦》B. 《西游记》C. 《水浒传》D. 《三国演义》答案:D7. 以下哪位不是中国古代的医学家?A. 华佗B. 张仲景C. 李时珍D. 孙思邈答案:D8. 中国传统建筑中,哪种建筑形式是用于防御的?A. 塔B. 庙C. 城墙D. 宫殿答案:C9.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的传统乐器?B. 琵琶C. 钢琴D. 二胡答案:C10.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开始于哪个朝代?A. 汉朝B. 隋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的国花是________。

答案:牡丹2. “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________。

答案:砚3. 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中,以“沉鱼落雁”著称的是________。

答案:西施4.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用于航海的是________。

答案:指南针5. 中国古代的“四书五经”中的“五经”不包括________。

答案:《道德经》6.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中,以神话故事为主题的是________。

答案:《西游记》7.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用于军事的是________。

答案:火药8.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用于书写的是________。

答案:造纸术9.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用于印刷的是________。

政治高中文化生活试题及答案

政治高中文化生活试题及答案

政治高中文化生活试题及答案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是重点的学习内容,做做习题检测你掌握多少知识点了吧。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政治高中文化生活试题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政治高中文化生活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 )A.秦的统一B.文字的发明C.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D.撰写史书2006年9月23日,第一个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联合国大奖──孔子教育奖颁奖;9月26日,两岸孔子文化交流周活动开幕;9月28日,两岸共同祭孔仪式隆重举行。

据此,回答2~3题。

2.孔子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的收集整理,编成《论语》一书,这本书后来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

上述事例说明( )A.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C.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D.儒家思想和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缩影3.我们的目标是:把“孔子”这个国际品牌做大做强,进一步发掘和丰富孔子儒家文化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使之不断创新发展,以“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胸怀走向世界。

“和而不同”指的是( )A.能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B.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C.中华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虽不同,但应和谐相处D.中华文化和别的民族文化是互不联系的4.我国至今使用的许多民族乐器,如笛、琵琶、胡琴、腰鼓等,都是在汉代由各边疆民族地区陆续传入内地的;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很早就在祖国的艺术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

这表明( )A.中华文化“源远”才能“流长”B.中华文化独具特色C.不同区域的文化,显示出不同的特色D.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贡献马克思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鲁迅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造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

”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对马克思评论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三大发明的传播,加速了资产阶级社会的到来B.三大发明标志着资产阶级社会的到来C.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是资产阶级发明的D.三大发明对封建社会不起作用6.鲁迅的话对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启示有( )①推进科技创新,重视科技发明②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③弘扬科学精神,破除封建迷信④加大科技投入,推动科技进步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D.①②④7.“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勇者不惧、精卫填海以及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都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文化的积淀、精神的传承,真实地再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 )①勤劳勇敢②团结统一③自强不息④爱好和平A.①②B.①④C.②③D.①③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文化与生活试题(必修3)出题人:高三政治组审题人:高三政治组适用范围:普通班1.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

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

这说明:B①文化包括礼仪、语法、逻辑等意识形态部分②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③每个人的文化素养是后天逐步培养出来的④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追溯中国结的渊源应从远古年代的结绳记事开始。

东汉郑玄在《周易注》中道:“结绳为记,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结”与“吉”谐音,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小小绳结被人们赋予了各种情感愿望,“同心结”、“平安结”、“团圆结”,一个个美丽的中国结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上述材料中文化现象的正确解读是(A)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追求真善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③从绳结之中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④结绳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A.①③B.②④C.①②D.①④3.中国历史上素有“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和谐理念。

和谐理念深深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思想和行为,成为中国人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价值观。

这反映了(A)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B.文化决定人们的价值选择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D.文化支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4.《墨子·所染》中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

故染不可不慎也。

”下列句子与此句包含的文化生活道理相同的是DA.石可破也,不可夺其坚;丹可磨也,不可夺其赤B.以自身自强,则名配尧舜C.合抱之木,生于毫末D.见贤则思齐,则不贤而内自省也5.著名作家龙应台在谈及有关“文化”话题时,说道:“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

……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上述观点说明:C①文化是可以通过人的社会行为体现出来的②文化是在人的成长中自然形成的③文化是通过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培养出来的④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塑造着人A. ①②B. ③④C. ①④D. ②③6.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对外交流越来越频繁。

在对外交往中我们要学会“入乡随俗”。

这表明了:BA.传统文化要因时而变B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C.不同的文化具有共性D.要用优秀文化改变落后文化7.2012年5月,中华母亲节促进会会长李汉秋教授说,不能把美国母亲节视作世界母亲节。

法国、泰国、阿拉伯地区的国家都有自己的母亲节,中国也应确立自己的中华母亲节,这是因为A①它能更好地表达中华民族的情感②有利于强化中华文化的主导地位③是抵御西方文化的有效措施④有利于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性A.①④B.②④C.①③D.③④8.2012年6月讯,继“三轮哥”、“奔跑哥”、“火车哥”、“装醒哥”之后,“托举哥”在网络上火爆登场。

各地英勇救人的“托举哥”事迹通过一段段小小的视频感动着每一个中国人,视频纷纷被转载,“托举哥”通过网络一夜走红。

这说的是DA.中华文化发展离不开网络的进步B.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源泉C.网络文化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D.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9.“没有底蕴的开放是瓦解,没有原则的包容是妥协,没有扬弃的继承是退化。

”这一观点启示我们A①在文化发展过程中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②对于传统文化,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③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④学习和借鉴外来文化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10.2012年6月12日晚,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在国家体育馆开幕。

少数民族的演员们载歌载舞,展现了各民族文化艺术百花齐放的蓬勃活力。

群舞《山谷木屐》、组舞《节日欢歌》、儿童歌舞《五彩传说》、原生态独唱《山歌》……一个个富有民族韵味的节目明快奔放、异彩纷呈。

这从一个侧面表明(D)①由于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②中华各民族的文化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具有一般的、普遍的规律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④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1.由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文化厅等单位联合摄制的甘肃省首部秦腔数字电影《锁麟囊》于2012年4月13日进行全省首映,这标志着2012年甘肃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正式启动。

该影片根据京剧大师程砚秋先生的代表作改编,既保留了京剧的精髓,又体现了秦腔的特色。

看过电影的观众普遍认为,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影片。

这表明(B)①不同区域文化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借鉴和吸收②中华文化能够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③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④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A.②④B.①③C.①②D.③④12. 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开幕式融入了很多广东元素——广州方言歌、木棉花、猎德鼓等,在传统韵味中凸显岭南文化。

这表明AA. 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B. 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C. 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D. 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13.粤剧又称大戏,是融汇明清以来流入广东的海盐、昆山、梆子等诸腔并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间音乐所形成的以梆子(京剧称西皮)、二簧为主的我国南方一大剧种。

这一事例主要说明:BA.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精神纽带B.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得以发展C.传统文化对人们精神生活产生持久影响D.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14.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在任福建漳州知州时,曾为创办的白云岩书院写过一副对联:“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

”这是千百年来中国仁人志士的崇高精神追求。

这种精神追求(C )①凝聚着自信自尊,是决定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②体现着与时俱进,是弘扬时代精神的重要契机和体现③蕴涵着心忧天下的爱国情操,体现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④充溢着从容淡定的情怀,是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15.2012年8月9日,德语动画版《易经》首次在德国NRW电视台播出,引发广泛关注。

许多观众来信交流观感,表达对《易经》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更有观众要求预订该片的全套DVD。

动画版《易经》在德国电视台的播出C①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②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③消除了中德文化之间的差异④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6.近年来,周杰伦的流行歌曲、赵本山的小品火了,而交响乐、歌剧、民族戏曲则有些受冷落。

一些有识之士呼吁“文化艺术领域也需要生态平衡”,这是因为D①不同类型、多样风格的作品,可以满足不同层面大众的需求②在文化艺术领域,各种文化形式是同等重要的③扶持高雅文化艺术,限制通俗文化艺术是当务之急④各种文化艺术形式和谐发展,才能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7.2012年11月28日,国家广电总局宣布停播江苏教育电视台竞猜节目《棒棒棒》,并要求严禁播出低俗的不健康的文化节目。

这告诫我们D①文化市场越是活跃越需要加强管理和引导②要大力发展健康有益的文化③要运用各种手段消除腐朽落后文化的影响④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坚持社会主义的主旋律A.①③B.①④C.②③D.①②18.“我们培养的学生,要有对个人、对整个国家、对人类的责任感。

如果学校教育只注重知识,不重视德性培养,那么培养的人越有知识,越可能成为社会的祸害。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强调的是CA.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B.加强了思想道德修养就能学好科学文化知识C.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对于人生发展是极其重要的D.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19.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张衡说过:“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而耻智之不博。

”这句古训告诉我们( C)A.要勇于直面生活中的道德冲突B.要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陶冶C.要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D.爱国主义是任何时代的主题20.在“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中,我们应当认识到这样一个问题:讲文明还得懂文明,并不是所有不文明的行为都关乎道德。

这说明公民(B)A.遵守道德规范应该从小事做起B.必须自觉加强科学文化修养C.必须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D.必须在实践中积极改造客观世界21、2013年1月,教育部发布贯彻《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要求将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体系。

甲认为,这样可以化解汉字书写危机;乙认为,在键盘时代学书法是浪费时间。

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①甲的合理之处在于认识到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源②乙的不足之处在于漠视了新媒体时代书法的文化价值③书法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完美人格④书法教育传递传统文化的精神,培养审美能力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2.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

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芦山,那生命至上的国家理念,那万众一心的民族情怀、那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定格为无数震撼心灵的画面,砥砺我们奋力前行。

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D)①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②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③蕴涵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④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3“笔墨当随时代”,绘画艺术要有时代精神,就要有创新。

然而,不继承优秀的传统遗产,创新很难有稳固的根基。

这表明绘画艺术的发展要(C)A.正本清源,独树一帜B.海纳百川,有容乃大C.薪火相传,推陈出新D.各美其美,和而不同24.《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

中国国民党主席在2005年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

《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A①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②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③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④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统一的重要体现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5.材料一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它主要包括:以青少年学生为代表的文化观念以及有所规范的学生特有的思维特征、行为特征和方式;学生课余生活中一切以群体形式出现的文化活动,如诗社、棋牌俱乐部、书社、文学社等社团活动,其中最能体现校园文化本质内容的是校园风气或校园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