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类活用(完整版2015.10.13)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三、词类活用(一)词类活用常识古代汉语最值得注意的词类活用有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做动词、形容词做名词、名词做状语等。
一、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是指“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①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本来就是动词,有的是由形容词、名词变来的。
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的时候,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㈠、动词的使动用法所谓动词的使动用法,顾名思义,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实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实行这个动作。
”②在古代汉语中,不及物动词常有使动用法。
例:1、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师》)亡,使……灭亡。
2、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过秦论》)亡,使……灭亡。
3、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滕王阁序》)屈,使……委屈;窜,使……逃窜。
4、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六国论》)却,使……退却。
5、近以钟罄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鸣,使……鸣叫。
6、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病梅馆记》)复,使……恢复;全,使……保全。
7、宁许以负秦曲。
(《廉颇蔺相如传》)负,使……承担。
8、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传》)归,使……回去。
9、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鸿门宴》)从,使……跟从。
10、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齐桓晋文之事》)朝,使……朝见。
11、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活,使……活下来。
1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伶官传序》)兴,使……兴盛;亡,使……灭亡。
㈡、名词的使动用法所谓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③“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1、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滕王阁序》)下,使……放下来。
2、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鸿门宴》)王,使……做大王。
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所谓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④“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完整word版)词类活用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2、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3、狼不敢前.《狼》4、恐前后受其敌.《狼》5、一狼洞.其中《狼》6、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7、每至晴初霜.旦《三峡》8、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三峡》9、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10、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11、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12、愿为市.鞍马《木兰诗》13、处处志.之《桃花源记》14、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15、流血五步,天下缟素..《唐雎不辱使命》1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刿论战》17、一鼓.作气公将鼓之《曹刿论战》18、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19、策.之不以其道《马说》20、任意东西..《与朱元思书》2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22、妇抚儿乳.《口技》23、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24、会.宾客大宴.《口技》(二)名词作状语1、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十则》2、学而时.习之《〈论语〉十则》3、于是与亮情好日.密《隆中对》4、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隆中对》5、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6、其岸势犬牙..差互7、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8、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9、山.行六七里《醉翁亭记》10、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1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12、其一犬.坐于前《狼》13、复前.行《桃花源记》14、空谷..传响《三峡》15、手.自笔录《送东阳马生序》16、四面竹树环.合《小石潭记》(三)名词作形容词:1、宜乎众.矣《爱莲说》(二)动词活用(一)动词作名词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2、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3、宜枉驾.顾之《隆中对》4、止增笑.耳《狼》(二)动词作副词:寻.病终《桃花源记》(三)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一)使动用法1、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完整版)文言文各种词类活用总结

文言文各种词类活用总结1、名词活用为动词(1)两个名词连用,(名词+名词)若是主谓关系、动宾关系或动补关系,必有一个名词作动词:籍吏民,封府库。
2)结构助词“所”字之后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所+名词)“夜则以兵围所寓舍”3)名词后直接跟一个语气词,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者)“赵王之子孙侯者”(4)状语(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状语+名词)“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5)能愿动词“能”“欲”“可”“当”等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能愿动词+名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6)名词+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7)名词+补语沛公军霸上(8)名词处在谓语的位置或师焉(9)名词带宾语籍吏民,封府库(10)在复句中充当一个叙述性状语分句,名词活用为动词权,然后知轻重。
2、一般名词作状语①表示处所。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草行露宿②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
失期,法皆斩手巾掩口啼、③表示行为的身份或对待的方式。
(表对人的态度)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④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
(表比喻)其一犬坐于前⑤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孔雀东南飞潭西南而望"⑥表示时间、动作的连续性卿当日胜贵⑦表示动作行为的方法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以下待整理3、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它就活用作名词。
如"吾射不亦精乎"中的"射",本是动词"射箭",这里转化为名词"射箭的本领"。
4、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在句子中,形容词如果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形容词就转化为名词。
翻译时要补出中心词,而以形容词作定语。
(1)"无鲜肥滋味之享"中的"鲜肥",就是形容词转化为名词,作"新鲜肥美的东西"讲。
(2)群贤毕至,少长贤集(3)将军披坚执锐5、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形容词后面带了宾语,不是使动、意动用法,形容词就转化为动词。
词类活用大全ppt课件

04
形容词的活用
形容词用作名词
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物。例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利”“强”均形容词用作名词,分 别译为“锐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表示具有某种性质的事物。例如
“将军身披坚执锐。”(《陈涉世家》)“坚”“锐”均形容词用作名词,分别译 为“坚固的铠甲”“锐利的武器”。
词类活用的分类
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衣锦还乡”中的“衣”,原意为衣服,活用为动词,意为“穿 着”。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原意为绿色,活用为动词,意为 “使……变绿”。
动词活用为名词
如“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中的“无益之事”,原意为没 有益处的事情,活用为名词,意为“没有意义的事情”。
词类活用大全ppt 课件
目录
• 词类活用概述 • 名词的活用 • 动词的活用 • 形容词的活用 • 数词和量词的活用 • 代词和副词的活用 • 词类活用的辨识与运用
01
词类活用概述
定义与作用
定义
词类活用是指在句子中,根据表达 的需要,临时改变某个词的词性, 使其具有新的语法功能和意义。
作用
增强语言的表达力,使句子更加生 动、形象、具体。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绿”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译为“使……变 绿”。
表示使宾语发生某种变化。例如
“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急”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译为“使…… 急、逼迫”。形容词 Nhomakorabea意动用法
表示主语认为宾语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例如
如“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说》),“师”表示以……为师。
词类活用完整版

(2)诸侯之客进兵法,公子皆名之。 (《史记·魏公子列传》)
[译文:诸侯各国的宾客进献兵法著 作,魏公子都为他们命名。]
(3)、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 因长跪履之。 (《史记·留侯世家》)
[译文:老人家说:“为我穿鞋!”张良为 他取来了鞋子后,便跪在地上给他穿上。]
卒庭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使……归
吞二周而亡诸侯。 使……亡,意译灭亡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使……来,意译招来
动词 活用为 使动
(2)及物动词活用为使动。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译:使……跟从,或意译为带领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译:使……承担,或意译为救活
动词的使动用法,是指表示主语使宾语 产生某种动作行为,表示使动用法的动词常是不 及物动词。
渔人甚异之。 译:对……感到奇怪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译:以……为羞,对……感到羞耻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认为……奇特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认为……奇特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指主语认为宾语具 有某种性质、状态。 (1)然则吾大天地而小毫末,可乎?(《庄子·秋 水》)
那么,我以天地为大而以毫末为小,可以吗?]
(2)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梁惠王上》)
老先生不把千里路当作遥远来到我国,大概也有使 我国获得利益的办法吧!]
(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孔子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地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 下小了。]
2、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的意动,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某种人或事物。 例如(1)、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表示把宾语当作某 种人或事物。
词类活用简介

一、什么是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在句中临时改变了它的基本职能,充当了别的词类这种语法现象。
词类活用是从语法角度来说的,而不是从词汇角度来谈的。
一般来说,一个词的基本的语法功能是固定的,活用只是一种临时性的功能,离开了特定的语言环境,这种临时性的功能就不存在了。
《荀子•劝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句中“水”受助动词“能”修饰,作谓语,由名词活用为动词,它的基本语法功能是作主语、定语、宾语,而本句中功能改变,成了别的词类。
由于这种功能是临时性的,离开了这种环境,活用就不存在了。
发展到现代汉语,词类活用就很少了。
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不同,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是名词,朝庭。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朝”是动词“朝拜”。
词的兼类是词义引伸的结果,是一个词所固有的。
词类活用是一个词的临时性的功能,是不固定的。
二、名词、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后既保留了名词的意义,又具有动词的功能。
名词活用为动词后,译为现代汉语,有的译为述宾短语,[动+名]如:后妃率九嫔蚕于郊,桑于公田。
《吕氏春秋•上农》子高曰:“微二子者,楚不国矣。
” 《左传•哀公十六年》春申君死,而荀卿废,因家兰陵。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有的译为状中短语,([介+名]+动),如: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史记•商君列传》上无衣,下无履,手弓而腰矢。
《聊斋志异.妖术》不惟举之于其口,而又笔之于其书。
韩愈《原道》有的完全译为动词,如: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
《报任安书》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吾不能以春风风人,以夏雨雨人。
《说苑•贵德》(二)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后具有动词的功能。
有的译为状中短语,[形+动],如: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
徐珂《冯婉贞》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夫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
词类活用

•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 • A、则修文德以来之 B、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 C、外连衡而斗诸侯 D、以弱天下之民 • 4、下列句中加点字用法用作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 • A、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B、项伯杀人,臣活之 C、 顺流而东也 D、使不上漏
意动用法
• 意动用法是主语主观上认为(或以为)宾语具有 谓语所表示的内容,是存于意念的想法或看法, 客观上不一定如此。或者说谓语动词具有“认为 (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一般可译为"认 为"、"以为 "等。 • 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 没有意动用法。
• 3、下列加点字与“常在于险远”中的“险远’’活用相 同的一项是 ( ) • A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 B且庸人尚羞之 • C.而高其值 • D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 4、下列红字是形容词作名词的一项是( ) • A、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 B、秦地可尽王也。 • C、猥以微贱 D、会盟而谋弱秦。
翻译成“ 像......一样”。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像狗那样)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 3、吾得兄事之。
“像……”
四、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或 方式,在翻译时,一般要在活用的那 个名词前加上一个介词“用”。当然, 具体翻译须据语境而定。
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二、意动用法(解说) 认为 主语认为宾语 具有某种形态 或特征 以…为 主语把宾语当 作某种事物
意动用法(例句) 当作
名词 吾从而师 之 把他当作老师 我者 认为我美
把
形容词 吾妻之美
认为
意动用法总结
• 意动用法 • 谓语动词含有 认为宾语怎么样 或把宾语当中什么
古汉语词类活用

添加标题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添加标题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 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 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 态。
添加标题
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 高其闬闳,厚其墙垣, 以无忧客使。(《子 产坏晋馆垣》)
添加标题
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 示天下无还心,以固 项王意?(《留侯世 家》)
添加标题
上求鱼,臣干谷。 (《淮南子·说山 训》)
02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农夫渔父过而陋之。《钴 潭西小丘记》
03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路温舒上汉宣帝书》 )
0
1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在语法形式上也没
有区别,只能根据上下文意来体会。例如:
0
2
使动:“使宾语怎么样”,客观结果
0
3 【主语并不施行动作,而是使宾语施行这个
名词的意动用法
所谓“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 用作谓语的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即“把宾语当作谓语”。
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谷梁传·僖公八年》 孟尝君客我。(《冯谖客孟尝君孟尝君 》) 侣鱼虾而友麋鹿。《苏轼:赤壁赋》 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柳宗元《封建论》)
包 括 出 现
使
兼 语
兼 语
式 ( 递
谓系
语式
.)
:
主
语
一
记
. 齐
孙使
子田
吴忌
起将
列而
传往
).
(
史
将
)
1. 名词的使动用法
2. 普通名词的使动用法
○ 名词用作使动,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 人或事物。例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传其事以为官戒
•
8、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
9、既泣之三日
•
10、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 •
11、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 •
12、粪土当年万户侯
•
C、鱼肉百姓
• •
(把· · · · · · 看作鱼肉)
3、名词作一般动词用
A、不翼而飞
• •
(长翅膀)
B、不胫而走 C、莫名其妙
•
(长腿)
(说出) (穿)
D、衣锦还乡
•
4、名词作状语用
1、表示时间
A、日理万机
•
B、日新月异
• •
C、朝闻夕改
• •
2、表示方位、处所
A、东张西望
• •
B、上窜下跳
词类活用
所谓词类活用,是指一个实词本来较 为稳定地属于某一种词类、充当某些语法 成分或具有某些语法功能和意义,但在一 定场合下,按照一定的文言文语言习惯, 灵活地用为另一种词类、充当另一种它不 常用的语法成分或具有另一些语法功能和 意义。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使动用
A、汗牛充栋
•
(使· · · · · · 出汗)
• •
C、风餐露宿
• •
3、表示工具、方式
A、车载斗量
• • •
B、马革裹尸
• •
C、拳打脚踢
•
4、表示比喻、状态
A、抱头鼠窜
•
B、土崩瓦解
• •
C、狼吞虎咽
• •
分析下列成语中名词活用的情况
A、蚕食鲸吞 B、口诛笔伐
• • • •
C、日积月累
• •
D、未雨绸缪 E、一鼓作气
• •
F、不毛之地
•
• • •
C、避重就轻
D、抱残守缺
•
4、形容词作动词用
A、敬而远之
•
B、恃才傲物
•
C、集思广益
•
D、近朱者赤
•
分析下列成语中形容词活用的情况 A、兵贵神速
•
B、改邪归正
• •
C、精兵简政
• • • •
D、优胜劣汰
• •
E、厚古薄今
F、扬长避短
• •
三、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使动用
A、惊天动地
• • •
B、沉鱼落雁
• •
C、降龙伏虎
•
D、息事宁人
• •
2、动词作名词用
A、道不拾遗
•
B、招降纳叛
• •
C、入不敷出
• •
D、见多识广
• •
分析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1、甚善,名我固当。
•
2、驼业种树
•
3、且硕茂早实以蕃
•
4、故吾不害其长而己,非有能硕茂之也
• •
5、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 •
6、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使· · · · · · 受祸害) (使· · · · · · 遭殃)
B、祸国殃民
• •
C、兵不血刃
•
(让· · · · · · 沾上血)
2、名词作意动用
A、草菅人命
• •
(把· · · · · · 当作野草)
(以· · · · · · 为幕)
(以· · · · · · 为席)
B、幕天席地
• •
G、道不拾遗 H、鳞次栉比
• • •
I、星罗棋布
• •
二、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使动用法
A、含糊其词
• •
B、正本清源
• •
C、富国强兵
• •
D、独善其身
•
2、形容词作意动用法
A、不耻下问
•
•
B、不远万里
•
C、自高自大
•
D、是古非今
• •
3、形容词作名词用
A、温故知新
• • • •
B、取长补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