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商业大学制冷装置设计期末复习

合集下载

毕业设计、期末考试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考试重点

毕业设计、期末考试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考试重点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第一章(整章内容都要掌握)1. 单位质量制冷量的定义;单位质量制冷剂在蒸发器内获得的冷量。

2. 单位质量制冷剂所消耗的功.单位质量制冷剂在压缩机中被绝热压缩时,压缩机的耗功量为:Wc=h2-h13. 制冷系数的定义,制冷系数的计算;制冷系数为单位耗功量所获得的冷量。

公式:4. 逆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供热系数,各自的定义,相互的关系;制冷系数:单位耗功量所获得的冷量;逆卡诺循环的制冷系数与制冷剂的性质无关,仅取决于被冷却物和冷却剂的温度。

供热系数:单位耗功量所获得的热量。

关系:5. 热泵的制冷系数;指单位理论耗功率的供热量。

6. 蒸汽压缩制冷循环的理论循环过程(必须掌握文字表述和图示方法)及其热力计算;理论循环由两个等压过程、一个绝热压缩过程和一个绝热节流过程组成。

7. 理论循环与实际循环的区别(P5图1-4a,b)理论循环与理想循环相比:1.用膨胀阀代替膨胀机;2.蒸汽的压缩在过热区进行,而不是在湿蒸汽区内进行;3两个传热过程均为等压过程,并且具有传热温差。

8. 掌握过热度和再冷度的定义;过热度:在理论循环过程中,1—1为低压蒸汽等压回热过程,1点的温度称为过热温度,其与蒸发温度的差值称为过热度。

再冷度:在高压液态制冷剂在冷却过程线中,其所达到的温度称为再冷温度,冷凝温度与它的差值称为再冷度。

9. 掌握单位容积制冷量的定义,热力完善度的定义;单位容积制冷量指压缩机吸入1m3制冷所产生的冷量。

公式:10. 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的改善(如蒸发温度,冷凝温度的影响;懂得画图,特别是压焓图);改善:1.采用再冷却液态制冷剂;2.采用膨胀机回收膨胀功可以降低所消耗的功率;3.才哦能够多级压缩减少过热损失。

11. 过冷对制冷性能的影响;过热的分类及其对制冷性能的影响(会画相关的图);过冷使制冷剂得到充分的冷凝,提高了制冷效率。

过热可以分为有害过热和有效过热。

采用蒸汽回热循环虽然单位质量制冷能力有所增加,但是压缩机的耗功量也增加了。

制冷原理及设备期末考试过控专业

制冷原理及设备期末考试过控专业

制冷原理及设备期末考试过控专业制冷原理与设备循环思考题与练习题1. 蒸⽓压缩制冷循环系统主要由哪些部件组成,各有何作⽤?2. 蒸发器内制冷剂的汽化过程是蒸发吗?3. 制冷剂在蒸⽓压缩制冷循环中,热⼒状态是如何变化的?4. 制冷剂在通过节流元件时压⼒降低,温度也⼤幅下降,可以认为节流过程近似为绝热过程,那么制冷剂降温时的热量传给了谁?5. 制冷剂在制冷循环中扮演了什么⾓⾊?6. 单级蒸⽓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有哪些假设条件?7. 试画出单级蒸⽓压缩式制冷理论循环的lg p-h图,并说明图中各过程线的含义。

8. 已知R22的压⼒为0.1MPa,温度为10℃。

求该状态下R22的⽐焓、⽐熵和⽐体积。

9.10. R717为制冷剂,试求其⼯作时理论循环的性能指标。

11. ⼀台单级蒸⽓压缩式制冷机,⼯作在⾼温热源温度为40℃,低温热源温度为-20℃下,试求分别⽤R134a和R22⼯作时,理论循环的性能指标。

12. 有⼀单级蒸⽓压缩式制冷循环⽤于空调,假定为理论制冷循环,⼯作条件如下:蒸发温度t0=5℃,冷凝温度t k=40℃,制冷剂为R134a。

空调房间需要的制冷量是3kW,试求:该理论制冷循环的单位质量制冷量q0、制冷剂质量流量q m、理论⽐功w0、压缩机消耗的理论功率P0、制冷系数ε0和冷凝器热负荷Q k。

13. 单级蒸⽓压缩式制冷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有何区别?14. 什么叫有效过热?什么叫有害过热?有效过热对哪些制冷剂有利,对哪些制冷剂有利?15. 什么是回热循环?它对制冷循环有何影响?16. 压缩机吸⽓管道中的热交换和压⼒损失对制冷循环有何影响?17. 试分析蒸发温度升⾼、冷凝温度降低时,对制冷循环的影响。

18. 制冷⼯况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台制冷机如果不说明⼯况,其制冷量是没有意义的?制冷剂与载冷剂思考题1. 制冷剂的作⽤是什么?2. 按ASHRAE的规定制冷剂是怎样分类的?3. 什么是共沸制冷剂?4. ⽆机化合物制冷剂的命名是怎样的?5. 选择制冷剂时有哪些要求?6. 家⽤的冰箱、空调⽤什么制冷剂?7. 常⽤制冷剂有哪些?它们的⼯作温度、⼯作压⼒怎样?8. 为什么国际上提出对R11、R12、Rll3等制冷剂限制使⽤?9. 试述R12、R22、R717、R123、R134a的主要性质。

制冷设备复习题答案

制冷设备复习题答案

制冷设备复习题答案1. 制冷循环中,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热量并发生相变的过程称为什么?答:制冷剂在蒸发器中吸收热量并发生相变的过程称为蒸发。

2. 制冷系统中,压缩机的作用是什么?答:压缩机的作用是将低压低温的制冷剂蒸气压缩成高压热蒸气,以提高其温度和压力,为制冷循环提供动力。

3. 制冷设备中,冷凝器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答:冷凝器的主要功能是将高压热蒸气中的热能释放到周围环境中,使制冷剂蒸气凝结成高压液态。

4. 什么是制冷剂的临界温度?答:制冷剂的临界温度是指在该温度以上,无论施加多大的压力,制冷剂都不会液化的最高温度。

5. 制冷剂的热力学性质中,比热容和比焓有何不同?答:比热容是指单位质量的制冷剂在单位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而比焓是指单位质量的制冷剂在某一状态下的总热能。

6. 制冷循环效率的衡量指标是什么?答:制冷循环效率的衡量指标是制冷系数(COP),它表示制冷量与压缩机消耗的功的比值。

7. 制冷系统中,膨胀阀的作用是什么?答:膨胀阀的作用是控制高压液态制冷剂流入蒸发器的流量,以维持蒸发器内的压力和温度,保证制冷剂在蒸发器中有效蒸发。

8. 什么是热泵?答:热泵是一种利用制冷循环原理,通过消耗高品位能量(如电能)来转移热量,从而实现热量从低温热源向高温热源转移的设备。

9. 制冷设备中,干燥过滤器的作用是什么?答:干燥过滤器的作用是去除制冷剂中的水分、杂质和酸性物质,防止这些物质对制冷系统造成腐蚀和堵塞。

10. 制冷剂的充注量对制冷效果有何影响?答:制冷剂的充注量对制冷效果有直接影响。

充注量不足会导致制冷效果下降,而充注过量则可能导致压缩机过载和制冷剂循环不畅。

因此,制冷剂的充注量需要根据设备的具体要求和工况进行精确控制。

制冷原理作业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制冷原理作业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制冷原理期末考试简答题名词解释计算题1、什么是焦耳汤姆逊效应?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效应?2、为何绝热膨胀之后,气体温度一定下降?3、制冷系统中“镀铜”产生的原因?4、制冷系统中“冰堵”产生的原因?5、氟利昂制冷机中,不采用满液式蒸发器,一般采用蛇管式蒸发器,且蒸气从下引出,为什么?6、使用R134a时应注意的方面有哪些?1、答:实际气体节流后温度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焦耳汤姆逊效应”。

理想气体焓值仅是温度的函数,由于节流是一个等焓过程,因此理想气体节流时温度保持不变。

对于实际气体而言:d h=d(u k+u p+pv)=0,由于节流过程前后焓不变,即d h=0,因此d u k=-d u p-d(pv),实际气体的pv值变化无常,因此u k的变化趋势不确定,表明实际气体经过节流后温度变化趋势不明确。

2、答:气体绝热膨胀过程中,对外输出功;在膨胀过程中,气体的比容增大,气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增大导致分子内位能增加。

由于整个膨胀过程是绝热的,因此对外输出的功以及分子内位能的增加只能来自于分子内动能的降低,所以绝热膨胀过程气体分子内动能降低,气体温度下降。

3、答:氟利昂与润滑油的混合物能够水解,当制冷剂在系统中与铜或铜合金部件接触时,铜离子便溶解于混合物中,当制冷剂和钢或铸铁部件接触时,被溶解的铜离子又会析出,沉浸在钢铁部件上,形成一层铜膜,即所谓的“镀铜”。

4、答:不同制冷剂溶解于水的能力不同,当制冷剂中水的含量超过制冷剂中水溶解度的上限值时就会有纯水存在。

当温度降到0℃以下时,水就会结成冰,堵塞节流阀或毛细管通道,形成“冰堵”,致使制冷机不能正常工作。

5、答:有些氟利昂制冷剂与矿物类润滑油有较好互溶性,润滑油与制冷剂不会产生分层现象,因此无法进行油分离。

当润滑油与制冷剂一同进入蒸发器后,对于满液式蒸发器,制冷剂在蒸发器的壳体内蒸发,由于润滑油与制冷剂的蒸发压力与蒸发温度不同,随着制冷剂不断蒸发离开蒸发器,在蒸发器底部润滑油的浓度越来越高,导致蒸发温度和蒸发压力上升、传热系数降低。

天津商业大学制冷与低温专业英语复习资料

天津商业大学制冷与低温专业英语复习资料

词汇题(30题,英译中或中译英)焓enthalpy熵entropy相phase制冷refrigeration循环cycle湿度humidity比容specific volume状态state动能kinetic energy热能thermal energy过程process状态state湍流turbulance干度quality压力process密度density势头momentum压缩compression对流convention辐射radiation传热heat transfer导热conduction测量instrumentation排风ventilation冷负荷coolingload热负荷heatingload剪切力shear stress热力学thermodynamics热舒适thermal comfort代谢率metabdic rate焓湿学psychrometics of energy 显热负荷sensible heat load潜热负荷latent heat load 可逆循环reversible cycle卡诺循环carnot cycle饱和蒸汽saturated vapor饱和液体saturated liquid状态方程equation of state动力粘度dynamic viscosity运动粘度kinematic viscosity牛顿流体Newtonian fluid制冷系数refrigeration efficiency强度参数intensive property强迫对流forced convection自由对流free comfort自然对流natural comfort导热系数thermal conductivity热电偶测量thermocouple thermometry低温生物学cryobiology活塞式压缩机reciprocating compressor 离心式压缩机centrifugal compress吸热式冷水机absorption chiller室内空气品质indoor air quality理想流体模型ideal fluid model能量守恒定律the law of conservation 热力学第一定律The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性能参数COP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清洁发展机制CDM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温室效应气体GHGGreen House Gases臭氧消耗潜值ODPOzone Depression Potentials温室效应潜值GWPGlobal Warming Potentials短句(英译中或中译英)1 Thermodynamic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reas of engineering science.2 When a temperature gradient exists in a body, experience has shown that there is an energy transfer from the high-temperature region to the low-temperature region.3 Other refrigeration methods are thermoelectric, steam jet, and air cycle refrigeration.4 The purpose of ventilation is to maintain in the building a prescribed condition and cleanliness of the air.5 One of the goals of the environmental engineer an architect is to ensure comfortable conditions in a building.6 The problem of thermal pollution has impinged upon our consciousness because of the tremendous growth in the use of electric energy.短文题(英译中或中译英)1 The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states that the total amount of energy in the world is constant. It may change from one ‘state’to another, but the energy is never lost. This is followed immediately by a second law that states that energy continually decreases in its ability to perform useful work. This process is irreversible unless the work is done on a gas.2No heat engines have a thermal efficiency of 100%. That is, no heat engines absorb heat and convert it completely into work. There is nothing in the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that denies this possibility. The first law requires only that the energy output of an engine, in the form of mechanical work, shall equal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nergies absorbed and rejected in the form of heat. An engine which rejected no heat and which converted all the heat absorbed to mechanical work would therefore be perfectly, consistent with the first law.3 This stratification of the concentration is maintained by a supply of fresh air near the floor, and by extracting the vitiated air from high level. If the fresh air were supplied near the ceiling, in descending it would disturb the stratification and mix with the vitiated air, and with the same air change the concentration of CO in the work area would be 0.03g/m3.4 蒸汽压缩制冷循环The equipment diagram for the vapor compression cycle is illustrated in Fig.4.11.1. Minimum components of this cycle include compressor, condenser, expansion value and evaporator.The refrigerant leaves the evaporator at point 1 as a low pressure, low temperature, saturatedvapor and enters the compressor, where it is compressed reversibly and adiabatically. At point2, it leaves the compressor as a high temperature, high pressure, superheated vapor and enters the condenser , where it is first desuperheated and then condensed at constant pressure. At point 3, thr refrigerant leaves the condenser as a high pressure, medium temperature, saturated liquid andenters the expansion valve where it expands irreversibly and adiabatically. At point 4, it leaves the expansion valve as a low pressure, low temperature, low quality vapor and enters the evaporator,(Refrigeration Load)5. After the value in Fig4.2.1 has been opened, the possible number of microscopic, states equals (V T /V A )n where V T is the total volume and V A is the volume of cylinder A. The probability of finding all the molecules in cylinder A is the one chance out of (V T /V A )n or the probability of thisoccurrence equals (V T /V A )n. The probability of finding all the molecules in the total volume isunity. The radio of the probability of the final state to that of the initial state is A2ψ1ψnV V )/(12121=ψψ3 2 Q 0。

106-制冷装置设计-答案

106-制冷装置设计-答案

《制冷装置设计》考试方式:闭卷……………………………………………………………………………………………..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1、 0.5~2m ; 1.5m 。

2、手动除霜;热蒸汽除霜;水除霜;电热除霜。

3、10℃;-10℃。

4、桶径;D =0.8m s。

5、125~72s s l t t t +=+()℃; 5~10l t =+空气的湿球温度()℃。

6、库内照明设施耗冷量;出入库开门耗冷量;生产操作人员人体耗冷量。

7、镁。

8、室外;水池;3m 。

9、单层式;分层式。

10、6~8m/s ;1~2m/s 。

11、冷却排管;冷风机。

12、氯化钠;氯化钙;-10℃;(6~8)℃。

二、问答:(50分)1、机械负荷应如何汇总?为什么机械负荷要分蒸发系统汇总?(6分)答:汇总公式:1122334455()j Q n Q n Q n Q n Q n Q R =∑+∑+∑+∑+∑ (2分) 其作用为为各蒸发系统选择压缩机提供依据。

(2分)因为汇总机械负荷的目的是对压缩机进行选型计算,压缩机必须分蒸发系统选型,所以机械负荷要分蒸发系统汇总。

(2分)2、食品冷藏库通常采用的液泵为什么类型?各有什么特点?(10分)答:食品冷藏库通常使用的泵有齿轮泵和离心泵。

(2分)齿轮泵特点:为容积型泵,其流量不受压力变化的影响,当管道压力损失估计不足时,仍能满足流量要求;(2分) 对气蚀不敏感,但对污物非常敏感;(1分)必须在排出端装设安全旁通管,并和泵的吸入端或低压循环贮液器接通。

(1分)离心泵特点:为速度型泵,对污物不敏感,但对气蚀非常敏感;(1分)泵体能做密封处理,可做成屏蔽泵;(1分)。

制冷装置设计考试复习题(申江)

制冷装置设计考试复习题(申江)

制冷装置设计考试复习题一、填空题1.空调制冷装置是为了保证一个既定空间内温度、湿度、空气洁净的要求。

2.将制冷设备、阀件用管道连接起来并可制造低温的工业产品,一般由制冷系统和用冷单元组成。

3.制冷装置的发展趋势:1)制冷压缩机技术;2)制冷装置的自动控制;3)利用可再生能源:(1)太阳能;(2)地热能;4)应用自然工质:(1)氨(R717);(2)碳氢化合物;(3)二氧化碳(R744)4.单级氟利昂系统蒸发温度≦15℃,但不能太小;不保温的管道,过热度一般取5℃。

5.单级压缩机的选型方法有:按压缩机的理论输气量选型;按压缩机的标准工况制冷量选型;按压缩机的性能曲线选型。

6.满液式蒸发器制冷剂充注量大,传热温差小。

7.冷凝蒸发器传热温差一般取5℃。

8.冷却液体的蒸发器有:干式壳管式和满液式。

9.水冷冷凝器温度一般取40℃。

10.气体通过中间冷却器横截面的流速为:0.5~0.8 m/s。

11.制冷系统供水系统分为:一次用水系统;排污法循环供水系统;循环供水系统。

12.冷却塔冷却效果受环境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冷却塔结构影响。

13.采用热力膨胀阀的氟利昂系统蒸发器出口的过热度一般取3~8℃。

14.用制冷剂过热蒸汽调节的有热力膨胀阀;不能调节的节流装置有毛细管和恒压膨胀阀。

15.蒸发器流动阻力较小应选择内平衡式热力膨胀阀。

16.多个热力膨胀阀并联使用时,若蒸发温度不同,应安装背压阀调节压力平衡。

17.热力膨胀阀的阀体垂直布置应在蒸发器入口的水平管路上。

18.电子膨胀阀是通过过热度大小来调节的。

19.管道设计包括制冷剂管道、载冷剂管道、冷却水管道、润滑油管道的设计。

20.钢管的连接方式有焊接、法兰连接。

21.吸气管的压力应控制在相当于1℃的饱和温度差。

22.回气管是蒸发器到压缩机的管道。

23.铜管连接方式有喇叭口连接、气焊连接。

24.管道设计内容包括对管道的水力计算、尺寸确定、管件和管材的选择、强度计算、管道合理布置、管道保温等。

海084制冷装置设计复习题

海084制冷装置设计复习题

海084制冷装置设计复习题《制冷装置设计》复习题第一章制冷系统方案的确定一、填空:1、冷却设备的冷却方式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种基本形式。

2、在直接冷却方式中,按制冷剂对冷却设备供液方式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3、重力供液系统中,氨分正常液位至蒸发器最高位置的高差应为____________,一般以_____________为宜。

4、供液可靠起见,重力供液系统每通路允许长度不宜超过_____________。

5、在泵供液系统中,因制冷剂进出冷却设备的流向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

6、循环桶应控制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个液位,一般用___________配合________控制循环桶的正常液位。

7、常用的融霜排液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种。

8、我国采用的静液柱高度的计算公式为_________。

9、高压液体调节站的进液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路。

二、问答:1、选择制冷方案要确定哪些内容?2、简述直接膨胀供液方式的特点。

3、简述重力供液系统的特点。

4、简述重力供液系统的设计要求。

5、上进下出式供液方式的特点。

6、下进上出式供液方式的特点。

7、泵吸入口的静液柱高度用来克服哪几项阻力损失?8、为防止泵发生气蚀在泵回路设计时应注意哪几个问题?9、提高制冷效率的基本措施有哪些?10、食品冷藏库通常采用的液泵为什么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11、泵的扬程必须保证克服哪几项阻力损失?三、画图:1、画出采用热蒸汽融霜的低压液体调节站和低压气体调节站。

2、画出循环桶及泵回路图。

3、画出机房系统图。

4、画出一单双级兼有的制冷系统压缩机部分的配置图,并考虑不同系统之间的互相替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冷却设备的冷却方式有直接冷却和间接冷却两种基本方式。

2、在直接冷却方式中,按制冷剂对冷却设备的供液方式不同,可分为直接膨胀供液、重力供液、液泵供液三种。

3、重力供液系统中,氨分正常液位至蒸发器最高液位最高位置的高差为足以克服全部管道的阻力,一般以1.5m左右为宜。

4、供液可靠起见,重力供液系统每通路允许长度不宜超过120m。

5、在泵供液系统中,因制冷剂进出冷却设备的流向不同可分为上进下出和下进上出两种。

6、循环桶应控制正常液位和超高液位两个液位,一般用液位控制器配合供液电磁阀控制循环桶的正常液位。

7、正常的融霜排液的方式有人工扫霜和制冷剂蒸汽融霜结合、淋水融霜、热蒸汽融霜、电加热融霜几种。

8、我国采用的静夜柱高度的计算公式为静夜柱高度=泵的静正吸入压头+0.5m9、高压液体调节站的进液包括高压贮液器、中间冷却器冷却排管、排液桶几路。

第二章1、冷库设计计室外算温度取近10年中每年去掉最高平均温度后的日平均干球温度,计算库房开门热流量和冷间换气热流量时取夏季通风温度。

2、冷库设计室外计算相对湿度取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计算库房开门热流量和冷间换气热流量时取夏季通风相对湿度。

3、未经冷却的鲜肉进货温度按35℃计算,已冷却的鲜肉进货温度按4℃计算,冰鲜鱼虾整理后的温度按15℃计算。

4、存放果、蔬的冷却物冷藏间冷却每日进货量按不大于该间吨位的8%计算,存放鲜蛋的冷却物冷藏间冷间每日进货量按不大于该间吨位的5%计算。

5、库房耗冷量包括外围结构耗冷量、货物耗冷量、通风换气耗冷量、电动机运转耗冷量、操作管理耗冷量。

6、当邻室为冷却间时,其温度为10℃,邻室为冻结间时,其温度为-10℃。

7、货物耗冷量包括食品耗冷量、包装材料和运载工具耗冷量、货物冷却时的呼吸耗冷量、货物冷藏时的呼吸耗冷量。

8、通风换气耗冷量包括冷间货物换气耗冷量、和操作人员需要的新鲜空气耗冷量。

9、操作管理耗冷量包括冷间照明耗冷量、冷间开门耗冷量、操作人员耗冷量。

第三章1、冷却排管的传热系数K可按下式计算:K=K′C1C2C3。

其中各符号的意义为; K′光滑管在特定条件下的传热系数C1构造换算系数C2管径换算系数C3供液方式换算系数2、蒸发器所需传热面积的计算公式为其中各符号的意义为Qq-冷却设备负荷K-冷却设备的传热系数△Tm-冷却设备的计算温差3、中间冷却器选型应计算其桶径、冷却面积,计算公式为和4、油分离器选型时应计算直径,对洗涤式油分其w=不大于0.8m/s5、低压循环贮液桶选型应计算桶径和容积,其计算公式分别为和上进下出下进上出6、对水冷式冷却器,其冷却温度应按公式℃确定,蒸式冷凝器的冷却温度为℃,风冷式冷却器的冷凝温度为tl=tw'+(8~12)℃。

7、对氨双极系统,规定中冷蛇管的出液温度比中间温度高3-5K8、冷却设备计算温度差确定时,对顶排管、墙排管和搁架式冻结间设备,应按算数平均温差采用,并不宜大于10K,当冻结物冷藏间和冻结间的冷却设备为同一蒸发回路时,冻结物冷藏间冷却设备的计算温度不宜大于10K。

第四章1、工程设计中,一般采用限定压力降来确定管径。

2、制冷剂系统的抽气管应接在蒸发系统的回气管上。

3、管架的作用为吊固管道和调整管道水平段的坡向和坡度4、管架的间距应考虑管道的受力情况、管道的直径。

材质、壁厚及允许的挠度等因素5、管道和设备隔热的目的主要是减少冷量损失和防止回气过热。

6、由于氟利昂的溶水性非常小,系统易产生冰塞,所以在系统中应设置干燥器。

17、氟利昂含水后回腐蚀镁及其合金。

8、对氟利昂系统,为了有利于回油对蒸发器供液一般采用上进下出流向。

9、氟利昂系统管径确定时,要允许流速、制冷量、制冷工况三个因素第五章1. 机房设计的一般要求包括土建方面的要求,采暖通风方面的要求,供电要求,照明要求四方面。

2. 制冷系统中一般立式冷凝器、油分离器、集油器、紧急泄氨器等设备布置在室外。

3. 机器的布置形式大致有单列式和双列式两种。

4. 中冷布置时,为避免冷桥,可在其地脚下垫以经过防腐处理的50mm厚木块,基础露出地面的高度不宜小于100mm,筒体应外包隔热层。

5. 中冷必须有液位控制装置,还应有压力控制装置,中冷液位以液位计配合电磁主阀来控制。

6. 立式冷凝器安装在室外,以底部水池为基础,基础离机房等建筑物外墙距离不宜小于3m。

7. 为保证洗涤式油分的供液,应使冷凝器出液口较油分进液口高250~300mm,且油分进液应从冷凝器出液水平管段的下半部接出。

8. 氨管道必须采用无缝钢管,冷却水、载冷剂管道可用水、煤气输送钢管或电焊钢管。

9、设备的布置形式有单层式和分层式两种。

10、系统中设备采用多层布置的有立式循环桶和氨泵系统和卧式冷凝器与贮氨器。

第六章1.冷却物冷藏间用冷风机作冷却设备,采用落地式冷风机和均匀送风道送风。

2.均匀送风道内空气的流速首段采用6~8m/s,末端采用1~2m/s。

3.冻结物冷藏间一般用排管和冷风机作冷却设备。

4.搁架式冻结间的吹风形式有顶吹风式,顺流吹风式,直流吹风式三种。

5.冰库一般采用光滑顶排管作冷却设备。

6.当冷却物冷藏间宽度<12m时,送风道布置在一侧,>12m时,送风道布置在中间,两侧设喷风口。

7.气调库的气调方法有自然降氧法,机械气调储藏法,混合降氧法几种方法。

8.气调库常用的设备有燃烧降氧机和制氮机等。

一、选择制冷方案要确定哪些内容?1、制冷剂的选择2、单双及压缩循环的选择3、冷却方式的选择、4供液方式的选择5、运载方式的选择6、制冷系统组合方式的选择二、直接膨胀供液系统的特点1、由于热力膨胀阀代替了手动膨胀阀,系统制冷能力可以随负荷变化而做调节2、由于膨胀阀后产生大量的闪发气体,由此形成两相流体,流动阻力比单项流体大得多,所以热力膨胀阀的出口接头均大于进口接头3、要解决直接蒸发,多通路供液均匀分配的问题,就需要通过液体分配器供液。

但必须注意,从液体分配器到蒸发器的管子是两相流体流动,虽然管路不长,阻力却很大,所以用液体分配器的热力膨胀阀一般采用外平衡式。

4、必须注意,液体分配器只能在各个通路负荷和阻力相同的情况下保证供液分配均匀。

5、为了保证蒸发器和系统的制冷效率,蒸发盘管中每一通路的允许长度取决于允许压力降。

6、在制冷能量不大的情况下,选用合适尺寸的热力膨胀阀即可解决供液。

但在制冷能量较大的情况下,则需要采用热力导阀控制的主阀来供液才能满足要求。

三、重力供液系统的特点氨重力供液装置,只要能够保持氨液分离器的液面稳定,就可以保持均匀供液,回气经过气液分离器,改善了制冷压缩机的运行工况,容易操作,安全性得以提高。

但是,它不宜保持恰如其分的静夜高度,静夜柱过小时,会造成供液不足,静夜柱过大时,又会影响蒸发压力,而且由于制冷剂流速过快,蒸发器最低处容易积油,长期不清理,越积越多,必然影响蒸发器的换热效果和增加制冷剂的流动阻力,此外设置氨液分离器需要在机房建造阁2楼,增加基本建设费用。

四、重力供液系统的设计要求1、氨液分离器内气体流速控制在0.5m/s,出液管断面面积为进液管断面面积的2倍。

2、氨液分离器内液面与蒸发器液面间的高差(即静液柱高度)必须足以克服全部管道的阻力,但为了减少对蒸发器压力的影响,高差也不宜太。

3、几个冷间同时使用一个氨液分离器时,必须设置液体和气体调节站,以便在排管阻力不均的情况下,借调节阀的开启度进行调节。

4、调节站至库房蒸发器的系统管道,凡液体管道应避免“气囊”,气体管道应防止“液囊”。

5、采用D38*25的无缝钢管制作的冷却排管,每一供液通路长度不宜超过120m。

6、冷却排管最底处应有放油管接头,并设集油管,氨液分离器本身也应有油包及放油管接头。

五、上进下出供液方式的特点液体自然下流,充液量少,蒸发压力上下均匀,在液泵停止供液后,蒸发器内剩余液体即全部返回低压循环贮液桶器,而且制冷剂始终自上而下地冲刷管壁,不会形成管壁油膜和底部积油。

但是,上进下出流向,不宜做到均匀供液。

另外,它所需要的低压循环贮液器的容积大,其安装位置又要低于所有蒸发器,使机房设备间的建筑更加复杂化。

因此这种流向在氨制冷装置中还较少被采用。

六、下进上出供液方式的特点充液量多,在蒸发器管组排数多,纵向高度大时,蒸发器下部液体将承受较大的静压力,从而造成蒸发器上下蒸发压力有较大的差别,在液泵停止供液后,蒸发器内仍存有大量液体,势必继续吸热降温,使库房温度控制的不够灵敏、准确,对实现自动控制是个不利的因素。

但是,下进上出流向在蒸发器并联使用时,容易做到供液均匀,充分发挥蒸发器的换热作用,而低压循环贮液桶的安装位置液不会受到严格的限制。

因此这种流向在液泵供液制冷系统中仍占主导地位,尤其是氨制冷系统的蒸发器供液多采用这种流向。

七、泵吸入口的静夜柱高度用来克服哪几项阻力损失1、液泵入口因加速度和涡流引起的压力损失2、低压循环贮液器至液泵入口处进液管道的沿程阻力损失,变径、弯头、阀门、过滤器等局部阻力损失3、由于负荷变化而产生的低压循环贮液器的液面上下位移,所造成的静夜柱的波动。

4、由于外界环境进入泵体和进液管的热量,导致液体气化,对液管所造成的影响。

八、为防治泵发生气蚀在泵的回路设计时应注意哪几个问题1、尽量减少阻力损失2、尽量使库房热负荷稳定,或者使压缩机能量的增减与热负荷的变化相匹配,以避免由于低压循环贮液器液面上气体压力突然低于液体的饱和压力,造成桶内液体的骤然沸腾3、对低压循环贮液器、泵的进液管、泵体、过滤器等部分进行隔热,以避免传入过多的热量,造成部分液体气化。

4、为了防止低压循环贮液器出液口产生涡流,把气体带进泵的进液管道,一般在出液口设置导流叶片,导流叶片距离液面不应小于300mm。

九、提高制冷效率的基本设施有哪些1、润滑油的分离2、不凝性气体的排放3、高压制冷剂液体的过冷4、蒸发器的融霜排液十、食品冷藏库通常采用的液泵为什么类型?各有什么特点1、齿轮泵:这是一种离心型泵,其流量不受压力变化的影响,当管道压力损失不足时,仍能满足流量要求,它对气蚀不敏感,因此其吸入端不需要很大的静液柱,但是齿轮泵容易被污物损坏,因此必须设置过滤器防止污物进入泵体,此外,当泵的排出端阀门一旦关闭,则不得继续运转,为了在该情况下保护液泵,必须在排除端设安全旁通管,并和泵的吸入端或低压循环贮液器接通。

十一、泵的扬程必须保证克服哪几项阻力损失?1、液泵至蒸发器进液端(蒸发器截止阀)之间的输液管道上的沿程阻力损失,以及阀门、弯头等的局部阻力3损失。

液泵中心至蒸发器进液端前的液位升,即当量压力降。

2、100kpa的自由压头,以调节各蒸发器的流量。

3、蒸发器进液端应保持五、机械负荷应如何汇总?为什么机械负荷要分蒸发系统汇总?机械负荷汇总的公式??WR?Q?n?Q?nQ?n?Q?n?Qn?Q?-;2 10取值,当全年生产无明显淡旺季节区别时应取—季节修正系数,根据生产旺月所在月份按表1n315324j42151货物热量的机械负荷折减系数—n 2n—同期换气系数,一般宜取(同期最大换气量与全库每日总换气量的比值大时,取大值);n=0.5~1.033—冷间同期操作系数n—冷间电动机同期运转系数n 54 制冷装置和管路等的冷损耗系数R—机械负荷是选择压缩机的依据,在实际生产中,各种热负荷的最大值同时出现的情况比较少,因此,在计算机械负荷时,对各种耗冷量都应乘以不同的修正系数,以避免配选的制冷机组过大六、各冷间的冷却设备负荷如何计算?其作用是什么,为什么冷却设备负荷要分冷间汇总?对货物耗冷以每个冷间为单位进行汇总得来的考虑食品放热过程的不均衡性,在冷间各项耗冷量计算的基础上,+Q量加以修正,Qq=Q+PQ+Q+Q53142作用:为冷间选择冷却设备提供依据由于各冷间作用不同,其冷却设备负荷的内容也不相同,故需分冷间汇总七、计算库房耗冷量的目的是什么?它由哪几项组成?库房耗冷量计算的目的是为了选择制冷机器,设备以及管道等提供必需数据,电机运转耗冷量Q,操作管理耗冷量Q,组成由外围护机构耗冷量Q,货物耗冷量Q,通风换气耗冷量Q54123第三章一、压缩机的选型原则1、氨压缩机应根据各计算温度机械负荷的计算分别选定,一般不设备用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