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公开课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语文公开课《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语文公开课《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语文公开课《慈母情深》教学设计语文公开课《慈母情深》教学设计(精选6篇)语文公开课《慈母情深》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

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母亲的善良、慈祥和我对母亲的感激和热爱。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时光如水,年华易逝,似水流年淡去了我们多少回忆,却始终不改我们对母亲绵绵的爱恋,母亲对孩子的爱如一条清澈透明的河,不舍昼夜地源源不断地流向远方。

于是,母爱便成了文学永恒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母爱有关的文章《慈母情深》2、每当想起自己的母亲内心会涌动着怎样的情感呢?谁愿意带着感受来读课题;3、课题中的“深”字能去掉吗?为什么?深字是课题的题眼,不能去掉。

慈母情有多深?又深在何处呢?让我们共同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1、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我为了买《青年近卫军》这本书向母亲要了多少钱?一元五角钱对于我们来说多吗?那么母亲给我的一元五角钱对于这个家庭意味着什么呢?(那个年代,学生一学期的学费是3元,梁晓声家有兄妹5人。

父亲去遥远的大西北工作,为了养活一大家子人,舍不得吃炒菜,常常一块臭豆腐要吃3顿。

而母亲在一个小厂做临时工,每月工资只有27元,为了省钱,她每天不吃早饭就去上班。

)通过资料,你知道了什么?3、我向母亲要的一元五角钱,母亲给我了吗?我手里拿着一元五角钱应该高兴才对,而我却鼻子一酸,我为什么会鼻子一酸?下面请同学们按读一读,画一画,写一写,议一议的方法自学课文。

对于那些能引起我们心灵一震的词语、句子、甚至标点,最好能联系文章的其他内容,想想文章感动你的到底是什么?然后用一两个关键词写下自己的感受。

4、学生独立自学课文5、学生汇报,教师适时点拨,指导朗读。

画面一: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

第6课慈母情深教案(优秀6篇)

第6课慈母情深教案(优秀6篇)

第6课慈母情深教案(优秀6篇)课《慈母情深》教案篇一一。

教学目标1.认识三个生字,区别多音字龟的读音,理解失魂落魄等词的意思。

2.能深入文本,在与文本的多次对话中,通过品析人物的言行,感受母亲的辛劳,进而体会母亲的善良、慈祥及对儿女希望的坚守,同时也感受我对母亲的感激、尊敬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尤其是文中一些重点句段要多次诵读,感受作者谴词运句方面的精妙。

二。

教学重点抓住人物言行、外貌等体会人物的情与爱。

三。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体会母亲朴素的言行下,母爱的真挚、深沉、崇高。

四。

教学过程(一).揭题回顾1.揭题,读题。

课文主要写什么?2.过渡:是的,我当时是很渴望有一本《青年近卫军》,(课件1显示《青年近卫军》封面及简介)。

40多年前,那是一个非常崇拜英雄的年代,这些描写英雄的书籍成了青少年的最爱。

读读课文1-4小节,找找哪些词句写出了我对这部小说的渴望。

(二).研读1-4节1.学生自由读读课文1-4小节,找找哪些词句写出了我对这部小说的渴望。

2.重点交流(课件2)我一直想买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

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

(1)指名读。

你体会到什么?(2)重点抓住失魂落魄来理解。

用换词、联系生活来帮助理解。

(3)提升:体会作者用词准确传神,意蕴无穷!指读,齐读。

3.过渡: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我整天失魂落魄,想得我整天魂不守舍,想得我整天六神无主,带着对这本书的强烈渴望,我平生第一次走进了母亲工作的车间。

读读课文5-29小节,找找文中描写母亲的句子,如果有什么感受,用笔在边上写写批注。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研读5-29节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2.浮现在你眼前的是一位什么样子的母亲?预设:(课件3)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3.从这些语句中,我们看到一位怎样的母亲?(瘦弱、疲惫、辛劳)4.指导读。

慈母情深公开课教案

慈母情深公开课教案

慈母情深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并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母爱场景,体会母爱的伟大与深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运用情景表演、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学会从文章中提炼主题,概括中心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2)学会珍惜亲情,懂得关爱家人。

(3)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并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母爱场景,体会母爱的伟大与深沉。

三、教学难点1. 学会从文章中提炼主题,概括中心思想。

2. 运用情景表演、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相关背景资料。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生字词卡片。

4. 情景表演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慈母情深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情感氛围。

(2)学生分享自己对母爱的理解和感受。

(3)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章情感。

(2)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所描绘的母爱场景。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拓展(1)学生进行情景表演,再现课文中的母爱场景。

(2)学生分享表演感受,教师点评并引导深入理解母爱。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主题,概括中心思想。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表达对母爱的感悟。

6. 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拓展作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

7.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7篇)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7篇)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7篇)慈母情深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慈母情深》是以“父母之爱”为主题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选自著名作家梁晓声的亲情小说《母亲》。

作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摄取了少年时期生活的一个镜头:辛勤劳作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

“一元五角钱”看似是微不足道的小钱,但是对于当时一个经济拮据的家庭,对于一个每个月只能赚27元工资还要养育5个子女的母亲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课文以“一元五角”钱为线索,通过“我”在车间里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通过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的一系列描写,刻画出了一个辛劳、慈爱的母亲形象,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那份敬爱之情。

文章最大的特色是语言,不长的篇幅却用了35个小节,短句、短段的描写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一个辛劳、慈爱的母亲形象。

文中“七八十台机器”的广角镜头、“母亲直背、转身、望着我”的慢镜头、“母亲掏钱、塞钱、凑钱给我”的特写镜头、“母亲立刻投入工作”的快镜头,写得生动感人,值得引导学生感悟与理解。

尤其是作者在写作上的特色,3个“我的母亲”倒装与反复的写法,以及4个“立刻”反复使用的写法值得细细推敲。

二、学情分析写人的文章孩子们有接触过,作为五年级的学生更要去初步学习作者如何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方式方法。

本文的写作背景对于现在幸福的孩子们来说偏遥远:一个母亲每月工资27元,担负起抚养5个孩子的重担。

家庭如此拮据是现在的孩子所无法体会到的,母亲如此的辛劳也是现在很多孩子都无法体谅到的,如何让孩子能够走进文本,能够深入去理解“一元五角钱”在当时到底意味着什么?体会慈母之情深是其中一个难点。

所以适当补充资料,引导学生抓“震耳欲聋”等词感受母亲工作环境之恶劣,通过抓住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等词句,从字里行间去体会母亲工作负荷之巨大、劳作之辛苦以及母亲爱儿之情深很有必要。

在理解文本的同时,更应关注文章的表达形式,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目标1.随文理解“震耳欲聋”一词,会认“陷、碌、攥”和多音字“龟”。

18慈母情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18慈母情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18 慈母情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慈母情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2.通过品读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以及母爱的伟大感人。

3.感受“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教学重难点】:重点:把握课文内容,并学习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等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难点:学生应受到的情感体验。

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以及母爱的伟大感人;感受“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引导学生注意从人物和环境的描写,去集中探究课文文本中是怎样表现“慈"和“深”的。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朗读者中对梁晓声的采访视频3、搜集关于母爱的古诗【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朗读者对梁晓声的采访视频导入。

[师:这段采访视频中,我们认识了一位虽然目不识丁,但却在读书一事上对孩子们绝对地好的母亲。

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评价母亲呢?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过去,走进作者的小时候,去认识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

]2.板书并引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读的过程中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

)三、精读课文。

(一)了解“我”的家境的贫困(1—4自然段)(二)文本精读:1.同学们,整个事情的起因是什么?[只是因为一本价值一元多钱的《青年近卫军》]2. “我"有多想得到这本书,你能在文中找出一个词语印证吗?板书:[ “失魂落魄”](1)“失魂落魄"什么意思?(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2)从“失魂落魄”这个词语你读出了什么?(作者很想要书,但苦于家境贫寒,得之很难。

)3. 对你而言,买这样一本书容易吗?可对于当时的梁晓声,买书容易吗?请你读读课文的1—4自然段,从哪些语句中看出买这么一本书不是容易的事情?(三)入景融情。

18慈母情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18慈母情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18慈母情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18慈母情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慈母情深,亲情无价。

2、初步了解环境和人物描写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中所起的作用。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母亲的善良、慈祥和我对母亲的感激和热爱。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环境和人物描写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课前已经自学了第18课的生字和词语,预习了课文内容,根据课后题小组进行了讨论,这节课让我们走近一位慈祥的母亲,感受她的情深,请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1、听写生字词失魂落魄压抑颓败忙碌酷暑震耳欲聋疲惫衣兜龟裂罐头权利2、齐读词语,重点学习“龟裂",读音指导,图片理解。

3、你能用这些词语串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指名概括,随机指导。

4、用一句话概括课文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我”读“闲书"的事。

5、板书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买书去要钱重点详写买罐头得到书三、学习新课,集体交流这位慈祥的母亲情深何处?从文中找什么样的语句?学生回答从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语句,去体会人物的品质。

师引导:这些句子固然重要,但是,作者来找母亲要钱。

一下子见到母亲了吗?先是捡到什么?(厂房、环境、温热的场面等等)(一)课前预习自主合作探究母亲工作的环境怎样?找出有关语句,抓住重点词语,谈谈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预设:生回答交流,出示第七自然段的内容。

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

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

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

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重点指导理解:1、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公开课)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公开课)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公开课)第一篇:慈母情深教学设计(公开课)《慈母情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字。

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抓住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语句,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悟,合作探究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体会母亲的养育之苦。

教学重难点:抓住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语句,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一、歌曲导入:播放《母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慈母情深》,去感受一位普通母亲那博大的情怀。

(板书:慈母情深)二、初读文本,感受“情深”。

1、检查自学情况:我一直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整天想的()。

于是,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哪里的噪声()。

我发现母亲极其瘦弱,当知道我要一元五角钱买书,母亲用()的手将钱塞给我,立刻又陷入了(),我鼻子一酸,()着钱跑了出去。

2、理解词意: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三、细读课文,感悟“情深”。

1、铺垫:孩子们,“鼻子一酸”是什么感觉?母亲明明把一元五角钱给了我,一分不少,一句话没说我,按理我应该高兴才对。

但是此刻的我只有四个字------鼻子一酸。

2、我为什么会“鼻子一酸”呢?默读课文,找找句子,哪些地方令我鼻子一酸?请用波浪线恭恭敬敬的划下来。

3、交流感悟:我为什么会“鼻子一酸”呢? 交流(1)“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① 指导学生读好“震耳欲聋”这个词。

② 朵都快要震聋了!多么可怕的噪声!你身在此环境中,会有什么反应?但是我的母亲呢?她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呀!读——③ 象一下,烈日炎炎的时候,我的母亲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读——想象一下,寒风凌厉的时候,我的母亲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读——想象一下,明年,后年,我的母亲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读——4、小结:当我的母亲就在这震耳欲聋的环境下挣血汗钱的时候,我怎能不为之鼻子一酸呢?交流(2)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教学教案7篇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教学教案7篇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教学教案7篇慈母情深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篇1【学习目标】1、认识4个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写法。

3、通过对重点句、段的理解感悟,体会母亲的慈祥、善良和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唤起学生敬爱母亲的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引导研读文本,从中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重点句、段的品析并学会的写作方法,体会母亲的慈祥、善良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导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青年近卫军》一本1元5角钱的书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以这本小说为线索展开的。

2、板书课题:慈母情深。

(学生齐读课题,读出母亲的情,读出儿子的意。

)过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慈母情深》,去感受一位普通母亲那博大的慈母情怀。

二、检查预习,了解学情过渡:预习是学习语文的一种好习惯,大家一直做得不错。

课前老师安排了预习字词及课文内容等,相信大家收获颇多,经得起检查的考验。

出示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数落要求:读准词语,并尝试用上述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应训练学生搜集信息和概括文章的能力,这一环节以填空的形式既让学生掌握了文中的生字词,又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细读课文,锁定形象过渡:对于我们而言,买一本一元五角的书容易实现吗?可对于当年的来说,买这么一本书容易吗?请你读读课文的1~4自然段,从哪些语句可看出买这么一本书不是件容易的事?1、感知家贫。

(设计意图:家庭的贫困就为我要钱时的内疚,母亲给钱时的伟大做了铺垫。

)2、体会“失魂落魄”:哪些语句说明我想的“失魂落魄”?(设计意图:感知买书愿望的强烈,为后文埋下伏笔。

)3、感知母亲形象过渡:我太想拥有这样一本书了,于是我来到了妈妈工作的地方,看到了妈妈工作的环境,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个词语——震耳欲聋!找出体现妈妈工作环境差的语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高密市第一实验小学王艳玲
一、揭题导入,整体感知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18课,请齐读课题──慈母情深。

2、前面我们已经自主预习了课文,谁来简要地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谈: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


二、自主读悟,感受情深
1、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你知道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学生回答,外貌、语言、动作、心理)
2、请大家从文中找找作者在刻画母亲时,最主要用了哪几种方法呢?(学生回答,外貌、语言、动作,老师板书。

再板书:母亲。


3、同学们,作家梁晓声是怎样运用这些方法来描写母亲,从而体现出慈母情深的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学习感受。

请看大屏幕,谁来读读“学习提示”?(指名读)
(1)默读课文,圈划出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的句子,想想哪些地方最能体现母亲的深情。

(2)组内朗读、交流。

4、请大家按要求自主学习课文。

(学生自主学习,朗读交流。


三、汇报展示,习得方法
1、学习的过程也是收获的过程。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学习成果。

谁找到描写母亲外貌的词句了,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生谈:极其瘦弱、脊背弯曲、手指龟裂。

师相机板书:辛劳。

2、是呀,母亲对孩子的情就深藏在这弯曲的脊背里。

描写母亲语言的语句,谁起来读一读。

说说你的体会。

语言描写一:
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
“我……”
“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
“我……要钱……”
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个字,可是竟说出来了!
“要钱干什么?”
“买书……”
“多少钱?”
“一元五角……”
生谈:母亲很忙碌,一刻也不愿意耽误工作。

3、请大家看看,这段对话描写,与我们平常写作文有什么不同?
(生谈:一句话占一段,没有你说、我说这样的连接词。


4、师:同学们,这样安排对话描写,简洁明了,虽然没有连接词,但我们一样清楚是谁说的话,话里所表达的情感。

这点,很值得我们学习。

5、请大家再看看,这段对话描写中老师标红的句子,想想在语言描写的过程中,我们除了写人物的语言之外,还可以写什么?(写人物的心理)
6、师总结:对呀,同学们,精彩的人物描写很多时候往往并不单一,而是语言、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方法的巧妙融合,从而达到强化情感表达、突显人物形象的目的。

课文还有一处对母亲的语言描写,就和动作描写很好的融合一起。

谁找到了?
语言描写二: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7、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谈)
动作描写一:
伴着这句话的,还有母亲的一个动作描写,谁发现了?(生:塞)一个塞字,体现了母亲给钱时的态度是——(生:毫不犹豫、坚决、果断)。

同学们,这一元五角钱在当时十分珍贵,是他们一家六口人十天的生活费,可母亲还是毫不犹豫地塞给了我,可见母亲——(生谈:舍不得吃穿支持作者读书、爱子情深,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支持读书、爱子情深)
4、说到动作描写,你还找到了哪句话,起来读一读,谈一谈。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1)四个立刻又,你又体会到了什么?(生谈)
(2)这样的忙碌,这样的单调,那也是慈母情深啊。

齐读感受。

五、拓展运用,感恩母爱
1、同学们,请看黑板,本文作者梁晓声就是通过写向母亲要钱买书这一件小事,运用细致、传神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让我们在字里行间处处感受到母亲日日的辛劳,对作者读书的支持和那一腔无私、深沉的母爱。

2、光学不用等于零,下面也让我们学着运用这些人物描写的方法写一个小练笔。

(出示课件)
周日,贪玩的我草草地写完了作业,便迫不及待地打开了电脑,玩起了我最爱的游戏。

没过二分钟,妈妈就走了过来……
我最怕打针。

前不久,我生病了,妈妈陪着胆战心惊的我来到注射室。

只见,护士拿着针管笑眯眯地向我走来……
到50米乘8往返跑项目时,我们都站在跑道边上,惊心动魄地观看着我班“飞毛腿”的表现。

只听一声哨响……
(请任选一个情境续写一段话,用上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突显出人物的形象。


(学生自由写作、班上交流并点评。


3、请同学们回去之后,继续补充、修改、完善好自己的作文。

同时,老师还要将《青年近卫军》一书,推荐给大家。

作者梁晓声就是在上五年级的时候,读得这本书,希望感兴趣的同学也来读一读。

板书设计
18 慈母情深
外貌日日辛劳
动作母亲支持读书
语言爱子情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