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治风剂

合集下载

《治风剂》ppt课件

《治风剂》ppt课件

养血滋阴,
牵正散
《杨氏家藏方》
返回
一、组成:
白附子 祛风化痰,祛头面之风 热酒调服药
全蝎
祛风通络

末,每服3克
僵蚕 祛风化痰 痉

通血脉,引药入络
特点:1、力专效著,有毒慎用 孕妇忌用,
适于体质壮实者。
2、药性温燥 阴虚、血虚忌用。
二、功用:祛风化痰止痉
三、主治:
者。
风痰阻于头面经络而致口眼歪斜
益母草
活血利水
杜仲、桑寄生
补益肝肾
夜交藤、茯神
安神定志
平肝潜阳
清热活血 补益
作用特点:善治头痛目眩,清热力强,
兼能安神。
二、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之证。
三、症状:头痛,眩晕,失眠,舌红苔黄,脉
血压轻证。
弦。现代医学用于高
大定风珠
《温病条辨》
返回
一、来源:
炙甘草汤(炙甘草、生地、麦冬、麻仁、 阿胶、生姜、桂枝、人参、酒、大枣)
镇肝熄风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
返回
一、主治: 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气血逆
乱之证。(类中风)
辨证要点:头目眩晕,面色如醉,肢体渐觉不利,
口眼渐形歪斜,脉弦长有力。
二、治法:
肝肾阴虚
滋养肝肾
肝阳上亢
平肝潜阳
肝风内动
镇肝熄风
三、方解:
怀牛膝
滋养肝肾,引血下行,折其阳亢
代赭石
重镇平肝潜阳
生龙骨、牡蛎
• 21.独活寄生汤的主治是( )
• A 凉肝熄风,增液舒筋 B 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 C 平肝熄风,清热活血 D 补养阴血,滋阴熄风
• E 清热熄风,益气解痉

方剂学习题15治风剂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方剂学习题15治风剂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治风剂复习思考题及答案复习思考题【研究生入学考试样题】A ABC D1.龟板与鳖甲同用的方剂是(2014 年)A.桑螺蛸散B.羚角钩藤汤C.大定风珠D.天麻钩藤饮2.天麻钩藤饮中含有的药物是(2015 年)A.川牛膝B.牡蛎C.龟板D.鳖甲B B DA.玄参川楝子天冬B.鲜生地川贝母生白芍C.高良姜川楝子小茴香D.玄参麦冬丹参1.属于镇肝熄风汤组成的药物是(2007 年)2.属于清营汤组成药物的是(2007 年)X A B C D1.下列方剂中组成药物含熟地黄的是(2009 年)A.大秦艽汤B.地黄饮子C.阿胶鸡子黄汤D.大定风珠2.组成药物中含有牛膝的方剂有(2014 年)A.天麻钩藤饮B.独活寄生汤C.血府逐瘀汤D.羌活胜湿汤【执业医师考试样题】A1A B D E眩晕头痛,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弦滑者,治宜选用(2007 年)A.温胆汤B.镇肝息风C.羚角钩藤汤D.天麻钩藤饮E.半夏白术天麻汤【练习题】A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平息内风剂的适应证A. 阳邪亢盛,热极动风B.肝阳偏亢,肝风内动C.温病邪热伤阴,阴虚生风,虚风内动D.下元虚衰,虚阳浮越,痰浊上犯之瘖痱E. 以上都不是2.消风散的组成中不包含的药物是A. 当归、生地、知母B.荆芥、防风、苍术C.川芎、地肤子、白鲜皮D.蝉蜕、苦参、胡麻E.牛蒡子、石膏、木通、甘草3.消风散中具有养血活血,滋阴润燥作用的药物是A.川芎、生地、胡麻仁B.赤芍、生地、麦冬C.川芎、当归、胡麻仁D.赤芍、当归、生地E. 以上都不是4.川芎茶调散的组成不包含的药物是A.荆芥、防风B.藁木、蔓荆子C.羌活、白芷D.细辛、薄荷E.川芎、甘草5.羚角钩藤汤的组成中不包含的药物是A.桑叶、菊花B.川贝、竹茹C.僵蚕、夏枯草D.生地、白芍E.甘草、茯神木6.镇肝熄风汤的组成中不包含的药物是A.牛膝、赭石、元参B.龙骨、牡蛎、龟板C.芍药、天冬、茵陈D.鳖甲、生地、枸杞E.麦芽、甘草、川楝子7.羚角钩藤汤的功用除有凉肝息风外,还有A.清热生津B.滋阴养血C.补血安神D.滋阴潜阳E.增液舒筋8.具有平肝息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功用的方剂是A.镇肝熄风汤B.大定风珠C.地黄饮子D.阿胶鸡子黄汤E.天麻钩藤饮9.大定风珠的功用是A.镇肝息风B.凉肝息风C.滋阴息风D.化痰息风E.柔肝息风1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镇肝熄风汤原书加减法A.心中热甚者,加生石膏一两B.痰多者,加胆星二钱C.尺脉重按虚者,加熟地黄八钱、净萸肉五钱D.大便不实者,去龟板、赭石,加附子三钱E. 以上都不是11.温病后期,症见神倦瘛疭,脉气虚弱,舌绛苔少,时时欲脱。

方剂学治风剂课件(2024)

方剂学治风剂课件(2024)

组成
怀牛膝、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生杭芍、玄参、天冬、川楝子、生麦芽、茵 陈、甘草。
功效
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主治
类中风。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部热痛,面色如醉,心中烦热,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 觉不利,口眼渐形喁斜;甚或眩晕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元,脉弦长 有力。
18
天麻钩藤饮
2024/1/29
白芷
具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感冒头痛、眉棱骨 痛、鼻塞流涕、鼻渊、牙痛、带下等病症。
22
熄风药
2024/1/29
羚羊角
具有平肝熄风、清肝明目、散血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 高热惊痫、神昏痉厥、子痫抽搐、癫痫发狂、头痛眩晕、 目赤翳障、温毒发斑等病症。
组成
川芎、荆芥、白芷、羌活、甘 草、细辛、防风、薄荷。
2024/1/29
03
04
功用
疏风止痛。
主治
外感风邪头痛。偏正头痛,或 巅顶作痛,目眩鼻塞,或恶风
发热,舌苔薄白,脉浮。
10
大秦艽汤
出处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功用
疏风清热,养血活血。
2024/1/29
组成
秦艽、甘草、川芎、当归、白芍药、细辛 、川羌活、防风、黄芩、石膏、白芷、白 术、生地黄、熟地黄、白茯苓、川独活。
疏散外风剂的适应证
适用于外风侵袭所致的诸病。症见头痛、恶风、肌肤瘙痒、肢体麻木、筋骨挛痛、关节屈伸不利,或口眼歪 斜,甚则角弓反张等。例如川芎茶调散、大秦艽汤、小活络丹、牵正散、玉真散等。
疏散外风剂的分类
根据作用不同,疏散外风剂可分为祛风除湿剂、祛风止痒剂、祛风解痉剂等。
9

医学知识之治风剂

医学知识之治风剂

治风剂1.川芎茶调散→草熊戴新戒指,呛风喝茶(甘草、川芎、细辛、荆芥、白芷、羌活、防风、薄荷、清茶)2.大秦艽汤→秦皇拎枪逐二弟独归川药房制席草膏(秦艽、黄芩、茯苓、羌活、白术、生地、熟地、独活、当归、川芎、芍药、防风、白芷、细辛、甘草、石膏)3.小活络丹→二乌龙没乳难活(川乌、草乌、地龙、没药、乳香、天南星)4.牵正散→蚕服全蝎(白僵蚕、附子、全蝎)5.玉真散→防止驸马抢南星(防风、白芷、附子、天麻、羌活、南星)6.消风散→谨防馋牛通仓库,十亩草地归胡妈(荆芥、防风、蝉蜕、牛蒡子、木通、苍术、苦参、石膏、知母、甘草、生地、当归、胡麻)7.羚角钩藤汤→领狗上草地,主妇少背菊(羚羊角、钩藤、桑叶、甘草、生地、竹茹、茯神、白芍、川贝、菊花)8.镇肝熄风汤→天涯少草龙牡恋,牛鬼折姻缘(天冬、麦芽、白芍、甘草、龙骨、牡蛎、川楝子、怀牛膝、龟板、生赭石、茵陈、元参)9.天麻钩藤饮→天麻钩藤教绝技伏神擒牛众致意(天麻、钩藤、夜交藤、石决明、桑寄生、茯神、黄芩、牛膝、杜仲、栀子、益母草)10.大定风珠→贾母五弟要归,阿妈买草鸡(鳖甲、生牡蛎、五味子、干地黄、芍药、龟板、阿胶、麻仁、麦冬、炙甘草、鸡子黄)【注意事项】大家在用药的时候,药物说明书里面有三种标识,一般要注意一下:1.第一种就是禁用,就是绝对禁止使用。

2.第二种就是慎用,就是药物可以使用,但是要密切关注患者口服药以后的情况,一旦有不良反应发生,需要马上停止使用。

3.第三种就是忌用,就是说明药物在此类人群中有明确的不良反应,应该是由医生根据病情给出用药建议。

如果一定需要这种药物,就可以联合其他的能减轻不良反应的药物一起服用。

大家以后在服用药物的时候,多留意说明书,留意注意事项,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本文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中医方剂学治风剂

中医方剂学治风剂

功效
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
03
主治
风寒湿痹。肢体筋脉疼痛,麻木拘挛,关节屈伸不利,疼痛游走不定。
亦治中风,手足不仁,日久不愈,经络中湿痰瘀血,而见腰腿沉重,或
腿臂间作痛。
04 治风剂的临床应 用
中风及其后遗症
中风闭证
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治宜开窍熄风,方用至宝丹 、安宫牛黄丸等。
使用注意
辨明风病属内属外
治风剂有疏散外风和平息内风之分,使用时应根据风病属 内属外的不同,分别选用疏散外风或平息内风的治风剂。
兼顾病邪的兼夹
风为百病之长,常与其他病邪相兼为病。治风剂虽以治风 为主,但也要根据具体病情,适当配伍祛寒、清热、祛湿 、化痰、活血等药物。
注意煎服方法及饮食禁忌
治风剂中的部分药物如全蝎、蜈蚣等,宜研末冲服,不宜 入煎剂。服药期间应注意饮食禁忌,如忌生冷、油腻、辛 辣等刺激性食物。
内伤头痛
因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头痛,起病较缓 ,病程较长,疼痛性质不一。治宜调 理脏腑功能为主,兼以祛风止痛,方 用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等。
风湿痹痛与关节疼痛
风湿痹痛
肢体关节疼痛重着、酸楚麻木、肿胀变形、屈伸不利等。治宜祛风除湿通络止 痛,方用独活寄生汤、蠲痹汤等。
关节疼痛
关节疼痛剧烈、红肿灼热、屈伸不利等。治宜祛风清热通络止痛,方用白虎加 桂枝汤、宣痹汤等。
风湿性关节炎
治风剂对于风湿性关节 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能够缓解疼痛、肿胀等 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 量。
类风湿性关节炎
治风剂可以作为类风湿 性关节炎的辅助治疗药 物,能够减轻关节疼痛 、肿胀等症状,延缓病 情进展。
强直性脊柱炎

治风剂

治风剂
1. 辨证要点
本方是治疗类中风之常用方。无论是中风之前,还是中
风之时,抑或中风之后,皆可运用。临床应用以头目眩晕,脑部热痛,
面色如醉,脉.弦长有力为辨证要点。
2. 加减变化
心中烦热甚者,加石膏、栀子以清热除烦;痰多者,加
胆南星、竹沥水以清热化痰;尺脉重按虚者,加熟地黄、山茱萸以补肝
肾;中风后遗有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不加桃仁、红花、丹参、地龙等
3.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急性荨麻疹、湿疹、过敏性皮炎、稻田性皮炎、
药物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等属于风热或风湿所致者。
4.使用注意 若风疹属风寒者,则不宜用。服药期间,应忌食辛辣、鱼腥、
烟酒、浓茶等,以免影响疗效。
平熄内风
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镇肝熄风汤临床应用及研究:
镇肝熄发,滋阴潜阳。
治风剂
概念
凡用辛散祛风或熄风止痉药为主组成,
具有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的作用,治疗风 病的方剂,统称治风剂。
适应范围
外风: 1.风邪客于肌表—外感表证、疮疡、 瘾疹、瘙痒 2.风邪客于经络 风邪痹阻经络—痹 (六淫 证(头痛身疼) 风邪) 风邪损伤经络—中 风(肢体不用) 3.伤处被风—破伤风
内风: 1.热极生风
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
牵正散《杨氏、全蝎各等分 白附子 全蝎 僵蚕 君 臣 祛风痰而善行头面 祛风止痉,善于通行经络
祛风止痉,善治风痰 温通经脉
热酒调服
功用
祛风化痰止痉
主治
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
甲亢术后手足搐搦症、神经性震颤等属于阴虚风动者。
4. 使用注意
在《温病条辨》(卷3下焦篇)所说:“壮火尚盛者,不得用定风珠、 复脉。

2024版《方剂学治风剂》课件

2024版《方剂学治风剂》课件
23
06
课程总结与展望
2024/1/26
24
关键知识点回顾
01
02
03
04
治风剂的定义、分类及 作用机制
常见治风剂的组成、功 效与应用
治风剂在中医临床中的 应用原则与注意事项
治风剂与现代医学的关 联及研究进展
2024/1/26
25
学习心得分享与交流
通过学习,我对治风剂有了更深 入的了解,掌握了其基本理论和
5
治风剂的作用与意义
祛除外风
平息内风
通过发散、疏解等方法,将侵入人体的外邪 (如风、寒、湿等)排出体外,从而消除由 外邪引起的各种症状。
通过镇静、安神等方法,平熄体内因脏腑功 能失调而产生的内风,从而缓解或消除由内 风引起的各种症状。
治疗多种疾病
丰富中医方剂学内容
治风剂不仅可用于治疗感冒、头痛等常见疾 病,还可用于治疗中风、癫痫等严重疾病, 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方剂学治风剂》课件
2024/1/26
1
2024/1/26
• 方剂学治风剂概述 • 常见治风剂类型及特点 • 治风剂的核心药物与配伍 • 治风剂的临床应用与案例分析 • 现代研究与应用进展 • 课程总结与展望
2
01
方剂学治风剂概述
2024/1/26
3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治风剂是指一类以祛除外风或平息内风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疗风病的方剂。
中风
02
治风剂在中风治疗中也有应用,如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等,
可平肝熄风、舒筋活络。
癫痫
03
治风剂还可用于治疗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如定痫丸、白金丸
等,以熄风止痉、豁痰开窍。
17

《方剂学》——治风剂

《方剂学》——治风剂
功效:平肝息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剂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有虚证者不宜使用
化痰熄风剂
药材:天麻、钩藤、石决明、黄芩、 栀子、益母草、川牛膝、杜仲、桑寄 生、夜交藤、茯神
功效: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 肾
用法:水煎服
适用症状: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所致 的头晕目眩,口眼歪斜,半身不遂, 语言蹇涩,或舌强不语,痰多气短
针对病位配伍
针对病变部位选 择相应的药物
根据病位深浅选 择药物
根据病位特点选 择药物
根据病位发展趋 势选择药物
针对病期配伍
初期治风剂以疏风散邪为主 中期治风剂以活血通络为主 后期治风剂以补益肝肾为主 恢复期治风剂以调理气血为主
针对病性配伍
针对风热者,配伍清热解 毒药
针对风寒者,配伍辛温解 表药
治风剂的处方组成 多以虫类药为主, 配以活血化瘀、通 络止痛的药物
治风剂的分类
疏散外风剂:适用于外风所致的头痛、痹证、半身不遂等病证。 平息内风剂:适用于肝风内动所致的眩晕、中风、痉挛等病证。 祛风通络剂:适用于风邪所致的关节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病证。 搜风止痉剂:适用于破伤风、癫痫等病证。
祛风解痉剂
常见药材:白附 子、天南星、天 麻、全蝎等
功效:祛风止痉, 适用于风邪引起 的痉挛抽搐、角 弓反张等症状
注意事项:孕妇 慎用,过敏体质 者禁用
配伍禁忌:不宜 与乌头类药材同 用
05
治风剂的配伍原则
针对病因配伍
针对风邪外袭:治风剂应配伍散风药,如荆芥、防风等 针对肝风内动:治风剂应配伍平肝药,如钩藤、石决明等 针对风痰阻络:治风剂应配伍祛痰通络药,如天南星、白附子等 针对风热上扰:治风剂应配伍清热药,如黄连、黄芩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治】 外感风邪头痛证或头风头痛证。 循经上犯头目:偏正头痛,或巅顶作痛; 袭表,邪正交争:恶寒发热,目眩,鼻塞; 风邪 风邪外袭之征:舌苔薄白,脉浮。 【病机】风邪循经上犯头目,阻遏清阳。 【治法】疏风止痛。
【方解】 君:川芎—祛风活血,通络止痛。尤善治少 阳、厥痛。 * 羌活、白芷与川芎相须为用,增强祛风邪, 止头痛之力,以祛少阳、厥阴、阳明、太阳 四经之风邪而治四经之头痛。
茵陈 清泄肝阳之有余,条达肝气之郁滞, 川楝子 以利于肝阳的平降镇潜。 生麦芽 使:甘草—和中调药,与麦芽相伍,养胃和中。
* 配伍要点: a. 怀牛膝 + 代赫石; b. 配伍茵陈、川楝子、生麦芽之意。
【运用】 1、辨证要点:头目眩晕,脑部胀痛,面色如醉,心中 烦热,脉弦长有力。 2、临证加减: 若心中热甚者,加生石膏以清热; 痰多者,加胆星以清热化痰; 尺脉重按虚者,加熟地、山萸肉以补益肝肾。 3、现代运用:原发性高血压、脑血管意外、血管性头 痛、甲状腺机能亢进、眩晕综合征、癫痫小发作、癔 病性晕厥、神经官能症、月经前期紧张症属肝肾阴虚, 肝阳上亢者。 4、现代研究:本方具有降压作用;可以预防及治疗阴 虚阳亢的中风证。 5、类方比较: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
3、现代运用: * 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原发 性高血压、妊娠子痫、脑溢血、休克型肺炎、 小儿脐风等属肝经热盛,热极生风者。 4、现代研究: * 本方具有解热、镇静、抗惊厥、促进意识恢 复的作用。
镇肝熄风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 怀牛膝一两 生龙骨捣碎,五钱 生龟板捣碎,五钱 玄参五钱 川楝子捣碎,二钱 茵陈二钱
佐: 生龟板 鳖甲 滋阴潜阳,重镇熄风。 生牡蛎 使:甘草—调和诸药。 *配伍要点: ① 阿胶+鸡子黄;生白芍、五味子+甘草。 ② 填补真阴,重在治本。 ③ 酸收与潜降并行。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神倦瘛疭,舌绛苔少,脉虚弱。 2、临证加减: 若气虚而气短或气喘者,加人参以补气生津; 汗出者加龙骨、小麦以收涩止汗; 心悸者加茯神以宁心定悸。 3、现代运用:乙型脑炎、病毒性脑炎、结核性 脑膜炎、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 等属阴虚动风者。
【方解】 君:天麻—熄肝风,平肝阳,定眩晕; 钩藤—清肝热,平肝阳。 *二者相伍,平肝熄风之力增。 臣:石决明—咸寒清热,质重潜阳。 川牛膝—引血下行,直折亢阳 ; — 活血祛瘀。 *二药相配,助君平肝熄风。 佐:栀子 清热泻火,使肝经之热得清而不致 黄芩 上扰; 益母草—活血利水,利肝阳之平降(治风先 治血,血行风自灭)。 杜仲、寄生—补益肝肾。 夜交藤、茯神—安神定志。
3、现代运用:高血压病、血管性头痛、脑血 栓形成、脑出血、脑梗死、面神经痉挛、 更年期综合征、高血脂症、颈椎病、耳源 性眩晕等属肝阳上亢者。 4、现代研究:本方具有镇痛、镇静、催眠、 抗惊厥、降压、改善血流动力学的作用。
大定风珠 《温病条辨》
【组成】 生白芍六钱 干地黄六钱 生牡蛎四钱 炙甘草四钱 鳖甲生,四钱 【用法】 阿胶三钱 生龟板四钱 麻仁二钱 五味子二钱 麦冬连心,六钱 鸡子黄生,二枚
消 风 散
《外科正宗》 【组成】 当归 蝉蜕 胡麻仁 牛蒡子 生地 防风 知母 苦参 荆芥 苍术 石膏各一钱
【用法】:水二盅,煎八分,食远服。
【主治】 风疹、湿疹。 * 有谓:风性“善行而数变”、 “风胜则动”、 “痒自风来”。 毒湿郁于肌肤、腠理之间:皮肤斑疹色红,瘙痒; 湿热浸淫:斑疹抓破后渗出津水,或遍身云片斑点; 病邪尚浅:舌苔白或黄,脉浮数有力。 【病机】 风毒与湿热相搏,浸淫血脉, 郁于肌肤腠理。 【治法】 疏风养血,清热除湿。
佐:鲜地黄—清热凉血,滋阴增液。 生白芍—滋阴养血,平肝熄风,缓急舒筋。 *地黄、白芍相须为用,以滋养阴液,柔肝舒筋。 川贝母、淡竹茹—清热化痰,以防痰闭心窍。 茯神木—舒筋解挛,宁心安神。 使:甘草—调和诸药。 *配伍要点:羚羊角 + 钩藤; 桑叶 + 菊花。
【运用】 1、辨证要点:高热,烦燥,手足抽搐,舌绛而干, 脉弦数。 2、临证加减: 热盛者,可加大青叶、夏枯草等以增强清肝之效; 热邪内闭、神志昏迷者,可配合紫雪、安宫牛黄丸 等以清热开窍; 神昏痰鸣者,可加天竺黄、姜汁以清热豁痰; 抽搐甚者,可加全蝎、蜈蚣以增强熄风止痉作用。
佐:细辛—辛散搜风,散寒止痛,通鼻窍, 并治少阴经头痛。 薄荷— 辛散疏风,清利头目。 荆芥、防风—疏风止痛。 清茶—苦寒清上降下,清利头目,且 制约诸祛风药之温燥、升散。 使:甘草—调和诸药。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头痛,鼻塞,脉浮等。 2、临证加减: 若头痛属风寒者,可重用川芎,并酌加苏叶、生姜 等以加强祛风散寒之功; 若头痛久而不愈者,可加全蝎、僵蚕、桃仁、红花 等以搜风活血止痛。 3、现代运用:血管神经性头痛、慢性鼻炎、鼻窦炎所 引起的头痛,属风邪上犯者。 4、现代研究:本方具有镇痛、镇静、抗炎、解热、抗 缺氧能力等作用。
天麻钩藤饮 《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 【组成】 天麻 山栀 川牛膝 桑寄生 【用法】
钩藤 茯神 杜仲 夜交藤
:水煎服。
石决明 黄芩 益母草 (原方未著用量)
【主治】 肝阳偏亢,风阳上扰证。 阳亢化风:头痛,眩晕,脉弦。 肝肾阴虚 肝阳上亢 化热扰心:失眠,舌红,苔黄 。 【病机】 肝肾阴虚,肝阳偏亢,肝风上扰。 【治法】 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主治】 肝经热盛,热极动风证。 充斥内外:高热不退。 内扰心神:烦闷躁扰,甚则神昏。 肝经热炽 热极动风, 手足抽搐,甚至发为痉厥。 风火相煽 灼伤阴液:舌绛而干,或舌焦起刺, 脉弦而数。 【病机】 肝经热盛,热极动风,灼伤阴液。 【治法】 凉肝熄风,增液舒筋。
【方解】 君:羚羊角—清热凉肝,熄风止痉。 钩藤—清肝,平肝,熄风止痉。 *羚羊角、钩藤相合,增强凉肝熄风、清热 止痉之力。 臣:霜桑叶—散热清肝。 菊花—清热平肝。 *桑叶、菊花共用,助君药以清散肝热而熄 风。
2、平熄内风—肝肾功能失常所致之内风病。 *热极动风(肝经邪热炽盛,热极动风): 高热抽搐、痉厥—羚角钩藤汤 *阴虚阳亢、气血上逆(肝肾阴虚,阳亢化 脏腑 风):眩晕头痛,中风昏倒,半身不遂— 功能 镇肝熄风汤 失常 *阴虚风动(肝肾阴血亏虚、虚风内动) :瘛疭神疲,脉气虚弱—大定风珠 *血虚生风(血虚风动):筋脉拘挛,手足 — 阿胶鸡子黄汤
*外生(外受风邪而致)—外风证(真中风); “肉不坚,腠理疏,则善病风。”《内经》 风病 *内生(由内脏病变所致)—内风证(类中风); “肝风内动”、“风从内生”《素问》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病机十九条》
二、分类、适应证、代表方: 1、疏散外风—风邪侵犯人体肌肤、筋骨、关节、经络所 致之证。 *侵犯肌表:头痛,恶风等表证(参见解表剂) *上犯头目:头痛反复发作,日久不愈(头风)— 川芎茶调散 *中于经络:口眼歪斜,手足不能运动—大秦艽汤 *与湿热相搏于肌肤:皮肤瘙痒、湿疹—消风散 风邪 *与痰湿瘀阻于肌肉、筋骨、关节:肢体挛痛,麻 木,屈伸不利(风湿痹证)—独活寄生汤(参见 祛湿剂) *中于经络:口眼歪斜(风瘫)—牵正散 *风毒阻于经络:口噤不开,手足拘急,角弓反张 (破伤风)—玉真散。
中风先兆
中风
【方解】 君:怀牛膝— 重用之引血下行以降折亢阳 — 补益肝肾。 臣:代赫石— 降气镇逆,平肝潜阳。 *怀牛膝、代赫石均量重而用,相互配合,重在引血 导气下行,又能平肝镇逆,以治气血并走于上之证。 生龙骨、生牡蛎—重镇平肝潜阳,又敛阴安神。 佐: 生龟板、生杭芍—滋阴柔肝,潜阳熄风。 *龙、牡、龟、芍与代赫石相须为用,其重镇潜阳 而熄风之力尤强。 玄参—滋水养阴以制浮火。 天冬—养阴滋肾而清火。 *玄参、天冬配合白芍,重在滋阴以制阳,柔肝以熄 风。与重镇之药相配又增强滋阴潜阳而熄风之效。
【方解】 君:荆芥、防风 疏风散邪而止痒。 牛蒡子、蝉蜕 (止痒必先疏风) 臣:苍术—祛风燥湿 苦参—清热燥湿 除湿清热 木通—渗利湿热 佐:石膏、知母—清热泻火。 当归、生地、胡麻仁— 滋阴润燥,养血活血;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使: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配伍要点:①疏风药+祛湿药+ 清热药+养血药; ②外透内清,上疏下渗。
【主治】 真阴大亏,虚风内动证。 水不涵木,虚风内动:瘛疭。 真阴大亏 神体失养:神倦,脉气虚弱,舌绛苔少, 有时时欲脱之势。 【病机】 温病热邪久羁,劫灼真阴 真阴大亏,虚风内动。 或因误下、妄攻,重伤阴液 【治法】 滋阴熄风。
【方解】 君:鸡子黄—滋阴潜阳,养血熄风。 阿胶—滋阴补血。 *鸡、胶相配,滋养阴液以熄风。 臣:生白芍 甘草 酸甘化阴,滋阴柔肝,缓急舒筋。 五味子 — 收敛真阴 干地黄—养阴生津。 麻仁—养阴润燥 麦冬—养阴润肺。 *臣药相配,滋水涵木,以助君力。
【用法】:水煎服。
生代赭石轧细,一两 生牡蛎捣碎,五钱 生杭芍五钱 天冬五钱 生麦芽二钱 甘草一钱半
【主治】 肝阳上亢,气血上逆之类中风。 肝肾阴亏,肝阳偏亢, 头目眩晕,目胀耳鸣 阳亢化风,风阳上扰。 脑中热痛,面色如醉 亢阳上扰于心:心中烦热。 亢阳犯胃,胃失和降:时常噫气。 肢体渐觉不利,口眼歪斜 风阳上扰 甚或眩晕颠仆,昏不知人 血气逆上 移时始醒;醒后不能复原 脉弦长有力。 【病机】 *肝阳偏亢,阳亢化风,气血逆乱; *肝肾阴亏。 【治法】 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第十四章 治 风 剂
一、概念: 组成:以辛散祛风或滋潜熄风的药物为主; 作用:疏散外风、平熄内风; 治证:风病。
*风邪致病的特性: A:善行而数变(起病急、发展迅速) B:风性主动(眩晕、震颤、抽搐、角弓反张) C:风为百病之长(证型:风热、风寒、风湿、风痰等) D: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伤风)
牵 组成 正 散 方解 《 杨 氏 家 藏 方 功用 》
主治
白附子、白僵蚕、全蝎各等分
白附子 全蝎 僵蚕 君 臣 祛风痰而善行头面 祛风止痉,善于通行经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