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风剂中成药

合集下载

内科常用中成药

内科常用中成药
益气养阴活血剂:
稳心颗粒、参松养心胶囊、益心舒胶囊
活血化痰息风剂:
人参再造丸、华佗再造丸、抗栓再造丸
凉血止血剂:
槐角丸
化瘀止血剂:
三七片、止血定痛片
消积导滞剂:
保和丸、积实导滞丸、六味安消散(胶囊)
健脾消食剂:
开胃健脾丸
疏散外风剂:
川芎茶调散(丸、颗粒、口服液、袋泡剂、片)、芎菊上清丸、正天丸(胶囊)
内科常用中成药
类别
中成药
辛温解表剂:
桂枝合剂、表实感冒颗粒、感冒清热颗粒(口服液、胶囊)、正柴胡饮颗粒
辛凉解表剂:
银翘解毒丸(颗粒、胶囊、 软胶囊、片)、桑菊感冒片(颗粒、丸、合剂)、双黄连合剂(口服液、颗粒、胶囊、片)、羚羊感冒胶囊(片)、连花清瘟胶囊(颗粒)
解表胜湿剂:
九味羌活丸(颗粒、口服液)、荆防颗粒(合剂)、午时茶颗粒
祛寒通痹剂:
小活络丸、木瓜丸、风湿骨痛丸(胶囊)
清热通痹剂:
四妙丸、痛风定胶囊
活血通痹剂:
颈复康颗粒
补虚通痹剂:
独活寄生合剂、天麻丸(片) 仙灵骨葆胶囊、尪痹颗粒(片)、壮腰徤肾丸(口服液)
理气和中剂:
木香顺气丸(颗粒)、越鞠丸
活血化瘀剂:
复方丹参片、丹七片、血塞通颗粒、消栓通络胶囊、逐瘀通脉胶囊
活血行气剂:
血府逐瘀口服液(胶囊)、元胡止痛片(颗粒、口服液、滴丸)、速效救心丸、冠心苏合滴丸(丸、软胶囊、胶囊)、心可舒胶囊(片)、九气拈痛丸
益气活血剂:
麝香保心丸、消栓胶囊(口服液)、通心络胶囊、诺迪康胶囊
祛暑解表剂:
藿香正气水(滴丸、口服液、软胶囊)、保济丸(口服液)
扶正解表剂:
参苏丸(胶囊)

内科常用中成药--治风剂、祛湿剂、蠲痹剂

内科常用中成药--治风剂、祛湿剂、蠲痹剂
26





颈复康颗粒
活血通络散风止痛
风湿瘀阻所致的颈椎病,症见头晕、颈项僵硬、肩背酸痛、手臂麻木
羌活、川芎、葛根、秦艽、威灵仙、苍术、丹参、白芍、地龙(酒炙)、红花、乳香(制)、黄芪、党参、地黄、石决明、花蕊石(煅)、黄柏、王不留行(炒)、桃仁(燀)、没药(制)、土鳖虫(酒炙)。
27





独活寄生颗粒
候者
地黄、熟地黄、续断、附片(黑顺片)、独活、骨碎片、桂枝、淫羊藿、防风、威灵仙、皂角刺、羊骨、白芍、狗脊(制)、知母、伸筋草、红花。
31
壮腰健肾丸
壮腰健肾,
祛风活络
肾亏腰痛,风湿骨痛
狗脊、黑老虎、千斤拔、桑寄生(蒸)、女贞子(蒸)、鸡血藤、金樱子、牛大力、菟丝子(盐水制)。
泽泻、车前子、败酱草、金银花、牡丹皮、白花蛇舌草、赤芍、仙鹤草、黄连、黄柏。
12
癃闭舒胶囊
益肾活血清热通淋
肾气不足、湿热瘀阻所致的癃闭,症见腰膝酸软、尿频、尿急、尿痛、尿线细,伴小腹拘急疼痛;前列腺增生症见上
补骨脂、益母草、金钱草、海金沙、琥珀、山慈菇。
13
排石颗粒
清热利水通淋排石
下焦湿热所致的石淋,症见腰腹疼痛、排尿不畅或伴有血尿;泌尿系统结石见上述证候者
内科常用中成药--治风剂、祛湿剂、蠲痹剂
序号
类别
中成药
功能
主治
组成
1





川芎茶调散
疏风止痛
外感风邪所致的头痛,或有恶寒、发热、鼻塞
川芎、荆芥、白芷、羌活、甘草、细辛、防风、薄荷。
2
芎菊上清丸

中药专业二常用中成药

中药专业二常用中成药

第一章内科常用中成药第一节:解表剂一、辛温解表剂(风寒感冒)桂枝合剂解肌发表,调合营卫表实感冒颗粒发汗解表,祛风散寒感冒清热颗粒疏风散寒,解表清热不与环孢素A同用正柴胡饮颗粒发散风寒,解热止痛二、辛凉解表剂(风热感冒)银翘解毒丸疏风解表,清热解毒双黄连口服液疏风解表,清热解毒桑菊感冒片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羚羊感冒胶囊清热解表连花清瘟胶囊清瘟解毒,宣肺泄热三、解表胜湿剂(风寒)九味羌活丸疏风解表,散寒除湿(外感风寒夹湿)荆防颗粒解表散寒,祛风胜湿(外感风寒夹湿)午时茶颗粒祛风解表,化湿和中(外感风寒,内伤食积证)四、祛暑解表剂藿香正气水解表化湿,理气和中(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感冒)保济丸解表,祛湿,和中(暑湿感冒)五、扶正解表剂参苏丸益气解表,疏风散寒,祛痰止咳(风寒感冒)第二节:祛暑剂一、祛暑除湿剂六一散清暑利湿甘露消毒丸芳香化湿,清热解毒二、祛暑辟秽剂紫金锭辟瘟解毒,消肿止痛三、祛暑和中剂六合定中丸祛暑除湿,和中消食十滴水健胃,祛暑三、清暑益气剂清暑益气丸祛暑利湿,补气生津第三节:表里双解剂一、解表清里剂葛根芩连丸清热解毒,解肌透表,利湿止泻双清口服液清热解毒,疏透表邪二、解表攻里剂防风通圣丸清热解毒,解表通里第四节:泻下剂一、寒下剂通便宁片宽中理气,泻下通便当归龙荟丸泻火通便九制大黄丸泻下导滞二、润下剂麻仁胶囊润肠通便增液口服液养阴生津,增液润燥通便灵胶囊泻热导滞,润肠通便苁蓉通便口服液滋阴补肾,润肠通便三、峻下剂舟车丸行气逐水四、通腑降浊剂尿毒清颗粒通腑降浊,健脾利湿,活血化瘀第五节:清热剂一、清热泻火解毒剂龙胆泻肝丸清肝胆,利湿热黄连上清片散风清热,泻火止痛牛黄上清胶囊清热泻火,散风止痛导赤丸清热泻火,利尿通便一清颗粒清热泻火解毒,化瘀凉血止血黛哈散清肝利肺,降逆除烦清胃黄连丸清胃泻火,解毒消肿牛黄解毒胶囊清热解毒新雪颗粒清热解毒清热解毒口服液清热解毒牛黄至宝丸清热解毒,泻火通便芩连片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板蓝根颗粒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二、解毒消癥剂抗癌平丸清热解毒,散瘀止痛西黄丸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第六节:温里剂一、温中散寒剂(党参)理中丸温中散寒,健胃小建中合剂温中补虚,缓急止痛香砂平胃丸理气化湿,和胃止痛良附丸温胃理气香砂养胃颗粒温中和胃附子理中丸温中健脾二、回阳救逆剂四逆汤温中祛寒,回阳救逆第七节:祛痰剂一、燥湿化痰剂二陈丸燥湿化痰,理气和胃橘贝半夏颗粒化痰止咳,宽中下气二、清热化痰剂礞石滚痰丸逐痰降火清气化痰丸清肺化痰复方鲜竹沥液清热化痰,止咳三、化痰息风剂半夏天麻丸健脾祛湿,化痰息风四、化痰散结剂消瘿丸散结消瘿第八节:止咳平喘剂一、散寒止咳剂通宣理肺丸解表散寒,宣肺止嗽杏苏止咳颗粒宣肺散寒,止咳祛痰二、清肺止咳剂清肺抑火丸清肺止咳,化痰通便蛇胆川贝散清肺,止咳,祛痰橘红丸清肺,止咳,化痰急支糖浆清热化痰,宣肺止咳强力枇杷露清热化痰,敛肺止咳川贝止咳露止嗽祛痰养阴清肺膏养阴润燥,清肺利咽二母宁嗽丸清肺润燥,化痰止咳蜜炼川贝枇杷膏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四、发表化饮平喘剂小青龙胶囊解表化饮,止咳平喘桂龙咳喘宁胶囊止咳化痰,降气平喘五、泄热平喘剂止嗽定喘口服液辛凉宣泄,清肺平喘六、化痰平喘剂降气定喘丸降气定喘,祛痰止咳蠲哮片泻肺除壅,涤痰祛瘀,利气平喘七、补肺平喘剂人参保肺丸益气补肺,止嗽定喘八、纳气平喘剂苏子降气丸降气化痰,温肾纳气七味都气丸补肾纳气,涩精止遗固本咳喘片益气固表,健脾补肾蛤蚧定喘丸滋阴清肺,止咳平喘第九节:开窍剂一、凉开剂安宫牛黄丸清热解毒,镇惊开窍局方至宝散清热解毒,镇惊开窍万氏牛黄清心丸清热解毒,镇惊安神清开灵口服液清热解毒,镇静安神紫雪散清热开窍,止痉安神二、温开剂苏合香丸芳香开窍,行气止痛第十节:固涩剂一、益气固表剂玉屏风胶囊益气,固表止汗二、固脬缩尿剂缩泉丸补肾缩尿金锁固精丸固肾涩精四、涩肠止泻剂四神丸温肾散寒,涩肠止泻固本益肠片健脾温肾,涩肠止泻第十一节:补虚剂一、补气剂四君子丸益气健脾补中益气丸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参苓白术散补脾胃,益肺气六君子丸补脾益气,燥湿化痰香砂六君丸益气健脾,和胃启脾丸健脾和胃薯蓣丸调理脾胃,益气和营二、助阳剂桂附地黄丸温补肾阳右归丸温补肾阳,填精止遗五子衍宗丸补肾益精济生肾气丸温肾化气,利水消肿青娥丸补肾强腰三、养血剂当归补血口服液补养气血四物合剂补血调经四、滋阴剂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左归丸滋肾补阴大补阴丸滋阴降火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河车大造丸滋阴清热,补肾益肺麦味地黄丸滋肾养肺玉泉丸清热养阴,生津止咳杞菊地黄丸滋肾养肝五、补气养血剂八珍颗粒补气益血人参归脾丸益气补血,健脾宁心人参养荣丸温补气血十全大补丸温补气血健脾生血颗粒健脾和胃,养血安神六、补气养阴剂生脉饮益气复脉,养阴生津人参固本丸滋阴益气,固本培元消渴丸滋肾养阴,益气生津参芪降糖胶囊益气养阴,健脾补肾养胃舒胶囊益气养阴,健脾和胃,行气导滞七、阴阳双补剂鹿龟二仙膏温肾补精,补气养血八、补精养血剂七宝美髯丸滋补肝肾第十二节:安神剂一、补虚安神剂天王补心丸滋阴养血,补心安神养血安神丸滋阴养血,宁心安神柏子养心丸补气,养血,安神枣仁安神液养血安神二、解郁安神剂解郁安神颗粒舒肝解郁,安神定志三、清火安神剂朱砂安神丸清心养血,镇惊安神第十三节:和解剂一、和解少阳剂小柴胡颗粒解表散热,疏肝和胃二、调和肝脾剂逍遥颗粒疏肝健脾,养血调经加味逍遥丸疏肝清热,健脾养血第十四节:理气剂一、理气疏肝剂四逆散透解郁热,疏肝理脾左金丸泻火,疏肝,和胃,止痛柴胡舒肝丸疏肝理气,消胀止痛气滞胃痛颗粒疏肝理气,和胃止痛胃苏颗粒理气消胀,和胃止痛二、理气和中剂木香顺气丸行气化湿,健脾和胃越鞠丸理气解郁,宽中除满第十五节:活血剂一、活血化瘀剂复方丹参片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丹七片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塞通颗粒活血祛瘀,通脉活络消栓通络胶囊活血化瘀,温经通络逐瘀通脉胶囊破血逐瘀,通经活络二、活血行气剂血府逐瘀口服液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元胡止痛片理气,活血,止痛九气拈痛丸理气,活血,止痛速效救心丸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9种治疗风寒感冒的常用中成药

9种治疗风寒感冒的常用中成药

9种治疗风寒感冒的常用中成药清明时节,气温忽高忽低,易感受寒凉而患风寒感冒。

风寒感冒颗粒、感冒清热颗粒等9种中成药,是最为常用的感冒药,每种药物组方不同,功效各有偏重,具体选用时,还需注意区分。

01 风寒感冒颗粒成分:麻黄、葛根、紫苏叶、防风、桂枝、白芷、陈皮、苦杏仁、桔梗、甘草、干姜。

功效:解表发汗,疏风散寒。

适应证:用于风寒感冒,发热,头痛,恶寒,无汗,咳嗽,鼻塞,流清涕。

药物特色:既能退热止痛、发汗、缓解周身不适症状,又能治疗风寒咳嗽,更适合风寒感冒伴有咳嗽的患者。

02 感冒清热颗粒成分:荆芥穗、薄荷、防风、柴胡、紫苏叶、葛根、桔梗、苦杏仁、白芷、苦地丁、芦根。

功效: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适应证: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药物特色:感冒清热颗粒的偏性不明显,对于寒热表现不明显的感冒患者也可选用。

03 九味羌活颗粒成分: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黄芩、甘草、地黄。

功效:疏风解表,散寒除湿。

适应证:用于外感风寒挟湿所致的感冒,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重而痛、肢体痠痛。

药物特色:九味羌活颗粒具有祛风、散寒、除湿三大功效,针对风寒感冒所致的头重而痛、脖子僵硬、肢体酸痛、口苦微渴等症状,更适宜选用九味羌活颗粒。

04 感冒疏风颗粒成分:麻黄、苦杏仁、桂枝、白芍(酒炙)、紫苏叶、防风、独活、桔梗、谷芽(炒)、甘草、大枣、生姜。

功效:散寒解表,宣肺和中。

用于风寒感冒所致的发热咳嗽,头痛怕冷,鼻流清涕,骨节酸痛,四肢疲倦。

药物特色:感冒疏风颗粒既能祛风散寒,又能健脾和中,对于风寒感冒期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的患者更适用。

05 川芎茶调颗粒成分:川芎、白芷、羌活、细辛、防风、薄荷、荆芥、甘草。

功效:疏风止痛。

适应证:用于风邪头痛,或有恶寒,发热,鼻塞。

药物特色:川芎茶调颗粒为治疗外感风寒所致头痛的药物,针对感受风寒邪气之后头痛较甚者以及风寒感冒鼻塞较重的患者更适宜。

中医经典方剂【范本模板】

中医经典方剂【范本模板】

中医经典方剂一.实证用方(一)治风剂1.疏散风寒剂【代表方】人参败毒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柴胡、前胡、枳壳、桔梗、羌活、独活、茯苓、川穹、甘草。

常用剂量:原方诸药各等分。

现成人常用上药各10克,3岁以上小儿上药各6克。

【主治】风寒感冒.(原方主治:伤寒时气,头痛项强,壮热恶寒,身体烦痛,及寒壅咳嗽,鼻塞声重,呕岁寒热,并皆治之。

)【方解】本方针对外感风寒之邪所设。

方中羌活、独活并用祛风散寒、除湿解表,辅助正气祛邪外出,为君药。

柴胡、前胡,一升一降,一表一里,宣肃气机;柴胡助羌活、独活以解表,前胡助桔梗、枳壳而理肺。

风寒邪气侵犯皮肤肌表,皮毛内合于肺,皮毛受邪则肺气不利为咳嗽。

方中桔梗宣提,枳壳肃降,令肺气和平,以助解表.此四药合力助君,为臣药。

肺主气,现在肺受风寒所困,气机不利,气不行则血不行,气不行则津液不行。

故方中又以茯苓除湿,川穹行血,以防气滞之后出现进一步的津血问题。

方中另用人参(今常代之以党参),其意在辅助正气,托邪外出,兼可固护人体,防邪深入。

正气不足时,参之用尤其重要.此三药或防患于未然,或祛邪于轻微,为佐药。

生甘草调和表里上下,为使药.本方制法完备,考虑周详,备受历代医家推崇。

并在此方基础上进行加减,形成了一批败毒散类方。

如正气充实可去人参为败毒散;表邪较重可增加荆芥、防风解表为荆防败毒散.本方除可治疗风寒外感外,对于咳嗽、脾胃虚弱也有很好的疗效。

被后世称作“咳门第一神方”同类常用中成药(1)感冒清热颗粒【组成】荆芥穗200克,防风100克,白芷60克,紫苏叶60克,柴胡100克,薄荷60克,芦根160克,葛根100克,桔梗60克,苦杏仁80克,苦地丁200克。

【方解】此药是北京地区治疗感冒最常用的中成药之一。

方中用药较繁,既有辛温解表之荆芥、防风、苏叶、白芷,又有辛凉解表之柴胡、薄荷、芦根、葛根.两类药分量相当,寒热之性不显,解表之力独彰.所以对于普通感冒,寒热表现不明显,或偏于风寒者,皆可服用.(2)午时茶【组成】紫苏叶75克,防风50克,白芷50克,羌活50克,广藿香50克,连翘50克,柴胡50克,桔梗75克,前胡50克,枳实50克,苍术50克,厚朴75克,陈皮50克,甘草50克,山楂50克,六神曲(炒)50克,麦芽(炒)75克,川穹50克,红茶600克。

7种用于风寒感冒的中成药。建议收藏

7种用于风寒感冒的中成药。建议收藏

7种用于风寒感冒的中成药。

建议收藏秋冬交际,早晚温差大,比较容易着凉,患风寒感冒。

如果有以下症状,你多半是得了风寒感冒:非常怕冷,伴有轻微的发热,没有汗出,头痛,肢节酸痛,鼻塞声重,有时流伴有清涕,咽痒,咳嗽,痰吐稀薄色白,口不渴或喝热水比较舒服,舌苔薄白而润。

中医学上,对治疗风寒感冒,采用“疏散风寒,辛温解表”的治法。

我们在药店常见的中成药主要有7种,分别是:风寒感冒颗粒、感冒清热颗粒、感冒解毒灵颗粒、正柴胡饮颗粒、感冒软胶囊、荆防颗粒、感清糖浆等。

1、风寒感冒颗粒主要含有麻黄、葛根、紫苏叶、防风、桂枝、白芷、陈皮、苦杏仁、桔梗、甘草、干姜。

具有解表发汗,疏风散寒的功效。

主要用于用于风寒感冒,发热,头痛,恶寒,无汗,咳嗽,鼻塞,流清涕的症状患者。

2、感冒清热颗粒主要含有荆芥穗、薄荷、防风、柴胡、紫苏叶、葛根、桔梗、苦杏仁、白芷、苦地丁、芦根。

方中荆芥穗香窜,气味轻扬,长于发表散风,为君药;防风、苏叶疏风散寒,薄荷、柴胡疏风散热,葛根解肌退热,升津止渴,为臣药;桔梗、苦杏仁宣肃肺气,化痰止咳,白芷解表散风,通窍止痛,地丁清热解毒,芦根清热生津止渴,为佐使药。

诸药合用,具有疏风散寒,解表清热的功效。

主要用于风寒感冒,头痛发热,恶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的症状患者。

3、感冒解毒灵颗粒主要含有紫苏子、前胡、防风、金银忍冬叶、连翘、麦冬、板蓝根、苦杏仁、羌活、川芎、牛蒡子、陈皮、桑白皮。

具有解表散寒,宣肺止咳,清热解毒的功效。

主要用于感冒、头痛发烧,鼻塞流涕,咳嗽咽痛,肢体酸痛的症状患者。

4、正柴胡饮颗粒主要含有柴胡、陈皮、防风、赤芍、甘草、生姜。

方中柴胡疏散退热,为君药。

防风发表散风,胜湿止痛;生姜发汗解表,温肺止咳,共为臣药。

赤芍清热凉血;陈皮理气健脾,共为佐药。

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全方配伍,具有发散风寒,解热止痛的功效。

主要用于外感风寒初起: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喷嚏,咽痒咳嗽,四肢酸痛;流感初起、轻度上呼吸道感染见上症状的患者。

治疗禽类风寒的中成药

治疗禽类风寒的中成药

治疗禽类风寒的中成药
1. 荆防败毒散:这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主要成分包括荆芥、防风、羌活、独活等。

它具有祛风散寒、解表除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禽类的风寒感冒、咳嗽等症状。

2. 麻黄桂枝汤: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等组成,具有解表散寒、宣肺平喘的作用。

适用于禽类风寒感冒引起的咳嗽、气喘等症状。

3. 感冒清热颗粒:含有荆芥穗、薄荷、防风、柴胡等中药成分,主要功效为疏风散寒、解表清热。

可用于缓解禽类风寒感冒引起的发热、咳嗽、流鼻涕等症状。

4. 九味羌活丸:由羌活、防风、苍术、细辛等组成,具有解表散寒、除湿止痛的功效。

适用于禽类风寒感冒伴有关节疼痛、头痛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中成药治疗禽类风寒时,应根据禽类的具体病情和体重,在兽医的指导下合理用药。

此外,饲养禽类时,还应注意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如果禽类病情严重或持续不愈,建议及时咨询兽医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理气剂、消导剂、治风剂

理气剂、消导剂、治风剂

• 疏肝解郁 逍遥丸(颗粒) 【药物组成】 柴胡、当归、白芍、白术(炒)、茯苓、炙甘草、薄 荷。 【功能主治】 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用于肝郁脾虚所致的郁闷不舒、 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 【方 解】 方中以柴胡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为君药;当归、白芍养血和 血,柔肝止痛,共为臣药;白术、茯苓、炙甘草健脾祛湿,益气和中, 扶土抑木,以滋化源,为佐药;薄荷辛凉清轻,助柴胡疏肝散热,为 佐使药。诸药合用,肝脾并治,补疏共施,气血兼顾,共奏舒肝解郁, 清热调经之功。 【临床应用】 1.胁痛 因情志忧郁,肝郁不舒所致两胁串痛或胀痛,脉 弦,舌质淡暗。 2.胃脘痛 因肝郁气滞,肝气犯胃所致胃脘痞满,食后胀痛,嗳气呃逆, 脉弦细,舌质淡苔薄白。慢性胃炎、胃下垂、消化不良见上述证候者。 3.郁证 因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肝脾不和而致情绪低落,闷闷不乐, 喜叹息,胸闷胁痛,腹胀便溏,心烦不寐,舌苔白腻,脉弦细。 4.月经不调 因肝气郁结,冲任失调而致月经周期紊乱,经前烦躁易怒, 乳房胀痛,经期腹痛,腹胀便溏,舌暗,脉弦细。 5.眩晕 因肝郁气滞,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导致气血失和,脾虚不运, 清阳不升而出现头晕目眩,每遇情绪波动则加重,伴心烦不寐,大便 溏,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 【药理毒理】 本品有保肝、抗抑郁、调节内分泌和抗应激等作用。
• 疏肝和胃 三九胃泰颗粒 【药物组成】 三桠苦、九里香、两面针、木香、黄芩、 茯苓、地黄、白芍。 【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行气活血,柔肝止痛。用于湿 热内蕴、气滞血瘀所致的胃痛,症见脘腹隐痛、饱胀反酸、 恶心呕吐、嘈杂纳减;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 胃炎见上述证候者。 【方 解】 方中三桠苦清热燥湿,九里香行气活血,共为 君药。两面针活血消肿,木香行气止痛,为臣药。黄芩清 热燥湿,茯苓健脾渗湿,地黄滋阴凉血,白芍养阴柔肝, 缓急止痛,共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燥湿,行气活 血,柔肝止痛之功。 【临床应用】 1.胃痛 因饮食不节,湿热内蕴所致胃脘疼 痛,嘈杂纳减,口苦口粘,大便粘滞,舌苔黄腻;慢性胃 炎见上述证候者。 2.痞满 因肝郁气滞,瘀血阻滞所致胃部饱胀,胃痛夜甚, 舌质暗红有瘀点;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见上述证候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伍特点]
以祛风药为主,疏风透表止痒,配合祛湿, 清热、养血之品,集疏风,祛湿,清热、养
血诸法于一方,既能祛风除湿,又能养血以 助疏风止痒之效。 故有外透内清,上疏下渗,祛邪扶正兼顾的 特点。
[运用]
1.用方指征: 主治风疹、湿疹,以皮肤瘙痒,疹出色红,
或遍身云片斑点为证治要点。
2.加减运用
《医方论》:三药直走内络,祛风化痰极为 得力,故不必用血药也。
注意:
1.白附子,全蝎有毒,用量不宜过大。
2.但气虚血瘀或内风引起的口眼歪斜不宜。
附方:止痉散。
全蝎,蜈蚣。
祛风止痉力强。
消风散
《外科正宗》
[组成]
荆芥
防风
牛蒡子 蝉蜕
苍术
苦参
石膏
知母
当归
胡麻仁 生地各6g
木通
甘草各3g
主要症状:眩晕,四肢抽搐,或猝然昏倒, 不省人事,口角歪斜,半身不遂等。因为起 病急骤,见证多端,类似风的特点,故又称 为类中风。
羚角钩藤汤(了解)
《通俗伤寒论》
[组成]
[功用] 凉肝熄风,增液舒筋。
薄苘15g 白芷 、 羌活 、 炙甘草各6g 清茶调服。
[功用]
[主治] 风邪头痛。 病机特点:风邪上犯,阻遏清阳之气。 风邪上犯:头痛,头风。 风邪犯表,邪正相争:恶寒发热,目眩鼻塞,
脉浮。
[方解]
君:川芎:祛风活血止头痛,尤善治少阳、厥阴经头 痛(头顶或两侧痛),为诸经头痛之要药
[方解]
君:独活:长于祛下焦风寒湿邪,蠲痹止痛。 臣:防风、秦艽:祛风胜湿; 助独活蠲痹止痛。
细辛:温经祛寒止痛。 肉桂:温里祛寒, 通利血脉。 佐:桑寄生、牛膝、杜仲:补肝肾,强筋骨。 当归、芍药、地黄、川芎:养血活血。 人参、茯苓、甘草:补气健脾渗湿。 使:甘草: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
祛邪与扶正并用,补散兼施,祛风湿不伤正, 正复而邪除。
2.辨别病邪的兼夹以及病情的虚实,进行 适当的配伍。
3.注意外风与内风之间的相互影响,对外 风引动内风或内风兼夹外风而致内外合病者, 应分清主次轻重,全面兼顾。
第一节 疏散外风 一.功用特点:疏散外风 二.适应症:风邪外袭之外风证
川芎茶调散
《局方》
[组成]
川芎 4.5g
荆芥各12g
细辛3g 防风
独活寄生汤
《备急干金要方》
[组成]
独活9g 桑寄生 杜仲 牛膝 细辛
桂心 苓
秦艽
防风 人参 茯
甘草
当归
川芎
芍药
干地黄各6g
[功用]
[主治]
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 筋骨失养:肢节屈伸不利。 风寒湿邪痹阻于腰膝筋骨:腰膝疼痛,或麻
木不仁。 肝肾虚寒,气血虚弱:畏寒肢冷,心悸气短。 舌淡苔白,脉细弱。
1) 偏于风热,而见身热口渴者,加银花、 连翘以疏风清热解毒; 2) 偏于湿热,而见胸脘痞满,身重乏力, 舌苔黄厚而腻者,加地肤子、车前子、栀 子以清热利湿; 3) 血分热甚,见五心烦热,舌红或绛者, 加赤芍、丹皮,紫草、水牛角以清热凉血。
配伍当归,生地,胡麻仁的意义何在?
方中配伍当归,生地,胡麻仁以养血活 血,滋阴润燥,可使已伤之阴血得以补充, 又能活血调血,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 灭”之意。
加防己、苍术、猪苓、泽泻等以祛湿消肿。 3)久痹,关节强直者,加白花蛇、全蝎等
以搜风通络,活血止痛。
牵正散
[组成] 白附子、白僵蚕、全蝎。 (可温酒送服) [功用] 祛风化痰止痉。
[主治] 风中经络,口眼歪斜,甚或口目肌肉抽动。
[病机特点] 风痰阻于头面经络,经脉不利。
方解 君:白附子:祛风化痰,善祛头面部风痰。 臣:全蝎,僵蚕:祛风止痉,通络。 热酒:宣通血脉,引诸药药入络。
[功用]
疏风养血,清热除湿。
[主治] 风疹、湿疹。 病因病机:风热或风湿之邪袭于皮里,浸淫
血脉,郁于肌肤腠理之间。 症状:皮肤疹出色红,或遍身云片斑点, 瘙痒,抓破后渗出津水,苔白或黄,脉浮数。
[方解]
君: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疏风止痒。 臣:苍术、苦参、木通:祛湿。 佐:知母、石膏:清热泻火。 生地:清热凉血。 当归、胡麻仁:养血活血。 使: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独活,秦艽,防风,细辛,桂心:
祛邪
桑寄生 杜仲 牛膝:补肝肾
当归 川芎 芍药 干地黄:补血
扶正
人参 茯苓,甘草:补气
[运用]
用方指征:痹证时久,腰膝冷痛,关节屈伸 不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
2.加减运用: 1) 寒痹而疼痛剧烈,活动不便者,加制川
乌、制草乌、干姜等以加强温经祛寒之力。 2) 湿邪偏盛而关节及下肢肿胀者,去地黄,
治风剂
一. 定义:
以辛散祛风或熄风止痉的药物为主组成, 具有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的作用, 治疗风病的方剂。
二.分类、适应证、代表方:
1. 疏散外风---外风证---川芎茶调散等 2. 平熄内风---内风证---镇肝熄风汤等
三.注意事项:
1.应辨别风病属内、属外,采取相应的治 法和方剂。
臣:薄荷:清利头目 助川芎 荆芥:疏风解表 疏风止痛 佐:羌活:善治太阳经头痛(后脑牵连项痛) 助君
药 白芷:善治阳明经头痛(前额及眉心痛) 细辛:散寒止痛,善治少阴经头痛 疏风止痛 防风:祛风止痛 清茶调服:清利头目, 制诸辛温发散药温燥与
升散 使: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
另外,可制约疏风药,祛湿药,免其耗伤阴 血。来自第二节平熄内风
一.功用特点: 平熄内风。 二.适应症: 脏腑功能活动失调产生之内风证。
内风证
风病在汉,唐以前多认为是外风所伤。
至明,清以降,才把外风与内风明确分开。 由于肝风有肝阳化风,热极动风,阴虚风动 等不同机制,故其治法又有镇肝熄风,凉肝 熄风,滋阴熄风等区别。
1.集祛风药于一炉,祛风邪,止头痛之力较 强。
2.辛温与辛凉并用,薄荷用量独重,又用苦 寒的清茶调服,但散寒为主。
[运用]
1. 用方指征:头病,鼻塞,脉浮 2. 加减运用: 1) 头痛属风寒者,应重用川芎,并酌加苏叶、生姜, 以加强祛风散寒之力; 2) 头痛属风热者,加菊花、僵蚕、蝉蜕疏散风热, 方名菊花茶调散。 3) 头痛久而不愈者,配合全蝎、僵蚕、桃仁、红花等 以搜风活络止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