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书院的学术自由特色及其启示

合集下载

宋代书院文化对我国当代高校教育的重要启示

宋代书院文化对我国当代高校教育的重要启示

宋代书院文化对我国当代高校教育的重要启示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书院文化卓越的影响了当代高校教育。

宋代书院文化是一种非常重视教育的文化形态,成为中国教育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教育模式之一,其所体现的思想和方法对于我们的当代高校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引导和启示作用。

本文将从教育的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及管理制度等方面,探讨宋代书院文化对当代高校教育的启示。

一、教育的目的——以“明道、修身”为宗旨宋代书院文化的教育目的是以“明道、修身”为宗旨,即明确道德规范,推崇人格修养。

在当下高校教育中,这一宗旨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首先,明道是指回归道德的基础,重视伦理道德的启蒙与培养。

当今高校教育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伦理道德教育的缺失,这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宋代书院文化中的道德课程,亦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部分。

它提供了由内而外的道德培养与涵养,对于当代高校教育模式的构建也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其次,修身是指修养个人精神,提升个人素质。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高学历、高分数的人才的需求趋势越来越明显,但原本的升学于升官固然重要,但对于个人修养、谦逊、诚实的教育同样不能忽视。

当代高校应该注重个人修养的培养,以培养具有使命感、责任感、道德感的毕业生作为教育的目标。

二、教育的内容——强调人文和科学的并重宋代书院文化重视人文与科学知识的并重,旨在培养全面创造性人才,对于当代高校教育同样有着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首先,强调人文知识。

文学、历史等人文科学是当代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各类文化及文艺知识的学习仍然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从宋代书院文化教育中我们可以看到,书院内的课程体系并不局限于文理分科,而是形成了取长补短、人文与科学补充互补的知识结构,这使学生更具有开放性的学习视野,学生们能够在知识的多元选择中获得全面的教育和丰富的人文生活。

其次,重视科学技术。

在信息社会中,科技日新月异,高技术应用的能力已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志。

宋代书院的学术自由特色及其启示

宋代书院的学术自由特色及其启示
书 院一 词 兴 起 最 早 见 于 唐 朝 ,到 了五 代 ,它 才 具 备 了 讲 院 的 学 生 大 多 走 科 举 之 路 ,书 院 被 强 化 了 教 学 功 能 缺 少独 立 的 教 育 内 容 和 学 术 特 色 .传 统 的 私 塾 义 学 性 质 还 非 常 明 显 。到 了南 宋 ,随 着 理 学 传 播 的 扩 展 .书 院 才 出 现 了 “ 家 百
学授 徒和培养人才之功能 。 书院真正开始名扬 天下却肇始 但 于宋 代。作为儒家士 大夫创办的文化教育机构 ,宋代的书院
已经 发 展 成 为 了 一 种 相 当 成 熟 和完 善 的具 有 普 遍 性 的教 育 组 织 。 些 创 办 了 书 院 的儒 家 志 士 .往 往更 推崇 一 种 学术 独 那
流 是 学 术机 构 的 本 质 生 命
[ 关键词 ]宋代 书院 学术 自由 大学 [ 中图分类号]G6 9 2 [ 4.9 文献标识 码]A [ 文章 编号 ]10 - 54 2 0 )o —0 3 —0 0 5 8 3( 0 6 2 o 4 3
[ 作者简 介]钟景迅 ,南京大学教 育科 学与管理 系高等教育 学专业硕士研 究生 ( 江苏南京 20 9 ) 10 3
宋 代 书 院 学 术 自由 的一 个表 现 是 . 者 在 书 院 自由地 进 学
行 学 术 传 授 式 讲 学 。众 所 周 知 .南 宋 包 括 理 学 家 在 内 的众 多
学 者 均 有 很 深 的 书 院情 结 :胡 宏 聚众 在 碧 泉 书 院讲 学 ;张 斌 创 建 城 南 书 院 ,讲 学 于岳 麓 书 院 ;陆 九 渊 于 象 山 书 院 ;吕祖
宋 代 书 院 是 理 学 各 派各 自传 学 、互 不 干 涉 的 基地 。学 者

论述宋代的书院特点

论述宋代的书院特点

论述宋代的书院特点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而繁荣的时期,而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全盛时期。

在宋代,书院成为了一种独特的学习机构,具有许多特点。

下面,我们将对宋代书院的特点进行探讨。

首先,宋代书院的规模日益扩大。

在这个时期,书院逐渐从私人办学的小规模发展为官办或私人捐助的大规模教育机构。

据统计,宋代书院数量庞大,仅北宋时期就有近千所书院。

这些书院多分布在城市和乡村,成为人们学术交流和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

其次,宋代书院注重实用主义。

与唐代书院注重文学创作不同,宋代书院更加注重实际应用和实用技能的培训。

书院的课程设置以经史子集为主,涉及文学、史学、经学、礼学等广泛的领域。

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学科,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社会实践能力。

第三,书院的教育方式独特。

宋代书院强调师生互动和自主学习。

学生们在书院中与老师面对面交流,进行讨论和辩论,老师以提问和引导的方式教导学生。

同时,学生也有较大的自主选择权,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学习的科目和方向。

这种教育方式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此外,宋代书院还注重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

在书院中,人们可以学习到经典著作的精华,了解古代思想和价值观念。

书院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继承中国文化的精髓。

最后,宋代书院不仅仅是一所教育机构,还是一个知识交流和社会组织的平台。

书院中的学生和老师来自不同地区和社会阶层,他们可以通过书院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书院的帮助下共同追求学术进步和社会发展。

总而言之,宋代书院在中国古代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们成为了推动中国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通过学习和交流,书院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和知识立场,对于培养人才和传承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宋代书院教育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启示

宋代书院教育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启示

收稿日期:20180410 作者简介:杨晓彤(1993—),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教育史研究。
— 10—
院成为了研究学术的重要场所,在书院中可以自由讲学,讲 师们在书院里自己也要学习,同时积极发展自己的学说,而 在当时书院中传播的思想多不适用于科举,他们认为科举考 试与现实脱轨,不能达到经世致用的目的,所以讲师们拥有 自己的教学体系。因此在这里宋书院具有学术研究的职能。 在另一方面,书院招收学生入院,也是为了使自己的学说传 承下去,招收的学生进入书院学习古人的知识,学习导师的 知识,有自己的学业要求,在这里体现的是书院基本的教书 育人的职能。所以宋代书院有两种职能,既是学生学习基本 知识的场所又是教师做学问的地点。书院职能的丰富既是 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教育形式多样化的方式,使宋代的人 才培养从单一的科举选拔培养转变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培养。
更便利。与此同时,在宋代进行了三次兴学运动,通过改革 科举,设置地方学校等措施,强化了国家对教育的政策支持, 使得地方各地的书院数量增多。
另外,宋代 书 院 的 选 址 都 是 在 僻 静 的 山 林,环 境 极 好。 由于佛教在东汉 传 入 了 中 国,佛 教 的 “禅 定 ”是 要 选 择 安 静 的地方打坐,所以宋书院的选择也学习了佛教,在环境安静 的地方可以静下心来研究学问。同时由于在宋代儒学受到 佛学的挑战,一批儒士为了强化儒学兴建书院,极力发展自 己的学说,所以选择僻静的地方安心扩展自己的学说体系。
书院是在唐代就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在唐代书院仅 被作为官方的修书和藏书之所,隶属于官方的,地方是接触 不到的,但是到了宋代书院除了藏书之所外还是可以进行讲 学、做学的地方,有了教育教学的职能。在这一时期由于理 学的发展,书院在南宋达到了空前繁荣,书院在宋代有两种 职能,一种是教育教学职能,另一种是学术研究和传播的职 能,书院在宋代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简述宋代书院在教育及教学管理上的主要特点

简述宋代书院在教育及教学管理上的主要特点

简述宋代书院在教育及教学管理上的主要特点
宋代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主要特点包括:
1. 多以私人捐资修建,不受官方控制。

这种书院在其教学管理上往往更加灵活自由,不受政治因素的影响。

2. 以儒学为主,注重对经典的阐释和研究。

书院教育以经义文,史、子、集、诗为主要教材,其中尤以《四书五经》为核心教材,重视学生的读书与讲学,注重读书论道。

3. 重视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书院教师往往不作直接授课,而是通过讲学与讨论引导学生自行阅读、研究、探索。

4. 坚持以德育为先,注重品德教育。

宋代书院传承了儒家的道德观念,强调学生的品德、思想和行为规范的塑造。

5. 支持性学科的发展。

书院教育并不仅限于经学,它还包含了其他的支持性学科如诗词、音乐、绘画、医学等。

总之,宋代书院的教育特点是多元、开放、灵活的,并致力于德育与才育的兼顾。

其教学模式为中国现代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与启示。

宋代书院办学特色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启示

宋代书院办学特色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启示

宋代书院办学特色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启示作者:刘敏来源:《智富时代》2015年第07期【摘要】宋代书院办学理念突出、办学制度完善、办学模式先进,而且拥有良好的学术氛围和书院文化。

其鲜明的办学特色不但在当时促进了学术发展,而且对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

【关键词】宋代;书院;办学特色;高等教育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自唐末以后一种重要的大学教育组织形式。

书院在中国的教育史上地位相当重要,原因在于它和科举制度相结合,为封建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人才,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人才的摇篮。

宋代书院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影响之深都是空前的,而且其办学特色突出、教育理念先进,时过千年,仍然对我国的高等教育具有借鉴意义。

一、宋代书院的办学特色北宋是古代书院教育制度的正式确立和初步发展阶段。

宋初书院在得到较大发展的基础上,出现了一些著名书院如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应天府书院、石鼓书院等。

这些书院在当时名闻一时,影响极大,主要原因就在于它们在办学的理念、制度、模式以及文化等方面具备极其鲜明的特色。

以下从这四个方面来分别阐述。

(一)办学理念1.书院定位自唐朝“安史之乱”后,战争不断,严重危害了学校教育事业,造成官学日趋衰落,士人大量失学的情况,宋代书院正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

宋代书院给自己的定位正如朱熹在《衡州石鼓书院记》一文中所说的“士病无所于学,往往相与择胜地、立精舍,以为群居讲习之所”是一种讲学机构,换言之,即是一种教育机构。

2.办学思路宋代书院的办学思路是将教育教学与学术研究相结合,讲求自学、自求、自得,通过启发诱导,自由学习的方法,制造理论和培养学术人才。

3.培养目标宋代的理学家对汉代以后读经做官的教育模式展开了激烈批评,认为教育学生只做贵人,不做好人是造成宋代社会不宁的根本原因。

因此,宋代书院提出人才培养目标是做人——“在明明德”,然后才是“在亲民”——从政。

所以,宋代书院的培养目标是做人,而非做官。

宋代书院的特点及其意义

宋代书院的特点及其意义

宋代书院的特点及其意义
宋代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宋代士子学习、
交流知识、实践礼仪的场所。

宋代书院具有以下特点及其意义。

首先,宋代书院注重实践教学。

书院不仅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地方,更是进行实践教学的场所。

书院内设有天井和草地,便于士子们进行
剑术、弓箭射击等体育活动,同时也提供一定的实践机会,士子们可
以通过模拟官员评议、负责组织活动等实践来锻炼自己的才干和实践
能力。

其次,宋代书院推崇经世致用。

书院重视实用性的教育,注重培
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书院教育注重贴近生活,以经世
致用为目标,教授经济管理、政治决策、军事战略等实际应用知识,
培养士子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此外,宋代书院强调师生互动。

书院教育强调师生之间的亲密关
系和相互尊重。

师生之间进行密切的交流和互动,师长以身作则,传
授学问和经验,同时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学生也可以向老师请教
问题,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促进双方的共同进步。

最后,宋代书院具有社交的功能。

书院是士人社交、结交朋友的
重要场所,不仅是学术交流的平台,还是情感交流和人际关系的纽带。

士人可以在书院内互相切磋学术,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深厚的
人际网络。

总之,宋代书院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它促进了实
践教学、注重经世致用、强调师生互动和提供社交场所等特点,推动
了教育的发展与士人的综合素质提升,对后世教育和知识传承起到了
积极的影响。

南宋书院教育的“亮点”及其启示

南宋书院教育的“亮点”及其启示

南宋书院教育的“亮点”及其启示南宋时期,书院教育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

与当时的国家官学不同,书院以地方民间自发组织为主,注重学术自由和实用性,培育出许多有才华的学者和文化名流。

南宋书院教育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亮点”,在这里我将从三个方面来介绍,并探讨其在今天的教育中的启示。

一、注重实践,开展多元化教育南宋书院教育强调实践,开展多元化的教育活动。

除了讲学、讨论、研究之外,还有书法、诗歌鉴赏、绘画、音乐等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领悟知识,并发扬才华。

书院没有固定的课程,而是根据学生的需要灵活开设各种学科,这样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开拓学生的思维和视野。

启示:今天的教育也应该注重实践,开展多元化的教育活动。

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需求灵活调整,不断开拓学生的视野,特别是在选择课外活动方面,应该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二、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注重个性化教育南宋书院教育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注重发扬学生的个性特长。

在书院的教育活动中,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学科,而教师只是提供一些指导性的意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这样的教育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启示:在今天的教育中,也应该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教育。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创新探索,而不是只关注分数或者死记硬背的知识点。

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将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开展多元化的教育活动。

三、倡导学术自由,注重思想启蒙南宋书院教育倡导学术自由,注重思想启蒙,强调学术探讨和互相交流。

书院不会限制学生的思想和创作,而是鼓励学生进行自由的学术探究和互相交流。

这种教育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对社会问题和文化现象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启示:在今天的教育中,也应该倡导学术自由,注重思想启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代书院的学术自由特色及其启示宋代学术繁荣和书院学术自由的办学特色:学者在书院自由地进行学术传授式讲学,而不同学派的学者之间又通过令讲的形式来开展学术交流。

宋代书院学术自由的形成有其深层次的文化背景。

首先,宋代书院的学术自由发展是与其独立于官学系统的特有的教育机关和学术研究机构的性质是分不开的;其次,宋代书院学术自由的盛行离不开官方的支持;再次,宋代学术繁荣和书院学术自由的盛行是互为作用的。

宋代书院作为我国古代较有特色的一种高等教育机构,其学术自由特色迄今对我们发展当代高等教育仍然具有启示意义:第一,学术机构必须独立,这是学术自由产生的基础;第二,加强学术创新和学术自由史流是学术机构的本质生命。

[标签]宋代书院学术自由大学但书院真正开始名扬天下却肇始于宋代。

作为儒家士大夫创办的文化教育机构,宋代的书院已经发展成为了一种相当成熟和完善的具有普遍性的教育组织;那些创办了书院的儒家志士,往往更推崇一种学术独立、自由讲学的精神,这种精神在宋代书院得到了发扬光大。

宋代能成为中国历史上自春秋战国以来的第二个学术自由的时期,与宋代书院的这种学术自由特性是分不开的。

也正因为如此,宋代书院的学术自由特色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探讨。

一、宋代书院的学术自由特色宋代书院的发展是一个波浪式的发展过程,期间既有高潮也有低谷。

北宋初期,由于战乱刚平,官学相对缺失,一时学习风气渐盛,书院林立。

所谓“北宋四大书院”大多在此时奠定盛名。

进入了北宋后期,由于政府注意力转移,“三次兴学”先后开展,普通士人需进官学才能得以入仕,这对书院教育形成沉重打击,致其一度衰落。

到了南宋,朱熹等人为了传播理学而大振书院,随着理学影响的扩大以及办学者的躬力亲为,南宋的书院得以发展昌盛、风靡一时。

只是南宋后的书院由私办转官办已成为了不可扭转的趋势,书院的特色也逐步消失殆尽,变得与官办学校无所差异。

南北宋时期.书院发展各异。

北宋时由于官学不振,书院的学生大多走科举之路,书院被强化了教学功能,缺少独立的教育内容和学术特色,传统的私塾义学性质还非常明显。

到了南宋,随着理学传播的扩展,书院才出现了“百家争鸣”,各派学说交融汇萃、兼收并蓄的局面,我们所言的学术自由主要形成于南宋时的书院。

宋代书院学术自由的一个表现是,学者在书院自由地进行学术传授式讲学。

众所周知.南宋包括理学家在内的众多学者均有很深的书院情结:胡宏聚众在碧泉书院讲学;张斌创建城南书院,讲学于岳麓书院;陆九渊于象山书院;吕祖谦于丽泽书院。

而最为倾情的是朱熹,在寒泉精舍、武夷精舍、考亭书院,甚至在白鹿洞和岳麓书院,讲学不辍,桃李满天下,在中国书院千余年的发展史上,朱熹是能使自己与众多书院有关的第一人,由此可见一斑。

”宋代书院是理学各派各自传学、互不干涉的基地。

学者大师们敢言敢书,阐述出各自对儒学经典的不同理解,真正体现了学术自由的特色。

如张核强调“义利之辩”,朱熹专讲”格物穷理”,陆九渊主张“先立乎其大”,吕祖谦提倡“明理躬行”,观点相异,其间往往针锋相对。

学术大师们将讲学与个人学术钻研结合,真正做到所言即所想,大大活跃了学术氛围,也促进了理学等理论的成熟和分化。

宋代的一些理学家已不是只拘泥于儒学一家,他们以“六经注我”的态度,援佛入儒,援道人儒,体现了一种真正的学术自由融合的趋势。

当然,宋代的学者们远不是固步自封,足不出户。

相反,他们往往通过会讲的形式来开展学术交流。

会讲是宋代书院极其重要的一种教学和学术交流方式,往往是书院邀请名师来讲课,提倡自由讲学,各抒己见。

这是宋代书院最有特色的地方,也是学术自由另一个重要的表现。

宋孝宗时(1167年),朱熹曾与张拭会讲于岳麓书院。

朱熹在讲《孟子》“道性善”和“求放心”两章时,一时间沙城南来舆马之多,以致“饮池水立竭:后来他与张拭就《中庸》中“中和”等问题辩论,三日夜而不合,终于在一些主要问题上达成一致。

朱张会讲首开书院会讲之风,影响甚远。

两位南宋理学大师虽存有分歧但又相互大受启发,彼此在学术上均为对方学说之形成有导向之功。

淳熙二年(1175),吕祖谦邀请朱熹和陆九渊到铅山赴历史上有名的“鹅湖之会”,朱陆二人学术观点是针尖对麦芒,期间曾相互作诗嘲讽,最后不欢而散,但两人并不为此存芥蒂。

六年之后,陆九渊受朱熹之邀亲临白鹿洞讲学,其所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章之讲义被朱熹刻于书院门前石碑,成为学术史上一段佳话。

除此之外,还有事功学派的陈傅良曾到岳麓书院讲学,其“言之必使可行,足以开物成务”的主张由此得到湖湘学派的认可,促进了两派的融合。

宋代时,各派名师大儒如朱熹、吕祖谦、陆九渊,陆九龄、张拭、陈亮等人的学术争议、辩难,是学术界和书院史上的重要事件,各派通过讨论使得本派学说更加完善,也使得各自的学生大开眼界,获益匪浅,坚定了传承本派学术的信念。

更为重要的是,学术大师之间的会讲开了学术自由交流的先河,活跃了书院和地区的学术气氛,同时还提高了书院的社会地位,扩大了书院的影响。

二、宋代书院学术自由特色形成的原因分析宋代书院学术自由得以大行其道,是历史发展给予的契机,有其深层次的文化背景。

1.宋代书院的学术自由发展是与其独立于官学系统的特有的教育机关和学术研究机构的性质及以士人为主体的民间力量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宋代书院的学术传播主导者是学术大儒,其传播对象大多是立志于获取知识、提高学识的平民子弟。

无论是传授学术的大师还是一心向学的志士,他们几乎都以复兴儒学为自身使命,或著书、或会讲、或不同学派之间相互诘难、交流,学术自由空气极浓。

这一点在南宋书院表现得更为明显。

南宋时,书院兴立大多与科举无甚关系,是为高扬学术而建,大师和求学之士的积极性也由功名利禄的小人之义,转为了立言、立德的君子大义.这是传统官学根本起不了的作用。

理学能在长时间受抑制的情况下,历时几百年最后从私学发展为官方认可的正统,完全得益于其学派内部师生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的顽强奋斗精神。

宋代书院学术自由特色的形成,正是书院这种私学性质使然。

2.宋代书院学术自由的盛行离不开官方的支持宋王朝建立以后,鉴于唐代以来将悍兵骄导致的天下大乱和政权不稳,决议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使州郡等要职甚至军务均由文官来把持。

宋朝历代统治者都对读书人采取了宽容的态度,有感于书院在弥补官学不足和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科举腐败造成的影响方面的功用,南、北宋均对书院的发展给予了扶持。

这种扶持主要是赐书、赐田、赐额,在经济上给予支持,给部分书院山长封官;还允许学者自由讲学,从未禁绝书院的发展。

宋时尽管有很多书院是由私人初创,但他们大多都曾接受过朝廷恩赐。

如白鹿洞书院,在北宋初期其洞主即被任命为褒信县主簿,后到南宋时,是地方官朱熹给予重建,当时所用兴建及置买田产费用都是由地方官府筹措。

南宋重建书院时,几乎都是由地方官出面主持,建成后也有官府管理。

政府官员的介入或许有控制书院之意,但不可否认的是,没有他们对书院的重视,书院发展估计也不会如此迅速。

政府虽干预书院发展,但对书院教育始终能给予一定程度的自由。

朱熹之学说在南宋时是屡受排斥,甚至还被定为“伪学”,但他及其弟子仍得以在书院传播其学,以致理学能最终广为流传,这就很能说明问题:3.宋代学术繁荣和书院学术自由的盛行是互为作用的北宋中后期,其思想和文化开始进入成熟阶段。

古文运动深入发展和道学(后来的理学)的兴起,大大地活跃了学术界的气氛。

理学虽兴起,但在宋时其并没形成压倒之势,儒、道、佛三家在宋代时是均衡发展,并都达到了空前繁荣。

理学界是人才辈出,朱熹、张栻、吕祖谦等东南三贤的出现,朱学、吕学、陆学等学说的分庭抗礼,极大地繁荣了理学;得益于宋初皇帝的支持,以掸宗为首的佛教宗派在宋代甚为流行;道教理论在宋时也更加串富和发展,实现了重心从“外丹”到“内丹”的转变。

从整个宋代学术发展史来说,主线是理学从现实出发,归返儒家经典兼收佛、道理论进行创新的过程。

这种兼容并蓄是以三教之间相互辩论和交流为基础的,而书院正是儒、佛、道三教以及儒学内部观点迥异的各派交融的重要场所,学术的繁荣给书院发展提供了基础。

正因为有了学术上的相对成熟和各抒己见,持不同观点的学者才会以书院为基地,频繁地层开了讲学、会讲等交流,学术自由交流的加深和影响的扩大,使书院迅速成为了当时的学术文化中心。

书院因学术而迅速崛起反过来又促进了宋代学术,特别是理学的传播和发展。

南宋最著名的理学家当推朱熹、吕祖谦、陆九渊等人,他们均以书院为载体来传播其学术。

学术大师尽管立论不同,但总能敢言敢辩,互相启发,书院是最适合他们进行学术活动的场所。

自宋代以后,书院往往就成为各派学者开展学术的基地,这一传统一直保留了近千年。

宋代的学术繁荣和书院的学术自由之间是良性的循环促进作用,两者共荣共衰,互成一体。

三、宋代书院的学术自由特色对当代的启示宋代书院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朵奇葩,是我国古代较有特色的一种高等教育机构。

学者大师自由讲学、注重交流,不同学派各抒己见、兼容并蓄,宋代书院所具有的中国古代难得一见的学术自由气氛,时至今日对我们发展当代中国的高等教育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1.学术机构独立是学术自由产生的基础自北宋仁宗之后,从都城到地方,官学已开始大量出现,特别是到了南宋在官学已经很发达时,洪迈等人就曾经质疑过再办书院的必要性,然而创建书院的学者用自己的行动回应了这种质疑。

创办书院的理学家们往往能放弃世俗的追求。

把追求万民的幸福和书院的目标结合起来,也正因为如此,书院才会被赋予了一种神圣而高尚的使命。

而宋代的书院之所以有这种品质,与其相对独立性是分不开的。

宋代书院是不同于一般社会机构的学术机构,中国历史上凡是对书院控制甚严的时代,往往学术创新都会很少。

宋代时,理学从周敦颐初创到朱熹构建完全博大而精深的系统,前后发展将近两百年,而在此期间,理学非但不受统治者褒扬,甚至还长期遭到否定和抑制。

理学能屡禁而不止,甚至还能在统治者眼底下在书院等地方广为传播,不得不让人感叹宋代相对宽松的自由氛围。

书院尽管在宋代历史上没少受官方控制,但在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仍然能保持一定的相对独立性,这种私学的独立性质是其学术自由特色产生的根本原因。

纵观现今的中国大学,缺乏独立性仍是一大诟病。

我们认为,作为学术机构的大学应该具有相当程度的民间非盈利性。

它只有独立于政治、商业和传媒等其他力量,才能具有更广泛的学术自由。

现代社会迫切需要某种社会机构能在不受控制、不受威胁的情况下对社会的所有方面进行调查和评沦,而这种机构就是大学。

大学的民间性能使它摆脱政府分配资源时所存在的一些弊端,从而保证学术标准的纯洁和严肃,这或许就是宋代书院学术自由特色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2.加强学术创新和学术自由交流是学术机构的本质生命翻开中国学术交流史,宋代是可以堪比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术繁荣时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