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春节教案:春节真热闹(语言)
幼儿园大班春节教案春节真热闹语言

幼儿园大班春节教案春节真热闹语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教材第四章《传统文化节日》,详细内容为“春节真热闹”。
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气氛,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春节的起源、习俗和意义,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 通过观察、讨论、分享,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尊重他人的品质,增强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春节的习俗及意义。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对春节的喜爱,以及学会与人分享、合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春节习俗图片、视频、挂图、故事书、贴纸、红纸等。
2. 学具:画笔、剪刀、胶水、彩纸、贴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春节的传说故事,引发幼儿兴趣。
2. 讲解:展示春节习俗图片、视频,让幼儿了解春节的习俗和意义。
3. 讨论:组织幼儿讨论自己家过年的趣事,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4. 实践:分组进行贴春联、剪窗花、做灯笼等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5. 互动:组织幼儿进行“春节知多少”的知识竞赛,巩固所学知识。
7. 表达:让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春节的喜悦,分享给其他小朋友。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春节真热闹2. 板书内容:春节的起源和意义春节习俗:贴春联、放鞭炮、拜年、吃饺子等幼儿园里的春节活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幅关于春节的画,并配以简短的文字描述。
和家长一起制作一个灯笼,带到幼儿园分享。
2. 答案:画春节的画:幼儿可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春节的热闹场景,如家人团聚、放鞭炮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亲子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春节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带领幼儿参观博物馆、图书馆等场所,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活动设计3. 作业设计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春节的习俗及意义。
《过春节真快乐》大班语言教案

《过春节真快乐》大班语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春节的来历、习俗和特点,知道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倾听、表达和交流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综合素质。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体验过春节的快乐。
二、教学内容1. 春节的来历和意义2. 春节的习俗和特点3. 春节的饮食文化4. 春节的民间故事和传说5. 春节的喜庆活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春节的来历、习俗和特点,掌握相关的词汇和表达。
2. 教学难点:帮助幼儿理解春节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方法1. 故事法:通过讲述春节的故事,引导幼儿了解春节的来历和习俗。
2. 游戏法:通过趣味游戏,让幼儿体验春节的喜庆氛围。
3. 讨论法:组织幼儿展开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春节的认识和感受。
4. 观察法:带领幼儿观察春节期间的景象,加深他们对春节的了解。
五、教学准备1. 教具:春节相关的故事书籍、图片、视频等。
2. 材料:春节习俗卡片、贴纸、画纸等。
3. 环境:布置充满春节氛围的教室,如挂灯笼、贴春联等。
教案剩余部分(六至十五)待补充。
六、教学进程第一课时:1. 导入: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入春节的话题,让幼儿谈谈对春节的了解。
2. 新课内容:教师讲解春节的来历和意义,介绍春节的习俗和特点。
3. 互动环节:幼儿分组讨论春节的饮食文化和喜庆活动,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
4.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春节的特点,强调民族团结和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1. 复习: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幼儿对春节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深入学习:教师讲述一个关于春节的民间故事或传说,引导幼儿展开想象。
3. 实践活动:幼儿动手制作春节相关的手工作品,如灯笼、春联等。
4. 展示与评价: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互相评价、学习。
七、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大班语言教育春节教案及反思

大班语言教育春节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大班语言教育春节教案及反思教案目标:1.使学生了解春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
2.通过课堂活动,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图片或视频资料,用于介绍春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
2.春节相关的手工材料,如红包、灯笼等。
3.课堂活动所需的道具和游戏规则。
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春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了解他们对春节的了解和经历。
2.学习活动(20分钟):a.词汇学习:教授与春节相关的词汇,如“红包”、“灯笼”、“舞龙”等。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帮助学生理解词汇的意义和用法。
b.语言表达:引导学生用简单的句子描述春节的习俗和活动。
例如:“我收到了很多红包。
”、“我会放鞭炮。
”等。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口语练习,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创作活动(25分钟):a.手工制作:引导学生制作春节相关的手工作品,如红包、灯笼等。
通过动手实践,加深学生对春节文化的理解。
b.表演活动:分成小组,让学生自由发挥,编排小品、舞蹈或歌曲等与春节有关的表演节目。
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培养表演和表达能力。
4.总结反思(5分钟):与学生一起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教师也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春节教学的重要内容。
教案反思:1.教学目标是否清晰明确,能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2.教学过程是否合理安排,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参与互动和实践?3.教学活动是否足够多样化,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4.教学反思环节是否充分,能否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提出问题?通过对教案的反思,教师可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幼儿园大班教案《春节真热闹》

幼儿园大班教案《春节真热闹》一、教学背景及教学目标教学背景春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被称为中国的新年。
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会张灯结彩,欢天喜地过大年。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们来说,春节不仅是一次家庭团聚的好时机,还是一次了解传统文化、感受节日氛围的机会。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春节真热闹》,了解春节的由来、习俗和表现形式。
2.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表达和想象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亲身体验和参与,让幼儿感受到节日的快乐和温馨。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教学内容1.《春节真热闹》故事情节简介2.春节的由来3.春节的习俗4.春节的表现形式教学活动1.导入:《春节真热闹》故事阅读–逐段阅读故事内容,让幼儿了解故事主要情节。
–提问引导幼儿思考:故事中有哪些与春节有关的元素?2.活动一:春节由来的探讨–通过图片或幻灯片展示,介绍春节的由来。
–讲解春节的传统故事,如“年兽”的来历。
–引导幼儿讨论并画出印象深刻的场景。
3.活动二:春节习俗的认知–分组小组讨论,了解春节的各种习俗,如贴春联、包饺子、放鞭炮等。
–设置小游戏:拼图拼贴春节习俗,增加参与度。
4.活动三:春节的表现形式–观看春节联欢晚会片段,了解春节的表演形式。
–自由发挥:幼儿可以模仿表演节目、自编舞蹈或小品等,展示春节的欢乐气氛。
三、教学评估1.观察记录:老师观察幼儿在课堂活动中对《春节真热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表现。
2.小组讨论:组织小组间互动,检测幼儿对春节知识的掌握水平。
3.个人表现:通过幼儿的自主表演和展示,评估幼儿对春节文化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四、延伸活动及家庭作业1.延伸活动:–制作春节手工,如剪纸、画春联等。
–家庭联欢:鼓励家长和孩子共同准备过大年的食物,体验传统节日习俗。
2.家庭作业:–绘制春节的图画或写下对春节的感受。
–与家长一起了解家乡的春节习俗,并向班级分享。
五、教学反思通过《春节真热闹》的教学,幼儿对春节的认识得到了拓展,情感体验得到了增强。
大班语言春节的教案(精选5篇)

作为⼀位兢兢业业的⼈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作更科学化。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店铺帮⼤家整理的⼤班语⾔春节的教案(精选5篇),欢迎⼤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班语⾔春节的教案1 ⽬标: 1、通过谈话使幼⼉回忆过春节的快乐,共同分享快乐。
2、引导幼⼉认真听其他⼩朋友的讲话,培养幼⼉倾听习惯。
准备: 幼⼉春节活动的照⽚。
过程: ⼀、欣赏重现 1、教师与幼⼉互相问春节好。
师:你是在哪⾥过春节的? 春节你去了哪⾥玩?和谁去的 看到了什么? 春节你吃过什么好吃的东西? ⼆、引导发现 1、有的⼩朋友春节好拍了照⽚,你们想看吗?⼤家把春节照的照⽚拿出来,然后找朋友,⼀起看。
(⼩朋友三五成群地⼀起看) 2、幼⼉讲述⾃⼰在春节时的有趣的事情。
三、交流讨论 现在有⼩朋友想看看其他⼩朋友的照⽚,那就把你的照⽚贴到语⾔区的墙上,给其他⼩朋友看看你在过春节的有趣的事。
四、延伸活动 幼⼉边看边讲述边⽤纸笔画出⾃⼰过春节的事。
⼤班语⾔春节的教案2 活动设计背景 开学来的这些天,班上总有⼩朋友爱跟我说⾃⼰春节⾥的事,⽽且都是兴⾼采烈地,我就组织了这次交流活动。
培养他们的语⾔能⼒及会⽤连贯,清晰的语⾔进⾏讲述。
活动⽬标 1,让幼⼉对春节这⼀传统活动的认识。
2,会⽤连贯,清晰的语⾔讲述春节⾥的趣事。
3,培养幼⼉的语⾔表达能⼒。
4,引导幼⼉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活。
5,⿎励幼⼉敢于⼤胆表述⾃⼰的见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春节这热闹的传统节⽇。
难点:能⽤连贯,清晰的语⾔来讲述春节趣事。
活动准备 1,若⼲串⼿⼯鞭炮;美丽的烟花图⼀张;红包数个。
各⾊薄纸。
2,若⼲红纸;细⿇绳若⼲条;胶⽔剪⼑。
活动过程 1,⽤学过的歌曲<<新年好>>来引⼊活动。
2,提问:"春节过去了,⼩朋友们在春节⾥过得开不开⼼呀?能不能把你们在春节⾥,觉得开⼼快乐的事和⽼师,⼩朋友们⼀起分享呢?" (1)先让幼⼉⽤⾃⼰的话来讲述,再引导幼⼉⽤连贯的语⾔来说,要是说到烟花,就引导孩⼦⽤"谁和谁?在哪放烟花?放了烟花后烟花变成什么样了?当时开不开⼼?"然后拿出美丽的烟花图,让⼩朋友们加深感受。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欢欢乐乐过新年》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欢欢乐乐过新年》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掌握并认读《欢欢乐乐过新年》的文本;
2.了解中国春节和传统文化;
3.通过参与语言活动和角色扮演,提高口语表达和社交技能。
教学准备
1.《欢欢乐乐过新年》的绘本;
2.模拟物品:红包、灯笼、糖果等;
3.活动准备:小朋友的名字牌、角色扮演服装等。
教学过程
导入阶段
1.通过观察绘本封面和翻阅几页内容,向学生慢慢介绍本课要学习的文本《欢欢乐乐过新年》;
2.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们与家长一起过新年的经历,介绍中国春节和传统文化。
学习阶段
1.逐句朗读文本,让学生跟读和模仿;
2.用图片和实物让学生认识和理解生词和词组,如:红包、灯笼、糖果等;
3.结合课本提供的角色扮演实物和小朋友名字牌,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
拓展阶段
1.反复回味课文,让学生对故事情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帮助他们记住所学新词汇;
2.引导小朋友们进行学习心得分享,交流感受和体验。
教学评估
1.学生能够背诵文本;
2.学生通过参与角色扮演,表演能力能够得到提高;
3.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表达中文传统春节祝福和话语。
小结
本节课《欢欢乐乐过新年》是一门优秀的语言教学资源,通过学生们的体验和参与,更好地理解中国春节和灯笼、红包等传统文化。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们积极参与,提高口语表达和社交技能,通过角色扮演和互相学习成就更好的自我。
春节教案大班 春节教案大班语言实用

春节教案大班春节教案大班语言实用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春节的由来、习俗和传统活动。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春节的由来和习俗。
2.语言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春节的习俗和传统活动的深入了解。
2.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四、教学准备1.PPT课件(含春节习俗、传统活动等图片和视频)。
2.春节道具(如春联、灯笼、鞭炮等)。
3.分组讨论材料。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1.教师播放《春节序曲》音乐,引导学生感受春节的氛围。
2.教师出示春节道具,如春联、灯笼、鞭炮等,引导学生说出它们与春节的关系。
第二环节:春节由来及习俗讲解1.教师通过PPT课件,讲解春节的由来。
2.教师逐一介绍春节的习俗,如贴春联、放鞭炮、拜年、吃团圆饭等。
3.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春节习俗。
第三环节: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根据PPT课件中的春节习俗和传统活动,讨论如何在学校里庆祝春节。
2.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教师点评并给予建议。
第四环节:语言表达训练1.教师挑选一些与春节相关的词语,让学生用这些词语进行造句。
2.学生自由发挥,用语言描述自己心中的春节。
第五环节:团队协作活动a.创作一幅春节主题的画作。
b.编排一段春节主题的舞蹈。
c.演唱一首春节主题的歌曲。
2.各小组进行展示,教师点评并给予建议。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第七环节:课后作业1.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了解自己家乡的春节习俗,并记录下来。
2.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编写一篇关于春节的作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春节的由来和习俗,还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春节的由来和习俗:教师:同学们,谁知道春节是怎么来的吗?学生甲:老师,我知道,春节是农历新年,是我们中国最重要的节日。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方案模版(三篇)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方案模版活动目标:1、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培养其良好的倾听习惯,通过分享过年的经历。
2、教育幼儿学会与他人分享快乐,体验春节带来的喜庆氛围。
3、鼓励幼儿将生活情景转化为儿歌,以促进其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活动重难点:1、引导幼儿将真实的过年生活场景融入到儿歌创作中。
2、激发幼儿大胆、流畅地与他人交流过年时的点滴体验。
活动准备:1、包含鞭炮声、锣鼓声、拜年声的录音资料。
2、关于新年庆祝活动的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1、教师播放录音,询问幼儿听到了什么声音,以及这些声音在何时出现。
2、教师提问幼儿春节是如何度过的,做了哪些活动,见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鼓励他们互相分享。
3、教师展示其他幼儿的过年场景(通过课件),并引导他们观察和比较。
4、教师引导幼儿比较不同地区的过年习俗,了解中国南北的过年差异,拓宽幼儿的视野。
5、教师总结共通的过年习俗,并提议将它们编入儿歌中。
6、教师与幼儿共同朗诵过年儿歌,以多种方式(如分组、角色扮演)加深对过年的记忆。
7、教师引导幼儿扮演角色,模拟放鞭炮、敲锣鼓、舞龙炮等活动,以游戏形式结束教学。
活动延伸:1、在语言区提供相关书籍,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加深他们对年的理解。
2、邀请家长协助收集过年后的废弃物,引导幼儿利用这些物品进行创意制作,如制作螃蟹、小人等。
儿歌:新年乐融融年前时,灌香肠,购年货,满心欢喜迎新岁;贴春联,挂福字,亮灯笼,热热闹闹真喜庆;吃团圆饭,穿新衣,去拜年,娃娃笑颜如花儿;放鞭炮,敲锣鼓,舞龙灯,人人脸上喜气洋洋。
注意事项:1、教师需鼓励幼儿大胆交流,分享个人的过年体验,学会与他人共享快乐。
2、教师应逐步指导幼儿将春节生活场景融入儿歌创作,以锻炼其思维能力。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方案模版(二)【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PPT中的图像,协助幼儿理解"同行"的含义,了解故事的主要角色和他们在同行中经过的地点。
2、激发幼儿勇于表达,让他们尝试描述故事中火车与太阳的简单对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春节教案:春节真热闹(语言)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春节真热闹
活动由来:
春节对幼儿来说是一个非常难忘的喜庆节日,漂亮的新衣服,一把把的压岁钱,好看的舞龙炮,欢天喜地的放烟花,让他们笑开了花。
为了让幼儿重新回味过年的趣事、乐事,学会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快乐,特意为大班幼儿设计了过年真热闹的语言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交流过年的所见所闻所感,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2、学会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快乐,感受喜庆的春节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3、学会把自己的生活实景创编成儿歌,促进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活动重难点:
1、把自己过年的真实生活场景编成儿歌。
2、引导幼儿大胆、流利的与别人交流自己过年的点点滴滴。
活动准备:
1、过年的鞭炮声、锣鼓声、拜年声的录音磁带。
2、迎新年过新年庆新年的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1、老师播放鞭炮声、锣鼓声、拜年声的录音磁带,提问幼儿听到了什么?什么时候能听到这样的声音?
2、老师提问:春节你们是怎么过的?做了什么事?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请幼儿相互交流自己在春节的所见所闻所感。
)
3、老师:小朋友们真棒,我们来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样过年的?(播放准备过年过年的课件。
)
4、老师:其他小朋友过年和你们过年一样吗?哪些是一样的?哪些是不一样的?(让幼儿了解我国南北方的过年习俗,开拓幼儿眼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