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镁磷肥结块机理的探讨
肥料结块机理及解决

【求助】化肥防结块剂Q:大家有没有做化肥防结块剂的,防结块剂大体都有那些类?价位怎样?请多多指教?A:我做过,防结块剂大体可以分为粉体,膏体和液体类的。
粉体主要是滑石粉,高岭土,膨润土以及其他改性无机粉末复配而成,价格大概在4000左右;膏体的主要是使用牛脂伯胺类与油复配而得,原料不同,价格也不一样,一般在8000~15000左右;液体的主要有乳化油类,表活类,高分子与表活复配类,他们的价格一般也在8000~15000左右。
回答1复合肥防结块剂分类由于肥料容易吸湿,使得其在使用和贮存过程中,很容易结块,难以破碎,不便于运输,施用。
因而,人们采取了很多方法措施来避免其结块,影响使用。
如根据不同产品采用不同的干燥工艺降低产品的水分;采用不同的冷却工艺降低产品下线时温度;采用不同的造粒工艺得到均匀的、尺寸大、强度高的肥料颗粒;改善包装条件,改进包装方法;控制产品贮存时的温度、相对湿度、堆积的高度以及贮存的时间等。
然而,在正常生产情况下,防结块的最有效措施是使用防结块剂。
根据添加的方法,防结块剂可以分为两类:内部防结块剂和外部防结块剂。
1.1 内部防结块内部防结块剂主要是应用在肥料的生产过程中,可改善吸湿性(提高临界相对湿度,或减缓吸湿速率);增加肥料颗粒的强度、圆度或改变晶体形态。
研究表明,某些无机物如硫酸铝(镁)、硝酸钾(镁、铝)、多磷酸铵(钾)、硼酸、氧化铜(铁、铝、镁)等,以及某些有机物如甲苯胺、偶氮苯等,对于防止化肥结块都有一定的作用。
1)无机盐某些少量添加剂可以很好地改善由溶液结晶物质的结晶习性(结晶习性改良剂)。
如硝酸镁、连二硫酸盐、镉盐等,它们各自用于不同的肥料,可使肥料盐形成长的、纤维状的、柔韧的晶体,在干燥时非常脆,因而有减轻结块的倾向。
如加入0.3%硝酸镁,还可使硝酸铵的相变温度从32℃降至22℃,硝酸镁具有水合性(能部分或完全水合的无机盐,抑制因水分而引起的化肥溶解和毛细吸附,特别适合结晶化肥硝酸铵和硫酸铵等),它起着晶体(相)稳定剂和干燥剂的作用。
肥料结块判定标准

肥料结块判定标准肥料在农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肥料结块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结块会导致肥料的质量降低,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为了准确判断肥料是否结块,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判定标准。
本文将探讨肥料结块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可能的判定标准。
一、肥料结块的定义肥料结块是指肥料颗粒间会因为吸湿或其它原因而聚结成团块的现象。
结块的肥料颗粒在施肥过程中难以均匀分布,从而影响肥料中养分的释放和农作物对养分的吸收。
肥料结块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尤为常见,但在使用前以及施肥后也有可能出现。
二、肥料结块的影响因素1. 湿度:高湿度是肥料结块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湿度超过肥料吸湿平衡时,肥料中的水分会聚集在颗粒表面,导致结块。
2. 粉末颗粒形状:粉末颗粒往往更容易结块。
因为粉末颗粒表面积大,在湿度较高的情况下更容易吸湿聚集而成团块。
3. 振动和压力: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的振动和压力也会促使肥料结块。
这些力量会使肥料颗粒之间的接触增多,进一步加速聚结成块的过程。
三、肥料结块的判定标准为了准确判断肥料是否结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1. 外观:首先应观察肥料的外观。
如果肥料表面有大块聚结的团块存在,那么可以初步判断肥料存在结块问题。
同时,还需注意观察颗粒的大小和均匀性。
2. 湿度检测:肥料的湿度也是判断结块的重要指标。
可以使用湿度计来测量肥料中的水分含量。
一般来说,湿度超过肥料吸湿平衡时,结块的风险就会增加。
3. 可溶性检测:结块肥料中,肥料颗粒间的结合力增强,导致肥料中养分的释放速度下降。
通过溶解肥料样品后测量其中溶解的养分含量,可以评估肥料结块的程度。
如果养分溶解率较低,则说明肥料存在结块问题。
4. 净重检测:肥料结块后,团块之间的空隙变小,导致单位体积内的肥料重量增加。
可以通过称重方法来测量肥料的净重,如果同样体积的结块肥料重量较大,则可以判定结块严重。
综上所述,肥料结块的判定标准可以从外观、湿度检测、可溶性检测和净重检测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
肥料的结块和防结块

肥料的结块和防结块一、肥料结块的原因肥料结块是由粒子(颗粒、丸粒、粒片、挤条,粉末和结晶等)的接触点。
有三种不同性质的接触点:(1)相接触点;(2)附着接触点;(3)液体接触点。
相接触(盐桥)是肥料粒子间接触点形成晶体连结,称为晶桥。
由晶桥引起的肥料结块是最严重的结块。
晶桥肥料在贮存过程中内部继续发生化学反应,发生溶解/再结晶过程和热作用等因素引起的。
附着接触(毛细管附着力)是在接触界面上的分子吸引生成的。
这种吸引力称V an der waals力是比较弱的。
这种接触型结块是由于粒子的塑性和受压(肥料堆的深部或袋装肥料抹高)条件下发生的。
这种结块不严重,稍加处理就可以恢复原来松散性。
液体接触是由于肥料的含水量很高,在粒子间形成饱和溶液的液膜。
生成这种接触点称为“发粘”,虽然其粘力不大,但相当麻烦。
二、影响肥料结块的因素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肥料在储存中结块主要是由吸湿引起的,实际上引起肥料结块的因素很多,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内在因素与肥料本身的物理——化学的组成和结构有关;外部因素与肥料在装卸和储存中接触的环境有关。
含水量的影响肥料含水量对其在贮存中的结块影响最大。
任何结块机理都与肥料中的液相含量有关,所以这里讲肥料含水量是指形成溶液相的游离水含量,不包括结合水在内。
其测定方法是在25~30℃真空干燥16~18h,其他测定方法,如烘烤法或卡尔——费休(Karl-Fischer)法都可能包括结合水在内。
各种肥料的最高极限含水量有一些规定。
含尿素或硝酸铵等氮肥高的肥料,要求干燥充分,含水量最低。
下面列出各类肥料最高极限含水量的范围。
(1)含水量0~0.5%的肥料硝酸铵、尿素、硫酸铵、硝酸钙、硝酸钠。
(2)含水量0.5~1.0%的肥料含有硝酸铵或尿素的NP复合肥料,其N:P2O5≥1.0。
(3)含水量1.0~1.5%的肥料含有硝酸铵或尿素的NP复合肥料,其N:P2O5<1.0。
(4)含水量1.5~2.0%的肥料不含硝酸铵或尿素的NP复合肥料,其N:P2O5<1.0。
钙镁磷肥可以减少复合污染农田不同品种玉米Cd、As吸收

钙镁磷肥可以减少复合污染农田不同品种玉米Cd、As吸收董春雨;王凯;邓琪;任利娟;李嘉琦;张昌琦;张乃明;包立【期刊名称】《中国土壤与肥料》【年(卷),期】2022()9【摘要】因长期施用化肥致使农田土壤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肥力下降、酸化、板结、砷镉等元素含量超标等问题,严重影响耕地质量。
钙镁磷肥呈碱性,可以改良酸性土壤,同时可以钝化土壤中的重金属,调节元素失衡,减少有机质流失等问题。
以云南省个旧市大屯镇污染农田为背景,探究施用钙镁磷肥对当地4种玉米品种(路单12号、足玉7号、红育2号、华兴单88号)的产量,以及对籽粒中As、Cd含量和土壤有效态As、Cd及pH的影响。
结果表明:(1)在钙镁磷肥的处理下,与裸地相比,红育2号土壤pH的改良效果最好;(2)综合考虑玉米对土壤中有效态As、Cd含量的影响,红育2号具有较好的效果,而路单12号无显著效果;(3)施用钙镁磷肥,红育2号的产量达到最大,采用红育2号是增加玉米产量的最佳选择;(4)综合考虑钙镁磷肥对玉米籽粒中As、Cd含量的影响,红育2号具有较好的效果,而路单12号仅在降低玉米籽粒中As含量效果较好。
【总页数】6页(P45-50)【作者】董春雨;王凯;邓琪;任利娟;李嘉琦;张昌琦;张乃明;包立【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云南省土壤培肥与污染修复工程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相关文献】1.滤泥有机肥对镉砷复合污染农田玉米吸收重金属的影响2.巯基-蒙脱石复合材料对不同程度Cd污染农田土壤修复研究3.硅钙钾肥对复合污染农田土壤上玉米吸收镉、砷的影响4.硅钙钾肥对复合污染农田土壤上玉米吸收镉、砷的影响5.联合施肥对复合污染农田水稻As、Cd吸收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结块原因分析

结块原因分析为查找结块的原因,查询资料整理如下:1. 结块机理关于晶体结块的理论, 目前公认的有晶桥理论和毛细管吸附理论.1.1晶桥理论( 或结晶理论)此理论认为由于晶体自身因素(晶体的性质、化学组成、粒度、粒度分布及晶体的几何形状)和外界因素(湿度、温度、压力和杂质等)的影响,使晶体表面溶解并发生重结晶,从而在晶粒之间的相互接触点上形成晶桥,使晶粒粘接在一起,逐渐形成巨大的团块。
1.2毛细管吸附理论此理论认为由于微细晶粒间毛细管吸附力的存在, 使毛细管弯月面上的饱和蒸汽压低于外部的饱和蒸汽压, 这就为水蒸汽在晶粒间的扩散造成条件,使离子向颗粒接触点处移动,导致相邻颗粒间形成交联和粘结使晶体易于吸潮,最后导致结块。
2.结块的因素影响结块的因素比较多,主要因素有晶体的含水量、晶体的颗粒大小、晶体的颗粒强度、晶体的吸湿性以及贮存温度、贮存压力等。
2.1水分水在结块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水分的多少由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方面控制。
2.1.1内部原因2.1.1.1颗粒的含水量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当温度降低时溶解度也随之降低,晶粒表面发生重结晶,晶粒之间形成晶桥从而结块。
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降低水含量,可以减少晶体结块。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要尽量降低水含量;贮运过程中应采用防潮的包装物,控制温度和湿度,这些措施都有助于防止结块。
2.1.1.2吸湿性晶体的吸湿性与其自身性质有关。
若晶体具有很强的吸湿性(能吸附水分子),则易将将晶粒表面溶解这时一旦外界条件有变化极易重结晶形成晶粒,从而晶体凝聚在一起形成结块。
2.1.2外部原因环境湿度对结块的影响也很大,当自然环境温度下的环境湿度较高时,晶体会快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晶体表面溶解重结晶,从而发生结块。
2.2温度温度对结块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贮存和包装两方面。
2.2.1贮存温度在贮存过程中,若有温度变化,在水分存在下,会引起溶解一结晶重复发生,促使晶桥生成形成结块。
钙镁磷肥的施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钙镁磷肥的施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钙镁磷肥是一种含磷为主,同时含有钙、镁、硅等成分的多元肥料。
钙镁磷肥不溶于水、无毒、无腐蚀性、不易吸湿、不易结块,为化学碱性肥料。
下面我们将会讲到钙镁磷肥的施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钙镁磷肥的施用方法
(1)最适合于作基肥深施。
钙镁磷肥施入土壤后,其中磷只能被弱酸溶解,要经过一定的转化过程,才能被作物利用,所以肥效较慢,属缓效肥料。
一般要结合深耕,将肥料均匀施入土壤,使它与土层混合,以利于土壤酸性的溶解,并利于作物的吸收。
(2)与10倍以上的优质有机肥混拌堆沤1个月以上,沤制好的肥料可作基肥、种肥,也可用来蘸秧根。
二、施用钙镁磷肥注意事项
(1)钙镁磷肥与普钙、氮肥配合使用效果比较好,但不能与它们混施。
(2)钙镁磷肥通常不能与酸性肥料混合施用,否则会降低肥料的效果。
(3)钙镁磷肥的用量要合适,一般每亩用量要控制在15~20千克。
过多地施用钙镁磷肥,其肥料利用率不仅不会递增,而且会出现递减的问题。
通常每亩施镁磷肥35~40千克时,可隔年施用。
(4)钙镁磷肥最适合施用于对枸溶性磷吸收能力强的作物,如油菜、萝卜、豆科作物和瓜类等作物上。
钙镁磷肥的施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就介绍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掌握了科学施用钙镁磷肥的方法。
钙镁磷肥广泛适用于各种作物和缺磷的酸性土壤,在使用时区别对待不同的土壤肥料才能够高效利用,发挥肥料的有效价值。
复合肥知识及防结块学习资料

培训学习资料第一章肥料的基础知识什么是肥料?我们把凡是施入土壤或通过其他途径,能够直接或间接为植物提供营养成分,改良土壤理化性质,为植物提供良好生活环境的物质统称为肥料。
直接供给作物必需营养的那些肥料称为直接肥料,如氮肥、磷肥、钾肥、微量元素和复合肥料都属于这一类。
而另一些主要是为了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从而改善作物的生长条件的肥料称为间接肥料,如石灰、石膏和细菌肥料等就属于这一类。
肥料是作物的粮食,是增产的物质基础,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化肥在粮食增产中的作用,包括当季肥效和后效,平均增产效果为50%,我国近年来的土壤肥力监测结果表明,肥料对农产品产量的贡献率,全国平均为57.8%。
中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应该说一半归功于肥料的作用。
一、作物生长必须的营养元素1、作物必需营养元素的确定:A、作物缺乏这种元素时,就不能正常生长、结出果实。
B、当作物缺乏这种元素时,其他元素不能代替,只能依靠补充这种元素来解决。
C、这种元素在植物体内起着固定的、特定的生理作用。
简称:必要性,不可代替性,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
2、作物必需的16种营养元素:大量元素:碳、氢、氧、氮、磷、钾中量元素:钙、镁、硫微量元素:铁、氯、铜、锌、锰、钼、硼。
在16种元素之中,C、H、O占植物干物质的90%以上,可以从空气和水中获得,N占植物体干物质总量的1.5%左右,除了豆科植物借根瘤菌可以从空气中固定一定数量的氮外,一般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其他几种元素占植物体干物质总量5%左右。
3、有益元素:有些元素对植物有刺激作用,但不是必须的,或对某些植物类型在特定条件下是必须的,因此,人们将这些矿质元素称有益元素。
主要有硅、钠、钴、硒、镍、铝等。
二、肥料的分类按化学成分分:无机肥料、有机肥料、有机无机肥料;按养分分:单质肥料、复混(合)肥料(多养分肥料);按肥效作用方式分:速效肥料、缓效肥料;按肥料物理状况分:固体肥料、液体肥料、按作物对营养元素的需求量分:大量元素肥、中量元素肥、微量元素肥1、按化学成分A、有机肥料:指主要来源于植物和动物,施于土壤以提高植物养分为主要功能的含氮物料。
肥料防结块缓释概况及性能快速表征方法探讨

1
颗粒肥料结块原因及处理方法
化肥是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占 40 % 是一些化肥由于产品物理化学性能的影响,发生结 块,破坏了其原有的自由流动状态,使用之前还需 要人工乃至机械的破碎处理,给施用带来严重不
[ 15 ] 能,实验天数长达 186 天,甚至 216 天 。作者 采用淋洗法原理,模拟肥料施入土壤的环境,设计
图3
未包膜尿素养分释放曲线
了快速表征颗粒肥料缓释性能测试装置,如图2 所 示。根据研究需要,通过调节阀 2 、 3 来控制淋洗 液的流量,流出液中营养元素的含量及其相对浓度 变化就可直接反映出颗粒肥料的养分释放速率。
第8 期
钱佳等:肥料防结块缓释概况及性能快速表征方法探讨
・ 797 ・
[ l6 ] 包膜肥料的养分释放过程可描述为两个阶段 :
而常新的话题。而化肥在使用这个过程中利用率的 高低是评价肥料质量的一个重要依据。防结块和缓
[ l8 ] 释都是理想肥料的优良特性 。因此,研究颗粒
第一阶段包括水分子通过膜的扩散过程及其在肥料颗 粒内形成饱和溶液;第二阶段是在包膜肥料内部形成 压力,并导致膜的破裂或破膜溶液的外流。而第二阶 段又可进一步描述为3 个阶段,即起始增速阶段、中 间降速阶段和恒速阶段。本实验制备了两种包膜尿素 l 号和2 号,其制备过程一致,区别在于所采用润湿 液、粉末和调理剂不同。作者故意设计了理论上效果 有差异的配方 ( ,目的是为了考察 2 号样优于l 号样) 测试装置的合理性。从图3 !图5 可看出,未包膜尿 素、 l 号包膜尿素和2 号包膜尿素在起始增速阶段持 续的时间、最高氮质量分数 (即最大释放速率) 和氮释 放率分别为: 30 m in 、 6l. 67 m mL 和 88. l2 % ; 30 g/ 、 / 和 ; 、 / m i n 37. 56 m i n l7. 60 m g mL 76. 43 % 60 m g mL 和5l. 60 % 。完成起始增速和中间降速阶段,未包膜 尿素需要60 m i n ,氮释放率达99 % 以上; l 号样需要 时间 60 m i n ,氮释放率为 90 % ; 2 号样需要时间 75 m i n ,氮释放率为58. l2 % 。起始增速和中间降速阶段 所需时间越长,养分释放率越低,肥料释放养分的平 均速率则越慢,表明该肥料缓释性能越好。上述实验 结果表明, 2 号样优于l 号样优于未包膜尿素,与理 论设计一致。可见,本测试装置具有较好的应用性。 研究者的成果表明,植物生长过程中有两个需 肥的关键时期,一个是营养临界期,另一个是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