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基础知识
药学基础知识

药学基础知识药学是一门研究药物的起源、性质、制剂和使用的学科。
它涉及了多个领域,包括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和药物治疗学等。
药学的基础知识对于医学领域的从业者和患者来说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药学的基础知识,包括药物分类、药理学原理、药剂学制剂以及药物治疗学。
一、药物分类药物可以按照不同的属性进行分类。
最常见的分类方法是按照治疗作用的不同来分类,包括:1. 西药和中药:西药是指从化学合成或通过生物技术制备的药物,而中药指的是从天然草药中提取的药物。
2. 参考药物:参考药物是指已经获得批准并广泛使用的药物,可以作为其他药物研发的基准。
3. 治疗药物:治疗药物是指用于治疗特定疾病或缓解症状的药物,如抗生素、降压药等。
4. 预防药物:预防药物是指用于预防疾病或减少患病风险的药物,如疫苗、口服避孕药等。
二、药理学原理药理学研究药物对生物体的作用机制。
药物通过与生物体内的受体结合或影响某些生物化学过程来产生作用。
药理学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受体与药物结合:大多数药物通过与受体结合来发挥作用。
受体可以是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也可以是细胞内的酶。
药物与受体的结合可以促进或抑制生物体内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
2. 药物代谢:药物在体内通常会经历代谢过程,即被酶系统转化为更易排出的代谢产物。
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是肝脏,药物代谢不仅可以改变药物的活性,还可以产生毒性代谢产物。
3. 药物动力学:药物动力学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
了解药物的动力学特性可以帮助合理使用药物,减少副作用和提高疗效。
三、药剂学制剂药剂学研究药物的制备和配伍方法。
药剂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药物剂型:药物剂型是指药物的给药形式,如片剂、胶囊、注射剂等。
药物剂型的选择要考虑药物的性质、患者的需要以及给药途径等因素。
2. 药物稳定性:药物稳定性是指药物在制剂中的稳定性。
药物的稳定性受到温度、光照、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制剂的选择和贮存条件对药物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药学基础知识

药学基础知识导言:药学是一门研究药物以及药物在人体中的作用、运用和药物的研发、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学科。
掌握药学基础知识对于从事药学研究、药物生产与质控的人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药学基础知识的几个主要方面,包括药物的分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以及药品质量控制等内容。
一、药物的分类药物可以按照多个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根据药物的来源,可以将药物分为天然药物和合成药物。
天然药物是指从植物、动物或微生物等天然物质中提取或纯化得到的药物,具有丰富的药效成分。
合成药物是指通过化学合成的方式制造出的药物,常见的有抗生素、化学类药物等。
根据药物的作用机制,可以将药物分为刺激性药物、抗生素、抗癌药物等。
根据药物的途径,可以将药物分为口服药物、局部应用药物、静脉注射药物等。
药物的分类对于药物的研究、开发以及使用等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代动力学是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研究。
药物在人体内的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药物的化学结构、剂型、给药途径等。
药物的吸收是指药物经过给药途径进入到血液循环中的过程。
药物的分布是指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和分布的过程。
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是指药物被机体内的酶系统代谢转化成代谢产物或被消除的过程。
药物的排泄是指药物在人体内从血液循环中移除的过程。
三、药效学药效学是药物的药理学效果的研究,即药物和人体或动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药物的药效学研究主要包括药物的目标位点、与目标位点的结合作用、激活效应等。
药物对于不同的目标位点有不同的作用方式,如激动剂、抑制剂、拮抗剂等。
通过研究药效学,可以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进而指导药物的合理使用。
四、药品质量控制药品质量控制是在药物生产过程中对药品的质量进行监督和控制的过程。
药品质量控制的目标是确保药物的质量符合要求,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药品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原辅材料的质量控制、药物生产过程的控制、药品的质量检测以及药品的储存和运输控制等。
药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药学基础知识点总结1. 药品分类药品可以根据其用途、来源、剂型等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一般来说,药品可以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处方药是指需要医生开具处方才能购买的药品,通常用于治疗严重疾病或需要专业指导的药物。
非处方药是指可以直接购买的药品,通常用于治疗一些较为轻微的症状或疾病。
此外,药品还可以根据其来源分为化学药品、天然药品和生物制品等。
化学药品是在实验室中通过合成或半合成的方法生产的药物,天然药品是从植物、动物等自然界中提取或制备的药物,生物制品则是通过生物技术生产的药物。
2. 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药物在体内的作用过程可以分为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四个阶段。
吸收是指药物通过口服、注射等途径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药物吸收的速度和程度取决于药物的特性以及给药途径。
分布是指药物在体内吸收后分布到各个组织和器官的过程,这个过程受到药物的蛋白结合率、血流灌注量等因素的影响。
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经过肝等器官代谢成为更容易排泄的物质的过程,药物代谢可以增加药物的水溶性、降低毒性和延长作用时间。
排泄是指药物通过肾脏、胆汁、肠道等途径从体内排出的过程,排泄可以减少药物在体内的浓度、降低毒性。
3. 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药代动力学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对药物的作用时间、浓度等参数的影响。
药效动力学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机理、药效曲线、剂量反应关系等方面的参数。
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作用过程和作用规律,从而指导临床用药和药物研发等工作。
4. 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是指药物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不良效应,不良反应包括药物过敏、药物毒性、药物相互作用等。
药物在体内的不良反应可能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甚至有些不良反应可能会导致患者的生命危险。
因此,临床用药人员需要对药物不良反应有所了解,并在用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
药学知识点汇总

药学知识点汇总1. 药物分类与剂型-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OTC)- 化学药品与生物制品- 固体剂型:片剂、胶囊、颗粒- 液体剂型:溶液、悬浮液、乳剂- 半固体剂型:软膏、凝胶- 气体剂型:喷雾、气雾剂2. 药物动力学- 药物吸收:口服、注射、经皮- 分布:血浆蛋白结合、组织分布- 代谢:肝脏代谢、肾脏代谢- 排泄:尿液排泄、粪便排泄3. 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物作用机制- 药物受体相互作用- 药物副作用与毒性4. 药物制剂技术- 制剂设计原理- 制剂工艺流程- 质量控制与稳定性研究5. 药物分析- 定性分析:色谱法、光谱法- 定量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 药物纯度与杂质检测6. 临床药学- 药物选择与用药指导- 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监测与个体化治疗7. 药物政策与管理- 药品注册与审批流程- 药品市场准入与医保政策 - 药品知识产权保护8. 药物安全与合理用药-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药物滥用与依赖性- 合理用药原则与指南9. 药物经济学- 药品成本效益分析- 药品市场定价策略- 药品价值评估10. 药物信息学- 药物数据库管理- 药物信息检索与利用- 电子处方与药物信息系统11. 药物合成与天然药物化学 - 有机合成药物方法- 天然产物的提取与分离 - 生物合成与半合成药物12. 药物储存与运输- 药品储存条件与有效期- 药品运输管理- 药品召回与退货处理13. 特殊药物管理- 放射性药物- 疫苗与生物制品- 高风险药品管理14. 药物教育与培训- 药学专业知识教育- 药事法规与伦理- 药师职业发展与继续教育15. 药物研究与开发- 新药发现与开发流程- 临床试验设计与实施- 药物上市后监测与评价以上是药学知识点的汇总,涵盖了药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包括药物的分类、动力学、效应学、制剂技术、分析方法、临床应用、政策管理、安全合理用药、经济学、信息学、合成化学、储存运输、特殊药物管理、教育培训以及研发等。
药学基本知识

药物基础知识第一节概述一、药物是特殊商品(一)生命关联性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这是药品首要的特殊性。
(二)高质量性质量标准严格(三)公共福利性(四)高度的专业性(五)品种的多样性(六)消费者的低选择性(七)需求的迫切性(八)缺乏需求价格弹性二、药品的分类(一)按药品的来源分类1、动物性药:利用动物的全体或分脏器或其分泌物、排泄物直接制成的药物。
中药的全蝎、全虫等。
2、植物性药:利用植物的各部分如皮、花、根、茎、叶、果实等制成的药品或提取植物的药用部位中的有效成分的药品,如阿片、人参、芦丁、吗啡等。
3、矿物药:直接利用矿物或经过加工而制成的药物如硫磺、硼砂及一些无机盐如硫酸钠等。
4、抗生素:利用生物(包括微生物、植物和动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或由其他方法获得的)有机物质制成的药品如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等。
或利用上述有机物质进行人工合成制得的半合成抗生素,如利福平等。
5.生物制品:根据免疫学原理用微生物(细菌、病毒、立克次体等)、微生物和动物的毒素、人和动物的血液及组织等制成的药品,如菌苗、疫苗类毒素、免疫血清、血浆、人体白蛋白等。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溶液(贝复济)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6.人工合成药:利用化学方法合成的药品如扑热息痛、阿司匹林等。
(二)按药物剂型分类按剂型分类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药品的外观形态、给药途径、制备方法及储存养护要求等。
药品剂型主要有:片剂、注射剂、胶囊剂、丸剂和滴丸剂、膜剂、液体制剂、软膏剂、颗粒剂、栓剂、气雾剂、控释剂等等。
(三)按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这是一种国际通用的重要的药品分类管理方法,世界上发达国家及部分发展中国家先后实行了这种以推动和鼓励自我治疗为目的药品管理制度。
(四)按用途第二节药物的剂型及特点一、注射剂注射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溶剂或分散介质制成的供注入人体内的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及供临用前配制或稀释成溶液或混悬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制剂。
药学相关知识点总结

药学相关知识点总结1. 药物的分类药物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包括:- 按照作用机制:分为激动剂、抑制剂等;- 按照化学结构:分为抗生素、激素等;- 按照用途:分为止痛药、抗生素等。
2. 药物的剂型剂型是指药物在给药时的物理形态和所采用的给药途径,常见的剂型包括片剂、胶囊、注射剂、口服液等。
3. 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代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学科。
了解药代动力学有助于合理用药,预防不良反应。
4. 药物的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多种药物在体内同时使用时,相互影响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或药效学,导致药物效果增强或减弱。
5. 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的不良反应是指在治疗剂量下,出现了与预期治疗效果无关的不良反应。
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对临床用药非常重要。
6. 药物的贮藏药物贮藏是指将药品妥善保存,以保证其质量。
常见的贮藏条件包括储存温度、湿度、光照等。
7. 药物的生产药物的生产包括原料药的生产和制剂的生产。
原料药是指用于制药的原料,制剂是指将原料药加工成片剂、胶囊等剂型的过程。
8. 药物的合理用药合理用药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代谢和排泄能力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种类、剂量、剂型和给药途径,以获取最佳的治疗效果。
9. 药物的质量控制药物的质量控制是指通过对原材料、中间体、制剂等各个环节的检验,保证药物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10. 药物的临床应用药物的临床应用是指将研发的新药或已上市的药物用于临床治疗的过程。
11. 草药学草药学是研究植物药物的学科,它与药物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了解植物药物的成分与药理作用,有助于开发新的药物。
12. 中药学中药学是中国传统药物学的学科,它研究中药材的性味归经、功效与用法用量等。
总结:以上是一些药学相关的知识点,它们对于理解药物的研发、生产、质量控制、临床应用等方面都非常重要。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药学的基础知识,并且对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有所帮助。
药学的知识点总结大全

药学的知识点总结大全药学是研究药物的起源、制备、性质、作用、用途和不良反应等,以及药物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的一门学科。
药学包括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制剂学、药理毒理学、药物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在现代医学中,药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它的研究成果直接影响到药物的质量、疗效和安全性。
下面是药学的一些核心知识点总结:1.药物化学:药物化学是指研究药物的结构、性质、合成及变化规律的学科,它是药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在药物化学中,需要了解有机化学、结构化学、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性质等知识。
通过对药物分子结构的研究,可以为药物的发现和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2.药理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的作用机理、效应和药物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的学科。
药理学的内容涉及到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以及在生物体内的药效学、毒性学等方面的知识。
了解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理,可以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3.药剂学: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制备、保存、稳定性和质量控制等的学科。
药剂学需要了解物理化学、药品制剂学、溶解度、分散性等方面的知识,以便研究各种类型的制剂及其适用性和稳定性。
4.制剂学:制剂学是研究制剂的种类、性质、制备方法、检验标准及其应用等的学科。
制剂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固体制剂、液体制剂、半固体制剂、气雾剂、注射剂等。
通过制剂学的研究,可以为合理用药提供有效的给药途径和药物形式。
5.药理毒理学:药理毒理学是研究药物的药效学和毒性学的学科。
它涉及到药物的生理作用、疗效、不良反应、毒性及毒理作用的机制等方面的内容。
了解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理和毒性表现,可以为合理用药和药物安全提供依据。
6.药物分析:药物分析是研究药物的化学组成、结构、质量和纯度等的学科。
它包括物理分析、化学分析、仪器分析、色谱分析、光谱分析、质谱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药物分析,可以对药物的质量进行评价和监控,保证药物的安全有效使用。
7.药物与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与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多种药物在合用时,由于它们在生物体内发生的相互作用而引起的药效改变、不良反应及毒性反应等。
药学考哪些知识点总结

药学考哪些知识点总结药学是研究药物的起源、性质、制剂、利用和临床应用的科学。
药学考试作为评价学生对药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考察的知识点非常广泛。
下面就一些常见的药学考试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药物化学1. 药物化学基础药物化学是药学中的基础学科,包括有机化学、生物化学、药用物理化学等内容。
药物的分子结构、性质和合成方法是药学考试中的重要知识点。
2. 药物分子结构对于常见的药物分子结构,学生需要了解其分子式、结构式和命名规则,掌握常见的官能团和化学键特点。
3. 药物性质药物的性质包括理化性质和药理性质,其中理化性质包括药物的溶解度、稳定性、光学活性等,药理性质包括药物的毒性、药效、途径等。
4. 药物合成学生需要了解药物的合成方法,掌握简单的有机合成反应和方法。
二、药物分析1. 药物分析基础药物分析是药学中的重要学科,包括分析化学的基础知识、仪器分析方法和质量控制技术。
2. 药物分析方法学生需要掌握药物的理化性质分析方法,如色谱法、光谱法、电化学分析法等,以及化学分析和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药物质量控制学生需要了解药物质量控制的相关法规和标准,掌握对药物质量进行评价和检验的方法。
三、药物制剂学1. 药物制剂基础药物制剂学是研究药物剂型、制备、贮存和应用的学科,学生需要了解药物剂型的分类、特点和应用。
2. 药物制剂制备学生需要了解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和工艺流程,掌握各种剂型的制备原理和技术。
3. 药物制剂质量控制学生需要了解药物制剂质量控制的相关法规和标准,掌握对药物制剂质量进行评价和检验的方法。
四、药理学1. 药理学基础药理学是研究药物的作用机理和药效学的学科,学生需要了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原理。
2. 药物的作用机理学生需要了解常见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分子靶点,掌握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途径和生物学效应。
3. 药物的药效学学生需要了解药物的药效学特点和评价方法,掌握药物的药效参数和量效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学基础知识单选题:1.关于药物的说法,错误的是?(E)A.药物对疾病具有预防、治疗或诊断作用B.药物可调节机体生理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保持身体健康C.规定药物有适应症、用法和用量D.药物可分为:中药和天然药物,化学药物,生化药物E.用于防病、治病及诊断的药物粉末或药物结晶能直接供病人使用2.任何药物在临床使用前都必须制成适合于患者使用的给药形式,即剂型(A)A.安全、有效、稳定B.安全、有效、经济C.经济、有效、稳定D.安全、经济、稳定3.关于下列说法,哪项是错误的?(A)A.将药物用于临床使用时,能直接使用原料药B.必须将药物制备成具有一定形状和性质的剂型C.适宜的药物剂型可充分发挥药效D.适宜的药物剂型可减少毒副作用E.适宜的药物剂型便于使用与保存4.关于剂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A.剂型为适应诊断、治疗或预防疾病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B.剂型不是临床使用的最终形式C.剂型是药物的传递体,将药物输送到体内发挥疗效D.剂型对药效的发挥起极为重要的作用5.关于剂型的重要意义,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A.不同剂型不能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B.不同剂型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C.不同剂型改变药物的毒副作用D.有些剂型可产生靶向作用E.有些剂型影响疗效6.下列哪种剂型起效最快?(A)A.注射剂B.胶囊剂C.缓释制剂D.植入剂7.下列哪种剂型属长效制剂?(C)A.注射剂B.吸入气雾剂C.缓释制剂D.口腔崩解片剂8.药物制剂经口服用后进入胃肠道作用(A)A.起局部或经吸收而发挥全身B.起局部C.经吸收而发挥全身D.以上皆不对9.胶囊剂系指将药物而制成的固体制剂(C)A.填装于空心硬质胶囊中B.密封于弹性软质胶囊中C.以上均可D.以上均不对10.关于胶囊剂的特点,下面哪种说法是错误的?(B)A.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提高药物的稳定性B.与片剂、丸剂等相比,在胃肠道中迅速分散、溶出和吸收,药物在体内起效慢C.液态药物的固体剂型化:软胶囊D.可延缓药物的释放和定位释药:缓释胶囊E.可使胶囊具有各种颜色或印字,便于识别11.片剂指药物与辅料混合均匀后压制成的片状或异型片状制剂(C) A.经制粒 B.不经制粒 C.以上均可 D.以上均不对12.关于片剂的优点,下面哪种说法是错误的?(B)A.剂量准确、含量均匀B.化学稳定性不好C.携带、运输、服用均较方便D.产量高、成本低E.可制成不同类型的各种片剂:分散片、缓释片、口崩片、肠溶包衣片、咀嚼片等13.片剂可供(D)A.只能内服B.只能外用C.以上均对D.以上均不对14.关于普通片剂不足之处的说法,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A.幼儿及昏迷病人不易吞服B.压片时加入的辅料,有时影响药物的溶出和生物利用度C.如含有挥发性成分,久贮含量有所下降D.如含有挥发性成分,久贮含量有所增加15.分散片在21℃ ? 1℃下的水中即可崩解分散,并通过180μm孔径的筛网(A)分钟分钟分钟 D.以上均不对16.关于分散片的用法,哪项是错误的?(E)A.直接吞服B.加入水中分散后饮用C.可咀嚼D.可含服E.以上皆不对17.缓释片系指能够控制药物释放速度,以药物作用时间的一类片剂(C)A.缩短B.不改变C.延长18.缓释片具有血药浓度的优点(B)A.波动B.平稳C.与普通制剂一样19.缓释片具有服药次数的优点(A)A.少B.多C.与普通制剂一样20.缓释片具有治疗作用时间的优点(A)A.长B.短C.与普通制剂一样21.关于缓释片的用法,哪项是正确的?(A)A.直接吞服B.可掰开后服用C.可咀嚼D.可压碎后服用22.口腔崩解片可怎样服用?(D)A.可按普通制剂吞服B.可放于水中崩解后送服C.可不需用水吞咽服药D.以上皆可23.口腔崩解片可适用于哪些患者?(F)A.老人B.小儿C.吞咽困难的患者D.取水不方便的患者E.一般患者F.以上皆可24.使机体生理、生化功能的作用称为兴奋(B)A.减弱B.加强C.不变25.药物的选择性高是因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且组织细胞对药物的反应性(C)A.小,高B.大,低C.大,高D.小,低26.选择性高的药物,药理活性较,使用时针对性较(A)A.高,强B.高,弱C.低,强D.低,弱27.下面哪种说法不是选择性低的药物的特点?(D)A.作用范围广B.使用时针对性不强C.不良作用较多D.作用范围小28.一些与治疗的作用有时会引起对患者不利的反应,称为不良反应(B)A.有关B.无关C.相关29.根据治疗目的、用药剂量大小或所发生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不良反应按其性质不包括:(G)A.副作用B.毒性反应C.变态反应D.继发性反应E.后遗效应F.致畸作用G.疗效30.关于不良反应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A)A.几乎所有的药品都有不良反应,每个用药者都会发生B.该用药时,当用药,不要“因噎废食”C.必须注意有无不良反应的发生D.发生了严重的不良反应,应及时去医院就诊31.副作用是指后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B)A.用药剂量过大B.用药物的治疗量C.用药时间过长D.以上均不对32.下面关于副作用的说法,哪种是错误的?(A)A.一般都较严重,是不可逆性的功能变化B.随治疗目的的不同,副作用有时也可成为治疗作用C.因是用治疗量的药物时出现的副作用,是难以避免的,故可事先向患者说明,以免误认为病情加重D.有些药物的副作用可以设法纠正33.下面的说法,哪种是错误的?(C)A.药物的选择性低,作用范围广B.治疗时利用了药物的一种或两种作用,其他作用则成为副作用C.药物的选择性低,作用范围窄D.药物的选择性高,作用范围窄34.下面的说法,哪种是错误的?(D)A.毒性反应: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引起的不良反应B.因服用剂量过大而立即发生的毒性反应称为急性毒性C.因长期用药后逐渐发生的毒性作用称为慢性毒性(致癌、致畸、致突变)D.毒性反应是不可预期的E.临床用药时应注意掌握用药的剂量和间隔时间,必要时应停药或改用其他药物35.受体的主要特征不包括哪些?(A)A.不饱和性B.特异性C.可逆性D.高亲和力36.受体的主要特征不包括哪些?(A)A.非立体选择性B.区域分布性C.亚细胞或分子特征D.结构专一性E.配体结合试验资料与药理活性的相关性F.生物体存在内源性配体37.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药物剂量的大小与血药浓度的高低成,亦与药效的强弱有关;这种剂量与效应的关系称量效关系(A)A.正比B.反比C.不成比例38.把出现中毒症状的最小剂量称为(C)A.最小有效量B.阈剂量C.最小中毒量D.最大有效量39.药物在体内的转运过程不包括?(C)A.吸收B.分布C.代谢D.排泄40.药物被吸收入血后,与结合的药物量与被吸收入血的药物量的比率叫血浆蛋白结合率(A)A.血浆中特定蛋白B.血浆中所有蛋白C.组织中特定蛋白D.组织中所有蛋白41.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意义不包括哪一种?(B)A.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大小是药物在体内分布的一种重要影响因素B.大多数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是不可逆的C.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在体内消除较慢,作用维持时间较长D.同时应用两种与血浆蛋白结合率很高的药物,应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42.关于药物的代谢,哪种是错误的?(D)A.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发生的结构变化B.多数药物主要在肝脏经药物代谢酶的催化,进行化学变化,重要的药物代谢酶是细胞色素P-450C.药物代谢使药理活性改变D.所有的药物均会通过代谢43.关于下列说法,哪种是错误的?(C)A.由活性药物转化为无活性的代谢产物,称为灭活B.由无活性或活性较低的药物变为有活性或活性强的药物,称为活化C.药物转化的最终目的是促使药物留在体内D.排泄:药物在体内经吸收、分布、代谢后,最终以原形或代谢产物经不同途径排出体外44.给药后不同时间采血,测定血药浓度,以血药浓度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就可得出血药浓度-时间曲线通过该曲线可定量分析药物在体内的变化(A)A.动态B.静态C.恒定45.药时曲线下面积(AUC):表示在服用药物某一剂量后一定时间内吸收入血的药物相对量如果服用一种药物同一剂量的两种不同剂型后得出的AUC不同,则表明两者吸收率(A)A.不同B.相同C.恒定46.下面的说法,哪种是错误的?(D)A.潜伏期:用药后到开始出现疗效的一段时间B.药峰浓度(Cmax)是指用药后所能达到的最高浓度C.药峰时间(Tmax)是指用药后达到最高浓度的时间D.持续期:药物维持有效浓度的时间,其长短与药物的吸收和消除速率无关47.关于残留期的说法,哪种是错误的?(D)A.残留期:体内药物已降到有效浓度以下,但又未从体内完全消除B.残留期的长短与消除速率有关C.残留期长,反映药物从体内消除慢D.残留期长,反映药物从体内消除快48.潜伏期主要反映了药物的什么过程?(A)A.吸收和分布过程B.消除过程C.代谢过程D.以上均不对49.药峰浓度(Cmax)是指用药后所能达到的最高浓度;与药物剂量成(A)A.正比B.反比C.不成比例50.关于生物利用度的意义,下列说法哪些是错误的?(A)A.不用于评价仿制药品的生物等效性B.考虑食物对于药品吸收的影响C.考察某一药物对另一药物吸收的影响D.考察不同生理、病理状态对药物吸收的影响E.评价药物的首过效应51.关于药物消除半衰期(t1/2)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D)A.消除半衰期(也称生物半衰期,t1/2,简称半衰期):指血药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B.药物的生物半衰期与药物本身的结构性质有关,还与机体消除器官的功能有关C.如果药物的生物半衰期有改变,表明消除器官的功能变化D.肝、肾功能低下者,药物的生物半衰期缩短E.药物的生物半衰期长,表示药物在体内消除慢,滞留时间长52.连续给药的情况下,需经过个半衰期(t1/2)才能达到稳态血药水平或坪值(A)~5 ~2 ~3 ~753.关于稳态血浆浓度的定义,正确的是?(A)A.稳态血浆浓度是指连续多次用药后,当用药量与消除量达到动态平衡时,多次用药的锯齿形药时曲线将在某一水平范围内波动,称为稳态血浆浓度,又称为坪浓度B.稳态血浆浓度是指连续多次用药后,当用药量大于消除量时,多次用药的锯齿形药时曲线将在某一水平范围内波动,称为稳态血浆浓度C.稳态血浆浓度是指连续多次用药后,当用药量小于消除量时,多次用药的锯齿形药时曲线将在某一水平范围内波动,称为稳态血浆浓度54.关于稳态血浆浓度的意义,哪些是错误的?(A)A.临床用药上,力求服药后能缓慢达到稳态血浆浓度,使药物缓慢发挥效应B.临床用药上,力求服药后能迅速达到稳态血浆浓度,使药物迅速发挥效应C.力求稳态血浆浓度维持在最低有效浓度和最低中毒浓度之间D.使药物既能发挥最大的效应,又很少出现不良反应55.合并用药后,作用的总称为协同作用(A)A.增强B.减弱C.不变56.合并用药后,作用的总称为拮抗作用(B)A.增强B.减弱C.不变57.下列哪种剂型不属于胃肠道给药剂型?(D)A.片剂B.颗粒剂C.胶囊剂D.经口腔粘膜吸收的剂型58.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英文缩写是什么?(A)59.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英文缩写是什么?(E)60.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的英文缩写是什么?(B)61.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英文缩写是什么?(D)62.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的英文缩写是什么?(C)63.经营药品的医药公司,需要进行什么认证?(E)64.药品的生产企业,需要进行什么认证?(A)65.关于不同剂型在体内的吸收路径,哪项是错误的?(C)A.普通片剂和胶囊剂口服后首先崩解成细颗粒状,然后药物分子从颗粒中溶出,药物通过胃肠粘膜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中B.颗粒剂或散剂口服后没有崩解过程,迅速分散后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因此药物的溶出、吸收和奏效较快C.混悬剂的颗粒较大,因此药物的溶解与吸收过程更慢D.溶液剂口服后没有崩解与溶解过程,药物可直接被吸收入血液循环当中,从而使药物的起效时间更短66.关于口服制剂吸收的快慢顺序,正确的是哪项?(B)A.混悬剂>溶液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丸剂B.溶液剂>混悬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丸剂C.溶液剂>混悬剂>颗粒剂>散剂>胶囊剂>片剂>丸剂D.溶液剂>混悬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丸剂>片剂多选题:1.公司主打品种的剂型有等A.胶囊B.分散片C.口腔崩解片D.缓释片E.缓释胶囊2.分散片:遇水迅速崩解并均匀分散的片剂分散片的特点有() A.吸收快 B.吸收慢 C.生物利用度高 D.生物利用度低3.口腔崩解片有哪些特点?A.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B.服用方便,提高患者服药顺应性C.肠道残留少,降低了药物对胃肠道的局部刺激D.起效快、首过效应小4.药物代谢动力学是药物在体内的过程的动态变化;上述诸过程也称药物的体内过程A.吸收B.分布C.代谢D.排泄5.药物的跨膜转运方式包括A.被动转运B.主动转运C.膜动转运6.吸收是指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药物吸收的快慢和多少,常与等密切有关A.给药途径B.药物的理化性质C.吸收环境7.药物的吸收状况直接影响药物作用的()A.快慢B.强弱C.环境8.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A.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B.各器官的血流量C.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D.体液的pH值E.药物的理化性质F.血脑屏障9.药物的体内分布将影响药物的A.储存B.消除速率C.药效D.毒性B.晶型C.充填剂的紧密度D.赋形剂的差异E.生产工艺的不同11.半衰期(t1/2)具有哪些重要意义?A.确定多次用药的给药间隔时间:多次用药的间隔时间最好等于或接近该药的t1/2B.在肝、肾功能受损时,调节剂量C.可预测连续给药达到稳态血药水平或称坪值的时间:经过1~2个t1/2才能达到D.停药后经过4~5个t1/2,血药浓度约下降95%12.药物在体内最终以原形或代谢产物从A.粪便B.尿液C.汗液D.乳汁E.唾液13.药物作用有等主要的蛋白靶点A.受体B.离子通道C.酶D.载体14.凡能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称为治疗作用;药物的治疗作用包括哪些?A.对因治疗B.治本C.对症治疗D.治标15.在量效关系的研究中把能引起药理效应的最小剂量(或最小浓度)称为A.最小有效量B.阈剂量C.最小中毒量D.最大有效量16.下列哪些剂型起效快,常用于急救?()A.注射剂B.吸入气雾剂C.丸剂D.缓控释制剂E.植入剂17.下列哪些剂型作用缓慢,属长效制剂?A.注射剂B.吸入气雾剂C.丸剂D.缓控释制剂E.植入剂18.关于GMP的说法,下列哪些是正确的?是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的缩写的中译文是《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是药品生产过程中,用科学、合理、规范化的条件和方法来保证生产优良药品的一整套系统的、科学的管理规范,是药品生产和管理的基本准则的检查对象是人、生产环境、制剂生产的全过程19.关于分散片的用法,哪些是正确的?A.直接吞服B.加入水中分散后饮用C.可咀嚼D.可含服20.关于缓释片的用法,哪些是错误的?A.直接吞服B.可掰开后服用C.可咀嚼D.可压碎后服用21.下列的剂型,哪些是固体制剂?A.注射溶液B.片剂C.胶囊剂D.颗粒剂A.普通片剂和胶囊剂口服后首先崩解成细颗粒状,然后药物分子从颗粒中溶出,药物通过胃肠粘膜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中B.颗粒剂或散剂口服后没有崩解过程,迅速分散后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因此药物的溶出、吸收和奏效较快C.混悬剂的颗粒较小,因此药物的溶解与吸收过程更快D.溶液剂口服后没有崩解与溶解过程,药物可直接被吸收入血液循环当中,从而使药物的起效时间更短23.关于口服制剂吸收的快慢顺序,哪些是正确的?A.溶液剂>混悬剂B.散剂>颗粒剂C.胶囊剂>片剂D.片剂>丸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