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与脑梗死的鉴别诊断
四种脑血管疾病的临床鉴别要点简述

四种脑血管疾病的临床鉴别要点简述四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卒中、脑出血、脑梗死和脑瘤。
这些疾病都涉及到脑部血液供应的问题,但具体的病理机制和临床表现有所不同。
了解这些脑血管疾病的临床鉴别要点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这四种脑血管疾病的临床鉴别要点进行简要介绍和总结。
一、脑卒中脑卒中是指脑部血管发生血流受阻或破裂导致的脑缺血或脑出血,是导致死亡和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
常见的脑卒中主要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两种。
1.1 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可以分为大脑动脉供血不足和脑血管阻塞两种情况。
1.1.1 大脑动脉供血不足大脑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包括头晕、头痛、意识障碍、言语困难、肢体活动障碍等。
临床上需与全身性疾病和颈椎病相鉴别。
1.1.2 脑血管阻塞脑血管阻塞是指大脑血管内形成血栓或栓塞导致脑部血液供应受限。
常见症状有突发性头痛、呕吐、偏瘫、语言障碍等。
需与其他原因导致的脑梗死相鉴别。
1.2 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是指脑部血管破裂导致脑内出血。
常见症状为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瘫等。
需与其他引起颅内出血的疾病相鉴别,如颅脑外伤和动脉瘤破裂等。
二、脑出血脑出血是指因小动脉、小静脉或毛细血管破裂导致的脑内出血。
与脑卒中相比,脑出血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其病死率较高。
临床上常见的脑出血形式包括高血压性脑出血、动脉瘤破裂所致脑出血等。
2.1 高血压性脑出血高血压性脑出血常见于高血压患者,是由于长期高血压引起脑部血管壁的病理性改变,最终导致血管破裂出血。
临床特点为突发头痛、呕吐、意识障碍以及偏瘫等。
2.2 动脉瘤破裂所致脑出血动脉瘤是指血管壁局部扩张形成的血管畸形,当动脉瘤破裂时可引起脑出血。
临床表现与高血压性脑出血相似,但在出血前常有剧烈头痛或发作性头痛等先兆症状。
三、脑梗死脑梗死是指由于脑血管阻塞而引起的脑组织缺血性坏死。
脑梗死发病率较高,是导致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血管阻塞的部位可分为大脑动脉病变所致脑梗死、脑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脑梗死以及其他原因所致脑梗死。
CT和MR鉴别诊断要点

CT和MR鉴别诊断要点CT(计算机断层扫描)和MR(磁共振)是常用的医学影像学技术,用于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鉴别。
虽然两者都可以提供详细的解剖结构图像,并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计划,但它们在工作原理、成像过程、鉴别优势和适应症方面存在差异。
首先,CT是通过X射线的旋转扫描来生成图像,而MR则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探测人体内部的信号并生成图像。
由于其不同的物理原理,两者在成像质量、解剖细节、组织对比度和临床适应性方面存在差异。
其次,CT成像速度快,适用于急诊场景和无法耐受MR的患者,如心跳不稳定或无法配合的儿童等。
CT对硬组织(如骨骼)有较好的分辨率,因此在研究骨折、骨病变和血管成像方面具有优势。
然而,CT对于软组织的分辨率相对较差,这在一些病理情况下可能会限制其诊断能力。
与之相反,MR成像过程不使用X射线,对患者没有放射性危险,更适用于儿童、孕妇和需要反复检查的患者。
MR对软组织的对比度较好,能够更清晰地显示器官、肌肉、脑部等。
此外,MR能够提供功能和代谢信息,如脑功能、心脏功能、肝脏代谢等,这些对于一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然而,MR成像过程较慢,对患者体位和配合要求较高,不能适用于有金属植入物或心脏起搏器的患者。
综上所述,CT和MR在诊断过程中有各自的优点和适应症。
在进行鉴别诊断时,应根据具体的疾病特点和临床需要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技术。
对于一些鉴别诊断的常见应用,下面列举了一些要点:1.脑出血与脑梗死:CT可以快速检测出脑出血的高密度征象,因此在急性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有助于迅速判断病情。
MR对于早期脑梗死的检测比CT更加敏感,而且可以显示梗死后的软组织改变。
2.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CT可以显示肺结节的形态、边缘、钙化情况等特征,从而对良恶性结节进行初步判断。
MR在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相对较少。
3.脊柱病变的鉴别诊断:CT对于脊柱骨折、骨质疏松等病变具有较好的分辨率。
MR可以显示脊柱软组织结构,对于椎间盘突出、脊髓病变等病变诊断较为敏感。
脑出血鉴别诊断

脑出血鉴别诊断文章目录*一、脑出血鉴别诊断*二、脑出血患者的饮食*三、脑出血的护理要点脑出血鉴别诊断1、脑出血鉴别诊断之CT检查临床疑诊脑出血时首选CT检查,可显示圆形或卵圆形均匀高密度血肿,边界清楚,并可确定血肿部位、大小、形态,以及是否破入脑室、血肿周围水肿带和占位效应等,如脑室大量积血可见高密度铸型,脑室扩张。
2、脑出血鉴别诊断之血常规和尿常规还有血糖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在急性期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增高。
可有尿糖与蛋白尿阳性。
脑出血急性期血糖增高由应激反应引起。
血糖升高不仅直接反映机体代谢状态。
而且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
3、脑出血鉴别诊断之动态血压检测急性脑血管病发病1周内血压明显升高,高于正常参照值,也高于发病前的血压水平,提示高血压与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同时,血压波动以及低血压状态在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中占有一定比例。
血压波动既可以导致血压升高,同时也可以作为高血压的后果。
4、脑出血鉴别诊断之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急,多见于青少年,常有意识障碍、颈强直、克氏征阳性,可有动眼神经脑梗死瘫痪,脑脊液压力增高,呈血性,脑血管造影可发现食谱有动脉瘤等,可助病人诊断。
5、脑出血鉴别诊断之脑栓塞秋冬起病急,多见于风湿医院性心脏病科学患者,可突然发生意识丧失,但恢复较快,脑脊液检查正常,CT脑扫描可见低密度影,可资鉴别。
6、脑出血鉴别诊断之脑血栓形成发病较缓慢,多见于老年人,常有动脉粥样硬化病史,一般发生在休息性爱或睡眠中,起病之初常无意识障碍,脑脊液压力不高、透明,CT脑扫描可见低密度影,可助鉴别。
脑出血患者的饮食1、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因其中含维生素c和钾、镁等。
维生素c可降低胆固醇,增强血管的致密性,防止出血,钾、镁对和因管有保护作用。
2、可多吃上结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带、紫菜、虾米等,碘可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沉积,防止动脉硬化的发生。
3、要维持体内有充足的水,使血液稀释。
晚餐要清淡。
晚睡前和晨起时饮1~2杯温开水是预防脑出血的好方法。
鉴别诊断(脑出血)

脑出血鉴别诊断
1.脑梗死:多见于动脉硬化的老年人,安静状态下发病多见,多表现为偏瘫失语,一般无
意识障碍(大动脉主干闭塞除外),头颅CT或MR可见低密度梗塞灶,该患者头颅CT 或MR见高密度血肿影,故可除外脑梗死。
2.颅内肿瘤伴卒中:多有慢性头痛史,发生卒中时可有剧烈头痛、呕吐,意识不清或肢体
抽动,头颅CT或MR可见占位病变及占位效应,该患者头颅CT或MR未见占位病变,仅×××区见高密度血肿影,故可除外颅内肿瘤。
3.蛛网膜下腔出血:多见于中青年,多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颈亢,一过性高血压或偏
瘫,头颅CT或MR可见脑室脑池内高密度阴影,头颅CTA或MRA可见脑血管瘤或血管畸形,该患者为老年患者,头颅CT及血管造影未见血管瘤或血管畸形,故可除外蛛网膜下腔出血。
4.病毒性脑炎: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腹泻史,以精神异常为首发,神经系统体征广泛,
不能用某一局部病变解释,脑电图可见弥漫性慢波,部分病人csf可见细胞,蛋白增高,该患者病史及临床表现与病毒性脑炎不符,故不支持病毒性脑炎。
鉴别诊断模板

共济失调鉴别诊断:1、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多中年以后起病,隐匿起病,缓慢进展,可有脊髓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损害的症状与体征,血清中维生素B12缺乏,患者表现为行走不稳、踩棉花感,需考虑该病,但患者无明显锥体束损害体征,可进一步检查血清维生素B12浓度,必要时试验性治疗明确。
2、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可出现下肢共济失调或括约肌功能障碍,可伴上升性麻木和感觉异常,可进一步查颈椎MRI排除。
3、脊髓压迫症:脊髓压迫症:多有神经根痛和感觉障碍平面,脑脊液动力学试验呈部分梗阻或完全梗阻,脑脊液蛋白升高,椎管造影及MRI检查可鉴别,该患者无根痛,但有感觉平面,颈椎MRI发现颈髓病变,需进一步鉴别。
4、多发性硬化:起病较急,可有明显的缓解复发交替的病史,一般不伴有对称性周围神经损害。
首发症状多为视力减退,可有眼球震颤、小脑体征、椎体束征等,与患者不符合,可排除。
5、感觉性共济失调:多症状明显,表现为站立不稳,迈步的远近无法控制,落脚不知深浅,踩棉花感,睁眼时症状较轻,黑暗中或闭目时症状加重,患者体检体征少,有右上肢腱反射增强,故不考虑。
6、小脑性共济失调:多有协调运动障碍,伴有肌张力降低、眼球运动障碍、及言语障碍,与患者表现不符合,故不考虑。
7、脊髓痨:见于梅毒感染后15-20年,起病隐袭,表现为脊髓症状,如下肢针刺样或闪电样疼痛、进行性感觉性共济失调、括约肌及性功能障碍等,患者既往查梅毒相关指标阴性可排除该诊断。
脑梗死鉴别诊断:1、脑出血:多急性起病,可表现为神经功能缺损、头痛、恶心、呕吐,头颅CT可见高密度影,该患者不符。
2、脑栓塞:由血液中的各种栓子(如心脏、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脂肪、肿瘤细胞等)随血流进入脑动脉而阻塞血管引起的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多起病急骤,症状常在数秒或数分钟内达高峰,多数患者有意识障碍,表现为偏瘫、失语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影像学检查可见大片缺血灶,该患者无明确栓子来源,起病相对较慢,影像学检查亦不支持。
脑出血病例

2.保持功能位 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是保证肢体功能顺利康复 的前提。仰卧或侧卧位时,头抬高15~30度。下肢膝关节略屈 曲,足与小腿保持90度,脚尖向正上。上肢前臂呈半屈曲状态, 手握一布卷或圆形物。
病程记录 2015-02-20 15;36
现患者入院第5天,病情同前。查体:血压140/90mmHg, 昏迷,言语不能,计算力,记忆力,定向力,判断力,理解 力丧失,双侧额纹对称,双侧瞳孔不等大同圆,左侧3.0mm, 右侧3.0mm,对光反射迟钝,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不能, 双侧软腭上抬无力,悬雍垂下坠,四肢肌力测不清,肌张力 正常,无感觉障碍,腱反射对称,双侧病理反射征阳性,脑 膜刺激征阴性。双肺布满痰鸣音。
病程记录 2015-02-25 12:17
患者入院第9天,病情大致同前,神志仍昏迷,GCS7分,鼻 饲,留置导尿中。血气分析示pH7.45,Pco2 45mmHg, pO2 94mmHg,Na+ 134mmol/L, K+ 4.1mmol/L, Ca2+ 1.15mmol/L, Glu 7.8mmol/L, Lac 0.6mmol/L, Hct 39%, HCO3- 31.3mmol/L。近期复查头部CT。
病程记录
病程记录 2015-02-18 15:58
患者病情同前,查体:血压130/90mmHg,昏迷,言语不能, 计算力,记忆力,定向力,判断力,理解力丧失,双侧额纹 对称,双侧瞳孔不等大同圆,左侧2.5mm,右侧2.5mm,对 光反射迟钝,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不能,双侧软腭上抬无 力,悬雍垂下坠,四肢肌力测不清,肌张力正常,无感觉障 碍,腱反射对称,双侧病理反射征阳性,脑膜刺激征阴性。 双肺布满痰鸣音。血气分析示pH7.40,Pco2 48mmHg, pO2 116mmHg,Na+ 142mmol/L, K+3.6mmol/L, Ca2+ 1.18mmol/L, Glu 7.1mmol/L, Lac 0.6mmol/L, Hct 40%, HCO3- 29.7mmol/L。
神经内科鉴别诊断

一.颈椎病:1.梅尼埃病:支持点:突发眩晕伴恶心;不支持点:无耳鸣、波动性或渐进性听力减退。
2.前庭神经元炎:支持点:突发眩晕伴恶心;不支持点:起病前无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泌尿道感染症状,无耳鸣、听力下降。
二.脑出血:诊断要点:1.大多数发生在50岁以上高血压病患者。
2.常在情绪激动或体力活动时突然发病,3.病情进展迅速,具有典型的全脑症状或和局限性神经体征。
4.脑脊液压力增高,多为血性。
5.头颅CT 扫描可确诊。
鉴别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2.脑血栓形成;3.脑栓塞;4.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三.脑梗死1.脑出血:一般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起病,发病突然,血压常明显升高,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压升高的表现,有偏瘫、失语等局造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脑膜刺激征,可伴有意识障碍,头颅CT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老年人突然出现局灶性脑损害症状,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24小时内回复完全。
3.脑栓塞:青壮年多见,多有心脏病史起病最急,头颅CT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4.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内肿瘤或脑脓肿等也可急性发作,引起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类似于脑梗死。
四.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要点:突发剧烈头痛及呕吐,面色苍白,冷汗,脑膜刺激征阳性及血性液或头颅CT见颅底各池、大脑纵裂及脑沟中积血等。
少数患者,特别是老年人头痛等症状不明显,应注意避免漏诊,及时腰穿或头颅CT检查可明确诊断。
除和其他脑血管病相鉴别外,需与下列疾病鉴别:1.脑膜炎:有全身中毒症状,发病有一定过程,脑脊液呈炎性改变。
2.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多在产后发病或病前有感染时,面部及头皮可见静脉扩张,脑膜刺激征阴性,脑脊液一般无血性改变。
五.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梅尼埃病;2.前庭神经元炎;六.面肌痉挛1.局灶性运动性癫痫:虽然有面肌局限性抽搐,但抽搐范围大,多波及头、颈、肢体,仅局限于面肌者少见。
脑电图可有癫痫波发放。
2.习惯性面肌痉挛:常见于儿童及青壮年,为双侧眼睑强迫运动,可自主控制,肌电图正常。
病历文书之鉴别诊断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鉴别诊断;过敏性鼻炎:起病急骤,发作与环境或气温突变有关,鼻腔发痒、频繁喷嚏、流清水样鼻涕,数分钟至1-2小时内痊愈,体检可见鼻粘膜苍白、水肿。
流行性感冒:常有明显流行,起病急,全身症状较重,常有高热、全身酸痛,但鼻咽局部症状较轻,鼻洗液中粘膜上皮细胞涂片,用荧光标记的病毒免疫血清染色、荧光显微镜检查阳性,病毒分离到流感病毒。
支气管哮喘;干咳为主,夜间凌晨加重,抗生素和镇咳药物治疗无效,常同时伴有变应性鼻炎,异位性皮炎等其他变态反应性疾病。
肺结核:常有结核中毒症状,如午后潮热、盗汗、乏力、体重减轻等,有干咳、咯血,胸部X线有助诊断,痰结核杆菌阳性可确诊。
脑梗塞:1.常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2.多于安静时发病;3.起病较缓慢;4.多无头痛及呕吐;5,意识清楚,6,血压正常,7.颈软,无脑膜刺激征,8.眼底显示动脉硬化,典型病例根据上述特点可与脑出血鉴别,但大面积脑梗死因有明显头痛,呕吐、昏迷,临床表现与壳核内囊出血相似,而小量出血因无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及意识障碍,脑梗塞CT表现为低密度灶。
蛛网膜下腔出血:1.可发生任何年龄,2.突发的剧烈头痛,3.颈项强直,脑膜刺激征明显,4.眼底多有视网膜出血或玻璃体下出血,5无偏瘫等神经定位征,CT可鉴别。
脑出血:常在活动时起病,发病时血压急剧升高,症状很快达到高峰,常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偏瘫、瞳孔不等大、脑膜刺激征阳性,及含红细胞脑脊液,CT可确诊,表现为高密度病灶。
一.急性支气管炎鉴别:(1)流行性感冒:a常有流行性病史;b起病急骤,全身症状重,可出现高热、全身肌肉酸痛、头痛、乏力等症状,但呼吸道症状较轻;c根据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结果可确定诊断。
(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鼻咽部症状明显;b一般无显著的咳嗽、咯痰;c肺部无异常体征;d胸部x光线检查正常。
(3)支气管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1.干咳为主,夜间和凌晨加重;2.抗生素和镇咳药物治疗无效;3.常同时伴有变应性鼻炎、弃位性皮炎等其他变态反应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