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25 倔强的小红军作业设计(无答案) 语文S版
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25倔强的小红军优秀教学设计和反思

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25《倔强的小红军》优秀教学设计和反思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讲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过草地时,陈赓同志遇到一个掉队的小红军,他本想帮助小红军一起走出草地,却被小红军说服独自前行。
当陈赓同志醒悟后往回找小红军时,却发现小红军牺牲了,他深深责怪着自己。
本文围绕“倔强”一词,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刻画了一位宁愿自己牺牲,也不拖累别人的小红军的光辉形象。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对描写小红军神情、动作、语言等语句的体会,使学生眼前呈现出一位机灵、乐观、坚强的小红军的形象,并让学生在对语言有所领悟的基础上积累语言。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坚持多读少讲,把读书、想象、感悟、体验的时空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的阅读实践中学习读书;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引导体会人物的品质及所蕴含的感情,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学情分析我们四年级(2班)共有29人。
其中男生14名,女生15名。
学生比较活泼,乐观好动,善于学习,乐于思考。
经过多半个学期系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动脑,能认真完成作业,大多数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语文的能力。
在课堂上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学习过程,具有初步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等能力。
但也有个别同学阅读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缺乏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学习基础薄弱,对学习本课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2、培养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3、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浮现”、“满不在乎”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1、通过理解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赓是怎样做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2、训练通过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讲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过草地时,陈赓同志遇到一个掉队的小红军,他本想帮助小红军一起走出草地,却被小红军说服独自前行。
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5 倔强的小红军

第七单元25倔强的小红军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2.引导学生了解通过描写人物言行表现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并学会在习作中运用。
3.学会本课生字,掌握“倔强、忍饥挨饿、疲惫”等词语。
阅读长征故事2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在两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将士历尽千辛万苦,他们翻越雪山,强渡天险,横穿草地……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更为感人的是有许多小红军,他们人小志大,同样用自己的双脚走完了全程。
但也有一些,则永远地倒在了行军途中,再也没有出来。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关于这个小红军的故事。
看老师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词1.自读课文,出示要求:读准字音,看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问同学。
2.指名让学生分段朗读,检查字音,然后学生帮助纠正朗读的错误。
3.学习生字,交流记忆的方法。
4.利用字、词卡片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1)提醒“倔强”读作juéjiàng;“膝”读作xī,不读qī;“稞”读kē,不读kuō。
(2)提示容易写错的字:薄、段、港(3)比一比“顾”和“故”“饥”和“讥”“很”和“狠”的字形和读音后组词。
三、反复读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用笔圈画、批注,留下思考的痕迹。
2.教师范读课文,要求仔细听读,想想老师读的和自己有什么不同的。
3.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
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部分反复诵读。
4.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正音,并简单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读这段内容。
四、生字书写1.同桌互相读准生字,讨论每个生字的写法。
2.生书写生字,教师评点。
五、课堂小结指名学生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一、解题导入什么叫“倔强”?老师简介陈赓。
二、细读课文,解读陈赓1.出示:【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从“终于”“只好”等词中明白陈赓经过很多次的努力。
2.我们来看看陈赓是怎样帮助小红军的?默读3~9节,同桌讨论。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倔强的小红军

这篇《⼩学四年级上册语⽂教案:倔强的⼩红军》是⽆忧考为⼤家整理的,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要求】 1. 通过理解课⽂内容,学习⼩红军⼀⼼为别⼈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的⾼尚品质。
2. 训练抓住课⽂主要内容的能⼒。
3. 掌握本课⽣字新词,会⽤“浮现”“满不在乎”造句。
4. 有感情地朗读课⽂。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了解⼩红军和陈庚是怎么做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教材说明】 这篇讲读课⽂记叙了陈庚同志回忆的⼀段往事:长征路上过草地的时候,⼀个⼩红军由于饥饿、疲惫,牺牲在马背上。
【教学过程】 ⼀、检查预习情况 1、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倔强的⼩红军》这个感⼈的故事,谁能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2、指名朗读课⽂。
(5名) ⼆、理解课⽂内容 1、齐读第⼀⾃然段,想“往事”是指什么时候的事? 2、陈庚同志是怎么谈这件事?为什么会这样呢? 3、指名读第⼆⾃然段,⼩组讨论:这⼀段中你知道了些什么?(时间、地点、⼈物、事情) 4、饥饿、疲惫的⼩红军是什么样⼦的?默读课⽂第3⾃然段,画出描写⼩红军外貌的句⼦。
5、指名读⼀读,你能从中体会出什么?(“穿着破鞋”“冻得⼜青⼜红”告诉我们长征路上⼜苦⼜累“黄黄的⼩脸”告诉我们⼩红军很饥饿,营养缺乏) 6、齐读第3⾃然段。
师⼩结:由此可知由于⼩红军长时间⾏军,已经⾮常虚弱、疲惫了。
此时,如果有⼀匹马骑有⼀点东西吃该多好啊!可是陈庚将军让马时,他是怎么做的?(⼩组讨论:理解“满不在乎”。
为什么?在⼩红军⾝上是怎么体现得?⽤满不在乎说⼀句话) 7、⼩⿁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为什么要和陈庚的马⽐赛?他⼼⾥是怎么想的?师⼩结:⼩⿁为了让陈庚同志放⼼,故意做出⼀付满不在乎的样⼦,好不连累陈庚,⽽陈庚却坚决要他骑。
他们都是为了他⼈⽽宁愿⾃⼰吃苦受累,多么令⼈感动啊! 8、指名分⾓⾊朗读三⾄⼗⾃然段,并进⾏朗读指导。
(出⽰投影⽚)“⼩⿁,你上马骑⼀会吧”(语⽓亲切、诚恳)“⽼同志,我的体⼒⽐你强多了,你快骑上⾛吧。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S版四年级上册)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S版四年级上册)教学内容:小学语文人教S版教材第七册第25课《倔强的小红军》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本文记叙了陈赓同志回忆的一段往事:在红军过草地的时候,一个小红军由于饥饿疲乏牺牲在路上的故事,表现了小红军勇敢坚强,宁愿受苦挨饿,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不愿拖累别人的精神。
这篇课文内容距现在比较久远,学生不太容易理解当时艰苦的生活环境和恶劣的自然条件,适当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案背景:四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伴随着生理的发育和心理素质的完善已经逐步发展起来了。
注意品质的进步,记忆中有意识记忆能力的提高,都为他们的进一步学习创造了条件。
四年级,是学生小学阶段学习的一个转折点:课本发生了变化,书写工具发生了变化,在阅读方面也对孩子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对于他们阅读能力的培养,要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训练时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了解长征的热情,受长征精神的感染和熏陶。
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了解通过人物言行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使其能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目标设定说明:根据小语组拟定的“两标六环”的阅读教学模式和中段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本篇课文的特点,拟定了以上的三维目标。
力争使学生通过自主地阅读,感悟课文内容和中心,并使学生学习方法得以引导,阅读的兴趣和激情得以激发。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抓住细节描写的词句,抓住段落间的内在联系,感悟小红军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征视频资料教学过程设计和设计意图说明:一、创境入情,朗读全文。
1、课前播放《红军长征之歌》,开课初播放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视频资料,再现中共工农红军长征的壮举。
师:相信雄壮的歌声已让你的脑中浮现出红军长征的画面(遥控器指着插图,介绍两个人物)图中的两位在长征路上发生了一件感人的事。
2021-2022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25 倔强的小红军作业设计(无答案) 语文S版.docx

倔强的小红军
一、查字典,填空。
1.如果你不认识“赓”字,应查字法先查,再查。
“赓”的读音,意思。
2.如果你知道“奈”的读音,却不知道“奈”的意思,应用查字法,先查,再查。
“奈”的意思是,组词。
3.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顾”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回头看。
②拜访。
③照管或注意。
④前来购物。
(1)陈康同志回顾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
(2)华联商厦以它优质的服务,吸引了不少顾客。
()
(3)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
(4)赖宁奋不顾身地抢救国家财产。
()
二、缩写下面的句子。
1.看见前边有个掉队的小红军。
2.陈赓吃力地把小鬼抱上马背。
3.小鬼盯着陈赓同志那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
三、补充词语。
忍()挨()荒无()()满不()()
无可()()十分()()
四、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做题。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
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感到十分疲惫。
这一阵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
忽然,看见前边有个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及青又红。
1.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地点是,人物有。
2.画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
谈谈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
四年级语文教案 倔强的小红军得奖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5课《倔强的小红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文中对话部分。
2.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并通过对人物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并在以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3.了解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并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学重点】了解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并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学难点】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并通过对人物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并在以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智导——情景激趣引入1.播放红军过草地视频。
2.同学们,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想说的呢?红军战士们在长征中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25课,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课文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差较远,学生不太容易理解当时艰苦的生活环境和恶劣的自然条件。
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播放红军过草地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当时的恶劣环境,初步感知小红军和陈赓同志的疲惫,为下面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
】二、研学——理解感悟小红军的“倔强”(一)整体感知恶劣的环境以及小红军的形象。
1.这个小红军是长什么样子的?2.从小红军的外貌描写你体会到了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呢?【设计意图:通过理解小红军外貌的描写,学生体会到小红军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忍饥挨饿,已经非常虚弱、疲惫,急需要帮助。
】(二)理解体会小红军的“倔强”。
1.小组合作学习第3—10自然段,从哪些地方看出小红军十分倔强?用横线画出小红军言行的句子。
2.汇报学习收获:小红军的“倔强”体现在什么地方?。
师点拨:作者用了什么的描写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师:小红军的语言、动作、神态这些平淡细小的地方,被作者做了比较细致的描写,像这样的描写叫细节描写。
我们在习作中,如果能运用上细节描写,那么就会使我们作文中的人物有血有肉,更能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文记叙了陈赓同志回忆的一件往事:一位掉队的小红军在极度饥饿、疲惫的情况下,巧妙地说服陈赓同志放弃对自己的帮助,最后牺牲在长征途中。
作者满怀深情地赞扬了小红军勇敢坚强,宁愿自己挨饿受苦,也不愿拖累别人的优秀品质,也赞扬了陈赓同志关心战士的美德。
本文的重点是通过人物简洁的对话和精彩的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的形象。
难点一是为什么小红军宁愿自己挨饿受苦也不愿意接受陈赓的帮助,二是最后陈赓明白了什么。
本教学设计采用两课连上的形式,不分课时。
教学理念本教学设计力求简单、扎实、高效,通过科学的预设,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反复的吟咏、感悟,从而深入人物的内心,体会所蕴含的情感;以读为本,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加深了理解,获得情感的熏陶;以学生为主体,读书,讨论,探究,让学生自主地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2.学会12个生字,正确读写“倔强、疲惫、口吻”等词语。
3.抓住关键词语,通过自主读书、感悟,体会小红军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教学流程一、让学生汇报搜集到的有关长征的资料。
二、解题:什么叫“倔强”?老师简介陈赓。
三、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要想知道课文是怎样写小红军的,请先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遍课文,生字要读准,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1)问一个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读书情况,指名按小节朗读课文,学生互评并正音。
3.老师范读课文,请学生当小老师评一评。
4.默读一遍课文,用笔圈画、批注,留下思考的痕迹。
四、解读陈赓——从配角入手1.课件出示:“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红军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2.多读两遍这个句子,你对哪些词语有话要说?(学生可能会对“终于”、“只好”等比较关注。
)3.“终于”说明了什么?(陈赓经过很多次的努力。
朝阳市二小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25倔强的小红军教案1 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5倔强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2、训练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3、学会本课7个生字,掌握“倔强、忍饥挨饿、疲惫、小鬼、络腮胡子、口吻、浮现、青稞、硬邦邦"等词语。
4、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理解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赓是怎么说、怎么做的,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课文取题为《倔强的小红军》,请你们来想想,针对这篇课文,我们可以通过解决哪些有价值的,值得我们共同研究的问题来帮助我们学习理解课文呢?
二、学生充分质疑,老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大致罗列出以下问题:(投影片)
1、为什么称这个小红军为倔强的小红军?从哪些地方我们能够看出来。
2、小红军是如何一步一步说服陈赓同志骑上马先走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学生自己练读。教师巡回指导。
五、检查学生朗读情况,学习本文生字新词。
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汇报一下自己的读书收获。哪个同学愿意把你认为读得最好的地方读给大家听?
让学生有充分选择的机会。展现自己认为读得好的内容,以培养读书兴趣。
简单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读这段内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新词意思,指导书写"稞””忍"两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两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将士历尽千辛万苦,他们翻越雪山,强渡天险,横穿草地……
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更为感人的是有许多小红军,他们人小志大,同样用自己的双脚走完了全程。但也有一些,则永远地倒在了行军途中,再也没有出来。陈赓同志每次回顾自己的革命经历,就会想起一个关于小红军的故事。陈赓同志把他称作《倔强的小红军》。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关于这个小红军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倔强的小红军
一、查字典,填空。
1.如果你不认识“赓”字,应查字法先查,再查。
“赓”的读音,意思。
2.如果你知道“奈”的读音,却不知道“奈”的意思,应用查字法,先查,再查。
“奈”的意思是,组词。
3.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顾”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回头看。
②拜访。
③照管或注意。
④前来购物。
(1)陈康同志回顾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
(2)华联商厦以它优质的服务,吸引了不少顾客。
()
(3)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
(4)赖宁奋不顾身地抢救国家财产。
()
二、缩写下面的句子。
1.看见前边有个掉队的小红军。
2.陈赓吃力地把小鬼抱上马背。
3.小鬼盯着陈赓同志那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
三、补充词语。
忍()挨()荒无()()满不()()
无可()()十分()()
四、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做题。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
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感到十分疲惫。
这一阵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
忽然,看见前边有个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及青又红。
1.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地点是,人物有。
2.画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
谈谈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什么?。